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在京举办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在京举办

一、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在京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侯一凡[1](2020)在《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油画艺术多元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今内蒙古自治区为行政区域划分的中国北方草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草原生态、人文景观构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长久以来围绕“草原”母题展开的艺术创作始终没有间断过,其拥有持久的地域魅力且具有可探索的文化深度。以草原题材展开的油画创作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其相较于内地及沿海发达地区起步稍晚,但在国内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较早的发展起来,并且拥有相对扎实的根基。从兴起到繁荣发展的70年中,内蒙古的草原题材油画拥有一支执着的创作队伍,以他们的不懈努力,在全国美术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的辉煌成就书写了内蒙古美术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其发展阶段背后的多种成因及后期影响值得研究。对探索时期的梳理以及辉煌时期的总结,有利于未来民族美术的积极发展。目前就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广度与深度上,仍有可探索的空间,笔者尝试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梳理,并进一步思考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全球化”与当代前卫艺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民族题材美术与当代艺术发展的位差,使内蒙古的油画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面对草原生态环境发生的改变,那些对曾经抒情性传统的延续也使草原题材油画创作走入瓶颈期。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亟待发现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应对与转变,从而寻求民族艺术的创新之路。本文将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节点,结合主流艺术发展脉络对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进行整体研究。从共时与历时两方面的视野,结合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借助其方法对地域特点进行考证,借助民族学、文化学的视角对人文背景进行分析,借助美学、图像学的方法对艺术本体进行解读,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针对其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展开多纬度的探讨,以期为地域美术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本文拟突出问题意识,并以此架构全篇,即分五章内容,针对四点聚焦问题展开讨论:(一)第一章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形成的地缘环境与人文背景,以及第二章发展脉络及时代因素,围绕北方草原生态文化圈,在全国艺术形态同时期发展的比较视野下,探讨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如何形成,如何表现,如何发展。(二)第三章在对作品创作内容的分类研究,以及第四章对本体的艺术特色与审美分析中,通过分析作品生成的艺术特点及横向对比异域民族题材油画创作,探讨研究对象形成了哪些独特的地域艺术品格,廓清其艺术个性及美学特征。(三)第五章的文化追问中,将草原题材油画发展视为一个动态的生命体,探讨在其生长过程中草原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艺术创作又是怎样丰富和传承草原文化的。根据艺术反映论与决定论,研究双向影响促进下,草原文化与草原题材艺术创作在当代语境中的相互作用。(四)在本文的结语部分,通过前文系统的梳理与学理分析,进一步明晰当代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如何在新的生态文化语境中,适应新变化,化解新矛盾,产生新能量,焕发新生命。

解丹[2](2020)在《杨松林风景油画艺术观念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艺术家的个体案例研究可以说是艺术的本体问题,把老一辈艺术家的绘画创作实践放在当代的语境中梳理,不但独具学术性和典型性,而且有着文献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杨松林先生在中国老一辈艺术家中颇具代表性,他的风景油画作品在胶东乃至整个山东地区的艺术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故而笔者选取油画家杨松林为课题研究对象。杨松林(1936—),江苏南京人,当代杰出的油画家,同时也是山东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位重要人物。1955年,杨先生由家乡南京考入山东师范学院,1957年毕业,且留校任教。1982-1984年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研修班,这使他具备了严谨的造型能力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风景油画写生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艺术家个体命运的起承转合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息息相关的。通过个体案例研究触及并能够反映时代进程当中国家、社会、艺术思潮和艺术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发展与变革的分析。为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杨松林先生风景油画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依据他的艺术经历和美术实践活动,着重对其风景油画作品进行研究。从作品的审美表象及宏观语境下梳理其风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艺术语言的美学特征以及对山东油画发展的贡献、对当前油画艺术发展的借鉴意义。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杨松林风景油画的整体创作概况;第三章针对他早期的风景油画进行论述;第四章是从绘画题材方面对其风景画的探索进行分析、论述;第五章是从杨松林风景画扩展的具体方面进行延申论述;第六章从自然的观察、人格的体现、本土特征以及民族化与时代性方面探讨其风景画的内涵;第七章为本课题的结论。本文主要采用图像志、文献综述、艺术社会学、访谈法等方法,对杨松林的风景油画作品和艺术语言进行综合剖析,来解读杨松林的艺术观念。总之,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家而言,只有继承与创新油画风景中的“笔墨意蕴”,才能在这条任重且道远的艺术探索之路上取得实质性的收获。本选题对当下的美术创作提供了启发意义的艺术范本,又厚益于我辈莘莘学子,因此,针对杨松林先生的个案研究很有学术意义。

殷双喜[3](2018)在《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今年是改革开放4 0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40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辽阔的希望田野上开满了金色的花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并且使世界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

殷双喜[4](2018)在《坚持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文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以伟大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进新时代。40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辽阔的希望田野上开满了金色的花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并且使世界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蓬勃生命力。改革开放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油画,带来了中国油画的全面繁荣。中国油画界不仅成长起来一大批优秀的油画家,也产生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优秀作品,油画

秦涑洁[5](2017)在《从油画风景作品开始在国展中获奖谈我国当代艺术观念的变迁》文中研究说明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国展”)是我国有关部门组织的全国性美术作品展览和油画作品专题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特定时期美术发展的状况和艺术观念的变迁。全国美术作品展共举办了十二届,从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油画风景作品才进入获奖作品行列,这标志着油画风景摆脱了边缘境地,开始进入主流美术视野。1984年至2014年这三十年中,油画风景画在国展中的面貌,不仅存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而且映射出了改革开放后,我国艺术观念的变迁轨迹。1984年,油画风景作品开始在国展中获奖,其地位得到明显提高,这反映了油画家们对文革时期“题材决定论”的反思,渗透出从关注内容到关注绘画语言的观念变革,对艺术本体的回归促使艺术家开始对油画自身语言进行探索,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反思与开拓的总基调。到了 90年代,油画风景作品在国展中的获奖数量逐渐增加,这表明油画风景在主流美术中地位进一步提升,该时期有意识的避免对西方传统油画风景题材和审美格调的模仿,自觉将中国元素融入油画风景创作中构成了该时期的主旋律,同时,在中国语境下对油画本体语言不断探索成就了多样化的油画风景面貌,使得90年代形成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总基调。进入二十一世纪,油画风景审美价值得到普遍认可,在主流美术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该时期本土化的油画风景蕴含了比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在全球化语境下油画风景更明显的向本土回归,以油画语言来发扬中国精神成为时代主流,新世纪油画风景形成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总基调。在油画风景开始在国展获奖的三十年中,风景画面貌的继承与革新折射出反思与开拓、主旋律与多样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艺术观念变迁,这便是1984年以来我国当代艺术观念变迁的轨迹,这一清晰的观念变化主线体现出当代油画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詹建俊[6](2014)在《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工作的回顾》文中提出改革开放,随着中国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中国油画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广大油画艺术家积极进行着各种艺术上的研究、探索和创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中国油画变革发展的需要,加强学术研究,中国油画界以1985年成立的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的着名专家、学者为基础,于1995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油画学会”。学会以专业学术

曹凡[7](2014)在《中国大陆美术社团的发展研究(1978-2013)》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2013年为时间背景,对中国美术社团的发展演变进行比较研究。以时间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美术社团在当时的活动及其影响力为节点,以期通过探索两大主要美术社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的自身发展,来透视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关注美术社团发展所需要的生存环境和制度建设。由于社团发展有其强烈的地域性特征,而北京是中国大陆的文化艺术中心,很多重要的美术社团在北京注册并开展活动,因此,本文对中国美术社团的研究重点围绕着北京的美术社团展开,以政府主办美术社团中国美术家协会和非政府主办美术社团中国油画学会为例,通过探索与比较这两个截然不同却具有代表性的美术社团的发展历程,来探索中国大陆美术社团行业的整体发展规律与路径,梳理它们与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关系。

何小勋[8](2014)在《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文中指出百年以来,中国油画在引进、学习西方油画样式的基础上,融入本土文化主题和审美传统,在作品审美观念和语言层面都产生了有别于西方本源的因素。对这些因素在历史生成基础上的总体特征分析是审美形态学考察的主要目标。中国油画审美形态是百年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生态系统,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中国油画审美形态发展进程中体现的西方传统与本土变奏。二、中国油画审美形态多元并进的、复杂的类型化格局。三、中国油画的历史成就与思考。在审美形态学的研究框架下,文化的历史和当下情态是构成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的基本背景。历史演变的描述可视作中国油画在既往时间中的传统及变化,它是一个纵向的动态过程和情态描述。通过对中国油画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文化形态下的观念、语言的演变进行归纳,在百年以来在不断的对西方油画进行学习、模仿、变异和创新的过程中,见到中国油画在审美观念和语言层面的自主选择。这一部分的内容着重典型画家及其作品分析,同时也为论文后续内容提供概念和逻辑分析的史料基础。这是对中国油画审美形态这一文化概念的历时性描述。在历史描述的基础上,第二方面侧重于横向的风格类型分析,即百年以来中国油画在历史选择中形成的传统写实、意象与表现两种主要审美形态类型的作品表现和基本概念。对其主要风格类型的观念、语言和基本特征进行论述。并指出其在基本要素和总体特征层面与西方本源的差异。两种类型的划分是以文化价值观原则下的“大风格”为标准进行的,由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也造就了当代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类型多样并存的复杂面貌。此为中国油画审美形态在共时性层面表现情态的总体归纳。第三部分是在前两方面的演变生成研究和类型化的观念和语言分析基础上,对中国油画在历史中形成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分析与思考。中国油画在向西方学习和在本土文化情境中演变中,形成了具有本土文化价值观特征的审美形态,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生活具有很大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规模和水准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就现状来思考,与西方油画相比,由于历史客观和社会文化影响的双方面原因,中国油画在精神表达和形式语言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以“本土性、当代性、个性”这一大原则为出发点,可以对中国油画的现状有启发意义。通过对上述三方面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国油画在百年以来的历史流变中,形成了源自西方、但又深受中国历史传统和20世纪以来的现代社会现实和意识形态影响的审美观念和语言形式特征。多元并存的复杂化风格类型格局和一直以来的本土化主题是其主要的表现。在历史演变中,中国油画取得了很大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但在本体性的形式语言和精神表现层面与西方油画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有待深入思考。

董雷[9](2010)在《绵延与蜕变 ——1978-2008现实主义美术的历史叙事》文中研究说明现实主义美术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创作方式和思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现实主义美术在中国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现实主义美术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从短暂的复兴、被边缘化到今天对现实主义美术的重新关注,现实主义美术似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而如何认识当下的现实主义美术?新现实主义美术与传统现实主义美术存在哪些不同?新现实主义美术在当今历史语境下的中国美术界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新现实主义美术之路会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在历史转型期人们对现实主义美术存在的诸多疑问。理清这些问题,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工作的重点,是在对1978至2008这30年间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与呈现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艺术家和作品,以及影响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思潮、观念和文化政策等背景因素,对这30年的现实主义美术发展进行阶段性划分。而划分的意义就在于,不仅要找到不同时期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以及现实主义美术所呈现出的种种形态及样式的价值,还要找到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影响乃至抵制和反叛的内在关联,从而呈现新现实主义美术发展30年的一个完整的生态图谱。全文除导言和余论外共分为四章,也正体现出笔者对30年来现实主义美术发展分期的认识和判断。在导言中,首先对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进入中国并逐渐被认知、接受、改造和发展的过程进行简单的回溯,从一定程度上呈现传统现实主义美术的形态特征,进而形成与新现实主义美术的比较。此外,导言中还说明了本文选题的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和论文的整体结构。第一章是伤痕美术时期,通过对后文革时期社会思潮、观念的呈现,揭示伤痕美术以及四川画派群体作品中人性反思的特质及成因。第二章是乡土写实主义,笔者认为这是85新潮美术之前现实主义美术的一个发展高峰。在本章对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进行了个案分析,通过以三人为代表的生活流、农民风和知青美术的研究,呈现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的独特形态和历史价值。第三章是后八九时期的新生代群体和玩世现实主义,在本章对后89特定时期的艺术生态以及新生代艺术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特别是对玩世、泼皮、艳俗等特殊历史时期艺术家的审美追求的动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且此章还要否定一直以来人们对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关系的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笔者个人的理解和看法。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现实主义美术的快速复兴与发展进行理论阐释和现象呈现。阐述了现实主义美术逐步从边缘回归主流的过程以及重建现实主义美术当代性的价值,同时对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根据表现题材、创作方式以及关注问题等的不同进行群体划分,并通过大量的作品分析,在呈现新现实主义美术多样性面貌的同时,让读者能够明.辨新现实主义美术与传统现实主义美术之间的差异。余论是基于新现实主义美术的特征及发展状态得出的判断,即现实主义美术重返主流将是其发展的历史必然。

周军[10](2010)在《甘肃油画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的油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从它产生就受到了地域环境与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又为甘肃油画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有利的条件。各种外来因素促成甘肃油画的产生,特别留学归来的油画先驱们的开拓性油画创作与油画教育,对甘肃乃至全国的油画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促成了甘肃美术的萌芽。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甘肃油画跟全国的情况大致相同,油画艺术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但由于甘肃相对比较偏僻,从内地分配来甘肃的一批美术院校毕业生对甘肃油画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再加上本土培养的新生油画家的成长,使甘肃油画的发展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甘肃油画的风格风起云涌,甘肃的油画家们日趋活跃,出现了倍受瞩目的繁荣面貌。对甘肃油画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回顾过去,虽然甘肃的地域经济相对偏狭与落后,但由于外来油画先辈们的坚实基础和较高的起点,对甘肃油画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展望外来,有新一代油画家的探索创新,相信甘肃油画事业一定能以自己特有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在京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在京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形成的地缘环境与人文背景
    第一节 北方草原的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
        一、以草原为主的多样化自然生态
        二、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游牧空间
        三、四季轮牧与天人相谐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人文背景与审美心理构建
        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与虔诚的民族信仰
        二、自由、坚韧与包容的民族心理特质
        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审美心理互渗
    第三节 传统艺术中的视觉审美要素
        一、岩画结构的朴拙概括
        二、青铜造型的力度扩张
        三、鹿石雕刻的线性解构
        四、寺庙壁画的多彩韵致
        五、民间美术的装饰表现
第二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脉络及时代因素
    第一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早期形态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体现
        二、主题性创作的普遍关注
        三、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初期探索
        四、内蒙古油画发展根基的奠定
    第二节 新时期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多向度拓展
        一、美术创作的复苏与开放自由的情感表现
        二、现实主义表达中个人风格的自觉追求
        三、精神空间探索——关于“风情”与“超风情”的问题
        四、以妥木斯为代表的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一、当代新兴艺术群体及其探索实践
        二、他文化冲击下探究草原文化取向
        三、风情性的延续与创作发展的瓶颈
第三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类型呈现
    第一节 草原地域生活与民族风情
        一、自然生态图景
        二、游牧生活表现
        三、草原民俗活动
    第二节 历史再现与视觉叙事
        一、浪漫激越的草原文明进程
        二、革命时期的现实主义再现
        三、当代草原建设的多样表达
    第三节 文化追问与象征内涵
        一、史诗传说与文化符号
        二、文化遗迹的厚重积淀
        三、神圣而虔诚的草原仪式
    第四节 精神探索与生命哲学
        一、民族肖像的精神世界窥探
        二、母性的主题及永恒的光辉
        三、鞍马文化的精神象征
        四、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引发的生存反思
第四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本体的审美分析
    第一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表现
        一、宏阔的视觉空间构图
        二、意象性造型与写意性笔法
        三、色彩运用的特有张力
        四、粗犷的浮雕肌理塑造
        五、线性表达的内在骨力
        六、平面化与装饰性的语言表现
    第二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审美意蕴
        一、质朴与醇厚的鲜活力——民族生活的原生态表达
        二、畅然与高古的穿透力——传统艺术的提炼与升华
        三、造化与心源的转化力——自然物象内化的草原情怀
        四、含蓄与奔放的表现力——诗意的抒情美与劲健的刚性美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一、藏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二、新疆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三、三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共性与个性
第五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文化追问
    第一节 创作对象、主体与受众视角的草原文化表达
        一、以游牧经济形态为基础的地域文化彰显
        二、法度自然的生态性文化观照
        三、异度空间天人共生的审美共鸣
    第二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的民族文化交流
        一、油画语言呈现中西方艺术跨文化的创作实践
        二、艺术语言的中性调和体现游牧文化的包容性
        三、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身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中草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一、开掘——民族文化审美资源
        二、传承——保存民族文化的鲜活性
        三、创新——提升民族艺术在民族文化谱系中的文化内涵
结语:问题与出路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附录
    附录1 内蒙古油画大事记(1946-2019)
    附录2 油画家燕杰访谈录
    附录3 油画家王延青访谈录
    附录4 画家王荣访谈录
    附录5 油画家博·阿斯巴根访谈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杨松林风景油画艺术观念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杨松林风景油画创作概况
    (一)发展过程
    (二)风格特点
    (三)审美内涵
第二章 杨松林早期的风景画创作
    (一)早期绘画夯实基础阶段
    (二)舞美设计经历与风景观念形成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风景油画面貌
    (四)世纪之交的风景画
第三章 新世纪杨松林的风景画探索
    (一)表现胶东海洋景观的风景画
    (二)表现内陆自然景观的风景画
    (三)表现农村乡土风情的风景画
    (四)表现国外自然景观的风景画
第四章 杨松林风景画的扩展
    (一)风景画表现技术的成熟
    (二)风景画审美追求的强化
    (三)风景与人物二元格局的形成
    (四)海洋和崇山两种风景主题
第五章 杨松林风景画的内涵
    (一)对自然的观察、体验、情感和描绘
    (二)自我人格精神的形成和表现
    (三)山东本土风景油画的典型呈现
    (四)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的表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品出展及获奖情况
附录 B 主要油画作品年表
附录 C 杨松林学术年表
作者简历

(3)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伤痕与历史
二、开放与多元
三、生活流
四、现代主义的展开
五、青年群体与现代绘画
六、艺术本体与古典写实
七、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发展
八、现代性的深入思考
九、中国油画的多元化格局
十、21世纪以来的油画大展
结语

(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伤痕与历史
二、开放与多元
三、生活流
四、现代主义的展开
五、青年群体与现代绘画
六、艺术本体与古典写实
七、现实主义的深化与发展
八、现代性的深入思考
九、中国油画的多元化格局
    直写主义
    写意抒情
    象征梦幻
    抽象表现
    文化波普
    新具象
十、21世纪以来的油画大展
结语

(5)从油画风景作品开始在国展中获奖谈我国当代艺术观念的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3 重点、难点及特色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展的由来与“文革”结束后对艺术观念的反思
    2.1 国展的由来
        2.1.1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由来
        2.1.2 中国油画作品展的产生
    2.2 1984年前油画风景在国展中的地位
        2.2.1 1984年以前油画风景被边缘化
        2.2.2 文艺为政治服务——利弊探究
        2.2.3 题材决定论——“文革美术”
    2.3 “文革”结束后对艺术观念的反思
        2.3.1 回归艺术本体
        2.3.2 从过分强调作品内容走向关注艺术形式
        2.3.3 由形式落根情感
第3章 油画风景地位提升及艺术观念的变革
    3.1 国展中的油画风景摆脱边缘境地
        3.1.1 油画风景开始在1984年第六届国展获奖
        3.1.2 反思与启蒙——80年代初“题材决定论”被否定
        3.1.3 视觉方式变革必然反映观念变革
    3.2 国展中油画风景地位的提升
        3.2.1 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获奖油画风景作品
        3.2.2 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油画风景作品
        3.2.3 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油画风景作品
    3.3 反思与开拓——我国80年代的艺术观念
        3.3.1 从油画风景地位的提升谈艺术观念变迁
        3.3.2 对1985年前后两届国展的反思
        3.3.3 对两个“本体”的不断开拓
        3.3.4 用拿来的绘画语言反映人民生活
    3.4 主旋律与多样化——我国90年代的艺术观念
        3.4.1 意象性特征——90年代的主旋律
        3.4.2 多样化趋势——对油画本体语言的多重探索
第4章 新世纪油画风景走向多样化及其艺术观念的变迁
    4.1 21世纪初国展中的油画风景
        4.1.1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油画风景
        4.1.2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油画风景
        4.1.3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奖油画风景
    4.2 全球化与本土化——21世纪初的艺术观念
        4.2.1 本土化——新世纪油画风景面貌
        4.2.2 艺术观念的革新
        4.2.3 观念变革趋势探究
        4.2.4 全球化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油画风景统计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中国大陆美术社团的发展研究(1978-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美术社团的变迁及分类
    第一节 “社团”、“美术社团”的概念
        一、“社团”的定义
        二、社团与非营利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关系
        三、“美术社团”的定义、美术社团与美术流派研究
    第二节 美术社团出现的原因与历史沿革
        一、美术社团出现的原因
        二、中国美术社团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社团的分类
        一、政府主办美术社团
        二、非政府主办美术社团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发展演变(1978-2013)
    第一节 上世纪 80 年代政府主办美术社团与中国现代艺术的发端
        一、中国美协对“星星画会”的支持
        二、各大全国美术展览凸显“85 美术新潮”作品
    第二节 上世纪 90 年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美术家协会
    第三节 新世纪文化产业化大发展中的中国美术家协会
        一、锐意改革期,着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二、平稳推进期,注重机构建设与工作细化
第四章 中国油画学会的诞生、发展演变
    第一节 中国油画学会的诞生
    第二节 中国油画学会的发展壮大
        一、从最初的困境到发展壮大:中国油画学会的展览活动
        二、精神品格:中国油画学会的机制建设
    第三节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与中国油画学会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社团的功能定位和问题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社团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社团在发展中的问题
结论
图片说明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8)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关于中国油画及其概念由来
    二 审美形态概念的界定及其在本文中的应用
    三 比较视域与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
    四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第一章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的演变
    第一节 对西方样式的引进与变化
        一 引进与传播
        二 变化与转折
    第二节 对西方样式的选择与强化
        一 现实主义的强化和理想化
        二 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第三节 浓缩的西方样式多元实验与演变
        一 多元化的西方样式实验和应用
        二 中国情境和问题下的演变
    第四节 本章小结: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的西方源流与本土变奏
第二章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中国油画审美形态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与复杂性
        一 审美形态与“大风格”
        二 宏观视野下的风格流变
        三 写实传统、意象与表现的概念范围
        四 表达方式的复杂性与多元化趋向
    第二节 写实传统
        一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写实传统的历史生成
        二 写实传统的风格类型
        三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写实类型的特征
    第三节 意象与表现
        一 中国油画意象与表现风格
    二 意象与表现的风格类型
        三 比较视域下意象与表现的中国特征
    第四节 本章小结: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多元并进的类型化格局
第三章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的历史成就与思考
    第一节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的历史成就
    一 中国油画对西方传统比较全面的学习和应用
        二 中国油画对本土生活和社会文化主流的深刻展现
        三 中国油画的规模和社会文化影响力
    第二节 比较视域下对中国油画的现状思考
        一 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历史和现状的不足之处
        二 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对中国油画现状的思考
结语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9)绵延与蜕变 ——1978-2008现实主义美术的历史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研究现状
    3、创新点
    4、论文结构
    5、现实主义美术的中国化历程
第一章 伤痕美术——后文革时代的人性反思
    第一节 《伤痕》引发的社会反思潮
    第二节 伤痕美术与"四川画派"
第二章 乡土写实主义——转折期的多向性探索
    第一节 乡土写实主义释义
    第二节 农民风——《父亲》引发的热潮
    第三节 生活流——陈丹青及其《西藏组画》
    第四节 知青美术——乡土写实主义的别样感伤
第三章 玩世现实主义:颠覆与解构
    第一节 后89艺术生态及新生代的崛起
    第二节 玩世心态与玩世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的另类表达
        一、温和的玩世现实主义——以刘小东为代表
        二、泼皮艺术
        三、艳俗艺术
    第三节 碰撞与融合——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第四章 新现实主义美术:主流价值观的回归与重建
    第一节 现实主义美术由隐入显
    第二节 重建现实主义美术的当代性
    第三节 崇高价值的回归——重大题材和主旋律创作
    第四节 新现实主义美术的批判性
    第五节 新现实主义美术的当代关注
    第六节 新现实主义美术的草根意识
余论 重归主流——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必然
参考文献
附录 现实主义美术大事记年表(1978—2008)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甘肃油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和创新之处
1. 影响甘肃油画发展的因素
    1.1 自然因素
    1.2 人文因素
2. 甘肃油画的萌芽期
    2.1 萌芽期的甘肃油画
    2.2 甘肃油画萌芽期的代表画家
        2.2.1 吕斯百的油画艺术
        2.2.2 常书鸿的油画艺术
    2.3 萌芽期甘肃油画的特点
3. 甘肃油画的发展期
    3.1 发展中的甘肃油画
    3.2 甘肃油画发展期的代表画家
        3.2.1 娄溥义的油画艺术
        3.2.2 陡剑岷的油画艺术
        3.2.3 张学乾的油画艺术
        3.2.4 周大正的油画艺术
    3.3 发展期甘肃油画的特点
4. 甘肃油画的繁荣期
    4.1 改革开放以来的甘肃油画
    4.2 甘肃油画繁荣期的代表画家
        4.2.1 岳嵘琪、陈永祥、张玉泉的油画艺术
        4.2.2 林斌、马克的油画艺术
        4.2.3 张万凌、樊威的油画艺术
        4.2.4 陈兴祝、贾利珠、徐建新的油画艺术
    4.3 繁荣期甘肃油画的特点
5. 甘肃油画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后记(致谢)

四、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选作品展在京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D]. 侯一凡.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杨松林风景油画艺术观念与实践研究[D]. 解丹. 鲁东大学, 2020(02)
  • [3]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J]. 殷双喜. 美术研究, 2018(05)
  • [4]坚持改革开放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发展[J]. 殷双喜. 油画艺术, 2018(01)
  • [5]从油画风景作品开始在国展中获奖谈我国当代艺术观念的变迁[D]. 秦涑洁. 陕西师范大学, 2017(06)
  • [6]中国油画学会学术工作的回顾[J]. 詹建俊. 油画艺术, 2014(01)
  • [7]中国大陆美术社团的发展研究(1978-2013)[D]. 曹凡. 中央美术学院, 2014(08)
  • [8]比较视域下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D]. 何小勋. 南京艺术学院, 2014(12)
  • [9]绵延与蜕变 ——1978-2008现实主义美术的历史叙事[D]. 董雷.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09)
  • [10]甘肃油画发展研究[D]. 周军. 西北师范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在京举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