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流程

使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流程

一、利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姚仁贵[1](2017)在《基于上下文环境的复杂事件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复杂事件处理技术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从实时数据信息中提取特定信息,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在应对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复杂事件处理方面,使用事件树表示复杂事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现存的相关技术存在表达能力不够强的问题。论文在Chakravarthy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应用环境下的复杂事件处理技术进行了扩展,将事件树的子结点由二元扩展到多元,并增加了包括AVG、SUM、MIN、MAX、DEC和INC在内新操作,增强了事件树在复杂事件处理方面的表达能力。其次,针对反复处理大量相同事件结点的问题,设计了事件共享算法。再次,根据扩展操作和新增操作的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复杂事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支持论文扩展的操作和新增操作。最后,论文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快速并准确地监测到定义的复杂事件,当系统中定义的复杂事件存在大量相同结点时,事件共享技术能显着地提升复杂事件处理速度。

夏国彬[2](2016)在《基于数据挖据的商业银行客户细分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客户关系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够降低银行的成本,提高银行的收益。银行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银行客户行为进行预测,然后为银行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指导。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然后能够进一步帮助银行更好地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从而提升银行的竞争力。本文论述了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对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了银行客户的细分问题。首先,确定了客户细分中的研究指标,基于RFM模型,确定了近度R、频度F以及额度M三个指标;其次,利用聚类方法对客户进行聚类,将客户分为四类,分析每类客户的特点,提供不同的营销建议;最后,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了客户存款总量的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应的结论。通过RFM模型以及聚类方法对客户进行细分,然后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影响存款总量的因素,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决策指导,帮助银行进行更好地营销。

刘通[3](2014)在《面向低质量图像的手指静脉识别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手指静脉识别依据个体手指的静脉纹路差异进行身份鉴别,防攻击能力强、安全性能高,广泛用于安全防范领域,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提高低质量图像下的识别性能,是手指静脉识别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深入研究了手指静脉表示、静脉图像分割、静脉纹路修复和静脉特征匹配四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些可以提高识别性能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还可用于指纹识别、手掌静脉识别等相关领域,主要贡献和创新总结如下:(1)结合低质量图像深入分析手指静脉结构,指出了静脉线结构具有显着性和稳健性,可用于区分不同个体和认知同一个体,是识别的主要依据;提出了管径(静脉血管的直径)均一、结点复制、环路剖分和虚拟连接四项手指静脉结构简化准则,抽取易于表示的静脉线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B样条二叉树(B-Spline Binary Tree,BSBT)模型,采用二叉树描述静脉各分支连接关系,采用B样条描述静脉各分支的空间结构,充分描述手指静脉的显着与稳健结构,有助于提高手指静脉识别性能。(2)在手指静脉图像分割方面,针对经典重复线跟踪(Repeated Line Tracking,RLT)方法在自适应能力和运算效率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重复线跟踪(Adaptive RLT,ARLT)方法,提高了图像分割算法对静脉管径和图像对比度差异的自适应能力,降低了无效线跟踪引起的时间消耗,可以从低质量图像中提取细节丰富的静脉纹路,抑制了静脉真实纹路显着性的下降,为手指静脉的可靠识别奠定了基础。(3)手指静脉低质量图像分割过程难免存在纹路断裂和毛刺干扰现象,易引起识别性能下降。提出了一种基于BSBT模型的手指静脉纹路修复方法,依据BSBT模型的叶结点定位断裂纹路和毛刺,依据方向约束、方差约束和边界约束条件修复断裂纹路,依据BSBT模型的结点和长度属性剔除毛刺,可以增强手指静脉线结构的稳健性,有助于提高识别性能。(4)针对低质量图像下的受损静脉纹路引起的识别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SBT模型的手指静脉特征匹配方法,利用BSBT模型可以独立描述各静脉分支的性质,通过分段匹配和综合判决操作降低静脉纹路受损部分对特征匹配的影响,提高了低质量图像下的手指静脉识别性能。

李真真[4](2013)在《基于SOA的金融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银行同业间的激烈竞争,推动着银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一直是银行建设的一个重点。不过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业务系统独立建设,很多关键信息被封闭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系统间缺乏有效的交互途径,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多个信息孤岛。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系统间的信息交互需求日益强烈;同时各金融机构在不断提高各自的业务系统功能,改变系统的架构,使得系统逐步从以业务为核心向以客户为核心转变,从而使银行的应用系统层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解决目前银行的复杂应用架构造成的各种弊端,减轻银行开发维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快速推出创新的业务系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一种银行应用集成全面解决方案,即金融交换平台。金融交换平台将银行的各种应用服务系统有效地连接在交换中心,有效地实现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传递,满足各种应用服务的要求。同时,在实现信息交换的基础上,考虑实现信息交换的灵活性、自动化和智能化;并支持多种协议的应用服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是一种设计方法学,是二种通过可重用服务来构建组合式应用程序的架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重用中立型的服务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效率。本文在分析了传统的银行业务系统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OA的金融交换平台。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针对传统的银行业务系统模式的弊端,对银行业务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优化,即由网状结构转换为以金融交换平台为中心的星形结构。2)将设计金融交换平台的功能和体系架构。3)将设计并实现了平台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4)对平台的功能实现和性能将进行测试,并将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王鹏[5](2012)在《基于CEN/XFS3.0标准下ATMC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自助服务渐渐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ATM作为银行的服务窗口,承载着业务信息,可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ATM作为一个重要的银行服务渠道,它借助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客户服务方式。和传统的面对面的营业服务摸式相比,ATM具有明显优势:由于ATM采用人机交互,避免了因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引起客户不满意的老问题;同时ATM在节约人力、缩减运营成本方面的优势将日渐明显;ATM提供24小时服务,延长了银行的服务时间,给客户更加便利的服务,提高了营业网点良好的性价比。但随着各家银行加大了ATM设备的部署数据,目前的ATMC端程序都由厂商按照银行的ATM终端接口规范进行开发和改造,但银行ATM的品牌较多,各厂商ATM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不尽相同,导致部分交易在不同品牌的ATM上流程不相同,更大的问题是太多的软件版本也导致ATM的运营维护成本增高。各家银行急需能有一套统一的ATM应用系统在所有厂家、各种型号的ATM设备上运行。本文分析了CEN/XFS标准,并基于该标准实现了一套ATM统一平台系统,该系统能够在各设备厂商的不同型号的ATM硬件平台上运行,可以解决目前各家银行ATM应用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将ATM应用系统的开发分为Action、状态、流程三部分,符合了界面与逻辑处理分离的MVC思想,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升级:在应用层上,根据ATM业务特点,ATMC统一平台系统以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战略平台,遵循WOSA/XFS(金融自助服务设备连通性)标准,这意味着ATMC应用系统在研发之初即导入了标准化,规范化机制,支持CEN/XFS标准接口的ATMC应用软件将独立于厂商硬件,与硬件平台无关,一个ATMC统一平台应用能运行在各大个支持CEN/XFS标准的不同的ATM设备上。本文分析了NDC协议与DDC协议,对主要消息内容进行说明。随着网络的发展,非法登录计算机的案件正里上升趋势,有效的身份鉴别技术可以防止这类案件的发生。一种新的身份认证技术——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掌静脉技术在ATM上的应用及研究。

安宝宇[6](2012)在《云存储中数据完整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与日渐普及,标志着新一轮信息技术浪潮的来临。云存储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人们对信息的存取提供着与日俱增的便利。然而,数据安全是任何一种存储模式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云存储自身一些特点如基于合约的服务模式、服务器的不完全可信等,使云存储数据安全比传统存储中更为复杂。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云存储走近更大用户群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着眼于云存储安全中的数据完整性保护问题,通过对云存储安全环境的综合分析,在现有存储系统数据完整性保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云存储中数据完整性保护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求进一步削减云存储与用户间的安全藩篱。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一种适用于归档云存储的轻量级的数据可取回性证明算法——L-POR。算法在具有有限破坏能力的“拜占庭敌手”模型基础上,以可信第三方代替用户执行数据可取回性检查,并在数据损坏达到一定门限时执行数据恢复。该算法通过在编码产生的冗余数据中直接加入用户认证信息,避免了其他同类算法插入额外认证元数据带来的大量存储开销。(2)为解决和弥补云存储中现有数据持有性检查方案在效率或功能上的缺陷,本文提出基于隐式可信第三方的数据持有性审计架构——AITTP。AITTP以防篡改可信硬件作为隐式可信第三方,代替用户执行数据持有性检查,并生成显篡改的可信审计日志。审计日志存放在云服务器上,通过密码学措施与三方交互保证日志的完整性和显篡改特性。可信硬件与云存储服务器集成在一起,同时能独立完成密码学运算而不受外界干扰,能有效解决现实应用中可信第三方难以实现的问题。可信硬件与审计日志的结合使得AITTP天然地支持公开审计(Public Audit)、隐私保护和离线审计(Offline Audit),进而使数据持有性检查算法本身不必提供这些功能,拓宽了算法的选择面。(3)提出了云存储中基于可信第三方的数据完整性问责方案。方案为用户与云服务器间交互完成的每个写操作生成一个由可信第三方认证的操作凭单,实现对用户和云服务提供商的双向问责。为减轻用户与可信第三方的负担,凭单被存放在云端。方案提出一个基于Merkel哈希树的凭单链表完整性保证算法,保证凭单不会被云服务提供商篡改或丢弃而不被发现;同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凭单生成协议和问责审计协议。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凭单生成协议对数据操作执行效率的影响较小,方案具有较强的可用性。(4)设计并实现了支持数据完整性保护与问责的云存储原型系统一——CS-IPA。该系统基于可信第三方,有机整合了上面提到的数据可取回性证明算法与完整性问责方案,可作为两类算法或方案的验证系统,并为系统的实际部署提供参考。通过对系统服务器集群、客户端及可信第三方的实现和部署,提出了云存储环境中数据可取回性证明与完整性问责的协同机制。

肖彬[7](2009)在《中国农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03年底,中央政府正式启动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最后一家股份制改革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由于承担着商业化服务“三农”的使命,其改革是最艰巨、最富挑战性的。农村金融的商业化运作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和金融界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相关理论探讨和实际尝试,但至今仍未形成专门而系统的研究,未形成普适性的操作模式。而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1等大型金融机构如何建立有效的发展模式,如何以商业化方式服务中国农村,在城乡两个市场充分发挥混业经营优势、有效控制业务风险,相关研究更是缺乏。本论文从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国际比较入手,抽象出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发展以政府意志为主导、高度关注风险隔离和社会责任等普遍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深入分析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大型综合金融企业成功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同案例,提出大型金融机构成功服务农村经济的关键性因素。文章通过国际比较和案例剖析,结合对已有相关理论研究的归纳总结,为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服务“三农”提供现实的依据和参照标杆。鉴于农业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改革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改革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特殊性,本论文在后续章节分析了农业银行改革背景、环境,特别是当前农村金融的供求及其矛盾,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等,进而研究在此背景和环境下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一般的商业性功能定位、特殊的制度性功能定位。根据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功能定位,本论文从改革成本、有效服务“三农”、控制风险等维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和评估,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对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原则性要求,并创新性地提出了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新模式,即,在城市业务方面,借鉴国内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做法,设立或者收购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子公司;在农村业务方面,也由总行出面设立村镇银行、农村保险公司、农业产业基金等新型金融机构,同时成立三农业务事业部。未来,在总行授权下,由三农业务事业部对村镇银行、农村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在保留现有一级法人体制的前提下实现管理、决策和经营权的下沉。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设计了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业务划分与模块设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具体问题。最后,本论文针对中国农村弱势市场、弱势客户群导致的市场失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需要的相应的配套政策。本论文基本遵循“提出问题,然后经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问题,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研究中既涉及农村金融理论,又涉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金融发展理论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并为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综合经营,致力于为最广大客户群体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核心竞争力指标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改革目标,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方案。

吕雄伟[8](2009)在《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邮政物流是运筹学和现代物流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其车辆路径问题是一类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复杂条件下的多约束、多目标车辆路径问题。涉及的约束条件和影响因素主要有时间窗、车辆装载容量、道路交通状况、多邮件类型、往返归集、混合搭载、自然条件等。目前,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工作还在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如何处理往返归集、时间窗和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影响,以及设计简单有效的求解算法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现代物流倡导的系统化思想,针对带硬时间窗约束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和带软时间窗约束的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从邮政物流具体实践中抽象实际问题,利用车辆路径问题领域的已有成果,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和自适应多态蚁群算法进行求解,提出了进一步的优化策略。本文同时以四川省邮政公司2008年5月共11个地市雅芳一体化邮政混合物流为例,对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进行了计算求解,结合邮政实际生产中的车辆路径问题,分析了不同优化策略对总体邮运费用和实际使用车辆数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部分,整理与归纳了有关邮政网络、邮政物流、国内外的车辆路径问题研究现状和求解算法等的文献与理论成果,分析了多约束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的潜在研究领域,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实现路线。第2章,对邮政车辆运输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描述了邮政车辆运输问题特征、分类和影响因素等,分析了邮发报刊对运输投递和邮运生产的影响。并以四川省邮政公司11个地市邮政车辆运输费用结算为例,计算了各点实际的月度邮运成本费用,提出了邮政车辆运输问题的一般模型。第3章,结合四川省邮政公司11个地市邮件车辆运输时限规定以及车辆往返情况,引入时间窗限制和往返归集等约束条件,建立了带时间窗约束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并设计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求解策略,对其邮路优化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突发事件和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对邮件车辆路径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4章针对实际邮政物流车辆调度多优化目标的特性,分析了在现有邮路运输的基础上加载一体化邮政物流项目需求后的车辆调度与路径选择优化问题,构建了带时间约束、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模型,并以2008年5月四川省邮政公司雅芳一体化混合物流为例,利用自适应多态蚁群算法对带时间约束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进行了求解,也分析了不同邮件类型对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的影响。第5章,针对带软时间窗约束的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建立了带时间窗惩罚的最小车辆运输费用模型,考虑了车辆装载容量、时间窗、往返货物归集、邮件与物流商品混合搭载、时间窗惩罚等约束条件,利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和优化对比分析。第6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情况,对比分析了邮政实际生产运输问题、带时间窗约束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和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的总邮运费用、参与运输的邮运车辆数和优化策略,提出了实际邮运生产的4项优化措施。最后,对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进行了归纳,并对未来研究作了展望,将多品种、多优先级、多时限要求的邮政物流混合搭载问题等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杨坚刚[9](2007)在《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设计方法及其应用》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银行业越来越需要依靠数据仓库系统作为决策分析的支持,以迎接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然而,基于企业信息工厂的数据仓库设计方法建设周期长、风险大,采用维度建模的方法见效快、成本低,但该方法易导致面向对象应用与数据仓库模型之间数据表述不一致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应用于数据仓库维度建模过程,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1.研究了星型模型向面向对象模型的转换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思想设计出基于数据仓库总线架构的对象模型,以解决数据仓库系统业务和数据表达不一致的问题;2.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应用于ETL部分的分析与设计,使其便于实现与维护;3.基于J2EE技术和对象持久化原理设计和实现信息传递过程,提高多用户访问时的系统性能;最后,将本文研究的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设计方法应用于某商业银行稽核系统,在系统建模和业务功能实现上取得了显着成效。

文孟飞[10](2005)在《基于B/S的形成性考核智能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远程开放网络教育的发展,全程跟踪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映教师助学等支持服务行为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在跟踪监控的同时要求通过个性化界面远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远程判断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并根据学生个体之间情况的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调整教学策略。这些功能是基于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来实现的,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提供“全面质量管理”(TQM)的评价方式成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败的关键。传统的考核方法侧重于结果的记载、教师单向的支持服务和分散的单项内容专门系统的考核,没有充分考虑全过程跟踪考核,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和“满意度”,不能真正达到形成性考核的目的。针对传统形成性考核的不足,引入智能代理技术、ASP技术开发了基于B/S的形成性考核智能管理系统。 论文首先通过对形成性考核现状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引入智能代理技术的合理性,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思想和原则,进一步确定了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和开发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系统基本框架,在该结构的框架下,建立了学生信息模型。然后简单介绍了系统设计中用到的智能技术,并研究了如何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形成性考核系统的设计中,并通过使用ASP技术开发了系统的各个模块。 该系统运用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智能跟踪,以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状况,通过比较学习者当前认知状况与期望认知状况,以形成一套描述差异状况的数据信息,对学习者进行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弥补以往只凭终结性评价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远程学习的效果。实现了智能引导学生选课;智能引导学生学习;代理学生检索资源;监控学生学习状态;智能分析学生学习行为;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挖掘分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智能支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智能考核等功能。从该软件投入使用至现在运行良好,使用效果好,学生普遍反映该系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改变了以往形成性考核不落实,考核不客观公正的现象。

二、利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上下文环境的复杂事件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复杂事件处理的应用
    1.3 研究现状
        1.3.1 事件处理历史
        1.3.2 事件处理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复杂事件定义语言
    2.1 事件及事件处理
        2.1.1 事件
        2.1.2 原子事件
        2.1.3 复杂事件
        2.1.4 事件处理
    2.2 CEDL
        2.2.1 CEDL基本构成
        2.2.2 CEDL事件操作
        2.2.3 CEDL属性约束
        2.2.4 CEDL窗口约束
    2.3 上下文环境
        2.3.1 基本概念
        2.3.2 实例描述
        2.3.3 最近环境
        2.3.4 顺序环境
        2.3.5 连续环境
        2.3.6 积累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事件树及事件森林
    3.1 数据结构
        3.1.1 事件森林
        3.1.2 事件树
        3.1.3 事件属性约束
        3.1.4 事件实例
        3.1.5 事件索引表
    3.2 事件树
        3.2.1 事件树的构建
        3.2.2 事件树的改进
    3.3 事件森林
        3.3.1 共享事件森林的构建
    3.4 事件属性约束下移与事件共享之间的平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杂事件处理
    4.1 处理步骤
    4.2 处理示例
    4.3 事件操作库
        4.3.1 AND操作
        4.3.2 OR操作
        4.3.3 SEQ操作
        4.3.4 NOT操作和A~*操作
        4.3.5 聚合操作
        4.3.6 走势操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impleCEP系统
    5.1 系统架构
    5.2 系统使用
    5.3 系统测试
        5.3.1 实验数据
        5.3.2 实验设计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基于数据挖据的商业银行客户细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客户关系管理
        1.2.2 客户细分研究
        1.2.3 数据挖掘
        1.2.4 分位数回归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2.1 客户关系管理
        2.1.1 客户关系管理的介绍
        2.1.2 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理念
        2.1.3 客户关系管理的流程
    2.2 商业银行中客户关系管理
        2.2.1 客户关系管理在银行业的兴起
        2.2.2 银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2.2.3 银行业客户关系管理施行
        2.2.4 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
        2.2.5 客户关系管理对银行的意义
    2.3 客户细分的概述
        2.3.1 客户细分的涵义
        2.3.2 客户细分的特点
        2.3.3 客户细分的方法
        2.3.4 客户细分的原则
    2.4 数据挖掘技术
        2.4.1 数据挖掘的定义
        2.4.2 数据挖掘的任务
        2.4.3 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
        2.4.4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
    2.5 分位数回归
        2.5.1 分位数回归的演进
        2.5.2 分位数回归的特点
        2.5.3 分位数回归的算法
第三章 客户细分的数据挖掘方法
    3.1 客户细分的核心变量的确立及处理
        3.1.1 客户细分核心变量的确立
        3.1.2 变量数据的标准化
        3.1.3 各变量权重的确定
    3.2 客户聚类分析
第四章 银行客户数据的实证研究
    4.1 数据的理解和准备
    4.2 数据的基本统计
    4.3 数据预处理
    4.4 数据处理
        4.4.1 权重的确定
        4.4.2 SPSS求解过程
        4.4.3 聚类结果分析
    4.5 数据结果分析
        4.5.1 顾客类型识别分析
        4.5.2 客户群分析
        4.5.3 客户价值比较分析
    4.6 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存款总量的影响因素
        4.6.1 银行存款量的影响因素及数据准备
        4.6.2 Stata进行分位数回归过程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总结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面向低质量图像的手指静脉识别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FVRT发展历程及趋势
        1.2.2 FVRT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
        1.2.3 FVRT图像处理面临的挑战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手指静脉显着与稳健结构表示方法
    2.1 引言
    2.2 手指静脉的显着与稳健结构
    2.3 现有手指静脉表示方法存在的问题
    2.4 基于二叉树的手指静脉表示方法
        2.4.1 手指静脉结构的简化准则
        2.4.2 二叉树表示的实现过程
    2.5 基于B样条二叉树模型的手指静脉表示方法
        2.5.1 样条函数与曲线拟合
        2.5.2 B样条二叉树模型
        2.5.3 有效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自适应重复线跟踪的手指静脉图像分割方法
    3.1 引言
    3.2 经典重复线跟踪方法概述
    3.3 自适应重复线跟踪方法的原理与实现
        3.3.1 图像粗分割
        3.3.2 参数自适应修正
        3.3.3 改进的重复线跟踪
        3.3.4 图像细分割
    3.4 仿真实验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样条二叉树模型的手指静脉纹路修复方法
    4.1 引言
    4.2 手指静脉受损纹路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4.3 受损纹路的修复框架及实现
        4.3.1 受损纹路修复框架
        4.3.2 断裂纹路最优修复
        4.3.3 冗余毛刺剔除
    4.4 仿真实验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样条二叉树模型的手指静脉特征匹配方法
    5.1 引言
    5.2 手指静脉结构稳健性及特征匹配鲁棒性问题分析
    5.3 手指静脉特征匹配框架及实现
        5.3.1 静脉特征粗匹配
        5.3.2 静脉特征细匹配
        5.3.3 匹配参数最优求解
    5.4 仿真实验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作者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A 二叉树的存储与遍历
附录B 最优化方法
附录C 英文缩写词表

(4)基于SOA的金融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介绍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SOA概述
        2.1.1 SOA的定义
        2.1.2 SOA的技术本质
    2.2 银行业务系统的演进
        2.2.1 传统业务系统模式
        2.2.2 新型银行业务系统模式分析
        2.2.3 两种银行业务系统模式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金融交换平台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设计原则
        3.2.1 系统核心功能
        3.2.2 可动态伸缩的体系架构
        3.2.3 智能化
        3.2.4 集群管理
        3.2.5 存储转发流程控制
        3.2.6 补偿机制
        3.2.7 安全性
        3.2.8 业务服务的易扩展性
        3.2.9 合法性和规范性
    3.3 系统架构设计
    3.4 系统功能设计
        3.4.1 侦听模块
        3.4.2 侦听管理模块
        3.4.3 报文处理模块
        3.4.4 任务调度集群管理模块
        3.4.5 报文调度模块
        3.4.6 服务管理和服务调度模块
        3.4.7 服务模块
        3.4.8 管理控制模块
        3.4.9 报文缓冲区
        3.4.10 平台守护进程
    3.5 金融交换平台设计的基本描述
        3.5.1 基本流程描述
        3.5.2 服务间调度流程描述
        3.5.3 存储转发流程调度描述
        3.5.4 补偿机制流程描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交换平台软件的实现
    4.1 本系统使用的技术
        4.1.1 进程间通信技术概述
        4.1.2 网络通信技术概述
        4.1.3 XML技术概述
    4.2 金融交换平台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
        4.2.1 侦听模块
        4.2.2 侦听管理模块
        4.2.3 报文处理模块
        4.2.4 三大调度模块
        4.2.5 服务模块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目标
    5.2 测试环境
        5.2.1 硬件环境
        5.2.2 系统环境
    5.3 测试方案
        5.3.1 命名规范
        5.3.2 测试案例
        5.3.3 测试计划
    5.4 测试结果
        5.4.1 银联业务测试
        5.4.2 混合交易测试
    5.5 总结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CEN/XFS3.0标准下ATMC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实际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ATM 基本技术介绍
    2.1. 密钥和加密算法
    2.2 .EMV 标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 处理流程
    3.2 设计模型
    3.3. 软件业务流程
    3.4 接口设计
    3.5 打印信息格式说明
    3.6 报文处理机制格式说明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EN/XFS 标准介绍及研究
    4.1. CEN/XFS 概述
    4.2. XFS 协议本质
    4.3. WOSA 中指令的构成
    4.4. XFS Manager 和 Service Providers
    4.5. 锁定机制
    4.6. GetInfo 介绍
    4.7. 取消
    4.8. 超时
    4.9. 事件
    4.10. 三种通讯机制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DC/DDC 协议支持
    5.1. NDC 协议
    5.2. DDC 协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掌静脉技术的研究
    6.1. 掌静脉技术的研究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功能测试
    7.2. 可靠性测试
    7.3. 易用性测试
    7.4. 效率测试
    7.5. 维护性测试
    7.6. 可移植性测试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云存储中数据完整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云计算的发展
        1.1.2 存储的发展
        1.1.3 云存储中的数据完整性保护
    1.2 本文研究工作
    1.3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引言
    2.2 数据完整性保护技术
        2.2.1 数据拆分与容错
        2.2.2 WORM存储技术
        2.2.3 数据完整性检查
        2.2.4 认证数据结构
    2.3 可问责性相关技术
        2.3.1 云存储中的可问责性研究
        2.3.2 数据起源研究
    2.4 云计算中的可信硬件
    2.5 其他相关技术
        2.5.1 同态加密和可搜索加密技术
        2.5.2 访问控制
    2.6 小结
第三章 轻量级的归档云存储数据可取回性证明
    3.1 引言
    3.2 安全模型
        3.2.1 敌手模型
        3.2.2 L-POR模型
    3.3 归档云存储中轻量级的数据可取回性证明算法——L-POR
        3.3.1 L-POR的基本思想
        3.3.2 定义和符号
        3.3.3 L-POR算法描述
    3.4 L-POR的安全性分析
        3.4.1 L-POR的可靠性
        3.4.2 L-POR有效性分析
        3.4.3 L-POR的检测置信率
    3.5 L-POR的性能分析与测试
        3.5.1 存储和通信开销
        3.5.2 计算开销
    3.6 相关工作比较
    3.7 小结
第四章 基于隐式可信第三方的数据持有性审计
    4.1 引言
    4.2 安全模型和总体架构
        4.2.1 安全模型
        4.2.2 AITTP总体架构
    4.3 AITTP架构设计
        4.3.1 数据持有性检查算法
        4.3.2 显篡改审计日志方法
        4.3.3 隐式可信第三方的实现
        4.3.4 DPA与SSP间的交互协议
    4.4 AITTP的安全性分析
    4.5 AITTP的性能分析与测试
        4.5.1 通信开销
        4.5.2 计算开销
    4.6 相关工作比较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云存储数据完整性问责
    5.1 引言
    5.2 数据完整性问责模型
        5.2.1 模型定义
        5.2.2 安全假设与威胁定义
        5.2.3 模型的评价
    5.3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数据完整性问责方案
        5.3.1 问责方案的总体架构
        5.3.2 凭单链表的数据结构
        5.3.3 凭单链表的完整性保证算法
        5.3.4 凭单生成协议
        5.3.5 问责审计协议
    5.4 安全性证明
        5.4.1 证据收集的安全性
        5.4.2 问责审计协议的安全性
    5.5 性能分析与测试
        5.5.1 存储开销
        5.5.2 通信开销
        5.5.3 计算开销
    5.6 相关工作比较
    5.7 小结
第六章 支持数据完整性保护与问责的云存储原型系统
    6.1 引言
    6.2 系统设计目标
    6.3 系统设计与实现
        6.3.1 系统模型与架构
        6.3.2 云存储服务器的实现
        6.3.3 可信第三方的实现
        6.3.4 客户端的实现
    6.4 系统业务流程
        6.4.1 可问责文件存取流程
        6.4.2 数据持有性检查流程
        6.4.3 数据完整性问责流程
    6.5 系统性能测试
        6.5.1 实验条件
        6.5.2 测试数据集
        6.5.3 可问责文件存取的性能
        6.5.4 数据持有性检查的性能
    6.6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完成的论文和专利

(7)中国农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重要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1.4 研究的难点、创新与不足
2. 对已有理论和研究的述评
    2.1 金融混业经营与金融控股公司:宏观研究
        2.1.1 关于发展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混业经营)的理论依据
        2.1.2 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
    2.2 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经营绩效和风险控制:微观研究
        2.2.1 FHC 整合前后的价值变化
        2.2.2 经营绩效分析
        2.2.3 经营风险及管理
    2.3 企业组织结构理论
        2.3.1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类型及历史演变
        2.3.2 企业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本章结论
3. 金融控股公司的比较和借鉴
    3.1 一般性金融控股公司分析
        3.1.1 部分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3.1.2 中国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3.1.3 中国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
        3.1.4 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性特点分析
    3.2 海外服务农村金融的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和启示
        3.2.1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3.2.2 印度工商信贷投资银行(ICICI)
    3.3 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启示
        3.3.1 以客户为中心设计产品线、以产品线划分业务单元
        3.3.2 优先采用事业部模式
        3.3.3 采用矩阵式管理
        3.3.4 加强母公司领导地位
        3.3.5 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权限
    本章结论
4. 农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背景、可选模式及改革路径
    4.1 对现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简要分析
        4.1.1 农村金融改革的历程
        4.1.2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现状:复杂且地域差异显着
        4.1.3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现状:业务主体的特点与局限
        4.1.4 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1.5 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对农业银行改革的要求
    4.2 农业银行未来的功能定位
        4.2.1 发展历程
        4.2.2 功能定位
    4.3 农业银行进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新模式分析
        4.3.1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备选模式
        4.3.2 备选模式的简要分析
        4.3.3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新模式
        4.3.4 对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简要评述
    4.4 农业银行进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的思路和步骤
        4.4.1 农业银行进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的思路
        4.4.2 农业银行进行金融控股公司改革的步骤
    本章结论
5.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设置、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
    5.1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划分与模块设置
        5.1.1 在城市业务方面,建立以产品线为主的垂直管理架构的金融控股公司
        5.1.2 在三农业务方面,通过新型金融控股公司架构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模式
    5.2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
        5.2.1 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和影响的复杂性
        5.2.2 国有银行型金融控股公司对治理结构的特殊要求
        5.2.3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5.3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的内部控制
        5.3.1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5.3.2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架构
        5.3.3 农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设
    5.4 相应的配套和优惠措施
        5.4.1 专门的补贴政策
        5.4.2 建立与金融支农相适应的财税、货币及金融监管政策
    本章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邮政概况
        1.1.2 邮政网络
        1.1.3 邮政物流
        1.1.4 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
    1.2 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VRP的研究现状
        1.2.2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研究现状
        1.2.3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
        1.2.4 现有文献分析与评述
    1.3 本文所研究问题的界定
    1.4 本文研究内容
        1.4.1 定义约定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全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
    2.1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综述
        2.1.1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的描述
        2.1.2 邮政运输网
        2.1.3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的特点
        2.1.4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影响因素
    2.2 邮发报刊车辆路径问题
        2.2.1 邮发报刊问题
        2.2.2 邮发报刊的运输投递
        2.2.3 邮发报刊对邮运生产的影响
    2.3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费用结算
        2.3.1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实例
        2.3.2 各点进口邮件数据
        2.3.3 各点出口邮件数据
        2.3.4 主要运输费用结算
    2.4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一般模型
        2.4.1 邮件车辆路径问题
        2.4.2 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
        2.4.3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一般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时间窗约束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
    3.1 邮件车辆路径问题
        3.1.1 问题描述
        3.1.2 基本假设与符号定义
        3.1.3 模型构建
    3.2 邮件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
        3.2.1 构造染色体
        3.2.2 设定适用度函数
        3.2.3 产生初始种群
        3.2.4 染色体的交叉
        3.2.5 染色体的变异
        3.2.6 终止准则
        3.2.7 算法流程
    3.3 实验计算与分析
        3.3.1 试验参数
        3.3.2 车辆调度与路径选择计算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基于突发事件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
        3.4.1 突发事件与应急物流
        3.4.2 基于突发事件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模型
        3.4.3 地震等不抗力因素下的邮件车辆路径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
    4.1 多目标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综述
        4.1.1 问题概述
        4.1.2 基本假设
        4.1.3 模型构建
    4.2 基于蚁群算法的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求解
        4.2.1 蚁群算法求解车辆路径问题的基本思想
        4.2.2 蚁群算法求解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
        4.2.3 可行解优化与自适应调整挥发系数
        4.2.4 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的求解步骤
    4.3 实验计算与分析
        4.3.1 实例说明
        4.3.2 作业流程
        4.3.3 主要数据
        4.3.4 蚁群算法流程与实现
        4.3.5 计算结果分析
    4.4 不同邮件类型的影响
        4.4.1 不同类型的邮件运输问题
        4.4.2 基于邮件类型优先级的混合车辆路径问题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
    5.1 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综述
    5.2 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的预优化策略
        5.2.1 现有邮政物流优化策略的缺陷
        5.2.2 动态邮路策略
        5.2.3 软时间窗策略
    5.3 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求解
        5.3.1 主要假设
        5.3.2 惩罚函数
        5.3.3 模型构建
        5.3.4 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
    5.4 实验计算与分析
        5.4.1 参数说明
        5.4.2 计算求解
        5.4.3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邮政车辆运输问题优化策略
    6.1 邮件车辆路径问题优化策略
        6.1.1 前提假设
        6.1.2 对比分析
        6.1.3 优化策略
    6.2 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优化策略
        6.2.1 前提假设
        6.2.2 对比分析
        6.2.3 优化策略
    6.3 动态邮政物流混合车辆路径问题优化策略
        6.3.1 前提假设
        6.3.2 对比分析
        6.3.3 优化策略
    6.4 实际邮运生产的优化措施
        6.4.1 调整优化邮路网络结构
        6.4.2 以时间窗为核心组织运输作业
        6.4.3 借助社会化运能整合网运资源
        6.4.4 利用科技创新提升邮运网效益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设计方法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1.3 系统概述
    1.4 本文所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数据仓库维度建模及面向对象数据库概述
    2.1 维度建模
        2.1.1 多维模型
        2.1.2 事实表
        2.1.3 维度表
        2.1.4 粒度
        2.1.5 一致性维度
    2.2 面向对象数据库
        2.2.1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2.2.2 面向对象数据库关键技术
        2.2.3 面向对象技术在数据库中的实现
        2.2.4 面向对象应用到数据库中的优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设计
    3.1 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数据模型设计
        3.1.1 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数据模型总体设计
        3.1.2 数据仓库模型到面向对象模型的转换
        3.1.3 星型模型的对象化设计
        3.1.4 对象继承关系与数据仓库数据模型的实现
        3.1.5 基于数据仓库总线的面向对象模型设计
    3.2 面向对象的ETL设计
        3.2.1 基于面向对象设计ETL的优点
        3.2.2 ETL总体架构
        3.2.3 面向对象的ETL设计原理
        3.2.4 元数据模型设计
    3.3 面向对象的信息传递设计
        3.3.1 基于Web的数据仓库
        3.3.2 信息传递部分总体架构
        3.3.3 数据持久层的对象化设计
        3.3.4 业务展现层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行稽核系统的应用
    4.1 系统概述
        4.1.1 系统目标
        4.1.2 系统运行环境
    4.2 系统体系结构
        4.2.1 总体架构
        4.2.2 业务功能模块结构
    4.3 系统设计与实现
        4.3.1 稽核数据源模块设计
        4.3.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4.3.3 稽核监控分析平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B/S的形成性考核智能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1.2 形成性考核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比较与分析
    1.4 引入智能技术研究形成性考核的合理性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形成性考核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原则
    2.2 系统的技术方案
        2.2.1 系统选择的技术方案
        2.2.2 系统开发环境与开发模型
    2.3 系统的基本框架
    2.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4.1 系统逻辑模型
        2.4.2 系统功能结构
    2.5 小结
第三章 学生信息模型的构建
    3.1 学习者个性化信息模型
    3.2 学生信息线性加权模型
    3.3 学生信息模型的构建
        3.3.1 学生模型中各模块的主要功能
        3.3.2 学生模型中认知水平估算Agent的实现
    3.4 小结
第四章 形成性考核系统中的智能代理技术
    4.1 智能代理技术
    4.2 代理间的通信机制
    4.3 智能代理在形成性考核中的应用
    4.4 小结
第五章 形成性考核系统的实现
    5.1 数据库访问与连接
    5.2 主要数据库表
    5.3 查询模块的实现
    5.4 登录模块的实现
    5.5 其他模块实现
    5.6 安全实现
        5.6.1 使用SSL维护应用程序的安全
        5.6.2 维护包含文件的安全
        5.6.3 用户资格认证
        5.6.4 用于处理资格证明的ASP脚本
    5.7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继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利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上下文环境的复杂事件处理研究[D]. 姚仁贵. 天津大学, 2017(06)
  • [2]基于数据挖据的商业银行客户细分研究[D]. 夏国彬. 天津大学, 2016(02)
  • [3]面向低质量图像的手指静脉识别关键技术研究[D]. 刘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4(02)
  • [4]基于SOA的金融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真真.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5]基于CEN/XFS3.0标准下ATMC的研究与实现[D]. 王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6]云存储中数据完整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D]. 安宝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1)
  • [7]中国农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D]. 肖彬.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 [8]邮政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D]. 吕雄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9]面向对象的数据仓库设计方法及其应用[D]. 杨坚刚.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10]基于B/S的形成性考核智能管理系统[D]. 文孟飞. 中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使用链表结构模拟银行存取款业务的动态流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