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

一、南美蓝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吴丹[1](2019)在《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营养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凡纳滨对虾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类之一;罗氏沼虾生长快、病害少、体大肉美,是我国主养淡水虾类之一。于2017年3—9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海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及2018年4—10月在上海市奉贤区浩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相关实验,对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和罗氏沼虾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不同生长阶段虾肌肉的营养价值,为养殖户在饲养期间合理改善饲料、提高虾食用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海峰水产养殖合作社主养凡纳滨对虾,每年养殖2茬,第一茬(2017年3—6月)为大棚养殖,第二茬(2017年6—9月)为露天养殖;浩成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罗氏沼虾。自虾苗淡化分塘后,每20天采集一次虾样,直至试验塘的虾起捕结束。对采集的虾肌肉中营养成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等进行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在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含量在其相近生长阶段间无显着性差异。从粗蛋白含量考虑,凡纳滨对虾在生长40 d时营养较高。大棚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 d、60 d、74 d、94 d时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4.46%、60.97%、62.47%、63.16%;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 d、60 d、80 d、95 d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67.69%、64.74%、65.35%、65.63%。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肌肉均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且大棚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在其相近生长阶段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着(p<0.05)低于露天养殖。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考虑,大棚和露天养殖凡纳滨对虾均在生长40 d时更具营养,且露天养殖优于大棚养殖。大棚养殖和露天养殖模式下相近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肌肉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包含17种氨基酸。大棚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 d、60d、80 d、95 d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29.36%、30.71%、33.28%、32.9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50.04%、55.63%、63.14%、60.56%;露天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至40 d、60 d、80 d、95 d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34.70%、33.69%、32.93%、34.11%,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64.44%、63.72%、62.66%、66.76%,均基本符合FAO/WHO理想模式,露天养殖的凡纳滨对虾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着高于大棚养殖。从蛋白质营养角度考虑,大棚和露天养殖凡纳滨对虾在最后收虾阶段时期营养价值较高,且露天养殖优于大棚养殖。2.不同生长阶段罗氏沼虾肌肉一般营养成分间无显着性差异。从粗蛋白含量考虑,罗氏沼虾在生长61 d时营养较高。罗氏沼虾生长61 d、81 d、102 d、123 d、143 d、164 d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72%、54.68%、52.23%、49.48%、48.68%和45.28%,肌肉中EPA+DHA占脂肪酸总量的28.86%、29.17%、23.31%、21.26%、20.19%和20.49%,其含量均随虾体的生长而逐渐降低,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考虑,罗氏沼虾在生长61 d时营养较高。罗氏沼虾不同生长阶段肌肉水解氨基酸均检测出17种,以谷氨酸含量最高。罗氏沼虾61 d、81 d、102 d、123 d、143 d和164 d的EAA/AA分别为32.87%、30.23%、32.76%、33.07%、33.77%和34.82%,EAA/NEAA分别为60.20%%、54.01%、61.91%、63.40%、65.93%和69.57%,基本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从蛋白质营养角度考虑,罗氏沼虾在生长102 d至164 d时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李容伟[2](2018)在《红树林下人工养殖中华乌塘鳢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铁笼养殖技术比较研究红树林和光滩两种样地人工养殖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 sinensis在养殖性状、营养成分及其对基底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挑选平均体重(10.50±2.55)g的中华乌塘鳢作为种苗,共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1)光滩不投饵组、(2)光滩投饵组、(3)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4)红树林林下投饵组,每个实验组设计三个平行重复,以鳗鱼粉和对虾0号料以3:1混合兑水调成粘稠状作为饵料。铁笼的规格长×宽×高为1 m×0.4 m×0.8 m,放养密度为10尾/0.4 m2,养殖周期60天,实验结束时起捕铁笼内存活的实验鱼,进行计数和体重、体长测量,取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在养殖前后采取样地基底土壤做理化性质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性状:红树林林下投饵组和光滩投饵组存活率均为35%,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的存活率为32.5%,光滩不投饵组的存活率为22.5%;红树林林下投饵组的增重率(55.82%)>光滩投饵组(10.17%),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的增重率(20.81%)>光滩不投饵组(1.65%);红树林林下投饵组的体长增长率(26.34%)>光滩投饵组(17.91%),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的体长增长率(22.21%)>光滩不投饵组(10.24%);红树林林下投饵组的特定生长率(0.74%/t)>光滩投饵组(0.16%/t),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的特定生长率(0.31%/t)>光滩不投饵组(0.03%/t);在肥满度上,红树林林下投饵组(1.31g/cm3)>光滩不投饵组(1.28 g/cm3)>红树林林下不投饵组为(1.12 g/cm3)>光滩投饵组(0.87 g/cm3)。2、肌肉营养成分:各实验组鱼体的粗蛋白含量均较高(74.65%-86.15%),粗脂肪含量较低(0.89%-1.63%),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并且红树林下两组实验鱼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高于光滩养殖的两组实验鱼;各组实验鱼的氨基酸总量(71.72%-84.52%)、鲜味氨基酸总量(29.03%-32.57%)、必需氨基酸总量(27.47%-34.14%)、非必需氨基酸总量(44.25%-50.37%)均以池塘养殖鱼最高,光滩投饵组最低,红树林下养殖两组分别高于光滩养殖两组;各组实验鱼肌肉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较高在66.83-79.96之间,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蛋+光)氨酸,F值较高在2.17-2.24之间,肌肉蛋白质基本上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要求,且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各组实验鱼的肌肉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红树林下养殖两组实验鱼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EPA+DHA)含量均分别高于光滩养殖的两组实验鱼。3、土壤理化特性:红树林林下人工笼养中华乌塘鳢对其基底土壤中的总有机质、总氮、总磷存在影响,投饵组的影响较为显着,对pH值和盐度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红树林下养殖中华乌塘鳢在养殖性状和营养成分与光滩养殖比较均具有一定的优势。红树林下养殖的中华乌塘鳢比光滩养殖口味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促进红树林保护和当地渔民滩涂养殖矛盾的解决,对红树林的保护和渔民的滩涂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施永海,张根玉,刘永士,陆根海,严银龙,谢永德,徐嘉波,刘建忠[3](2013)在《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哈氏仿对虾肌肉的营养特征,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野生群体肌肉中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79.42%和17.94%)与养殖群体(分别为79.28%和17.95%)没有显着差异;野生群体的粗脂肪含量(0.89%)显着低于养殖群体(1.12%),而粗灰分含量(1.44%)显着高于养殖群体(1.31%)。在18种检测出的氨基酸中,有9种氨基酸的含量,野生群体比养殖群体显着低,另外9种在两群体间没有差异。野生群体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DAA)、虾味氨基酸(SAA)含量(分别为83.42%、29.69%、43.59%、32.54%和21.11%)均比养殖群体(分别为88.08%、30.53%、47.39%、34.47%和21.72%)显着低;野生群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分别为66.41和2.07)也明显低于养殖群体(分别为69.10和2.12)。野生群体的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分别为41.95%和39.51%)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分别为39.60%和36.64%)均明显高,而野生群体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18.54%)相对百分含量比养殖群体(23.76%)明显低;野生群体肌肉中油脂的EPA+DHA相对百分含量(28.23%)比养殖群体(25.66%)明显高,但在野生和养殖群体间肌肉中的EPA+DHA绝对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肉味鲜美,人工养殖没有造成其肌肉脂肪的大量富集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急剧变化,相反使该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更高。

陈东兴[4](2012)在《5种养殖池塘水质、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氮、磷收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揭示池塘养殖污染强度及污染来源,为池塘养殖污染削减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对苏州地区5种养殖池塘不同季节水源水质、塘内水质、排水水质以及干塘排水水质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参数包括溶解氧(DO)、pH、总氮(TN)、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总磷(TP)、化学耗氧量(CODMn)、总悬浮物(TSS)。计算了TN、TP、CODMn和TSS表观排放强度和实际排放强度。最后,依据物料平衡原理,建立了5种池塘氮、磷收支模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5种养殖池塘水质基本情况:混养鱼塘TN2.36-3.50mg/L,TAN0.41-1.62mg/L, NO2-N0.009-0.390mg/L, NO3-N0.16-0.45mg/L, TP0.32-0.75mg/L, PO4-P0.035-0.112mg/L, CODMn7.72-14.46mg/L, TSS20.20-70.44mg/L。青虾塘TN2.36-5.58mg/L,TAN0.19-1.88mg/L,NO2-N0.003-0.066mg/L, NO3-N0.02-0.41mg/L, TP0.33-1.64mg/L, PO4-P0.013-0.358mg/L,CODMn10.72-26.59mg/L,TSS18.16-87.54mg/L。南美白对虾塘TN1.79-3.92mg/L,TAN0.34-1.40mg/L,NO2-N0.008-0.497mg/L,NO3-N0.13-0.36mg/L,TP0.23-0.87mg/L,PO4-P0.015-0.197mg/L,CODMn6.78-14.61mg/L,TSS7.20-35.79mg/L。罗氏沼虾塘TN1.44-3.71mg/L,TAN0.37-1.11mg/L, NO2-N0.005-0.468mg/L, NO3-N0.09-0.40mg/L, TP0.21-0.80mg/L, PO4-P0.025-0.168mg/L, CODMn5.04-13.37mg/L, TSS7.93-26.60mg/L。河蟹塘TN0.71-1.43mg/L, TAN0.29-1.49mg/L, NO2-N0.003-0.045mg/L, NO3-N0.04-0.21mg/L, TP0.10-0.34mg/L, PO4-P0.017-0.138mg/L,CODMn5.39-9.87mg/L,TSS6.52-21.00mg/L。上述结果表明,5种池塘养殖过程中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DO和pH在适宜的范围内,TAN已超出适宜范围,NO2-N浓度个别时期较高,但大部分时间在适宜范围内,虾类养殖池塘中CODMn超出其适宜浓度。2.5种养殖池塘养殖期排出水中TN、TP、CODMn和TSS浓度分别在0.90-2.88mg/L,0.32-1.76mg/L,6.84-13.30mg/L,17.8-76.2mg/L之间。同期塘内相应水质指标的浓度分别在0.71-2.78mg/L,0.34-1.64mg/L,6.62-11.7mg/L,17.3-70.5mg/L之间。除河蟹池塘外,其他养殖池塘干塘排水过程中各污染物浓度都有所提高,最后30cm污染物浓度显着升高。混养鱼塘TN、TP、CODMn和TSS的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16.82kg/hm2,4.73kg/hm2,112.4kg/hm2和259.9kg/hm2;青虾塘污染物实际排放强度分别为:45.6kg/hm2,13.1kg/hm2,266kg/hm2和779.7kg/hm2;南美白对虾塘分别为:182kg/hm2,47.5kg/hm2,822kg/hm2和2278kg/hm2;罗氏沼虾塘分别为:144kg/hm2,41.3kg/hm2,629kg/hm2和2284kg/hm2。河蟹塘分别为:16.82kg/hm2,4.73kg/hm2,112kg/hm2和260kg/hm2。混养鱼、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塘TN、TP、CODMn及TSS实际排放强度比表观排放强度分别高出12.25-42.31%,21.12-43.16%,12.24-40.27%和49.18-68.18%。上述结果表明,养殖期可以塘水水质估算污染排放量,但是干塘时不宜以塘内水质估算污染排放量;南美白对虾塘和混养鱼塘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于其它养殖池塘,河蟹塘污染物实际排放强度最小,通过排水技术改进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量。3.5种养殖池塘N、P收支概况:混养鱼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43.68kg/hm2+饵料419.5kg/hm2+肥料5.23kg/hm2+进水117.7kg/hm2=渔获物165.1kg/hm2+排水172.3kg/hm2+其他248.7kg/hm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10.39kg/hm2+饵料86.03kg/hm2+肥料3.45kg/hm2+进水14.79kg/hm2=渔获物34.29kg/hm2+排水44.55kg/hm2+其他35.82kg/hm2。青虾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6.76kg/hm2+饵料167kg/hm2+肥料33.8kg/hm2+进水46.9kg/hm2=渔获物32.1kg/hm2+排水45.6kg/hm2+水草35.2kg/hm2+其他141kg/hm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58kg/hm2+饵料34.7kg/hm2+肥料15.5kg/hm2+进水6.76kg/hm2=渔获物2.78kg/hm2+排水13.1kg/hm2+水草4.40kg/hm2+其他37.3kg/hm2。南美白对虾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0.09kg/hm2+饵料489kg/hm2+肥料3.04kg/hm2+进水50.0kg/hm2=渔获物155kg/hm2+排水182kg/hm2+其他206kg/hm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01kg/hm2+饵料112kg/hm2+肥料0.48kg/hm2+进水18.0kg/hm2=渔获物14.6kg/hm2+排水47.5kg/hm2+其他68.1kg/hm2。罗氏沼虾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0.26kg/hm2+饵料484kg/hm2+进水47.3kg/hm2=渔获物107kg/hm2+排水144kg/hm2+其他280kg/hm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004kg/hm2+饵料107kg/hm2+进水17.0kg/hm2=渔获物16.0kg/hm2+排水41.3kg/hm2+其他66.5kg/hm2。河蟹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6.30kg/hm2+饵料135.5kg/hm2+进水29.11kg/hm2=渔获物30.08kg/hm2+排水16.82kg/hm2+水草134.4kg/hm2+其他-10.37kg/hm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51kg/hm2+饵料26.66kg/hm2+进水3.76kg/hm2=渔获物1.76kg/hm2+排水4.73kg/hm2+水草16.80kg/hm2+其他7.64kg/hm2。5种养殖池塘饵料氮、磷保留率分别在15.20-31.60%和4.69-27.78%之间。上述结果表明,饵料是5种养殖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5种池塘养殖过程中对饵料中N、P保留率较低,提高饵料中氮、磷保留率是降低池塘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

陈兆芳,张庆起,孙斌[5](2008)在《南美蓝对虾海水池塘养殖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美蓝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广盐性热带虾,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成本低、适温耐盐范围广、耐低溶解氧、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等优点。我国于2000年后开

李大海[6](2007)在《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文中提出论文在对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从生产、市场、技术、政策等多个层面,揭示了海水养殖生产的特殊性,分析了其生产特性与产业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通过构建海水养殖生产模型、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等数理模型,对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波动性明显、发展效率低下、环境病害问题突出等现象提供了经济学解释,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建议。论文首先综述了我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与现状,对“四次浪潮”中代表品种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分析,发现在海水养殖发展中,除了具有因生产周期较长、市场均衡存在时滞(与农业生产类似)因素引起的周期外,还存在另一种更剧烈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主要地由容量的限制所引发,与养殖规模、密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在借鉴养殖容量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论文构建了海水养殖生产模型,提出了海水养殖最优生产理论。将养殖容量进一步细化为短期容量、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经比较发现短期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而可持续容量和经济最优容量有可能重合。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应根据可持续容量确定最大养殖规模;但海水养殖经营者会按照经济最优容量确定养殖规模,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如果经济最优容量大于可持续容量,将引发过度养殖。模拟显示,如不对海水养殖业进行任何干预,自发产生的过度养殖将使行业发展出现周期性波动,并引起生产效率下降。针对我国“小农式”的海水养殖经营模式,应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论文建立了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由于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周边养殖单元,使相同海域不同养殖者的生产决策相互影响。模型证明: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一个养殖者来说,其最优对策都是扩大养殖规模。海水流动性带来外部性,外部性将导致过度养殖。论文根据海水养殖生产函数推导了海水养殖市场供给函数,并对供给、需求进行了动态分析。发现供给和需求可能出现非均衡波动的情况,即当供、需曲线交点对应的产量大于可持续容量时,在容量限制与外部性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出现价格持续上升与产量持续下降互相强化、最终导致市场供需完全失衡的现象。论文认为,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有可能加剧过度养殖和行业发展波动。在总结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历程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容量限制对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影响。发现除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r型)外,海水养殖业还存在着容量集约型的技术进步(k型)。通过k型技术进步,单位面积海域能够容纳更多的要素投入,增大可持续养殖容量,提高养殖效益。在对对虾、扇贝等品种养殖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其发展初期的技术进步以r型技术进步为主;而当养殖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后,k型技术进步开始成为技术演化的主要方面。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分析显示,当养殖规模未达到可持续容量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较高,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为零;当出现过度养殖时,r型技术进步边际收益迅速下降,而k型技术进步的边际收益开始增加。论文认为,技术进步是海水养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海水养殖业既无法通过自身调节、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实现可持续、有效率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施适当的行政管理。但是,近30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对海水养殖业发展采取以数量为中心的行政管理,即把产量、收入等指标的持续增长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目标。论文综述了近20多年来我国政府对海水养殖业管理政策的演变历程,根据海水养殖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思路,认为应把控制养殖规模、防止过度养殖作为行政管理的中心环节,并结合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了具体措施。

邴旭文,王进波[7](2006)在《池养南美蓝对虾与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对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南美蓝对虾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南美白对虾(P>0.05),南美白对虾的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显着高于南美蓝对虾(P>0.05)。两种对虾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四种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1.30%、30.73%(干样百分比),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69.88、62.42,其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脂肪酸中EPA与DHA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0.91%、18.60%,矿物元素含量丰富。上述分析表明,南美蓝对虾和南美白对虾肌肉均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食品,从营养学的角度,南美蓝对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要高于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的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于南美蓝对虾。

宋迁红[8](2005)在《南美蓝对虾的生物学、肌肉营养品质分析及淡化养殖技术推广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美蓝对虾(Litopenacus stylirostris)亦称细角对虾,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沿岸,是暖水性的大型经济虾类,是世界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该种类肉质细嫩、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甲壳薄、含肉率高,而且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食性杂、饲料来源易解决,且能耐受低盐度水体,可驯化进行淡水养殖。主要在南美的巴拿马、委内瑞拉等七个国家有养殖,并已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近年由于南美蓝对虾对“桃拉”综合症等暴发病有着较强的抵抗力,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它的养殖研究也越来越多。 无锡市湖丰特种水产品有限公司于2004年初成功地将南美蓝对虾引进国内。自引进以来,笔者及相关科技人员对其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肌肉营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基本掌握了该虾的营养成分、生长规律,以及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措施和技术要点。 本论文综述了南美蓝对虾成虾和幼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包括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习性等;研究了南美蓝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以及在淡水环境中苗种的淡化及养成技术。 南美蓝对虾学名:Litopenacus 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同属滨对虾亚属。动物学分类为: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滨对虾亚属。南美蓝对虾外形与南美白对虾非常相近,额角的形状和齿式以及成虾的体色是南美蓝对虾区别于南美白对虾的主要特征。南美蓝对虾适应的水温范围为12~35℃,幼虾和成虾能在淡水或半咸水中生活,其食性与南美白对虾接近,但比后者更趋向于肉食性。南美蓝对虾属于开放型纳精囊种类(Open thelycum),其繁殖顺序是:蜕皮→成熟→交配→产卵。 南美蓝对虾肌肉营养品质试验表明,除南美蓝对虾的粗蛋白含量高于南美白对虾外,南美白对虾的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高于南美蓝对虾。两种对虾肌肉中的氨基酸组成除南美蓝对虾的Trp、Cys显着高于南美白对虾(P>0.05)外,其它氨基酸组成无显着差异,两种对虾的肌肉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排序基本一致。南美蓝对虾鲜

伊伦[9](2005)在《南美蓝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2004年,对大多数南美白对虾养殖者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由于养殖成活率低、生产成本升 高、市场价格低等诸多原因,导致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特别是广东等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大省损失惨重,虾农 出现严重亏损。因此,许多养殖者都期盼能有一种新的对虾养殖品种出现,来取代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本期我 们特别安排了下面这篇有关南美蓝对虾养殖文章,来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

杨学宋,孙瑞晓,李国江[10](2005)在《北方池塘养殖南美蓝对虾技术》文中提出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 习性相近,比南美白对虾的成熟体形更大,生长速度更快,我国现有 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它,尤其适合于北方沿 海地区进行精养、半精养方式的养殖。笔者在南美蓝对虾养殖过程 中,发现该品种具有6个明显优点:①抗病能力强,对病毒不甚敏 感,因而养殖成活率高;②生长快,规格均匀,正常条件下,养殖 80天-110天可生长到体长12cm-14cm,平均每10天体长增长1. 2cm,如果比中国对虾晚放苗15天,而收获却可以提前15天左右, 且增长率比中国对虾提高20%-30%;③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换水量较小,为中国对虾的2/3,水环境稳定;④可以摄食普通 饲料,蛋白质含量与中国对虾基本相同;⑤加工出肉率65%-68%, 比中国对虾高出4%-5%,且肉质细嫩;⑥适宜于高密度养殖,放 苗密度低则5000尾/亩,高则可达15万尾/亩。

二、南美蓝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美蓝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营养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养殖概述
    1.2 营养成分
        1.2.1 对营养成分产生影响的因素
        1.2.2 营养价值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凡纳滨对虾
        2.1.1 养殖场基本情况
        2.1.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2 罗氏沼虾
        2.2.1 养殖场基本情况
        2.2.2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3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2.4 营养品质评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营养成分
    3.1 一般营养成分
    3.2 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
    3.3 氨基酸组成与营养品质评价
        3.3.1 氨基酸组成分析
        3.3.2 营养品质评价
第四章 不同生长阶段罗氏沼虾肌肉的营养成分
    4.1 一般营养成分
    4.2 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
    4.3 氨基酸组成与营养品质评价
        4.3.1 氨基酸组成分析
        4.3.2 营养品质评价
第五章 讨论
    5.1 两种虾的生长曲线
    5.2 一般营养成分
    5.3 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比较
    5.4 肌肉氨基酸组成与品质评价
第六章 结论
    6.1 实验结果
    6.2 实验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红树林下人工养殖中华乌塘鳢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红树林林下养殖的研究
        1.1.1 红树林区鱼类概况
        1.1.2 红树林林下养殖的研究
        1.1.3 红树林下养殖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1.2 中华乌塘鳢生物学特性
    1.3 中华乌塘鳢的养殖概况
    1.4 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1.4.1 一般营养成分评价
        1.4.2 鱼类肌肉氨基酸营养的评价
        1.4.3 鱼类肌肉脂肪酸营养的评价
        1.4.4 中华乌塘鳢肌肉营养成分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目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样地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鱼苗
        2.2.2 养殖设施与饵料
        2.2.3 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2.4.1 饲养管理
        2.4.2 养殖性状测定
        2.4.3 肌肉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
        2.4.4 肌肉营养成分检测与评价方法
        2.4.5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5 数据统计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养殖条件下中华乌塘鳢的养殖性状比较
    3.2 不同养殖条件下的中华乌塘鳢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3.2.1 肌肉的粗营养成分
        3.2.2 不同养殖条件下的中华乌塘鳢肌肉氨基酸组成
        3.2.3 不同养殖条件下中华乌塘鳢肌肉氨基酸评分及F值
        3.2.4 不同养殖条件下中华乌塘鳢肌肉脂肪酸组成
    3.3 红树林下人工养殖的基底土壤理化性质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养殖条件对中华乌塘鳢养殖性状的影响
    4.2 不同生长环境对中华乌塘鳢肌肉一般营养成分的影响
    4.3 不同生长环境对中华乌塘鳢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4.4 不同生长条件对中华乌塘鳢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4.5 红树林下人工养殖中华乌塘鳢对基底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5种养殖池塘水质、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氮、磷收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我国水产养殖业现状
    2 水产养殖池塘水质
    3 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因素
        3.1 饵料对池塘水质的影响
        3.2 养殖动物对水质的影响
        3.3 底泥氮磷的释放
    4 池塘 TN、TP、COD_(Mn)和 TSS 释放强度
    5 池塘氮磷收支的研究
    6 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
        6.1 科学的养殖管理
        6.2 营养调控
    7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第一章 :5 种养殖池塘水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质调查池塘养殖概况
        1.2 水样的采集与分析
        1.3 水质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5 种养殖池塘水源水质
        2.2 混养鱼塘水质
        2.2.1 DO 和 pH
        2.2.2 氮营养盐
        2.2.3 磷营养盐
        2.2.4 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
        2.3 青虾塘水质
        2.3.1 DO 和 pH
        2.3.2 氮营养盐
        2.3.3 磷营养盐
        2.3.4 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
        2.4 南美白对虾塘水质
        2.4.1 DO 和 pH
        2.4.2 氮营养盐
        2.4.3 磷营养盐
        2.4.4 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
        2.5 罗氏沼虾塘水质
        2.5.1 DO 和 pH
        2.5.2 氮营养盐
        2.5.3 磷营养盐
        2.5.4 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
        2.6 河蟹塘水质
        2.6.1 DO 和 pH
        2.6.2 氮营养盐
        2.6.3 磷营养盐
        2.6.4 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
    3 讨论
        3.1 池塘水质的变化
        3.2 池塘水质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3.3 换水对养殖池塘的影响
第二章 :5 种养殖池塘排水水质及 TN、TP、COD_(Mn)和 TSS 排放强度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概况
        1.2 水样的采集与分析
        1.3 水质评价标准
        1.4 数据分析
        1.5 TN、TP、COD_(Mn)和 TSS 排放强度计算
    2 结果
        2.1 排水水质
        2.2 TN、TP、COD_(Mn)和 TSS 排放强度
    3 讨论
        3.1 干塘水质的变化
        3.2 TN、TP、COD_(Mn)和 TSS 排放强度
        3.3 干塘水质变化对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影响
第三章 :5 种养殖池塘氮、磷收支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概况
        1.2 氮磷收支计算
    2 结果
        2.1 混养鱼塘氮磷收支
        2.2 青虾塘氮磷收支
        2.3 南美白对虾塘氮磷收支
        2.4 罗氏沼虾塘氮磷收支
        2.5 河蟹塘氮磷收支
    3 讨论
        3.1 氮磷收支
        3.2 饵料中氮磷保留率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0.2.1 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研究
        0.2.2 渔业资源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0.2.3 制度和技术经济学的有关研究
    0.3 本文内容和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概述
    1.1 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
        1.1.1 产量和产值
        1.1.2 养殖面积
        1.1.3 养殖单产
        1.1.4 主要品种
    1.2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历史
        1.2.1 中国海水养殖的发展阶段
        1.2.2 各海水养殖品种的发展历程
    1.3 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特点
        1.3.1 产量高,品种全
        1.3.2 发展速度快,开发强度大
        1.3.3 环境、病害问题突出
2 中国海水养殖“四次浪潮”及发展规律
    2.1 对虾养殖
        2.1.1 对虾生物学概述
        2.1.2 我国对虾养殖发展简史
    2.2 扇贝养殖
        2.2.1 扇贝生物学概述
        2.2.2 我国扇贝养殖发展简史
    2.3 海带养殖
        2.3.1 海带生物学概述
        2.3.2 我国海带养殖发展简史
    2.4 海水鱼类养殖
        2.4.1 养殖海水鱼类概述
        2.4.2 我国海水鱼类养殖发展简史
    2.5 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规律
        2.5.1 发展的波动性
        2.5.2 波动的周期性
        2.5.3 一个发展周期的四个阶段
        2.5.4 海水养殖的周期性发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3.1 海水养殖生态系统的特点
    3.2 养殖容量
    3.3 基于养殖容量理论的海水养殖生产模型
        3.3.1 海水养殖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
        3.3.2 封闭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的生产函数
        3.3.3 开放式海域的海水养殖生产函数
        3.3.4 短期最大产量和可持续最大产量
        3.3.5 海水养殖的成本曲线、收益曲线及经济最大产量的确定
        3.3.6 过度养殖与海水养殖发展周期
        3.3.7 海水养殖的休作轮养及其意义
    3.4 小农经营模式与过度养殖(共有海域的集体选择模型)
4 海水养殖业发展中的市场机制
    4.1 多年来主要品种养殖效益的变化情况
        4.1.1 对虾
        4.1.2 扇贝
        4.1.3 海带
    4.2 海水养殖周期性发展中行业利润的变化规律
    4.3 海水养殖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分析
        4.3.1 海水养殖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函数
        4.3.2 海水养殖产品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4.3.3 容量限制下的蛛网模型(动态均衡分析)
    4.4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相关性假说及实证分析
        4.4.1 海水养殖经营效益与规模增长速度的相关性假说
        4.4.2 关于对虾养殖的实证分析
        4.4.3 关于扇贝和海带养殖的实证分析
5 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与机制
    5.1 四次浪潮中的技术演化
        5.1.1 对虾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2 扇贝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3 海带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1.4 海水鱼类养殖发展中的技术演化
    5.2 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特点
        5.2.1 技术外生性
        5.2.2 时间分布的非均匀性
        5.2.3 技术演化的路径依赖(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2.4 多方向性和可逆性
    5.3 有关我国海水养殖技术演化的几个问题
        5.3.1 要素可获得性对技术演化的影响
        5.3.2 容量限制对技术演化的影响(技术演化的两个方向)
        5.3.3 要素相对价格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5.3.4 养殖风险对技术变迁的影响
6 容量限制、外部性与政府管理
    6.1 我国海水养殖政府管理综述
        6.1.1 政策的演变
        6.1.2 主要管理手段
    6.2 我国部分海水养殖政策效果评价
        6.2.1 以产量为中心的系列政策
        6.2.2 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政策
        6.2.3 产业化政策
    6.3 以环境为中心的海水养殖行政管理及效果评价
        6.3.1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概述
        6.3.2 以环境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效果评析
        6.3.3 两种管理手段:完善产权与政府直接管理
    6.4 对我国海水养殖行政管理的建议
        6.4.1 转变行政管理思路
        6.4.2 明确行政管理目标
        6.4.3 确定行政管理手段
参考文献
论文附表
附表参考文献
致谢

(7)池养南美蓝对虾与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样品处理
    1.3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
    1.4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营养成分
    2.2 氨基酸分析与营养品质评价
        2.2.1 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
        2.2.2 肌肉营养品质的评价
    2.3 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2.4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3 讨论

(8)南美蓝对虾的生物学、肌肉营养品质分析及淡化养殖技术推广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综述
    1. 我国对虾业的养殖概况
    2. 主要问题
        2.1 种苗
        2.2 病害
    3. 南美蓝对虾的引进目的和概况
        3.1 种源背景
        3.2 蓝对虾在国际、国内繁育养殖情况
    4. 南美蓝对虾的养殖优势及前景分析
第二章 南美蓝对虾的生物学特性
    1. 生物学特性
        1.1 外部形态
        1.2 与南美白对虾的区别
    2. 生态习性
        2.1 对温度的要求
        2.2 对水质的要求
        2.3 营养要求
        2.4 摄食习性
        2.5 蜕壳与生长
        2.6 繁殖习性
        2.7 南美蓝对虾与南美白对虾生活特性比较
第三章 池养南美蓝对虾与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分析方法
        1.2.1 样品处理
        1.2.2 一般营养成分测定
        1.2.3 氨基酸
        1.2.4 脂肪酸
        1.3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营养成分
        2.2 氨基酸分析与营养品质评价
        2.2.1 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
        2.2.2 肌肉营养品质的评价
        2.3 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3 讨论
第四章 南美蓝对虾淡化养殖技术研究
    摘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点水质情况
        1.1.2 试验池塘
        1.1.3 试验用苗种
    2. 试验方法
        2.1 苗种放养
        2.2 水质调控
        2.3 优选饵料
        2.4 养殖管理
        2.4.1 养成前期管理
        2.4.2 养成中期管理
        2.4.3 养殖后期管理
    3. 结果与结论
        3.1 养殖效益分析
        3.2 生长态势分析
        3.3 抗应激反应能力分析
        3.4 养殖前景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北方池塘养殖南美蓝对虾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改造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三、虾苗放养
四、中间培育
五、养殖管理
六、病害防治
七、对虾收获

四、南美蓝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生长阶段凡纳滨对虾与罗氏沼虾营养成分的研究[D]. 吴丹.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2]红树林下人工养殖中华乌塘鳢养殖性状及营养成分研究[D]. 李容伟. 集美大学, 2018(01)
  • [3]野生及养殖哈氏仿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与比较[J]. 施永海,张根玉,刘永士,陆根海,严银龙,谢永德,徐嘉波,刘建忠. 水产学报, 2013(05)
  • [4]5种养殖池塘水质、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氮、磷收支[D]. 陈东兴. 上海海洋大学, 2012(03)
  • [5]南美蓝对虾海水池塘养殖试验[J]. 陈兆芳,张庆起,孙斌. 水产养殖, 2008(01)
  • [6]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海水养殖发展研究 ——实证研究与模型分析[D]. 李大海.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4)
  • [7]池养南美蓝对虾与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品质的比较[J]. 邴旭文,王进波. 水生生物学报, 2006(04)
  • [8]南美蓝对虾的生物学、肌肉营养品质分析及淡化养殖技术推广试验研究[D]. 宋迁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05(12)
  • [9]南美蓝对虾池塘养殖技术[J]. 伊伦. 北京水产, 2005(02)
  • [10]北方池塘养殖南美蓝对虾技术[J]. 杨学宋,孙瑞晓,李国江. 中国水产, 2005(04)

标签:;  ;  ;  ;  ;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