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接入和城域核心网的透明互连,包括保护

城域接入和城域核心网的透明互连,包括保护

一、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Metro Access and Metro Core Networks Including Protection(论文文献综述)

鲁鹏[1](2020)在《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光传送网(OTN)的规划研究是通信技术领域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网络规划设计的成果将决定地区网络演进方向,影响地区电信业务的发展模式。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信业务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电信新型业务形态对运营商传送网系统提出了全新的承载要求,现有传送网能力和业务发展需求之间已经矛盾凸显。运营商现有城域传送网通道速率不超过10Gbit/s,系统容量多为40×10G,而新型业务需要提供10Gbit/s以上的传输速率以及更高的交叉容量OTN平面。现网汇聚层为环型而县乡以下层面多为链型结构,网络安全性较差,业务路由单一保护能力较弱,而新型业务则对传送网的安全性和业务保护能力要求极高。此外,现网系统还存在设备型号老化、运维困难可靠性不佳,系统平面不具备灵活拓展能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制约运营商新型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分析需求,推导城域100G OTN系统规模;2、规划城域OTN技术路线、系统架构、系统配置,通过仿真试验取得系统参数;3、对城域OTN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估。本文以某地市级运营商市场数据为模型,采用线性回归法对电信业务三年内承载需求进行测算。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和传送网现状,采用技术方案比选方法,确定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结构上分为核心和汇聚两个网络层级,覆盖全市业务汇聚局点,并延伸覆盖重要业务发展区。系统交叉容量达到80×100G,配置完善的信道监管和业务保护机制。核心层和汇聚层呈环网架构,业务通道配置光层倒换和电层交叉倒换双保护机制,根据中继光缆部署情况,系统结构逐步向MESH组网演进并引入ROADM技术。本课题在地市级运营商的城域100G OTN系统投入运行后,对系统单机接口和系统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测试数据显示系统符合OTN网络技术标准,经评估新系统已到达设计预期,可以满足电信新型业务开通与承载保护需求,系统整体设计思路贴合运营商实际发展需求,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于浩[2](2020)在《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清视频、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的出现,5G时代的移动业务呈现出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业务驱动下的移动承载网正在不断演进并朝着多技术、多资源异构融合的方向发展。目前移动承载网中仍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优化移动承载网络资源配置,以满足业务带宽、时延、安全性等多方面需求,同时提高网络的经济效益。本论文围绕网络资源的联合优化问题,以提升不同场景下的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进行了优化算法设计与实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一种面向潮汐业务的高能效光路调整策略。针对移动潮汐流量下的网络静态配置造成的资源利用低效问题,提出了能源高效的动态光路调整策略。该策略根据网络负载的动态变化,在一种基于AWGR的无源WDM前传网络架构上进行动态光路调整,通过光路调整将移动业务进行聚合操作,提高了网络的能源效率。该策略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基于AWGR的路由规则下的动态光路调整方法,并同时考虑了网络与计算资源约束,对带宽与处理资源的能耗进行联合优化。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态配置,所提出的动态光路调整策略能够平均减少30%的网络能耗。除此之外,本文还针对高能效动态光路调整方法进行了控制平面开发与实验验证,结果显示光路调整操作能够将基带处理资源的能耗减少50%。(2)提出一种面向业务隔离需求的低成本RAN切片部署方案。针对切片业务的隔离需求,提出了面向业务隔离的RAN切片部署策略。该策略针对业务的隔离等需求,通过节点排序的方式进行RAN功能放置与流量路由,优化了 RAN切片部署所需的网络资源成本。该方案的特点在于,重点考虑了切片部署过程中的功能隔离与流量隔离约束,提出了不同隔离等级下的RAN切片部署方法。仿真结果显示,提出的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网络资源的部署成本,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的最优化成本相差不超过10%。此外,对于不同的切片隔离等级需求,结果显示随着隔离等级的提高,网络中最高需要多部署6倍的计算资源与4倍的带宽资源。(3)提出一种面向业务需求动态变化的RAN切片调整方案。针对业务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RAN切片调整策略。该策略根据移动流量的预测信息,在切片扩缩容过程中对资源进行预先配置,避免了因资源不足扩容失败所导致的服务降级。该方案的特点在于,相比于无预测的方案,本方案根据流量预测信息,对网络中切片进行预先的“动态”资源冗余配置,提高了切片扩容的成功率。该策略利用了不同流量模式间的互补性,避免了因切片扩缩容而带来不必要的切片迁移。仿真结果显示,相比于“静态”配置,基于流量预测的切片调整策略能够最高减少38%因扩容失败带来的服务降级,并能够最高减少32%的切片迁移。

蔡文亮[3](2019)在《OTN技术在抚州联通传输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技术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光传输网,是基于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技术和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波分复用)技术不能满足网络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光传输技术。OTN具有SDH和WDM的技术优势。同时,它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式提供大颗粒服务,并监控端到端的性能和故障。随着大颗粒高带宽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和OTN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OTN构建更高效可靠的传输网络是电信运营商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首先阐述和分析了OTN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以及OTN与SDH、WDM的关系,提出了OTN网络规划的基本要素和规划过程。重点介绍了OTN技术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在对抚州联通的传输网现状和未来3年城域网容量要求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OTN网络作为抚州联通传输网的设想。最后,详细介绍了抚州联通传输网的相关部署方案,如拓扑结构、网络保护方案、服务通道配置等。目前,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可以满足抚州联通未来3-5年光宽带、4G业务和后期5G业务的发展需求,效益评估结果表明,OTN技术是目前抚州联通应对传输网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

张士宗[4](2018)在《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光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以4K/8K高清视频、3D视频流、增强现实等为代表的高速网络应用将持续刺激接入网带宽需求快速增长,而光纤接入和4G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以及用户随时随地云端接入的使用习惯,将促生更多的流量密集型区域并为接入网赋予明显的动态负载特征。同时,未来5G网络提出了明确的增强型带宽和超低时延要求,并将需要利用现有接入技术支撑多样化用户互操作和差异化业务承载需求。未来接入网将在面临扩容压力的同时,也面临多样化业务统一承载所带来的功能、性能以及规模化需求挑战。虽然基于无源光网络(PON)的光接入网技术已通过波分复用、正交频分复用等方式在接入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限于光纤容量和接入网成本敏感特性,传统的简单增量式扩容和特殊场景定制化部署的应用方式将难以持续解决带有波动特性的带宽问题和统一多业务承载问题。而当前接入网架构固定、异制式设备共存以及管道化的使用方式,也导致接入网资源调度及管控困难,造成光线路终端(OLT)集群的协同能力和池化效应受限,难以使接入网以灵活高效的方式支撑高带宽、多业务承载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实现接入网灵活高效平台化接入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架构设计、汇聚接入带宽高效疏导机制、前传网络低时延承载机制的研究工作。具体来说,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以下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光接入网架构。该架构主要针对未来接入网以固移融合为主的统一高效多业务承载需求,设计了支持统一灵活高效管控的局端、光分配网(ODN)以及光网络单元(ONU)方案,其特点包括:局端设备采用软件定义网络(SDN)设计方案,固定、移动网络数据传输均可通过具有分组化特性的PON网络实现统一承载;提出使用部署于局端的可共享式光连接矩阵连接集群化OLT与ONU,并实现OLT-ONU隶属关系的灵活变更,其可在ODN保持无源的情况下提供波长及链路级别的资源管控,破解PON架构固定问题;进行了 ONU快速迁移机制以及包括灵活ODN在内的统一管控接口设计以提供灵活管控支撑,使用扩展的OpenFlow协议承载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转发设备的协同控制信令,并对非SDN设备进行了灵活高效统一管控的实验验证。2.提出了一种基于ONU动态分组的汇聚接入带宽高效疏导机制。该机制主要针对汇聚接入侧流量的高效承载需求,在灵活光接入网架构下提出使用ONU灵活分组方式实现将不同的ONU动态划归至不同的OLT下,降低跨OLT间通信流量以避免过多的数据流量进入城域网乃至核心网并以此提升OLT上行带宽效率。其特点在于提出基于波长指定的动态ONU分组机制以及复杂度较低的动态ONU分组算法(DGA),实现了优化对等通信流量以降低OLT出站业务量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随机分组情况,DGA可以降低跨OLT间通信流量,且伴随ONU数目的增加,不同OLT数目下平均降低的跨OLT通信流量可有最大3.6%至最大76.34%的增量。由于DGA可作为在集中控制平面上运行的应用程序部署,因此所提出的机制有助于提高未来流量密集型接入场景的网络效率。3.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带宽和时延约束ONU分组算法的前传网络高效承载机制。该机制主要针对时分复用PON系统扩展至5G移动前传(MFH)承载场景中的超低时延需求,并同时以提升MFH的带宽利用率为目标,将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接入网架构适配于MFH中,提出了面向不同切片的轮询周期自适应机制以及联合带宽和时延约束的ONU分组算法。其特点在于主要考虑了传输时延对前传时延的影响,可面向5G网络不同切片中的时延约束得出适合不同场景的ONU分组,并反映于可适配的轮询周期之上,而ONU的时延可在满足时延约束下灵活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ONU时延约束的情况下,重载工作波长带宽利用率均可达94%以上,而与非分组情况相比,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轮询周期可有平均增加98%和最大减少36μs的仿真表现,而这种自适应的轮询周期可降低硬件设备(如突发模式激光器)的性能要求,也可扩大前传网络的覆盖范围。

黄鑫[5](2018)在《基于堆叠技术的网管系统及其在高达400G光传输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高清网络视频、大数据等终端宽带业务的兴起与发展,带宽需求急剧增加,主流传输设备的容量已由单波10G扩展到单波100G,为适应此变化,作为支撑的传输网正加速步入100G甚至超100G时代。但传统的采用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技术的100G方案成本较高,而像400G等高速率技术的标准尚不成熟,短期内难以规模化商用。另外,网元节点设备的一般管理方式是单独管理,造成IP资源的浪费,而且众多的网络设备增加了网络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但大容量、多类型的光传输离不开有效的网管。因此,有必要利用虚拟化的方法减少逻辑设备的数量,简化网络拓扑。针对以上情形,本文提出一种低成本、小型化的新型100G传输方案。然后,为了实现传输设备在同一节点的逐步扩容和集中、简化的网络管理,本文在100G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一种基于堆叠技术的网管系统,并应用于高达400G的光传输,但多个网元设备对外只有一个IP,表现为一个节点。系统中只有一台主设备NC和三台从设备SC,NC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管理,相较大型机架设备,此平台具有尺寸和成本优势。本文首先研究了系统应用场景和相关技术方案,确定了利用堆叠技术实现统一网管,提出并分析了VxWorks系统下的软件架构。然后在总体需求与设计的基础上,按照底层到上层的顺序完成系统设计,本文的重点是网管口堆叠。完成底层驱动模块的设计开发,包括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部分,FCC增强型驱动,还有STK堆叠子卡模块的软、硬件接口配置。在软件详细设计部分,设计系统通信协议,完成监控系统状态、维系板间通信的心跳模块,主从设备管理和同步,存储配置管理信息的DB模块和其它上层监控模块HWM模块、CLI模块的设计。最后,搭建100G系统和堆叠系统的测试环境,进行100G设备性能和堆叠网管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连续稳定运行24小时后,无误码产生,可以实现四台100G设备的堆叠,并且实现了系统内主设备对其它设备的监控、配置、管理,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梁韵芳[6](2014)在《特定城市环境下新兴城域网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网络的需求日渐增多。近期安全泄密事件的爆发使得银行、公安等众多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意识到,租用电信运营商专线来构建行业内部的城域业务网仍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在不借助运营商网络的情况下设计出“多业务承载、安全、经济的新兴城域网”成为城域网建设的新课题。本文从城域网分层体系结构入手,逐层分析和研究了城域骨干网、宽带接入网和线路传送通道建设的多种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域网的组网原则及组网思路,阐述了对这三个子模块关键技术的分析比较过程,提出了以基于SDH的MSTP为城域骨干网组网技术、基于EPON的FTTx为城域接入网方案、以城市地铁管道为线路传输通道的新兴城域网设计模型,该模型满足“多业务承载、安全、经济”的要求。并在不同城市环境下进行模型细化,并应用到江苏某新兴城域网的设计方案中。

张忠敏[7](2012)在《南京移动TD-LTE承载解决方案的初步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本文作者于2011年南京移动按照国家的部署,建设TD-LTE试商用网之际,在分析TD-LTE的系统结构和承载需求的前提下,根据目前南京移动城域网的实际状况,着眼于城域传送网的发展趋势,分析PTN和OTN网络的技术特点,探讨了满足LTE需求的下一代承载网组网思路。LTE一改原有的2G/3G网络模式,实现了移动网络扁平化,LTE的扁平化形成了更强的业务连接灵活性,以实现网络资源充分共享。LTE对承载网需求的特点是高带宽、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低延时。基于传统的SDH/MSTP技术的城域传送网无法满足LTE的承载需求。PTN网络是IP/MPLS、以太网和传送网三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基于全IP分组内核,具有面向连接的传送特征,秉承SDH端到端连接、高性能、高可靠、易部署和维护的传送理念,保持传统SDH优异的网络管理能力和良好体验。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PTN+OTN成为LTE承载解决方案首选传送技术。本文首先对TD-LTE进行了简单的系统结构介绍,对LTE的特点以及对承载的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PTN和OTN网络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承载方案进行了探讨和比较,提出了LTE的最合理的承载方案。最后介绍了南京移动LTE实验网的承载和实施方案。从网络运行情况来看,作者所介绍的新的城域传送网运行稳定、安全,网络扩展灵活,基本上满足了TD-LTE的各种业务测试需求,为保证试商用网络的正常测试和业务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希望本文的能为以后的LTE网络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王薇[8](2012)在《基于GPON DBA技术的新型城域网传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GPON (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具有带宽利用灵活,传输效率较高,管理功能完备的特点,已经开始在接入网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同时,随着我国3G网络的开通和LTE技术的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中的网络浏览、视频播放等多种分组业务已导致接入网带宽需求激增,这也大大压缩了运营商在城域接入部分的利润空间。如何有效地使网络结构简化,降低设备投资和营运维护成本,同时还保证业务的电信级服务质量,是当前营运商所关注的问题。目前城域网接入侧亟需引入可以对各种业务统一承载,又具备强大OAM功能的适配技术,以缓解由于分组业务激增而对网络造成的扩容压力。基于以上要求,论文分析了一种基于GPON动态带宽分配(Dyanamic Bandwidth Assignment, DBA)技术的城域业务传送方法(GPON-based Transmission Hierarchy, GTH),利用仿真模拟的方式对比了其较MSTP技术的在网络扩容方面表现出的优势。而后进一步改进GTH机制,探讨其应用于mesh结构的核心网络时的性能。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于GTH概念的引进,城域网仿真场景的设计,以及GTH机制在城域网中的表现分析。论文第1章主要介绍GTH机制的应用背景及其理论来源。第2章着重介绍GTH机制的概念的产生,介绍了GTH对于GPON机制的继承和创新。第3章详细分析了GTH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机制。第4章详细阐述城域网网络组网设计,包括网路拓扑设计和相关拓扑参数。第5章在OPNET仿真平台上实现GTH机制,并重点分析在网络扩容方面GTH和MSTP两种机制的表现对比,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随后详细介绍了把GTH机制引入城域核心mesh网时,GTH机制的表现情况。设计实例测试了几个重点关注的网络性能参数并进行分析。

姚里[9](2011)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CMNET数据城域网组网架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信行业重组方案敲定,三家电信运营商均获得了全业务运营资质,包含了固定电信业务、移动电信业务、固定和移动互联网业务、ICT业务、媒体服务及广告业务等多种业务。受限于政策和竞争环境,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一直未进行大规模建设,大部分省份仅将数据节点延伸至地市中心,个别省份延伸到区县中心,仅用于解决政企客户接入和承载短信网关、GPRS等业务。随着全业务竞争格局的变化,中国移动逐步开展有线接入网的建设,CMNET城域网作为有线接入网的承载网络,需要考虑个人宽带用户接入、PON设备接入、WLAN热点接入、IDC机房接入等多种业务需求,因此CMNET城域网迫切需要从网络架构、数据配置、带宽能力和接入技术上进行调整和优化,适合多业务情况下的数据传送。同时随着PTN网络建设,城域传输网逐步进行IP化转型,CMNET城域网与传送网的融合,也要求对CMNET城域网架构进行优化调整。本文就当前移动运营商数据城域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接入移动数据城域网的各种业务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明确全业务环境下CMNET城域数据网的建设目标,提出对数据城域网架构的建议及网络各层的建设思路,并对城域数据网和传输城域网的融合建设方式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网络建设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对于数据城域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度的几个问题:VLAN规划、QOS规划、IP地址规划、认证和计费和网管,结合浙江移动公司的网络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后期网络建设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

谢磊[10](2011)在《基于MPLS技术的IPRAN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作为各大运营商重点考虑的支持高速数据接入的3G网络,其业务承载除了话音业务外,其他业务种类也随之不断丰富。伴随着业务流量的不断增加,以TDM为基础的传统传送网络,其传送效率较低的劣势就突显出来,从而难以适应全业务对带宽需求的迅猛增长,给运营商造成了巨大的传送成本压力。当前很多运营商的现状是SDH/MSTP、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等多个网络分别承载不同业务、各自维护,这难以满足多业务统一承载和降低运营成本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更灵活、更高效和低成本的分组传送平台来实现全业务的统一承载。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研究某电信运营商IPRAN试点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网络及路由协议部署、业务接入能力测试等,获得该IPRAN试点网络的第一手资料,以试点为抓手验证IP RAN的承载能力,逐步推进RAN IP化承载的进程,为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和未来向LTE演进承载网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以IP RAN试点为契机验证IP RAN承载网上承载部分电信自营封闭类业务如语音AG、L2/L3 VPN等的可行性。本文主要讨论基于全IP架构下的RAN地面接入网络,同时考虑到运营商的现网状况,针对不同传输模型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以便于运营商更有选择性地建设IPRAN传输网络。在移动通信网络向着ALL IP化演进的新形势下,本文从RAN网络接入IP化的角度,分析RAN网络建设的策略,明确近期RAN网络的建设思路;重点研究不同阶段、不同场景下RAN网络接入IP化的组网策略及演进模式,探讨利用IP技术尤其是MPLS技术进行组网的方案,实现网络的平滑升级,为移动RAN网络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模型。

二、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Metro Access and Metro Core Networks Including Protec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Metro Access and Metro Core Networks Including Protection(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OTN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1.2.1 OTN技术国内外进展
        1.2.2 OTN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电信业务概述
    1.4 本课题主要工作
    1.5 本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OTN网络概述及需求分析
    2.1 OTN网络技术
        2.1.1 OTN技术概述
        2.1.2 OTN网络架构
        2.1.3 100GOTN关键技术
        2.1.4 100GOTN系统应用
    2.2 OTN网络规划
        2.2.1 规划准备
        2.2.2 规划流程
    2.3 电信业务承载需求
        2.3.1 电信业务分类
        2.3.2 新型业务承载要求
        2.3.3 业务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地市城域100GOTN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传送网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网络现状
        3.1.2 问题分析
        3.1.3 设计思路
    3.2 城域100GOTN系统设计
        3.2.1 设计方法和要点
        3.2.2 组网及波道设计
        3.2.3 设备选型及业务板卡配置
        3.2.4 城域100GOTN系统设置
        3.2.5 城域100GOTN系统仿真
    3.3 城域100GOTN系统实现
        3.3.1 电源系统部署
        3.3.2 通信系统部署
        3.3.3 系统定级与安全防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地市城域100GOTN系统测试
    4.1 100GOTN系统测试
        4.1.1 性能指标
        4.1.2 系统测试
        4.1.3 测试结论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系统仿真全业务段输出光学业务参数

(2)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面向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
        1.1.1 移动承载网络的产生背景
        1.1.2 移动承载网络中的关键组网技术
        1.1.3 业务驱动下的移动承载网络特点
    1.2 移动承载网面临的挑战与关键问题
        1.2.1 面向业务多样性的资源部署问题
        1.2.2 面向业务动态性的资源调整问题
        1.2.3 面向资源异构性的联合优化问题
    1.3 移动承载网的研究现状
        1.3.1 移动承载网的相关研究工作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成和主要研究内容
        1.4.1 论文组成
        1.4.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面向潮汐业务的高能效动态光路调整策略研究
    2.1 面向高能效的动态光路调整问题的提出
    2.2 基于AWGR的无源WDM前传架构介绍
        2.2.1 C-RAN模型简介
        2.2.2 AWGR分解技术简介
        2.2.3 无源WDM前传架构简介
    2.3 最小化能源消耗问题
        2.3.1 问题描述
        2.3.2 最小化能源消耗ILP模型
    2.4 面向高能效的动态光路调整方案
    2.5 仿真结果分析
        2.5.1 仿真设置
        2.5.2 能源消耗分析
        2.5.3 部署成本分析
        2.5.4 插损和时延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业务隔离需求的RAN切片部署策略研究
    3.1 城域网中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问题的提出
    3.2 网络模型
        3.2.1 计算与带宽开销模型
        3.2.2 时延开销模型
        3.2.3 隔离等级模型
    3.3 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问题
        3.3.1 问题描述
        3.3.2 最小化开启节点ILP模型
    3.4 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方案
        3.4.1 隔离约束下的RAN映射机制
        3.4.2 基于隔离的RAN切片映射方案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仿真设置
        3.5.2 结果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业务动态需求的RAN切片调整策略研究
    4.1 动态RAN切片调整问题的提出
    4.2 网络模型与问题描述
        4.2.1 WDM/OTN城域聚合网络模型
        4.2.2 切片请求模型
        4.2.3 计算开销模型
        4.2.4 带宽开销模型
        4.2.5 问题构建
    4.3 基于流量预测的动态RAN切片调整策略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1 仿真设置
        4.4.2 结果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高能效光路调整的控制平面开发与演示
    5.1 软件定义的移动承载网络
        5.1.1 软件定义移动承载网架构
        5.1.2 开源项目及OpenFlow介绍
    5.2 移动承载网络控制平面使能技术
        5.2.1 移动承载网络控制平面设计
        5.2.2 针对移动承载网络的OpenFlow协议扩展
    5.3 高能效光路调整实验演示
        5.3.1 实验场景搭建
        5.3.2 实验设计以及信令交互流程
        5.3.3 实验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OTN技术在抚州联通传输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
    1.2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1.3 OTN应用现状、技术演进及发展趋势
        1.3.1 OTN应用现状
        1.3.2 OTN技术演进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OTN技术
    2.1 基本概念和特点
        2.1.1 OTN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发展历程
        2.1.2 OTN技术特点及优势
    2.2 体系结构
        2.2.1 ROADM
        2.2.2 OTH
        2.2.3 G.709 封装与复用
        2.2.4 OTN子层介绍
        2.2.5 开销定义
        2.2.6 OTM映射及复用结构
    2.3 与SDH、WDM网络互通的实现方案
        2.3.1 OTN与现有SDH网络的互通性
        2.3.2 OTN与传统WDM设备的网络互通
第3章 OTN网络规划
    3.1 OTN规划四要素
        3.1.1 色散
        3.1.2 光功率
        3.1.3 光信噪比
        3.1.4 非线性效应
    3.2 OTN网络规划基本流程
        3.2.1 网络拓扑规划
        3.2.2 网络容量及保护规划
第4章 抚州联通OTN建设及部署方案
    4.1 总体方案
        4.1.1 建设思路
        4.1.2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建设指导思想
        4.1.3 网络现状
        4.1.4 城域网容量需求
        4.1.5 传输网技术与设备选型
    4.2 OTN网络部署方案
        4.2.1 网络拓扑图
        4.2.2 网络保护方案
        4.2.3 传输系统设置
        4.2.4 业务波道配置
        4.2.5 传输系统现场验收指标
    4.3 抚州联通OTN光传输网建设方案效益评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光网络发展趋势分析及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光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光接入网研究背景
        1.2.1 高速率广覆盖需求下的PON演进历程
        1.2.2 多业务多场景需求下的PON应用现状
        1.2.3 未来高效灵活PON发展趋势
    1.3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光接入网研究现状
    1.4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光接入网面临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6 论文架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光接入网架构
    2.1 融合SDN的灵活光接入网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2.1.1 灵活光接入网背景支撑
        2.1.2 SDN在PON中应用研究现状
    2.2 基于OL集群化的灵活光接入网架构设计方案
        2.2.1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光接入网架构需求分析
        2.2.2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光接入网架构设计方案
    2.3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光接入网统一管控机制
        2.3.1 集中式控制架构下的快速ONU迁移机制
        2.3.2 集中式控制架构下的统一管控接口方案
    2.4 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统一管控验证
        2.4.1 基于GPON的灵活高效统一管控平台简介
        2.4.2 基于GPON的灵活高效统一管控验证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ONU动态分组的汇聚接入带宽高效疏导机制
    3.1 接入网带宽高效利用问题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
    3.2 基于OLT集群化的流量本地化问题分析及算法
    3.3 仿真结果分析
        3.3.1 流量增益评估
        3.3.2 算法复杂度评估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可适配轮询周期的前传网络高效承载机制
    4.1 基于TDM-PON的前传承载问题研究背景及相关工作
        4.1.1 5G前传承载网络需求分析
        4.1.2 5G前传承载问题研究现状
    4.2 面向5G前传的灵活光接入网架构及轮询周期自适应机制
        4.2.1 灵活前传光接入网架构组件
        4.2.2 轮询周期自适应机制
    4.3 基于TDM-PON的前传承载带宽及时延问题优化
        4.3.1 ONU时延及带宽问题建模
        4.3.2 ONU时延及带宽问题分析及算法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论文研究工作展望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堆叠技术的网管系统及其在高达400G光传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100G及堆叠网管系统的应用场景与技术方案分析
    2.1 100G系统及堆叠网管系统介绍
        2.1.1 100G传输系统应用场景及整体设计
        2.1.2 堆叠网管系统应用场景及总体介绍
    2.2 堆叠网管系统的相关关键技术分析
        2.2.1 超100G技术介绍
        2.2.2 网元管理技术介绍
        2.2.3 堆叠虚拟化技术介绍
    2.3 堆叠网管系统硬件背景及主要模块
        2.3.1 MPC8250 CPU模块介绍
        2.3.2 CFP光收发器模块介绍
        2.3.3 OTN成帧模块与FPGA模块介绍
    2.4 堆叠网管系统软件背景
        2.4.1 系统软件整体架构概述
        2.4.2 嵌入式系统VxWorks介绍
        2.4.3 系统开发环境及流程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堆叠网管系统总体设计及驱动模块的设计
    3.1 堆叠网管系统总体设计
        3.1.1 网络管理口堆叠
        3.1.2 光波长堆叠
    3.2 目标机堆叠口驱动设计
        3.2.1 快速通信控制器接口功能概述
        3.2.2 底层BSP部分设计
        3.2.3 FCC驱动的详细设计
    3.3 堆叠子卡STK模块
        3.3.1 堆叠子卡的硬件接口设计
        3.3.2 堆叠子卡接口软件设计
    3.4 SMC插槽口的硬件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堆叠网管系统协议及中上层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通信协议分析与数据格式的设计
        4.1.1 心跳协议的设计
        4.1.2 HDLC协议的设计
    4.2 心跳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2.1 HeartBeat模块需求及整体介绍
        4.2.2 HeartBeat模块的结构设计
        4.2.3 板间通信的功能设计与消息处理
    4.3 主从设备管理及同步设计
        4.3.1 堆叠初始化流程
        4.3.2 设备管理状态设计
        4.3.3 Shelf管理模块主从管理设计
        4.3.4 模块间交互流程
    4.4 DB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4.1 DB模块需求分析
        4.4.2 主设备的DB模块设计
        4.4.3 从设备的DB模块设计
        4.4.4 DB与其它模块的交互
        4.4.5 DB模块的初始化设计
    4.5 其它上层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5.1 HWM模块的设计
        4.5.2 CLI模块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100G系统及堆叠网管系统的验证与测试
    5.1 堆叠系统环境搭建
    5.2 100G系统性能指标测试
        5.2.1 LH接收灵敏度测试
        5.2.2 线路色散代价测试
        5.2.3 100G系统时延测试
    5.3 系统流量及传输测试
        5.3.1 流量无误码传输测试
        5.3.2 80km长距离传输测试
    5.4 系统启动及堆叠口测试
    5.5 400G堆叠系统管理功能测试
        5.5.1 启动连接测试
        5.5.2 监控测试
        5.5.3 配置测试
        5.5.4 同步及debug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6)特定城市环境下新兴城域网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发展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第二章 城域网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2.1 城域网的体系结构
        2.1.1 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2.1.2 城域网的分层架构
    2.2 城域骨干网的关键技术
        2.2.1 ATM 技术
        2.2.2 SDH(POS)技术
        2.2.3 WDM/DWDM 技术
        2.2.4 RPR 技术
        2.2.5 GE 技术
        2.2.6 MSTP 技术
    2.3 城域接入网的关键技术
        2.3.1 PON 技术
        2.3.2 APON/BPON 技术
        2.3.3 EPON 技术
        2.3.4 GPON 技术
    2.4 传送通道建设技术
        2.4.1 四种传统建设方式
        2.4.2 利用排水管道系统的新型建设方式
        2.4.3 利用地铁管道的新型建设方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定城市环境下新兴城域网的设计模型
    3.1 新兴城域网的组网原则及组网思路
        3.1.1 新兴城域网的组网原则
        3.1.2 新兴城域网的总体建设框架
        3.1.3 新兴城域网的组网思路
    3.2 城域骨干网技术的选择
        3.2.1 几种城域骨干网技术的比较
        3.2.2 MSTP 技术的多业务承载
    3.3 城域接入网技术的选择
        3.3.1 几种 PON 技术的比较
        3.3.2 EPON 系统的安全机制
        3.3.3 基于 EPON 的 FTTx
    3.4 光传送通道的建设方式选择
        3.4.1 六种线路建设方式的比较
        3.4.2 利用地铁通道建设的可行性
    3.5 新兴城域网设计模型
        3.5.1 新兴城域网总体设计模型
        3.5.2 性能评估
        3.5.3 不同城市环境下的细化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苏某新兴城域网方案设计
    4.1 江苏某新兴城域网建设背景
        4.1.1 建设目的
        4.1.2 江苏某城市地铁发展情况
    4.2 江苏某新兴城域网需求分析
        4.2.1 业务类型
        4.2.2 业务需求量
        4.2.3 用户分布
        4.2.4 网络规模
    4.3 江苏某新兴城域网总体设计方案
        4.3.1 城域网分层结构
        4.3.2 组网技术及组网方式
    4.4 江苏某新兴城域骨干网设计方案
        4.4.1 核心和汇聚节点的设置
        4.4.2 骨干网网络拓扑结构
    4.5 江苏某新兴城域接入网设计方案
        4.5.1 OLT 上行组网方案
        4.5.2 FTTx 接入方案
    4.6 工程总结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研究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与标记(附录 1)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南京移动TD-LTE承载解决方案的初步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
    1.3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
    1.4 学位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TD-LTE的系统结构
        2.1.1 LTE概述
        2.1.2 LTE标准化进程
        2.1.3 LTE/SAE体系结构
        2.1.4 E-UTRAN和EPC功能划分
        2.1.5 LTE空中接口
        2.1.6 E-UTRAN系统结构
        2.1.7 EPC系统结构
        2.1.8 TD-LTE的技术特点与进程
    2.2 TD-LTE承载需求分析
        2.2.1 概述
        2.2.2 LTE基站接口
        2.2.3 承载需求分析
    2.3 城域传送网新技术
        2.3.1 PTN技术
        2.3.2 OTN技术
        2.3.3 下一代城域传送网
第三章 TD-LTE承载解决方案
    3.1 概述
    3.2 PTN+CE解决方案
        3.2.1 PTN网络内部故障
        3.2.2 PTN边界节点故障
        3.2.3 PTN与CE之间链路故障
        3.2.4 CE主用节点故障
        3.2.5 CE与SGW/MME之间链路故障
    3.3 PTN端到端解决方案
        3.3.1 L2网络内故障
        3.3.2 L2到L3桥接PE故障
        3.3.3 L3网络内故障
        3.3.4 接入LPE故障
        3.3.5 接入链路故障
    3.4 PTN+CE与PTN端到端解决方案对比
        3.4.1 功能方面对比
        3.4.2 网络规划方面对比
        3.4.3 业务部署方面对比
        3.4.4 业务运营方面对比
第四章 南京移动LTE实验网承载方案与实施
    4.1 概况
    4.2 组网思路
    4.3 建设方案
        4.3.1 仙林大学城区域
        4.3.2 湖南路区域
        4.3.3 市政府区域
        4.3.4 奥体商务区区域
        4.3.5 江宁科技园区域
        4.3.6 江宁大学城区域
        4.3.7 组网方案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8)基于GPON DBA技术的新型城域网传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3G城域RAN组网方案简介
    1.2 3G传送网组网技术分析
        1.2.1 SDH组网方案
        1.2.2 MSTP组网方案
        1.2.3 PTN组网方案
    1.3 GPON相关技术简介
        1.3.1 GPON的协议栈
        1.3.2 GPON的帧适配
        1.3.3 GPON网络的带宽分配
    1.4 论文的结构和主要贡献
第2章 GTH机制简介
    2.1 GTH概念的引进
    2.2 GTH传输体系
    2.3 GPON与环形GTH映射关系
        2.3.1 网络拓扑
        2.3.2 帧结构
        2.3.3 带宽分配方式
        2.3.4 T-CONT模块
    2.4 汇聚环网中GTH机制
        2.4.1 工作流程
        2.4.2 帧适配过程
    2.5 核心mesh网中GTH机制
        2.5.1 工作流程
        2.5.2 帧适配机制
    2.6 小结
第3章 GTH网络中的带宽分配机制
    3.1 汇聚环网GTH机制下的DBA
    3.2 核心mesh网GTH机制下的DBA
    3.3 带宽分配机制性能对比
    3.4 小结
第4章 城域网络组网设计
    4.1 城域汇聚网络拓扑设计
        4.1.1 现实场景网络拓扑
        4.1.2 仿真网络模型设计
    4.2 城域核心网络拓扑设计
        4.2.1 现实场景网络拓扑
        4.2.2 仿真网络模型设计
    4.3 小结
第5章 城域网仿真设计实现
    5.1 仿真环境简介
    5.2 仿真目标及总体设计
        5.2.1 城域汇聚/核心网络仿真方案简介
        5.2.2 业务封装过程设计
    5.3 城域汇聚网仿真方案实现
        5.3.1 MSTP理论计算
        5.3.2 GTH机制节点设计
        5.3.3 实验数据分析
    5.4 城域核心mesh网仿真方案实现
        5.4.1 GTH机制主节点设计
        5.4.2 GTH机制从节点设计
        5.4.3 实验数据分析
    5.5 小结
    5.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全业务运营环境下CMNET数据城域网组网架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作者主要的研究工作和成果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数据城域网的定义和结构
    2.2 数据城域网的技术发展趋势
    2.3 城域网规划研究情况
第三章 CMNET数据城域网规划目标
第四章 CMNET数据城域网规划研究
    4.1 中国移动承载网现状
    4.2 浙江移动网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3 城域网接入业务及流量分析
        4.3.1 接入业务类型
        4.3.2 接入业务流量预测
    4.4 全业务环境下网络架构研究
        4.4.1 全业务运营对数据城域网的要求
        4.4.2 整体组网架构分析
        4.4.3 数据城域网的分类及节点设置原则
        4.4.4 各业务系统的接入位置规划
        4.4.5 数据城域架构规划的几个重要问题
    4.5 数据城域网规划关注其他内容
        4.5.1 流量识别控制
        4.5.2 NAT部署
        4.5.3 VLAN规划
        4.5.4 QOS规划
        4.5.5 IP地址规划
        4.5.6 认证和计费
        4.5.7 网管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MPLS技术的IPRAN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IP RAN综述
        2.1.1 IP RAN的概念和起源
        2.1.2 IP RAN的特点
    2.2 MPLS技术
        2.2.1 标签(LABLE)
    2.3 VPN技术
    2.4 VLL技术
    2.5 VPLS技术
    2.6 PW技术
第三章 网络结构设计
    3.1 网络结构层次
    3.2 网络节点设置设计
        3.2.1 网络节点设置设计原则
        3.2.2 设备节点分布情况
    3.3 网络拓扑结构
        3.3.1 总体结构
        3.3.2 城域网核心节点拓扑
    3.4 基站控制器(BSC)侧网络拓扑
    3.5 基站(BTS)侧网络拓扑
        3.5.1 基站接入基站路由器,后上挂SR
        3.5.2 基站接入基站路由器,通过汇聚路由器汇聚后上挂SR
        3.5.3 基站接入基站路由器,同时上挂汇聚路由器和SR
        3.5.4 基站或其他业务直接接入汇聚路由器,上挂SR
第四章 网络协议及路由设计
    4.1 MPLS/MPLS-VPN组织
        4.1.1 城域网的IGP域
        4.1.2 基站路由器直接上挂SR
        4.1.3 基站路由器通过汇聚路由器上挂SR
        4.1.4 基站路由器同时上挂汇聚路由器和SR
        4.1.5 基站及其他业务通过汇聚路由器接入
    4.2 网络路由组织设计
        4.2.1 总体路由和转发策略设计
        4.2.2 二、三层MPLS VPN路由设计
        4.2.3 基站路由器接入环网络路由设计
        4.2.4 路由安全性设计
    4.3 网络服务质量(QOS)解决方案
        4.3.1 IPRAN试点网络QOS架构选择及介绍
        4.3.2 IPRAN试点网络QOS实现和部署
第五章 网络业务承载设计及部署
    5.1 网络业务承载设计
        5.1.1 业务接入部分保护方案
    5.2 网络业务承载部署
        5.2.1 基站侧业务接入
        5.2.2 BSC侧业务接入分析
        5.2.3 AG接入侧分析
        5.2.4 大客户接入侧分析
    5.3 IPRAN试点网络测试工作总结
        5.3.1 测试情况综述
        5.3.2 项目完成情况
        5.3.3 项目测试情况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四、Transparent Interconnection of Metro Access and Metro Core Networks Including Protec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省某地市城域100G OTN系统设计与实现[D]. 鲁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2]业务驱动的移动承载网络资源联合优化技术研究[D]. 于浩.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3]OTN技术在抚州联通传输网中的应用[D]. 蔡文亮. 南昌大学, 2019(02)
  • [4]基于OLT集群化的灵活高效光接入网关键技术研究[D]. 张士宗. 北京邮电大学, 2018(01)
  • [5]基于堆叠技术的网管系统及其在高达400G光传输中的应用[D]. 黄鑫.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6]特定城市环境下新兴城域网的设计[D]. 梁韵芳.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7]南京移动TD-LTE承载解决方案的初步研究与实践[D]. 张忠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8]基于GPON DBA技术的新型城域网传送机制研究[D]. 王薇.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 [9]全业务运营环境下CMNET数据城域网组网架构研究[D]. 姚里.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10]基于MPLS技术的IPRAN研究与实现[D]. 谢磊.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城域接入和城域核心网的透明互连,包括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