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在植物保卫细胞中毒中的定位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在植物保卫细胞中毒中的定位

一、植物保卫细胞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敬洪阳[1](2021)在《LRP4在神经肌肉接头聚集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NMJ)是连接运动神经元末梢和骨骼肌的胆碱能突触,控制着骨骼肌的收缩。尽管每根肌纤维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成肌细胞(Myoblasts)分化融合而成,但是许多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和维持相关的关键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肌肉特异性激酶蛋白,MuSK;乙酰胆碱受体,ACh Rs等)都只富集在面积占比不到千分之一的突触后肌膜上,这些关键蛋白的聚集被认为是NMJ精准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其聚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为了探索其机制,以NMJ突触区关键的蛋白LRP4为代表,利用内源LRP4启动子调控lac Z表达的报告小鼠研究LRP4的表达情况,从而进一步探讨NMJ突触区蛋白聚集的分子调控机制。通过研究β-gal活性发现LRP4β-gal分布在胚胎期膈肌的中间和NMJ形成后的突触区。在LRP4或者MuSK突变的小鼠中,由于LRP4或者MuSK的缺失导致LRP4β-gal在膈肌中间区域扩散并且不能聚集。在lac Z/ECD的突变小鼠中,LRP4β-gal聚集体的定位随着NMJ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而在去神经支配的肌肉中,即使突触区的核依然聚集,LRP4β-gal聚集体仍会消失,这说明突触区LRP4的表达不依赖于突触区的核,可能依赖于NMJ的功能。在μ-conotoxin(骨骼肌特异的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处理的胫骨前肌(TA)后,特异性阻断肌肉收缩而不影响NMJ功能传递,突触区LRP4β-gal染色扩散。这种现象也出现在老年小鼠的肌肉中,而通过电刺激肌肉可以使其重新聚集在NMJ。这表明突触区LRP4 mRNA的聚集是依赖于肌纤维收缩。最后,我们通过在体外培养的C2C12细胞中过表达相关质粒进行筛选发现Wnts(Wnt3,Wnt5a,Wnt9a和Wnt10a)能增加LRP4 mRNA的表达,但是这种调节作以可以被Wnt非经典信号通路中ROCK的抑制剂RKI-1447阻断。在成年的小鼠TA肌肉中注射RKI-1447可以损坏突触区LRP4β-gal的聚集。同时我们通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肌力测试发现RKI-1447不影响NMJ功能的传递和肌肉的兴奋性,但是影响骨骼肌的收缩。这暗示着Wnt非经典信号通路不仅调节LRP4mRNA的表达,还可能通过调节肌纤维的收缩参与LRP4 mRNA的聚集。综合所有实验结果表明LRP4 mRNA在NMJ的聚集是需要LRP4/MuSK信号通路,运动神经元电活动依赖的肌纤维收缩,以及Wnt非经典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不仅为NMJ mRNA的聚集提供了新的机制,也为NMJ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苏芸芸[2](2021)在《乙酰胆碱调节烟草镉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工业废弃物排放及化肥滥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问题日益严峻。镉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须元素,具有高流动性且易被植物吸收的特性,进入食物链后会对生物机体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在众多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中,使用外源物质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缓解途径。乙酰胆碱作为一种新型的外源调节物质已参与缓解盐、干旱和渗透等胁迫,但乙酰胆碱调控镉胁迫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模拟镉胁迫处理,研究了镉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生长、光合性能、PSII光化学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镉化学形态与分布以及吸收转运的影响,揭示了外源乙酰胆碱提高烟草幼苗耐镉能力的生理调控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乙酰胆碱(5-150μM)一定程度上均能减轻镉胁迫对烟草幼苗的生长抑制。其中,50μM乙酰胆碱处理效果最为显着,较镉单独处理相比,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了27.38%和12.50%。乙酰胆碱通过调节气孔开度,缓解镉毒害诱导的烟草叶片光合参数的降低,进一步提高光合活性。2.50μM和100μM乙酰胆碱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镉胁迫导致烟草幼苗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累积,其中镉胁迫下50μM乙酰胆碱较镉单独处理相比显着降低了H2O2和O2·-含量分别为50.23%和50.40%。此外,乙酰胆碱通过提高抗氧化酶(SOD、POD、CAT、APX)、谷胱甘肽-抗坏血酸系统相关酶活性以及GSH和As A含量共同维持氧化还原稳态,降低了镉胁迫下烟草幼苗中活性氧累积,从而减轻镉胁迫对植株的氧化胁迫,使植株体内细胞结构免受损伤。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对乙酰胆碱处理下的生长、光合及相关酶活性指标,进行烟草耐镉性综合评价,表明50μM乙酰胆碱为缓解镉毒害最佳浓度。3.镉胁迫诱导的氧化胁迫使叶绿体内部结构受损,基粒片层降解,净光合速率降低,光合作用受抑制。外源乙酰胆碱通过减轻镉诱导的氧化损伤,促进叶绿素合成,有效地保护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维持了光合机构的稳定,进一步增强了烟草幼苗光合活性。同时,外源添加乙酰胆碱处理通过优化PSII活性中心的能量参数,调节光化学能的分配与利用,增强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的利用效率,从而缓解镉胁迫对光合的抑制作用。4.外源乙酰胆碱通过抑制ROS累积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减轻镉对根系活性抑制;外源乙酰胆碱通过调节烟草幼苗中内源ACh含量及ACh E和Ch AT酶活性和乙二醛酶活性,维持细胞中MG和ROS的稳态,缓解了镉引起的膜酯过氧化。外源乙酰胆碱提高了镉胁迫下烟草幼苗抵抗渗透胁迫的能力,通过调节烟草幼苗渗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甜菜碱)累积缓解镉胁迫引起的渗透胁迫。外源乙酰胆碱通过调节烟草植株体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分配以及诱导内源激素(ABA、IAA、GA3、ZR)产生响应镉毒害。乙酰胆碱通过改变烟草地上部分和根中有机酸的含量,使镉与有机酸配体螯合形成Cd-有机酸螯合物进一步降低镉毒害。此外,镉胁迫下诱导多种游离的氨基酸产生,使用乙酰胆碱后部分氨基酸的含量上升,此类氨基酸作为镉结合配体与烟草体内的游离的镉离子结合从而缓解镉解毒。5.采用FTIR技术分析了烟草地上部分以及根系组分波长的变化,进一步阐明烟草不同部位组分在乙酰胆碱提高烟草耐镉的作用。FTIR结果验证了外源添加乙酰胆碱可能通过促进烟草分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等途径增加羧基、氨基的数量以结合Cd2+,从而降低镉对烟草幼苗的毒害作用。6.镉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处理显着提高了地上部分和根中谷胱甘肽(GSH)、非蛋白硫醇(NPTs)和植物螯合素(PCs)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0.90/2.31倍、1.01/1.88倍和1.46/1.32倍。乙酰胆碱通过调节镉在液泡和细胞壁中的分布,减少了镉在根系中的积累,减轻了镉胁迫对根系的损伤。此外,在镉胁迫下,添加乙酰胆碱显着提高了GSH2和PCS1基因表达,降低了Nramp1和HMA2转录水平表达,从而减少了镉向地上部的转移。因而乙酰胆碱通过增强谷胱甘肽和植物螯合素水平,改善镉的亚细胞分布和镉化学形态,并诱导镉解毒相关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减轻镉毒害作用。综上所述,外源乙酰胆碱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镉胁迫对烟草造成的光合和生长抑制,其主要通过调节镉胁迫下烟草镉化学形态、亚细胞分布、镉转运基因表达以及镉与氨基酸、有机配体螯合来缓解镉毒害。研究结果为乙酰胆碱缓解镉毒害的化学防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孙安琪[3](2021)在《杠柳新苷P对四种黑腹果蝇品系的毒力及其对神经-肌肉接点电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V-ATP酶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的细胞质膜和各种细胞器内膜上,在神经系统中为突触囊泡中神经递质的摄取和储存提供能量,也为突触囊泡的生物合成和神经分泌发挥功能,对神经突触兴奋性传导具有重要作用。杠柳新苷P是从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根皮中分离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之一,前期研究表明杠柳新苷P是一个V-ATP酶抑制剂,作用于昆虫中肠杯状细胞顶膜的V-ATP酶,破坏昆虫中肠表皮离子转运平衡,导致昆虫中肠肿胀而中毒死亡。基于此,本论文对四种不同神经遗传背景的果蝇品系w1118(野生型)、DSC1-/-(敲除DSC1通道的突变体)、parats1(钠通道I256N点突变的抗拟除虫菊酯的突变体)和parats1;DSC1-/-(parats1敲除DSC1通道的双突变体)成虫和幼虫进行毒力测定基础上,比较了杠柳新苷P对w1118和parats1两种品系果蝇幼虫神经-肌肉诱发兴奋性接点电位(EJP)和自发微小兴奋性接点电位(mEJP)的影响,旨在明确杠柳新苷P是否通过作用于昆虫神经突触囊泡前膜的V-ATP酶影响昆虫神经兴奋性的传导。论文主要结果如下:1.杠柳新苷P对四种果蝇品系成虫和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parats1品系成虫和幼虫对杠柳新苷P的敏感性分别是w1118品系的1.75倍和1.83倍,表明杠柳新苷P和菊酯类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负交互抗性。四种果蝇品系的成虫对杠柳新苷P的敏感性次序为:parats1>parats1;DSC1-/-≈w1118>DSC1-/-,而幼虫对杠柳新苷P的敏感性次序则是:parats1>w1118>parats1;DSC1-/-≈DSC1-/-。与野生型品系w1118相比,敲除DSC1通道后的DSC1-/-成虫和幼虫对杠柳新苷P不敏感,与parats1品系相比,敲除DSC1通道后的parats1;DSC1-/-品系成虫和幼虫对杠柳新苷P不敏感,这说明杠柳新苷P可能作用DSC1通道,从而影响了DSC1通道对昆虫钠通道的调节作用。2.利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记录突触电位变化的结果表明,用7.5μM杠柳新苷P处理w1118和parats1两种果蝇品系神经-肌肉离体标本,两种品系的EJP幅值在60 min内均明显下降,抗性品系parats1的EJP幅值比野生品系w1118下降3%,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种品系的mEJP幅值均下降20%左右,也没有明显差异,w1118的mEJP频率下降了42%,parats1的mEJP频率比w1118的mEJP频率增加26%。而对照药剂V-ATP酶特异性抑制剂巴弗洛霉素A1在2μM的浓度下对EJP和mEJP的影响与杠柳新苷P相似,抗性品系parats1的EJP幅值比野生品系w1118的EJP幅值下降9%,两种品系的m EJP幅值变化几乎没有差异,均为30%左右,w1118的mEJP频率下降了40%,parats1的mEJP频率比野生品系w1118的mEJP频率增加27%。上述结果说明,杠柳新苷P可能通过作用于V-ATP酶影响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接点电位。3.进一步用不同浓度的杠柳新苷P处理果蝇幼虫神经-肌肉离体标本,发现随着杠柳新苷P浓度的增高,EJP幅值下降越快,说明EJP幅值的变化对杠柳新苷P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随着杠柳新苷P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中时间缩短,w1118和parats1两种品系在杠柳新苷P浓度为4μM时的抑制中时间分别为62.06 min和55.01 min,在40μM时的抑制中时间分别为15.68 min和13.55 min,而2μM的巴弗洛霉素A1对w1118和parats1两种品系的抑制中时间分别为43.95 min和30.49 min。这些结果表明杠柳新苷P和巴弗洛霉素A1一样,可作用于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接点的V-ATP酶,对神经-肌肉接点电位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上述结果首次从神经电生理角度证实杠柳新苷P可能通过作用神经-肌肉突触前膜的V-ATP酶影响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接点突触的传递,降低突触的兴奋性。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杠柳新苷P有可能作用于昆虫DSC1通道,从而影响了DSC1通道对昆虫钠通道功能的调节。

李思宇[4](2021)在《基于冷冻电镜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分析》文中指出离子通道广泛地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组织中,在众多生理过程中都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离子通道又可以具体划分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离子通道。离子通道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调节,除去电势变化、配体分子或表面张力这类固有的影响因素外,化学小分子和多肽类也可以对离子通道活性起到调控作用。对离子通道的活性调控研究是离子通道领域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对我们理解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我选择了电压门控离子通道KAT1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ASIC1a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结构生物学技术和膜片钳电生理技术,对上述离子通道的门控调节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对KAT1的超极化激活机制进行了研究。KAT1是一个超极化激活的内向整流钾通道,存在于拟南芥中。我们解析了 KAT1的冷冻电镜结构,分辨率为3.2 A。这是第一个植物中的电压门控钾通道的电镜结构。我们发现,KAT1是一个同源四聚体,并且是“非结构域交换”的通道。其每一个单体都包含了六根螺旋形成的跨膜结构域、延伸到胞内区的C-linker结构域和C端的CNBD结构域。KAT1具有典型的钾离子选择性过滤器结构,能够选择性地渗透钾离子。通过结构分析我们发现,KAT1通道的孔道区处于关闭状态。KAT1是一个严格的超极化门控离子通道,我们对KAT1的S4螺旋上的带正电氨基酸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带正电氨基酸残基对电压感受非常重要。虽然KAT1结构中包含CNBD结构域,但是无论是结构分析或是功能实验,我们均发现cGMP不能对KAT1的通道活性进行调节。在KAT1通道中,S4-S5 linker是一段短loop结构,这个linker区域与C-linker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通道的开放或关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这两个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削弱,则会导致通道不能正常开放。这表示S4-S5 linker和C-linker之间的相互作用是KAT1通道门控调节的关键。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对多肽毒素如何结合并调控人源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活性进行了研究。人源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hASIC1a)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ASIC1a通道主要参与疼痛感知、学习记忆等生理过程,是潜在的药物靶点。hASIC1a通道的活性受到质子浓度的调控,同时还有多种因素可以对通道活性进行调节,比如多肽毒素。非洲黑曼巴蛇毒Mambal对hASIC1a活性起到抑制作用。经过多重蛋白表达纯化优化步骤和结构解析方法的选择,我们最终利用冷冻电镜解析了 hASIC1a的apo状态和Mamba1-hASIC1a复合物的结构,分辨率分别为3.56A和3.9A。与已解析的鸡源ASIC1(cASIC1)结构相比,处于静息状态的hASIC1a与cASIC1通道具有相似的结构,是一个同源三聚体,其门控机制与cASIC1相似。Mamba1毒素主要结合于hASIC1a的胞外结构域,当毒素与通道结合后,通道局部发生了构象变化。Mamba1将hASIC1a锁定在关闭构象。我们发现虽然Mamba1对hASIC1a和cASIC1的亲和力相似,但毒素对hASIC1a的抑制作用强于对cASIC1通道的抑制作用。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和结构比较,我们发现了对hASIC1a和cASIC1的抑制作用不同的关键氨基酸残基。Arg155和Glu102-Asp165对(分别对应于cASIC1中的Leu156和Arg103-Glu168),导致了hASIC1a和cASIC1对Mamba1的反应不同。

吴雨蕊[5](2021)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耳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生存率以及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并用药物拮抗剂(阿托品、普萘洛尔)阻断受体(mAChRs、β-ARs)以及神经切断术(颈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等手段证明其不同的自主神经抗炎途径机制,探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自主神经机制差异。方法:研究一:电针耳甲对致死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将40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0-250g)随机分成模型组和耳针组(n=20)。所有大鼠均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进行实验,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的方法制备致死性内毒素血症模型,耳针组大鼠在LPS(10mg/kg)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分别进行耳甲电针干预各30min,共干预1h,模型组不进行相应的干预,仅作为模型对照。随后观察并记录两组大鼠7天内的存活情况。研究二:迷走通路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实验2.1:电针耳甲抗炎的迷走神经中枢mAChRs机制研究将42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0-250g)随机分成6组(n=7),正常组、模型组、耳针组、侧脑室生理盐水组、侧脑室硝酸阿托品组和单纯侧脑室硝酸阿托品组。所有大鼠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进行实验,正常组大鼠仅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 mg/kg),不做耳甲电针干预,仅作为空白对照;模型组大鼠从腹腔注射LPS(6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模型,不做耳甲电针干预,作为模型对照;耳针组大鼠在腹腔注射LPS(6mg/kg)前30 min及注射后在耳甲进行电针干预各30 min,共干预1 h;侧脑室生理盐水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5μL),侧脑室硝酸阿托品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入甲基硝酸阿托品(5 μg/kg共5 μL),两组均在耳甲电针干预前30 min完成侧脑室药物注射,然后在腹腔注射脂多糖(6mg/kg)前30min及注射后在耳甲进行电针干预各30min,共干预1h;单纯侧脑室硝酸阿托品组大鼠经侧脑室注入甲基硝酸阿托品(5 μg/kg共5 μL),但不接受电针干预,在经侧脑室药物注射后1h进行LPS(6mg/kg)注射。所有组别大鼠均在LPS或生理盐水注射后3 h经腹主动脉取血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的水平。实验2.2:电针耳甲抗炎的迷走神经外周神经机制研究将14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0g-250g)随机分成2组(n=7),颈迷走神经切断术组、颈迷走神经假手术组。所有大鼠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进行实验,颈迷走神经切断术组大鼠行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术,颈迷走神经假手术组大鼠只暴露双侧颈迷走神经,不分离也不切断,所有神经切断术组(包括假手术组)的手术操作均在耳甲电针干预前30 min完成,然后在腹腔注射LPS(6 mg/kg)前30 min及注射后在耳甲进行电针干预各30 min,共干预1 h。所有组别大鼠均在LPS注射后3 h经腹主动脉取血用于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实验2.3:电针耳甲抗炎的迷走神经外周mAChRs机制研究将21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0g-250g)随机分成3组(n=7),外周硝酸阿托品组、外周硫酸阿托品组、单纯外周硫酸阿托品组。所有大鼠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进行实验,外周硝酸阿托品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甲基硝酸阿托品(4 mg/kg),外周硫酸阿托品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4mg/kg),两组组均在耳甲电针干预前15 min完成注射,然后在腹腔注射LPS(6 mg/kg)前30 min及注射后在耳甲进行电针干预各30 min,共干预1 h;单纯外周硫酸阿托品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4mg/kg),不接受耳甲电针干预,在外周药物注射后45 min进行LPS(6 mg/kg)注射;所有组别大鼠均在LPS注射后3 h经腹主动脉取血用于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研究三:交感途径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实验3.1:电针耳甲抗炎的交感神经外周神经机制研究将14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0g-250g)随机分成2组(n=7),内脏大神经切断术组和内脏大神经假手术组。所有大鼠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进行实验,内脏大神经切断术组大鼠行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内脏大神经假手术组大鼠只暴露内脏大神经,不分离也不切断,所有神经切断术组(包括假手术组)的手术操作均在耳甲电针干预前30min完成,然后在腹腔注射LPS(6mg/kg)前30min及注射后在耳甲进行电针干预各30min,共干预1 h。所有组别大鼠均在LPS注射后3 h经腹主动脉取血用于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实验3.2:电针耳甲抗炎的交感神经外周β-ARs机制研究将14只SPF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0g-250g)随机分成2组(n=7),外周普萘洛尔组、单纯外周普萘洛尔组。所有大鼠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进行实验,外周普萘洛尔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普萘洛尔(4mg/kg),在耳甲电针干预前15min完成注射,然后在腹腔注射LPS(6mg/kg)前30min及注射后在耳甲进行电针干预各30min,共干预1h;单纯外周普萘洛尔组大鼠经腹腔注射普萘洛尔(4 mg/kg),不接受耳甲电针干预,在外周药物注射后45 min进行LPS(6 mg/kg)注射;所有组别大鼠均在LPS注射后3 h经腹主动脉取血用于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其中研究二、三为同一批实验动物,其结果中正常组、模型组、耳针组共用进行比较。经皮内刺耳电针法:取黄帝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18*10 mm)2支,分别沿着皮内平刺入大鼠单侧耳甲艇和耳甲腔中心区域,进针深度6mm,然后分别接韩氏电针仪(HANS-200A),电针参数:电流强度4 mA,电针频率30 Hz,波宽0.2 ms± 30%,时间:LPS注射前和后各30 min共1 h。结果:电针耳甲可显着提高致死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生存率,将生存率从25%提升到50%(P<0.05)。电针耳甲可减弱脂多糖诱导的全身性炎性反应,降低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001,P<0.0001,P<0.0001);与模型组相比,耳针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P<0.0001,P<0.0001,P<0.0001);电针耳甲抑制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的作用可被侧脑室注射硝酸阿托品逆转,与侧脑室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1,P<0.0001),而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时对电针耳甲发挥抗炎效应没有影响,与耳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侧脑室注射硝酸阿托品不能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迷走神经切断影响了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的作用,与耳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而颈迷走神经假手术组对电针耳甲抗炎没有影响,与耳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外周注射硝酸阿托品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P<0.0001,P<0.01,P<0.0001),经外周注射硫酸阿托品时,在配合电针或者单独使用药物时都能观察到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P<0.0001,P<0.0001,P<0.0001),且比单独耳针时抗炎效果好(P<0.0001,P<0.05,P<0.0001),但针药结合与单药物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大神经切断也能影响电针耳甲抑制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释放的作用,与耳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5,P<0.0001),而内脏大神经假手术组对电针耳甲抗炎没有影响,与耳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外周注射普萘洛尔阻断外周交感神经时,在联合耳甲电针或者单独药物注射时都观察到抑制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01,P<0.0001),与耳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01,P<0.0001),但针药结合与单药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耳甲抗炎的自主神经中枢mAChRs机制是通过电针耳甲激活中枢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s)提高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生存率,并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外周抗炎过程中除了电针耳甲激活迷走神经介导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参与外,还能激活内脏大神经抗炎通路共同参与。而电针耳甲的抗炎独立于外周mAChRs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s),尚不能得出针药结合发挥的作用。

秦成[6](2020)在《乙酰胆碱调控烟草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盐胁迫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施用外源物质作为一种简易有效的途径可有效减缓盐胁迫的伤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乙酰胆碱作为人类和动物大脑中广泛存在的神经递质,在植物中也开展了相关的生理作用及机理研究,但关于外施乙酰胆碱提高植物抗逆生理作用的研究虽有报道,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是对耐盐性调控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深入明晰乙酰胆碱减缓植物盐胁迫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加以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本氏烟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水培试验模拟盐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诱导下烟草幼苗乙酰胆碱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盐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幼苗生长、光合特性、水分代谢、叶绿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并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乙酰胆碱缓解烟草盐胁迫的生理机制,为生产中施用乙酰胆碱提高作物耐盐性和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 SA)检测盐胁迫下不同时段烟草幼苗根、茎、老叶和幼叶各器官的乙酰胆碱含量。结果表明,烟草幼苗各器官均检测到乙酰胆碱的存在;内源乙酰胆碱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幼叶>根>茎>老叶;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乙酰胆碱首先在根部累积,茎部和幼叶的乙酰胆碱含量均于盐胁迫处理72 h后达到最大值,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达显着水平,其中,盐胁迫处理72 h后幼叶含量比对照增加了74.34%。表明本氏烟草幼苗在受到盐胁迫诱导后,根系首先响应,而地上部分中幼叶则是乙酰胆碱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主要响应器官,且与处理时间有关,较系统的阐明了盐胁迫诱导下的烟草幼苗乙酰胆碱含量的时空分布规律。2.采用根施及叶喷两种方式,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的植株生长状况以及主要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外源施用10(?)M乙酰胆碱显着促进盐胁迫下烟草植株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其中植株地上部干重与盐胁迫处理相比提高了10.54%。此外,外源10(?)M乙酰胆碱可提高叶片含水量、根系活力,促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累积,从而导致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及水分饱和亏显着降低。因此选用适宜的乙酰胆碱浓度可有效的缓解盐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维持细胞脂膜稳定性,促进植株的渗透调控能力,从而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减缓烟草幼苗的盐胁迫伤害。3.外源10(?)M乙酰胆碱处理后根系水导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较盐胁迫处理后增加了65.45%和15.46%;同时显着降低各部位Na+/K+,根、茎、叶部Na+/K+分别降低67%、34.98%和26.14%。通过叶片染色(伊文思蓝、氮蓝四唑和二氨基联苯胺)分析说明乙酰胆碱能够减缓盐胁迫诱导的活性氧的累积。同时定量化检测外源乙酰胆碱处理后叶片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与盐胁迫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29.96%、24.84%和46.7%。外源乙酰胆碱处理显着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盐胁迫处理5 d相比,乙酰胆碱(ACh)含量和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Ch AT)提高了17.36%和23.6%。外源乙酰胆碱在一定程度缓解盐胁迫导致的水分散失,改善离子失衡,提高抗氧化能力,乙酰胆碱合成代谢等,从而缓解植株的盐胁迫损伤。4.乙酰胆碱可促进盐胁迫下叶绿素生物合成中间体胆色素原(PBG)和尿卟啉III(Uro III)的合成以及加速其产物向下游物质的代谢速率,导致下游产物原卟啉IX(Proto-IX)、镁原卟啉IX(Mg-Proto IX)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的大量累积;同时可通过激活叶绿素合成关键酶基因HEMA1、CAO、CHLH和POR的表达,提高叶绿素的合成水平。外源乙酰胆碱处理显着提高盐胁迫处理15 d后叶片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E),与盐胁迫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54.56%、86.47%、13.79%和31.36%。同时,外源乙酰胆碱处理可显着提高盐胁迫下叶片初始荧光和最大荧光。因此,外源乙酰胆碱缓解了盐胁迫引起的烟草幼苗叶片失绿状态,促进了叶绿素合成进程,促进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性能。5.通过转录组分析显示,盐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转录组有明显的影响,导致527个基因和131个基因分别显着上调和下调。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表明乙酰胆碱诱导盐胁迫后烟草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16个通路中,而高比例的、特异的响应盐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DNA复制、多种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以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中。乙酰胆碱可通过调控编码渗透调节、光合代谢和氧化还原调节相关的基因提高烟草的耐盐能力,另外可通过增强参与油菜素内脂、生长素、赤霉素及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及部分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壁合成修饰在乙酰胆碱耐盐过程中发挥作用。盐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处理使转录组的变化整体趋向于恢复到对照水平。表明乙酰胆碱可能起到一种类似于激发子的引发作用,参与烟草盐胁迫缓解的串扰网络中。总之,乙酰胆碱可通过缓解氧化损伤、维持植株水分吸收、调节光合能力和叶绿素代谢等多个方面揭示其缓解烟草幼苗盐胁迫损伤的生理机制,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全面解析乙酰胆碱缓解盐胁迫中涉及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调控途径,为乙酰胆碱作为新型诱导剂如何精准合理施用以最大程度地缓解盐胁迫伤害提供理论支撑。

唐亚杰[7](2019)在《下丘脑室旁核对病原系统性炎症的响应和调控功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毒素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活性成分,当注射到动物体内时,会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从而引发全身系统性炎症和一系列特定的病理生理和行为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物体克服炎症或感染等疾病状态的必要条件。下丘脑室旁核(PVN)是一个重要的核团,它通过整合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和行为反应,对体内平衡的变化(如感染)做出反应。下丘脑室旁核借助神经脉冲获得大量信息,当机体出现异常时,就会释放各种化学物质到垂体,从而调节机体内稳态的平衡。本研究旨在利用神经生物学技术手段,特异性操控下丘脑室旁核,通过分析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等来初步探索下丘脑室旁核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分析动物在系统性炎症模型中的行为,对下丘脑室旁核在宿主防御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索。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在受到外来病原入侵时,神经系统是如何对机体进行调控的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LPS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对小鼠内稳态及行为的影响腹腔注射LPS能导致小鼠中枢、外周细胞因子的升高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激活,引起免疫激活。其中下丘脑与垂体组成的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系统,也会被LPS影响。为了探索LPS引起的全身系统性炎症对小鼠内稳态和行为的影响,我们对垂体前叶细胞进行了基因表达谱的分析和动物行为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LPS注射1 h后引起特异激素、神经肽及其相应的信号通路的改变,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导致机体的稳态失衡;同时,LPS注射24 h内,小鼠出现饮食、饮水的下降、运动能力的下降、耗氧量的降低、体温的下降等一系列的疾病行为特征。2.下丘脑室旁核在LPS引起的系统性炎症下对小鼠内稳态的调控免疫荧光染色和光纤钙信号检测技术的结果显示,在LPS刺激引起的系统性炎症下,PVN对该刺激产生了明显的神经响应。为了研究在该刺激下,下丘脑室旁核是如何影响并调控机体内稳态的,我们利用化学遗传学的技术手段抑制PVN内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以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达到抑制神经元活动的效果。通过分析,我们确定了一些重要的激素、受体、神经肽及一些重要的信号通路,它们对于下丘脑室旁核在炎症下对机体进行调控是至关重要的。3.下丘脑室旁核在LPS引起的系统性炎症下对小鼠行为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根据变化来调控动物的行为。前期结果显示LPS注射后,会引起体重的降低和体温的下降。为了理解这种神经系统调节背后的机制,我们利用病毒示踪技术对下丘脑室旁核进行了全脑输入网络的示踪。通过分析发现,下丘脑室旁核与大脑内其他核团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包括控制动物摄食的“饥饿中枢”—下丘脑外侧核和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视前区。接着利用化学遗传学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操控,结果显示,在应对外来病原刺激的情况下,下丘脑室旁核会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使小鼠的体温和体重得以快速的恢复。因此得出,下丘脑室旁核在病原菌刺激反应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4.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可以缓解疾病行为利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手段对下丘脑室旁核激活的实验结果显示,当PVN被激活后,因LPS刺激机体导致的体重降低和体温下降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这表明下丘脑室旁核被激活后,可以通过释放激素、细胞因子等对疾病行为的恢复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病毒示踪技术对下丘脑室旁核的全脑输入网络的示踪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它在参与整合感知信息、传递并调节内分泌活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利用化学遗传学技术对下丘脑室旁核进行功能操控,揭示出其在对抗LPS刺激中的重要调节作用,补充人们对下丘脑室旁核在对抗疾病中的功能认识。

杜安定[8](2019)在《胆碱受体抑制剂、激动剂对小鼠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C-fos基因参与细胞生长、分化、信息传递等生理功能,其特征表现为静止的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时能快速瞬间的表达为FOS蛋白。海马区的胆碱能神经通路是学习记忆的重要部位,其功能状态与记忆密切相关。本研究是拟通过考察学习记忆过程、胆碱受体激动剂和抑制剂对海马组织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来探究胆碱受体配体对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分子机制。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建立小鼠记忆迷宫模型,对小鼠进行记忆训练;被训练后的小鼠对该迷宫模型的路径产生记忆,能够快速的找到逃生平台。结果显示:未经训练的空白组试验小鼠能找到逃生口的平均速度:5.868cm/s;经过6d训练后,小鼠对迷宫模型的逃生口产生了记忆。而训练后小鼠在迷宫中以B/C/D/E槽为起点找出逃生窗口的平均速度分别为:20.554 cm/s、20.888 cm/s、22.420 cm/s、20.471 cm/s,远高于空白组。(2)采集小鼠海马组织,应用q RT-PCR方法检测训练和未训练小鼠海马组织中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水平,拟探讨小鼠记忆训练结果与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训练小鼠海马组织中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水平分别为B槽:1.943±0.112、C槽:2.131±0.194、D槽:2.090±0.144、E槽:2.052±0.174;未经过训练小鼠的空白组、试验模型组的表达量分别为0.992±0.000、1.012±0.000,说明训练后的小鼠海马c-fos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着上调(p≤0.01)。(3)应用q RT-PCR方法考察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和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小鼠海马区c-fos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表明: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下调c-fos基因在小鼠海马中的转录,1.5h开始出现下降,至2.5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到3.5h时接近空白组,阿托品在0.3mg/kg、2.5h作用效果最明显,与空白组对照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可上调c-fos基因在小鼠海马中的转录,从1.5h开始出现上调,至2.5h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到3.5h时接近空白组;毛果芸香碱在15 mg/kg、作用2.5h条件下效果最明显,与空白组对照比较差异极显着(p≤0.01)。(4)应用Elisa方法考察胆碱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和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对小鼠海马区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组小鼠海马中FOS蛋白的表达量较低,平均为151.83 pg/m L,最高164.9pg/m L、最低94.309pg/m L。模型组小鼠海马中FOS蛋白也较低,平均为161.73pg/m L,最高176.41 pg/m L、最低132.07 pg/m L,与空白组比较差异不显着。阿托品在0.3mg/kg,作用2.5h后,小鼠海马中FOS蛋白的表达量升高平均达156.98pg/m L,最高179.41 pg/m L、最低124.68pg/m L,与空白组、试验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着,说明阿托品对小鼠海马FOS蛋白的表达影响不明显。毛果芸香碱在15 mg/kg,作用2.5h后,小鼠海马中FOS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最高表达量达到283.332 pg/m L,最低表达量为221.871 pg/m L,平均为259.70 pg/m L;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着。说明胆碱受体激动剂对小鼠海马FOS蛋白有促进表达的作用。结论:小鼠记忆功能增强与小鼠海马区c-f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关;胆碱能神经通路与记忆密切相关,胆碱受体激动剂增强记忆功能是通过上调小鼠海马区c-fos基因的转录水平、增强FOS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刘益巧[9](2019)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人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及α*-芋螺毒素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对全世界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是由α(α1~α10)和β(β1~β4)亚基组合构建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一般形成异源五聚体,也有一些亚基可以形成同源五聚体(α7、α9),不同的nAChRs亚型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最初认为nAChRs只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现在nAChRs已被证实与多种癌症有关,是促进肿瘤进展的关键调节器。然而,nAChR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了 nAChRs在人宫颈癌细胞系和人正常宫颈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情况,进一步用针对nAChRs不同亚型的特异性阻断剂——α*-芋螺毒素来处理细胞,进而探究α*-芋螺毒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期为寻找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新的线索。首先,本研究通过反转录PCR对人宫颈癌细胞系(SiHa、HeLa和CaSki)以及人正常宫颈细胞系(Ect1/E6E7)中nAChRs亚基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测序。其次,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对nAChRs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基于nAChRs差异表达的情况,采用MTT法揭示作用于nAChRs不同亚型的特异性阻断剂α*-芋螺毒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的所有细胞系中(SiHa、HeLa、CaSki和Ect1/E6E7),α3~α7、α9、α10和β2~β4亚基均有表达。与正常细胞相比,SiHa细胞中α3、α9、α10、β2、β3和β4亚基高表达,HeLa细胞中无亚基高表达,CaSki细胞中α9和α10亚基高表达。用α9α10 nAChR的强阻断剂αO-芋螺毒素GeXIVA处理SiHa、CaSki和Ect1/E6E7细胞,结果显示,GeXIVA能抑制癌细胞SiHa和CaSki细胞的增殖,同样对正常细胞Ect1/E6E7的增殖有一定的杀伤作用,但对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着高于对正常细胞的抑制率。用α3β4 nAChR的强阻断剂α-芋螺毒素TxID处理SiHa和Ect1/E6E7细胞,结果显示TxID能抑制癌细胞SiHa和正常细胞Ect1/E6E7的增殖,且TxID对SiHa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强于对Ect1/E6E7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综上所述,nAChRs在人宫颈癌细胞系和人正常宫颈细胞系中存在差异表达,而特异性作用于α9α10 nAChR或α3β4 nAChR的α*-芋螺毒素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为海洋药物α*-芋螺毒素靶向治疗宫颈癌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进一步探究其靶向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黄翠平[10](2013)在《CHRM3及其抗体、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cholinergic receptor muscarinic3,CHRM3)、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3抗体(cholinergic receptor muscarinic3antibody, CHRM3-Ab)、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 gren’s syndrome,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性,探讨CHRM3、AQP5及CHRM3-Ab在pS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方法:(1)详细收集43例pSS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取其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并在分装后冻存,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 PBMCs)。(2)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PBMCs的CHRM3、AQP5mRNA水平,比较CHRM3、AQP5基因在pSS组及健康对照组PBMCs中的表达差异; Spearman相关分析用以分析CHRM3、AQP5基因与pS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3)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CHRM3-Ab水平,并比较其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CHRM3-Ab与pS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 pSS组血浆CHRM3-Ab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227.29±154.81pmol/L vs141.44±71.04pmol/L,P<0.01)。(2)CHRM3mRNA表达量在pSS组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0.00014±0.0003vs0.00009±0.00004,P<0.05)。(3)AQP5mRNA表达量在pSS组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0.00061±0.00176vs0.000058±0.000034,P<0.05)。(4)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SS患者CHRM3-Ab浓度与AQP5、SR、GGT、IgG呈负相关(r=-0.481,r=-0.452,r=-0.568, r=-0.47;P均<0.05);CHRM3转录水平与AQP5呈正相关(r=0.595,P<0.01);AQP5转录水平与IgM、C3呈正相关(r=0.662,r=0.857;P均<0.01)。结论:CHRM3、AQP5mRNA和CHRM3-Ab在pSS患者中高表达,三者可能参与了pSS的发生发展过程。

二、植物保卫细胞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保卫细胞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LRP4在神经肌肉接头聚集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神经肌肉接头的发展史
        1.1.1 神经肌肉接头的起源——箭毒
        1.1.2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起
    1.2 神经肌肉接头组成及功能
    1.3 神经肌肉接头的发育
        1.3.1 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
        1.3.2 神经肌肉接头的成熟
        1.3.3 神经肌肉接头的衰老
    1.4 神经肌肉接头相关分子机制
        1.4.1 乙酰胆碱及乙酰胆碱受体
        1.4.2 Agrin/LRP4/MuSK信号通路
    1.5 神经肌肉接头相关疾病
    1.6 神经肌肉接头蛋白聚集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1.1 野生型(WT)小鼠
        2.1.2 LRP4-LacZ小鼠
        2.1.3 LRP4-ECD小鼠
        2.1.4 HSA-LRP4tg和 HSA-LRP4ΔICDtg小鼠
        2.1.5 Mu SK K608A小鼠(MuSK KD小鼠)
        2.1.6 小鼠基因型鉴定
    2.2 实验器材
    2.3 实验试剂及抗体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2.4.1 实验试剂与材料
        2.4.2 RNA提取
        2.4.3 RNA反转录(RT-PCR)
        2.4.4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
    2.5 亚克隆
        2.5.1 质粒构建
        2.5.2 超级感受态制备
        2.5.3 质粒转化,涂板
        2.5.4 单克隆扩增及质粒抽提
    2.6 HEK293T细胞培养
    2.7 C2C12 细胞培养
    2.8 质粒转染
    2.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2.10 免疫共沉淀(CO-IP)
    2.11 免疫组化染色
    2.12 X-GAL染色及X-GAL——荧光共染
    2.13 EDL肌肉单纤维制备
    2.14 肌肉去神经
    2.15 TA肌肉药物注射
    2.16 肌力测试
    2.17 肌肉电刺激治疗
    2.18 数据分析与统计
第3章 结果
    3.1 LRP4 内源性启动子驱动的β-GAL在NMJ特异性表达
    3.2 LRP4 β-GAL在 NMJ特异性的聚集需要LRP4/MUSK信号,但其转录活性不依赖于LRP4/MUSK信号
    3.3 LRP4 β-GAL在肌管上的定位依赖于LRP4/MUSK信号通路,但不取决于肌纤维自身
    3.4 LRP4 β-GAL在 NMJ的特异性聚集依赖于肌肉收缩
    3.5 WNTS非经典信号通路促进LRP4 MRNA的表达
第4章 总结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乙酰胆碱调节烟草镉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镉污染现状研究
    1.2 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2.1 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镉对植物光合机构的损伤
        1.2.3 镉对植物氧化损伤的影响
    1.3 植物体内镉的吸收与转运
    1.4 植物在镉胁迫下的解毒机制
        1.4.1 抗氧化防御系统
        1.4.2 甲基乙二醛酶系统
        1.4.3 区室化与螯合作用
        1.4.4 有机酸和氨基酸配体
    1.5 植物中的神经递质作用机制
    1.6 乙酰胆碱的应用研究进展
        1.6.1 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1.6.2 乙酰胆碱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
        1.6.3 乙酰胆碱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与处理
        2.1.2 生长参数测定
        2.1.3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2.1.4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2.1.5 PSII活性测定
        2.1.6 气孔形态观察
        2.1.7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镉胁迫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2.2.2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
        2.2.3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2.2.4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气孔交换参数的影响
        2.2.5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2.2.6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气孔结构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与处理
        3.1.2 丙二醛含量测定
        3.1.3 电导率和相对含水量测定
        3.1.4 脯氨酸含量测定
        3.1.5 O_2~(·-)和H_2O_2含量测定
        3.1.6 过氧化氢和超氧根离子组织化学染色
        3.1.7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3.1.8 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测定
        3.1.9 镉含量测定
        3.1.10 不同浓度乙酰胆碱参与烟草耐镉性综合评价
        3.1.11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膜酯化的影响
        3.2.2 乙酰胆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活性氧累积的影响
        3.2.3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4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3.2.5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中镉累积的影响
        3.2.6 相关性分析
        3.2.7 基于主成分分析对烟草镉胁迫下外源乙酰胆碱浓度综合评价
        3.2.8 生长及抗逆指标综合评价
        3.2.9 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光合与PSII光化学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与处理
        4.1.2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
        4.1.3 光合参数与水分利用效率测定
        4.1.4 Rubisco活性测定
        4.1.5 光响应曲线测定
        4.1.6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4.1.7 O-J-I-P曲线测定
        4.1.8 叶绿体Ca~(2+)-ATPase和 Mg~(2+)-ATPase活性测定
        4.1.9 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4.1.10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2.2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气孔参数的影响
        4.2.3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4.2.4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光响应特征参数的影响
        4.2.5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PSII活性的影响
        4.2.6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相对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4.2.7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烟草叶片O-J-I-P曲线的影响
        4.2.8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片能量参数的影响
        4.2.9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绿体Ca~(2+)-ATPase和 Mg~(2+)-ATPase活性的影响
        4.2.10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膜酯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与处理
        5.1.2 生长参数测定
        5.1.3 根系活力测定
        5.1.4 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5.1.5 TBARS、电导率、脯氨酸含量测定
        5.1.6 叶片及根细胞的组织化学染色
        5.1.7 根系细胞活性检测
        5.1.8 甲基乙二醛含量、乙二醛酶I、乙二醛酶II活性测定
        5.1.9 乙酰胆碱含量测定
        5.1.10 乙酰胆碱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
        5.1.11 H~+-ATPase活性测定
        5.1.12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生长参数的影响
        5.2.2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根细胞活力的影响
        5.2.3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ROS累积的影响
        5.2.4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膜脂质过氧化和膜完整性的影响
        5.2.5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乙二醛酶活性的影响
        5.2.6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H~+-ATPase活性的影响
        5.2.7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内源AC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矿质元素分配、氨基酸及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与处理
        6.1.2 可溶性糖、淀粉、蛋白含量测定
        6.1.3 总酚含量测定
        6.1.4 黄酮含量测定
        6.1.5 烟碱和甜菜碱含量测定
        6.1.6 矿质元素含量测定
        6.1.7 内源激素含量测定
        6.1.8 HPLC测定有机酸含量
        6.1.9 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
        6.1.10 烟草各组分FTIR分析
        6.1.11 统计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可溶性糖、蛋白、淀粉含量的影响
        6.2.2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中非酶类抗氧化物含量的影响
        6.2.3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6.2.4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6.2.5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中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6.2.6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6.2.7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地上部FTIR的影响
        6.2.8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根部FTIR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镉化学形态、亚细胞分布及镉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与处理
        7.1.2 谷胱甘肽、非蛋白巯基和植物螯合素含量测定
        7.1.3 亚细胞分离及镉含量测定
        7.1.4 不同化学形态镉的提取与测定
        7.1.5 镉组织定位
        7.1.6 NMT技术测定烟草根系镉离子流速
        7.1.7 镉转运相关基因q RT-PCR分析
        7.1.8 统计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不同部位镉含量的影响
        7.2.2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GSH、NPTs、PC_S含量的影响
        7.2.3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幼苗镉累积及亚细胞分布的影响
        7.2.4 乙酰胆碱对烟草镉化学形态及含量的影响
        7.2.5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不同部位镉组织定位的影响
        7.2.6 乙酰胆碱对镉胁迫下烟草根尖镉离子流的影响
        7.2.7 乙酰胆碱对烟草镉解毒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全文创新点
    8.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杠柳新苷P对四种黑腹果蝇品系的毒力及其对神经-肌肉接点电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源杀虫剂作用机理
        1.1.1 影响昆虫的呼吸系统
        1.1.2 影响昆虫的消化系统
        1.1.3 影响昆虫的神经系统
        1.1.4 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
    1.2 杠柳及杠柳新苷P的研究现状
        1.2.1 杠柳简介
        1.2.2 杠柳杀虫活性成分
        1.2.3 杠柳新苷类化合物的毒理学研究
    1.3 V-ATP酶作为药物靶标的研究现状
        1.3.1 V-ATP酶的结构与功能
        1.3.2 昆虫V-ATP酶
        1.3.3 V-ATP酶抑制剂
    1.4 电生理技术在杀虫剂毒理学中的应用
        1.4.1 电生理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1.4.2 电生理技术在杀虫剂作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1.4.3 电生理技术应用于害虫抗药性的研究
    1.5 论文设计思路
        1.5.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药剂
        2.1.2 供试昆虫
        2.1.3 生理溶液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生测方法
        2.2.2 电生理记录方法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杠柳新苷P和茚虫威对四种果蝇品系成虫和幼虫的毒力
        3.1.1 杠柳新苷P和茚虫威对四种果蝇品系成虫的毒力
        3.1.2 杠柳新苷P和茚虫威对四种果蝇品系幼虫的毒力
    3.2 杠柳新苷P对两种品系黑腹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接点电位的影响
        3.2.1 对诱发兴奋性接点电位(EJP)的影响
        3.2.2 对自发兴奋性接点电位(m EJP)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PSP对诱发性接点电位(EJP)幅值的影响
        3.2.4 4 μM和 40μM PSP对 EJP幅值50%抑制时间的测定
第四章 讨论
    4.1 DSC1 通道可能是PSP的作用靶标
    4.2 PSP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负交互抗性
    4.3 PSP可作用于果蝇幼虫神经-肌肉接点处的V-ATP酶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5.3 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冷冻电镜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离子通道综述
    1.1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1.1.1 电压门控钾通道
        1.1.2 电压门控钠通道
        1.1.3 电压门控钙通道
    1.2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1.2.1 五聚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1.2.2 四聚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1.2.3 三聚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
    1.3 机械门控离子通道
    1.4 课题目的与意义
工作一 内向整流钾通道KAT1超极化激活机制分析
    第2章 KAT1蛋白背景介绍
        2.1 植物中钾离子通道简介
        2.2 KAT1通道功能与生理作用
        2.3 KAT1研究进展
        2.4 超极化激活HCN1通道介绍
        2.5 本课题意义
    第3章 KAT1表达纯化优化及结构解析
        3.1 KAT1克隆及病毒扩增
        3.1.1 KAT1分子克隆以及重组质粒构建
        3.1.2 用于转染昆虫sf9细胞的KAT1病毒扩增
        3.2 KAT1蛋白纯化过程
        3.3 KAT1纯化条件优化
        3.4 KAB1辅助蛋白
        3.5 KAT1-KAB1冷冻电镜数据收集与处理
        3.6 KAT1-KAB1模型搭建
        3.7 电生理功能实验对通道功能进行验证
        3.7.1 KAT1转染HEK293T细胞实验流程
        3.7.2 HEK293T记录KAT1电流实验流程
    第4章 KAT1结构分析与讨论
        4.1 KAT1整体结构
        4.1.1 KAB1对KAT1功能验证
        4.1.2 KAT1整体结构
        4.2 KAT1选择性过滤器和孔道结构域分析
        4.2.1 KAT1钾离子选择性的结构基础
        4.2.2 KAT1的孔道区处于关闭状态
        4.3 KAT1电压感受结构域分析
        4.3.1 KAT1处于去极化状态
        4.3.2 KAT1中S4螺旋的电荷分布
        4.4 KAT1电压感受结构域与孔道结构域的偶联
        4.5 KAT1超极化激活模型
        4.6 本课题小结
工作二 蛇毒多肽Mamba1结合并抑制人源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机制分析
    第5章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背景介绍
        5.1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生理意义
        5.1.1 ASIC通道的分类和分布
        5.1.2 ASIC通道生理意义
        5.2 ASIC通道的药理学研究
        5.2.1 神经肽
        5.2.2 有机化合物
        5.2.3 二价和三价阳离子
        5.2.4 动物毒素多肽
        5.3 ASIC通道目前结构研究进展
        5.4 本课题意义
    第6章 hASIC1a表达纯化优化及结构解析
        6.1 hASIC1a克隆及病毒扩增
        6.1.1 hASIC1a分子克隆以及重组质粒构建
        6.1.2 用于转染昆虫sf9细胞的hASIC1a病毒扩增
        6.2 hASIC1a蛋白纯化及Mamba1-hASIC1a复合物组装过程
        6.3 hASIC1a~(△C)及复合物结构解析尝试
        6.3.1 晶体法解析hASIC1a~(△C)及复合物结构
        6.3.2 冷冻电镜解析hASIC1a~(△C)及复合物结构
        6.4 hASIC1a~(△C)及hASIC1a~(△C)-Mamba1冷冻电镜数据收集与处理
        6.5 hASIC1a~(△C)及hASIC1a~(△C)-Mamba1模型搭建
        6.6 电生理功能实验对蛋白功能进行验证
        6.6.1 hASIC1a转染CHO细胞实验流程
        6.6.2 CHO记录hASIC1a电流流程
    第7章 hASIC1a结构分析与讨论
        7.1 hASIC1a~(△C)结构分析
        7.1.1 hASIC1a~(△C)整体结构
        7.1.2 hASIC1a处于静息状态
        7.2 hASIC1a~(△C)-Mamba1结构分析
        7.3 Mamba1将hASIC1a锁定在关闭构象
        7.4 Mamba1对hASIC1a和cASIC1抑制效果不同机制研究
        7.5 本课题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内毒素血症:炎性反应过度的产物
    2. 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免疫的关键效应途径
    3. 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炎性反应的中枢机制
    4. 自主神经系统调控炎性反应的外周机制
        4.1 外周阻断mAChRs介导抗炎
        4.2 外周阻断β-ARs介导抗炎
        4.3 内脏大神经抗炎通路
    5. 电针耳甲抗炎的神经科学基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耗材
    2. 实验技术
        2.1 经皮内刺耳电针技术(iaES)
        2.2 侧脑室注射技术
        2.3 颈迷走神经切断术
        2.4 内脏大神经切断术
    3. 实验步骤
        研究一: 电针耳甲对致死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研究二: 迷走通路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实验2.1: 电针耳甲抗炎的迷走神经中枢mAChRs机制研究
        实验2.2: 电针耳甲抗炎的迷走神经外周神经机制研究
        实验2.3: 电针耳甲抗炎的迷走神经外周mAChRs机制研究
        研究三: 交感途径在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实验3.1: 电针耳甲抗炎的交感神经外周神经机制研究
        实验3.2: 电针耳甲抗炎的交感神经外周β-ARs机制研究
    4. 实验取材与检测
        4.1 取材
        4.2 ELISA法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
    5. 分析与统计
    6. 结果
        6.1 电针耳甲可提高致死剂量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的生存率
        6.2 电针耳甲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可被侧脑室注射硝酸阿托品逆转
        6.3 电针耳甲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可被颈迷走神经切断逆转
        6.4 外周注射阿托品可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6.5 电针耳甲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产生的可被内脏大神经切断逆转
        6.6 外周注射普萘洛尔可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第三部分 讨论
    1. 躯体组织穴位差异驱动不同神经抗炎途径
    2. 电针耳甲促自主神经平衡作用介导了对内毒素血症炎性反应的抑制
    3. B2-ARs介导的外周抗炎途径
    4. 选择特定电针参数提升耳甲抗炎效力
    5. 麻醉剂的选择
    6. 干预时间点的选择
    7. 取材时间点的选择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乙酰胆碱调控烟草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概述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损伤
        1.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2.2 盐胁迫对植物水分协调和渗透调控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植物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平衡的影响
        1.2.4 盐胁迫对植物离子吸收、转运的影响
        1.2.5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2.6 盐胁迫对植物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1.3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及作用
        1.3.1 植物中存在的神经递质及调控机理
        1.3.2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系统功能
        1.3.3 植物中乙酰胆碱的作用
    1.4 RNA-Seq技术及在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盐胁迫诱导烟草幼苗乙酰胆碱的时空分布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培养
        2.1.2 试验处理
        2.1.3 乙酰胆碱含量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2.2.2 烟草幼苗根部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2.3 烟草幼苗茎部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2.4 烟草幼苗老叶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2.5 烟草幼苗幼叶内源乙酰胆碱的变化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幼苗耐盐生理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植株生长指标的测量
        3.1.4 幼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乙酰胆碱外源方式及浓度对盐胁迫烟草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3.2.2 外源乙酰胆碱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的生理特性的影响
        3.2.3 乙酰胆碱对烟草幼苗耐盐相关生长系数的影响
        3.2.4 外源乙酰胆碱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的总体评价
    3.3 讨论
        3.3.1 乙酰胆碱在盐胁迫植物中的调节作用研究
        3.3.2 乙酰胆碱能够改善盐胁迫下植物生长减缓
        3.3.3 乙酰胆碱调控盐胁迫下植株的生理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烟草幼苗氧化损伤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植株水分状况
        4.1.4 植株组织中的Na~+和K~+含量
        4.1.5 叶片丙二醛、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4.1.6 叶片活性氧及细胞活力染色
        4.1.7 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4.1.8 乙酰胆碱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测定
        4.1.9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表型及根系水力导度、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4.2.2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Na~+、K~+含量及Na~+/K~+影响
        4.2.3 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质膜完整性、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积累
        4.2.4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影响
        4.2.5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2.6 外源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内源乙酰胆碱含量、胆碱乙酰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绿素代谢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量
        5.1.4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5.1.5 叶绿素含量及关键代谢产物的测定
        5.1.6 参与叶绿素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5.1.7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的烟草幼苗叶片失绿状况的影响
        5.2.2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5.2.3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5.2.4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5.2.5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下烟草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外源乙酰胆碱对烟草盐胁迫耐性的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6.1.2 转录组测序方法
        6.1.3 原始数据的处理
        6.1.4 差异基因筛选
        6.1.5 Gene Ontology功能显着性分析
        6.1.6 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
        6.1.7 差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测序数据质量检测
        6.2.2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6.2.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6.2.4 乙酰胆碱激活渗透调控及抗氧化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5 乙酰胆碱激活光合作用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6.2.6 乙酰胆碱激活其他途径相关基因及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分析
        6.2.7 乙酰胆碱对盐胁迫的综合缓解作用
        6.2.8 差异表达基因的q RT-PCR验证
    6.3 讨论
        6.3.1 胁迫相关基因在乙酰胆碱提高烟草幼苗耐盐性中的调控作用
        6.3.2 乙酰胆碱缓解烟草盐胁迫的潜在调控机制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全文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作者简介
致谢

(7)下丘脑室旁核对病原系统性炎症的响应和调控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LPS引发的系统性炎症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1.1.1 LPS诱导细胞因子合成与系统性炎症
        1.1.2 中枢神经系统对系统性炎症的感知
        1.1.3 系统性炎症下神经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1.4 系统性炎症下免疫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2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概述
        1.2.1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1.2.2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
    1.3 下丘脑室旁核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1.3.1 下丘脑室旁核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基础
        1.3.2 下丘脑室旁核与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功能联系
    1.4 下丘脑室旁核在维持机体内稳态中的地位
        1.4.1 体温调节与机体内稳态间的关系
        1.4.2 体温的调节机制
        1.4.3 系统性炎症下体温调节的意义
        1.4.4 下丘脑室旁核障碍与疾病
    1.5 本研究中应用的现代生物学方法的简介
        1.5.1 病毒的环路示踪技术
        1.5.2 光遗传学技术
        1.5.3 化学遗传学技术
        1.5.4 光纤钙信号检测技术
        1.5.5 组织透明技术的应用
        1.5.6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和设备
        3.1.1 病毒、菌株、细胞和实验动物
        3.1.2 载体与质粒
        3.1.3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
        3.1.4 细胞培养产品
        3.1.5 实验设备
        3.1.6 相关软件
        3.1.7 培养基及缓冲液的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质粒的构建
        3.2.2 重组质粒制备与鉴定
        3.2.3 病毒制备方法
        3.2.4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3.2.5 小鼠脑部神经环路标记及鉴定
        3.2.6 鼠脑切片的图像配准、计数和统计分析
        3.2.7 小鼠脑部钙信号记录
        3.2.8 组织透明
        3.2.9 组织分离与建库
        3.2.12 小鼠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第四章 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4.1 LPS剂量的确定
    4.2 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与小鼠疾病行为
    4.3 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对小鼠垂体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对LPS引起的系统性炎症的响应
    5.1 免疫荧光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对LPS引起的系统性炎症的响应
    5.2 在体光纤检测下丘脑室旁核在系统性炎症下的动态激活
第六章 下丘脑室旁核对垂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6.1 下丘脑室旁核操控系统的构建
        6.1.1 嗜神经病毒的选择
        6.1.2 病毒血清型的确定
        6.1.3 特异性启动子的选择
        6.1.4 激活、抑制系统的构建
    6.2 下丘脑室旁核操控系统的验证
    6.3 下丘脑室旁核在LPS诱导的系统性炎症下对垂体内分泌的调控
第七章 下丘脑室旁核在病原系统性炎症下对小鼠体重和体温的影响
    7.1 下丘脑室旁核在病原系统性炎症条件下对小鼠体重的调节
    7.2 下丘脑室旁核在系统性炎症下对小鼠体温的调节
第八章 感知调控内稳态的环路基础
    8.1 下丘脑室旁核全脑输入网络
    8.2 下丘脑室旁核与垂体的结构联系
第九章 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对疾病行为的缓解
    9.1 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对小鼠垂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9.2 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对小鼠行为的改变
    9.3 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对疾病行为的缓解
第十章 讨论
    10.1 系统性炎症对垂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10.2 中枢神经系统在系统性炎症下的响应
    10.3 下丘脑室旁核在系统性炎症下对垂体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10.4 下丘脑室旁核在系统性炎症下对小鼠行为的调控
    10.5 对下丘脑室旁核的全脑输入网络解析
    10.6 激活下丘脑室旁核对疾病行为的缓解作用
    10.7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胆碱受体抑制剂、激动剂对小鼠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记忆
    2 学习记忆的生化、生理机制
        2.1 学习记忆的生化机制
        2.2 机体学习与记忆形成的生理机制
    3 胆碱能神经与记忆
        3.1 胆碱能神经
        3.2 胆碱能神经受体与学习记忆关系
        3.3 胆碱受体激动剂与抑制剂
        3.4 中枢胆碱能神经通路与记忆
    4 C-fos基因
        4.1 C-fos基因功能特征
        4.2 C-fos基因结构特性
        4.3 c-fos基因表达产物FOS蛋白
        4.4 c-fos基因的转录表达
    5 学习记忆与c-fos基因
        5.1 C-fos基因参与学习记忆
        5.2 学习记忆过程中c-fos基因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6 C-fos基因表达差异的检测
第二章 小鼠记忆与海马C-fos基因转录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逃生记忆训练结果
        2.2 小鼠海马c-fos基因转录水平
    3 讨论
第三章 M受体激动剂、抑制剂对海马组织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溶解曲线的建立
        2.2 c-fos基因在药物作用诱导下的扩增曲线
        2.3 阿托品对c-f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2.4 毛果芸香碱对c-f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胆碱神经通路与海马FOS蛋白相关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
        2.2 检测样本中FOS蛋白浓度
    3 讨论
结论与创新点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9)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人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及α*-芋螺毒素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宫颈癌研究现状
        1.1.1 流行病学
        1.1.2 病因
        1.1.3 预防
        1.1.4 治疗
    1.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1.2.1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2.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癌症
    1.3 α~*-芋螺毒素概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细胞系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其它试剂的配制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引物设计和合成
        2.3.2 细胞培养
        2.3.3 nAChRs mRNA水平的PCR检测
        2.3.4 nAChRs mRNA水平的qPCR检测
        2.3.5 nAChRs的蛋白水平表达
        2.3.6 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
        2.3.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mRNA水平的表达
        3.1.1 总RNA的提取
        3.1.2 cDNA的检测
        3.1.3 PCR定性检测nAChRs的mRNA表达
        3.1.4 qPCR定量检测nAChRs的mRNA表达
    3.2 nAChRs蛋白水平表达
    3.3 MTT实验检测α~*-芋螺毒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附录
致谢

(10)CHRM3及其抗体、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水通道蛋白-5 及其信号通路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四、植物保卫细胞中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LRP4在神经肌肉接头聚集的机制研究[D]. 敬洪阳. 南昌大学, 2021(02)
  • [2]乙酰胆碱调节烟草镉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D]. 苏芸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杠柳新苷P对四种黑腹果蝇品系的毒力及其对神经-肌肉接点电位的影响[D]. 孙安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冷冻电镜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分析[D]. 李思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5]电针耳甲抑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大鼠炎性反应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D]. 吴雨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乙酰胆碱调控烟草幼苗盐胁迫的生理机制[D]. 秦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7]下丘脑室旁核对病原系统性炎症的响应和调控功能的研究[D]. 唐亚杰.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8]胆碱受体抑制剂、激动剂对小鼠c-fos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D]. 杜安定. 贵州大学, 2019(06)
  • [9]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人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及α*-芋螺毒素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D]. 刘益巧. 海南大学, 2019
  • [10]CHRM3及其抗体、AQP5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黄翠平. 川北医学院, 2013(09)

标签:;  ;  ;  ;  ;  

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在植物保卫细胞中毒中的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