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谈“信用”

经济学家谈“信用”

一、经济学家讲“信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春晓,陶传进,刘志国,尹冬华,刘忠祥,缪力,张越,杨光,王虎,陈功[1](2022)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助力促进共同富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银行党委高度重视,刘连舸董事长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中国银行参与三次分配相关工作。2021年10月15日下午,中国银行组织召开第三次分配行动专家研讨会,讨论关于中国银行参与第三次分配相关举措,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共邀请10位行业专家,包括全国性慈善组织负责人、知名高校学者、社会组织评估专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公益板块负责人、中央媒体负责人等。与会专家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现将专家发言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陆平[2](2016)在《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思想史视角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米尔顿·弗里德曼是20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的西方经济学家之一。作为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旗手,他的经济思想、经济哲学改变了经济学发展史的进程,对西方思想界、政界、商界和民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研究此前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成果,尤其是在他2006年去世以后,很多文献总结了他对经济学的贡献。本文的意图,是在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以弗里德曼的文本为基础,把他放在20世纪后半叶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变化这一背景下,从经济思想史的视角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得到一些新的洞见。本文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在对弗里德曼的思想进行总体考察的基础上,第一部分对弗里德曼的思想、方法等进行比较研究,第二部分阐述弗里德曼理论的应用,第三部分是对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评价。比较部分由五章构成,也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理论的总体考察、方法论比较、宏观经济思想比较、社会影响的比较和企业伦理学的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本文阐明了弗里德曼的方法论是工具主义哲学的一个特例,说明了他的宏观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解释了他之所以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的原因,批评了他在企业伦理学方面的混乱。本文用两章篇幅阐述了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的应用,分别是在英国的实验和中国曾经采取过的货币主义政策。弗里德曼的政策影响在英国要大于美国,所以本文选择撒切尔政府的货币主义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的结论是,弗里德曼虽然有很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但其货币主义政策主张在现实中并未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也曾采纳过弗里德曼的建议治理通货膨胀,但效果并不显着。评价部分首先肯定了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贡献,然后分析了他的方法和理论的缺陷。此外,本文从新自由主义和方法论这两个角度对弗里德曼的思想进行了专题评价,尤其是从“二元经济学”的视角对弗里德曼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提出了批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3](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高立杰[4](2013)在《A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离岸金融是全球经济及金融一体化、自由化的产物。离岸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以及离岸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迅猛发展,而且也促进了国际融资、国际信贷的不断增长。然而,离岸金融的迅速发展也增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由于我国离岸金融市场的起步比较晚,离岸金融市场还不规范,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很可能引发非法逃汇、便利公司欺诈等,反而为便利腐败分子破坏金融市场秩序、侵吞公众财产提供了途径,有时甚至推动资本外逃进一步膨胀、引起信用风险等。离岸金融具有三大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三大主要风险中金融机构较早地注意到信用和市场风险,所以对两类风险的控制体系以及技术要求都有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并采取切实有效的严格监管。但是由于操作风险内在本质复杂性以及隐蔽性,操作风险难以被金融机构发现,所以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的研究既少且晚。离岸业务经营的集中性、客户所在地域的分散性、道德风险、离岸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等因素,极易引发离岸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进而引起银行系统风险,甚至引起我国外债规模失控、国际收支失衡等,因此研究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离岸金融概述及离岸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详细讲述了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影响。接下来以A银行为例,介绍了A银行的离岸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从A银行离岸操作风险控制实际情况分析出A银行存在操作风险文化理念落后、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操作风险措施执行不力等问题,进而提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规范监管、健全内控制度、防范新操作风险的建议。

程明刚[5](2011)在《我为武汉建设出把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我是一极其内省之人,早时只想在学术上有所造诣,藉以沽名钓誉。学位论文《相对国民收入分析》是自己的精心之作,它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产业或宏观经济结构、描述工业化进程。无奈自己没有高僧修行般的坚定,抵御不了蓬勃发展变幻中的中国市场和权力

朱宏耀[6](2008)在《简析美国次贷风波对我国2008年地板产业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学家讲:"如果一个南美蝴蝶在丛林舞动翅膀,带动的微小气流逐步放大之后,可能引发成东南亚的一个热带风暴。"通常又叫"蝴蝶效应"。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事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我们日常生活和国内经济。今天,次贷风波已经不再是遥远国度一只蝴蝶的微小翅膀舞动,而是与我国经济最相关的美国市场的金融风暴。那么,美国次贷风波对我国地板产业将带来什么影响?

朱宏耀[7](2008)在《美国次贷风波 对2008年地板产业的影响》文中提出国内地板市场2008年仍将进行结构性调整,更重要的是,地板市场亦将一如既往持续稳定地增长。经济学家讲:"如果一只南美蝴蝶在丛林舞动翅膀,带动的微小气流逐

李虹,卢文谨[8](2006)在《我国诚信会计的缺失及其重构探讨》文中提出本文针对我国近些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揭示了我国诚信会计缺失的问题。文章根据诚信会计缺失的现状,指出了诚信会计缺失的严重危害,简要分析了诚信会计缺失的原因,针对我国诚信会计严重缺失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重构诚信会计的具体措施。

肖亚红[9](2006)在《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规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凯恩斯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基本上不同意政府对经济采取规制。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但是,政府对经济的规制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则仍然存在巨大争论。在金融界中,这种争论也存在,尤其在全球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并不断创新的当今社会里,银行创新一方面促使银行业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严重的金融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对银行系统在合理限度内进行有效规制,便备受关注。银行规制理论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再规制(或是激励性规制)的发展历程。其目的不外乎于创造一个稳健、安全、有效的银行运行体系。文章具体分析了这一历程。中国现正进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目的在于提高银行业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对于一般自然垄断产业,产权改革和引入竞争是克服公有垄断低效率的两种常用的手段;然而对于银行这种特殊产业,特别是在中国,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行政性垄断的存在,因而并不能简单地通过产权和竞争来达到这一目的。对于中国银行规制改革实践来说,一方面,国有垄断会带来低效率;另一方面,对股份制银行或民营银行规制的效果也因分析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而使规制改革选择表现出某种矛盾性。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我国的银行规制从一开始便以防范风险作为主要目标,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对银行的规制是从追求高效转变到防范风险为目标,而我国银行规制从一开始便是克服低效率和防范风险的目标联在一起。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政府对经济采取不“干预”主义政策,香港政府对银行的规制完全是根据市场的内在要求提出的,并不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是政府为了防范风险,对经济采取提前性规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对银行的规制有很多合理因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香港政府对银行业的规制与内地政府对银行业的规制的比较分析,来剖析内地银行业政府规制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借鉴香港银行规制的经验。本文首先阐述了经济性规制理论以及银行规制理论的演变历程,由此知道经济性规制理论主要是围绕着规制的松紧程度和规制的范围这个主题而不断成熟与完善的。在银行规制方面的发展历程和经济规制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同一线路,所不同的是,经济性规制更为注意的是克服垄断带来的低效问题。而银行规制则较多

魏玮[10](2005)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文中认为本文从理论对于实践的关注与思考出发,以知识产权利益平衡为主线,以知识产权诉讼为背景,分总论、各论二个部分共八个章节对知识产权诉讼中与利益平衡有关的实体问题、程序问题等作了较为全面地论述。文章通过对知识产权利益司法平衡问题的分析,强调从利益平衡的视角解决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的利益冲突,实现各种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除导言、结语外,全文共八章十五余万言。具体概括如下: 第一章是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基本理论。该章从对利益与利益平衡问题的法哲学思考入手,对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与平衡机制作了理论思考;为全面把握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文章将知识产权利益置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背景之中进行了分析比较。该章是全文论证展开的理论铺垫。 文章认为,利益不仅是哲学、也是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哲学家们的论断:利益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唯一的、普遍起作用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矛盾根源。由于利益主体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及利益客体的资源稀缺性、不法性,主体之间利益对抗在所难免,必须对利益对抗而产生的冲突进行平衡,通过法律实现利益平衡是消解利益冲突的合理化途径。知识产权法的整个历史发展表明,利益平衡始终是其发展的主旋律。知识产权制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对知识产权这样一种私权对智力成果创造者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进行保护,给予其一定期限的垄断权,以激励其进行智力创造,另一方面致力于通过对权利人的知识产权给予一定的限制,以防止由于这种保护超过一定的限度而带来的权利垄断,甚至于阻碍智力成果传播、抑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后果。虽然当下其他部门法对利益平衡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的公共产品属性、社会属性以及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趋同与南北差距现实存在的矛盾,知识产权法上的利益平衡问题更为突出与重要。知识产权利益平衡主要包括对对智力创造者从事智力创造活动的激励与知识产品使用人之间

二、经济学家讲“信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济学家讲“信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助力促进共同富裕(论文提纲范文)

梁春晓(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理事)
    (一)第三次分配的时代背景与中国银行的行动原则
    (二)老龄化时代下中国银行的具体行动
陶传进(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
刘志国(人民政协报总编室副主任)
尹冬华(《中国民政》杂志社总编辑)
刘忠祥(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原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原党委书记)
缪力(民政系统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专家,原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越(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金融探索实验室负责人)
杨光(新浪微博公益总监)
王虎(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主任)
陈功(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老年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思想史视角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当前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思想:总体考察
    2.1 弗里德曼其人其说
        2.1.1 弗里德曼的成长
        2.1.2 弗里德曼经济思想概览
        2.1.3 政策实践
    2.2 弗里德曼的早期贡献
        2.2.1 方法论
        2.2.2 国际经济学
        2.2.3 消费理论
        2.2.4 货币需求理论
        2.2.5 稳定化政策
    2.3 货币主义
        2.3.1 货币主义的经验证据
        2.3.2 货币主义理论
        2.3.3 货币主义政策
        2.3.4 对货币主义的批评
    2.4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4.1 弗里德曼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思想
        2.4.2 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货币主义的差异
        2.4.3 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其早期思想的继承
        2.4.4 对弗里德曼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评
    2.5 弗里德曼的政治经济学
        2.5.1 《资本主义与自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宣言
        2.5.2 围绕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的争论
3 弗里德曼经济学方法论的思想史比较
    3.1 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
    3.2 杜威的工具主义
    3.3 两种工具主义的比较
    3.4 弗里德曼的工具主义是杜威工具主义的特例
4 宏观经济学发展史的缩影:弗里德曼和凯恩斯
    4.1 货币理论的比较
        4.1.1 流动性偏好
        4.1.2 IS-LM模型
        4.1.3 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复兴
        4.1.4 美国货币史
        4.1.5 弗里德曼的马歇尔主义思想
        4.1.6 货币政策
        4.1.7 传导机制
    4.2 反凯恩斯的弗里德曼
    4.3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转变
        4.3.1 与弗里德曼相近的凯恩斯
        4.3.2 与弗里德曼相对的凯恩斯
    4.4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反对
    4.5 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消费函数
    4.6 弗里德曼:马歇尔的继承人
5 经济学家的社会影响:弗里德曼和加尔布雷思
    5.1 加尔布雷思和弗里德曼的经济现实世界
        5.1.1 加尔布雷思的世界
        5.1.2 弗里德曼的世界
    5.2 不确定的年代vs.自由选择
        5.2.1 加尔布雷思和弗里德曼通过电视媒体的交锋
        5.2.2 加尔布雷思的《不确定的年代》
        5.2.3 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5.3 经济思想的公众影响
6 企业的社会责任:弗里德曼伦理观的思想史考察
    6.1 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学
        6.1.1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6.1.2 企业伦理与政治经济学
        6.1.3 弗里德曼的观点
    6.2 弗里德曼功利主义立场的结构
        6.2.1 弗里德曼的基本原则观点
        6.2.2 效用的含义
        6.2.3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7 弗里德曼思想的应用:英国的货币主义实验
    7.1 撒切尔政府之前弗里德曼在英国的影响
        7.1.1 二战后弗里德曼在英国的影响——从边缘到中心
        7.1.2 弗里德曼与英国经济学家的争论
    7.2 货币主义政策的英国实验
        7.2.1 货币主义政策的英国实验的理论背景
        7.2.2 “从加尔布雷斯到经济自由”
        7.2.3 撒切尔政府的货币主义政策实践
8. 弗里德曼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8.1 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思想与中国
        8.1.1 建国后中国货币政策历程
        8.1.2 弗里德曼货币政策在中国的困境
    8.2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理论在中国的局限
        8.2.1 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理论
        8.2.2 通货膨胀的治理
    8.3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8.3.1 第一次通胀背景及原因(1985-1989年)
        8.3.2 第二次通胀背景及原因(1993-1995年)
        8.3.3 第三次通胀背景及原因(2007-2008年)
    8.4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理论在中国的困境
    8.5 弗里德曼与中国
9 弗里德曼经济思想评价
    9.1 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积极意义与启示
        9.1.1 经济自由思想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9.1.2 “有限政府”理论的积极意义及启示
        9.1.3 平等观的启示
    9.2 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局限性
        9.2.1 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的伦理学本质考证
        9.2.2 自由观与平等观的缺陷
        9.2.3 “有限政府”理论的缺陷
        9.2.4 绝对自由化思想的缺陷
    9.3 对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的评价——“二元经济学”的视角
        9.3.1 “二元经济学”概述
        9.3.2 “二元经济学”视角下的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思想
    9.4 弗里德曼经济学方法论的评价
        9.4.1 弗里德曼方法论的科学哲学界定
        9.4.2 弗里德曼工具主义立场的哲学批评
        9.4.3 弗里德曼工具主义立场的方法论批评
    9.5 弗里德曼思想的整体把握
参考文献
后记

(4)A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目的
    0.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
        0.2.1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0.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0.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0.3.2 论文研究方法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0.4.1 论文的创新之处
        0.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 离岸金融业务概述
    1.1 离岸金融概述
        1.1.1 离岸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1.1.2 离岸金融的产生原因及作用
        1.1.3 离岸金融的主要业务内容
    1.2 我国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概况
        1.2.1 我国离岸金融业务的产生
        1.2.2 我国商业银行的离岸金融业务发展历程
2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
    2.1 离岸金融业务风险的种类
    2.2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及特点
        2.2.1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定义
        2.2.2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主要特点
    2.3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
        2.3.1 离岸业务经营的集中性和客户所在地域的分散性
        2.3.2 业务人员的素质不高
        2.3.3 道德风险
        2.3.4 利用金融衍生品过度投机
        2.3.5 银行内部控制不足
        2.3.6 操作风险管理架构不健全
    2.4 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影响
        2.4.1 导致外债规模失控
        2.4.2 对国内货币供应造成扩张压力
        2.4.3 使国内银行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
        2.4.4 导致本币资产价格变化以及引发本币汇率动荡
        2.4.5 引起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失衡
3 A 银行离岸金融操作风险控制
    3.1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3.2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现状
    3.3 A 银行离岸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3.3.1 离岸操作风险控制组织架构及各部门的职责
        3.3.2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自测
        3.3.3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日常控制
        3.3.4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监测和检查机制
        3.3.5 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控制报告机制和问责制度
    3.4 A 银行离岸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出现的问题
        3.4.1 A 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文化滞后和理念落后
        3.4.2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不健全
        3.4.3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控制措施贯彻落实不力
4 加强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对策分析
    4.1 培育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4.1.1 树立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
        4.1.2 A 银行要加强重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管理
        4.1.3 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良好、业务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
    4.2 规范对 A 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的监管
    4.3 细化离岸业务
    4.4 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4.5 加强新业务新产品的风险管理,以防范范新的操作风险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简析美国次贷风波对我国2008年地板产业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美国次贷风波
结论

(8)我国诚信会计的缺失及其重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我国诚信会计发展现状分析
2 我国现阶段诚信会计缺失的原因
    2.1 社会历史原因
    2.2 制度原因
        2.2.1 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诚信会计缺失的根本原因
        2.2.2 企业制度不完善是导致诚信会计缺失的重要原因
        2.2.3 会计制度不完善是诚信会计缺失的主要原因
    2.3 法律原因
        2.3.1 法制监管不力是目前诚信会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3.2 法制打击不力也是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 我国诚信会计重构的思路与对策
    (1)加强诚信会计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为重构诚信会计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2)完善市场信息传递体系,为重构诚信会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完善公司企业制度建设。
    (4)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尽快健全我国会计制度,是解决诚信会计缺失的当务之急。
    (5)健全注册会计师制度。
    (6)健全相关会计法制建设,为诚信会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9)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序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方法
    四、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五、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银行规制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外银行规制理论综述
    第二节 国内银行规制理论综述
第二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的总体比较
    第一节 香港和内地银行规制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当今世界上已出现的金融业规制制度模式
    第三节 风险性规制逐步成为香港和内地银行规制的重要模式
    第四节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特点的比较
第三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机构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香港银行业规制机构分析
    第二节 内地银行业规制机构分析
    第三节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规制机构的比较
第四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进入规制的比较
    第一节 银行业进入规制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内地和香港银行机构进入规制的比较
    第三节 内地银行集中度和市场结构分析
    第四节 香港银行业集中度和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第五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比较
    第一节 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内地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特点
    第三节 香港银行经营范围规制的特点
    第四节 两种不同经营范围规制模式的风险、效率及约束条件
    第五节 内地银行业经营范围规制的选择
第六章 香港和内地银行业风险防范规制的比较
    第一节 风险性规制模式
    第二节 国际准则的银行业风险性规制
    第三节 香港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规制
    第四节 内地对银行业的风险防范规制
    第五节 内地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问题
第七章 完善内地银行规制的主要对策
    第一节 完善银行业规制体制
    第二节 完善商业银行的进入规制
    第三节 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规制
    第四节 完善银行业的市场退出规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使用授权说明

(10)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基本问题
        第一节 利益和利益平衡的法理学探析
        一、关于利益的法哲学认识
        二、消解利益冲突的合理化途径——利益平衡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
        一、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必要性
        二、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基本内容
        三、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具体机制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历史视角
        一、同一国家(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选择(地区)
        二、决定知识产权利益平衡方向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利益平衡与未来知识产权发展
        第四节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的比较视角
        一、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选择
        二、对不同国家不同选择的利益分析
        三、我国现阶段的知识产权利益选择
    第二章 知识产权利益的司法平衡
        第一节 知识产权利益司法平衡的地位、作用与方式
        一、司法平衡的地位
        二、司法平衡的作用
        三、司法平衡的方式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利益司法平衡的目标、原则与步骤
        一、司法平衡的目标
        二、司法平衡的原则
        (一) 价值位阶原则
        (二) 协调原则
        (三) 比例原则
        三、司法平衡的步骤
        第三节 知识产权利益司法平衡的手段
        一、法官自由裁量权
        二、判决方式选择
下篇 各论
    第三章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等同原则适用与利益平衡
        第一节 等同原则的历史发展与利益平衡
        一、等同原则的历史发展
        二、利益平衡对等同原则适用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对等同原则的适用
        一、等同原则适用的一般概况
        二、最高法院适用等同原则审理的第一案及其分析
        第三节 利益平衡对等同原则适用的要求
        一、适用等同原则的目标
        二、适用等同原则的限制
        三、等同原则适用的基本方法
        四、解释权利要求的基本原则
        五、技术鉴定与法官判断
    第四章 因历史原因引发的商业标识权利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第一节 因历史原因引发的商业标识权利纠纷案件
        一、“吴良材”案
        二、“金华火腿”案
        第二节 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司法选择分析
        一、此类案件的事实特点
        二、此类案件的法律特点
        三、法院处理此类案件的司法选择分析
        第三节 尊重历史,实现利益平衡
        一、利益平衡是处理此类案件的指导思想
        二、实现利益平衡的根本要求是尊重历史
        三、调解是实现利益平衡的重要方法
    第五章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第一节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与利益衡量
        一、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诉讼
        二、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与利益衡量
        第二节 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的审理实践
        一、竞业禁止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二、侵犯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三、反向假冒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第六章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第一节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基本问题
        一、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界定
        二、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构成
        三、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主要类型
        四、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案件的主要类型
        五、权利冲突纠纷案件与利益平衡
        第二节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案件司法裁量的原则
        一、保护在先权利原则
        二、禁止混淆原则
        第三节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案件的司法裁量方式与责任承担方式
        一、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案件的裁量方式
        二、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纠纷案件的责任承担方式
    第七章 滥用知识产权诉权与利益平衡
        第一节 滥用知识产权诉权与知识产权保护
        一、滥用知识产权诉权基本问题
        二、滥用知识产权诉权与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节 完善滥用知识产权诉权的法律规制
        一、现行法律对滥用知识产权诉权的规制
        二、完善滥用知识产权诉权的法律规制
    第八章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与利益平衡
        第一节 知识产权诉前禁令与利益平衡
        一、利益平衡问题是人民法院审查诉前禁令申请的重要考虑
        二、诉前禁令制度的司法实践及利益衡平
        三、审查诉前禁令申请的原则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与利益平衡
        一、知识产权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二、知识产权诉讼中证明责任配置制度
        三、商业秘密诉讼中证明责任之分配与利益平衡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经济学家讲“信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助力促进共同富裕[J]. 梁春晓,陶传进,刘志国,尹冬华,刘忠祥,缪力,张越,杨光,王虎,陈功. 国际金融, 2022
  • [2]米尔顿·弗里德曼:经济思想史视角的比较研究[D]. 陆平. 云南大学, 2016(04)
  • [3]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
  • [4]A银行离岸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D]. 高立杰.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3)
  • [5]我为武汉建设出把力[J]. 程明刚. 武汉文史资料, 2011(Z1)
  • [6]简析美国次贷风波对我国2008年地板产业的影响[J]. 朱宏耀. 中国人造板, 2008(01)
  • [7]美国次贷风波 对2008年地板产业的影响[J]. 朱宏耀. 建材与装饰(上旬刊), 2008(01)
  • [8]我国诚信会计的缺失及其重构探讨[J]. 李虹,卢文谨. 科技资讯, 2006(35)
  • [9]内地与香港银行规制的比较研究[D]. 肖亚红. 辽宁大学, 2006(11)
  • [10]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利益平衡[D]. 魏玮. 西南政法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经济学家谈“信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