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接收数字电视解决方案探讨

PC接收数字电视解决方案探讨

一、PC机接收数字电视方案谈(论文文献综述)

潘芝力[1](2015)在《多功能嵌入式多媒体网关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数字电视和视频监控应用得到了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流媒体也成为网络媒体传输的主要手段。地面广播数字电视信号在全国广泛覆盖并有专用接收机,但人们通常不会为了观看广播电视单独购买接收机,而目前主流智能手机无法直接接收数字电视。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设计了一个多媒体网关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智能手机终端免流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的功能。此外,考虑到视频监控在地铁、超市、家庭等场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在网关系统上加入了视频监控功能。本文设计的网关系统包含软硬件两部分。硬件平台由数字电视调谐器、数字解调器、摄像头、ARM开发板和WIFI路由器构成。软件分为数字电视转发和视频监控两个模块,其中包含TS流解复用,TS流复制分发,多线程响应请求,视频数据采集,数据编码压缩,流媒体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数字电视转发模块实现转发地面广播数字电视的功能。首先,数字调谐器将射频信号解调成多路节目的TS数据流后,传输到流媒体服务器。其次,流媒体服务器采用Live555开源项目进行搭建,以实现在网关系统和手机终端之间建立流媒体数据连接,使TS数据流可以基于RTSP协议通过网络传输。最后,为实现在局域网中分发数据,采用WIFI路由器构建局域网,达到局域网内的手机终端都能接收视频数据的效果。论文又针对网络实时监控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多媒体网关系统上增加实时监控的设想。本文先通过调用Linux系统的V4L2接口,控制摄像头进行采集,获得原始YUV格式的视频数据。接着,为减小网关中视频数据的存储量,并节省网络传输带宽,文中采用主流编码器x264对原始YUV格式视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数据压缩高达500倍。最后为达到实时传输的效果,在数据传输中加入了管道的阻塞控制,实现客户终端对网关采集数据的同步读取。本文设计的多媒体网关系统创新地融合了数字电视信号转发功能和视频监控功能。系统拥有体积小、实时性高、免流量传输、节省网络带宽等优点。最后对论文研究内容加以总结和展望。

肖勇[2](2011)在《基于LG芯片数模一体机软件体系应用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处理技术,图像压缩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迈进了又一崭新时期一数字电视时代。在广播电视由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过渡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美国,日本等,相继确定了本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因此,研制数模一体机显得尤为重要。数模一体机属于一种数字电视接收机,它不仅具有数字电视功能,还可兼容模拟电视;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信号质量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好,易于存储,容易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技术等优点。论文首先分析ATSC标准的系统结构,针对ATSC的标准提出了一种新的液晶数模一体机的设计方案,并结合此课题所设计的数模一体机从硬件和软件上整体介绍了研发过程,由于本人在项目研发组中主要负责软件的应用开发,因此论文着重从软件体系上分析其结构,流程,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论文采用LGDT1111-T和ARK1839A系统级芯片针对北美市场设计与实现了一款7寸的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重量轻的便携式液晶数模一体电视机。论文主要阐述了系统硬件设计的总体框图,工作原理以及整机结构,接着重点详细介绍了数字部分的软件体系(模拟部分不作重点介绍),以及设计过程应注意的细节,最后对系统的整体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对未来地面电视接收机技术和市场进行了展望。本应用设计已通过工程实践测试证明,达到了目前市场上数模一体电视机性能和功能的标准,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实用性强,理论可靠,效果良好。

王成成[3](2011)在《基于NT72626芯片的数模一体电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电视的诞生到现在,其发展经历了许多的技术革新。首先传统的CRT显示设备由于其功耗大,辐射高等缺点正逐步被LCD显示设备取代。其次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数字电视以其图像质量好,接口资源丰富等优点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由于目前的电视广播系统正处在由模拟广播信号向数字广播信号的转型期,模拟广播和数字广播电视共存的现状决定了市场上数模一体化电视的存在。由于客户审美观的不同,对电视的UI界面的要求也有很大区别,因此UI界面的设计业成为电视设计的一个重点。基于目前电视市场的需要,本文提出一种模数一体化电视的系统设计。并对电视方案设计中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接收原理;红外遥控器的编解码原理,重点阐述了NEC码的编解码方法;12C总线通信的规范;LCD显示器的时序控制;AV, YPbPr, HDMI, VGA通道下信号的处理方法。设计是基于NOVATEK公司的NT72626视频处理芯片,采用TDTC-G501D数模一体化高频头。首先介绍了相关技术知识和UI设计工具;其次对设计系统的硬件整体框架结构和软件的结构做出了介绍,并介绍了个通道下信号接收和遥控器命令接收的软件实现。最后介绍了NT72626芯片UI设计的相关属性。设计通过测试实现了各通道下信号的正确稳定的接收,并实现出了一套数字电视用户友好界面。

李婷[4](2010)在《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龙芯处理器以其低成本、低功耗、指令级并行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领域。本文基于龙芯2E处理器平台,设计并实现该平台下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龙芯的DVB-S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处理方案,采用基于龙芯2E平台的PCI接口方式,结合SHARP公司的BS2F7VZ0194a作为前端调谐器模块和捕获TS码流的Philip saa7130芯片来设计整个系统,符合DVB-S/MPEG-2标准,充分应用了龙芯平台对MPEG-2高效解码特性,可用于龙芯PC接收和播放卫星数字电视节目。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成本低等特点,对基于国产处理器的3C融合(即计算机、通信与消费类电子融合)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基于特定硬件方案的接收系统驱动开发与优化是工作的重点,在龙芯平台下对电视节目流的解码分析与优化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在龙芯Linux操作系统上进行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原型设计与实现。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DVB标准的数字电视传输和接收原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接收系统的整体硬件方案。在对系统软件平台与Linux操作系统进行简要介绍后,根据系统的功能模块明确了软件系统的层次划分和各部分完成的主要工作,并给出了软件系统实现的整体分层结构。然后,文章分析了在Linux下开发设备驱动程序的一般方法,并针对数字电视接收设备,详细探讨了如何在龙芯Linux操作系统下实现对该设备的驱动。接下来,本文对在龙芯平台下数字电视节目流的解码播放进行分析和优化,并应用基准测试程序进行了相关测试。最后对系统实现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将来进一步对该系统进行扩充与完善的一些工作。

高健[5](2009)在《基于DMB-T的移动电视广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经历了机械电视时代、黑白电子电视和彩色电视时代以后,电视已经迈入数字电视时代。对于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而言,目前世界有三个国际标准:欧洲的DVB-T、美国的ATSC和日本的ISDB-T,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选择和制定自己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在此背景下,我国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数字电视方案,称为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广播(DMB-T:Terrestrial Digital Multimedia/TV Broadcasting)协议,其核心采用了mQAM/QPSK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Time Domain Synchronous-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技术。本文应用DMB-T标准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设计出郑州市移动电视广播系统。根据实际开展DMB-T移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市场需求,并为更好地了解和使用DMB-T技术,指导在工程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对于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多的DVB-T,本文以我国自主研发的DMB-T与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和对比,并得出DMB-T数字电视广播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结论。系统的测试表明:该项工程运行可靠、稳定,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满足了实际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郭智红[6](2009)在《iDTV软件系统多线程并发性和OSD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电视是电视技术的一次革命,被称为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数字电视一体机(iDTV)是模拟电视信号向数字电视信号转换阶段的过渡产品,研究iDTV技术对于正处在此阶段的我国电视工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iDTV图像、声音和操作的实时性以及用户对人机交互界面的要求,对iDTV软件系统多线程并发性和OSD设计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数字电视相关知识和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及趋势。详述了iDTV硬件系统及iDTV软件纵横层次模型。其次,基于iDTV软件系统多线程并发性的要求,对多线程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使用固定加锁层次和试加锁-回退策略防止经典死锁发生;设计了iDTV CL(CompatibleLayer)多线程API和一种用来处理iDTV系统异步事件的混合线程模型——轻量级线程;采用美国Genesis公司iDTV软件开发平台,研究了如何使用Microwindows GUI编写OSD控件;结合实际的应用需求,设计出一款Windows风格的OSD系统。最后,给出了idtvmake工具和makefile文件的编写方法;通过配置NFS服务实现PC和目标板间的通讯;对软件进行了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编写了使用宏跟踪调试程序的代码。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多家知名电视厂家得到应用,结果表明,iDTV CL多线程API和轻量级线程模型满足了iDTV实时系统的应用要求,OSD系统性能良好、功能丰富、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林晓燕[7](2008)在《数字电视界面系统设计及画质对比度与色度提升方法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的功能更加丰富,更加趋向多元化,对它的操作也变得更加复杂。美观大方、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界面系统设计成为数字电视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缩短开发时间,提高代码质量和工作效率,选用Genesis公司的FIL10306为数字视频处理芯片,采用基于架构形式的操作技术方案,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市场需求的数字电视界面系统。既解决了当前数字电视界面系统开发的繁琐性和操作的复杂性等问题,还兼顾了实用与美观。设计的界面系统通过了厂家测试,具有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功能丰富、层次分明,稳定性良好,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画质的提升是数字电视开发的又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准确还原图像的基础上,在视频处理器中加入画质提升技术能够明显改善图像质量。根据人眼视觉特性,对Genesis公司主要采用的画质提升技术---自适应对比度调整技术和自适应颜色管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运用仿真系统进行仿真。经过处理后的图像,色彩度直方图分布范围得到扩展,动态对比度增大,图像层次感明显,清晰度高,色彩效果好。在不同的观看模式下,图像显示出不同的视觉效果,而色彩度保护区域保护图像的色调不变,避免了图像失真,达到厂家要求。

白瑛[8](2008)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国IPTV运营模式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出现加速融合的趋势,由此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IPTV产业,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IPTV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产业的良性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建立一个有效的运营模式是IPTV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本文在介绍IPTV的概念、特征、系统结构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欧洲、北美、亚太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IPTV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IPTV发展现状和趋势;运用价值链理论解构分析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技术设备提供商、终端用户提供商和用户在IPTV产业价值链中博弈关系与作用,并通过对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三个方面的分析,认为我国具有发展IPTV的产业环境;进一步运用价值链理论,通过剖析我国IPTV应用中的上海模式、哈尔滨模式、杭州模式、江苏模式、河南模式等五种典型商业模式价值链结构的特点、差异性与适应性,认为这五种模式和成熟的IPTV商业模式相比都还有一段距离,但在各地开展的富有建设性和开创性的尝试则为未来IPTV商业模式的成熟与成功确立了方向。最后,本文对IPTV产业的路径和关键要素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IPTV产业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探索我国IPTV发展之路,促进IPTV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较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彭迪[9](2008)在《基于ISDB-T标准的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以及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手机这一传统通信工具已不再局限于通话这一功能,现在的手机已经向话音、数据、视频等综合方向演变,在这其中手机电视功能备受消费者的期待,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中国地面数字移动电视广播标准还未确定,因而移动数字电视业务还没有完全开展。而与我国一水之隔的日本,其基于ISDB-T标准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已于2006年4月在东京等地正式开播,而各式各样具有接收移动数字电视信号的手机产品也层出不穷,并且深受日本消费者的喜爱。本文针对目前日本手机数字电视的开发,构建了基于ISDB-T标准的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对我国手机电视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论文详细介绍了基于ISDB-T技术的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研制过程。重点介绍了平台的软硬件设计。平台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ARM板及其外围功能接口模块的设计,SH-Mobile板及其外围功能接口模块的设计。平台的软件设计包括:PC端基于Linux系统的应用程序的设计,ARM板基于Linux系统的MFI驱动、网络驱动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设计,SH板基于ITRON RTOS的各个软件模块的设计。其中涉及到ISDB-T标准、MPEG-2 TS层结构、Linux操作系统及其相关应用、实时操作系统规范ITRON等许多关键技术。论文对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功能测试也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PC端、ARM板以及SH-Mobile板各个单元模块的功能测试和整个接收平台的系统测试。经测试接收平台的设计在功能、性能和效率、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论文针对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也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方案,包括如何从接收平台升级到双CPU结构的手机电视模型以及怎样将接收平台改造成一个便携式的数字电视接收终端器等优秀的扩展方案。最后,论文对手机电视产品的市场和经济潜力做出了评估,对具有中国国内标准的手机电视产品也寄予了热切的期盼。

骆锡钟[10](2008)在《基于ZR39140和PW328B芯片组的LCD-TV设计与实现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的工作是独立开发一款基于在ZR39140和PW328B的TFT-LCD电视,这款电视方案可以实现在台湾地区数字电视信号和模拟电视信号接收一体化,具有使用方便、经济、高品质音视频等优点,满足台湾地区现在市场最新需求的产品。本论文内容主要包括有:(1)介绍电视机的主要发展历程及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的具体分类,并通过分析模拟和数字电视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来说明电视信号数字化的必然趋势。最后阐述TFT-LCD电视机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研究发展,说明本论文的工作重点及其市场前景。(2)具体介绍PW328B和ZR39140芯片的功能及其特点,说明采用该芯片组设计TFT-LCD的优势和先进性。并通过分析系统设计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来说明所设计的新款式LCD电视机的具体实现方案。(3)通过整机的调试和实验记录表来验证说明所设计出来的TFT-LCD电视机的各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问题。整个系统采用最新、最先进的电视设计技术进行开发,如PW328B和ZR39140都是现时刚开发出的最新集成芯片,功能多,性能好,但系统复杂。为此软件和硬件实现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多人同时合作开发。这款电视第一次实现台湾地区可同时接收模拟电视信号和数字电视信号的产品,填补产品系列的空白。

二、PC机接收数字电视方案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C机接收数字电视方案谈(论文提纲范文)

(1)多功能嵌入式多媒体网关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数字媒体应用及视频监控发展和现状
        1.2.1 数字媒体的发展
        1.2.2 视频监控发展和现状
    1.3 多功能网关系统的设计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2 流媒体网关及监控系统平台
    2.1 系统硬件平台
        2.1.1 嵌入式ARM处理器
        2.1.2 EZ335X开发板结构
        2.1.3 其他硬件模块
    2.2 系统软件平台
        2.2.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2.2.2 宿主机开发环境搭建
        2.2.3 ARM目标板系统移植
        2.2.4 移动终端软件架构
    2.3 系统整体架构
        2.3.1 流媒体网关架构
        2.3.2 远程视频监控架构
3 流媒体网关转发实现
    3.1 数据流接收传输处理
        3.1.1 外设驱动配置
        3.1.2 数据接收及协议转换
    3.2 实时节目频道通信实现
        3.2.1 基于TCP的频道请求通信
        3.2.2 响应请求获取节目设计实现
        3.2.3 Live555流媒体解决方案
    3.3 网关中视音频数据点播
        3.3.1 QT图形开发机制
        3.3.2 网关中的数据列表显示及点播
    3.4 终端软件原理
4 视频实时监控实现
    4.1 基于V4L2视频采集数据
        4.1.1 V4L2技术结构分析
        4.1.2 V4L2采集实现过程
    4.2 H.264压缩编码
        4.2.1 H.264编解码技术分析
        4.2.2 H.264编码程序实现
    4.3 视频数据流传输
        4.3.1 RTP/RTSP数据传输协议
        4.3.2 视频数据传输实现
5 系统实验整体测试
    5.1 实验测试环境
    5.2 测试方法
        5.2.1 流媒体网关测试
        5.2.2 远程监控测试
    5.3 测试结果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2)基于LG芯片数模一体机软件体系应用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数模一体机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
        1.2.1 数模一体机特点
        1.2.2 数字电视的国内外标准及其对比
        1.2.3 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ATSC标准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2.1 ATSC标准系统结构
        2.1.1 A53B标准
        2.1.2 A65B标准
    2.2 MPEG-2视频压缩编码
    2.3 杜比(Dolby)AC-3音频压缩标准
3 数模一体机的总体方案
    3.1 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3.2 系统软件设计及开发平台
        3.2.1 系统软件架构
        3.2.2 软件开发平台
4 数模一体机的软件应用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
        4.1.1 数字部分软件流程图
        4.1.2 模拟部分软件流程图
    4.2 软件系统中多任务实现和各模块状态关系
        4.2.1 软件系统多任务实现
        4.2.2 多任务各模块状态切换实现
    4.3 IIC总线技术和搜台换台原理
        4.3.1 IIC总线技术
        4.3.2 高频头调谐原理和参数配置
        4.3.3 搜台换台的工作原理
    4.4 芯片间UART串口通信
    4.5 OSD的设计与实现简介
    4.6 IR的发送与接收
        4.6.1 遥控码的分类和波形图
        4.6.2 遥控器解码在软件中的实现
5 数模一体机功能和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后记

(3)基于NT72626芯片的数模一体电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模拟电视制式简介
    1.3 数字电视制式简介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2 相关知识及设计工具简介
    2.1 红外遥控器知识简介
    2.2 I2C总线通信协议
    2.3 LCD显示器
    2.4 开发工具介绍
3 系统设计
    3.1 NT72626芯片结构和功能
    3.2 硬件接口布局设计
    3.3 软件整体架构
4 软件实现
    4.1 遥控器的接收
    4.2 各通道信号的接收
    4.3 LCD显示器时序控制
5 用户界面开发
    5.1 用户窗口管理
    5.2 用户窗口界面控制
    5.3 事件响应
    5.4 国际化
    5.5 创建新的页面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后记

(4)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在不同平台下的实现
        1.2.2 基于龙芯的数字电视接收系统
    1.3 主要工作及目标
    1.4 文章的组织
第二章 DVB 数字电视基本原理
    2.1 数字电视与DVB 标准
    2.2 DVB 数据流编码MPEG-2 简介
    2.3 MPEG-2 传输流系统及解复用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设计原理
        3.1.1 一般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分析
        3.1.2 龙芯平台下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设计
    3.2 龙芯平台下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硬件方案
        3.2.1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主要芯片介绍
        3.2.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硬件主要功能模块
    3.3 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软件方案
        3.3.1 龙芯平台下主流操作系统简要分析
        3.3.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驱动开发
    4.1 Linux 设备驱动原理分析
        4.1.1 Linux 设备驱动概述
        4.1.2 Linux 的设备管理机制
    4.2 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前端驱动设计与实现
        4.2.1 QPSK 解调与基于saa7130 的DVB 驱动设计
        4.2.2 前端驱动加载与测试
    4.3 基于龙芯平台的DVB-S 接收系统驱动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龙芯平台数字电视节目流解码分析与优化
    5.1 龙芯平台下TS 流解码分析
        5.1.1 MPlayer 对TS 流解码分析
        5.1.2 FFMpeg 的解码流程简析
        5.1.3 MPEG-2 TS 格式的探测与解析分析
    5.2 龙芯平台下MPEG-2 解码优化
        5.2.1 视频解码优化思路分析
        5.2.2 MPEG-2 解码优化部分实现
        5.2.3 MPEG-2 解码优化总结
    5.3 龙芯平台下TS 流解码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基于DMB-T的移动电视广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重要意义
    1.2 移动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及现状
    1.3 DMB-T 与国际移动数字电视几种主要标准的比较
        1.3.1 多项技术性能超越现有国际标准
        1.3.2 在国际电联受到好评
        1.3.3 清晰完整的的自主知识产权
        1.3.4 整体性能先进
        1.3.5 权威专家高度评价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郑州市 DMB-T 系统的理论依据与总体设计
    2.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介绍
        2.1.1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2.1.2 DMB-T 方案的技术路线
    2.2 DMB-T 技术原理
        2.2.1 DMB-T 系统原理框图
        2.2.2 帧结构
        2.2.3 信道编码
        2.2.4 信道调制
        2.2.5 信道编码、调制和帧结构参数小结
    2.3 系统技术指标要求
    2.4 系统总体设计
第三章 郑州市DMB-T 的发射系统与传输系统
    3.1 郑州市DMB-T 系统的数字前端
        3.1.1 数字前端的主要任务
        3.1.2 数字前端系统的构成
        3.1.3 数字前端系统技术实施要点
        3.1.4 数字前端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3.1.5 数字前端系统设备列表
    3.2 郑州市DMB-T 单频网传输系统
        3.2.1 传输系统的主要任务
        3.2.2 传输系统的构成
        3.2.3 传输系统技术实施要点
        3.2.4 传输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3.2.5 郑州市DMB-T传输系统设备列表
    3.3 郑州市DMB-T 单频网发射系统
        3.3.1 发射系统的主要任务
        3.3.2 发射系统的基本构成
        3.3.3 发射系统的技术实施要点
        3.3.4 发射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3.3.5 发射系统设备列表
第四章 郑州市DMB-T 的接收系统与平台管理
    4.1 郑州市DMB-T 接收系统
        4.1.1 接收系统的主要任务
        4.1.2 接收系统的构成
        4.1.3 接收系统技术实施要点
        4.1.4 接收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4.1.5 郑州市DMB-T接收系统设备列表
    4.2 郑州市DMB-T 平台管理系统
        4.2.1 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
        4.2.2 管理系统的构成
第五章 郑州市DMB-T 的测试以及与DVB-T 的对比
    5.1 郑州市DMB-T 测试系统
        5.1.1 测试系统的主要任务
        5.1.2 测试系统的构成
        5.1.3 测试系统技术实施要点
        5.1.4 测试系统设备列表
    5.2 郑州市的DMB-T 与DVB-T 对比
        5.2.1 试验目的
        5.2.2 试验条件
        5.2.3 试验内容
        5.2.4 重复性研究
        5.2.5 试验结果分析
        5.2.6 总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6)iDTV软件系统多线程并发性和OSD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概述
        1.1.1 数字电视的分类
        1.1.2 数字电视的优点
    1.2 中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1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1.2.2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趋势
    1.3 iDTV软件设计
    1.4 数字电视OSD设计的意义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
第二章 iDTV软硬件系统设计
    2.1 iDTV硬件系统设计
        2.1.1 图像处理芯片选择
        2.1.2 iDTV硬件系统结构
    2.2 iDTV软件体系结构
    2.3 MontaVista Linux平台及系统开发环境
        2.3.1 MontaVista Linux RTOS
        2.3.2 MIPS集成开发环境
        2.3.3 MontaVista Linux平台搭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DTV软件系统多线程并发性研究
    3.1 iDTV应用分解和调度
        3.1.1 iDTV应用分解
        3.1.2 任务生命周期
        3.1.3 实时任务调度策略
    3.2 多线程同步研究
        3.2.1 使用互斥量同步多线程
        3.2.2 经典死锁问题的解决方法
        3.2.3 使用信号量实现共享资源的互斥使用
    3.3 iDTV CL线程API设计
        3.3.1 iDTV CL消息与消息队列设计
        3.3.2 iDTV CL线程的创建
        3.3.3 iDTV CL线程的终止和回收
        3.3.4 iDTV CL消息的发送与接收
    3.4 轻量级线程设计
        3.4.1 轻量级线程
        3.4.2 轻量级线程引擎
        3.4.3 轻量级线程的创建
        3.4.4 事件管理机制
    3.5 iDTV软件的main函数设计
    本章小节
第四章 OSD设计
    4.1 OSD系统
        4.1.1 OSD的实现方法和类型
        4.1.2 OSD系统结构图
    4.2 Genesis OSD Workbench开发环境
        4.2.1 Genesis OSD Workbench OSD生成工具
        4.2.2 OSD设计常用控件
        4.2.3 Control-to-Tile
    4.3 ChFavoritesManagerButton设计与实现
        4.3.1 Microwindows GUI简介
        4.3.2 ChFavoritesManagerButton设计
        4.3.3 ChFavoritesManagerButton实现
    4.4 OSD系统设计
        4.4.1 用户主菜单界面需求分析
        4.4.2 菜单界面设计总原则
        4.4.3 主菜单界面图形设计
        4.4.4 菜单显示规则设计
        4.4.5 菜单实现
    本章小节
第五章 iDTV软件系统编译与下载运行
    5.1 iDTV软件系统编译
        5.1.1 Makefile简介
        5.1.2 idtvmake工具编写
        5.1.3 idtvmake规则下Makefile文件的编写
    5.2 下载运行iDTV应用软件
        5.2.1 NFS服务配置
        5.2.2 下载运行目标程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iDTV软件测试与调试
    6.1 iDTV软件测试
        6.1.1 软件测试概述
        6.1.2 iDTV软件单元测试
        6.1.3 iDTV软件系统测试
    6.2 宏跟踪调试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iDTV CL多线程API
附录2 ChFavoritesManagerButton控件窗口处理函数
致谢

(7)数字电视界面系统设计及画质对比度与色度提升方法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课题背景
        1.1.2 数字电视简介
        1.1.3 界面系统设计的意义
        1.1.4 画质提升技术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二章 数字电视系统设计
    2.1 方案设计
        2.1.1 数字电视系统及特征
        2.1.2 我国数字电视的标准
        2.1.3 系统方案的确立
    2.2 系统结构及特点
        2.2.1 系统结构
        2.2.2 工作原理
        2.2.3 系统特点
    2.3 系统视频处理芯片
        2.3.1 视频处理芯片
        2.3.2 视频处理芯片选择
        2.3.3 视频芯片FIL10306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界面系统设计
    3.1 系统软件设计
        3.1.1 框架结构
        3.1.2 软件总体流程
        3.1.3 主循环功能
    3.2 OSD 概述
        3.2.1 OSD 的定义
        3.2.2 实现方法和类型
        3.2.3 OSD 需求分析
    3.3 设计工具
        3.3.1 菜单开发工具Workbench
        3.3.2 编译工具MontaVista
        3.3.3 烧录工具Gprobe
        3.3.4 其他实现工具
    3.4 界面设计
        3.4.1 OSD 主菜单界面
        3.4.2 亮度小菜单界面
        3.4.3 五段均衡界面
        3.4.4 睡眠提示界面
        3.4.5 搜台界面
        3.4.6 节目编辑界面
        3.4.7 其他设计界面
    3.5 功能实现
        3.5.1 OSD 内部结构
        3.5.2 控件介绍及其数据结构
        3.5.3 主菜单功能实现
        3.5.4 搜台功能实现
        3.5.5 屏幕保护功能实现
        3.5.6 菜单自动消失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画质提升技术
    4.1 画面质量
        4.1.1 色彩直方图
        4.1.2 彩色三要素
        4.1.3 画质介绍
        4.1.4 画质提升技术
    4.2 对比度提升
        4.2.1 线性变换提升
        4.2.2 分段线性变换提升
        4.2.3 ACC 技术与仿真
    4.3 彩色提升
        4.3.1 真伪彩色提升
        4.3.2 ACM 技术与仿真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国IPTV运营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IPTV 产业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2.1 IPTV 的概述
        2.1.1 IPTV 的概念
        2.1.2 IPTV 的特征
        2.1.3 IPTV 与数字电视的比较
        2.1.4 IPTV 系统结构
        2.1.5 IPTV 相关技术及标准
    2.2 我国IPTV 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2.2.1 我国IPTV 整体情况
        2.2.1.1 用户情况现状
        2.2.1.2 运营市场现状
        2.2.2 中国IPTV 市场特点
        2.2.3 中国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及成熟度
        2.2.4 中国IPTV 发展现状
    2.3 国外IPTV 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
        2.3.1 欧洲IPTV 业务发展状态和趋势
        2.3.2 北美IPTV 业务发展状况
        2.3.3 亚太业务发展状况
        2.3.4 国际业务成功因素
第三章 IPTV 价值链结构和产业政策分析
    3.1 价值链理论
    3.2 IPTV 价值链解构
        3.2.1 网络通道运营商
        3.2.2 内容提供商
        3.2.3 技术设备提供商
        3.2.4 终端设备提供商
        3.2.5 最终用户
    3.3 IPTV 发展环境分析
        3.3.1 政策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技术环境
第四章 我国IPTV 运营模式分析
    4.1 国内IPTV 典型运营模式
        4.1.1 上海模式:探索增值新业务
        4.1.2 哈尔滨模式:合作共赢
        4.1.3 杭州模式:广电主导型
        4.1.4 江苏模式:新闻模式
        4.1.5 河南模式:政府主导型
    4.2 我国IPTV 产业的运营模式总结与分析
    4.3 相关产业发展IPTV 的路径和关键要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ISDB-T标准的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动态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内容概述
        1.3.2 论文结构
第2章 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方案概述
    2.1 平台功能简介
    2.2 平台的系统构成及工作流程
        2.2.1 平台的系统构成
        2.2.2 平台的工作流程
第3章 接收平台方案设计的关键技术
    3.1 ISDB-T标准
    3.2 MPEG-2 TS层结构分析
    3.3 Linux操作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3.3.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3.2.2 Linux下的网络技术
        3.2.3 Linux下的QT图形库
    3.4 实时操作系统规范ITRON
第4章 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硬件设计
    4.1 ARM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
        4.1.1 AT91RM9200芯片
        4.1.2 基于AT91RM9200的ARM硬件平台
    4.2 SH开发平台的硬件设计
        4.2.1 SH7343芯片
        4.2.2 基于SH7343的SH硬件平台
    4.3 PCB设计与制作
第5章 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软件设计
    5.1 PC侧的软件设计
    5.2 ARM侧的软件设计
        5.2.1 整体软件架构
        5.2.2 基于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的方法
        5.2.3 ARM板各模块的软件设计
    5.3 SH侧的软件设计
        5.3.1 整体软件架构
        5.3.2 SH平台开发环境简介
        5.3.3 SH平台软件开发设计
第6章 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功能测试
    6.1 接收平台功能测试的目标
    6.2 接收平台功能测试的方法
        6.2.1 单元模块的测试
        6.2.2 整体平台的集成测试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ZR39140和PW328B芯片组的LCD-TV设计与实现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视的发展历程
        1.1.1 模拟电视
        1.1.2 数字电视
    1.2 液晶电视的关键技术及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课题工作重点
第2章 系统设计原理
    2.1 模拟电视接收的电路系统
        2.1.1 微处理器控制功能
        2.1.2 视频解码器和ADC电路
        2.1.3 同步解码器和自动图像优化系统
        2.1.4 逐行处理器和像素推进器
        2.1.5 图像缩放处理器
        2.1.6 屏幕显示菜单控制模块
        2.1.7 图像管理模块
        2.1.8 显示接口模块
    2.2 数字电视接收的电路系统
        2.2.1 微处理器控制功能
        2.2.2 TSI接口单元
        2.2.3 码流解复用单元
        2.2.4 MPEG图像解码单元
        2.2.5 视频处理单元
        2.2.6 音频数据处理器
        2.2.7 图像加速器,直接存取器DMA和客户总线控制器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3.1 声音设计部分
    3.2 数字电视接收部分
        3.2.1 数字电视解调单元
        3.2.2 MPEG2解码单元
        3.2.3 音视频输出单元
    3.3 模拟电视接收和图像数字化部分
        3.3.1 模拟电视接收单元
        3.3.2 PW328B数字接口单元
        3.3.3 PW328B模拟接口单元
        3.3.4 PW328B显示输出接口单元
        3.3.5 PW328B存储器接口单元
        3.3.6 PW328B外围接口单元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PW328B的软件流程
    4.2 “processWindowMgr”软件流程
    4.3 “ProcessTVCHMgr”软件流程
    4.4 ZR39140的软件流程
    4.5 通讯协议流程
    4.6 DTV搜台流程
第5章 调试和性能实验结果
    5.1 调试说明
    5.2 性能实验结果
        5.2.1 常温模拟电视性能测试
        5.2.2 常温台湾地面数字电视性能测试
第6章 结束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附录1 原理图

四、PC机接收数字电视方案谈(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功能嵌入式多媒体网关设计与实现[D]. 潘芝力. 中国计量学院, 2015(06)
  • [2]基于LG芯片数模一体机软件体系应用与实现[D]. 肖勇. 海南大学, 2011(12)
  • [3]基于NT72626芯片的数模一体电视系统设计[D]. 王成成. 海南大学, 2011(12)
  • [4]基于“龙芯”的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婷.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5]基于DMB-T的移动电视广播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高健.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02)
  • [6]iDTV软件系统多线程并发性和OSD设计研究[D]. 郭智红. 长安大学, 2009(02)
  • [7]数字电视界面系统设计及画质对比度与色度提升方法之研究[D]. 林晓燕. 长安大学, 2008(08)
  • [8]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中国IPTV运营模式分析[D]. 白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09)
  • [9]基于ISDB-T标准的手机数字电视接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彭迪.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10]基于ZR39140和PW328B芯片组的LCD-TV设计与实现方案研究[D]. 骆锡钟. 厦门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PC接收数字电视解决方案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