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残冠后核全冠修复经验

磨牙残冠后核全冠修复经验

一、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雨蒙[1](2020)在《下颌第一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牙本质肩领对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完整及不同部位残留的不完整牙本质肩领的患牙进行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修复后,余留牙体组织、粘接剂层及纤维桩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研究方法:收集标准下颌第一前磨牙进行CBCT扫描,将采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Geomagic Wrap软件处理后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纤维桩树脂核全瓷冠修复的数字模型。根据不同牙本质肩领形态分为六组:A组(完整肩领组)、B组(颊侧肩领组)、C组(舌侧肩领组)、D组(近中肩领组)、E组(远中肩领组)及F组(无肩领组)。在Abaqus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及三维有限元分析。施力方式为对颊尖舌斜面施加45度200N的斜向加载。分析讨论余留牙体组织、粘接剂层及纤维桩内部Von Mises应力及最大主应力峰值及应力分布模式。结果:1、完整牙本质肩领组余留牙体组织VM应力峰值位点在颊侧颈缘线下方约2mm处,牙根颊舌侧均有应力集中区域,颊侧面积大于舌侧。最大主应力峰值位点在舌侧颈缘线下约2mm,应力集中区域主要位于舌侧。2、无牙本质肩领组余留牙体组织VM应力及最大主应力峰值位点均在根尖区;根(牙合)面与牙冠及树脂核交界处也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3、在颊侧和远中牙本质肩领组,余留牙体组织VM应力峰值点位于牙根颊侧;近中肩领组峰值点位于根尖区;舌侧肩领组峰值点在牙根(牙合)面。最大主应力峰值位点均在牙根舌侧。不完整肩领组中,近中肩领组VM应力峰值最大;舌侧肩领组最大主应力峰值最大。4、粘接剂层VM应力主要集中在颊侧;除无牙本质肩领组外,最大主应力均主要集中于舌侧,无肩领组颊舌侧均可见应力集中区域。完整肩领组粘接剂层应力峰值最小。颊侧肩领组与完整肩领组粘接剂层应力分布模式最为相似。在无肩领组,粘接剂层应力集中区域与其他组不同。5、当牙本质肩领完整时,纤维桩内部VM应力及最大主应力峰值均最大,无肩领组次之。所有组中纤维桩内应力峰值点均在纤维桩根1/3。不完整牙本质肩领组纤维桩内部应力峰值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应用CBCT及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下颌第一前磨牙不同形态牙本质肩领桩核冠修复模型,对余留牙体组织、粘接剂层及纤维桩进行了应力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完整的环形2mm高牙本质肩领可以改善余留牙体组织及粘接剂层的应力分布模式,把应力更多传递到纤维桩内部,增加桩核冠系统的抗折性能及边缘封闭。2、牙本质肩领缺失会造成余留牙体组织及粘接剂层的应力集中,并且改变应力分布模式。3、不完整牙本质肩领组余留牙体组织及粘接剂层应力分布较完整肩领组相比不均匀,但优于无肩领组。在本研究中,下颌第一前磨牙颊侧牙本质肩领存在时,余留牙体组织及粘接剂层应力分布与肩领完整时最为相似。4、本研究中CBCT与三维有限元相结合的设备、软件和方法可有效建立桩核冠修复系统模型。该模型直观、精确,通过保证实验组间的相似性和参数的一致性确保了结果的临床意义,该方法是进行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高效办法。

李韦萱[2](2020)在《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的生物力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比较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三种修复体,修复大面积缺损、临床牙冠短于3mm的低矮下颌第一磨牙残冠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及各修复体所获得的固位效果,探讨何种方式为低矮磨牙的优选修复方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男性志愿者的牙列,选择其健康、完整的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作为实验样本。应用Mimics、Geomagic、CATIA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完整的下颌第一磨牙三维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大面积牙体缺损,剩余牙冠龈距离分别为1、2和3mm的三组低矮磨牙残冠模型,并建立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三种修复体分别修复三组缺损残冠的实验组模型,共九组。应用Hypermesh软件对实验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在Abaqus软件中对各组模型面的近、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舌斜面与近、远中舌尖的颊斜面等五个位点施加与牙体长轴平行,总载荷为225N的垂直向静态载荷,模拟正中咬合时牙齿受力;对各组模型面的近、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颊斜面与近、远中舌尖的舌斜面等五个位点施加与牙体长轴呈45°,总载荷为225N的斜向静态载荷,模拟侧方咬合时力学效果。经过运算输出不同载荷下各实验组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和应力分布云图。在Abaqus软件中,对各实验组模型修复体的舌侧边缘节点施加强制性位移载荷,使每组修复体均以其颊侧边缘上某一点作为旋转中心点,逆时针转动0.05°,模拟修复体受侧向力时旋转脱落。同时,在Abaqus软件中设置粘接剂的cohesive内聚力接触模型属性,模拟修复体脱位时粘接剂发生破坏。经过软件运算输出各实验组修复体为抵抗旋转脱落所产生的非轴向固位力和代表脱位时粘接剂层破坏情况的刚度退化云图。研究结果:1.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后的牙本质von Mises应力峰值均低于正常牙本质的抗拉强度;垂直载荷下,应力峰值结果为嵌体冠>髓腔固位冠>桩核冠;斜向载荷下,应力峰值结果为髓腔固位冠>嵌体冠>桩核冠。2.应力分布云图显示,两种载荷下,桩核冠修复后的牙体组织应力峰值均位于根中1/3与根尖1/3交界处,与桩接触区;垂直载荷下,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的牙体组织应力主要集中于髓室底部,斜向载荷下,应力集中于髓室底、牙颈部及根1/3处;两种载荷下,嵌体冠修复后牙颈部及根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3.1mm残冠组,各修复体所获的非轴向固位力结果为桩核冠>嵌体冠>髓腔固位冠;2、3mm残冠组,各修复体所获的非轴向固位力结果为嵌体冠>桩核冠>髓腔固位冠。4.粘接层刚度退化云图显示,各修复体发生相同角度的旋转脱落时,粘接剂开裂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排布为嵌体冠>髓腔固位冠>桩核冠。研究结论:1.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均可用于低矮磨牙残冠的修复,桩核冠修复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优于髓腔固位冠及嵌体冠修复;2.修复低矮磨牙残冠时,桩核冠与嵌体冠为抵抗旋转脱落所产生的非轴向固位力明显大于髓腔固位冠,且三者之中桩核冠脱落时开裂的粘接剂面积最小,其固位效果较为稳定;3.从保护牙体组织及维持修复体长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桩核冠是修复低矮磨牙残冠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吴梅子[3](2020)在《不同长度和直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临床病例报告》文中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牙齿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临床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严重缺损残根残冠得到治疗保留。桩核冠修复系统已成为目前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多用于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无法为冠方修复体提供良好固位的牙齿。但是行桩核冠修复后的患牙根折时有发生,导致根折的原因很多,如桩核的种类、桩核的设计、临床操作不当等。因此,在临床选择桩核冠修复系统时,合适的桩核材料,合理的桩核修复设计,以减少患牙的应力集中和提高牙体缺损患牙的抗折力,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患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后,关于剩余牙体组织在咀嚼等功能运动时的应力大小及分布,一直是口腔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多数研究表明:纤维桩的弹性模量较传统铸造金属桩相比,与牙本质更接近,受力时缓冲作用强。而且纤维桩的临床操作简洁,患者就诊次数减少,因此纤维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基于有限元方法分析成品纤维桩修复下颌前磨牙抗折性的相关研究中,对于纤维桩直径、长度的研究中存在分组相对单一或较少的情况,本研究对桩长度、直径进行详细的实验分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患牙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应力分布,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纤维桩核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以达到最佳的远期效果,实现个性化治疗并减少纤维桩折裂的发生。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成品纤维桩的长度、直径对下颌前磨牙修复后抗折性的影响,通过精细分析不同长度和直径的成品桩修复后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应力分布规律,得出成品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优长度和直径设计,为临床纤维桩核冠修复时的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期为实现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选择因正畸拔除,符合王惠芸关于中国人牙齿测量平均值的完整下颌第一前磨牙一颗,体外完成根管治疗,保留2mm的冠方牙体组织后其余冠方组织截去,行桩道预备、树脂核修复、全冠预备。实验牙环氧树脂包埋固定,CBCT数据扫描,获得牙齿的三维动态图像。其次将下颌第一前磨牙的CB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软件Mimics,在Mimics软件中,通过软件中阈值的选择和勾画,生成3D模型。再将模型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软件,最后拟合曲面得到相对光滑的有限元模型。以IGES格式将处理光滑的模型导入Abaqus中,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不同长度、直径纤维桩、牙槽骨以及0.2mm的牙周膜,最后对模型各部分进行网格划分,形成包含全瓷冠、成品纤维桩、0.2mm牙周膜、牙槽骨等在内的有限元模型。实验模型各部分属性定义为连续的、均质及各向同性。对纤维桩长度、直径进行分组,观察研究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加载方式为静态加载。加载点位于下颌第一前磨牙功能尖的舌斜面,加载力150N,与牙体长轴呈45°角进行斜向加载,模拟咀嚼力。观察剩余牙体组织及桩与牙本质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大小和应力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桩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桩核冠模型中包括全瓷冠、纤维桩、树脂核、牙胶尖、牙根等部分。牙槽骨为30mm3的正方体,包括骨皮质和骨松质,牙周膜外层2mm为松质骨,其余为皮质骨,牙槽嵴顶的高度位于釉牙本质界下方2mm处;0.2mm厚度牙周膜,较为精确的建立了不同长度和直径桩冠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相同长度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时:随着纤维桩直径的增加,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表现出不明显的变化,其中纤维桩直径为1.4mm,约为根径宽度的1/3,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小。相同直径下:随着纤维桩长度的增加,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表现出先变大后变小,最后趋于稳定。其中纤维桩长为12-15mm,约根长的3/5-4/5,牙根Von Mises应力峰值最小。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颊舌侧颈部1/3处的Von Mises应力峰值较高且集中,桩与牙本质交界面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随着纤维桩长度和直径的不断增加,纤维桩的Von Mises应力峰值不断增高,但桩的Von Mises应力峰值明显的低于牙根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应力主要集中在桩底端。结论:一、纤维桩核冠修复后,桩与牙本质交界面应力分布均匀,可明显降低根折发生。二、Von Mises应力最主要集中在牙根颊舌侧的颈1/3处,因此在桩核冠预备过程中,尽量多的保留颊舌侧的牙体组织。三、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最优的直径为1.4mm,约为根颈宽度的1/3。最优的长度是12-15mm,约为根长度3/5-4/5,因此为了增加桩的固位,在保证4mm封闭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桩长度。

邱晓峰,刘雪梅[4](2015)在《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修复上颌前磨牙的差异》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桩核冠修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牙体组织,恢复牙齿功能及外形美观,其中桩核材料的选择是成功修复的关键。目的:对比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修复上颌前磨牙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上颌前磨牙缺损患者132例(患牙146颗),其中男54例,女78例,年龄43-67岁,根据患者意愿分组治疗,试验组采用纤维桩修复(n=74),对照组采用金属铸造桩修复(n=58)。治疗后随访1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2个月,检测两组龈沟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试验组83颗患牙中,发生冠折2例、桩松动2例,治疗成功率为96.4%;对照组63颗患牙中,发生冠折1例、根折4例、桩脱落3例、桩松动2例、根尖周变2例,治疗成功率为81.0%,试验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纤维桩修复上颌前磨牙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成功率,修复效果优于金属铸造桩。

李焕玉[5](2014)在《纤维桩和树脂核加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体会》文中研究说明在临床上,常常遇到磨牙因患龋而成残冠的病例,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咀嚼功能,随着齿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对以往保留有一定困难的磨牙残冠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用纤维桩和树脂核再以全冠修复磨牙残冠患者104例120牙,经24 a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门诊收治磨

张淑荣[6](2013)在《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近、远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应用两种不同桩核全冠修复技术对磨牙残冠实施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需接受磨牙残冠修复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螺纹桩树脂核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修复治疗;采用铸造桩核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磨牙残冠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操作时间和治疗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根折、桩核松动脱落、桩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铸造桩核全冠修复技术对磨牙残冠实施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王云霞[7](2013)在《组合桩核全冠对青少年六龄牙残冠保存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组合桩核全冠对青少年六龄牙残冠保存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为青少年患者47颗患牙制作组合桩核全冠,随访2年以上,统计其生存率,并且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评定系统(USPHS)对随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修复体2年生存率为97.7%。按USPHS评估系统分析修复体形态、边缘密合度、继发龋、咬合功能、食物嵌塞等各项标准,评价成功率。结论组合桩核全冠对青少年六龄牙残冠修复效果肯定,可有效地保存患牙。

常志明[8](2013)在《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当冠部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单纯充填、全冠及嵌体疗效不佳时,桩核系统使残根、残冠的修复成为可能。目的:分析玻璃纤维桩和铸造金属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n=80)和铸造金属桩(n=80)制作桩核,金瓷冠修复,随访9-33个月,评价两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玻璃纤维桩治疗成功78颗,桩松动2颗,治疗成功率98%;铸造金属桩治疗成功71颗,冠折1颗,根折4颗,桩脱落4颗,治疗成功率89%,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具有操作方便、色泽好且不易造成根折等优点,治疗效果优于金属铸造桩核修复。

陈锡,龚雪芬,程栋,高子莹[9](2011)在《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5年疗效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选择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冠200例,采用双根管桩设计,分别利用螺纹桩银汞合金核、螺纹桩树脂核和铸造桩核进行全冠修复,临床随访观察5年,铸造桩核组失败率为1.25%,明显低于其它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螺纹桩银汞核组与螺纹桩树脂核组间的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磨牙残冠的全冠修复中,铸造桩核较螺纹桩银汞合金核或树脂核的长期疗效好。

李云华,李丽洁[10](2009)在《核全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探讨核全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螺纹桩钉、光固化树脂、金属全冠修复90例,并与对照组用传统充填修复45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临床5 a追踪观察,治疗组成功率为92.22%,对照组成功率为62.22%。结论:核全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下颌第一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材料及方法
    1.1.1 样本选择及处理
    1.1.2 实验设备及软件
    1.1.3 原始数据的获取
    1.1.4 桩核冠修复模型的建立
    1.1.5 材料参数
    1.1.6 边界条件
    1.1.7 加载模式
    1.1.8 观察指标
1.2 结果
    1.2.1 完整肩领组中余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
    1.2.2 无肩领组中余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
    1.2.3 不完整肩领组中余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
    1.2.4 粘接剂层应力分布
    1.2.5 纤维桩内应力分布
1.3 讨论
    1.3.1 不完整牙本质肩领
    1.3.2 三维有限元方法
    1.3.3 余留牙体组织应力分布
    1.3.4 粘接剂层应力分布
    1.3.5 纤维桩内应力分布
1.4 小结
结论
二、临床病例
    2.1 病例一
    2.2 病例二
    2.3 病例三
    2.4 病例四
    2.5 病例五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完整牙本质肩领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的生物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髓腔固位冠的应用基础
        2.2.1 生物学基础
        2.2.2 固位原理
        2.2.3 与其他修复方式比较
    2.3 髓腔固位冠的临床应用
        2.3.1 适应症与禁忌症
        2.3.2 牙体预备形式
        2.3.3 材料的选择
    2.4 研究进展
        2.4.1 研究内容
        2.4.2 研究方法
    2.5 小结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及设备
        3.1.1 实验样本来源
        3.1.2 实验设备及软件
    3.2 锥形束CT扫描获取样本数据
    3.3 构建下颌第一磨牙三维几何模型
    3.4 构建不同缺损程度低矮磨牙残冠模型
    3.5 构建修复体模型
        3.5.1 桩核冠的设计
        3.5.2 髓腔固位冠的设计
        3.5.3 嵌体冠的设计
    3.6 网格划分与设置材料参数
    3.7 设置边界条件与加载应力
    3.8 修复体脱位仿真模拟
        3.8.1 设置旋转脱位载荷
        3.8.2 设置cohesive内聚力接触属性
    3.9 观察指标
        3.9.1 应力分析观察指标
        3.9.2 固位效果分析观察指标
第4章 结果
    4.1 不同载荷下各实验组牙本质的应力峰值
    4.2 不同载荷下各实验组牙本质的应力分布趋势
        4.2.1 桩核冠修复后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趋势
        4.2.2 髓腔固位冠修复后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趋势
        4.2.3 嵌体冠修复后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趋势
    4.3 各实验组修复体产生的非轴向固位力
    4.4 各实验组修复体脱位时粘接层的刚度退化云图
        4.4.1 桩核冠组刚度退化云图
        4.4.2 髓腔固位冠组刚度退化云图
        4.4.3 嵌体冠组刚度退化云图
第5章 讨论
    5.1 关于修复体形式的选择
    5.2 关于设定三种缺损程度低矮磨牙残冠的考虑
    5.3 选择有限元分析及设置应力加载条件
    5.4 关于修复体非轴向固位力的评估
    5.5 实验结果讨论
        5.5.1 应力结果分析
        5.5.2 固位力结果分析
    5.6 创新性与不足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不同长度和直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临床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有限元方法分析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优化方案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设备和软件
        1.1 样本来源
        1.2 实验设备及软件
        2.方法
        2.1 实验牙CBCT数据获取
        2.2 三维几何模型生成
        2.3 定义各部分材料、边界条件及力值加载
        2.4 实验设计
        3.观察指标
    结果
        1.三维有限元模型
        2.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受力
        3.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最优桩直径、长度设计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病例报告
    参考文献
综述 桩核冠修复后牙齿折裂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4)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修复上颌前磨牙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3 临床疗效
    2.4 炎性因子水平
    2.5 不良反应
3 讨论Discussion

(5)纤维桩和树脂核加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桩核材料
    1.3 方法
        1.3.1 患牙常规拍X线片
        1.3.2 冠部的初步预备
        1.3.3 根管预备
    1.4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6)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近、远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磨牙残冠修复效果
    2.2 治疗操作时间和治疗后恢复时间
    2.3 修复治疗失败原因
    2.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
3 讨论

(8)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随机分组流程图
    2.4 末次随访时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3讨论

(9)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5年疗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基础治疗
    1.3 修复方法和步骤
        1.3.1 桩-核形式的设计
        1.3.3 根管预备
        1.3.4 桩-核的制作
        1.3.5 烤瓷全冠或铸造全冠的制作及粘固
        1.3.6 疗效评价
2 结果
3 讨论

四、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下颌第一前磨牙桩核冠修复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D]. 王雨蒙.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桩核冠、髓腔固位冠和嵌体冠修复低矮磨牙残冠的生物力学分析[D]. 李韦萱. 吉林大学, 2020(08)
  • [3]不同长度和直径纤维桩修复下颌第一前磨牙的优化分析及临床病例报告[D]. 吴梅子.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4]纤维桩与金属铸造桩修复上颌前磨牙的差异[J]. 邱晓峰,刘雪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08)
  • [5]纤维桩和树脂核加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体会[J]. 李焕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12)
  • [6]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的近、远期疗效比较[J]. 张淑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4)
  • [7]组合桩核全冠对青少年六龄牙残冠保存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王云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3(15)
  • [8]玻璃纤维桩与金属桩核修复牙体缺损的比较[J]. 常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29)
  • [9]不同桩核全冠修复磨牙残冠5年疗效的比较[J]. 陈锡,龚雪芬,程栋,高子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02)
  • [10]核全冠修复后牙大面积缺损的回顾性研究[J]. 李云华,李丽洁.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5)

标签:;  ;  ;  ;  ;  

磨牙残冠后核全冠修复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