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一、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丁嘉烽[1](2021)在《低聚果糖诱导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奶牛蹄叶炎是发生在蹄趾部的弥漫性、浆液性和无菌性炎症,被认定为奶牛四大疾病之一,可引起蹄底出血/溃疡、白线病和变形蹄等多种蹄病,造成蹄部疼痛、运步跛行,产乳量、体重、饲料报酬率和繁殖性能下降等不良反应,不仅严重影响动物福利水平,而且造成养殖企业(户)巨大经济损失,阻碍奶牛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奶牛蹄叶炎常继发于瘤胃酸中毒、瘤胃炎、子宫炎、乳腺炎和胸膜肺炎等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反应,而且当前大多数奶牛场为提高产乳量,经常饲喂过量高能日粮,导致瘤胃酸中毒等普通代谢病频发,从而奶牛蹄叶炎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奶牛蹄叶炎的发病部位在蹄壳内,不易直接观察和检测,而且奶牛对疼痛刺激比较迟钝,病情严重时才表现跛行症状,进而使该病的及时发现和准确诊疗非常困难。据报道,当前科学家们普遍认同,大多数奶牛蹄叶炎来源于高能日粮饲喂导致的(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通过模拟临床发病条件,科学家们建立了低聚果糖过载诱导的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并证实该模型与奶牛急性蹄叶炎病例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病理组织学变化。但近20年来,奶牛蹄叶炎研究仍停留在简单的表型层面,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导致其诊疗技术开发愈加困难。因此,本研究在利用低聚果糖成功诱导奶牛急性蹄叶炎的基础上,从血液学和组织学层面,对奶牛蹄叶炎的炎症反应(炎性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等)、金属蛋白酶降解作用、炎性细胞激活、血管功能紊乱和内脏功能障碍进行探究,旨在说明奶牛蹄叶炎发生前后的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12头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将它们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头。模型组奶牛在0 h经口置瘤胃管灌注17 g/kg剂量的低聚果糖(溶于2 L/100 kg的去离子水),对照组奶牛灌注2 L/100 kg的去离子水。在灌注前-72 h、0 h及灌注后6 h,12 h、18 h、24 h、36 h、48 h、60 h和72 h,对模型组和对照组奶牛进行临床指标及相关评分的监测,同时各收集20 m L颈静脉血液。在低聚果糖灌注72 h后,模型组奶牛出现运步跛行评分≥2,以及相同蹄趾连续的疼痛反应,满足奶牛急性蹄叶炎判定标准,即成功建立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安乐死模型组和对照组奶牛,收集蹄叶组织制备病理学切片,观察蹄叶炎特征性组织学变化。在血液学中,监测蹄叶炎奶牛血常规指标,血清内炎性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介质和诱导因子)、急性期蛋白、血管活性物质、内脏(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及电解质平衡指标的水平变化。在组织学中,针对奶牛蹄叶组织,开展超微结构观察,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基因表达量检测,炎性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量检测,炎性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以及NF-κB和MAPK炎症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量检测。实验结果发现:(1)模型组奶牛的临床表现:精神沉郁,不进食不饮水,严重水样腹泻,体重转移,蹄冠带明显肿胀,趾动脉搏动亢进,蹄指疼痛,运步评分增加,心跳频率加快,呼吸频率减慢,直肠温度升高,舒张压升高,蹄系部皮肤和蹄壳温度升高,瘤胃收缩速率减慢,瘤胃液p H值下降等症状。(2)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的病理学特征:肉眼可见真皮蹄叶弥漫性出血斑块。HE切片中,表皮蹄叶伸长,头端尖锐;表皮基底细胞水肿、层数增加,细胞核淡染,染色质网粗糙;多见充血、出血,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炎性浸润;可见凋亡细胞和血管内微血栓。PAS切片中,基底膜模糊,与表皮基底细胞(部分)分离。(3)蹄叶炎奶牛血常规和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监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升高;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和IL-10)、趋化因子(CXCL-1、CXCL-6、MCP-1和MCP-2)、炎症介质(E-selectin、ICAM-1、COX-2、i NOS和PAI-1)和诱导因子(LPS、HIS和LA)含量升高。(4)蹄叶炎奶牛血清急性期蛋白和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监测:CRP、SAA和PCT含量升高,Ia Ip含量降低;PGI-2、5-HT、TXB-2和ET-1含量升高。(5)蹄叶炎奶牛血清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及电解质平衡指标的监测:肝功(AST和ALT活性升高,TBILI含量升高);肾功(Crea和BUN含量升高);心功(CK和LDH活性升高);电解质平衡(Ca、Cl和P含量升高)。(6)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蹄叶致密层与基底细胞膜分离;基底细胞膜上半桥粒数量减少;基底细胞骨架张力丝深染并聚集;表皮基底细胞核向基底膜移动,边界不清晰,染色质边缘化等。(7)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基因表达量的检测:MMPs家族(MMP-2和MMP-9)和ADANTSs家族(ADAMTS-4和ADAMTS-5)基因表达量升高,TIMPs家族(TIMP-2)基因表达量降低。(8)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的检测:促炎因子(IL-1β、IL-6和IL-8)、趋化因子(CXCL-1和MCP-2)、粘附分子(ICAM-1和E-selectin)和炎症介质(COX-2、i NOS和PAI-1)基因表达量升高。(9)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活化:在真皮蹄叶深部血管周围,以及表皮蹄叶与真皮蹄叶交界处,MAC387阳性细胞和CD163阳性细胞的数量均增加,且真皮蹄叶深部血管周围比表皮蹄叶与真皮蹄叶交界处增加更明显。(10)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NF-κB和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P-IκBα、P-IκBα/T-IκBα、P-P50、P-P50/T-P50、P-P65、T-P65和P-P65/T-P65的蛋白表达量升高;MAPK信号通路中,TLR4、My D88、P-P38、P-P38/T-P38、P-ERK、P-ERK/T-ERK、P-JNK、T-JNK和P-JNK/T-JNK的蛋白表达量升高。综上,结论如下:(1)采用低聚果糖过载成功建立了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模型组奶牛出现典型的急性蹄叶炎临床表现及蹄叶组织病理学特征。(2)低聚果糖诱导奶牛急性蹄叶炎期间,血清内炎性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症介质、诱导因子和急性期蛋白的含量升高,表明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异常,表明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肝脏/肾脏/心脏功能及电解质指标水平异常,表明肝脏/肾脏/心脏器官损伤及水盐平衡失调。(3)低聚果糖诱导的急性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内,MMP-2、MMP-9、ADAMTS-4和ADAMTS-5基因表达升高,TIMP-2基因表达降低,导致基底细胞膜上半桥粒数目减少,基底细胞至蹄叶致密层距离增加,最终作用于基底膜与表皮基底细胞的分离。(4)低聚果糖诱导的急性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内,浸润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激活NF-κB和MAPK炎症信号通路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症介质,共同导致蹄叶组织炎症反应的发生。(5)本研究证实,奶牛急性蹄叶炎是全身性疾病在蹄的局部表现,炎症反应、金属蛋白酶降解作用和血管功能障碍参与蹄叶炎发生发展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制定该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普晓佳[2](2021)在《紫珠活性产物XPC-1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介导抗脓毒症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紫株属植物具有止血和抗炎作用,前期发现其萜类成分XPC-1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然而其抗炎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进一步揭示XPC-1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介导抗炎作用可能的作用机理,为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治疗脓毒症候选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体外研究部分:构建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和THP-1单核细胞炎症小体激活细胞模型,MTT法检测XPC-1对炎症细胞细胞毒性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XPC-1对不同刺激(ATP、Nigericin和MSU)炎症细胞IL-1b和IL-18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TP诱导的THP-1细胞Caspase-1激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TP刺激的THP-1单核细胞炎症小体相关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XPC-1对ATP刺激THP-1单核细胞的炎症小体激活信号通路的影响。2.体内实验: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ecal Ligation-Peferation,CLP)和腹腔注射LPS诱导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CLP诱导的脓毒症小鼠生存率;ELISA法检测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b、TNF-a)水平;HE染色法检测脓毒症模型小鼠肺部病理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XPC-1对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肺部CD11b+炎症细胞浸润作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浸润肺的CD11b+F4/80+巨噬细胞比例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脓毒症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Th1、Th17和Treg细胞表达水水平。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XPC-1对原代腹腔巨噬半数细胞致死浓度(CC50)为9.62μM;XPC-1药物干预能有效抑制LPS+Nigericin诱导的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6、IL-1b、TNF-a的产生(均为P<0.01);ELISA结果显示,XPC-1浓度依赖性抑制ATP、Nigercin和MSU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炎症因子IL-18和IL-1b的产生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XPC-1浓度依赖性抑制ATP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Caspase-1激活(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XPC-1药物干预显着抑制ATP诱导THP-1单核细胞NLRP3、IL-1b、TNF-a、IL-6、AIM m 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XPC-1显着抑制ATP诱导的THP-1单核细胞NLRP3的蛋白表达及Caspase-1和IL-1b激活。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XPC-1药物干预显着提高CLP脓毒症模型小鼠的生存率,对CLP脓毒症小鼠及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肺损伤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XPC-1干能显着抑制LPS诱导脓毒症小鼠血清炎症因子IL-1b和IL-6的产生,抑制脓毒症小鼠肺组织CD11b+炎症细胞浸润(P<0.05),显着抑制CD11b+F4/80+巨噬细胞向肺组织的浸润;XPC-1药物干预对Th17细胞(CD4+IL-17A+T cells)、Th1细胞(CD4+IFN-g+T cells)和Treg细胞(CD4+Foxp3+T cells)表达无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紫珠活性产物XPC-1具有显着的抗炎活性和治疗脓毒症的潜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信号通路有关。

陈立[3](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甘世伟[4](2020)在《脓毒症ARDS患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研究脓毒症ARDS患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可靠、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分析其对脓毒症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在本医疗单位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11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收集到32例脓毒症ARDS患者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意识状态、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记录入院后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数据: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气分析、脑钠肽、T淋巴细胞百分比、胸部CT或胸片、心脏彩超、氧合指数(PaO2/FiO2)、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以及出院当天的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预后。采用Graphpad Prism7.0软件进行处理,在分析前全部数据先进行正态性检验。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若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则以中位数[M,(25位百分数,75位百分数)]表示,并画散点图,标明中位、25百分位及75百分位线。使用SPSS20.0系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查找可能影响脓毒症ARDS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2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中,存活组男10例,女3例,肺部感染10例,其他部位感染3例,年龄61.77±14.296岁。死亡组男13例,女6例,肺部感染17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年龄66.11±11.45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部位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PaO2/FiO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UC为0.80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69.23%。(3)通过中位数散点图比较,死亡组细胞因子IL-6、IL-6/IL-10、入院NLR、和出院NLR较存活组偏高。IL-10、IFN-γ较存活组偏低。(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脓毒症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PaO2/FiO2分度(P=0.019,OR:12.289,95%CI:1.51299.8),保护性因素:IFN-γ(P=0.03,OR:0.161,95%CI:0.0310.834)。结论:(1)PaO2/FiO2可用于评估脓毒症ARDS患者的预后;(2)IFN-γ可影响脓毒症ARDS患者预后,可能是脓毒症ARDS病程中的保护性因素。

贺珊[5](2020)在《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e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es,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HV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目(Bunyavirales order)汉坦病毒科(Hantaviridae family)的正汉坦病毒属(Orthohantavirus genus),有双层包膜负性单链的RNA病毒。HFRS主要流行地区分布在亚洲,东南欧和北非。中国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占全球HFRS病例总数的90%以上。随着现代检验检查仪器设备的更新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在HFRS诊疗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数据可供临床医师选择和参考,但如何高效简捷地选择、整合和分析临床上所获得的大量HFRS患者的检测数据和参数,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目前国内外仍缺少相应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发现新的早期预测指标,对HFR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早期预测,指导临床医师采取实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提高HFRS患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HFRS是以发热和肾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炎症性疾病,严重患者也可出现心肌损伤和心脏功能障碍。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非侵入性的肝纤维化指标可能与心脏疾病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相关。因此,我们推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值(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platelet count,APRI)也可能用于判断HFRS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然而,迄今为止,尚无APRI用于预测HFR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系统性研究。目的:主要探讨APRI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HFR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实践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FRS患者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以上数据均用SPSS 25.0软件、R 3.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绘图。根据病情轻重将患者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组,对于连续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对非正态分布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变量通过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析出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根据HFRS患者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出与死亡显着性相关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再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HFRS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HFRS患者预后模型,用R软件"rms"和"rmda"包绘制预测HFRS患者预后模型的列线图(Nomogram),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评估列线图的性能;"Decision curve"包进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进一步评估列线图给临床工作带来的实用价值。对于所有分析,P值小于0.05认为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所有P值均采用双向检验。结果:1、人口统计学资料:回顾性收集共404例,根据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病例共317例。依据HFRS临床分型将纳入病例分为轻型(74例),中型(88例),重型(58例)和危重型(97例)。其中,重症HFRS患者共155例(58例重型和97例危重型)。HFRS患者平均年龄为43.7±14.7岁,大多数为男性(N=247,77.9%)。共计15例死亡,死亡率为4.7%。各组患者的入院前最高体温、入院前发热天数、吸烟、饮酒、血压之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对临床参数进行分析,在HFRS相关并发症中,不同分型患者之间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损伤、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休克、MODS及ARDS多发生于危重型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评分及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uick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qSOFA)评分在各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对实验室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YM)、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atelet count/Lymphocyte count,PLR)、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NLR)、APRI、白蛋白-胆红素(ALBI)及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有关。3、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结果显示年龄(OR:1.08;95%CI:1.0-1.16;P=0.041)、脓毒血症(OR:236.0;95%CI:14.67-3799.1;P<0.001)、ARDS(OR:198.22;95%CI:6.35-6187.91;P=0.003)及SOFA评分(OR:1.59;95%CI:1.19-2.13;P=0.002)是HF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实验室参数:结果显示年龄(OR:1.101;95%CI:1.042-1.162;P=0.001)、NLR(OR:1.105;95%CI:1.024-1.193;P=0.01)及APRI(OR:1.061;95%CI:1.025-1.098;P=0.001)是HF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年龄、NLR及APRI进行ROC分析,三个指标预测死亡的AUC分别为0.776、0.787及0.954,三个指标联合预测死亡的AUC为0.966(95%CI:0.945-0.988)。APRI预测要优于年龄(P=0.0035)和NLR(P=0.0008),在截断值为6.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和86.8%。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HFRS患者预后模型列线图,对其进行校正,用决策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给实际临床工作带来的效益,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有比较好的净效益。5、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人口统计学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死亡多发生在重症HFRS患者组中,故进一步将重症HFR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生存和死亡两组,分析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和实验室参数,结果与HFRS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EU、LYM、AST、ALT、白蛋白、PLR、NLR、APRI、ALBI及PALBI是评估HFR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实验室参数;APRI是预测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也是预测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PRI的预测价值优于NLR。2、年龄、脓毒血症、ARDS及SOFA评分也可以作为影响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减少HFRS相关并发症发生,可进一步减少HFRS患者的死亡率。综上所述,APRI可作为HFRS疾病严重程度和HFRS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其变化与HFRS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生存密切相关。

李国臣[6](2020)在《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依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旨在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从PI3K/Akt/HO-1信号通路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半夏泻心汤,日一剂,早晚分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2h和治疗7天三个时间节点腹腔压、肠鸣音和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ICU住院天数、28天病死率,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2)运用盲肠结扎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探究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LP组、半夏泻心汤(低、中、高)治疗组,每组各18只。假手术组只进行开关腹处理,其余四组采用CLP法制备实验用脓毒症大鼠模型。半夏泻心汤低、中、高治疗组造模后按3.05g/kg·d-1、6.1g/kg·d-1、12.2g/kg·d-1药物剂量灌胃,正常组、CLP组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4h后,每组各取8只大鼠,收集大鼠血清、小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72h生存率;ELISA法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和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ɑ)的水平;HE染色法观察各组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病理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ɑ)表达。(3)通过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和调控PI3K/Akt/HO-1机制: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LP)组、半夏泻心汤组(BXXX组)、LY294002组(LY组)、LY+半夏泻心汤组(LY+BXXX组),每组各10只。假手术只行开关腹处理,其余四组复制实验一脓毒症大鼠模型,LY294002组和LY+半夏泻心汤组于造模前腹腔注射LY294002。造模后半夏泻心汤组和LY+半夏泻心汤组按12.2 g/kg药物剂量灌胃,正常组、CLP组和LY组均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治疗24h后,收集大鼠血清、小肠组织。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ELISA检测血清DAO、D-乳酸、内毒素和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HE染色后观察小肠组织病理结构改变;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小肠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及PI3K、P-Akt、HO-1蛋白及m RNA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腹内压和肠鸣音均有改善,血清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下降,但半夏泻心汤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下降,但半夏泻心汤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3)相较于西医单纯治疗,半夏泻心汤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1);(4)半夏泻心汤治疗并未明显降低患者28天死亡率和缩短ICU住院天数(P>0.05),但半夏泻心汤治疗后,均呈一定下降趋势。(2)实验研究一:(1)盲肠结扎法造模后大鼠出现运动迟缓、蜷缩、颤抖、拒捕反应减弱,毛发粗糙、凌乱、变黄,眼球充血等一系列症状,半夏泻心汤各治疗组上述症状较CLP组均有所改善;(2)半夏泻心汤各治疗组大鼠生存率明显高于CLP组,且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生存率最高,大鼠存活时间较长,优于其它两组;(3)半夏泻心汤各治疗组大鼠小肠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病理评分低于CLP组,且半夏泻心汤高剂量组肠组织损伤最轻;(4)半夏泻心汤治疗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水平,高剂量组优于其它两组;(5)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清和小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且有剂量依赖性。实验研究二:与Sham组比较,CLP后各组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I3K、P-Akt、HO-1表达增高,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肠损伤严重。与CLP组比较,半夏泻心汤干预后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下降,PI3K、P-Akt、HO-1表达增高,肠损伤减轻;LY294002处理后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I3K、P-Akt、HO-1表达下降,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组织损伤加重。与半夏泻心汤组比较,LY+半夏泻心汤组大鼠血清和肠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I3K、P-Akt、HO-1表达降低,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组织损伤加重。本研究说明,半夏泻心汤抑制脓毒症时小肠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肠道组织损伤,或许与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有关。结论:(1)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下利等临床症状,且能有效降低腹腔压和恢复肠鸣音,降低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患者28天病死率和ICU住院天数虽无明显改变,但呈下降趋势。(2)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能抑制脓毒症时失控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大鼠的肠道损伤,并提高大鼠生存率,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实现的。

唐秦[7](2020)在《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新生儿不良结局: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通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被忽视。一些研究认为FIRS可能导致新生儿期的严重并发症,但并非每项研究都有一致的结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是否与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相关。方法:本研究检索了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几个数据库,检索出研究FIRS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文献。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EOS),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LV),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新生儿死亡。结果:本次Meta分析一共纳入10篇文章(包括1116例患者)。与非FIRS组相比,FIRS组与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如EOS(RR=3.10,95%CI:1.26,7.65;P=.014),BPD(RR=5.93,95%,CI:4.35,8,08;P<.001),IVH(RR=4.89,95%CI:2.96,8.08;P<.001),PVL(RR=3.32,95%CI:1.73,6.40;P<.001),RDS(RR=2.35,95%CI:1.67,3.31;P<.001)和新生儿死亡(RR=7.04,95%CI:3.34,14.85;P<.001)。结论: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密切相关,是新生儿严重并发症或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朱小烽[8](2020)在《甲泼尼龙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观察联合用药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有更好的效果;观察干预不同时间点,是否有不同的干预效果;初步探讨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组(BL组):小鼠5只,腹腔注射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等量的生理盐水;脓毒症组(SE组):小鼠15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mg/Kg)建立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模型;艾司洛尔组(ES组):小鼠15只,建模后予以艾司洛尔(20mg/Kg)腹腔缓慢注射;甲泼尼龙组(ME组):小鼠15只,模型建立成功后予以甲泼尼龙(5mg/Kg)腹腔缓慢注射;联合组(CO组):小鼠15只,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联合干预。每组再按干预时间点不同分为0h、6h和12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各5只小鼠,处理完成后于建模后24h统一取材。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6、TNF-α含量;HE染色法评价肺组织损伤程度;测肺组织湿/干比值(W/D)评价肺组织水肿程度;取肺泡灌洗液后,BCA法检测BALF蛋白浓度,显微镜下计数BALF内炎性细胞数;制备肺组织匀浆,按照MPO和MDA试剂盒操作方法分别检测其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内P65和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匀浆内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1.建模成功后,SE组小鼠表现为活动均减少、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全身寒颤等症状,ES组和ME组的小鼠症状较SE组有所减轻,而CO组小鼠则表现较为活跃,且随着干预时间点的延迟,小鼠一般情况也逐渐变差。2.W/D各组间比较:在同一干预组(ES组、ME组和CO组)内W/D值随着干预时间点逐渐升高(P<0.05);在相同时间点各干预组W/D值均较BL组升高、较SE组降低(P<0.05);相同时间点CO组W/D值与ES组和ME组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3.MPO活性比较:ES组、ME组、CO组在不同时间点有相同变化趋势,在12h的MPO活性最高、0hMPO活性最低(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不同组之间,ES组、ME组、CO组MPO活性与BL组相比均升高,较SE组均明显降低(P<0.05),且ES组和ME组的MPO活性较CO组更高(P<0.05),ES组和ME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MDA值比较:在ES组、ME组、CO组中在不同时间点予以干预,MDA值也有所不同,其特点表现为干预时间越早MDA值越小,反之则逐渐升高(P<0.05);同一时间点的两组间相互比较可见ES组和ME组MDA值均低于CO组,各实验组(SE组、ES组、ME组、CO组)MDA值均高于空白组(BL组),而ES组、ME组、CO组MDA值与脓毒症组(SE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5.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各干预组(ES组、ME组、CO组)在干预时间点越早时BALF蛋白含量越低,反之则越高(P<0.05);在相同干预时间点,空白组BALF蛋白含量最低,SE组最高,而ES组和ME组BALF蛋白含量与SE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CO组相比ES组和ME组BALF内蛋白量进一步降低(P<0.05)。6.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数:在不同的干预时间点ES组、ME组和CO组的炎性细胞数也不同,主要表现为干预时间点越晚肺泡内炎性细胞浸润数量越多,反之越少(P<0.05);相同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时,ES组、ME组、CO组与SE组相比均可明显降低肺泡内炎性细胞数(P<0.05),在6h和12h时,CO组比ES组和ME组的炎性细胞计数更低(P<0.05),在0h时ES组、ME组和CO组的炎性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7.血浆炎性因子水平:通过分析血浆内的IL-6和TNF-α的含量可见,除BL组和SE组外其余各组随着干预时间点的推迟,血浆内IL-6和TNF-α水平逐渐增加(P<0.05);组间比较可见ES组、ME组、CO组各个时间点血浆炎性因子均高于BL组且低于SE组(P<0.05)。在6h和12h干预时CO组的IL-6水平比ES组和ME组更低(P<0.05),在0h干预时,ES组、ME组和CO组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h干预时CO组的TNF-α水平比ES组和ME组更低(P<0.05),在0h和6h干预时,ES组、ME组和CO组的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HE染色:SE组的损伤评分在不同干预时间点均显着高于BL组(P<0.05);CO组在0h的损伤评分低于ES组和ME组(P<0.01);在6h和12h时,CO组的损伤评分明显低于ME组(P<0.05),但与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时间点相同时,ES组、ME组和CO组的损伤评分显着高于BL组,明显低于SE组(P<0.05),ES组和M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组、ME组和CO组干预时间越早,损伤评分越低(P<0.05)。9.IL-6和TNF-αmRNA相对表达量:肺组织匀浆内IL-6和TNF-α的mRNA表达量的结果显示,在相同干预时间点,SE组IL-6、TNF-αmRNA表达量与BL组比较显着升高,ES组和ME组与SE组相比IL-6和TNF-αmRNA表达量降低(P<0.05),在6h和12h干预时,CO组的两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进一步降低(P<0.05),在0h干预时ES组、ME组和CO组的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组、ME组和CO组在不同的干预时间点mRNA表达量有相同变化趋势,即随着干预时间点的延迟,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10.P65和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P65在相同的干预时间点比较时,在BL组中的表达量最低,在SE组中的表达量最高,ES组、ME组和CO组中的表达量与SE组比较明显降低,与BL组比较则升高,且CO组与ES组和ME组比较P6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在不同的干预时间点比较时,ES组、ME组和CO组的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随着干预时间点的延迟呈升高趋势(P<0.05);而IκB-α的变化趋势正好与P65相反。结论: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两者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对急性肺损伤进行干预效果和干预的起始时间有关,越早使用肺损伤保护作用越好;联合使用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单一用药;艾司洛尔和甲泼尼龙减轻肺组织炎性损伤的机制可能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邱亭亭[9](2020)在《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自尿液中流失,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理改变的的临床综合征。PNS占我国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首位。儿童PNS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既往认为儿童PNS的发生可能与菌群紊乱、免疫失调、炎症介质、遗传因素以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PNS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会通过破坏肠上皮屏障并产生有毒副产物来改变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而导致全身性免疫炎症。本研究旨在探究肠道菌群紊乱、炎症、Th17/Treg免疫失衡与儿童PNS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儿童PNS的诊断、治疗寻找新的生物学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PNS的炎症、Th17/Treg免疫失衡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肠道菌群紊乱、炎症、Th17/Treg免疫失衡在儿童PNS中的情况,并分析与其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发病机制,以期为儿童PNS的诊断、治疗寻找新的生物学靶点。方法:1.本研究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12~2018.12收治确诊的29例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前组(before treatment)和治疗后组(after treatment),另外本院同期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照组(control)。2.收集治疗前、治疗后的29例PNS患儿和15例对照儿童自然排泄的粪便标本,基于 16S rRNA 技术,通过定量实时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的比值。3.收集治疗前、治疗后的29名PNS患儿和15名对照儿童的空腹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4.利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10、IL-6和TNF-α水平。5.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6.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三组之间的差异性。7.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相应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肠道菌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NS患儿治疗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均下降(P<0.05),治疗后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对照组正常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PNS患儿治疗前B/E 比值降低(P<0.05),治疗后升高,并恢复至对照组正常水平(P>0.05)。2.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NS患儿治疗前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P<0.05)。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比例增加,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PNS患儿治疗前Th17/Treg细胞比值增加(P<0.05),治疗后Th17/Treg细胞比值恢复至对照组正常水平(P>0.05)。3.血清IL-17、IL-10、IL-6和TNF-α水平情况:与对照组相比,PNS患儿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升高,治疗后有所下降,但是仍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PNS患儿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下降,治疗后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对照组正常水平(P<0.05)。4.外周血NF-κB蛋白水平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NS患儿治疗前外周血NF-κB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有所恢复,但未达到对照组正常水平(P<0.05)。5.血清IL-17、IL-10水平与Th17、Treg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NS患儿的血清IL-17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与Th17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66,P<0.05);PNS患儿的血清IL-10水平与Treg细胞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2,P<0.05)。6.肠道菌群数量与Th17/Treg细胞比值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NS患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与Th17/Treg细胞比值无相关性(P>0.05)。B/E比值与Th17/Treg细胞比值呈负相关性(r=-0.32,P<0.05)。7.肠道菌群数量与血清IL-17、IL-10、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酸杆菌数量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34,P<0.05),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40,P<0.05);双歧杆菌数量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36,P<0.05),与 IL-17、IL-6 水平呈负相关(r=-0.35,P<0.05;r=-0.46,P<0.05);大肠杆菌数量与 IL-17、IL-10、IL-6、TNF-α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B/E 比值与IL-17、IL-6水平呈负相关(r=-0.48,P<0.05;r=-0.32,P<0.05),与 IL-10 水平呈正相关(r=0.50,P<0.05)。结论:PNS患儿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外周血Th17/Treg细胞失衡、炎性介质升高,治疗后有所好转。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参与了儿童PNS的发病机制,并与Th17/Treg细胞失衡和免疫炎症有关。第二部分:粪菌移植对阿霉素肾病SD幼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阿霉素肾病SD幼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相关机制,为调整肠道菌群紊乱作为儿童PNS治疗靶点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雄性SD幼鼠,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control)组、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induced nephropathy,AIN)组、FMT 组。2.AIN组、FMT组幼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6.5 mg/kg,control组幼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周后收集幼鼠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造模成功后用于后续实验。3.取正常健康幼鼠近端大肠内粪便制备FMT菌液,用灌胃针吸取0.2 ml制备好的菌液打入FMT组幼鼠胃内。control组、AIN组每只幼鼠每天注射0.2 ml无菌PBS(含20%甘油),连续7d。4.治疗7 d后,收集三组幼鼠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5.收集完24 h尿液后,各组幼鼠复合麻醉剂腹腔麻醉,开胸采集心脏血,提取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10、IL-6和TNF-α的水平。6.血液样本采集好后,开腹取近端大肠。采集近端大肠内粪便样本,基于16S rRNA技术,利用qRT-PCR法检测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的变化情况,并计算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的比值。7.取近端大肠组织,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后,提取组织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组织中Jagged1、Hesl、ROR-yt和Foxp3蛋白水平。8.取肾脏,纵行剖开后福尔马林固定,以备HE染色。9.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上述三组检测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相应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幼鼠一般情况: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 d后,AIN组、FMT组幼鼠纳食减少,消瘦,有脱毛现象,被毛色泽差,活动减少,阴囊、四足水肿明显。检测24h尿蛋白定量显示,AIN组、FMT组幼鼠24 h尿蛋白分别为35.75±6.02 mg/24 h、37.34±3.39 mg/24 h,明显高于control组幼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幼鼠24 h尿蛋白定量情况:FMT处理7 d后,AIN组、FMT组幼鼠24 h尿蛋白量比造模成功时均有所升高,分别为62.16 ± 5.62 mg/24 h、44.73±9.91 mg/24 h,但FMT组幼鼠2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AIN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幼鼠肾脏病理改变情况:control组幼鼠肾脏可见正常肾小球;AIN组幼鼠肾脏可观察到肾病理损害,例如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或基底膜增厚、透明管型等;FMT组幼鼠肾脏也可观察到肾病理损害,但是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或基底膜增厚、透明管型等病变情况轻于AIN组。4.血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情况: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Th17细胞比例升高,但是FMT组Th17细胞比例明显低于AIN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Treg细胞比例降低,但是FMT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AIN组(P<0.05);与control相比,AIN组、FMT组幼鼠Th17/Treg细胞比值增加,但是FMT组Th17/Treg细胞比值明显低于AIN组(P<0.05)。5.血清中 IL-17、IL-10、IL-6、TNF-α 水平情况:与 control 组相比,AIN 组、FMT组幼鼠血清中IL-17、IL-6和TNF-α水平升高,但是FMT组幼鼠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AIN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血清中IL-10水平下降,但是FMT组幼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AIN组(P<0.05)。6.血清IL-17、IL-10水平与Th17、Treg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N幼鼠血清IL-17水平与Th17细胞比例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73,P<0.05);AIN幼鼠血清IL-10水平与Treg细胞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7,P<0.05)。7.幼鼠肠道菌群情况:AIN组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FMT组幼鼠肠道乳酸杆菌数量略低于control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T组幼鼠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明显高于AIN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降低(P<0.05),但是FMT组幼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AIN组(P<0.05);AIN组肠道大肠杆菌数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FMT组幼鼠肠道大肠杆菌数量略高于control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T组幼鼠肠道大肠杆菌数量明显低于AIN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B/E 比值明显降低,但是FMT组幼鼠B/E比值明显高于AIN 组(P<0.05)。8.肠道菌群数量与Th17/Treg细胞比值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IN幼鼠大肠杆菌数量与Th17/Treg细胞比值呈正相关(r=0.60,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与Th17/Treg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58,P<0.05;r=-0.41,P<0.05);B/E比值与Th17/Treg细胞比值呈负相关(r=-0.60,P<0.05)。9.肠道菌群数量与血清中IL-17、IL-10、IL-6、TNF-α水平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乳酸杆菌数量与IL-17、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70,P<0.05;r=-0.64,P<0.05;r=-0.52,P<0.05),与 IL-10 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双歧杆菌数量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3,P<0.05);大肠杆菌数量与IL-17、IL-6、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5,P<0.05;r=0.76,P<0.05;r=0.51,P<0.05),与 IL-10 水平呈负相关(r=-0.61,P<0.05);B/E 比值与 IL-17、IL-6、TNF-α 水平呈负相关(r=-0.55,P<0.05;r=-0.65,P<0.05;r=-0.47,P<0.05),与 IL-10 水平呈正相关(r=0.67,P<0.05)。10.幼鼠大肠组织中Jagged1、Hesl、ROR-γt和Foxp3蛋白水平情况: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大肠组织中Jaggedl、Hesl、ROR-y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但是FMT组幼鼠大肠组织中Jagged1、Hesl、ROR-γt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IN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AIN组、FMT组幼鼠大肠组织中Foxp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但是FMT组幼鼠大肠组织中Foxp3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AIN 组(P<0.05)。结论:FMT治疗阿霉素肾病SD幼鼠,可以改善幼鼠蛋白尿情况,减轻肾脏病理改变,这与FMT治疗后减轻幼鼠肠道菌群紊乱、Th17/Treg细胞失衡、炎性介质升高等情况有关。FMT治疗阿霉素肾病SD幼鼠的机制可能与Notch信号有关。FMT可能成为PNS治疗的新的生物学方法。

赵国桢[10](2020)在《基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再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全球每年大约有530万例患者因脓毒症死亡。由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额治疗费用等特点,其一直是重症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常大量使用高级抗生素救治脓毒症患者,一方面容易造成患者病原体的耐药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近年的相关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通过抑制机体过度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和减轻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机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死率等不良结局,并且发现其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好。然而,临床医生在治疗脓毒症时,关于中医药干预措施的选择、用药时机及方法等方面,因缺少严谨的规范性指南作指导,影响了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方面的优势发挥。本研究先依据临床脓毒症救治的资深专家经验,通过系统地检索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所有证据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以明确各推荐意见的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构建《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在指南发布后,通过问卷对该指南进行再评价研究,确定指南的临床适用性及应用性。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制定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为医生临床规范使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提高临床脓毒症的治愈率,减少脓毒症的死亡率,同时为未来脓毒症防治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1)明确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问题:共分三部开展工作,第一、基于临床治疗脓毒症经验丰富的刘清泉主任和相关专家建议,以及相关临床文献报道,初步拟定了专家深度访谈提纲;第二、根据拟定的专家深度访谈提纲,对不同地区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包括江苏省中医院奚肇庆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曹彬主任医师和广东省中医院李俊主任医师,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第三、依据专家意见,我们团队专家及全体成员,共计3位临床专家、1位方法学专家、2位项目秘书和10名学生,对专家深度访谈结果进行论证后,形成关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临床问题。(2)确定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指南的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在前期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专家深度访谈和论证的结果基础上,又系统地检索了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3个英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4个中文数据库,以及检索了 NGC,G-I-N和NICE 3个临床实践指南库;根据不同文献类型制定纳排标准,经严格筛选后,得到与脓毒症治疗相关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文献;分别采用AGREE Ⅱ工具、AMSTAR量表和ROB量表等工具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德尔菲法形成共识建议;采用GRADE系统对推荐意见形成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3)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指南适用性和应用性的再评价:《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发布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指南质量水平、适用情况、中医药减少抗生素使用、更新建议、应用符合度评价、应用效果评价、总体评价等,收集211份有效调查问卷;采用计数统计方法对指南的适用性及临床应用性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1)依据导师刘清泉教授多年临床治疗脓毒症的经验和对既往关于脓毒症临床文献梳理,制订了专家深度访谈提纲;再结合三位专家深度访谈内容及团队专家论证,确定了《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的临床问题,包括:①如何用中医药的方法减少耐药菌的出现?②已出现耐药菌如何用中医药方法治疗?③如何用中医药的方法改变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的耐药性?④如何用中医药方法预防真菌、病毒引起的多重感染?⑤如何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炎症反应综合征?⑥如何用中医药的方法对抗免疫功能紊乱?⑦如何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胃肠功能紊乱?⑧如何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凝血功能紊乱?(2)通过对中文和英文电子数据库、临床实践指南库的系统检索,依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命中的资料源包括:脓毒症相关指南/专家共识13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英文文献129篇和中文1109篇,其中系统评价13篇,形成制定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循证医学证据体。再分别采用AGREE Ⅱ工具、AMSTAR量表和ROB量表等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和临床研究进行严格评价及筛选后,共有8个干预措施纳入本指南形成推荐意见,包括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清瘟败毒饮、生脉散、清营汤、四逆汤、温脾汤和犀角地黄汤;采用德尔菲法补充厚朴三物汤、穴位贴敷法、针灸疗法、宣白承气汤和中药灌肠法这5种临床常用,但证据不足的中医药干预措施推荐意见;采用GRADE系统及方法,发现最终强推荐的干预措施包括清瘟败毒饮、血必净注射液、生脉散和参附注射液,弱推荐的干预措施包括清营汤、四逆汤、厚朴三物汤、穴位贴敷法、针灸疗法、宣白承气汤、温脾汤、中药灌肠法和犀角地黄汤。(3)依据既往针对指南的适用性评价及临床应用性评价方式,制定本研究调查问卷,临床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1份。被调查的医生中,三甲医院医生占比84.36%,主治医师及主治医师以下的职称占72.51%。在适用性评价中,结果显示质量水平各项指标(适用范围、术语使用、诊断要点、辨证分类、治法治则、适用性和临床疗效)合理比例均超过90%。适用情况中的内容协调配套性、结构合理完整性、与本单位诊疗方案比较、与其他诊疗方案比较和安全性合理比例等均超过90%;经济性及简便性合理比例在85%至90%之间。81.0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医药能够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其中56.87%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疗程,18.0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更新建议中,结合临床实践的出现频次最多,为30次,其余建议依次为临床证据、推广力度、中医药特色和定期更新。在临床应用性评价中,结果发现应用符合度各项指标(治法治则、辨证分类、并发症预防、康复调摄)合理比例均超过95%。在应用效果评价中,结果显示对13个干预措施,即清瘟败毒饮、血必净注射液、生脉散、参附注射液、清营汤、四逆汤、厚朴三物汤、穴位贴敷法、针灸疗法、宣白承气汤、温脾汤、中药灌肠法及犀角地黄汤,认为有一定疗效的分别占88.16%、84.36%、88.63%、90.04%、86.26%、84.36%、85.31%、72.99%、75.83%、81.04%、70.61%、87.68%及79.15%。在总体评价中,多数人认为该指南总体疗效、总体安全性及总体经济性较好,分别有124人、116人及114人;认为该指南总体疗效、总体安全性及总体经济性很好的分别有74人、79人及78人。研究结论:(1)脓毒症耐药菌感染、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免疫功能紊乱,以及脓毒症相关并发症发生时,中医药干预措施的选择、具体用药时机和用药剂量等方面,是目前国内临床医生应用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时主要面临的临床问题。(2)中医药对脓毒症的临床干预措施有强、弱两种推荐强度,强推荐的干预措施包括清瘟败毒饮、血必净注射液、生脉散和参附注射液,而弱推荐的干预措施包括清营汤、四逆汤、厚朴三物汤、穴位贴敷法、针灸疗法、宣白承气汤、温脾汤、中药灌肠法和犀角地黄汤;在各类证据统计分析基础上,制定了《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3)通过设计临床应用《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的问卷,调查并统计发现,本指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及临床应用性,可以为临床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二、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低聚果糖诱导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牛蹄解剖结构及其功能
        1.1.1 蹄壳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1.1.2 蹄真皮的组成及功能
        1.1.3 蹄骨及相关结构的功能
    1.2 奶牛蹄叶炎
        1.2.1 奶牛蹄叶炎的定义及危害
        1.2.2 奶牛蹄叶炎的发展阶段
        1.2.3 奶牛蹄叶炎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2.4 奶牛蹄叶炎的病因
        1.2.5 奶牛蹄叶炎的发病机制
        1.2.6 奶牛蹄叶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1.2.7 奶牛蹄叶炎实验模型及其应用
    1.3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1.3.1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
        1.3.2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断
        1.3.3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展分期
        1.3.4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联系
        1.3.5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1.3.6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奶牛蹄叶炎
    1.4 技术路线
    1.5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和药品
    2.2 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和奶牛急性蹄叶炎的诱导
        2.2.2 蹄叶炎奶牛临床指标及相关评分的监测
        2.2.3 蹄叶炎奶牛血液及蹄叶组织的采集
        2.2.4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
        2.2.5 蹄叶炎奶牛血常规指标的监测
        2.2.6 蹄叶炎奶牛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和急性期蛋白含量的监测
        2.2.7 蹄叶炎奶牛血清乳酸含量的监测
        2.2.8 蹄叶炎奶牛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及电解质平衡指标的监测
        2.2.9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超显微结构的观察
        2.2.10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因子、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2.2.1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激活
        2.2.1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NF-κB和 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检测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蹄叶炎奶牛临床表现的变化
        3.1.1 蹄叶炎奶牛基础生理指标的变化
        3.1.2 蹄叶炎奶牛疾病相关指标的变化
        3.1.3 蹄叶炎奶牛生理指标评分的变化
        3.1.4 蹄叶炎奶牛疾病相关指标评分的变化
        3.1.5 蹄叶炎奶牛的其它临床表现
    3.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3.3 蹄叶炎奶牛血常规指标的监测
        3.3.1 蹄叶炎奶牛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3.3.2 蹄叶炎奶牛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变化
        3.3.3 蹄叶炎奶牛红细胞压积的变化
        3.3.4 蹄叶炎奶牛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3.4 蹄叶炎奶牛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监测
        3.4.1 蹄叶炎奶牛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3.4.2 蹄叶炎奶牛血清趋化因子含量的变化
        3.4.3 蹄叶炎奶牛血清炎症介质含量的变化
        3.4.4 蹄叶炎奶牛血清诱导因子含量的变化
    3.5 蹄叶炎奶牛血清急性期蛋白和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监测
        3.5.1 蹄叶炎奶牛血清急性期蛋白含量的变化
        3.5.2 蹄叶炎奶牛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
    3.6 蹄叶炎奶牛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及电解质平衡指标的监测
        3.6.1 蹄叶炎奶牛血清肝脏功能指标的变化
        3.6.2 蹄叶炎奶牛血清肾脏功能指标的变化
        3.6.3 蹄叶炎奶牛血清心脏功能指标的变化
        3.6.4 蹄叶炎奶牛血清电解质平衡指标的变化
    3.7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3.7.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描述
        3.7.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测量
    3.8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3.8.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
        3.8.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结果
        3.8.3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粘附分子的基因表达结果
        3.8.4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症介质的基因表达结果
    3.9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3.9.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MMPs的基因表达结果
        3.9.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ADAMs的基因表达结果
        3.9.3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ADAMTSs的基因表达结果
        3.9.4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TIMPs的基因表达结果
    3.10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激活
        3.10.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MAC387阳性细胞的定位和计数
        3.10.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内CD163阳性细胞的定位和计数
    3.1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NF-κB和 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检测
        3.11.1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3.11.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4 讨论
    4.1 蹄叶炎奶牛的临床表现
    4.2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4.3 蹄叶炎奶牛血常规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监测
    4.4 蹄叶炎奶牛血清急性期蛋白和血管活性物质含量的监测
    4.5 蹄叶炎奶牛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及电解质平衡指标的监测
    4.6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4.7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金属蛋白酶及抑制物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4.8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4.9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炎性细胞的浸润与激活
    4.10 蹄叶炎奶牛蹄叶组织NF-κB和 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检测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紫珠活性产物XPC-1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介导抗脓毒症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紫珠活性成分XPC-1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信号通路介导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第二节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紫珠活性成分XPC-1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介导抗脓毒症作用机理的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第二节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NLRP3炎症小体激活与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脓毒症ARDS患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肾综合征出血热概述
    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概述
    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概述
1、研究设计
2、研究对象
    2.1、纳入及排除标准
    2.2、行为、临床综合征和评分指标的定义和判定标准
3、数据收集
4、统计分析
5、结果
    5.1、HFRS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
        5.1.1、不同临床分型HFRS与临床参数相关性
        5.1.2、不同临床分型HFRS与入院时实验室参数相关性
    5.2、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
        5.2.1、HFRS患者预后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5.2.2、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3、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实验室参数
        5.3.1、HFRS患者预后与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
        5.3.2、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3.3、ROC曲线
        5.3.4、生存曲线
        5.3.5、列线图
    5.4、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临床参数
        5.4.1、重症HFRS患者预后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5.4.2、重症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5、重症HFRS患者预后相关的实验室参数
        5.5.1、重症HFRS预后与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
        5.5.2、重症HF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5.5.3、ROC曲线
        5.5.4、生存曲线
        5.5.5、列线图
6、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认识
        1.2 胃肠功能障碍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1.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西医治疗
    2.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脓毒症病因病机的探讨
        2.2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因病机探讨
        2.3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治法探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药物
        2.3 治疗方案
        2.4 观察指标
    3.统计分析
    4.结果
        4.1 病人的一般资料
        4.2 胃肠指标
        4.3 实验室指标
        4.4 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及疗效评价
        4.5 预后评价指标
        4.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 讨论
        5.1 气机逆乱是脓毒症MODS根本病机
        5.2 调畅气机治疗脓毒症MODS之本
        5.3 中焦脾胃贯穿脓毒症MODS的始终
        5.4 半夏泻心汤选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5.5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6.小结
第三章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脓毒症大鼠模型建立
        2.2 动物分组
        2.3 给药方法
        2.4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2.5 观测指标
        3.统计分析
        4.结果
        4.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和生存率
        4.2 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
        4.3 小肠组织病理学比较及评分
        4.4 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
        4.5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
        5.讨论
        5.1 脓毒症模型建立
        5.2 全身炎症反应与脓毒症肠损伤相关性
        5.3 全身炎症反应的中医认识
        5.4 实验结果分析
        6.小结
    实验二 基于PI3K/Akt/HO-1 信号通路半夏泻心汤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设备
        2.实验方法
        2.1 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
        2.2 动物分组
        2.3 给药方法
        2.4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2.5 观测指标
        3.统计学处理
        4.结果
        4.1 各组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水平
        4.2 各组大鼠肠组织病理损伤及评分
        4.3 半夏泻心汤对脓毒症大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4.4 各组大鼠肠组织炎症因子蛋白水平表达
        4.5 各组大鼠肠组织炎症因子m RNA水平表达
        4.6 各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PI3K、P-Akt和 HO-1 蛋白表达水平
        4.7 各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PI3K、P-Akt和 HO-1m RNA水平表达
        5.讨论
        6.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7)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新生儿不良结局: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8)甲泼尼龙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艾司洛尔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PNS的炎症、Th17/Treg免疫失衡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粪菌移植对阿霉素肾病SD幼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道菌群紊乱与慢性肾病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词表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生期间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基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再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脓毒症诊疗的研究情况分析
        1 脓毒症诊断标准的变化情况分析
        2 中医药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情况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研究的文献情况分析
        1 脓毒症指南的情况分析
        2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系统评价情况分析
        3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其他临床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指南制定研究
    前言
    研究一 制定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指南的总体设计
        1 指南的目标人群
        2 指南推荐意见影响的人群
        3 研究目标
        4 研究方法
        5 技术路线
        6 指南资助来源
        7 国际指南注册
        8 中华中医药学会立项
    研究二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临床问题确定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三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指南证据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指南再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致谢
附录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聚果糖诱导奶牛急性蹄叶炎模型及其发病机制研究[D]. 丁嘉烽.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紫珠活性产物XPC-1抑制炎症小体激活介导抗脓毒症作用机理的研究[D]. 普晓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脓毒症ARDS患者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筛选研究[D]. 甘世伟.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5]APRI与肾综合征出血热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D]. 贺珊.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6]半夏泻心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其调控PI3K/Akt/HO-1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D]. 李国臣.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新生儿不良结局:Meta分析[D]. 唐秦.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8]甲泼尼龙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朱小烽.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9]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研究[D]. 邱亭亭. 苏州大学, 2020(06)
  • [10]基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其再评价研究[D]. 赵国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