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中国成都珠宝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厅

'2001中国成都珠宝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厅

一、’2001中国成都珠宝首饰暨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览馆(论文文献综述)

张西昌[1](2013)在《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手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化的时代语境中愈发显现出矛盾性的生态尴尬。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传统知识资源日益消减;同时,出于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认同,传统手工艺又被作为一种遗产资源予以消费,在当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精神与经济的双重角色。对于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题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之上。本文以法理为依据,突出客观现实对立法研究的反证作用,侧重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并结合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试图将法学研究与艺术学研究相结合,挖掘和梳理传统手工艺行业与知识产权立法之间的需求关系,以图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基础研究,进而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律的路径选择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从目前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由于专业的隔阂,使得大多数的法学工作者无法深入到传统知识形态的内部去理解问题,仅是将其作为一个浑沌的整体去对待,择其点斑,置入预设的法理框架之内予以探讨。其结果是,无法对研究对象做出“分型、分类、分层次”的针对性研究,因此,在立法建设上也便无法具体化,从而影响到立法建议的可操作性。笔者试图从传统手工艺历史纵向和文化横向的两个维度入手,对其文化传播和知识保障体系进行剖析,并结合国际、区域及国内立法和执法的现状,对目前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析。尤其集中解决在传统手行业中所凸显出来的焦点冲突之上,经过对此类问题的剖析,以求展现传统手工艺及其相关行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复杂现状。笔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文化生态发展的机制问题。同时,立法研究也不仅仅只是针对法理层面的探讨,而应是注重将立法与执法环境相结合,在充分了解保护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挖掘知识资源权益主体的底层声音,并与国际立法相结合,不断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创新的过程。

华正伟[2](2012)在《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创意产业开始席卷全球,并全面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创意产业集群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创意产业兴起的背景着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意产业的基本理论和西方几大代表性的产业集群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为逻辑起点,深入剖析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功能、主要模式及所产生的规模效应,并通过我国六大创意产业区域板块和主要城市的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对比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创意产业发展差异性,阐述创意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借鉴西方发达的国家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从本文的结构上看,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是对创意产业的内涵与外延、产业属性与特征进行界定,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点,以产业集群理论为支撑,剖析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与主要模式、空间功能与经济效应。第二部分为第四章,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得到有益的经验借鉴。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以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西部黄金三角区、中部三角区和滇海地区六大创意产业区域板块为创意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以六大区域板块中的中心城市为典型,详细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及不平衡发展的趋势,集中阐述了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对城市功能转换、产业升级及城市形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部分为第七章,面临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市场扩展的大趋势,我国已把发展创意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此,本文分析了各地区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并规划出创意产业集群区域性发展路线图,提出八大发展战略。

田珂[3](2011)在《深圳会展建筑发展状况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至今,深圳成为一座迅速成长的会展之城,如今深圳会展业已经成为深圳的一张城市名片。随着深圳会展业的发展,展览场地由最初的规模较小非专业性展览场地,到1989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展览馆的建立——深圳国际展览中心;再到1999年作为临时建筑建成的高交会展览中心出现,标志着深圳举办国际性大型展会的开始;2004年,作为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深圳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大大缓解了高交会展位面积不足的“瓶颈”制约,良好的场馆条件,提高了深圳会展业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此可见,历届展馆特别是最大规模的深圳会展中心对促进会展业及会展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并且作为城市有机组成成份,它需要全面考虑可能给城市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作用。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发展起来并日趋重要的会展城市,对其进行近30年来从非专业临时性的展览场地到大型会展建筑整个形成与发展状况研究尤为必要。通过对其会展建筑的调研分析,了解其发展状况及特色,由此总结出值得借鉴的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方面。以及尝试总结发展的态势,以期对今后的会展建筑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与价值有所帮助。由此,论文分六个章节对深圳会展建筑发展状况进行阐述。第一章为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对象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状况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几个方面对题目进行阐述和界定。第二章简要阐述深圳会展业的发展过程。然后分三章对深圳会展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会展场馆进行阐述,从建设背景、选址、建筑设计及使用后对城市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试图总结出深圳会展建筑现存在问题与亟待改进方面及其发展态势。

彭亮[4](2007)在《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欧洲工业革命后西方设计教育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轨迹为研究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纵向和横向地比较了中西方设计在教育模式和设计教育专业课程方面的差异,针对中国家具设计教育严重滞后于家具制造产业发展这一难题,提出了构建“中国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范例,填补了国内在设计教育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空白。论文共分为七个章节,以理论阐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地论证了通过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我国家具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方法和策略。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针对中国家具产业背景、设计教育背景、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作了简要和整体的阐述,初步提出研究方法和框架,并对国际与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章重点对150年来西方家具设计教育的历史、着名设计大学家具设计专业的个案、设计教育与家具企业的互动机制经典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章主要围绕中国大陆家具设计教育的历史、中国台湾地区的家具设计教育的历史、中国香港地区设计教育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第四章通过从8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找出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差异,从而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先进设计教育的长处,弥补我国设计教育的不足。第五章主要是通过对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与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重点对中西方当代高等设计教育的4种类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大学、理工大学设计专业中家具设计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比较,从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3个学历层次培养入手,力求对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归纳、解剖和梳理,从而为中国家具设计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提供借鉴的范例和思路。第六章围绕中国当代设计教育在学习西方设计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研究与实践,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育模式与课程改革实践作为个案进行剖析。第七章是本文的结论,从对西方设计教育模式的再认识、建立高等设计教育与家具制造产业的互动机制、探索现代中国家具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中国家具设计教育与家具产业的未来展望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初步提出构建中国家具设计教育体系的理论框架。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纵向与横向的比较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实地考察学习与网络文献检索相结合、区域研究与具体案例分析相结合,力求从中找到一条适合当代中国家具设计教育的发展道路,探索一种能与中国现代家具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家具设计教育模式,为未来中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照的实践范例。

张娟[5](2005)在《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会展业是现代经济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极强的经济和社会带动力,被誉为“城市面包”、“城市名片”。珠三角是我国展览业发展最快、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从会展项目、内容、地域分布等方面看,珠三角会展业具有产业特色突出、专业展览集聚等特点,而很多发达国家会展经济的成功也正是得益于产业优势。本文以会展的一般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立足珠三角会展经济现状,深入探讨了会展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本质原因。 本文首先概述了会展业、会展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与作用,介绍了国内外会展经济的现状和趋势,第二部分对珠三角会展业现状、问题进行剖析,点出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会展业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第三部分,以产业集群理论切入,对珠三角会展经济的产业基础——产业集群具体分析,阐述了由产业集群衍生出会展经济,反过来,会展经济又极大地带动产业的发展。第四部分,以虎门服交会为具体案例论证了服装产业集群与服交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五部分,讨论了由CEPA框架下珠三角产业集群和会展业的合作与发展,并试提出促进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袁秋枫[6](2005)在《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组织运营管理研究 ——基于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行业协会的兴起是上世纪我国市场经济领域里的公民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我国家具业较发达的地区都相继建立起了家具行业协会。作为由政府引导、“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中介组织,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组织在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中,显示了勃勃的生机,充分发挥了政府与行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我国家具产业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信息和技术支持。行业协会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社团,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更是独立运作的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个成功的组织运营模式,基本上就是一个成功组织的市场活动轨迹的历史记录。作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建立了“以展览为龙头,以研发院为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集聚基地为基础,以专业院校为支撑”的核心理念进行运营。因此,作者决定以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以直接为行会组织提供许多切实可用的运营管理经验,为行会管理带来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思路。在全球化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面前,了解成功行会组织运营管理可以认清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全球化的经济态势,使中国的家具行会组织在全球化的大视野中,从行会的概念、结构、行会关系到行会运作都自觉主动的进行重新定位。 文章首先回顾有关行业协会的历史文献,阐明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背景,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接着,本文以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归纳出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的成长路径—即“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家具行业协会典型的生成路径;分析了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项目运营管理及战略规划,最后总结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业绩及运营管理经验。 由于行业协会属于非营利组织,企业化运营管理经验固然能为其实现经济自治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模式,但必须在一定的限度内,因而在最后本文分析了行业协会商业化行为的尺度把握及利弊分析。行业协会在进行经济自治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服务途径,积极尝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田春华[7](2005)在《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经济地图上有很多成功的区域都是依赖于集群而获得竞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竞争优势备受关注,并成为企业、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集群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产业集群具有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就具有一种集群的优势,这种集群的优势能够转化成区域的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力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无论在中心的还是外围的区域公共政策制定者为了模仿有高度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区,纷纷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公共政策发挥作用的一个新领域。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势体现了公共政策参与产业集群战略的重要性,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优势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内容。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中性,根植性,弹性专精,拥有相关的支持机构,本地化网络,创新性等特征。产业集群形成是在自然资源和运输成本,规模经济与外部性,相关延伸产业的支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家精神、制度与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形成过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基本上是一个由下至上、市场诱发和市场引导的过程。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些成功的产业集群区都经历了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那种企图在很短时间内创立和发展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也是极不可取的,在这里,“耐心”也许应该成为那些想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地方经济的地方政府首先必备的条件。本文在上述背景及思路的基础上,主要以国内外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产业集群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公共政策理论为理论工具,对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观点:1. 全面论述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并对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研究。建立了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框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 提出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意义在于扶持,而不是创造产业集群。公共政策的重点是对处丁萌芽状态的产业集群进行培育。3. 提出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生产率提高、收入弹性、企业关联度和自然资源、国际直接投资等因素,所以这些因素都是产业集群导向公共政策制定的基准。4. 提出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不应忽视外部性这个因素,以及由外部性所产生的递增收益、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即,政府部门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应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外部性问题而不应只重视其自身的发展或生产率水平。例如大学研究具有溢出效应,除了其自身的直接效应外,还有非常重要的间接效应,大学研究与产业的R&D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改进大学研究体系来促进产业R&D能力的增强、创新水平的提高及相应2的生产率增长。 5.提出根据外部经济进行的公共政策干预与单纯保护寡头垄断市场为目的的政策干预不同,它并不一定损害贸易方的利益,那么,这种政策遭贸易伙伴报复的可能性也就较小。 6.产业集群所具有的经济优势和创新优势,是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治理内容,公共政策应该有利于维护集群优势并克服其劣势。 7.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图在很短时间内创立和发展产业集群,从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想法是不现实也是极不可取的。关键词:产业集群,公共政策,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竞争优势之

李贻伟[8](2003)在《跨文化营销进入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为了提高自己在全球市场中竞争力,必然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走向全球市场的道路上,文化差异将是中国企业碰到的最大的拦路虎,因此,研究跨文化条件下的营销问题成为当前中国营销界急需进行的紧要课题之一。“万事开头难”,研究运用什么策略走好跨文化营销的第一步,即跨文化营销进入,则成为更为紧急的课题。 本文首先指明了跨文化营销的必然性,然后分析了跨文化营销的内涵、特点、分类和阶段划分,并深入讨论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的双刃剑作用。界定了跨文化营销进入的概念之后,本文研究了跨文化营销进入所面临的文化、经济、政治、地理和财务等方面的难点,跨文化营销进入与一般营销进入的区别,并详细讨论了标准化、适应性和全球地方化这三种指导思想。 跨文化营销调研是跨文化营销进入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寻找市场突破口和形成进入策略的基础。由于跨文化条件下营销管理的核心是对文化差异的管理,因此,本文在研究传统的市场环境的基础上,运用苏珊·C·施奈德和简—路易斯·巴尔索克斯的文化分维理论,对文化在外部适应性、内部集成性以及联系二者的联系性假设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讨论了跨文化营销调研在对象定义、结构、调研方法与工具等方面的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研究了跨文化营销的进入缺口。 在跨文化营销进入的策略方面,本文研究了两类策略,一类是进入的总体策略,另一类是进入的具体策略。 本文通过研究提出,跨文化营销进入的总体策略有两种,分别是相近文化进入策略和相异文化进入策略。本文在深入研究了这两种策略的优缺点之后,对海尔进入海外市场的策略进行了剖析。 在具体策略方面,本文研究了跨文化营销进入的产品策略,提出了产品宗教化、产品民俗化和品牌创新的产品创新策略。在促销组合策略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了跨文化条件下运用广告、促销、人员推销和公关策略的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然后,本文还对跨文化营销进入的渠道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文章在最后部分结合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实际情况,指出了中国企业在跨文化营销进入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胡瀚翔[9](2002)在《展会风暴 乱花渐欲迷人眼》文中认为 三年前深圳珠宝展的成功举办曾让许多人津津乐道,不仅参展商得到了订单,而且主办方也赚得钵盆满盈。展会的经济效益促使其后的“北京珠宝展”、“上海珠宝展”相继举办,随后大连、青岛、番禺、广州、重庆.武汉都纷纷效仿,意欲在展会经济中分得一杯羹。到今年,一年中珠宝展竟达10余个,特别是9、10月份,广州、番禺、深圳、上海、香港珠宝展扎堆,珠宝商们疲于奔波于几地展会,直到11月末的北京珠宝展,全

二、’2001中国成都珠宝首饰暨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览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1中国成都珠宝首饰暨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览馆(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由来及研究方法
        (一) 选题的由来
        (二) 相关术语的界定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四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研究创新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传统手工艺保护与知识产权立法
    第一节 传统手工艺的学术界定及保护历程
        一 传统手工艺的学术界定
        二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分类
        三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历程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现状及相关立法
        一 传统手工艺的生态现状
        二 传统手工艺的相关立法
    第三节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质疑
    第四节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
    小结
第二章 传统手工艺保护中知识产权要素的历史性考查
    第一节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特征
        一 传统手工艺的知识结构
        二 传统手工艺的技术结构及特征
        三 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古代手工艺的生产组织特征及技术权利
        一 传统手工艺的生产组织结构
        二 传统手工技艺的控制与流播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工艺生态
        一 调整传统手工艺资源的组织机构
        二 传统手工艺的技术转移
    第四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手工艺生态
        一 经济体制转型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困境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统手工艺
    小结
第三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的属性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的着作权保护
        一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的主体
        二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的客体
        三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的权益内容
        四 现有着作权法对传统手工艺保护的局限
    第三节 专利法与传统手工艺保护
        一 传统手工艺专利法保护的困境
        二 外观专利与着作权的协调保护
    第四节 商标法与传统手工艺保护
        一 传统手工艺与商标法
        二 传统手工艺与地理标志
    第五节 传统手工艺老字号及工艺秘密保护
        一 传统手工艺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 传统手工艺的工艺秘密保护
    第六节 传统手工艺的邻接权保护
        一 传统手工艺邻接权的立法保护
        二 传统手工艺邻接权的保护现状
    小结
第四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焦点争端
    第一节 物权占有引起的着作权问题
        一 物权非法占有所导致的着作权问题
        二 物权占有所衍生的修改权问题
    第二节 直接侵权行为下的着作权问题
        一 署名权
        二 财产权
        三 作品完整权
    第三节 传统手工艺着作权中的“模糊地带”
        一 抄袭与仿冒
        二 临摹与复制
        三 引用与汇编
        四 职务作品侵权
    第四节 “二度创作”的着作权争议
        一 “原创”与“二度创作”
        二 “二度创作”的着作权
    第五节 传统手工艺衍生品的着作权保护
        一 传统手工艺的衍生品
        二 传统手工艺衍生品的着作权问题
    第六节 传统手工艺与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性
        二 “泥人张”字号之争
    小结
第五章 传统手工艺产业的知识产权调研
    个案一:苏州镇湖刺绣产业的知识产权现状
        第一节 苏州刺绣技艺的历史概况分析
        一 苏绣的艺术特征
        二 着作权免费许可的尝试:苏州刺绣研究所
        三 镇湖刺绣集群的产业结构
        第二节 镇湖刺绣产业的知识产权困境及其争端
        一 频惹官司的《贵妃醉酒》
        二 镇湖绣娘侵权行为及心理调研
        三 苏绣的选稿要求及画家群体分析
        四 艺术家不维权的原因
        第三节 镇湖刺绣产业知识产权利益结构及保护措施
        一 镇湖刺绣产业知识产权的利益结构
        二 镇湖刺绣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第四节 镇湖刺绣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 法理与现实的矛盾
        二 官方与民间立场的矛盾
        三 法律保护与技艺传承的矛盾
    个案二:当凤翔泥塑产业遭遇知识产权
        第一节 凤翔泥塑技艺的历史概况及产业特征分析
        一 凤翔泥塑的产业空间
        二 凤翔泥塑的产业形式
        三 凤翔泥塑的工艺技术特点
        四 凤翔泥塑艺人的技术观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中逐渐显化的知识产权问题
        一 村落语境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
        二 凤翔泥塑与邮票设计的权益纠纷
        第三节 传统手工艺人的权益与知识产权机制
        一 采稿程序的合法性
        二 原创作者的确认
        三 邮票的真正设计主体
        四 民间工艺的“原创性”
        第四节 村落手工艺知识产权的伦理语境分析
    小结
第六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评析
    第一节 利用传统手工艺资源的不同形式
    第二节 传统手工艺公法保护的利弊
    第三节 传统手工艺私法保护的困境分析
        一 业者:观念淡薄和维权之难
        二 协会:行业管理的“无效能”
        三 市场:执法的困境及其原因
        四 制度:认定机制的有待完善
    第四节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
    小结
第七章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立法的路径选择及制度完善
    第一节 国际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模式及经验分析
        一 国际及区域的相关立法
        二 立法模式及经验分析
    第二节 我国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特殊保护的制度选择
        一 侵权机制的完善
        二 赔偿及利益平衡
        三 立法制度的协调
        四 知识产权之外的保护机制
    第三节 对知识产权特别保护立法内容的建议
        一 传统手工艺的法律角色定位
        二 对立法模式选择的建议
        三 特别知识产权法保护体系的构建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节 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基本内容与主要方法
第一章 创意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第一节 创意产业概述
        一、 创意产业的发展轨迹
        二、 创意产业的定义与产业范畴
        三、 创意产业的特征与产业属性
        四、 创意产业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创意产业集群的概述
        一、 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
        二、 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征
        三、 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
    第三节 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劳动分工理论
        二、 国外经典产业集群理论
第二章 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主体模式
    第一节 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与构成主体
        一、 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二、 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
    第二节 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一、 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动力
        二、 创意产业集群的时空演变规律
    第三节 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一、 根据推动主体与机制划分创意产业集群
        二、 根据形成要素和功能特征划分创意产业集群
        三、 根据区域空间结构划分创意产业集群
        四、 根据依托区域空间功能划分创意产业集群
第三章 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空间效应
    第一节 创意产业集群区域空间效应的一般分析
        一、 创意产业集群的“经济马赛克”现象
        二、 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模式与经济特征
        三、 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空间效应表现
    第二节 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二、 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
        三、 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四、 创意产业集群对城市功能转化的影响
        五、 创意产业集群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第四章 创意产业集群模式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集群模式与经验借鉴
        一、 美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二、 英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三、 澳大利亚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第二节 亚洲国家创意产业集群模式与经验借鉴
        一、 日本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二、 韩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港台地区创意产业集群模式与经验借鉴
        一、 香港地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二、 台湾地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第五章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格局与区域发展比较
    第一节 我国创意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一、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
        二、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格局
        三、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与基本态势
    第二节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比较
        一、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发展
        二、 创意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的区域比较
        三、 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发展格局的区域比较
        四、 创意产业集群非均衡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第三节 我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差异性
        一、 我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集群的总体状况
        二、 东部主要城市的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三、 中西部主要城市的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四、 我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总述
第六章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空间
    第一节 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分析
        一、 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二、 环渤海创意产业集群的特点与布局
    第二节 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分析
        一、 长三角创意产业的区域发展状况
        二、 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和布局特征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分析
        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二、 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的布局特点和发展优势
    第四节 中三角地区创意产业群的区域性分析
        一、 中三角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二、 中三角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与态势
    第五节 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分析
        一、 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
        二、 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特点和发展态势
    第六节 滇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分析
        一、 滇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
        二、 滇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态势
第七章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形势
        一、 国内外创意产业集群的总体趋势
        二、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机遇
    第二节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实施战略
        一、 实施创意人才开发战略,激发创意产业区域活力
        二、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抢占创意产业发展高地
        三、 实施多元化投资战略,发挥民间资本市场作用
        四、 实施集团化战略,实现创意产业规模化经营
        五、 实施品牌化战略,形成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
        六、 实施国际化战略,提升创意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七、 实施法制化战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八、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创意产业集群的贡献度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存在问题和未来期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主持项目情况
后记

(3)深圳会展建筑发展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深圳会展业的迅猛发展
        1.1.2 深圳大型会展建筑应运而生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1.3.1 会展相关概念概述
        1.3.2 展览馆和会展建筑
        1.3.3 本文研究对象概念界定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1.5.2 本文研究架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深圳会展业发展概述
    2.1 世界会展发展概述
        2.1.1 展览会的萌芽阶段
        2.1.2 近代展览会的诞生
        2.1.3 现代展览会的发展
    2.2 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2.2.1 建国前萌芽阶段
        2.2.2 建国后为展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初期发展阶段
        2.2.3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成熟阶段
    2.3 改革开放以后深圳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2.3.1 起步阶段(1999 年以前)
        2.3.2 稳步发展阶段(1999 年至2004 年)
        2.3.3 飞跃阶段(2004 至今)
    2.4 深圳会展业发展特征
        2.4.1 速度快、总量大、行业多
        2.4.2 形成自身名牌展会
        2.4.3 民营企业成为展览主办主力军
        2.4.4 与香港和广州会展业发展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圳会展业起步阶段展览场馆
    3.1 临时性非专业展场概述
    3.2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3.2.1 建成时代背景
        3.2.2 场地总体布局
        3.2.3 单体设计
        3.2.4 建筑技术
    3.3 深圳市工业展览馆
        3.3.1 深圳市工业展览老馆
        3.3.2 深圳市工业展览馆新馆
    3.4 深圳国际展览中心
        3.4.1 建设时代背景
        3.4.2 规划选址
        3.4.3 场地布局
        3.4.4 单体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会展业稳步发展阶段展览场馆——高交会馆
    4.1 建成时代背景
        4.1.1 高交会承办要求
        4.1.2 国际招标
        4.1.3 二期工程
    4.2 展馆规划选址与总体布局
        4.2.1 展馆规划选址
        4.2.2 展馆总体布局
    4.3 展馆单体设计
        4.3.1 展馆建设规模
        4.3.2 展馆功能组成
        4.3.3 展馆平面布局
        4.3.4 展馆剖面设计
        4.3.5 展馆流线设计
        4.3.6 主要功能空间设计
        4.3.7 展馆造型设计
        4.3.8 展馆灯光设计
    4.4 建筑技术
        4.4.1 膜结构的应用
        4.4.2 结构选型
        4.4.3 智能化程度提高
    4.5 高交会展览馆搬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会展业飞跃阶段展览场馆——深圳会展中心
    5.1 建成时代背景
        5.1.1 缘起广交会
        5.1.2 选址西移
        5.1.3 选址重回中心区
    5.2 展馆规划选址与总体布局
        5.2.1 展馆规划选址
        5.2.2 场地周边状况
        5.2.3 总体场地布局
    5.3 展馆单体设计
        5.3.1 会展中心建设规模
        5.3.2 会展中心功能组成
        5.3.3 会展中心平面布局
        5.3.4 会展中心剖面设计
        5.3.5 会展中心流线设计
        5.3.6 主要功能空间设计
        5.4.7 展馆造型设计
        5.3.8 标识系统和广告设计
    5.4 建筑技术
        5.4.1 结构形式
        5.4.2 消防设计
        5.4.3 空调系统
        5.4.4 生态节能
    5.5 建成使用后城市相关效应
        5.5.1 增加城市功能
        5.5.2 选址中心区的现状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深圳会展建筑发展态势
    6.1 深圳会展建筑自身的发展
        6.1.1 规模扩大
        6.1.2 应对复杂展会交通
        6.1.3 多元展示空间
        6.1.4 功能配置多元综合化
        6.1.5 新技术新材料
        6.1.6 生态节能
    6.2 对城市影响变化发展
        6.2.1 城市界面
        6.2.2 城市建设
        6.2.3 城市功能
    6.3 深圳规划建设大型的新会展中心
    6.4 横向比较香港、广州会展建筑发展历程概况
        6.4.1 香港会展建筑概况
        6.4.2 广州会展建筑概况
    6.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论文研究选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背景及其影响
        1.1.4 中国家具产业的高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1.5 制造大国的设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框架
    1.4 国际与国内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4.1 国际与国内对艺术设计史论的研究现状
        1.4.2 国际与国内对设计教育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题的概念及其形成
        1.5.1 本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预期研究成果
2 对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百年历史发展进程的剖析
    2.1 现代家具与设计教育模式的概念
        2.1.1 现代家具的概念
        2.1.2 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类型
    2.2 西方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
        2.2.1 欧洲工业革命前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2.2.2 欧洲工业革命后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2.2.3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2.2.4 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2.3 现代设计教育的先行者
        2.4.1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西方设计教育从孕育到起步
        2.3.2 建筑师和设计师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先行者
        2.3.3 商行与行会在早期设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2.3.4 英国早期设计教育的办学宗旨的模糊与盲目
        2.3.5 艺术与技术的矛盾——英国早期设计教育的探索
        2.3.6 设计教育的初步成型——德意志制造联盟与设计教育
    2.4 世界着名设计大学的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
        2.4.1 从行会培训转变为正规职业技术教育——巴黎布尔学校
        2.4.2 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德国包豪斯学院
        2.4.3 北欧设计学派的发源地——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
        2.4.4 从默默无闻到誉满全球——赫辛基艺术设计大学
        2.4.5 现代设计教育的新篇章——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
        2.4.6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新的里程碑——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2.4.7 以建筑学为中心的设计教育模式——米兰理工大学
        2.4.8 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设计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2.4.9 家具设计本科专业名列英国前茅——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
        2.4.10 注重装饰艺术的法国设计教育——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
        2.4.11 美国一流的设计大学——罗得岛设计学院
3 对中国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百年历史发展进程的反思
    3.1 从明式家具高峰逐步走向衰落的中国近代家具
        3.1.1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家具设计教育
        3.1.2 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传统家具研究
        3.1.3 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家具设计分科教育的雏形
        3.1.4 民国时期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建筑与家具设计教育
    3.2 建国后的中国家具设计教育
        3.2.1 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的中国家具设计教育
        3.2.2 北京光华木材厂与新中国第一代家具人
        3.2.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中国家具设计教育
    3.3 中国台湾地区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研究
        3.3.1 在台湾工业社会转型中建立的工业设计教育
        3.3.2 台湾地区设计教育的基本状况
        3.3.3 台北科技大学的家具设计专业
        3.3.4 台湾设计教育体系对大陆设计教育的启示
        3.3.5 “挑战2008”——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计划与创意家具设计
    3.4 中国香港地区设计教育模式的发展历程
        3.4.1 多元化与多层次的设计教育体制
        3.4.2 亚洲地区的领导型设计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3.4.3 香港特区政府设计政策与创建亚洲设计之都的举措
4 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
    4.1 设计教育模式的概念
        4.1.1 从“模型”到“模式”的概念发展
        4.1.2 “设计教育模式”概念的提出
        4.1.3 “设计教育模式”概念的界定
    4.2 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的差异
        4.2.1 起源于建筑学科的西方家具设计专业教育
        4.2.2 起源于林业木材学科的中国家具设计专业教育
    4.3 中西方设计教育模式与设计师领域的差异
        4.3.1 西方建筑师与家具设计师的紧密合作和设计的宽广领域
        4.3.2 中国建筑师与家具设计师的分离和设计领域的狭窄
    4.4 中西方设计师教育背景与教师队伍的差异
        4.4.1 西方设计师成长的国际化背景,从设计师到教授的教师队伍
        4.4.2 中国设计师成长的本土化背景,从校门到校园的教师队伍
    4.5 中西方设计系统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差异
        4.5.1 西方家具设计与建筑室内设计的整体系统关系
        4.5.2 中国家具设计与建筑室内设计的分离脱节关系
    4.6 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设计学派与设计思潮的差异
        4.6.1 繁荣的设计学派与设计思潮的西方设计教育
        4.6.2 缺乏设计学派与设计思潮的中国设计教育
    4.7 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设计师与企业合作机制的差异
        4.7.1 西方家具设计师与家具品牌企业共同成长的双赢机制
        4.7.2 中国家具设计师与家具企业家的雇佣机制
    4.8 中西方设计教育在学科类型方面的差异
        4.8.1 从“术”到“学”,突出“设计创造型”的西方设计教育
        4.8.2 重“学”轻“术”,偏向“学科理论型”的中国设计教育
5. 中西方家具设计专业教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5.1 西方家具设计专业的多样性、课程模块化与学分制度
        5.1.1 西方家具设计专业的多样性
        5.1.2 西方家具设计课程体系的模块化
        5.1.3 西方家具设计学分制度的创新
    5.2 中西方家具设计专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研究
        5.2.1 美国罗得岛设计学院家具设计系的课程设置
        5.2.2 美国创造研究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3 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4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5 芬兰拉合提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6 瑞典LiTH理工大学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7 台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8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2.9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家具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5.3 中西方家具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统计与分析
        5.3.1 中西方设计大学家具设计课程与学分的基本比较分析
        5.3.2 中西方设计大学中家具设计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比较分析
    5.4 中西方家具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个案研究
        5.4.1 对中国家具设计教育专业课程现状的分析
        5.4.2 丹麦DIS国际学生家具设计工作坊的课程教学案例
        5.4.3 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舒适坐具”的课程教学案例
        5.4.4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青少年生活方式研究”教学案例
6 中国当代家具设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6.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教育模式的个案研究
        6.1.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专业的产业背景
        6.1.2 错开普通大学办学模式 另辟蹊径探索高职设计教育新路
    6.2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构建教育与产业的双赢机制
        6.2.1 加强“政、校、企合作”,成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6.2.2 密切“产、学、研结合”,构建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6.2.3 教育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打造产业名牌和教育品牌
    6.3 研究国际先进设计教育模式 全面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6.3.1 “取法乎上”学习国际先进设计教育模式
        6.3.2 “消化吸收”重构家具设计课程体系
        6.3.3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6.4 以全面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6.4.1 整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6.4.2 答辩、展览、招聘三结合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7 结论
    7.1 对西方设计教育模式的再认识
    7.2 重构中国设计教育体系
    7.3 建立设计教育与制造产业的双赢互动合作机制
    7.4 “大平台基础,多专业方向”,整合设计课程体系
    7.5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7.6 教师从本土化到国际化,从“蜡烛”到“芯片”的转变
    7.7 从“学科理论型”到“设计创造型”教育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会展经济的一般性分析
    1.1 会展经济的概念界定
    1.2 会展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1.3 会展经济的作用与功能
        1.3.1 产品交易与展示的平台
        1.3.2 信息聚集和播散的窗口
        1.3.3 城市经济发展的“推手”和城市推介的“名片”
    1.4 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4.1 国外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4.2 国内会展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 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评析与问题剖析
    2.1 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条件和背景
        2.1.1 毗邻港澳,面向海外,背靠内地的优越区位条件
        2.1.2 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产业政策的引导
        2.1.3 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厚重的产业支撑
    2.2 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2.2.1 珠三角会展业的区位分布
        2.2.2 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3 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展会主题雷同,重复办展严重
        2.3.2 骗展与失信,造成珠三角会展市场失序
        2.3.3 市场主体单一,政府垄断经营
        2.3.4 专业办展水平低,会展人才缺乏
        2.3.5 展览公司实力不强,会展业国际化程度低
第三章 产业集群——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3.1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3.2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条件和结构特征
        3.2.1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3.2.2 珠三角产业集群的结构特征
    3.3 产业集群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3.4 会展业是产业集群的营销平台和产业链延伸
        3.4.1 会展能有效节约企业的营销成本
        3.4.2 会展是企业产业链的重要延伸
        3.4.3 会展是产业集群发展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产业集群与会展经济互动发展的案例分析
    4.1 虎门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成功举办服交会的重要产业基础
    4.2 服交会成为虎门服装交易的平台和服装产业发展的“推手”
    4.3 虎门服交会与服装业互动发展的未来趋势
第五章 以CEPA为契机,推进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
    5.1 CEPA对大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5.2 CEPA为大珠三角会展业进一步合作提供契机
    5.3 以CEPA为契机,加快珠三角会展业发展的策略选择
        5.3.1 依托珠三角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与香港会展业的经营和眼务优势相结合,构建大珠三角会展产业带
        5.3.2 引进、培养人才,拓宽人才流动机制,创建大珠三角会展业创新网络
        5.3.2 明确定位,打破行政分割体制,建立区域内部会展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5.3.3 加强会展管理的同时加速政府退出,推进市场化进程
        5.3.4 以收购、兼并、“管理输出”等方式促进会展企业的集团化经营,培育品牌会展
尾注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致谢

(6)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组织运营管理研究 ——基于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论文研究的宗旨
    1.3 研究中国家具行会组织的必要性
        1.3.1 政府职能转换逐步明确行业协会在社会中角色
        1.3.2 深圳的行会组织变革进程走在全国行会组织的前沿
        1.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行业协会
        1.3.4 新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生存状态
        1.3.5 加入WTO对行业协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1.4 论文研究方法
2 文献回顾
    2.1 国内外关于行业协会研究的文献综述
        2.1.1 有关于行业协会定义及特征的研究
        2.1.2 行业协会产生的有关理论
        2.1.3 行业协会发展历程概述
    2.2 可资鉴的运营管理理论文献综述
        2.2.1 运营管理的内涵
        2.2.2 运营管理范围
        2.2.3 运营管理的历史演变
        2.2.4 运营能力决策的意义和作用
        2.2.5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6 SWOT分析
3 中国家具行业协会基本情况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与调查范围
    3.3 调查方法
    3.4 基本情况的初步分析
        3.4.1 成立的时间和成立方式
        3.4.2 会员数量
        3.4.3 人力资源状况
        3.4.4 经济收入
        3.4.5 财务状况
        3.4.6 领导人产生方式
        3.4.7 开展活动的主要方式
    3.5 调查结论
        3.5.1 会员覆盖面窄,协会的社会认可度低
        3.5.2 家具行业协会自治能力逐步提高
        3.5.3 家具行业协会的能力建设不断增强
        3.5.4 家具行业协会服务项目日渐丰富
4 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组织的成长路径
    4.1 中国行业协会产生、发展的政策背景
        4.1.1 政府职能转变的三条路线
        4.1.2 政府职能转换进程
    4.2 中国家具行业协会产生的行业背景
        4.2.1 我国家具行业发展背景
        4.2.2 当前家具行业发展趋势及走向
    4.3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产生和发展
        4.3.1 组织产生的行业背景
        4.3.2 组织简介
        4.3.3 成长的三个阶段
        4.3.4 小结
5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服务项目运营管理
    5.1 服务项目管理及其原则
    5.2 项目申请
    5.3 展览会的运作管理程序
        5.3.1 展前服务设计
        5.3.2 展期服务设计
        5.3.3 展后服务设计
    5.4 海外展服务运营管理
        5.4.1 项目设计
        5.4.2 项目运营
    5.5 深圳家具产业集聚基地项目运营管理
        5.5.1 项目设计
        5.5.2 可行性论证
        5.5.3 运作管理的程序
    5.6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服务项目的运营管理
        5.6.1 成立背景及机构性质
        5.6.2 服务项目及运营管理
    5.7 服务项目活动采用的营销策略
        5.7.1 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营销策略
        5.7.2 海外展服务项目营销策略
        5.7.3 深圳家具产业集聚基地项目营销策略
        5.7.4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项目营销策略
6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构成及机制分析
    6.1 行业协会的职能
    6.2 组织结构设计
        6.2.1 组织结构设计方法
        6.2.2 组织结构模型
        6.2.3 小结
    6.3 人力资源管理
        6.3.1 员工录用
        6.3.2 薪酬与激励机制
    6.4 组织文化
    6.5 财务制度
7 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的SWOT分析实质
    7.1 SWOT模型
    7.2 SWOT分析实质
        7.2.1 Strengths—发展的优势
        7.2.2 Weaknesses—发展的弱势
        7.2.3 Opportunities—发展的机会
        7.2.4 Threats—发展的威胁
8 组织和服务系统的改进及组织的战略规划
    8.1 关于行业协会商业化运营的讨论
        8.1.1 商业化运营是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发展的表现
        8.1.2 借鉴企业的运营管理经验是实现行业协会自治的有效途径
    8.2 组织和服务系统的改进措施
        8.2.1 组织的改进意见
        8.2.2 服务系统项目的改进
    8.3 组织的战略规划
9 总结与讨论
    9.1 总结
        9.1.1 行业协会的概念和职能
        9.1.2 家具行业协会的概念和特征
        9.1.3 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成绩与成功经验
    9.2 讨论
    9.3 本人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7)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理论创新
        1.3.1 本文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创新
        1.3.3 本文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展望
    1.4 研究思路及基本内容
        1.4.1 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
        1.4.2 研究思路
        1.4.3 基本内容
2 理论溯源
    2.1 产业集群理论
        2.1.1 经典理论
        2.1.2 增长极理论及新经济地理理论
        2.1.3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及产业集群新竞争理论
    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1 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2.2.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新发展
        2.2.3 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产业集群研究
    2.3 公共政策理论
        2.3.1 经济学中的管制理论
        2.3.2 公共政策的理论依据
    小结
3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的分析
    3.1 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3.1.1 产业集群一般
        3.1.2 产业集群类型及成因
    3.2 国际直接投资中产业集群的形成
        3.2.1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一般
        3.2.2 国际直接投资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
    3.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集群
        3.3.1 产业集群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具体表现
        3.3.2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的集群
    小结
4 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
    4.1 产业集群的优势
        4.1.1 生产成本优势
        4.1.2 区域营销优势
        4.1.3 市场竞争优势
        4.1.4 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
    4.2 产业集群的潜在劣势
        4.2.1 产业集群的潜在劣势
        4.2.2 影响产业集群优势的因素分析
    4.3 产业集群优势的诠释——基于产业集群功能的分析
        4.3.1 产业集群的功能
        4.3.2 产业集群优势的理论诊释
        4.3.3 经济全球化下的产业集群优势
    小结
5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理论及制定
    5.1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一般
        5.1.1 公共政策一般
        5.1.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5.1.3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共性及要素
    5.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制定
        5.2.1 政府的作用及对市场失灵的反映
        5.2.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内容
        5.2.3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及方法
    5.3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优势分析
        5.3.1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优势
        5.3.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对经济的作用
        5.3.3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作用
    小结
6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实施及协调
    6.1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边界
        6.1.1 政府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组合
        6.1.2 政府在产业集群导向公共政策中的定位
        6.1.3 公共机构的作用
    6.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实施途径
        6.2.1 产业集群市场环境的培育
        6.2.2 产业集群目标的选择
        6.2.3 资本的投入
    6.3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协调
        6.3.1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协调
        6.3.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更新和发展
    6.4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实施例证——加拿大魁北克产业集群
        6.4.1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的确立
        6.4.2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实施
    小结
7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经验研究
    7.1 产业集群国际经验研究
        7.1.1 美国硅谷产业集群分析
        7.1.2 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分析
        7.1.3 台湾硅岛产业集群分析
    7.2 中国产业集群的经验研究
        7.2.1 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7.2.2 中国产业集群的成因
        7.2.3 中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7.3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国际比较
        7.3.1 美国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
        7.3.2 OECD国家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
        7.3.3 经验研究结论和启示
8 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
    8.1 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概况
        8.1.1 上海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
        8.1.2 上海产业集群发展需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
    8.2 上海制定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优势分析
        8.2.1 上海制定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条件优势
        8.2.2 上海制定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作用优势
    8.3 上海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实施及政策建议
        8.3.1 上海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
        8.3.2 上海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的实施
        8.3.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跨文化营销进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综述
1 跨文化营销
    1.1 跨文化营销的必然性
    1.2 跨文化营销的内涵及特点
    1.3 跨文化营销的分类及阶段划分
    1.4 克服不自觉的陷阱--“自我参照标准”
    1.5 结论
2 跨文化营销进入
    2.1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含义
    2.2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能力与深度
    2.3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难点
    2.4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营销进入的双刃剑作用
    2.5 跨文化营销进入与一般营销进入的区别
    2.6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指导思想
        2.6.1 标准化
        2.6.2 适应性
        2.6.3 全球地方化
    2.7 结论
3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实施
    3.1 跨文化营销调研
        3.1.1 跨文化营销调研的基础--传统的营销调研
        3.1.2 文化环境调研必须加强
        3.1.3 顾客购买行为
        3.1.4 跨文化营销调研面临的问题
        3.1.5 确定跨文化营销进入的突破口
        3.1.6 小结
    3.2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总体策略
        3.2.1 相近文化进入策略
        3.2.2 相异文化进入策略
        3.2.3 相近文化进入策略和相异文化进入策略的结合使用
        3.2.4 小结
    3.3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产品策略
        3.3.1 文化适应模式与文化变迁模式的选择
        3.3.2 现有产品对目标市场的适应性分析
        3.3.3 跨文化产品创新策略
        3.3.4 小结
    3.4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渠道策略
    3.5 跨文化营销进入的促销组合策略
        3.5.1 广告
        3.5.2 促销
        3.5.3 人员推销
        3.5.4 公关营销
        3.5.5 小结
    3.6 结论
4 关于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欧洲迪斯尼案例
附录-2 世界各国禁忌谱
致谢

四、’2001中国成都珠宝首饰暨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览馆(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张西昌. 西安美术学院, 2013(12)
  • [2]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华正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3]深圳会展建筑发展状况研究[D]. 田珂.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4]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 彭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1)
  • [5]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探析[D]. 张娟. 暨南大学, 2005(01)
  • [6]中国家具行业协会组织运营管理研究 ——基于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的案例研究[D]. 袁秋枫. 中南林学院, 2005(06)
  • [7]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D]. 田春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3)
  • [8]跨文化营销进入策略研究[D]. 李贻伟. 四川大学, 2003(01)
  • [9]展会风暴 乱花渐欲迷人眼[J]. 胡瀚翔. 中国黄金珠宝, 2002(06)

标签:;  ;  ;  ;  ;  

'2001中国成都珠宝钟表展览会2001.5.7~12四川省展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