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一、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陶苑茹[1](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全社会对生物因素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空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正当其时,《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将生物安全教育正式列为国家安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生物安全是保证人类生命健康与生存安全的重要基础,生物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安全知识与技能,增强生物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生物安全观,从而培养学生生物安全素养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采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巴彦淖尔市某中学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生物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运用教材分析法,梳理与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及《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论研究,在教材内容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生物安全五个维度,进行高中阶段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结果如下:(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6.25%的学生对生物安全概念了解不深、认识不清,生物安全素养有待提高。(2)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对生物安全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普遍存在相关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系统的内容体系、一定的教学模式的问题,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相对匮乏。(3)初步提出适合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生物技术安全教育、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教育、生物恐怖袭击与生物武器威胁防范教育、传染病与动植物疫情防控教育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五部分教育内容。该体系的五部分教育内容与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具体知识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4)生物安全教育可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探究、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同时注重必修与选修、课上教学与课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际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将教材内容作为开展生物安全教育的良好素材,将各种素材合理安排在导入、过渡、拓展、迁移以及练习等各个环节。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等开展教育探究活动,例如实验室参观、生物技术生产车间调研、社会实践研究等。推动生物安全教育的实施与进一步深化,需要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的多方努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予微[2](2020)在《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发展。长期以来,物理知识抽象难懂是困扰很多初中学生的一个问题。而在这些中学生里,还有一部分艺术特长生,他们需要分出一半的精力去学习艺术专业课如舞蹈、声乐等。这导致他们在文化课学习方面精力不足,对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日益减少,虽然艺术特长生是较为小众的学生群体,但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这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仍然值得关注。鉴于此,研究选题为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为:调查初中舞蹈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对当前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态度进行分析、基于分析和调查结论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并实践、根据实践效果分析相应的问题,从而推广到其他的艺术特长生,给出优化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来调查课堂生活化教学现状,实践过程中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来分析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结合已有的研究与理论探讨,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调查,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从当前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现状以及学生喜欢的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测查,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问卷分析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有观察生活的意识,但大部分时间被专业课占据,学生精力严重不足,教师除教学任务外,还有大量的其他工作要完成,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学生不愿在没有评分的生活化教学部分花费过多的时间等问题都是导致当前生活化教学方法在舞蹈特长班实施不顺利的因素。基于此,提出优化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为:在教学过程各个阶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课堂导入环节融入生活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生活化教学方法,课后作业布置增加生活化内容;利用身边物品合理开发、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用生活物品自制教具设计实验,合理使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落实生活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体验、探究、建构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感受;增加生活化教学反馈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标准。

李婷婷[3](2020)在《我国中学生物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制定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新世纪成为生物学教学和学生发展的准绳。国家颁布一系列文件都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要求。我国生物课程标准发展已有百余年,对课程标准的历史性研究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对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和教学的指导作用。剖析生物学科能力百年演变特征,指出中学生物学科能力建构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生物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建构。本论文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文本挖掘和质性文本分析等方法,搜集整理自1902年百年来56版生物课程标准,以此为基本依托,展开研究。文献研究法是对56版课程标准研制历史背景和结构演变进行梳理,归纳其发展线索。1923年之前的课程标准结构和内容不完善,因此本论文对百年课程标准学科能力的研究从1923年开始,为构建百年中学生物学科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对51份课程标准进行文本分析,首先,利用NLPIR-master工具对课程标准开展特征词权重分析,结合学段,阐明百年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四个阶段学科能力内容的变迁。其次,利用质性文本分析法依据PISA框架,将生物学科能力划分为五个维度来建构生物学科能力,即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认识论和创新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协调多种能力共同完成,下面设实验操作能力、实际应用、合作交流、科学方法和认知思维。认识论包括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人格品质和学科本质。最后,利用统计分析法,对课程标准目标文本、内容文本和建议文本中的学科能力一致性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百年生物课程标准学科能力经历了由单一重视基本能力到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由重视双基训练到生物核心素养养成,由“学科本位”逐渐转向“学生本位”。价值取向具有明显时代特色,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各个维度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融入新的内涵。但是也发现一些问题,一级学科能力中综合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比重偏低,问题解决的二级能力合作交流出现较晚,发展缓慢,认识论的二级能力情感态度占比偏低。学科能力在百年演进过程中体现了继承性和纠偏性,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对上一阶段出现的优秀成果继承与发扬,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研究发现学科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纠偏幅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建议后续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加强循证性研究,以科学合理完善课程标准中各学科能力比重。研究发现初高中阶段学科能力结构存在差异,在内涵上有良好的进阶性。目标文本和建议文本学科能力发展相对比较均衡,内容文本偏重基本技能,存在认识论比重严重不足的问题。目标、内容和建议文本中学科能力一致性存在偏差。

李美莹[4](2020)在《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之于一堂课来说是重要的前奏。高中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堂导入是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一座密切桥梁,对学生整体知识的构架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除了能够创设一种丰富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新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知识与现实的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为超越单纯的知识识记,形成高阶思维和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课堂观察,呈现了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目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较差、课堂导入手段简单、课堂导入内容单一、课堂导入主体固化、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六个方面。然后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最后,研究者从导入方法、导入手段、导入内容、导入时间、导入主体、导入功能六个维度对高中生物优质录像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出优质课导入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第一,课堂导入方法的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第二,课堂导入呈现出传统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特征;第三,课堂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第四,课堂导入时间分配合理;第五,课堂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第六,课堂导入功能呈现出多功能的特征。本研究根据对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六个维度的分析,结合实际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第一,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第二,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第三,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第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第五,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基于教师本身提出了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孙潇[5](2020)在《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题课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效的习题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通过习题课的演练,学生对所学知识可以进行查漏补缺,加深对生物概念的理解,达到灵活运用生物规律,进一步加强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及时知晓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因此如何高效的进行习题课教学,提升习题课的课堂效率成为了生物教学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以石河子高级中学三个年级的268名普通高中学生和新疆各地区61名一线高中生物教师为调查对象,从习题课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学生在当前习题课上的学习情况、教师对习题课的处理以及对当前习题课的评价等维度对生物习题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对习题课较为重视,实际生物教学中习题课的比例设置较为合理,习题的的来源较为丰富,学生对于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学习情况十分了解,习题课后能够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总结。但是当前习题课仍然存在着教师对于习题课的重视程度不如新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习题课上的参与度不高、学生在习题课上遇到困难时不能正确处理等问题。针对调查结果,笔者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1、精选习题内容、拓展解题思路。2、改进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兴趣。3、注重基础知识、通过习题温故知新。4、传授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邱艳玲[6](2020)在《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然而通过对生物教师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假说演绎法教学受一线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教师自身对假说演绎法理解不到位、未能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导致假说演绎法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研究着眼于分析高中生物课堂使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优化教学设计,凸显假说演绎法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假说演绎法在生物课堂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和逻辑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和结果,针对目前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模块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并在教学环节中强化“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环节的应用研究。研究主要围绕“遗传与进化”模块前三章共4节的内容展开,首先调查了教学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根据优化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然后通过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等方法检验学生的能力变化。通过教师不断对假说演绎法,尤其是对“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步骤的强化和引导,发现假说演绎法教学有效可行。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发现,假说演绎法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提升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假说演绎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培养提出假说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帮助教师提升自我。但是假说演绎法的应用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徐媛[7](2020)在《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研究》文中认为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中提到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开发和利用各种生物课程资源,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较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家庭是学生成长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植物在家庭中又很常见。因此,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对于生物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开发学生家庭中的动植物课程资源,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则本文以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为依托,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建议,利用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开发了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供一线初中生物教师使用和参考。研究首先调查了部分学生并访谈了初中生物教师,由学生的调查结果得出目前学生对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接着对结果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得出:父亲职业的不同在家庭植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显着差异,母亲职业、父母学历的不同在家庭动植物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显着差异,家庭人均月收入的不同在家庭动物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上存在显着差异;对教师访谈得出:多数教师对学校、自己身边、社区以及家庭课程资源的利用较低。接下来,确定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流程为: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种类的选择、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建设和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整合与呈现。按照开发流程对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设计不同的教学课例,最终形成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共包括9个家庭活动、5个家庭实验、8个实验教学和3个课堂教学,这25个教学课例贯穿于整个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最后总结了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开发的适应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典型性原则以及贴近生活原则,明确了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使用范围是所有初中生物教师,归纳了各课例类型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本研究希望通过开发的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开拓生物课程资源的研究领域,将课程资源聚焦到家庭中的动植物上,丰富生物学教学资源,唤醒一线生物教师对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为他们提供教学课例和思路,使实际的教学与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莉[8](2020)在《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科学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的必备条件。此外,高考生物试题中尤为突出体现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有丰富的科学史素材,这些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其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三本必修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进行分析与梳理,结合新课标中对科学思维方法的划分,分析科学史内容中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了提升科学史培养科学思维的效果,选择了四节科学史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分别是:“细胞呼吸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DNA的复制”和“胰岛素的发现”。最后,采用教学实验法,精心设计两节应用科学史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任务结束后的测量反馈,分析其科学思维水平的发展状况,得出实践结论,同时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针对实践过程和结果,对一线教学工作者提供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科学史教学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实践研究发现,使用生物科学史内容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水平具有可行性,通过“促胰液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发现”两节内容的教学实践后,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科学思维水平有显着差异。具体体现在演绎与推理、分析与综合、批判质疑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归纳与概括、类比推理、构建模型、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两个班级的思维水平无显着差异。2.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实验班级的学生能够慢慢将设计实验的原则逐步应用到实验设计中,实验设计越来越严谨,并且能够积极思考,提出假说。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生生互动占据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越来越多同学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理论体系,对教材中的科学史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在科学思维的测量评价方面,将科学思维划分7个维度进行测评,以期为一线教师生物学科学史教学和科学思维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春秀[9](2020)在《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8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在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重视情境教学,积极探索基于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方式。此外,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促使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情境教学,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对情境教学的应用现状如何?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对此,本研究以情境教学为研究重点,开展了情境教学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等进行研究。首先,笔者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情境教学的内涵、国内外历史发展脉络、研究现状及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明确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原则。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系列教育文件的解读,阐述了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依次介绍了论文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及路线。其次,为了解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的现状,笔者对重庆市8所中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记录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中,教师在对情境教学的个人认知、教学应用、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态度方面呈现比较积极的现状。大多数教师表示对情境教学比较了解并且认同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绝大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在新课及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并且应用频率较高;从学生对教师创设的情境兴趣度、课堂参与度以及班级氛围活跃程度方面来看,情境教学应用效果整体比较良好;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对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都表示比较支持,有较高的支持度。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对情境教学认识不深、研究不足、对情境素材筛选不易、情境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应用不活五大问题。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缺乏科研意识、缺乏资源积累、缺乏创新能力和教学思维固化五个方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以及课堂教学案例从理论认识、科研观念、资源建设、教学设计、课堂应用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提出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应用的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更好地开展情境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首先,从教师个人、学校组织以及教研部门三个方面出发,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和文献、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培训方式等方式帮助教师系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水平;其次,通过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然后,从网络资源获取与个人生活资源两方面建设个人教学资源,为教师建设个人资源提供途径。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呈现与分析,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接着,从点、线思维出发,以情境创设环节为依据进行案例分析,为教师在课堂应用中灵活创设情境拓展思路;最后,通过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缺点”、学生“闪光点”三个方面进行反思,帮助教师修正和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费培培[10](2019)在《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小学生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的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社会、儿童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闻乐见的科学主题,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积累生活经验”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生活化教学有利于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增强科学素养。本文在阅读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生活化教学的有关资料,明确了相关概念的界定,论述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本研究中只有同时满足生活化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课后作业这五个方面才称其为生活化教学。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以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为样本,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实施生活化教学,控制组实施非生活化教学,通过设计的《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和SPS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了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具有极为显着性的提高,具体表现为在学习态度上更加积极,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日益增强,科学实践活动更加投入,对科学课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实施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策略:(1)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3)组织生活化教学内容。(4)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5)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二、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焦点问题—生物安全与生物威胁
        1.1.2 国家安全新增领域—生物安全
        1.1.3 生物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法
        1.2.2 教材分析法
        1.2.3 案例法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生物安全
        1.3.2 生物安全教育
    1.4 国内外生物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1.4.1 国外生物安全教育研究现状
        1.4.2 国内生物安全发展现状
        1.4.3 国内生物安全教育发展现状
    1.5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5.3 创新之处
    1.6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6.1 从高中生物学课程理念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1.6.2 从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1.7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7.1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7.2 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谈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第2章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学生调查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3 调查问卷的编制
        2.1.4 调查结果与分析
    2.2 教师调查
        2.2.1 调查对象
        2.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2.3 生物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小结
第3章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梳理及分析
        3.1.1 高中生物学教材内容与生物安全教育的联系
        3.1.2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安全知识内容分析
        3.1.3 旧教材与新教材的对比分析
        3.1.4 教材内容梳理分析总结
    3.2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
        3.2.1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目的
        3.2.2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3.2.3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确立
第4章 高中生物学生物安全教育案例设计与分析
    4.1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4.1.1 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4.1.2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4.2 课后探究活动案例设计与分析
        4.2.1 课后探究活动案例设计
        4.2.2 课后探究活动案例分析
    4.3 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案例设计与分析
        4.3.1 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案例设计
        4.3.2 国家安全教育日—专题活动案例分析
    4.4 多种教学模式下生物安全教育的教学原则
        4.4.1 在“必修”内容中渗透“选修”内容的原则
        4.4.2 课上教学有机融合原则
        4.4.3 课下教学方式多元化原则
第5章 讨论与建议
    5.1 讨论
    5.2 建议
        5.2.1 融合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素养
        5.2.2 提升教师生物安全专业素养
        5.2.3 构建校本生物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与框架
二、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探讨
    (一)概念界定
    (二)初中艺术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分类
    (三)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实施的必要性
    (四)初中舞蹈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五)初中舞蹈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四、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
    (一)初中物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认识
    (二)初中舞蹈特长班物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现状调查
    (三)本章总结
五、初中艺术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构想方案
    (四)实践过程
    (五)实践结果
    (六)本章总结
六、教学建议
    (一)在教学过程各个阶段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二)利用身边物品合理开发、使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落实生活化教学方法
    (四)增加生活化教学反馈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标准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学生问卷
后记

(3)我国中学生物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第二节 核心概念与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阶段与概念框架
        一、质性文本分析过程
        二、研究框架
第二章 课程标准和学科能力的研究历程与方法
    第一节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研究回顾
        一、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概况
        二、国际课程标准的研究回顾
        三、生物课程标准的研究历程
    第二节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的发展规律概述
        一、各版本课程标准及其历史背景
        二、各版本课程标准的结构演变
    第三节 生物学科能力的研究回顾与方法设计
        一、生物学科能力的研究概况
        二、生物学科能力的分类框架
第三章 百年生物课程目标文本的学科能力嬗变
    第一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内容变迁
        一、学科能力启蒙的第一阶段
        二、以苏为师艰辛探索的第二阶段
        三、飞速发展彰显学科特色的第三阶段
        四、整合-创新-突破的第四阶段
    第二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演变规律
        一、基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演变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和认识论的演变特征
        三、生物学科能力的整体演变特征
第四章 百年生物课程内容文本的学科能力嬗变
    第一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内容变迁
        一、基础知识为核心的第一阶段
        二、双基教育为中心的第二阶段
        三、素质教育为发展的第三阶段
        四、科学素养为导向的第四阶段
    第二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演变规律
        一、基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演变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和认知论的演变特征
        三、生物学科能力的整体演变特征
第五章 百年生物课程建议文本的学科能力嬗变
    第一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内容变迁
        一、学科能力启蒙的第一阶段
        二、以苏为师艰辛探索的第二阶段
        三、飞速发展彰显学科特色的第三阶段
        四、整合-创新-突破的第四阶段
    第二节 、百年生物学科能力的演变规律
        一、基本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演变特征
        二、创造性思维和认识论的演变特征
        三、生物学科能力的整体演变特征
第六章 百年生物课程文本的学科能力一致性研究
    第一节 课程文本学科能力的一致性表现
        一、初中阶段学科能力一致性表现
        二、高中阶段学科能力一致性表现
    第二节 课程文本学科能力的一致性分析
        一、课程文本之间学科能力结构差异显着
        二、课程文本学科能力不一致的影响
第七章 研究主要结果
    第一节 研究结果
        一、生物学科能力发展具有时代特色
        二、学科能力发展不均衡
        三、初高中学科能力内容进阶性良好,结构参差不齐
        四、生物学科能力的价值取向和内涵不断变革
    第二节 研究建议
        一、课程标准中学科能力应具有一致性
        二、加强创新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学科能力的建构应清晰易于操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新课程标准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2.高中生认知特点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3.教育实习中对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思考与困惑
    (二)核心概念界定
        1.课堂导入
        2.优质课
    (三)文献综述研究
        1.关于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2.关于课堂导入手段的研究
        3.关于课堂导入内容的研究
        4.关于课堂导入时间的研究
        5.关于课堂导入主体的研究
        6.关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研究
        7.关于课堂导入原则的研究
        8.关于优质课的研究
        9.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录像分析法
        2.课堂观察法
        3.访谈法
    (四)研究过程
        1.研究维度的建立
        2.研究对象的处理收集及编码
        3.研究框架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差
        2.课堂导入手段简单
        3.课堂导入内容单一
        4.课堂导入主体固化
        5.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
        6.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2.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
        3.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
        4.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
三、高中生物优质课导入的特征分析
    (一)导入方法呈现出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征
        1.导入方法的总体情况
        2.导入方法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方法对比
    (二)导入手段呈现出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特征
        1.导入手段的总体情况
        2.导入手段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手段对比
    (三)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
        1.导入内容总体情况
        2.导入内容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内容的对比分析
    (四)导入时间呈现出分配合理的特征
        1.导入时间的具体情况
        2.不同领域导入时间对比
    (五)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
        1.导入主体的总体情况
        2.不同领域导入主体的对比分析
    (六)导入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导入功能的总体情况
        2.导入功能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功能对比
四、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启示
    (一)基于课堂导入本身提出策略
        1.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
        2.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3.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
        4.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
        5.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师课堂导入能力的建议
        1.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数据统计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生物习题
        (二)习题课
        (三)生物习题课教学
    二、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的现状调查设计及实施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一)教师问卷调查对象
        (二)学生问卷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的确定
        (一)教师问卷调查
        (二)学生问卷调查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一)教师问卷调查
        (二)学生问卷调查
第四章 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心理维度
        (二)教师行为维度
        (三)教学评价维度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习题课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维度
        (二)学生在当前习题课上的学习情况维度
        (三)教师对习题课的处理维度
        (四)习题课的评价与改进维度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一)基于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二)基于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第五章 高中生物习题课的优化对策
    一、精选习题内容、拓展解题思路
    二、改进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兴趣
    三、注重基础知识,通过习题温故知新
    四、传授解题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6)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2.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个人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关于假说演绎法的相关研究
        2.关于“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研究
    (三)理论基础
        1.布鲁纳发现式学习理论
        2.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3.逻辑学理论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研究实施
        1.现状调查阶段
        2.问题分析,提出策略阶段
        3.教学实践,评估效果阶段
四、假说演绎法教学情况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层面调查结果
        1.教师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情况
        2.教师用假说演绎法授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
        3.教师用假说演绎法授课时与学生的互动情况
        4.教师对学生关于假说演绎法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层面调查结果
        1.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认识情况
        2.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程度
        3.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兴趣
    (三)假说演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原因分析
        1.教师对于假说演绎法的认识不够深入
        2.课堂选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内容过于局限
        3.教师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时忽略课堂生成
        4.教师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后不够重视课堂反思
        5.学生缺乏演绎推理的思维
    (四)运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策略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3.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提出合理假设
        4.根据假设进行演绎推理
        5.通过实践操作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五、关于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实践
    (一)实践研究过程
    (二)实践案例呈现与分析
        1.案例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2.案例二:基因在染色体上
        3.案例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案例四:DNA的复制
    (三)实践研究效果评估
        1.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2.G同学学习变化分析
六、研究总结与反思
    (一)研究总结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2.强化“提出假说”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思辩能力
        3.强化“演绎推理”环节,能够帮助学提升思维的严谨性
        4.假说演绎法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
    (二)研究反思
        1.教师课前了解学情不够充分
        2.“提出假说”和“演绎推理”环节需要给学生更多时间
    (三)基于假说演绎法学习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建议
        1.教师应加强对假说演绎法教学的认识
        2.教师需要精选课堂选择用假说演绎法教学的内容
        3.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假说演绎法教学时的课堂生成
        4.教师应该加强假说演绎法教学的课堂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

(7)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课程资源
        1.4.2 家庭课程资源
        1.4.3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1.5.1 “生活即教育”理论
        1.5.2 “快乐教育”理论
        1.5.3 “范例教学”理论
        1.5.4 “发现学习”理论
    1.6 研究方法
2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工具
    2.4 调查结果及分析
        2.4.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2.4.2 教师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2.5 调查结论
        2.5.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论
        2.5.2 教师访谈的结论
3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流程
    3.1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种类的选择
        3.1.1 选择的目的
        3.1.2 选择的工具
        3.1.3 选择的过程
        3.1.4 选择的结果
    3.2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建设
        3.2.1 熟悉教材,寻找切入知识点
        3.2.2 锁定知识点,设计开发思路
        3.2.3 扩展开发内容,选择开发类型
        3.2.4 确定课例目标,完成教学课例
    3.3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整合与呈现
        3.3.1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整合
        3.3.2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呈现
4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结果
    4.1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开发内容的展示
        4.1.1 家庭活动课例展示
        4.1.2 家庭实验课例展示
        4.1.3 实验教学课例展示
        4.1.4 课堂教学课例展示
    4.2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原则
        4.2.1 适应性原则
        4.2.2 科学性原则
        4.2.3 典型性原则
        4.2.4 贴近生活原则
    4.3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使用范围
    4.4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使用注意事项
        4.4.1 家庭活动的使用注意事项
        4.4.2 家庭实验的使用注意事项
        4.4.3 实验教学的使用注意事项
        4.4.4 课堂教学的使用注意事项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学生生物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访谈提纲
附录C 家庭动植物养殖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D 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
致谢

(8)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生物学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二、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理论依据
    (一) 相关概念界定
        1.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
        2. 科学思维
    (二) 教育价值
        1.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2.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 生物学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高中教材中生物学科学史内容分析
    (一) 生物科学史内容在教材中的分布
    (二) 生物学科学史内容在教材中的分析
    (三) 教材中生物科学史内容的完善
        1. 细胞呼吸的探究历程(添加)
        2.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补充)
        3. DNA的复制(补充)
        4. 胰岛素的发现(添加)
四、指向科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科学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 实践目的
    (二) 实践对象
    (三) 实践方法
    (四) 实践过程
        1. 课堂教学实践
        2. 后测
        3. 数据分析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科学思维能力有显着提升
        2. 科学史有助于演绎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3. 科学史有助于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4. 科学史有助于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
        5. 科学史对其余四个维度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显着
五、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1. 教材中科学史内容的梳理与完善
        2. 科学史教学使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 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二) 教学反思
        1. 不足
        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前测试卷
附录2 “促胰液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附录3 后测试卷
致谢

(9)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8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情境
        1.1.2 情境教学
    1.2 情境教学的历史溯源
        1.2.1 国外发展历程
        1.2.2 国内发展历程
    1.3 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
        1.3.1 基于课堂实践的情境教学应用研究
        1.3.2 基于现状问题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2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1.4.3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1.5 情境教学原则
        1.5.1 针对性原则
        1.5.2 主体性原则
        1.5.3 真实性原则
        1.5.4 情感性原则
        1.5.5 启发诱导原则
        1.5.6 直观形象原则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缘由
        2.1.1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1.2 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2.1.3 基于教师实践的需要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2.3.1 理论意义
        2.3.2 实践意义
    2.4 研究内容
    2.5 研究方法
        2.5.1 文献研究法
        2.5.2 问卷调查法
        2.5.3 课堂观察法
        2.5.4 访谈法
        2.5.5 统计分析法
        2.5.6 案例分析法
    2.6 研究思路及路线
第3章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问卷设计
        3.1.4 问卷实施与处理
    3.2 问卷数据分析
        3.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访谈提纲设计
    3.4 访谈记录分析
第4章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1 积极的方面
    4.2 存在的问题
        4.2.1 情境教学认识不深
        4.2.2 情境教学研究不足
        4.2.3 情境素材筛选不易
        4.2.4 情境教学设计不精
        4.2.5 课堂教学应用不活
    4.3 问题成因分析
        4.3.1 教师缺乏理论知识
        4.3.2 教师缺乏科研意识
        4.3.3 教师缺乏资源积累
        4.3.4 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4.3.5 教师教学思维固化
第5章 高中生物学情境教学应用的对策研究
    5.1 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认识水平
    5.2 转变传统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5.3 挖掘课本素材,建设个人资源
        5.3.1 课本情境素材的梳理
        5.3.2 个人资源建设的途径
    5.4 研读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设计
        5.4.1 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5.4.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5.5 灵活创设情境,重视课堂应用
        5.5.1 点——新课导入、重难点突破、课后迁移应用
        5.5.2 线——情境贯穿,深度学习
    5.6 加强教学反思,完善教学设计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学习科学研究的深化
        1.1.2 国家课程改革的推动
    1.2 研究目的
    1.3 应用价值
        1.3.1 理论价值
        1.3.2 实践价值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学习兴趣
        2.1.2 生活化教学
        2.1.3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STS教育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基本发现
    3.1 研究思路
        3.1.1 研究步骤
        3.1.2 研究变量
    3.2 调查问卷设计
        3.2.1 预测问卷的信效度
        3.2.2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
    3.3 研究过程
        3.3.1 选取样本暨前测
        3.3.2 教学设计
        3.3.3 后测
    3.4 实验结果
        3.4.1 控制组前后测结果比较
        3.4.2 实验组前后测结果比较
第四章 分析与结论
    4.1 学习态度
    4.2 科学知识的兴趣
    4.3 学习实践的兴趣
    4.4 科学课价值
    4.5 研究结论
第五章 生活化教学建议
    5.1 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
    5.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5.3 组织生活化教学内容
    5.4 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5.5 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 陶苑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初中艺术特长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D]. 张予微.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我国中学生物学科能力的百年建构 ——基于课程标准的文本分析[D]. 李婷婷. 青岛大学, 2020(02)
  • [4]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D]. 李美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高中生物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孙潇.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遗传与进化”模块为例[D]. 邱艳玲.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家庭动植物课程资源包的开发研究[D]. 徐媛.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生物学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案例研究[D]. 李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8所中学为例[D]. 刘春秀.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 费培培.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论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