我国最早使用小数

我国最早使用小数

一、我国最早使用小数(论文文献综述)

陈黎春[1](2021)在《数系家族中的晚辈:小数》文中认为人们认识小数远远晚于分数,甚至比微积分还要晚100多年,直到18世纪,才建立起稳定的小数表达形式。究其原因,人类社会发展初期,计物分配、丈量土地等生产劳动中,正整数和分数已经够用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天文测量、商业贸易、合金铸造等实践活动,对数及计算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而正整数与分数已无法满足要求,小数就被逼着诞生了。

张丽芳[2](2021)在《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点滴渗透》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课前备课环节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课堂教学中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并且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

顾丹丹[3](2021)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的比较研究 ——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数学学者将研究的焦点由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转向了数学的文化性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指出“数学在人类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学教科书以课标为导向,承载着数学知识,体现数学理念。由此,众多的数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选择对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本论文研究内容指向的对象选取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为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采用文本分析法以小学数学教科书为文本材料对其中数学文化的呈现进行分析,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数学文化在两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年级分布、栏目分布、所属领域、具体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根据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年级分布方面,两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贯穿年级始终,各年级数量相差不大。在栏目分布方面,数学文化在两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栏目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习题栏目,其中,苏教版在习题和思考题栏目的数学文化数量大大超过人教版。在所属领域方面,两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编排较为接近,“数与代数”领域分布数量最多,苏教版在四个领域呈现的数学文化数量均比人教版多。在具体内容方面,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内容在两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量最多,尤其是苏教版,与学生的个人生活密切结合,但在数学史、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与人文艺术三个方面,人教版则略多于苏教版,数学史的呈现以显性数学史为主,数学与地理科学联系紧密,注重与人文的结合。根据以上结论,该研究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编排提供了以下建议:首先,将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渗透到例题、习题、思考题栏目中。其次,选取多元数学文化素材,多角度地欣赏数学文化。接着,拓展数学文化学习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最后均衡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数量,适当增加隐性数学史,直接呈现历史上曾出现的对数学知识的概括,并进行重新编制,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的实质,加强数学与科学的联系,增加有关生命、物质、高新科学的内容,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增加数学在人文艺术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音乐、美术和建筑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马慧颖[4](2021)在《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内容形成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要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治学、体味数学之美。还强调数学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融入到教学中。小学数学的“数与运算”领域主要以整数、分数与小数的运算为主。小数作为整数与分数的延伸,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小数点组成。小数又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且我国是使用小数较早的国家,在《九章算术》的刘徽注文中就有十进小数的思想。研究以T市三所小学部分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分析人教版教科书中所有小数内容蕴含的数学文化的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数教学的要求,调查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的现状,了解教师与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程度、接受度、融入度、融入教学时的影响因素等。经过分析调查问卷以及访谈内容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校没有组织开展过数学文化教学活动;教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学生在小数学习中仅仅在反复练习小数四则运算以及小数应用题,但学生非常喜欢教学中融入数学家故事、数学游戏、探索的数学活动,也希望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数学读物。根据认知主义理论与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选择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评价再次肯定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也确定了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可行性。由此针对T市三所小学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现状,提出了以下对策:(1)通过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学习活动、教师深入研究数学文化融入教学、开展教师数学文化教学比赛等加强教师知识储备;(2)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以数学史、数学游戏、数学美、数学应用、数学故事、数学思想方法等适当融入数学文化;(3)课后组织学生做数学手抄报、做数学板报、演讲数学故事、拍摄生活中的数学、写数学建模小论文、讲数学、举办数学文化节等活动来融入数学文化。

蒋俊潇[5](2021)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因数学学科的严谨和严肃,知识内容的抽象和难理解,使得人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感到单调和乏味,为了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趣味数学成了目前学校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随着国家颁布和施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推进,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学校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并且结合本土优势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特别是近些年教育理念的革新,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了众多教师及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首要问题。基于此,对趣味数学进行相关研究,在符合核心素养培育的总体要求下,建设学校趣味数学校本课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运用相关文献,理清了趣味数学的概念以及趣味数学的产生和发展。还运用了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和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发和设计了“趣味数学”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发前调查和分析学校环境和学生需求;开发中课程设定三维目标,课程内容按照数学文化、拓展延伸、综合实践、益智游戏四个类型来设置;课程的教学实施以学生小组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课程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对课程的实践研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次课程开发进行经验总结。发现了“趣味数学”开发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领导层的重视不够;(2)教师对“趣味数学”的认识不足;(3)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受家长的干预影响。(4)学生层次两极化非常严重;(5)缺乏课程专家的引领。提出了核心素养下“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议:(1)将“人本”思想贯穿于课程开发始终;(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增进情感态度培养;(3)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指向核心素养培育;(4)整合学科知识,改变教学方式;(5)渗透数学文化,发展人文底蕴。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趣味数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鲜有趣,是人们在数学方面的审美情趣,符合核心素养在人文底蕴的培育要求;(2)通过“趣味数学”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可行的;(3)“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具有五个特点:一是通过自身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三是“趣味数学”给了教师广泛的素材选择范围,四是没有教学压力教师也能够大胆创新教学方式,五是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4)“趣味数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李帆[6](2021)在《HPM视角下数系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数学教育者非常重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特别是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的应用研究较为积极与主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HPM的教育价值。在高考、中招考试中陆续出现了有关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题目或应用,数学教育学者对HPM视角下的教学案例研究也逐渐增多。数系发展在数学史上历时较长,是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数学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如果将数系的发展历史融进数系扩充的章节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发展的漫长与艰辛,也能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更能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及中学数学的教学提供有效案例支撑。目前,关于数系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单纯以HPM视角下的研究较少,在中国知网中以“数系”+“HPM”为关键词的文献仅有27篇(截止2021年3月31日),这些文章普遍存在着对数系发展历史的研究不够完整、体系梳理不够系统等问题。因此笔者拟通过本篇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进一步梳理数系的发展历史。通过对比普通教学模式与融入HPM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研究HPM融入数系概念的教学,明确HPM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为一线教师提供HPM教育素材。本篇论文总体上有五个组成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及教育理论在课题研究中实际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论明HPM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融入数学史的教育研究手段与方法。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主要概括了历史相似性、建构主义和发生教学法的定义。第三章对数系的产生和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为下一章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总结教材中的数系教学编排的顺序和方法。第五章是实践案例研究,总结了HPM融入数系教学的步骤,以2019年新编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2中“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为例进行对照实验,明确数系发展过程中学生对数系认知存在的障碍,利用历史相似性探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第六章是研究启示,总结了本篇论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通过以上研究,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将HPM融入数系的课堂中,学生在亲身经历数系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了解数学概念的来源、记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故事,学生了解数学学者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面临困难仍然迎难而上,反观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勇敢面对和解决,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树立自信自强的人生观。二是通过将HPM融入数系教学,教师可以掌握复制式、附加式、重构式等教学方法。在查阅相关数学史料的过程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整体把握,活跃课堂氛围。在筛选史料的过程中,明确掌握初学者的认知障碍,快速抢占“先机”,对学生困难、不易理解之处多加引导,放慢脚步勤加指点,使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知识。

王悦[7](2021)在《加拿大B.C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革新,各国相继开展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拿大是位于北美洲的发达国家,包含十个省和三个地区。在教育方面,加拿大由联邦、省、地区三方共同监管加拿大的教育。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简称B.C省)作为加拿大文化大省之一,拥有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系统,关注其基础教育阶段,即1-12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有助于把握B.C省数学课程标准现状,总结课程标准修订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现状,为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供一些建议。为此,该研究基于数学教育哲学观念以及泰勒课程原理,借鉴SEC分析范式,采用文献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对加拿大B.C省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进行研究。设置了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加拿大B.C省数学课程标准如何?(2)加拿大B.C省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什么数学教育哲学观念?(3)加拿大B.C省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如何?首先,对于研究问题一采用文献法,从课程标准结构出发,对B.C省数学课程标准每一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其次,对于研究问题二,从宏观角度出发,采用欧内斯特对于数学教育哲学观念的分类,分别从基本原理和附属原理两个层面,分析B.C省数学课程标准在两个层面共12个要素中的数学教育哲学观念具体体现,进而总结B.C省体现什么数学教育哲学观念。最后,对于研究问题三,基于泰勒课程原理指导,该研究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两大课程编制中的重要环节出发,借鉴SEC分析范式,并构建了课程内容重要主题以及课程组织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的评判标准,进而分析加拿大B.C省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情况。通过对加拿大B.C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B.C省数学课程标准实行1-12年级一贯制课程标准,结构包含前言、课程开发以及支持三个部分;(2)B.C省数学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注重多元文化并提倡灵活教学;(3)B.C省数学课程标准体现了进步教育派和大众教育派数学教育哲学观念;(4)B.C省数学课程标准选择了数、运算、几何概念、消费应用作为课程内容中的重要主题;(5)课程内容组织方面总体较好,其中连续性和顺序性较好,而整合性较差。结合研究结论及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现状,对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以下建议:(1)适当增加数、运算主题下的课程内容;(2)将代数主题的引入逐步提前到小学1年级;(3)增加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应明确提出民族文化与数学融合的观点;(5)应综合体现多种数学教育哲学观念的优势,避免“单一观念”倾向。

常红梅[8](2020)在《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文中研究表明算术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是数学的初级形态,专门研究有理数的性质和运算。算术在科学、数学、生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在清末民国时期,算术作为代数、几何、三角等学科的基础,在小学和初中均设置,新中国成立后直至1962年才取消初中算术。初中算术作为小学算术的承接,是算术学科更高阶段的学习,在初步计算的基础上强调运算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初中算术同样与初中代数、几何相结合,在教科书中设置简单的代数、几何知识等。本研究以清末民国时期(1902—1949)初中算术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分四个时期,即清末时期(1902—1911)、民国初期(1912—1922)、民国中期(1923—1936)、民国后期(1937—1949),采用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探究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初中算术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编排形式、内容体系、编写特点等;总结影响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变迁的内外部主要因素、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的整体特点;挖掘初中算术教科书编写者所持的数学教育观;得出可供当代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借鉴的典型经验。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6个部分。1.清末时期,学习日本学校制度建设经验,建立中国近代新学制与新型数学课程制度。教科书编写群体主要以留日人员为主,以翻译、编译日本教科书为主。在近代教科书审定制度初定时期,初中算术教科书编写、出版呈现多元化趋势,为教科书的本土化探索奠定了基础。代表性教科书在编写理念、内容等方面体现出新颖性、生活化的特点。2.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民国政府建立新型的民主共和体制,制订、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在模仿日本等国外教科书的基础上,教科书编写逐渐本土化。教科书内容体系注重小学算术与初中算术的衔接性,凸显了初中算术实用性与生活化的特点。代表性教科书编辑者展现了先进的数学教育观,为近代数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3.民国中期,中国学制系统取法欧美,1922年建立“六三三”学制。初中实行混合数学,算术与代数、几何、三角相融合编排设置。1929年转为混合与分科制并行。初中算术教科书编写坚持混合与单科并行策略,教科书呈现多元化趋势,编写出版达到了民国时期的高峰。混合数学教科书呈现各科知识巧妙融合及融入数学史内容丰富的特点,单科初中算术教科书注重算术内部各科知识的衔接性。4.民国后期,基本沿用“六三三”学制,数学课程标准在1936年课程标准基础上进行调整。以商务印书馆和正中书局、开明书店为代表的出版机构在资源短缺、条件困难的情况下,坚守教科书的出版,推动初中算术教科书的编辑、出版保持平稳前进。《实验初中算术》、《国防算术》、《中级算术》的编写出版极具代表性。5.阐释1902至1949年间分数概念表述与分类表述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数概念表述经历了份数定义、商定义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的复杂演变过程。分数分类表述经历了不同时期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繁分数的表述演变。演变过程同样体现出分数如何使用及继承中国传统分数表述方法和接纳域外分数界的数学文化的演变。6.通过上述五部分的具体分析,总结影响1902—1949年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变迁的内外部主要因素有:初中算术教科书的编写,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欧美的影响。探析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特点,得出可供当代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借鉴的有益经验。

李璇律[9](2020)在《学生深度学习路径与教学策略 ——基于设计的研究》文中指出社会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的重建冲击下发生了空前未有的巨大变化,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受到了影响。识知的旨趣已经从复述事实转向发现并应用知识,要求学习者既能够基本的事实规则和操作程序,也能经验关于知识并且超越知识的品格、价值与精神等非理智因素,从而具备一种深度学习的品质。而这种深度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支持人类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一种关键能力并且也是衡量学习者学习力的主要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深度学习的研究已经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改革浪潮。本研究以“课堂教学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基本视角,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基本研究范式,提出推进文章展开的两条线索:一是学生的学习路径,一是教师的教学策略,前者为后者提供改进的依据,后者反过来作为促进前者完善的支持。在此基础上,文章首先基于已有理论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学理上厘清深度学习、理解性教学与学习以及学习路径等相关研究概念;之后通过对深度学习与理解性学习内涵与实质的着重分析,构建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度学习指导框架;而后通过研究样本的选择与组织设计,聚焦小学数学课堂,以人教版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数学学习为例,利用课堂观察法提取“小数乘整数”学习路径原型,并通过学生试卷、师生访谈、学生自评清单等方式收集与分析相关数据,以此作为三轮教学迭代中完善学习路径与改进教学策略的直接证据,由此获得关于“整数乘小数运算”的深度学习路径以及六个教学指导策略,其中包括帮助学生外化思维的四个“引出”策略,两个促进学生自我内化的“返内”策略;最后,研究通过“个人立场”对教师H的影响力进行具体的、实践的分析,并基于理论与实践提出可能的改进建议。

宋羿童[10](2020)在《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文中提出小数,不但可被看成整数位值概念的延续,而且与分数有密切的关系,可见小数在数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今由于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对于数据的分析,使得我们对数据的要求不再只是整数,而是要求更为精确的小数。但在查阅文献后,发现对于小数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开展了小学阶段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根据研究要求将小数知识划分为三维度:小数概念、小数意义和小数计算,每个维度下细分多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本研究“三维度十指标”的理论框架,十指标为:小数辨识、小数读法、小数写法、小数位名位值、小数的估测、小数的化聚-单复名数转换、小数图像表征(离散型)、小数图像表征(连续型)、稠密性、小数分数互化、小数计算。并编制小数迷思概念测试卷,选取天津市三所学校每所学校2个班的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通过研究发现,(1)五年级学生的小数计算知识掌握较好。(2)小数意义维度的知识方面,总体表现较好,维度内部各指标的差异明显,(3)小数概念知识表现一般,反映出学生对小数知识理解存在问题,今后需要从理解的角度去深入学习。经过研究,对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转变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理清小数数位、凸显小数点的作用;第二,建立小数与生活中的联系,并沟通已学旧知;第三,理解运算算理和算法。

二、我国最早使用小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最早使用小数(论文提纲范文)

(1)数系家族中的晚辈:小数(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对小数的研究较西方早
二、小数表示方法从多样逐渐走向统一

(2)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点滴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二、备课要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内涵
三、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
四、利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3)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的比较研究 ——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数学文化的相关研究
        (二) 关于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的相关研究
        (三) 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科书
        (二) 数学文化
    二、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三、M.克莱因的数学文化原理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数学文化内容的分类
    二、两版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的比较与分析
        (一) 基本信息
        (二) 年级分布的比较与分析
        (三) 栏目分布的比较与分析
        (四) 所属领域的比较与分析
        (五) 具体内容的比较与分析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的结论
        (一) 年级分布贯穿始终
        (二) 栏目分布较为集中
        (三) 所属领域有所偏颇
        (四) 内容选取不均衡
    二、研究的建议
        (一) 融合数学文化与教学内容
        (二) 选取多元数学文化素材
        (三) 拓展数学文化学习途径
        (四) 均衡数学文化的数量
结语: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访谈法
    1.5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数学文化
    2.2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设计理论基础
        2.2.1 认知主义理论
        2.2.2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第3章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的教师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内容
        3.1.4 调查方式与过程
        3.1.5 调查问卷分析
        3.1.6 问卷调查结果
    3.2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教师访谈调查与分析
        3.2.1 访谈目的
        3.2.2 访谈对象
        3.2.3 访谈内容
        3.2.4 访谈过程
        3.2.5 访谈结果分析
    3.3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4章 小数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4.1 加强教师知识储备
        4.1.1 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学习活动
        4.1.2 教师深入研究数学文化融入教学
        4.1.3 开展教师数学文化教学比赛
    4.2 在课堂教学不同环节融入数学文化
    4.3 课后延伸数学文化
第5章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案例
    5.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融入小数的主要形式
        5.1.1 数学史
        5.1.2 数学思想方法
        5.1.3 数学美
        5.1.4 数学应用
    5.2 数学文化分布状态及统计分析
        5.2.1 数学文化在小数中的分布
        5.2.2 数学文化在小数中分布的分析
        5.2.3 教科书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分析结果
    5.3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设计与实施
        5.3.1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5.3.2 教学实施
        5.3.3 教学评价
        5.3.4 教学结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附录1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数学文化融入小数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5)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3.研究综述
    3.1 趣味数学
    3.2 核心素养
    3.3 校本课程开发
4.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
    4.1 校本课程开发环境及需求分析
    4.2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
    4.3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4.4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
    4.5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及反馈
5.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1 “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存在的问题
    5.2 核心素养下“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建议
6.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学生调查问卷(前测)
附录2:“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致谢

(6)HPM视角下数系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2 HPM对师生发展的影响
        1.1.3 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数系的重要性
        1.2.2 HPM对数系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调查研究法
        1.3.4 访谈法
    1.4 文献综述
        1.4.1 HPM的相关研究
        1.4.2 数学史融入教学的研究
        1.4.3 数学史融入数系的研究
第二章 相关概念
    2.1 历史相似性
    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发生教学法
第三章 数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3.1 记数系统与自然数的萌芽
    3.2 现代意义的自然数理论
        3.2.1 康托尔与自然数的基数理论
        3.2.2 皮亚诺与自然数的序数理论
    3.3 分数及小数
    3.4 零
    3.5 负数
    3.6 无理数
    3.7 复数
    3.8 多元数
    3.9 数系的扩充方法和原则
第四章 数系在中小学教材中的顺序
    4.1 教材中数系的安排顺序
    4.2 教材中数系的扩充方法
第五章 HPM视角下数系的教学实践研究
    5.1 HPM融入数系教学的步骤
        5.1.1 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5.1.2 充实数学史知识,筛选相关数学史料
        5.1.3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设计
        5.1.4 进行教学反思
    5.2 HPM视角下“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5.3 案例实践研究
        5.3.1 调查对象
        5.3.2 调查目的
        5.3.3 调查访谈
    5.4 调查分析
        5.4.1 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5.4.2 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
    5.5 HPM融入数系教学的意义
        5.5.1 HPM教学对学生的作用与意义
        5.5.2 HPM的教学对教师的作用与意义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的创新性
    6.2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生对复数内容的掌握情况
附录 B 任课老师对本节课看法的访谈提纲
附录 C 实验班学生对本节课看法的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7)加拿大B.C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主要术语界定
    1.5 创新点
2 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背景
        2.1.1 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2.1 中国数学课程标准现状
        2.2.2 加拿大数学课程标准研究
        2.2.3 其他数学课程标准研究
        2.2.4 研究方法
    2.3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框架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 研究思路
4 结果与分析
    4.1 B.C省数学课程标准
        4.1.1 背景
        4.1.2 前言
        4.1.3 课程开发
        4.1.4 支持
        4.1.5 课程评价
    4.2 数学教育哲学观念
        4.2.1 基本原理
        4.2.2 附属原理
        4.2.3 小结
    4.3 课程内容
        4.3.1 课程内容选择
        4.3.2 课程内容组织
    4.4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修订
        5.2.2 关于未来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A SEC分析范式主题细目表
附录 B SEC分析范式认知水平细目表
附录 C 课程内容条目分布表
致谢

(8)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3.1 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
        1.3.3 研究内容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创新之处
第2章 1902—1911年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
    2.1 清末时期历史背景
    2.2 数学教育制度
        2.2.1 数学课程标准的演变
        2.2.2 初中(高等小学)算术教科书的审定
    2.3 初中算术教科书概述
    2.4 高等小学用算术教科书个案分析——以《高等小学用最新笔算教科书》为例
        2.4.1 编译者简介
        2.4.2 编写理念与编排形式
        2.4.3 内容简介
        2.4.4 名词术语
        2.4.5 具体例析
        2.4.6 特点分析
    2.5 初中算术教科书译作个案分析——《中学算术新教科书》
        2.5.1 编译者简介
        2.5.2 编写理念与主要内容
        2.5.3 具体例析
    2.6 小结
第3章 1912—1922年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
    3.1 民国初期历史背景
    3.2 数学教育制度
        3.2.1 学制与课程标准的演进
        3.2.2 初中算术教科书的审定
    3.3 初中算术教科书概述
    3.4 个案分析——以《中学校用共和国教科书算术》为例
        3.4.1 编者简介
        3.4.2 编写理念与编排形式
        3.4.3 内容简介
        3.4.4 名词术语介绍
        3.4.5 具体例析
        3.4.6 特点分析
    3.5 数学家寿孝天的数学教育观
        3.5.1 寿孝天与杜亚泉、蔡元培
        3.5.2 寿孝天对我国近代数学教育的贡献
        3.5.3 数学教科书及教授法编写中体现的数学教育观
    3.6 小结
第4章 1923—1936年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
    4.1 民国中期历史背景
    4.2 混合时期(1923—1928)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概况
        4.2.1 学制与课程标准的演进
        4.2.2 初中算术教科书的审定
        4.2.3 初中算术教科书概述
        4.2.4 个案分析(一)——混合数学中的算术
        4.2.5 个案分析(二)——以《现代初中教科书算术》为例
    4.3 混合与分科并行时期(1929—1936)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概况
        4.3.1 课程标准的演进
        4.3.2 初中算术教科书的审定
        4.3.3 初中算术教科书概述
        4.3.4 个案分析——以《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算术》为例
    4.4 小结
第5章 1937—1949年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
    5.1 民国后期历史背景
    5.2 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概况
        5.2.1 数学教育制度
        5.2.2 初中算术教科书概述
    5.3 个案分析(一)——以《实验初中算术》为例
        5.3.1 编写理念
        5.3.2 主要内容、具体例析
    5.4 个案分析(二)——以《建国教科书初级中学算术》为例
        5.4.1 编者及教科书简介
        5.4.2 编写理念与编排形式
        5.4.3 内容简介
        5.4.4 具体例析
        5.4.5 特点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1902—1949年初中算术教科书个案分析——分数概念表述及分类表述之演变
    6.1 初中算术教科书中分数概念表述之演变
        6.1.1 分数由来及其认识
        6.1.2 清末初中算术教科书中分数的概念表述之演变
        6.1.3 民国时期初中算术教科书中分数概念表述之演变
    6.2 初中算术教科书中分数分类表述之演变
        6.2.1 编译初中算术教科书中分数的分类表述
        6.2.2 自编初中算术教科书中分数的分类表述
    6.3 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影响1902—1949年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变迁的主要因素
        7.1.1 初中算术教科书编写本身的影响
        7.1.2 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7.1.3 日本的影响
        7.1.4 欧美的影响
    7.2 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的特点
        7.2.1 宏观特点
        7.2.2 微观特点
    7.3 启示与借鉴
        7.3.1 教科书的编辑与出版传递一种文化担当
        7.3.2 探寻教科书编写的实用性
        7.3.3 学习教科书编着者的智慧与甘于奉献的精神
    7.4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学生深度学习路径与教学策略 ——基于设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学习科学丰富了学习本质的认识
        二、小学数学课堂深度学习变革诉求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厘清“理解”之于学会的意义
        二、支持学习“本质”的学科运用
        三、探索“深度”教学的实践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二、理解与理解性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三、数学深度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四、学习路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深度学习概念论述
        一、多维视野下的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形式
        三、深度学习的支持理论
    第二节 学生深度学习的推演逻辑
        一、学生深度学习路径的理论阐释:学习的社会化与知识的个体化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隐喻语言:策略的可视化与认知的结构化
    第三节 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指导框架构建
        一、框架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指导框架的构建与阐释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样本选择与分析维度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的样本、内容选择
        三、研究的分析维度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一、研究范式
        二、基于三角互证的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设计原则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设计原则
第四章 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教学策略的迭代研究:以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为例
    第一节 学习路径原型的提出与改进
        一、学习路径原型的提取与描述
        二、基于证据的评估
        三、基于评估的改进
    第二节 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教学策略的开发与实施
        一、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指导框架(1.0)
        二、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指导框架的教学实施
        三、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四、基于评估的改进
    第三节 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教学策略的改进与实施
        一、促进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指导框架(2.0)
        二、促进学生理解的深度学习路径与指导框架的教学实施
        三、实施效果与问题分析
        四、基于评估的改进
第五章 研究结论、成果与反思
    第一节 成果检验与后续迭代方向
        一、成果检验
        二、后续研究迭代方向
    第二节 研究结论
        一、关于理解维度中的结论
        二、关于“个人立场”的教师影响分析与改进建议
    第三节 研究成果与反思
        一、研究成果
        二、研究创新点
        三、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A 小数乘整数学生试卷(A卷)(B卷)
附录 B 课堂实录首页摘选
附录 C 访谈清单
附录 D L小学超市物价清单
附录 E 我的采购清单:L小学70周年国庆汇演会场布置
附录 F 学生自我评估清单
附录 G 教学策略效用性调查表
附录 H 小数乘整数学习路径的可行性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概念界定
    六、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迷思概念的相关研究
        (一)迷思概念的沿革
        (二)迷思概念涵义研究
        (三)迷思概念特性研究
        (四)迷思概念方法研究
        (五)数学领域迷思概念研究
    二、小数的相关研究
        (一)小数的产生
        (二)小数与整数和分数的关系
        (三)小数知识结构研究
        (四)小数知识学习研究
        (五)小数知识教学研究
第三章 本研究理论框架构建
    一、课程标准中小数内容梳理
    二、人教版教材中小数内容梳理
    三、小数迷思概念理论框架
        (一)小数迷思概念理论框架的构建
        (二)小数迷思概念理论框架维度探析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一)测试卷编制
        (二)测试卷修改
        (三)测试卷确立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数迷思概念总体分析
    二、小数迷思概念各维度分析
        (一)小数概念
        (二)小数意义
        (三)小数计算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我国最早使用小数(论文参考文献)

  • [1]数系家族中的晚辈:小数[J]. 陈黎春.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1(11)
  • [2]新课改视角下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点滴渗透[A]. 张丽芳. 对接京津——行业企业 教育事业论文集, 2021
  • [3]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编排的比较研究 ——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D]. 顾丹丹. 扬州大学, 2021(09)
  • [4]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马慧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核心素养下小学“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合川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为例[D]. 蒋俊潇. 西南大学, 2021(01)
  • [6]HPM视角下数系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研究[D]. 李帆.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9)
  • [7]加拿大B.C省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究[D]. 王悦.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8]中国初中算术教科书发展史研究(1902-1949)[D]. 常红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学生深度学习路径与教学策略 ——基于设计的研究[D]. 李璇律.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五年级学生小数迷思概念的研究[D]. 宋羿童.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我国最早使用小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