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探讨

教育类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探讨

一、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于教育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玲[1](2019)在《论如何构建学习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是因为电子阅读室具有十分庞大的信息数据库,所以电子阅览室也成为了全校师生进行往上阅读的首选地点,备受全校师生的青睐。为此,搞好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建设则成为高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反馈地。而构建学习型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则成为当前图书馆的首要重任。本文笔者即从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推动学习型电子阅读室的转变加以探讨。

乔增贤[2](2018)在《新时代下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衡量一个高校建设水平高低的一项关键指标就是关于它的电子阅览室的使用和发展情况,这关乎着这所高校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新时代要求电子阅览室在设备配置、数据优化、网络更新、学术建设、宣传推介等各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服务于中国特色高校建设,这才是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正确发展方向。

张倩颖[3](2018)在《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在中国井喷式的发展冲击着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形式。在校大学生电脑笔记版、ipad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科技终端产品越来越普及,且功能性能越来越强大。在网络全覆盖的大学校园内查询资料的途径不再困难。与此相对应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频率逐步下降逐步走向衰败的道路。笔者认为,信息获取的硬件途径虽已普及,但是信息获取的方式方法以及信息筛选、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普及,反之由于数据大爆炸,用户想要准确的查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资料反而变得困难。而这正是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转型的契机。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绪论部分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随后对论文从电子阅览室到信息共享空间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关于此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最后介绍了文章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基于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概况做的普遍调查。主要是通过网络调查法和电话访谈法对2017年首次评选出的全国42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调查分析。并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及兰州大学图书馆三所大学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和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现状作为经典案例分析。第三部分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现状调查。该部分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式逐步确定调查内容,分析了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现状,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用户需求以及电子阅览室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第四部分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调查的情况分析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存的共同困境。从电子阅览室建设和管理现状调查发现其设备老化严重,建设模式陈旧;重视程度低,宣传范围较小的问题。从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用户需求调查发现,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内容与用户需求不匹配,管理者服务意识较弱,服务内容单一。从电子阅览室用户使用情况和满意度调查发现,用户分流严重且体验感不佳的问题。第五部分结合第二部分关于“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调查信息并依据第四部分的困境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主要包括更新老化设备,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细化目标用户,适应用户需求。第六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简单的概括以及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发展的一些领悟。同时也指出了笔者在文字撰写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完颜邓邓[4](2017)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变,能够扩展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是借助新技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性选择。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对数字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公民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以及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且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界定相关概念,阐释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促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相关制度建设,调查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造成不均等的现实原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并提出其运行策略。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文化权益理论要求政府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服务过程应重视公众参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对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服务的利用率。依据公平正义理论,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首先建立制度,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服务中应将那些获取服务困难的群体作为重点,均等化是动态变化的、是相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职能,满足所有公民的数字文化需求,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2)在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若干地方性数字文化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与数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与群体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本文运用所构建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不同地域、城乡、群体间的评价,发现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这些地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明显不足,整体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存在显着差距。造成非均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制度安排的非均等或相关制度的缺失,包括国家长期区域有别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地区当地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公共文化行业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电信普遍服务与信息无障碍发展缓慢等。由于均等化的实现依靠公众的需求与利用,公民自身的经济条件差距、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差距等微观因素对非均等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为此,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3)通过对国外实践的调查分析,表明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主要有: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4)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动态发展原则,构建由目标、对象、责任主体、方式四要素构成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与供给者推进均等化提供一种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非均等的现实问题,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与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将提高对这些地区与群体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作为目标,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都是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参与主体,负有不同的责任,确立标准、实施评价是促进均等化的有效方式。(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从制度环境、服务供给、技术应用、人文与素养四个层面加以推进。制度环境层面,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确立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服务供给层面,改变服务的单一供给方式,发展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技术应用层面,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文与素养层面,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服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公众素养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的利用率。

赵钢[5](2016)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探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整个高校师生读者获取电子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提高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电子阅览室的服务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服务措施。

殷彦[6](2016)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意义]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过去10年的变化,探讨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师生科研和学习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过程]对2006-2015年发表的高校电子阅览室相关文献进行归类和分析,对论文的来源、数量、年代等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对论文的主题内容进行重点研究。[结果 /结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在过去的10年间适应了用户的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信息环境和新的科研教学需求,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需要加快改革与转型,确立新的定位和功能。

钟洁萍[7](2016)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其管理工作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数字资源也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服务环境,在这一背景下,网络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都加大了经费投资力度,努力打造规模更大、功能更多的集成化电子阅览室,并建立了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从而满足高校师生对不同信息资源的检索需求。

仲维先,朱丹峰[8](2016)在《新形势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战略探讨》文中认为电子阅览室是运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把电子图书作为知识载体,不仅是纸质印刷图书功能的扩大和延伸,更带来使用方式上的快速、便捷,深受广大读者欢迎。高校电子阅览室不同于机房和网吧,是服务学校育人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信息来源基地。由于受某些特有问题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手机移动阅读的兴起,电子阅览室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文中针对电子阅览室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为电子阅览室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莫秋莲,李耀平[9](2015)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提出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与传统方式截然不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教育体系重要的信息化窗口,应该紧跟新时代潮流,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本论文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入手,在肯定其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瓶颈,提出了构建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路。

孙妍菲[10](2015)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办法探讨》文中指出伴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也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时代的召唤下,高校图书馆也出现了新的分支——电子阅览室。高校电子阅览室为广大的师生提供了更便捷、更简便的学习途径和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为学校的科研发展、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高校图书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是在近年来高校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就当代电子阅览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二、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于教育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于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论如何构建学习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论文提纲范文)

1 从技术上保证学习型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安全
2 加强监管制度确保学习型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正确定位
3 积极推动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学习型转变
4 结束语

(2)新时代下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概念
二、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新功能与任务
三、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方向

(3)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2 国内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概况
    2.1 我国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历程和建设模式
    2.2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设立与开展服务
    2.3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典型案例分析
        2.3.1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2.3.2 武汉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2.3.3 兰州大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2.3.4 案例小结
3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调查
    3.1 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3.2 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用户需求
    3.3 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与满意度
    3.4 调查总结
4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共同困境分析
    4.1 设备老化严重,建设模式陈旧
    4.2 重视程度较低,宣传范围较小
    4.3 服务意识较弱,服务内容单一
    4.4 用户分流严重,服务体验不佳
5 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优化建议
    5.1 更新老化设备,创新发展模式
    5.2 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
    5.3 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内容
    5.4 细化目标用户,适应用户需求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综述
        1.2.2 国内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
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2.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2.1.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
    2.2 理论依据
        2.2.1 文化权益理论
        2.2.2 公平正义理论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 制度背景
        2.3.1 信息公平获取制度
        2.3.2 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2.3.3 数字包容制度
    2.4 现实意义
        2.4.1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4.2 消弭数字鸿沟
        2.4.3 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3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
    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3.2 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与成效
        3.2.1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
        3.2.2 财政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3.2.3 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延伸
        3.2.4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整合资源
    3.3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例
        3.3.1 调查设计
        3.3.2 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3 基层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4 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3.3.5 调查总结
4 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因素
    4.1 制度因素
        4.1.1 国家现行法律政策
        4.1.2 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制度
    4.2 经济因素
        4.2.1 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投入差距
        4.2.2 不同群体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异
    4.3 文化因素
        4.3.1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水平
        4.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单位的均等化组织文化
    4.4 技术因素
        4.4.1 信息及通信技术
        4.4.2 信息无障碍技术
    4.5 素质因素
        4.5.1 公众文化素养
        4.5.2 公众数字素养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国外借鉴
    5.1 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1 政府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2 行业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5.1.3 公共文化机构的政策规划
    5.2 信息基础设施与设备
        5.2.1 农村与偏远地区的服务网点和宽带网络建设
        5.2.2 无障碍网站建设
        5.2.3 辅助技术产品开发
        5.2.4 辅助技术产品应用
    5.3 数字资源建设
        5.3.1 多样性资源建设
        5.3.2 专题资源建设
    5.4 数字服务
        5.4.0 公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5.4.1 面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宣传推广与服务推送
        5.4.2 为特殊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项目
    5.5 国外提供的借鉴
        5.5.1 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
        5.5.2 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
        5.5.3 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5.5.4 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
        5.5.5 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
6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构建
    6.1 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6.1.1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
        6.1.2 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原则
        6.1.3 动态发展原则
    6.2 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6.2.1 目标与对象
        6.2.2 责任主体
        6.2.3 保障方式
    6.3 保障体系模型
    6.4 保障体系的实例分析
        6.4.1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构建举措
        6.4.2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不足与优化方案
7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
    7.1 制度环境层面
        7.1.1 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
        7.1.2 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
        7.1.3 确立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
    7.2 服务供给层面
        7.2.1 发展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
        7.2.2 明确群体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
    7.3 技术应用层面
        7.3.1 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
        7.3.2 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7.4 人文与素养层面
        7.4.1 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7.4.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提高服务利用率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致谢

(6)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来源
2论文发表数据分析
3 研究内容分析
    3.1 电子阅览室管理和服务的研究
    3.2 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
    3.3 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
4 研究特点与不足
    4.1 研究特点
        4.1.1 研究范围
        4.1.2 研究深度
        4.1.3 研究趋势
    4.2 研究不足
5 研究思考及启示
6 结语

(7)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其管理工作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影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其管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工作现状
    (一)服务意识淡薄。
    (二)网吧化日益严重。
三、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与管理工作创新对策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创新对策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创新对策
四、结语

(8)新形势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战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宣传力度小,读者认知浅,资源利用率低
    1.2 电脑设备相对陈旧、配置低,速度慢
    1.3 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1.4 电子阅览室规章制度严格致使阅览自由度低
2 新形势下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1 分批更新电脑,选择适当配置
    2.2 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服务
    2.3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原有业务开辟新业务
    2.4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读者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
    2.5 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读者
        2.5.1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
        2.5.2 通过细致耐心指导,培养和吸引新读者
        2.5.3 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的维护,用先进技术管理网络
        2.5.4 时刻把人身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2.6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提升图书馆影响力
3 结束语

(9)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必要性
    (二)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重要性
        1. 加快新科技、新知识、新文化等信息内容的普及周期。
        2. 实现海量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
二、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
    (一) 资金投入瓶颈
    (二) 管理体制瓶颈
    (三) 运营维护瓶颈
    (四) 人力资源瓶颈
三、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探索
    (一) 采用有偿服务模式
    (二) 引入企业管理机制
    (三) 建立专业维护团队
    (四) 扩大资源开放范围

(10)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办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用途
    1.1 高校电子阅览室具有检索功能
    1.2 高校电子阅览室具有电子图书借阅的功能
    1.3 高校电子阅览室具有Internet服务功能
2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中的问题
    2.1 对电子阅览室的上机人员管理不足
    2.2 电子阅览器服务终端存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管理漏洞
    2.3 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
3 针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3.1 对上机人员进行相应的行为规范, 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
    3.2 对电子阅览室的终端计算机进行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升级
    3.3 提高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4 结语

四、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于教育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论如何构建学习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J]. 王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09)
  • [2]新时代下高校电子阅览室的发展方向研究[J]. 乔增贤. 才智, 2018(19)
  • [3]合肥地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调查与分析[D]. 张倩颖. 安徽大学, 2018(08)
  • [4]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 完颜邓邓. 武汉大学, 2017(07)
  • [5]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服务探究[J]. 赵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11)
  • [6]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0年研究进展[J]. 殷彦. 图书情报工作, 2016(06)
  • [7]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及其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 钟洁萍. 黑河学刊, 2016(02)
  • [8]新形势下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战略探讨[J]. 仲维先,朱丹峰.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16(01)
  • [9]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探讨[J]. 莫秋莲,李耀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18)
  • [10]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办法探讨[J]. 孙妍菲. 科技创新导报, 2015(01)

标签:;  ;  ;  ;  ;  

教育类高校电子阅览室服务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