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误诊三例

肺部感染误诊三例

一、肺部感染误诊三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俊平,王艳丽,郑璇儿,林颖仪,叶秀桢[1](2020)在《先天性结核病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例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检索到的自1994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表的来自国内医疗机构的先天性结核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4例患儿均为早产儿,发病年龄为生后14~30 d,发病至诊断时间1~34 d,均经过抗结核治疗,1例治愈,1例好转,2例死亡。本研究(4例)及文献报道(52例)共56例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14.5 d(7.0~20.7 d);发病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10.5 d(7.5~22.0 d);54例母亲中(双胎妊娠2例),围产期有结核病史48例(88.9%),其中产前确诊16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发热82.1%(46/56)、呼吸窘迫69.6%(39/56)、嗜睡和/或易激惹57.1%(32/56)、发绀53.6%(30/56)、喂养困难53.6%(30/56)、肝脏肿大48.2%(27/56)、脾脏肿大41.1%(23/56)。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痰液或胃液中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率最高33.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率达7/12;胸部X射线:粟粒性结节占37.0%(20/54),广泛结节-斑片影占25.9%(14/54)。肝脾超声检查:肝肿大和/或脾肿大占52.4%(11/21),肝脏和脾脏内多发低密度结节病灶占47.6%(10/21)。误诊率达28.6%(16/56)。总体病死率为51.8%(29/56),经抗结核治疗后病死率为28.9%(11/38),未经过抗结核治疗者病死率为18/18。结论先天性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低,误诊率、病死率高。需要对可疑先天性结核病婴儿的母亲进行全面评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王梦雨[2](2020)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75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真菌广泛存在周围的自然界中,可作为吸入性变应原引起气道的超敏反应,其中包括真菌过敏性支气管炎,真菌致敏性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 with fungal sensitization,SAFS),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llergic brochopulmonary mycosis,ABPM)等。曲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由气道内烟曲霉致敏引起的变应性肺部疾病称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ABPA常见于支气管哮喘和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此病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若不能做到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该病易反复发作,最终引起肺部结构不可逆的损伤,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的本研究通过对ABPA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支气管镜检查、治疗及随访情况等分析,归纳总结ABPA的临床特点,加强临床医生对ABPA的了解及认识,进而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肺部结构不可逆的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ABPA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入组75例患者,分析其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inE,IgE)、烟曲霉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等血清学指标,肺功能、胸部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总结其临床特征,出院后29例患者以口服糖皮质激素为基础治疗,46例以抗真菌药物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2个月后,通过对比其前后血清学指标及胸部影像学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75例ABPA患者,男47例,女28例,平均年龄(44.1±13.3)岁,其中在确诊ABPA之前诊断为支气管哮喘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糖尿病7例,过敏性鼻炎11例,鼻窦炎2例;17例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11例误诊为肺部感染,5例误诊为嗜酸性粒细胞肺炎,6例误诊为肺结核,1例误诊为肺癌。2.临床表现:咳嗽73例、咳痰71例、喘息56例、痰栓8例、发热8例、胸痛11例、咯血5例、呼吸困难4例;59例患者肺部可闻及干啰音,10例患者可闻及局限性湿啰音,8例患者可闻及干、湿性啰音。3.血清学检查及胸部HRCT表现:75例血清总IgE均升高,为(375.9~5000)IU/ml,中位数为 4714.00(2732.00,5000.00)IU/ml;69 例外周血 EOS 绝对值升高为(0.50~3.70)×109/L,中位数为 0.93(0.72,1.68)×109/L,69 例外周血EOS百分比升高平均为(14.75±7.93)%;75例患者行血清烟曲霉特异性IgE均升高,为(0.36~56.9)KU/L,中位数为 10.20(2.90,18.60)KU/L;57 例行烟曲霉皮肤点刺试验,均为阳性;胸部HRCT主要表现:多发斑片状、絮状渗出影59例,中心性支气管扩张55例,实变影27例,树芽征22例,条索状高密度影20例,黏液栓18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4例,结节影12例,胸膜增厚8例。4.治疗:46例给予口服激素联合抗真菌药治疗,29例给予口服激素治疗,经2月治疗后,两组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外周血EOS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而烟曲霉sIgE无明显下降(P>0.05);同时两组对比分析得出:口服激素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较单用激素相比,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外周血EOS百分比下降明显、胸部影像学吸收有明显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烟曲霉sIgE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1.ABP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疾病早期极易误诊和漏诊。2.在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喘息且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哮喘、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慢阻肺等可疑患者应尽早进行曲霉菌变应原皮试或曲霉特异性IgE的检测,以提高ABPA的诊断率,避免肺部结构的不可逆损伤。3.抗真菌药物联合口服激素较单用激素治疗更有效,可以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许洋[3](2020)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的诊治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通过回顾分析住院病历,探讨ABPA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方法: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信息计算机中心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回顾分析近10年入住瑞金医院的患者资料,筛选出院诊断“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资料信息较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包括基本信息、既往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数据信息,分析评价它们在ABPA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整理患者治疗方案、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估治疗药物及其相关检测的个性化差异。另外筛选了瑞金医院及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的患者,分析靶向药物的效果。结果:27例诊断ABPA,其中26例(96.3%)既往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 Ig E)中位数1070 IU/m L,23例(85.2%)升高,血清曲霉特异性Ig E(s Ig E)中位数4.26 k UA/L,升高18例(90%)。嗜酸性粒细胞中位计数0.71×109/L,异常增多16例(59.3%)。6例(46.2%)曲霉过敏原速发反应阳性。影像学表现存在支气管扩张22例(81.5%)。血清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阳性6例(26.1%);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试验阳性2例(20%)。患者痰培养无曲霉菌生长,病理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72.7%)。患者治疗方案主要为糖皮质激素联合三唑类抗曲霉菌药物(55.6%)。患者治疗后随访的嗜酸性粒细胞、t Ig E、s Ig E较入院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院共6例患者使用了奥马珠单抗治疗ABPA,使用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t Ig E、曲霉s Ig E有下降趋势,其中3例完全停药,1例停用了三唑类药物。结论:对于疑诊ABPA患者,尤其存在肺部基础疾病者,需开展曲霉slg E水平测定,发现异常者进一步完善血清t Ig E测定和曲霉变应原皮试,有助于ABPA确诊,并通过影像学观察是否合并支气管扩张。微生物相关检查对ABPA的诊断价值较低。在患者随访时,可开展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明显异常者进一步行t Ig E与曲霉s Ig E测定完善疗效评估。激素联合抗真菌治疗应作为ABPA的一线方案,同时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对于激素依赖及抵抗患者可尝试奥马珠单抗。

朱琳[4](2019)在《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国内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国内期刊发表的明确诊断的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情况等。结果1603例患者中,男性1070例,女性533例,比例约为2:1;年龄范围15~84岁,平均年龄(47±9)岁。有明确或可疑鸽、鸟类、土壤等接触史的有150例(9.4%)。无基础疾病1061例(66.2%),有基础疾病542例(33.8%)。496例(30.9%)无任何临床症状,1107例(69.1%)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n=879,79.4%),咳痰(n=589,53.2%),发热(n=368,33.2%),胸、背痛(n=324,29.3%),痰中带血、咯血(n=211,19.1%),胸闷、气喘(n=151,13.6%),乏力、盗汗(n=89,8.0%),呼吸困难(n=9,0.8%),体重减轻(n=24,2.2%),咽部不适(n=2,0.2%)。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肿块影(n=1134,70.7%),单发或多发斑片浸润影(n=190,11.9%),结节、斑片混合病灶(n=143,9.0%),实变病灶(n=98,6.1%),结节或肿块、斑片、实变、空洞同时存在的混合病灶(n=23,1.4%),单纯空洞性病变(n=12,0.7%),弥漫粟粒样结节病灶(n=3,0.2%)。1602例(99.9%)患者HIV阴性;195例(12.2%)患者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95.4%。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703例(43.9%),经开胸或胸腔镜手术明确诊断666例(41.5%),经支气管镜活检明确诊断196例(12.2%),经内科胸腔镜肺活检明确诊断31例(2.0%),经组织培养明确诊断5例(0.3%),尸检确诊2例(0.1%);行PAS染色701例(44.0%),阳性率98.4%;行GMS染色443例(27.8%),阳性率96.2%;单纯药物治疗(n=971,60.7%),单纯手术治疗(n=239,14.9%),手术联合药物治疗(n=391,24.4%);1326例(82.7%)痊愈或显效,39例(2.5%)无效。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好发于气候潮湿温暖的东部沿海地区,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青年多见;多数患者无鸽或其他禽鸟类、霉变环境等接触史。我国原发性肺隐球菌病通常见于HIV阴性患者,绝大多数无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无特异性;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中叶;病灶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病程长,极易误诊;经皮肺穿刺及手术活检病理是目前最主要的确诊方法;LAT可作为无创性辅助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率。治疗方式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治疗患者建议术后抗真菌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李君[5](2020)在《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2例报告及其临床思辨》文中认为目的:剖析2例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病例的诊疗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对具有类“肺炎”表现的肺部恶性肿瘤的认识,以增强对于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报告2例初诊为“肺炎”而最终确诊为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和分析其诊断、治疗过程;检索国内外医学文献数据库,进一步探讨2种具有类“肺炎”表现的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鉴别诊断。结果:病例1:女性,32岁,“发热伴咳嗽、咳痰2月余”,胸部CT平扫示左肺下叶大片高密度影,双肺散在结节,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初诊为“肺炎”。支气管镜活检示炎性改变,期间给予抗生素、抗结核、抗真菌治疗,肺部病变仍有进展。最终,根据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肺淋巴瘤。转至血液科进一步治疗,PET-CT示多组织脏器(双肺、腹腔、盆腔、多区域淋巴结及多骨骼/髓)异常摄取影(最大SUV 5.7-40.7),诊为霍奇金淋巴瘤(Ⅳ期)结外肺累及,患者拒绝治疗并出院。病例2:女性,69岁,因“反复咳嗽、憋喘1 1个月,加重1月余”入院。曾就诊当地医院,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影,提示间质性改变,初诊为“间质性肺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变有吸收。病情稳定10个月后再次加重,外院胸部CT示:双肺散在片状高密度影,左肺及右肺下叶显着,左肺上叶、右肺中叶胸膜下见小结节灶,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2周后,肺部病变进展,以“肺炎”收入我院。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显示炎性改变;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黏液腺癌,给予“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化疗方案,症状改善明显。出院后未进行规律化疗,3个月后去世。结论:1.临床上一些肺部肿瘤,尤其是影像学上具有渗出实变类似炎症表现者较易误诊,在诊疗过程中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性。2.由于支气管-肺的活检取材部位、方法以及实施者的情况各异,在诊断过程中常常不应满足一次的病理,而需要及时给予重复甚或多次病理活检。

庄麦松[6](2020)在《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3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淀粉样变性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指自体蛋白及其胞外蛋白的错误折叠,以纤维的形式沉积于组织器官细胞外,从而导致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的临床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罕见病的患病率为0.65‰~1‰(占总人口的比率,据统计分析,肺部淀粉样病疾病的年发病率仅仅为0.01 ‰,故肺部淀粉样变疾病归属于罕见病,而其中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临床更罕见。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咯血等,影像学上可出现管壁钙化或增厚,管腔狭窄,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有强化,其中管壁钙化为较特异性的特征。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无特异性,局限的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容易漏诊,而病变较弥漫者可伴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及钙化、肺部结节状或斑片状高密度影,容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由于临床医师对其影像学观察及认识不足而导致的误诊漏诊常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综合分析,并及时行完善病理学检查,如病理组织涂片显示存在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并且存在刚果红染色阳性的现象可以确诊,从而减少误诊。本文报道就诊于山东省省立医院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为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3例病例,追踪他们的结局,并回顾相关国内外文献,探讨呼吸系统淀粉样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分期和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3例病例年龄性别分别为:72(男);75(男);55(女),均经支气管镜检查显示主气道或主支气管狭窄,病理学确诊。淀粉样变疾病出血风险大,检查过程中病变触之易出血,未给予介入治疗,确诊后给予激素治疗,经治疗病情缓解出院,随访出院后症状无反复加重,治疗效果较满意。呼吸道淀粉样变虽为临床疑难少见病例,但因为它可导致心肺衰竭,容易误诊、漏诊,成为临床少见病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及早完善病变部位或其他易取得部位(如皮下脂肪、骨髓、唾液腺)的组织活检,有利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治疗上,大多数无症状病例我们只需要仔细追踪。弥漫性肺泡间隔淀粉样变性病变重者治疗方法通常为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节性肺淀粉样变通常是局灶性的,局部手术切除可治愈,远期预后良好;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通常采用保守或支气管镜介入或外照射治疗。除了传统的化疗药物如马法兰、环磷酰胺等,蛋白酶体抑制剂(PI)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伊沙佐米均已用于临床治疗中;单克隆抗体如雷达木单抗已进入对淀粉样病患者的Ⅲ期试验,血清淀粉样蛋白P(SAP)的研究因Ⅲ期临床试验无效以终止。

安苗[7](2020)在《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目的:探讨SLE患者腋窝/纵隔肿大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于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初发SLE患者的淋巴结征象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胸部CT上有无淋巴结肿大分为LAP组和非LAP组,每组各200例。分别比较两种分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差异。分析胸部淋巴结肿大容易累及的部位。从而探讨肿大淋巴结征象及不同部位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可能关系。结果:1. LAP和非LAP组:临床表现显示:LAP组患者的脱发、光敏性、关节炎及脾大发生率均高于非LAP组(20.5%vs11.0%;8.0%vs2.5%;50.0%vs35%;20.5%vs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01,P=0.009;x2=6.081,P=0.014;x2=9.207,P=0.002;x2=11.615,P=0.001];LAP组患者肾损害发生率低于非LAP组患者(31.5%vs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68,P=0.001);其中LAP组的起病年龄低于非LAP组[(34.24±0.98)vs(38.65±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7,P=0.002)。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LAP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补体C3及C4水平均低于非LAP组[(0.40±0.21)109/L vs(5.78±0.30)109/L;(0.45±0.02)g/L vs(1.63±0.29)g/L;(0.08±0.00)g/L vs(0.15±0.02)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52,P<0.001;t=3.992,P<0.001;t=5.084,P<0.001),而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G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高于非LAP组[(49.55±2.43)mm/h vs(41.05±2.38)mm/h;(19.89±0.57)g/L vs(13.74±0.56)g/L;(12.18±0.37)vs(11.18±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3,P=0.013;t=-7.669,P<0.001;t=-2.014,P=0.045);LAP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LAP组(97.5%vs88.1%;71.1%vs51.6%;69.1vs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764,P<0.001;x2=14.741,P<0.001;x2=26.71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有补体C3(OR=3.029,P=0.047)、免疫球蛋白G(OR=2.710,P<0.001)及疾病活动指数评分(OR=1.124,P=0.020),而起病年龄大(OR=0.259,P=0.041)、肾损害(OR=0.254,P=0.002)为其保护因素;2. LAP组又分为:腋窝组,纵隔组,腋窝+纵隔组:临床表现显示:纵隔组患者的浆膜炎发生率高于另外两组(14.3%vs62.5%vs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34,P=0.001);其中纵隔组的起病年龄高于另外两组[(31.42±1.068)vs(58.00±3.105)vs(37.36±1.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70,P<0.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腋窝+纵隔组患者补体C4水平低于腋窝组、纵隔组[(0.083±0.005)g/L vs(0.139±0.035)g/L vs(0.079±0.008)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64,P=0.027);纵隔组红细胞沉降率高于另外两组[(45.51±2.801)mm/h vs(68.00±16.030)mm/h vs(56.44±4.672)mm/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61,P=0.037);腋窝+纵隔组患者抗Sm抗体的阳性率高于另外两组(70.5%vs16.7%vs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98,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腋窝组发生LAP的危险因素有肾损害(OR=9.274,P<0.001)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OR=1.163,P<0.001);纵隔组发生LAP的危险因素为起病年龄(OR=1.13,P=0.011);SLE患者腋窝和纵隔均发生LAP的危险因素有肾损害(OR=4.803,P=0.001)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OR=1.148,P=0.003)。结论:LAP是SLE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LAP可能与起病年龄、部分临床表现及血清学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部位的LAP与其相关性不尽相同。第二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目的:探讨RA患者腋窝/纵隔肿大淋巴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于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初发RA患者的淋巴结征象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胸部CT上有无淋巴结肿大分为LAP组和非LAP组,每组各200例。其中LAP组的患者又根据累及部位的不同分为腋窝组、纵隔组、腋窝+纵隔组。分别比较两种分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情况。从而探讨肿大淋巴结征象及不同部位的肿大淋巴结分别与疾病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LAP和非LAP组:临床表现显示:LAP组患者中受累的中大关节数及关节总数均高于非LAP组[(5.36±0.19)vs(4.66±0.21);(17.86±0.69)vs(16.0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P=0.012;t=-2.172,P=0.03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LAP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水平及SDAI评分均高于非LAP组[(75.80±2.25)mm/h vs(58.99±2.29)mm/h;(56.20±3.33)mg/L vs(45.88±3.38)mg/L;(16.14±0.37)g/Lvs(13.63±0.30)g/L;(41.19±0.94)vs(37.39±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40,P<0.001;t=-2.174,P=0.030;t=-5.311,P<0.001;t=-2.964,P=0.003);LAP组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LAP组(82.1%vs72.0%;90.7%%vs8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47,P=0.017;x2=8.811,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发生淋巴结肿大的危险因素有累及中大关节数(OR=1.087,P=0.047)、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OR=2.527,P=0.007)、红细胞沉降率(OR=1.012,P=0.001)、免疫球蛋白G水平(OR=1.102,P=0.001)及SDAI评分(OR=1.213,P=0.021)。2.LAP组又分为:腋窝组、纵隔组及腋窝+纵隔组:腋窝+纵隔组患者的起病年龄高于另外两组((53.81±1.184)vs(57.09±3.481)vs(60.30±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8,P=0.009)。腋窝组中的女性患者比例多于另外两组(77.0%vs64.5%vs59.3%),纵隔组中的男性患者比例多于另外两组(23.0%vs45.5%vs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51,P=0.024)。结论:LAP是RA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可能预示RA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RA患者伴发LAP可能与部分临床表现及血清学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部位的LAP可能在起病年龄、性别之间存在差异。

二、肺部感染误诊三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部感染误诊三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75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奖情况
致谢

(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专家共识临床一致性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判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采集
        1.5 治疗药物选择
        1.6 治疗后的随访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3 体格检查
        2.4 实验室检查
        2.5 胸部影像学
        2.6 肺功能检查
        2.7 真菌检查相关指标
        2.8 曲霉菌的病原学检查
        2.9 支气管镜镜下检查
        2.10 活检病理结果
        2.11 治疗方案的选择
        2.12 随访与疗效
    3 讨论
        3.1 ABPA存在较高的误诊率
        3.2 ABPA诊断标准条目中必需条件可助于ABPA的诊断
        3.3 诊断ABPA的其他条件可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3.4 微生物检查在ABPA的诊断中意义有限
        3.5 糖皮质激素与抗真菌药物组成了ABPA的主要治疗方案
        3.6 ABPA的诊断指标在其随访中仍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 奥马珠单抗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临床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药物使用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诊断情况分析
        2.3 其他相关检查
        2.4 奥马珠单抗使用情况
        2.5 临床疗效
    3 讨论
        3.1 奥马珠单抗在ABPA中使用价值
        3.2 奥马珠单抗的研究热点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标准的演变及其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4)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隐球菌病的诊治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2例报告及其临床思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报告一
    【初诊资料】
    【临床思辨】
    【入院后诊治过程】
    【最后确诊】
    【启示】
病例报告二
    【初诊资料】
    【临床思辨】
    【入院后诊治过程】
    【最后确诊】
    【启示】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肺霍奇金淋巴瘤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3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背景
案例报道
讨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呼吸系统淀粉样变疾病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辨情况表

(7)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类风湿性关节炎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肿大的影像、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肺部感染误诊三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结核病四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王俊平,王艳丽,郑璇儿,林颖仪,叶秀桢.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0(09)
  • [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75例临床分析[D]. 王梦雨. 郑州大学, 2020(02)
  • [3]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断及疗效评估与相关检测的价值研究[D]. 许洋.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1603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诊治情况分析[D]. 朱琳. 苏州大学, 2019(06)
  • [5]初诊为“肺炎”的肺部恶性肿瘤2例报告及其临床思辨[D]. 李君. 山东大学, 2020(02)
  • [6]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3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D]. 庄麦松. 山东大学, 2020(02)
  • [7]结缔组织病伴发淋巴结肿大的CT评估及相关临床意义[D]. 安苗.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肺部感染误诊三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