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高中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论职业高中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一、论职高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何欢[1](2021)在《基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文中提出

马素文[2](2020)在《普通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演讲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演讲和口才更是被世界公认为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之一,中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更应该掌握演讲技能。而今演讲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演讲教学缺乏足够重视,演讲教学不成体系、随意性很强;学生对演讲认识不到位,在演讲学习中不得要领,缺乏兴趣和系统的学习,演讲能力不高,这些问题在演讲教学的现状调查中也得以证实。目前,对普通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演讲教学现状的分析,寻求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构建演讲教学体系,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演讲教学无丰富案例和教学情境进行支撑、仅限分析和说理,演讲教学策略实施部分多重理论、轻实践。本论文则从具体教学情境和演讲案例出发构建演讲教学实施策略体系,又考虑到以往研究中对高中生健康演讲心理的建设几乎无提及,故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演讲心理等相关策略。演讲教学的理论基础部分,“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交际语境理论”三大理论对演讲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教学现状,结合笔者实习期间对演讲教学的实地考察,制定了相应的演讲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围绕演讲阅读鉴赏、演讲稿写作训练、演讲活动三环节构建的演讲“三基”目标策略体系,有针对性的确定演讲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对各个版本语文教材演讲内容编排进行梳理整合,明确方向以期改进演讲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同时演讲教学内容下设两大环节进行研究,其一是演讲稿写作教学训练环节,围绕赏析精彩案例明确演讲重心、笔下耕耘秀出自我演讲风采、立足现实体验走向公众演讲等环节展开写作训练,其二是演讲教学的具体展示环节,重在对学生的演讲心理进行建设,围绕健康积极的演讲心理开展演讲展示训练;最后围绕评价内容的多量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对学生的各项演讲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演讲教学评价策略。以上演讲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师生之间良性互动,激发了学生的演讲兴趣和热情,提升了教师教学演讲的素质和水平,实现了演讲教学的价值所在,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演讲能力。

常文文[3](2019)在《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工匠精神是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一种精神品质,是匠人们对职业、对民族、对国家的勇敢担当。工匠精神自古有之,传承至今,工匠精神已经被赋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等内涵,工匠们秉持敬业理念,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与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倡导五育并举,工匠之风已然成型。在基于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围绕“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而展开的培育路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向人们阐述工匠精神之要义。首先,对核心的概念内涵进行解读。分别从狭义与广义两个角度重新阐释工匠、工匠精神与工匠精神培育之要义,进而阐明广义上“善其事而乐其成者”的出发点,从而对主题概念进行更准确地定位;其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进行重新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的立体结构体系,具体表现为“求真”方面的技艺基础培育、“求善”方面的道德指向依据以及“求美”方面的审美创意体验;通过对以上概念和内容的界定与建构,对堪现实,可以发现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与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工匠与工匠精神概念内涵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培育内容体系建构存在偏颇以及参与工匠精神建设的群体范围窄等;通过原因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育路径方面的创新。从理念方面讲,要重新理解“中国制造”与全社会的工匠精神之关系;从内容方面讲,要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真、善、美”的立体结构;从制度方面讲,要用制度确保工匠精神能够广泛渗透;从社会氛围方面讲,要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肖碧莹[4](2019)在《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S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蓬勃发展着,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变化,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力求适应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职业意识作为影响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始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近几年来,随着普校招生指标的缩小,中职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面临就业的中职学生也在与日俱增。倘若中职学生想在就业市场上占据有利的竞争优势,良好的职业意识将是他们强有力的武器。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来展开:(1)当前中职学生所具有的职业意识现状,包括具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2)针对现状,如何从多方面来培养和优化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首先,笔者阐明了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并通过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来确定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思路与方法。其次,分别从职业和意识的概念界定引申出职业意识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南京市S学校的中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来了解他们的职业意识现状,同时结合教师访谈结果以及实习观察经历,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成因,进而相对应地从社会、学校、家庭的角度提出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策略。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具有良好发展的态势,总体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中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准确的自我定位,对未来职业的期待普遍偏高,职业道德意识和团队意识较为淡薄等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中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限制以外,还包括:社会环境影响了职业意识的良性发展、中职学校缺乏必要的职业意识培养教育、家庭教育对职业意识的引导不足。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1)借助社会积极力量,营造职业意识培养氛围;(2)强化中职学校培养未来高质量职业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3)争取家庭教育力量,奠定职业意识培养基础。

韩萍[5](2018)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难题,探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寻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真正在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关乎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教育是一种对学生的影响,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才能克服空洞无效的灌输式说教,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化是提升教育实效的基本路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指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及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念、要求充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高职院校为切入点,着重研究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维、现实诉求,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疏离进行了深入反思,借鉴国外德育生活化的有益经验;在对前期研究进行了理论梳理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实践经验总结等方法,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方法、环境四大要素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实践设计,使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和可行性。本文的具体内容如下:导论主要是讨论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研究的重大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成果的梳理与评价,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介绍说明。第一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诠释。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规定、目标规定和本质规定,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并进一步指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体性、潜隐性、辐射性和亲和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所包含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第二章主要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依据。本章主要从理论依据、现实依据、政策依据、学科依据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理论依据包含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毛泽东以实践为内核的思想教育理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思想;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理论,西方学者关于生活世界的思想及教育理论;现实依据包含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诉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诉求、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诉求、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养的诉求;政策依据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系列政策、国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学科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此,本章从这一学科的历史进程、发展的基本经验和现实要求三个维度进行研究。第三章主要研究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调研、问卷等方式,揭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方法上、载体上、环境上出现的生活化的转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指明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存在的问题:即内容上理论化与生活的具体化相脱节,方法的固化与个体的差异性相背离,载体上的单一性与生活的多样性相错位,环境的封闭性与生活的开放性相矛盾。并指明其成因在于社会的消极价值观不断蔓延挤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空间、传统教育模式的工具理性抑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人本需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一步弱化。第四章主要研究国外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及启示。本章介绍了国外高职院校德育的概况及其相关概念,并以德国高职院校“职业精神”的培养和新加坡理工学院生活实践以及日本匠人精神培育为例,介绍了国外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经验。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启示在于: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养工匠精神;注重社会实践养成作用,搭建立体教育网络、重视隐性教育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五章主要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本章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方法和环境四个层面切入,构建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构建多元融合模式,实现内容与生活化的契合,包括“寻根”、“固本”、“铸魂”在内的生活化实现设计;构建多向融汇模式,实现载体与生活化的契合,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进行生活化载体的实践设计;构建多措融通模式,实现方法与生活化的契合,进行“多措融通”的模式重组、生活化方法的实践设计;构建和合融生模式,实现环境与生活化的契合,打造职业化教育环境,进行生活化环境的实践设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是培养造就学生高尚职业道德的题中之义,是今后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模式。

吕莉春[6](2018)在《晋中市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职业素养水平是衡量职业教育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作为就业教育还是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做储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对职业素养培养重视与否关系到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是学校办学理念是否成熟以及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正确与否的重要反应。晋中市是山西省职业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地地方,本文选取了晋中市有代表性的太谷县职业中学校、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昔阳县高级职业中学校、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寿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等学校作为样本,就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这些学校职业素养教育中从学生层面而言,他们对职业素养认识有一定局限性;从教师层面而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企业和学生职业素养差异,更侧重实践。与此同时,该市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也存在着社会对职业教育及职业素养教育认知程度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生学习能力低等问题。正确把握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从职业中学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层面及学生个体意识发展方面加以提升,积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劳动力。从社会层面而言,要统筹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共同力量,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条件保障,为职业中学的职业素养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学校层面而言,要探索提升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从教师层面而言,要通过培训强化提升拓展发展空间;从学生层面,要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总之,职业素养教育绝非朝夕之力,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鲁晶晶[7](2018)在《浅谈职高财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文中研究表明工匠精神是财会工作者从事财会工作的基础,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本文分析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自身需要有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的职业态度、不断升华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乐学勤学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张琛宁[8](2017)在《高职土建类人才工匠与敬业精神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职教育是专业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工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来源。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较快,而其中土建类专业又是发展最快的一个专业。随着国内大规模的建设工程的开展,土建类专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成为许多高职工科院校发展的重点专业之一。但是,新的经济形势下,房地产建设的退热使得土建类人才的就业面临挑战,如何提高高职土建类人才的素质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教育学角度出发,以劳动力市场供需理论以及劳动力素质理论为基础,研究高职土建类人才敬业精神这一关键素质的培养的现状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论文首先从当代土建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着手,然后指出了当前高职土建类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人才自身素质方面的分析,总结了人才自身在知识、沟通能力与意志力、观念、外在环境4个方面对其敬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职土建类人才敬业精神影响因素评估模型,以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两方面准则评估高职土建人才自身各方面素质要素对其的影响,并且进行权重量化与综合排序。最后,在层次分析权重排序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土建人才敬业精神培养对策,总共包括主要5个方面的对策。根据层次分析对影响因素量化评估的结果表明,对敬业精神的影响从高到低的影响要素分别为价值观、意志品质、人生观、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学校表现、家庭教育、沟通能力。将其中可以合并引导的要素整合,提出了5项培养对策,分别是观念与家庭因素影响、毅力与技能培养、基础知识培养、学校表现影响与沟通能力培养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

寿祖平[9](2017)在《从大国工匠谈机械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文中研究说明当下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各行各业中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他们身上那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无一不是在长期工作岗位中练就的。然而,大多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只侧重于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塑造,导致学生踏入社会后产生了各种不良后果。本文首先从职场用人准则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职校生学习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践行意识教育、以实训为突破口保障养成教育、以顶岗实习为转折点促成升华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来阐述机械专业课中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学生只有养成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其步入行业后才有可能磨炼为一名合格的工匠,直至成为一名大国工匠。

张倩[10](2016)在《论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文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发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并从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几方面对如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进行了探索。

二、论职高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职高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普通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的具体问题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的具体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关于演讲教学的意义研究
        1.2.3 关于演讲教学目标的研究
        1.2.4 关于演讲教学内容的研究
        1.2.5 关于语文教材中演讲选编内容研究
        1.2.6 关于演讲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2 演讲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教育心理学理论
        2.1.1 认知心理学
        2.1.2 当代建构主义教学观
    2.2 语言学理论
        2.2.1 现代语言学理论
        2.2.2 西方语言学理论
    2.3 交际语境理论
        2.3.1 语境功能理论
        2.3.2 情境教学理论
3 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的现状分析
    3.1 关于语文演讲教学学生调查情况
    3.2 关于语文演讲教学教师调研情况
    3.3 关于语文演讲教学现状调查的结论分析
        3.3.1 学生调查层面
        3.3.2 教师调研层面
4 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的实施策略
    4.1 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目标的确定策略
        4.1.1 演讲“三基”目标的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4.1.2 演讲教学目标策略的具体实施
    4.2 高中语文演讲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4.2.1 各版本演讲教学内容的梳理整合
        4.2.2 演讲教学内容策略的具体实施
    4.3 高中语文演讲稿写作教学训练策略
        4.3.1 演讲稿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4.3.2 演讲稿写作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
    4.4 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的展示策略
        4.4.1 演讲心理建设的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4.4.2 演讲心理建设策略的具体实施
        4.4.3 演讲心理影响下的演讲展示环节
    4.5 高中语文演讲教学评价的策略
        4.5.1 演讲教学评价的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4.5.2 演讲教学评价策略的具体实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课题的创新性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工匠
        1.狭义的工匠:巧心劳手以成器物者
        2.广义的工匠:凡善其事而乐其成者
    (二)工匠精神
        1.狭义的工匠精神:敬业求精的职业技能
        2.广义的工匠精神: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
    (三)工匠精神培育
        1.狭义的工匠精神培育:针对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
        2.广义的工匠精神培育:面向全社会的敬业教育、劳动教育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追求
    (一)求真:工匠精神的技艺基础培育
        1.继承传统:尊师重道与匠技传承
        2.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与推陈出新
        3.精益求精:技艺精湛与追求完美
    (二)求善:工匠精神的道德指向依据
        1.敬业诚信: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
        2.职业精神:心存敬畏与信仰境界
        3.淡泊名利:匠技为本与匠德为纲
    (三)求美:工匠精神的审美创意体验
        1.轻利唯艺:技艺为骨与匠心为魂
        2.惟精惟一:如切如磋与如琢如磨
        3.尽善尽美:随物赋形与技进于道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及其经验
        1.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态度
        2.以匠心重塑中国制造的新形象
        3.开展“大国工匠”进课堂活动
    (二)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片面
        2.工匠精神的内容体系建构偏颇
        3.工匠精神的培育群体狭窄
    (三)工匠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概念内涵缺乏基于真实案例的深入分析
        2.工匠精神的培育任务局限于高职院校
        3.未多层面多角度地宣传工匠精神
四、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创新
    (一)重新理解“中国制造”与工匠精神之关系
        1.阐明“中国制造”不应仅仅局限于制造业
        2.借鉴国外工匠精神建构的成功经验
        3.扩大工匠精神培育任务的主体与对象范围
    (二)构建工匠精神培育内容的立体结构
        1.继续加强工匠精神的技艺基础培育
        2.重点培养工匠精神的道德指向标准
        3.合理引入工匠精神的职业审美追求
    (三)用制度确保工匠精神能够广泛渗透
        1.从国家层面设立“工匠精神奖”
        2.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人才晋升制度
        3.建立健全工匠的薪酬制度及法律保障
    (四)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1.“双师型”教育者群体的形成
        2.关注工匠精神的发声群体之多样化促成
        3.宣传工匠精神的发声渠道之多样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S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 中职学生
        (二) 职业意识与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
    二、理论基础
        (一) 金斯伯格的职业意识发展阶段理论
        (二)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三) 麦克利兰的冰山理论
第三章 中职学生职业意识调查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和调查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 初试前问卷项目的编制
        (三) 正式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二、数据分析
        (一)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二) 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三) 职业意识现状分析
    三、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现状的调查结论
        (一) 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具有良好发展的态势
        (二) 不同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具有显着差异
        (三) 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中职学校对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概况
第四章 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了职业意识的良性发展
        (一) 传统观念和不良职业意识的影响
        (二) 职业启蒙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
    二、中职学校缺乏必要的职业意识培养教育
        (一) 培养目标中对于职业意识的定位不够明确
        (二) 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意识的培养
        (三) 校园文化与职业意识培养的方向存在差异
    三、家庭教育对职业意识的引导不足
        (一) 参差不齐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
        (二) 过于严肃紧张的家庭氛围
    四、中职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限制
第五章 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社会积极力量,营造职业意识培养氛围
        (一) 构建尊重个体差异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意识教育的正面力量
        (三) 调动并发挥实习单位对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
    二、强化中职学校培养未来高质量职业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一)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形成重视职业意识培养的良好氛围
        (二) 优化课程设置,将职业意识培养融入学科教学
        (三) 有机渗透职业意识,不断彰显德育特色
    三、争取家庭教育力量,奠定职业意识培养基础
        (一) 关注并重视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二) 营造温馨理智的家庭亲子氛围
        (三) 全力配合学校进行的职业意识教育
结语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概述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在规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规定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定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规定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特点
        (一)本质上具有主体性特点
        (二)方法上具有潜隐性特点
        (三)场域上具有辐射性特点
        (四)属性上具有亲和性特点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一)科学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二)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三)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四)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
第二章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依据
    一、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理论
        (二)毛泽东以实践为内核的思想教育理论
        (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思想
        (四)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理论
        (五)国外学者关于生活世界的思想及教育理论
    二、现实依据
        (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诉求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诉求
        (三)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诉求
        (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素养的诉求
    三、政策依据
        (一)国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
        (二)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政策
    四、学科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现实要求
第三章 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转变趋势
        (一)内容上从偏向政治内容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二)方法上从重视直接、显性方法向兼顾间接、隐性方法转变
        (三)载体上从重视传统渠道向新媒体、活动性渠道转变
        (四)环境上从重视硬环境建设向兼顾软环境打造转变
    二、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问题
        (一)内容上理论化与生活具体化相脱节
        (二)方法上的固化与个体差异性相背离
        (三)载体单一性与生活的多样性相错位
        (四)环境封闭性与生活的开放性相矛盾
    三、制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消极价值观不断蔓延挤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教育模式的工具理性抑制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人本需求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一步弱化
第四章 国外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现状及启示
    一、国外高职院校德育概况
        (一)国外高职教育概况
        (二)国外关于德育的相关概念
        (三)国外高职院校德育情况
    二、国外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化的实践解析——以德国、新加坡、日本为例
        (一)德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精神”培养
        (二)新加坡理工学院的生活德育实践
        (三)日本匠人精神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广泛培育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养工匠精神
        (二)注重社会实践养成作用,搭建立体教育网络
        (三)重视隐性教育方法,优化思政教育环境
第五章 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模式
    一、构建多元融合模式,实现内容与生活化的契合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
        (二)“寻根”、“固本”、“铸魂”——生活化内容实践设计
    二、构建多向融汇模式,实现载体与生活化的契合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
        (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生活化载体的实践设计
    三、构建多措融通模式,实现方法与生活化的契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及结构体系
        (二)“多措融通”的模式重组——生活化方法的实践设计
    四、构建和合融生模式,实现环境与生活化的契合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
        (二)打造职业化教育环境——生活化环境的实践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晋中市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职业素养
        1.2.2 职业素养教育
    1.3 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情况与经验分析
        1.3.1 国内外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职业素养教育的经验
    1.4 本研究的目标、内容、设计与创新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设计
        1.4.4 创新之处
2 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取向的形成与企业需求
    2.1 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2.1.1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2.1.2 学生文化素养
        2.1.3 学生专业技能素养
        2.1.4 学生的心理及身体素养
        2.1.5 学生的交际能力素养
    2.2 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因素
        2.2.1 学校因素
        2.2.2 社会因素
        2.2.3 家庭因素
        2.2.4 自我因素
    2.3 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求分析
        2.3.1 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3.2 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需求
3 晋中市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过程
        3.1.1 调查目标
        3.1.2 调查重点
    3.2 调查结果
        3.2.1 教师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认知与评价
        3.2.2 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基本认识
        3.2.3 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认识
    3.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教师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2 学生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3 企业层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 提高职业中学学生职业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4.1 落实立德树人,充分认识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4.1.1 认识中职教育在经济转型和充分就业中的促进作用
        4.1.2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职业中学办学体制机制
    4.2 深化改革、以赛促教提升学校职业素养教育
        4.2.1 全力促进职业中学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过程的不断优化
        4.2.2 以赛促教、践行知行合一的职教理念
        4.2.3 建立“教、学、做”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
    4.3 校企合作、德技并修深化职业素养教育
        4.3.1 探索“产校融合校企共育”的育人模式
        4.3.2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4.3.3 加大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基地的力度
    4.4 建设师生队伍整体提升职业素养教育
        4.4.1 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教育能力
        4.4.2 分层规划、分阶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浅谈职高财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职高财会专业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 工匠精神是财会工作者从事财会工作的基础
    2.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二、如何培养职高财会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1. 教师自身需要有工匠精神
    2. 把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三、小结

(8)高职土建类人才工匠与敬业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教育学理论
        2.1.1 职业教育学理论
        2.1.2 土建专业教育
    2.2 劳动力相关理论
        2.2.1 劳动力概念
        2.2.2 劳动力市场供需理论
    2.3 劳动力素质理论
        2.3.1 敬业精神
        2.3.2 工匠精神
第三章 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 土建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要求
        3.1.1 土建行业的发展趋势
        3.1.2 新形势下土建类人才的培养要求
    3.2 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工匠精神
        3.2.2 敬业程度不高
        3.2.3 跳槽率较高
    3.3 高职土建人才缺乏工匠与敬业精神原因分析
        3.3.1 知识
        3.3.2 沟通能力与意志力
        3.3.3 观念
        3.3.4 外在环境
第四章 高职在校生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评估模型及培育对策
    4.1 AHP法概述
    4.2 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评估模型
        4.2.1 评分原则
        4.2.2 层次分析
        4.2.3 评估模型的构建
    4.3 案例评估
    4.4 高职在校生工匠精神与敬业精神培养对策
        4.4.1 价值观与性格培育对策
        4.4.2 学校表现与沟通能力培养对策
        4.4.3 基础知识培养对策
        4.4.4 毅力与技能培养对策
        4.4.5 师资团队建设与校训教育
第五章 结论
    5.1 总结
    5.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专家评分问卷
致谢

(9)从大国工匠谈机械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业素养概述
二、培养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1. 职场用人准则
    2. 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在机械课堂中如何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
    1. 以课堂为主阵地, 加强敬业意识教育
    2. 以实训为突破口, 保障职业素养的培育
    3. 以顶岗实习为转折点, 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

(10)论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意义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
    (一) 树立人文关怀的教学观念
    (二)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三) 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结语

四、论职高学生的敬业精神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 何欢. 西南大学, 2021
  • [2]普通高中语文演讲教学研究[D]. 马素文.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工匠精神培育研究[D]. 常文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4]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以南京市S学校为例[D]. 肖碧莹.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5]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 韩萍.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2)
  • [6]晋中市职业高中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D]. 吕莉春. 河北师范大学, 2018(02)
  • [7]浅谈职高财会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 鲁晶晶. 职业, 2018(14)
  • [8]高职土建类人才工匠与敬业精神培育研究[D]. 张琛宁. 长安大学, 2017(07)
  • [9]从大国工匠谈机械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J]. 寿祖平. 职业, 2017(27)
  • [10]论职高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 张倩. 西部素质教育, 2016(22)

标签:;  ;  ;  ;  ;  

论职业高中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