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一、藜蒿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芮,何聪芬[1](2020)在《藜蒿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藜蒿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在农业和医药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藜蒿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多酚、黄酮、挥发油、多糖和萜类等,具有抗炎、抑菌和抗氧化等作用。本文对藜蒿主要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作用进行研究概括,以期为藜蒿作化妆品原料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王绒[2](2020)在《蒿茶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蒿茶是以菊科蒿属植物(Compositae Artemisia)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ex Bess.)的纯野生香蒌尖为原料,采用现代制茶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品,是集食用与药用于一身的养身保健佳品,每年清明节前后采摘加工而成的品质尤佳。本文以金湖、陕西、山西、安徽和甘肃五个产地的蒿茶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其有机酸成分、金属元素和抑菌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蒿茶中绿原酸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优化建立了蒿茶水提液的HPLC分析方法: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为(0~15 min,10%A;15~40 min,10%A~18%A);流速为1.0 m L·min-1;进样量为5μL;检测波长为326 nm。运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提取工艺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3次。将之用于金湖蒿茶和其他产地蒿茶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发现,在不同产地的蒿茶样本中,均检测到三种有机酸,但有机酸含量差异明显,以金湖蒿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甘肃产地蒿茶中绿原酸含量最低,两者相差近25倍。(2)蒿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采用ICP-OES技术建立了蒿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将之用于考察金湖蒿茶与其他不同产地的蒿茶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除钼元素外,不同产地蒿茶中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明显。金湖蒿茶中钾元素含量最高,山西蒿茶中钾元素含量最低;安徽蒿茶中锰元素和铁元素含量最高。(3)蒿茶提取液的抑菌性研究。采用牛津杯法抑菌性实验,以蒿茶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在80℃的温度下浸提2 h,所得的蒿茶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最好。同时以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得到蒿茶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最强。基于不同产地的蒿茶样品抑菌性实验研究,结果发现,5个产地蒿茶提取液的抑菌性存在差异,抑菌效果依次为金湖蒿茶>陕西蒿茶>安徽蒿茶>山西蒿茶>甘肃蒿茶。

杨凌君,苏银燕,赵奕敏,王琤韡[3](2020)在《蔾蒿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研究藜蒿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通过乙醇回流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法确定藜蒿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液固比的增大逐渐增大,当液固比大于20mL/g时,总黄酮提取率开始减小;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提取温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在提取温度为70℃时总黄酮得率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总黄酮提取率随着提取时间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提取时间为1.5h时总黄酮提取率达到最大值。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15mL/g、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5h的条件下是乙醇回流法提取藜蒿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960%;在液固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中,液固比的不同对其影响是显着的。

谢星,涂宗财,王辉,张露,王淑好,王振兴[4](2020)在《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文中认为藜蒿为江西特色食物资源,其嫩茎常被加工成美食,而叶和根被作废弃物直接丢弃。本研究比较了野生藜蒿叶、茎和根及种植藜蒿叶、茎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提取物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黄嘌呤氧化酶和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抑制能力,旨在为藜蒿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野生和种植藜蒿叶分别含有最高的总酚含量(30.12 mg GAE/g DM)和总黄酮含量(0.63 mg QuE/g DM)。野生藜蒿叶提取物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0.37,0.39 mg DM/mL和10.06 mg DM/mL。野生藜蒿根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能力最强,其IC50值分别为14.08 mg DM/mL和4.01 mg DM/mL,其次为野生藜蒿叶。相关性分析表明,酚类化合物是藜蒿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相比于种植藜蒿和野生藜蒿茎,野生藜蒿叶是天然抗氧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更优质的原料来源,具有进一步研究其抗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老年痴呆症的价值。

苏银燕,杨凌君,王琤韡[5](2020)在《藜蒿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文中认为为了研究藜蒿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差异,取藜蒿植株根、茎、芽三部分,经烘干粉碎制成样品粉末,以芦丁为对照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了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藜蒿根部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茎部,嫩芽部位总黄酮含量最少。

李宁,叶子茂,向福,韩羞,周昭宏,何峰[6](2018)在《藜蒿总黄酮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及转化工艺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为高效利用大别山藜蒿资源,该研究筛选了高效生物转化藜蒿总黄酮的菌株,并基于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转化藜蒿总黄酮的菌株具有芽孢杆菌属特征,该菌株发酵转化藜蒿水提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5 h、培养基∶菌悬液为270∶1(V/V)、初始pH 7.4。在此最佳条件下,发酵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4.72 g/L,是转化前藜蒿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的7.56倍。

谢星[7](2018)在《藜蒿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分离纯化及其抑制机理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藜蒿产于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其嫩茎常被加工成美食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藜蒿根和叶常被当做废弃物而丢掉,造成了环境压力和优质资源的浪费。藜蒿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糖和抑菌等活性,目前关于藜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藜蒿的地上部分(叶和茎),而关于藜蒿根的研究较少。糖尿病是全球的第三大慢性疾病,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治疗糖尿病最普遍的方法,天然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具有高效、低毒和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寻找天然来源的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藜蒿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但其根和茎的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论文以种植和野生藜蒿的根、茎、叶为原料,首先对藜蒿各部位提取物的黄嘌呤氧化酶、α-葡萄糖苷酶、酪氨酸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进行测定;其次采用液液萃取、色谱分离和半制备液相对野生藜蒿根中的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最后研究代表性化合物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机理。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野生和种植藜蒿叶提取物分别具有最高的的总酚含量(30.12 mg GAE/g DM)和总黄酮含量(0.63 mg QuE/g DM)。种植藜蒿叶提取物具有最强的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相比其它藜蒿提取物,野生藜蒿叶和根提取物分别具有较好的乙酰胆碱酯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但抑制能力与阳性对照组相差较大。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野生藜蒿根提取物具有最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其IC50值为14.08 mg DM/m L。总体上来说,野生藜蒿各部位提取物的酶抑制能力强于种植藜蒿对应部位的提取物。野生藜蒿根可作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材料来源。本研究可为野生和种植藜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2、从野生藜蒿根中分离纯化出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3,5-二咖啡酰奎宁酸(1)、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2)、1,3-二咖啡酰奎宁酸(3)、新绿原酸(4)、4-阿魏酰-5-咖啡酰奎宁酸(5)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其中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4-阿魏酰-5-咖啡酰奎宁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是首次在藜蒿中鉴定。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最强,其值为289.96μM,活性为阿卡波糖的2倍。另外,除了1,3-二咖啡酰奎宁酸之外,其它4个单体化合物均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咖啡酰奎宁酸上咖啡酰基越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越强,甲酯化能提高咖啡酰奎宁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因此,藜蒿根中的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具有作为抗糖尿病药物开发的潜力。3、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能可逆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其抑制类型属于混合型。在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存在下,α-葡萄糖苷酶的失活动力学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能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以静态猝灭的方式猝灭其荧光强度,且在α-葡萄糖苷酶上只有一个单一的作用位点。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是自发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其主要驱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会改变酶构象,使其酪氨酸残基附近的微环境疏水性增加,β-转角和β-折叠含量增加,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降低,最终引起酶活性口袋关闭,从而达到抑制酶活性的效果。

于真[8](2017)在《藜蒿茶成分分析、保健功效研究及成茶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表明藜蒿茶是以采摘的新鲜藜蒿嫩叶经过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种保健食品,本文以藜蒿茶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其主要化学成分、保健功能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藜蒿制茶工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采用GC-MS等方法对比分析藜蒿与藜蒿茶的化学成分,发现藜蒿茶含粗脂肪2.72%、粗蛋白0.136%、游离氨基酸7.45%、可溶性糖0.151%、类黄酮3.31%、绿原酸1.06%,含挥发性成分28种,烷烃类含量较高,总占比达58.94%,其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为正二十二烷(27.46%)。(2)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藜蒿茶抑菌效果,结果为用90%乙醇溶液在95℃温度下浸提75min所得浸提液的抑菌效果最佳。在此基础上进行水提试验,蒸馏水在85℃的温度下浸提2小时,所得液抑菌效果最好。(3)采用肝匀浆-硫代巴比妥酸法研究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在0.010.035mg·ml-1浓度区间上藜蒿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在0.035mg·ml-1浓度时达到最高值,抑制效果最佳,此时抑制率为92.8%,约是同等浓度下抗坏血酸抑制率的9倍。(4)通过高血脂造模法研究藜蒿茶类黄酮降脂作用。结果表明藜蒿茶对于高血脂模型组小鼠具有降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肪酸)作用,可在一定程度调节肝脏代谢,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持血脂平衡。(5)通过RSM法优化制茶工艺。结果是响应面优化最优组合为切段长度3cm、(230-250℃下)杀青7 min、烘干温度105℃,最优组合下藜蒿茶感官品质较好,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达3.17%,绿原酸含量达1.04%。

王丽丽,谢荣辉,邬亚华,张义平,曹俊,殷嫦嫦[9](2016)在《藜蒿黄酮对SMMC7721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藜蒿黄酮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抑制作用,并观察其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分组:阴性对照组、槲皮素组、藜蒿黄酮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各组HIF-1α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藜蒿黄酮能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IC50为345μg/ml;RT-PCR结果显示藜蒿黄酮组HIF-α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藜蒿黄酮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IF-1α表达下调有关。

贤欢[10](2016)在《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抗白色念珠菌药效物质及抑菌功效强化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藜蒿是盛产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蔬菜资源,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压等多种功效。本课题以藜蒿叶为研究对象,对藜蒿叶水提物的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功效展开研究,优化藜蒿叶水提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杂质,并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水提物中的抗Calbicans药效成分。本课题还探究了醇沉处理及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抗Calbicans功效的影响,旨在寻求有效的抗菌增效措施以强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的抑制作用,拓展其作为一种天然、安全面高效的C.albicans抗菌剂的应用前景,提高藜蒿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静态和动态的吸附-解吸试验,筛选出了最适于纯化藜蒿叶水提物的大孔树脂类型HPD600,并确定了最佳的纯化工艺参数:上样量为0.11 g藜蒿叶水提物/g树脂,上样浓度40 g·L-1,流速2 BV.h-1;70%乙醇溶液作为解吸溶剂,流速2.5 BV·h-1。2.以大孔树脂HPD600纯化洗脱所得不同组分为研究对象,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锁定了抗C.albicans有效组分fraction C,且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其含量与抗Calbicans功效呈剂量依赖效应;对fraction C成分的初步解析显示fraction C中总萜含量为59.61±2.89%,质谱解析其主要成分为丹参二萜醌类和萘啶酸类化合物。3.以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乙醇纯化处理后的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的抑制作用,包括对其菌体生长量、生物膜形成、芽管生成作用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醇纯化处理可显着降低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80,90%乙醇纯化处理使MIC80由200 g·L-1降低至8 g·L-1,同时增强了其对Cfalbicans芽管生成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效果。4.以棋盘微量稀释法研究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抗Calbican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的18种植物药材中,薰衣草、黄芩和莪术对藜蒿叶水提物表现出了抑菌增效作用,相互作用指数小于0.5,藜蒿叶水提物的最小MIC80可达0.60 g.L-1。

二、藜蒿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藜蒿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藜蒿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多酚类化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
    1.3 酚酸类化合物
    1.4 挥发油
        1.4.1 多糖
        1.4.2 生物碱
        1.4.3 萜类
2 生物活性作用
    2.1 抗炎作用
    2.2 抑菌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2.4 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和护肝作用
3 总结与展望

(2)蒿茶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蒌蒿研究现状
        1.2.1 种类概况
        1.2.2 本草鉴别
        1.2.3 植物学研究
        1.2.4 蒌蒿化学成分研究
        1.2.5 药理作用研究
        1.2.6 保健茶应用现状
    1.3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蒿茶中有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2.1 试剂、药品与仪器
        2.1.1 试剂及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色谱条件的考察
        2.2.2 提取方法的比较
        2.2.3 提取液的考察
        2.2.4 提取工艺的考察
        2.2.5 对照品储备溶液的制备
        2.2.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2.7 方法学考察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色谱条件优化结果
        2.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2.3.3 提取液的选择
        2.3.4 提取工艺考察结果
        2.3.5 方法学考察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蒿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ICP-OES工作条件
        3.2.2 元素及分析波长的选择
        3.2.3 标准溶液的制备
        3.2.4 供试品的前处理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5 样品分析
        3.2.6 样品含量计算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线性关系的考察
        3.3.2 各元素检出限的考察
        3.3.3 精密度试验
        3.3.4 重复性试验
        3.3.5 稳定性试验
        3.3.6 加标回收率试验
        3.3.7 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蒿茶的抑菌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供试菌种
        4.1.2 试验材料与试剂
        4.1.3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蒿茶提取试验
        4.2.2 培养基的制备
        4.2.3 菌种的活化
        4.2.4 菌悬液的制备
        4.2.5 抑菌性实验
        4.2.6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提取时间的抑菌性试验结果
        4.3.2 不同提取温度的抑菌性试验结果
        4.3.3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
        4.3.4 不同产地的蒿茶最低抑菌浓度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文章专利目录

(3)蔾蒿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黄酮标准液的制备
        1.2.2 藜蒿叶总黄酮的制备
        1.2.3 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2.3. 1 单因素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2.3. 2 藜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正交实验设计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
    2.2 正交实验
3 讨论
    3.1 单因素实验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1.1 液固比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1.2 提取温度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1.3 提取时间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3.2 正交实验对藜蒿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4 结论

(4)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样品制备
        1.3.2 总酚含量测定
        1.3.3 总黄酮含量测定
        1.3.4 DPPH·清除能力测定
        1.3.5 ABTS+·清除能力测定
        1.3.6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1.3.7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1.3.8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1.3.9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酚含量
    2.2 总黄酮含量
    2.3 DPPH·清除能力
    2.4 ABTS+·清除能力
    2.5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
    2.6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
    2.7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
3 结论

(5)藜蒿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芦丁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1.3.2 藜蒿各部位总黄酮的制备
2 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3.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3.3 黄酮类化合物的器官差异性
小结

(6)藜蒿总黄酮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及转化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稀释液的制备
        1.3.2 菌株的分离纯化
        1.3.3 菌株的筛选
        1.3.4 菌株的生物学鉴定
        1.3.5 标准曲线制备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1.3.6 菌株发酵工艺单因素试验
        1.3.7 响应面优化试验
        1.3.8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的筛选结果及形态观察
        2.1.1 高效转化藜蒿总黄酮菌株的筛选
        2.1.2 菌株形态观察
    2.2 单因素试验
        2.2.1 初始p H值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2.2 接种量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2.3 发酵时间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2.4 发酵温度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2.3 响应面试验结果
    2.4 响应面验证试验
3 结论

(7)藜蒿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分离纯化及其抑制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藜蒿研究现状
        1.2.2 藜蒿中化学成分分析
        1.2.3 藜蒿生物活性研究
        1.2.4 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2.5 多酚类化合物的鉴定
        1.2.6 糖尿病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
        1.2.7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机理的研究方法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酶活性抑制能力研究
        1.3.2 藜蒿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分离纯化和结构精确表征
        1.3.3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理初探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课题主要创新点
第2章 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酶抑制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样品制备
        2.4.2 总酚含量测定
        2.4.3 总黄酮含量测定
        2.4.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2.4.5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2.4.6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2.4.7 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2.4.8 数据分析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总酚含量分析
        2.5.2 总黄酮含量分析
        2.5.3 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能力
        2.5.4 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能力
        2.5.5 乙酰胆碱脂酶抑制能力
        2.5.6 酪氨酸酶抑制能力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野生藜蒿根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野生藜蒿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3.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3.4.3 HPLC分析
        3.4.4 化合物结构的解析
    3.5 结果和讨论
        3.5.1 萃取组分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
        3.5.2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5.3 鉴定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试剂
    4.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测定
        4.4.2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失活动力学测定
        4.4.3 荧光光谱的测定
        4.4.4 圆二色谱测定
    4.5 结果与讨论
        4.5.1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分析
        4.5.2 3-咖啡酰-5-阿魏酰奎宁酸对α-葡萄糖苷酶失活动力学分析
        4.5.3 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猝灭分析
        4.5.4 结合常数、结合位点和热力学参数
        4.5.5 同步荧光光谱分析
        4.5.6 圆二色谱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藜蒿茶成分分析、保健功效研究及成茶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藜蒿研究现状
        1.2.1 藜蒿栽培概况
        1.2.2 化学成分研究
        1.2.3 保健作用研究
    1.3 新型保健茶研究概况
    1.4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藜蒿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营养成分测定方法
        2.2.2 挥发性成分测定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藜蒿、藜蒿茶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2.3.2 藜蒿、藜蒿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藜蒿茶抑菌作用研究
    3.1.试验材料
    3.2 正交设计
        3.2.1 醇提正交试验的设计
        3.2.2 水提试验的设计
        3.2.3 试验方法及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醇提正交试验
        3.3.2 水提试验
        3.3.3 藜蒿茶浸提液最小抑菌浓度
    3.4 讨论
第4章 藜蒿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绿原酸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的建立
        4.2.2 藜蒿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测定
        4.2.3 抗脂质过氧化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标准曲线和回归方程
        4.3.2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比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藜蒿茶降脂作用研究
    5.1 主要仪器与材料
    5.2 试验动物及饲料
    5.3 试验方法
        5.3.1 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5.3.2 高血脂模型法及血样测定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芦丁标准曲线及黄酮含量
        5.4.2 茶汤对小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影响
    5.5 讨论
第6章 藜蒿成茶工艺研究
    6.1 试验材料
    6.2 试验方法
        6.2.1 藜蒿茶加工工艺
        6.2.2 品质评定
        6.2.3 响应面法试验设计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老嫩叶及杀青时间对藜蒿茶加工影响
        6.3.2 不同切断长度对藜蒿茶加工的影响
        6.3.3 不同烘干温度对藜蒿茶加工的影响
        6.3.4 响应面试验及结果
        6.3.5 多元二次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6.3.6 模型的验证性试验
    6.4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藜蒿黄酮对SMMC7721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试剂及仪器
    1.2 细胞增殖活力检测(CCK-8实验)
    1.3 细胞凋亡流式检测
    1.4 RT-PCR检测HIF-1α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细胞增殖活力检测
    2.2 显微镜下可见
    2.3 藜蒿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24 h细胞收缩变圆,继而
    2.4 RT-PCR检测HIF-1α
3 讨论

(10)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抗白色念珠菌药效物质及抑菌功效强化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藜蒿的研究进展
        2.1 藜蒿活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1.1 藜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1.2 藜蒿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2.1.3 藜蒿中绿原酸、生物碱等活性成分的提取
        2.2 藜蒿的活性研究进展
        2.2.1 藜蒿的抗氧化活性
        2.2.2 藜蒿的抗肿瘤活性
        2.2.3 藜蒿的降血糖和降血脂功效
        2.2.4 藜蒿的抗菌及其它活性
        2.3 藜蒿资源的开发利用
    3 C.albicans及其天然抗菌剂研究进展
        3.1 C.albicans概述
        3.1.1 C.albicans的生物学特征
        3.1.2 C.albicans的致病性及其分布
        3.2 C.albicans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3.2.1 C.albicans的抗菌药物和菌株耐药性的研究概况
        3.2.1.1 C.albicans的抗菌药物研究概况
        3.2.1.2 C.albicans的耐药性
        3.2.2 C.albicans天然抗菌剂的研究进展
    4 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药效物质的研究思路与进展
        4.1 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药效物质的研究思路
        4.2 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药效物质的研究进展
    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5.3 研究目的及意义
        5.4 本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藜蒿叶水提物的树脂纯化工艺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藜蒿叶水提物的制备
        2.4.2 树脂类型的选择
        2.4.2.1 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
        2.4.2.2 树脂静态吸附和解吸
        2.4.2.3 树脂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2.4.2.4 树脂的解吸动力学研究
        2.4.3 吸附工艺参数的确定
        2.4.3.1 上样流速的确定
        2.4.3.2 最佳上样量的确定
        2.4.4 解吸工艺参数的确定
        2.4.4.1 解吸溶剂乙醇浓度的确定
        2.4.4.2 解吸溶剂流速的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脂的静态吸附和解吸率
        3.2 树脂动态吸附曲线
        3.3 树脂动态解吸曲线
        3.4 吸附工艺参数的确定
        3.4.1 上样流速的确定
        3.4.2 最佳上样量的确定
        3.5 解吸工艺参数的确定
        3.5.1 解吸溶剂乙醇浓度的确定
        3.5.2 解吸溶剂流速的确定
    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中抗C.albicans功效成分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菌株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藜蒿叶水提物不同组分的敲出及其HPLC分析
        2.4.2 藜蒿水提物敲出样品的抗菌活性检测
        2.4.2.1 C.albicans菌种的活化
        2.4.2.2 抗菌活性检测
        2.4.3 藜蒿叶水提物不同组分的敲入及其HPLC分析
        2.4.3.1 藜蒿叶水提物组分敲入重组与总水提物的相似度分析
        2.4.3.2 藜蒿叶水提物不同剂量fraction C的敲入及其HPLC分析
        2.4.4 藜蒿水提物敲入样品的抗菌活性检测
        2.4.5 功效成分fraction C的HPLC-MS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藜蒿叶水提物不同敲出样品的HPLC分析
        3.2 藜蒿水提物敲出样品对C.albicans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3.3 藜蒿叶水提物不同敲入样品的HPLC分析
        3.3.1 藜蒿叶水提物组分敲入重组与原水提物的相似度评价
        3.3.2 藜蒿叶水提物不同剂量fraction C的敲入及其HPLC分析
        3.4 藜蒿水提物敲入样品对C.albicans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3.5 功效成分fraction C的HPLC-MS分析
        3.5.1 fraction C的HPLC-MS分析图谱
        3.5.2 基于fraction C HPLC-MS分析的结构解析
    4 讨论
        4.1 萜类物质的抗C.albicans活性
        4.2 藜蒿化学成分的分析
第四章 乙醇纯化处理对藜蒿叶水提物抗C.albicans功效影响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菌株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不同浓度乙醇处理的藜蒿叶水提物的制备
        2.4.2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成分的测定
        2.4.2.1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主要可溶性成分的测定
        2.4.2.2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主要挥发性成分的测定
        2.4.3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 MIC的测定
        2.4.4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生物膜抑制效果的测定
        2.4.5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芽管生成抑制效果的测定
        2.4.6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生长曲线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醇纯化对藜蒿叶水提物成分的影响
        3.1.1 乙醇纯化对藜蒿叶水提物主要可溶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1.2 乙醇纯化对藜蒿叶水提物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3.2 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菌体生长和生物膜的影响
        3.3 藜蒿叶水提物可溶性成分与抗菌活性相关性分析
        3.4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芽管生成的影响
        3.5 乙醇纯化藜蒿叶水提物对C.albicans生长曲线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中药配伍对藜蒿叶水提物抗C.albicans功效影响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菌株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藜蒿叶水提物和中药水提物的制备
        2.4.2 中药水提物抗C.albicans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2.4.3 中药水提物与WE_(90)的抗C.albicans相互作用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18种中药水提物对C.albicans的抑菌作用评价
        3.2 18种中药水提物与WE_(90)的抗C.albicans相互作用评价
        3.2.1 18种中药水提物与WE_(90)联合用药MIC_(80)的测定结果
        3.2.2 18种中药水提物与WE_(90)联合用药FICI指数评价
    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本课题主要结论
    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藜蒿黄酮提取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藜蒿主要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J]. 黄小芮,何聪芬.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8)
  • [2]蒿茶的成分分析及抑菌性能研究[D]. 王绒. 淮阴工学院, 2020(02)
  • [3]蔾蒿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J]. 杨凌君,苏银燕,赵奕敏,王琤韡.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0(02)
  • [4]野生和种植藜蒿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酶抑制活性[J]. 谢星,涂宗财,王辉,张露,王淑好,王振兴.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3)
  • [5]藜蒿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 苏银燕,杨凌君,王琤韡. 江西饲料, 2020(01)
  • [6]藜蒿总黄酮生物转化菌株的筛选及转化工艺优化[J]. 李宁,叶子茂,向福,韩羞,周昭宏,何峰. 中国酿造, 2018(06)
  • [7]藜蒿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分离纯化及其抑制机理初探[D]. 谢星. 南昌大学, 2018(12)
  • [8]藜蒿茶成分分析、保健功效研究及成茶工艺优化[D]. 于真. 江汉大学, 2017(06)
  • [9]藜蒿黄酮对SMMC7721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J]. 王丽丽,谢荣辉,邬亚华,张义平,曹俊,殷嫦嫦.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22)
  • [10]基于成分敲出/敲入模式辨识藜蒿叶抗白色念珠菌药效物质及抑菌功效强化措施研究[D]. 贤欢. 华中农业大学, 2016(03)

标签:;  ;  ;  ;  

青蒿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