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综合症”

现代社会的“综合症”

一、现代社会的“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耿朋博,魏志军,赵向东,李伟林,吴喜华[1](2022)在《从督脉论治盆底痉挛综合征经验》文中研究说明盆底痉挛综合征是指由于盆底神经支配和反射异常,导致排便时盆底横纹肌群松弛不能协调同步,粪便不能正常排出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属于出口梗阻型便秘。临证观察此病多与骶神经功能障碍相关,而骶神经属于中医督脉的范畴。辨证上,采用奇经八脉辨证法,从督脉进行辨证,直取其病;病机上,以督脉亏虚为本,湿热、痰浊、气滞、血瘀为标;治则上,基于《黄帝内经》"督脉生病治督脉"的原则,以升督通络为大法,兼顾化湿、清热、行气、活血;治疗上,在督脉病专方"升督平木汤"的基础上随证和症进行加减,并结合针刺八髎穴,直接调节骶神经功能,同时重视精神调节,身心同治,气神同调,旨在恢复督脉指挥排便的功能,临床疗效显着。

毛慧敏[2](2021)在《肝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研究导师自拟的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6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症状观察,客观地评价了该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本方的临床进一步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本课题选取来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的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编号,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肝脾同调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四周;主要疗效观察:(1)腹痛的改善情况,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的改善情况;(2)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证候评分);安全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3)焦虑、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指标:生命体征、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和心电图以及不良反应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本课题共纳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8例,其中4例患者因不能按照要求定期复查导致脱落,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了其他药物被剔除,纳入疗效分析病例共61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1)疾病疗效的比较:(1)综合疗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5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粘液便、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无显着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时,两组的以上症状均有所改善(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粘液便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4.1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27)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治疗后两组的证候总积分均有显着减少(P(27)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27)0.01)。(3)单项中医症状疗效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两胁胀满、纳呆、身倦乏力症状无显着差异(P值均(29)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以上症状均有改善(P(27)0.01)。两组比较,治疗组在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症状、纳呆症状、身倦乏力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27)0.05)。而在急躁易怒症状和两胁胀满症状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27)0.01)。(4)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29)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均有降低(P(27)0.01)。两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值小于0.01,有显着性差异。(5)安全性评价:在本课题研究治疗期间,两组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两组药品安全可靠。结论:肝脾同调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显着,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药物安全可靠,治疗后随访复发率低,可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王晓翠[3](2021)在《基于温病湿热理论的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综合“湿热与多个系统或重大疾病相关”的认识以及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研究现状,基于温病湿热理论体系内涵,系统探讨湿热与MetS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从湿热论治MetS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思路。研究方法:采取理论研究、文献研究、数据挖掘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理论研究部分,对温病湿热理论体系所涉及的概念、源流及内涵进行系统梳理;文献研究部分,包括MetS的中西医研究现状、古籍文献中湿热与糖尿病等MetS构成组分的有关论述以及基于古今文献的湿热与MetS相关性探讨;数据挖掘部分,以中国知网、万方和Pub Med为检索数据库,整理近50年来研究MetS湿热证/质的所有文献以及研究糖尿病等MetS构成疾病组分湿热复合证型和治法方药的相关文献,分别分析MetS湿热证/质的发文量、分布等现代研究现状以及湿热证的病位、兼夹证素、经典方频数分布,并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自拟方的用药规律;流行病学调查部分,以宁夏地区MetS患者为研究对象,搜集与其相关的生活方式、中医四诊信息等资料,参考《证素辨证学》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素权值计算和分级后,再运用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MetS湿热证的危险因素以及与其他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理论与文献研究结果:温病湿热理论至明清时期已形成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理论体系。虽然中医学并无MetS之名,但其构成组分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与湿热相关的论述自古有之。基于《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等温病学经典着作结合MetS病情特点,认为MetS湿热证的发生源于过食膏粱厚味致使“太阴内伤”;病机特点为脾胃湿热、中满败坏和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病情进展过程中可产生痰、瘀等病理产物,与湿热邪气交扭混乱,进而阻于中焦、蒙蔽清窍、入血聚脏、浸淫皮肤经络筋骨,引起糖尿病、中风等MetS伴发病及并发症;苦辛法是MetS湿热证的主要治疗法则,小陷胸汤、宣痹汤等是其代表方剂。2.数据挖掘研究结果:纳入67篇MetS与湿热相关性文献,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尚属空白,MetS湿热证易侵犯脾脏及兼夹血瘀和气虚。分别纳入356篇、12篇、6篇、17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与湿热相关性文献,其中糖尿病湿热证易侵犯脾、肾、胃及兼夹血瘀、阴虚、气虚;高血压湿热证易侵犯脾及兼夹血瘀、阴虚和气虚;血脂紊乱湿热证病位在肾、肝且易兼夹阴虚;肥胖湿热证病位在脾且易兼夹痰。从188篇湿热证治法方药相关文献中提取出29首经典方(葛根芩连汤、黄连温胆汤、四妙散等)和77首自拟方。对77首自拟方152味中药进行分析,四气分布频数依次为寒、温、平,五味分布频数依次为苦、甘、辛,归经依次为脾、胃等,在支持度个数=13,置信度=0.6的前提下,得到自拟方的核心药物是以黄连配伍葛根、半夏、黄芩、丹参、苍术等组合。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431例MetS患者中,病位证素以肝、肾、脾为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湿、阳虚、痰。湿热证组61例(占比14.15%),其中湿热并重者30例、湿重于热者27例、热重于湿证者4例,易侵犯肝、肾、脾及兼夹阴虚、痰。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体重指数、高血糖家族史、异常情绪、睡眠质量、在外就餐和吸烟史6项是MetS湿热证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肝、肾、脾、胃、心神、筋骨以及阴虚、痰、阳亢、气滞、血瘀、津液亏12个证素分级程度与MetS湿热证的发生呈正相关,并且湿邪越明显,脾脏病变的程度越重,而燥证的表现相应减轻。研究结论:1.湿热与MetS发病存在相关性,但此方面研究明显不足,近年来虽然文献数量有所增加,但增长缓慢,特别是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尚属空白,缺乏对两者关联性的机制研究。2.“北方亦多湿病”。MetS湿热证最易侵犯的部位是脾胃和肝肾,最易兼夹阴虚、痰、血瘀、气滞、气虚等证素,特别是阴虚、湿热常相兼致病,而减重、保持乐观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饮食清淡以及戒烟等是预防MetS湿热证发生和进展的重要举措。3.温病湿热理论为MetS湿热证提供了从病因病机到治法方药的理论指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病因为膏粱厚味、太阴内伤;其二病机特点为脾胃同病、本虚标实、有伤阴伤阳之别;其三预防要点为淡薄滋味;其四治法方药为辛开苦泄,葛根芩连汤、黄连温胆汤、三仁汤等是有效的分解湿热经典方剂;其五临证要点为“清热逐湿,法从多途”“紧抓脾胃,勿忘肝肾”“养阴化痰,顾及兼证”“病证结合,有的放矢”。

赵蒙蒙[4](2021)在《安肠止泻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观察安肠止泻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客观且真实地评价肝郁脾虚型IBS-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使得该病的治疗手段变得更加丰富。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安肠止泻方(日1剂,早晚空腹分服温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痛泻宁颗粒(5g/次,Tid,饭前口服),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中医证候、西医主要症状积分,并于治疗后整理数据,对其评分进行观察,并作出比较,本试验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时,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结果最终纳入统计学分析的有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脱落5例。两组一般资料基线均衡可比。1.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的结论,94.6%为治疗组总有效率,86.9%则为对照组数据。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P<0.05,表明两组对缓解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都有效。进行组间比较,在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急躁易怒,两胁胀痛,纳呆方面,P<0.05,提示安肠止泻方组疗效优于痛泻宁颗粒组;在身倦乏力方面比较,P>0.05,提示两组疗效相当。3.西医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对两组数据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P<0.05,表明就西医症状表现而言,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该疾病的腹痛、腹泻症状,但治疗组疗效更好。4.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安肠止泻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可有效调节胃肠蠕动,缓解情绪,显着提高治愈率,丰富治疗手段,该方药值得临床推广。

王宁[5](2021)在《疾病社会史视阈下的酒精成瘾危害及社会干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饮酒行为更是被社会普遍接受。但由酒精滥用所导致的危害,往往被掩盖和忽视。近年来,酒精成瘾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社会负担日益加重,成为危害社会公共卫生的严重问题。本研究从疾病社会史的研究视阈出发,尝试从历史、现代社会和成瘾患者三个方面明确酒精成瘾发生、发展的原因,厘清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寻求防治酒精成瘾疾病的有效社会干预措施,为构建酒精成瘾疾病防治体系提供理论借鉴。通过梳理史料,总结了历代饮酒情况,明确了酒在中国社会的功能,阐述了古代酒政对酒品生产和消费的干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过度饮酒所引起的个人健康、社会治安及国家稳定等问题。酒作为一种凭借物,常能在乱世抚慰人心,让世人排遣烦闷情绪,但因过度饮酒带来的身体损害,常常被世人所忽视。本研究以古代文人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再现古代嗜酒、酗酒者的生存境况、社会文化背景,重新解释饮酒行为带来的身体危害,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文人的社交生活,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时代背景、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嗜酒行为产生的影响。把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与当代现实生活相结合,开展现代社会人群对酒文化及酒精性疾病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国民对酒文化、酒桌文化及饮酒健康问题的认知情况,探究当前社会对过度饮酒和酒精性疾病的态度和观念。结果表明,饮酒是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总体来看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饮酒情况受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情况、收入水平及职业被动性的影响,个体或者无固定职业的人相对嗜酒成瘾危险更高。白酒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酒类,多与其较少量即可达到兴奋作用,饮用成本低有关。此外,敬酒、劝酒行为衍生的当代酒桌文化与饮酒风气,受到大部分调查者的反感,存在抵触情绪。劝酒行为背后隐藏的信任与秩序观念影响着当代酒桌应酬,对人们的饮酒、嗜酒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尽管大多数民众能够意识到酒精成瘾造成的个人、家庭和社会问题,但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过度饮酒的借口。由于错误的饮酒观念及饮酒模式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因此科学传播饮酒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改善民众对酒精成瘾的态度和观念成为酒精成瘾疾病防治的必然选择。运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酒精依赖科、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成瘾医学科和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田野调查,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成瘾故事、疾病体验及治疗经历,观察并记录医生、护士、护工、患者家属及科室其他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状态等。共招募患者32名,均为男性。当前中国社会情境下酒精成瘾患者的成瘾原因主要包括家庭聚集、工作应酬、情感障碍、风俗习惯、改善睡眠等方面,酒精成瘾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个人身体健康、家庭生活和人际工作方面。生活忙碌、工作和家庭责任的重负以及丧亲的痛苦,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患者的心境,不断将患者推向借酒发泄的危险境地,疾病进一步加剧了患者内心的苦痛,成瘾给患者一种耻辱感、羞愧感,代表他们社会能力的丧失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患者常感到压抑或者自卑。从“标签论”的角度分析,当人们提及某人酗酒或者酒精成瘾者进入精神病院进行戒酒时,就有可能被当作一桩丑事,并危及患者的自尊、生活及工作。人们会联想他们醉酒的状态以及饮酒表现出来的恶劣行径,表现出厌恶情绪,甚至疏远他们。因此重视饮酒成瘾背后的故事,理解患者的生存境况,是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在医院治疗过程中开展医学人文关怀实践对于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实现戒酒目的,具有重要意义。酒精成瘾疾病社会干预措施应该贯穿其预防、治疗、预后的全过程,依赖国家、社会、医院、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本研究基于酒精成瘾疾病社会史研究基础,从国家层面的引导、社会层面的支持、医院层面的照护及学校层面的教育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社会干预措施对酒精成瘾疾病防治的作用及意义,以期为建立全面系统的酒精成瘾疾病防治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章以圳[6](2021)在《麦粒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以慢性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目前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尚无定论,临床上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现阶段治疗主要是药物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治疗CFS具有明显优势,治疗方法以中药、针灸为主,鲜少有运用麦粒灸治疗的研究报道,现为明确麦粒灸五脏背俞穴治疗CFS的疗效,通过观察受试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CFS临床症状量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SF-36)的变化,以探讨麦粒灸五脏背俞穴治疗CFS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麦粒灸组和毫针组,每组各30例。麦粒灸组:选取双侧五脏背俞穴进行施灸,艾柱大小如麦粒,每次每穴5壮。毫针组:同麦粒灸组选取双侧五脏背俞穴,针刺时除肾俞直刺0.5~1寸外,其余四穴均向上斜刺0.5~0.8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后起针。两组患者均取俯卧位,施术前常规皮肤消毒,每周治疗2次,8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两个时间节点收集数据,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S-14、CFS临床症状量表、SF-36的变化,对治疗的最终结果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麦粒灸组总有效率为86.67%,毫针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说明麦粒灸、毫针针刺五脏背俞穴均可有效治疗CFS。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FS-14总积分、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FS-14总积分、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CFS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及FS-14总积分,且两组改善程度无差异。3.两组治疗前后组内CFS临床症状量表症状总分及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CFS临床症状量表症状总分及各症状积分比较,除睡眠质量、劳累后不适感持续时间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改善CFS患者的CFS临床症状量表症状总分及各症状积分,且麦粒灸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劳累后不适感持续时间方面优于毫针组。4.两组治疗前后组内SF-36各维度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SF-36各维度积分比较,除生理职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改善CFS患者SF-36各维度积分,且麦粒灸组在改善患者生理职能方面更优于毫针组。结论麦粒灸与毫针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CFS两者总体疗效无差异,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及各种伴随症状,同时改善SF-36中各维度积分,对CFS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两种治疗方式相比,麦粒灸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劳累后不适感持续时间及生理职能,减少CFS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两种疗法均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麦粒灸无侵入性操作,更易被患者接受,且在部分症状改善优于毫针针刺,这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的。

李厚芹[7](2021)在《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与数据挖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理论分析与数据挖掘对比分析倪诚教授与王琦院士临床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路及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并验证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的的可传承性与可重复性问题,从而为提高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1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研究通过线上和线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聆听系列课程和讲座,定时门诊跟师学习并翻阅相关门诊资料等途径,归纳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诊疗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学术思想及经验,并分析倪诚教授对王琦院士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传承特点。2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数据挖掘研究本课题收集自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王琦院士门诊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医案资料,最终共纳入138例医案,共200诊次;收集2014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倪诚教授门诊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医案资料,最终共纳入176例医案,共331诊次。分别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医案中的疾病、方药等资料进行规范化处理之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临床采集系统”,建立各自的数据库,进一步运用平台中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与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进一步探讨倪诚教授诊疗代谢综合征的学术传承。结果:1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研究在发病学上,倪诚教授继承了王琦院士所提出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体质相关的发病学认识。在病机学上,倪诚教授继承了王琦院士对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学认识,认为痰湿体质是代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共同土壤”,其可单独出现又常兼夹其他体质类型而致病,痰湿夹瘀,运化失司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在治疗学上,倪诚教授继承了王琦院士所提出的辨体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即在调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针对具体体质兼夹及罹患疾病情况加减用药。在调理痰湿体质时,王琦院士以补气健脾、温肾助阳、化痰祛湿、消食祛瘀立法而自拟“益气健运汤”,倪诚教授对其化痰祛湿的组方思路分析时进一步总结出“三焦分消”、“芳香化湿”的用药思路。在治疗肥胖时,王琦教授治疗肥胖的用药多为调理痰湿体质的药物,倪诚教授在继承王琦院士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苦味制甘”用药思路并重视中医腹诊学的应用;在治疗脂肪肝时,倪诚教授在王琦教授活血化痰消脂治法的基础上,尤其对于中重度脂肪肝者加用破血逐瘀法;治疗高血糖时,倪诚教授在王琦院士气阴双补、酸苦泻热、化痰散结治法的基础上,加用芳香化浊、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时,倪诚教授继承了王琦院士清肝镇逆、活血利水的治法,并重视活血利水法的应用;治疗高尿酸血症时,倪诚教授在王琦院士泄浊排毒法的基础上加用温肾助阳法。2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数据挖掘研究通过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门诊共314例患者的体质类型分析发现有痰湿体质91例,痰湿兼血瘀体质70例,痰湿兼湿热体质56例,痰湿、湿热兼血瘀体质23例,痰湿、气虚兼血瘀体质20例等;对患者所罹患疾病进行统计发现有中心性肥胖308例、血脂异常274例、脂肪肝232例、高血糖例146例、高血压119例、高尿酸血症61例等。通过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用药方面的研究发现,王琦院士调理痰湿体质常用的药物为陈皮、肉桂、炒苍术、荷叶、姜黄、泽泻、生山楂、生黄芪、昆布、茯苓、海藻、生蒲黄、炒莱菔子;倪诚教授调理痰湿体质常用药物有陈皮、肉桂、炒苍术、荷叶、姜黄、泽泻、生山楂、生黄芪、昆布、茯苓、海藻、生蒲黄、炒莱菔子与石菖蒲、桂枝。王琦院士调理兼夹湿热体质者的用药为茵陈、黄连,而以茵陈为主,倪诚教授调理兼夹湿热体质者使用黄连、黄芩、滑石、茵陈,而以黄连为主。王琦院士调理兼夹血瘀体质者的用药为生蒲黄、姜黄、桃仁、红花,而以生蒲黄、姜黄为主,倪诚教授常使用生蒲黄、姜黄、桃仁、红花对兼夹血瘀体质者进行调理。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均常增加生黄芪用量、加用炒白术对兼夹气虚体质者进行调理。通过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治疗中心性肥胖的处方用药研究发现,王琦院士诊疗中心性肥胖常使用的药物为陈皮、肉桂、炒苍术、荷叶、生山楂、生黄芪、茯苓、生蒲黄、炒莱菔子、姜黄、泽泻、昆布、海藻等与神曲、红曲;倪诚教授则常使用陈皮、肉桂、炒苍术、荷叶、生山楂、生黄芪、茯苓、生蒲黄、炒莱菔子、姜黄、泽泻、昆布、海藻等与石菖蒲、桂枝、黄连、厚朴、枳实、僵蚕。对王琦院士治疗中心性肥胖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46,置信度0.8,可见陈皮—肉桂、陈皮—荷叶、陈皮—炒苍术、肉桂—荷叶、陈皮—肉桂—荷叶、肉桂—炒苍术、陈皮—肉桂—炒苍术、荷叶—炒苍术、陈皮—荷叶—炒苍术组合出现频次较多;茯苓->泽泻、肉桂,生山楂->陈皮、荷叶,生山楂->陈皮、肉桂,荷叶->陈皮、肉桂,生黄芪->陈皮、肉桂,荷叶,炒苍术->陈皮等组合关联度较高。通过熵聚类方法,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分析可发现肉桂-生大黄、昆布-陈皮、昆布-冬瓜皮、昆布-生蒲黄、红曲-姜黄、姜黄-鸡内金等药物组合;药物核心组合有昆布生山楂海藻、泽泻冬瓜皮海藻、炒莱菔子红曲砂仁、生蒲黄姜黄生山楂等;新方组合有昆布生山楂海藻泽泻茯苓、泽泻冬瓜皮砂仁海藻等。对倪诚教授治疗中心性肥胖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26,置信度0.8,发现生山楂—炒莱菔子、黄连—生山楂、黄连—炒莱菔子、黄连—生山楂—炒莱菔子等组合出现频次较多,黄连,茯苓,生山楂->炒莱菔子、厚朴->炒莱菔子、黄连,茯苓->炒莱菔子、黄连,炒莱菔子->生山楂等组合关联度较高。通过熵聚类方法,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5,分析可发现陈皮-枳实、陈皮-海浮石、陈皮-海藻、陈皮-昆布、厚朴-熟大黄等药物组合;药物核心组合有陈皮炒苍术泽泻、海藻生蒲黄姜黄、荷叶厚朴升麻、升麻熟大黄昆布、肉桂炒白术熟大黄枳实石菖蒲等;新方组合有升麻茯苓桂枝炒莱菔子、陈皮肉桂炒白术熟大黄石菖蒲桂枝等。在分别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临床治疗血脂异常与脂肪肝用药分析发现,王琦院士治疗血脂异常与脂肪肝时使用生山楂、荷叶、海藻、昆布、姜黄、生蒲黄、炒决明子、绞股蓝等;倪诚教授治疗血脂异常时使用生山楂、荷叶、海藻、昆布、姜黄、生蒲黄、炒决明子、绞股蓝等,在治疗脂肪肝时用常使用生山楂、生蒲黄、熟大黄、炙土鳖虫等,中重度脂肪肝则使用大黄(?)虫丸或大黄(?)虫胶囊。王琦院士诊疗高血糖使用的药物为黄连、生黄芪、桑椹、乌梅、葛根、生地黄、黄精、僵蚕等与鬼箭羽、鸡内金、杏仁,倪诚教授诊疗高血糖使用的药物有黄连、生黄芪、桑椹、乌梅、葛根、生地黄、黄精、僵蚕等与佩兰、红花。在分别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临床治疗高血压用药分析发现,王琦院士常使用葛根、川牛膝、槐花、竹茹、茯苓、泽泻等,倪诚教授诊疗高血压时使用葛根、川牛膝、槐花、竹茹、茯苓、泽泻等与泽兰、益母草,最常使用的药物为川牛膝。在分别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用药分析发现,王琦院士常使用萆薢、土茯苓等与姜黄;倪诚教授诊疗高尿酸血症常使用的药物为萆薢、土茯苓等与车前子、秦皮。结论:1通过分析总结倪诚教授对王琦院士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特点,说明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具有可传承性与可重复性。2通过进一步对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倪诚教授在继承王琦院士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路与经验的基础上,在组方用药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疗疗效。

孙斯文[8](2021)在《月经后期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究及陈莹教授治疗经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200例月经后期患者的体质资料,对不同体质与月经后期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究何种体质易引起月经后期。结合陈莹教授对月经后期的认识,进一步探讨月经后期的论治。为日后临床预防与治疗月经后期提供治疗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患者资料主要来源于2018年9月-2020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且符合本试验纳入、排除标准的经行错后者200例,由执业医师询问患者,并以填涂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通过采集患者的个人一般情况、月经情况、BMI指数、王琦教授中医体质九分法所需资料、患者病历(现病史、既往史、相关检查)等,运用Excel.2010,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经行错后疾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合吾师陈莹教授因人制宜的治疗特点及用药规律,进行深入剖析。结果:1.九种中医体质中,阳虚质61人(占30.5%),气郁质31人(占15.5%),痰湿质28人(占14%),平和质20人(占10%),阴虚质19人(占9.5%),血瘀质13人(占6.5%),气虚质11人(占5.5%),特禀质10人(占5%),湿热质7人(占3.5%),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得出P=0.000(<0.05),可知各偏颇体质占比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兼容体质中,占比重较多的阳虚质的患者,兼痰湿质15人(占24.6%)、气郁质14人(占23%),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得出P=0.009(<0.05);气郁质患者中兼阳虚质11人(占35.5%),兼痰湿质7人(占22.6%),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得出P=0.009<0.05;痰湿质患者中兼阳虚质10人(占35.7%),兼气郁质6人(占21.4%),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得出P=0.036(<0.05);P均<0.05,可知各偏颇体质兼容体质占比之间也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肥胖116人(占58%),正常62人(占31%),偏瘦22人(占11%)。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得出P=0.000(<0.05),可知月经后期患者体重占比间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00例月经后期患者中可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有142人(占71%),可诊断为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有16人(占8%),其他疾病有21人(占21%)。经卡方拟合优度检验,得出P=0.00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对月经后期患者的体质类型的调查研究,发现月经后期患者中阳虚质最多占30.5%,其次气郁质占15.5%,痰湿质占14%,三者总数占月经后期患者的60%。月经后期患者与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显着相关。2.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同时又相互兼容最多。进一步证明月经后期与三者的相关性。3.通过对月经后期患者的BMI指数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月经后期患者体重肥胖,占58%,标准体重占31%,偏瘦占11%。证明肥胖与月经后期显着相关。4.月经后期患者可诊断为PCOS的占71%,可诊断为POI的占8%,其他疾病占21%。可见PCOS是现阶段导致月经后期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而POI同样不容忽视。5.通过对陈莹教授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认为本病病机是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以血瘀、痰湿等为标的本虚标实证。与本次月经后期患者的中医体质调研结果相互佐证。6.防治月经后期,要注意偏颇体质的调护,平素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均衡,适当锻炼,作息规律,保持心情愉悦,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侯宪利[9](2020)在《“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深刻地变革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哲学变革。在人类社会这场数字化变革的进程中,互联网实现了由最初作为“工具型应用”的“+互联网”到作为“构成社会基本生产组织要素”的“互联网+”的跃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重构了以共享经济为特色的网络时代新型生产关系,拓展了人类生存和交往的新时空,形成了“开放、创新、普惠、共享、自由、平等、包容”的互联网核心价值理念,有力地推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人类社会这场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互联网重构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的关系,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是对传统工业社会价值理念的批判,重构了信息社会重要的时代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尤其是“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具有时代意义的“互联网转向”:把“镜头”对准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诸如思维与存在、现实与虚拟、技术与人文、自由与必然、主客体的融合重构、人类解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现实的哲学问题,并在回答这些问题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促进“人向人的本质的全面回归”,推动“人类解放”。“互联网+”首先是一种新型生产工具,由劳动者和“互联网+”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网络生产方式,是人类有史以来第四代生产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劳动者与机器分离的“分离生产方式”。这种“分离生产方式”是一场全新的颠覆性革命,将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当下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史无前例的影响。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泛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综合利用,互联网已逐步由最初作为一项技术的“信息沟通工具”上升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生态平台”,已经由消费领域深入到生产领域和文化生态领域。“互联网+”多维度地推动了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生态互联网”和“价值互联网”的跃升,“互联网+”由此逐步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传递方式,重构了新的生产力要素和网络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使信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生了数字化转型,催生了互联网哲学理念,促进人类社会由“传统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向“现代科技智慧型生产”的信息智能社会转变。“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既是“重大的现实问题”,又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变革的考察和研究,探寻“批判的互联网”对传统工业社会现代性的批判价值,并通过对“互联网的批判”研究,剖析互联网哲学思想的核心价值内核,规避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倡导东西方文明在互联网时代的交融互鉴,以互联网生态化的多维思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构网络时代“开放、共享、包容”的全球人类核心价值观,力图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借鉴。

王彦彦[10](2020)在《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医学术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网络文献检索系统、广州市各大图书馆、访谈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或后人、跟名老中医出诊学习等四种途径,对岭南中医名家治疗月经病学术思想、诊疗特色及临床经验等进行大规模的收集整理,发掘岭南地区月经病的发病特点和名家调治月经病的诊治规律,初步呈现岭南中医妇科医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思想源流及特色经验集成,为临床继承应用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用参与性研究方法初步验证其中一位名医的经验方的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为中医妇科后辈学习岭南中医妇科提供指引,为发挥岭南中医妇科优势,继承与发扬岭南中医妇科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通过广泛收集历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相关历史记载、发表论文、医案医着、名医弟子的跟师记录、心得、经验总结及其他途径关于名医的一些记录等,搜集其中各岭南名医关于月经病诊治的学术背景、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有效病案等,通过比较研究的科研方法,归纳整理出岭南名医对于月经病诊治的特色和规律,形成“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同时对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诊疗特色进行整理研究,采用文献收集、名老中医自身总结、名家访谈、弟子访谈、跟诊学习等形式,采用传统及现代的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当代岭南妇科名医的学术思想、思辨特点、临床经验、方药特色、典型医案,总结其共性规律和特点,总结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学术思想。在基于上述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临证经验特色总结下,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的一个经验方药,采用参与性临床研究,从方药、治法入手,凝练形成代表性研究方案,评价临床疗效,为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思想的临床疗效提供循证依据。结果:在岭南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岭南地区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受岭南文化的历史沉淀影响深刻。岭南中医妇科形成因素包括地域、经济文化、体质因素等。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构成代表有罗氏妇科、蔡氏妇科两支妇科派系,还包括以妇科病为专科的岭南医家及兼治妇科病的名家。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1)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培养数代岭南名医;(2)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3)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4)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5)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6)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7)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8)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本研究选择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补肾健脾法中药复方,治疗脾肾两虚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运用随机对照方法,与地屈孕酮片作为对照,结果如下:两组患者治疗后经行时间延长的主证积分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更为有效。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两组H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两组间治疗后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疗效相当。两组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时间经治疗后延长,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延长黄体期时间方面疗效相当。两组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BBT上升6-8天)经治疗后较前显着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有可能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而改善黄体功能。但因两组治疗前后黄体中期血清孕酮值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不具可比性,尚不能证明中药组对提高黄体中期血清孕酮水平的有效性。结论:岭南气候地理的独特性造成了岭南地区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的疾病特点及居民体质,如外邪常夹湿邪入侵人体,月经病患者也多气虚、阴虚及痰湿体质等;岭南地区还有采用当地中草药煲凉茶和煲汤的饮食文化习惯,因此药膳调经也成为岭南中医妇科的一大特色。岭南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以代表性南海罗氏妇科为例,其调经特色在于:(1)崇尚景岳,调经首重阴阳;(2)脾肾为本,气血为用;(3)养阴保津,驱邪扶正,攻补有度;(4)治疗重视地域气候的差异;(5)善用南药,药性平和;(6)重视情志治病。罗元恺教授继承发扬,衷中参西,提出女性肾气—天癸—冲任—子宫轴的概念,这是岭南中医妇科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罗氏的传人欧阳惠卿、李丽芸、罗颂平、王小云等传承罗氏的学术思想,又各有发展创新。欧阳惠卿致力于补肾活血法在妇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的应用研究,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李丽芸充实了补肾法,提出经典的补肾八法,丰富了补肾调周法的经验。罗颂平立足天人合一,提出月经周期与太阴月节律同步的创新观点。王小云经多年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形成特色明显的中医“心身同治”学术思想,创新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同时岭南妇科流派传承人为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研究开创流派工作室,培养人才,为岭南妇科流派作出贡献。潮汕蔡氏妇科其传承以家传为主,兴盛至今的除了其百年不衰的疗效。近现代名医蔡仰高、蔡纯臣刻苦努力传承良好的家风医德,崇仲景学说,重脾肾,博采众长,重视祖方、偏方,又有创新。至现代蔡妙珊教授继承先辈经验,又结合吸收院校中医教学,将蔡氏妇科发扬壮大。临床验证方面,李丽芸教授经验方之8号健脾补肾方对脾肾不足型经期延长(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是有效的,其疗效与地屈孕酮片改善黄体功能不全型经期延长的疗效相当,而对改善患者脾肾不足型中医症状方面更优于地屈孕酮。此经验方具有临床可行性及可重复性。

二、现代社会的“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社会的“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从督脉论治盆底痉挛综合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从督脉论治盆底痉挛综合征理论溯源
2 督脉、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与盆底痉挛综合征的关系
3 盆底痉挛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思路
    3.1 以督脉亏虚为本,湿热、痰浊、气滞、血瘀为标
    3.2 以升督通络为大法,兼顾化湿、清热、行气、活血
4 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4.1 督脉病用督脉方—升督平木汤
    4.2 直接刺激骶神经—针刺八髎穴
    4.3 身心同治,气神同调
5 典型病例

(2)肝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
        1.1 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
        1.2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1.3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4 病理生理学对未来疗法发展的意义
        1.5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2 中医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知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进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分组方法
    1.5 治疗方案
    1.6 疗效评定指标
    1.7 观察指标
    1.8 随访情况评价
    1.9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0 研究质量控制、伦理审查说明
2 研究结果
    2.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2 一般情况比较
    2.3 IBS-D疗效分析
    2.4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2.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疗效总结与分析
    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3 组方分析
    4 单味药研究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布里斯托大便分型表
    附表2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表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个人简介

(3)基于温病湿热理论的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温病湿热理论研究
    1 湿热理论涉及的相关概念界定
        1.1 概念界定
        1.2 不同概念之间的含义交叉
    2 湿热理论溯源及其发展历程
        2.1 秦汉时期湿热理论初步形成
        2.2 晋唐时期湿热理论得以补充
        2.3 宋金元时期湿热理论蓬勃发展
        2.4 明清时期湿热理论日臻成熟
        2.5 近现代湿热理论中西贯通
    3 湿热理论体系的内涵
        3.1 病因
        3.2 发病特点
        3.3 病机特点
        3.4 临床表现
        3.5 辨治思路
        3.6 治法方药
第二部分 代谢综合征与湿热相关性文献研究
    1 MetS研究概述
        1.1 定义和诊断标准演变
        1.2 病因
        1.3 病机和治法
    2 从湿热论治MetS的古籍文献研究
        2.1 从湿热论治糖尿病
        2.2 从湿热论治高血压
        2.3 从湿热论治肥胖和高脂血症
    3 湿热与MetS相关性的探讨
        3.1 病因
        3.2 病机
        3.3 治法方药
        3.4 物质基础研究
第三部分 代谢综合征与湿热相关性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
        2.2 文献管理
        2.3 文献筛选
        2.4 数据质控、处理和统计
    3 研究结果
        3.1 67篇Met S与湿热相关性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3.2 356篇高血糖及其并发症湿热相关性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3.3 12篇高血压与湿热相关性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3.4 6篇血脂代谢紊乱与湿热相关性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3.5 17篇超重/肥胖与湿热相关性文献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3.6 经典方治疗MetS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湿热证研究
        3.7 自拟方治疗MetS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湿热证研究
第四部分 代谢综合征湿热证分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参考标准
        3.2 调查表制定和实施
        3.3 调查质量控制
        3.4 样本量计算
        3.5 建立数据库
        3.6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MetS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相关信息比较
        4.2 MetS湿热证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3 MetS证素分布及湿热证轻重分型、兼夹证素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第五部分 代谢综合征与湿热相关性分析和探讨
    1 MetS与湿热相关性研究现状
    2 MetS及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湿热证型研究
        2.1 MetS湿热证型研究
        2.2 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湿热证型研究
        2.3 总结
    3 MetS湿热证危险因素分析
        3.1 BMI
        3.2 高血糖家族史
        3.3 异常情绪
        3.4 睡眠质量
        3.5 在外就餐
        3.6 吸烟史
        3.7 总结
    4 Met S湿热证治法方药研究
        4.1 经典方分析
        4.2 自拟方分析
        4.3 湿热、阴虚相兼致病的治法方药
    5 温病湿热理论为防治Met S提供思路
        5.1 病因——膏粱厚味,太阴内伤
        5.2 病机——脾胃同病,本虚标实,有伤阴、伤阳之别
        5.3 预防——淡薄滋味
        5.4 治法方药——苦辛合法,分解湿热
        5.5 治疗要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证素辨证学》中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一览表
    附录2 代谢综合征中医湿热证流行病学调查表
    附录3 代谢综合征中医四诊信息程度分级参考表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4)安肠止泻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评价
    5 统计学处理
    6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研究现状
    2 中医研究现状
    3 立方依据
    4 处方来源
    5 组方配伍分析
    6 现代药理研究
    7 安肠止泻方可能作用机制
    8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
附录B 综述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疾病社会史视阈下的酒精成瘾危害及社会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疾病社会史研究视阈的引入
        (一) 疾病社会史研究概述
        (二) 酒精成瘾疾病社会史研究尝试
    二、酒精成瘾疾病研究进展
        (一) 中医学对酒精成瘾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酒精成瘾的认识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疾病社会史研究方法
        (三) 问卷调查法
        (四) 田野调查法
        (五) 半结构化访谈法
    四、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古代饮酒风气与嗜酒危害的历史考察
    一、历代饮酒情况概述
        (一) 夏商周时期
        (二) 秦汉时期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 唐宋时期
        (五) 金元时期
        (六) 明清时期
    二、古代酒的功能
        (一) 宗庙祭祀
        (二) 人际交往
        (三) 情感表达
        (四) 经济效益
        (五) 药用价值
    三、古代酒政
        (一) 禁酒
        (二) 榷酒
        (三) 税酒
    四、文人嗜酒现象及危害的个案分析
        (一) 魏晋风度与刘伶醉酒
        (二) 田园诗人与饮者陶渊明
        (三) 人生得意与酒仙李白
    五、小结
第三部分 酒文化与饮酒健康问题的现代社会认知调查
    一、问卷设计
        (一) 一般情况调查
        (二) 饮酒情况调查
        (三) 酒文化认知情况调查
        (四) 饮酒健康问题调查
    二、调查实施
        (一) 问卷预调查
        (二) 问卷发放
        (三) 数据录入
        (四) 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 受访者基本信息
        (二) 饮酒情况分析
        (三) 饮酒文化及健康问题
    四、小结
第四部分 酒精成瘾疾病田野调查研究
    一、方案设计
        (一) 调查形式
        (二) 受访对象
        (三) 情况说明
    二、基本信息
        (一) 受访者基本信息
        (二) 访谈概况
    三、结果分析
        (一) 成瘾原因的自我分析
        (二) 酒精成瘾的负面影响
        (三) 承认与否认成瘾的矛盾心理
        (四) 住院期间的治疗与照护
        (五) 病历书写差异对比
        (六) 院外戒酒康复与关怀
    四、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疾病社会史视阈下的酒精成瘾疾病认知
        (一) 嗜酒行为的文化解释
        (二) 酒桌文化与劝酒内涵
        (三) 疾病态度与健康观念
    二、酒精成瘾防治中的社会干预策略
        (一) 国家层面的引导
        (二) 社会层面的支持
        (三) 医院层面的照护
        (四) 学校层面的教育
    三、酒精成瘾疾病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一) 酒精成瘾研究与多学科交叉应用
        (二) 田野调查在酒精成瘾疾病史研究的新实践
        (三) 叙事医学实践对酒精成瘾防治的现实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关于酒文化及酒病问卷调查表
    附录2: 受访知情同意书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6)麦粒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调查
        1.2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概况
        1.4 小结
    2 中医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学治疗概况
        2.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试验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 评价方法
        3.1 疗效指标
        3.2 疗效评定标准
        3.3 安全性评价方法
        3.4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数据处理
        4.1 数据构成
        4.2 统计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疗效评价
        5.3 安全性分析
    6 讨论
        6.1 理论探讨
        6.2 麦粒灸疗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优势
        6.3 本试验的创新点
        6.4 试验过程中的发现与思考
        6.5 本试验的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与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发病学认识
        2 病机学认识
        3 治疗学认识
第二章 王琦院士与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数据挖掘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 一般信息、体质类型、疾病类型
        2 辨体用药
        3 辨病用药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1 一般信息、体质类型、疾病类型分析
        2 辨体用药分析
        3 辨病用药分析
    第五节 医案举隅
        1 王琦院士门诊医案举隅
        2 倪诚教授门诊医案举隅
结语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月经后期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究及陈莹教授治疗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月经后期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与分析
论文二 陈莹教授治疗经验
    1 导师陈莹教授对月经后期的认识
    2 辩证及诊治特点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月经后期的研究进展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互联网+”与人类生存方式
    第一节 互联网与“互联网+”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二、何为“互联网+”?
        三、“互联网+”催生新的哲学理念
    第二节 人类生存方式的变迁
        一、采集和渔猎的原始化生存
        二、耕作和养殖的农业化生存
        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化生存
        四、后工业时代的信息化和虚拟化生存
        五、未来的智能化生存
    第三节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
        一、何为互联网思维?
        二、“互联网思维”开启人类信息文明新时代
        三、互联网思维是多维思维
        四、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理念
第二章 “互联网+”引发人类生存方式的“化学反应”
    第一节 “互联网+”的生产方式
        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二、“互联网+”生产方式的特点
        三、“互联网+”与“泛互联网”
    第二节 “互联网+”的组织方式
        一、生产组织模式:从B2C到C2B
        二、协作组织模式:“网络众包”开始盛行
        三、传播组织模式:碎片化的精准小众传播
        四、社会治理方式:自组织的威力
    第三节 “互联网+”的生活方式
        一、“互联网+”的生活主体及其特征
        二、“互联网+”的生活时空
        三、“互联网+”的生产生活资料
        四、“互联网+”的生活样式
        五、“互联网+”的生活交往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征
    第一节 “互联网+”拓展了人类生存的新时空
        一、生存时间上的泛在性
        二、生存空间上的拓展性
        三、“互联网+”时代的“时空辩证法”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人类生存的新样态
        一、现实生存到虚拟生存
        二、社群生存到类生存
        三、生活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并行“交互”
    第三节 “互联网+”开辟了人类共享式生存新方式
        一、共享经济产生共享式生存
        二、共享式生存的互联网特征
        三、共享式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 “互联网+”克服异化与“新异化”
    第一节 批判的互联网
        一、脱胎于工业社会的互联网
        二、工业文明现代性批判的进思理路
        三、互联网对工业文明的批判视角
    第二节 互联网的批判
        一、克服异化后的“新异化”
        二、“去中心化”后的“新中心化”
        三、公权力对互联网的垄断
        四、网络犯罪、网络战争的新威胁
        五、物联网:使人对象化
    第三节 人工智能:互联网异化的新疑问
        一、何为人工智能?
        二、人工智能:人与非人,谁是主体?
        三、人工智能:打破技术孤岛
        四、“智能生命体”能否与人和平共处?
第五章 “互联网+”的哲学思考
    第一节 “互联网+”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课题
        一、本体论世界观的变革
        二、认识论真理观的革命
        三、人的存在方式和实践观的变革
        四、价值观和哲学观的变革
        五、落后民族跨越“卡夫丁峡谷”和“互联网+”的共产主义旨归
    第二节 “互联网哲学思想”解读
        一、“技术”和“关系”式解读
        二、东西方文化式解读
        三、批判式解读
    第三节 “互联网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互联网让地球成为“小山村”
        二、网络命运共同体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互联网+”推动人类“普遍交往”
        五、东方文明的互联网复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源流
    第一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形成的背景
        一、岭南中医妇科的形成因素
        二、岭南中医妇科的源流
    第二节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特点
        一、传承发扬中医,创新中医理论
        二、百病生于气,重视调理气机
        三、因地制宜,注重湿热致病,顾护气阴
        四、四诊合参,重视望诊、脉诊
        五、心身同治,调畅情志,重视情志治病
        六、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
        七、用药轻灵,善用南药花药
        八、结合岭南饮食文化,药食同源,重视药膳
    第三节 岭南中医妇科与国内其他妇科流派治疗月经病特色比较
第二章 岭南中医妇科名家治疗月经病的学术经验
    第一节 研究纳入标准
        一、岭南中医妇科名家研究的纳入标准
        二、流派研究的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纳入结果
    第二节 清代岭南中医妇科名家
        一、何梦瑶
        二、刘渊
        三、何守愚
        四、潘名熊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中医妇科名家
        一、吕楚白
        二、吕安卿
        三、谢泽霖
        四、郭梅峰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岭南妇科医家
        一、罗氏妇科
        二、蔡氏妇科名家
        三、其他妇科名家
第三章 名家及传承人的访谈
    第一节 访谈法研究概述
        一、访谈方式
        二、访谈的研究步骤
    第二节 访谈名家
        一、访谈中医名家李丽芸教授
        二、访谈中医名家王小云教授
        三、访谈中医名家蔡妙珊教授
    第三节 访谈中医名家传承人
        一、采访题目
        二、采访时间地点
        三、采访目的
        四、访谈概要
    第四节 岭南中医妇科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主线
        一、罗氏妇科的主要学术传承思想
        二、蔡氏妇科学术思想传承
        三、本研究的创新性
第四章 李丽芸教授经验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致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实验方案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观察
        二、疗效标准及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四、现代社会的“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督脉论治盆底痉挛综合征经验[J]. 耿朋博,魏志军,赵向东,李伟林,吴喜华. 环球中医药, 2022(01)
  • [2]肝脾同调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D]. 毛慧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温病湿热理论的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D]. 王晓翠.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4]安肠止泻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蒙蒙.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疾病社会史视阈下的酒精成瘾危害及社会干预研究[D]. 王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6]麦粒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章以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倪诚教授辨体辨病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理论传承与数据挖掘研究[D]. 李厚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月经后期患者的中医体质探究及陈莹教授治疗经验[D]. 孙斯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互联网+”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变革[D]. 侯宪利. 黑龙江大学, 2020(03)
  • [10]岭南中医妇科治疗月经病学术源流及诊疗特色整理研究[D]. 王彦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现代社会的“综合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