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线上英语大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感想

难忘的线上英语大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感想

一、难忘的网络英语比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有感(论文文献综述)

王尊[1](2021)在《青岛合唱艺术生存现状及本土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郭嘉星[2](2021)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声音的重要性,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话语。2013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提高国家话语权”的明确要求。2016年在全国新闻舆论工作会议上又一次阐述了国家话语权的重要性,并明确表示我国的话语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中国话语要具有鲜明的立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顺应大势,深刻指出:“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中国体育工作从国家层面得以高度重视,中国体育强国建设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也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树立了旗帜。中国体育话语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承载着新中国体育赋予的宣传中国体育成就、弘扬中国体育精神、传承中国体育文化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党和人民寄予的展示中国繁荣强盛的伟大形象,维护祖国荣誉和民族尊严,提升中国声音在国际社会地位和影响的时代重任。该文正是围绕中国体育话语权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着重从中国体育话语权及其影响力、体育话语权的重要表现——奥运会、中国体育话语权发展阶段、中国体育话语权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权阻碍和提升策略等五个方面,对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实质内涵、本质作用、发展规律、自身特点、成就贡献、困难挑战和未来愿景等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精准详实的论证和鞭辟入里的分析。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内涵博大精深,具体体现在“真、柔、利、力”四个层面,主要是指中国体育话语权的真功夫、软实力、高价值和原动力。中国体育话语权的重要表现载体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突出表现效果是举办北京奥运会时的“举重若轻”和筹备北京冬奥会时的“巩固提高”。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发展规律与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一脉相承,先后经历了初步觉醒阶段、另起炉灶阶段、困难挑战并存阶段、积极进取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等五大发展历程。新时代的中国体育话语权开启新征程,担负起体育强国建设的新使命,实施“六大方略”,构建“四大体制”,体现出人民性、全局性、文化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五个时代特点。分析中国体育话语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因素,不外乎来自国际、国内和自身三个方面,国际上反华势力的阴谋破坏和涉台问题的干扰捣乱,国内困难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文革”期间的停滞不前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矛盾问题和遇到困难挑战等。探索中国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重点包括增强综合实力、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对外交流、扩大体育影响,创新体育法治、贡献中国智慧,加强体育教育、培养体育人才,适应时代需要、建设体育强国等五大具体措施。总结中国体育话语权70年的伟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展示中国体育成就,为祖国争光;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为祖国添彩;传播中国体育经验,为祖国增色。对未来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发展,笔者充满信心、立足当下、放眼全球,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条思考建议,以冀中国体育话语权在新的征程上再创新佳绩,再铸新辉煌。

尚明瑞[3](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文中指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旷日持久的国际人才竞争中,谁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和希望。如何在西方中心主义甚嚣尘上的背景下,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逐渐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集成创新的思想、理论、方法,从历史足迹中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可能,从时代境遇中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现实之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按照“施教”与“受教”并存的逻辑理路,从七个方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路径与保障措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具象性和目标性提供了理论支撑;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马可·伊恩斯蒂的集成创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以及教育学中的整体性教育理论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集成创新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日渐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元素,为今后的进一步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诸如,基础理论支撑度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内容的“碎片化”、方法的协同性差等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内在动力。如同芯片集成一样,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诸多构成要素实现优化组合集成创新需要一个集成母版。“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背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脚踏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面向教育发展的美好未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集成创新最理想的集成载体。在此基础上,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的逻辑进路,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框架体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全部要素,是集成创新的内容,涵盖了目标体系的集成创新、任务体系的集成创新、学科体系的集成创新、课程体系的集成创新、教学体系的集成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集成创新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如何实现,就是要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倡导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建立马克思主义大学科、依托现代信息化大数据、构建全国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环境、培育反映铸魂育人规律的大成果、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大目标。同时,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还需要有良好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的动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尝试性地把物理学科的“集成”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概念做出理论界定,并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专业学术范畴,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空间,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

史册[4](2020)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不仅是教育现代性的标志,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石,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育人由育师始,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母机,党和国家对教师工作历来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要求对这项工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的工作来抓。在我国教育进入加速发展的今天,培育、塑造出众多杰出教师,努力使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师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已刻不容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已被列入教育现代化十大战略之中,这一政策文本的靶向性为未来教师培养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高素质的培养塑造亟需与时代精神进行关联性思考,未来教师不仅是工具性问题的解决者,更是向真、向善、向美的引领者;不仅需要具备教学技能、知识体系等教学素质,更需要具备审美、心理等教师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等教师专业素质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后的“杀手锏”。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进程,是“国家综合实力之所系,全民族素质之所系”。而目前师范院校中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存在诸多短板,培养理念、内容和培养方式亟待变革。教育戏剧作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面向师范生开展课程设计与实践是教师教育的创新。20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教育戏剧在英美等国家已有近百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历史。教育戏剧运用戏剧的手段与方法,结合学习者特点及学习环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教学习式,通过情境设立、即兴表演、模仿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以个性化学习、讨论式学习、反思式学习等学习方式塑造、促进学习者心理、审美和教学等方面素质的提升,一直受到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和应用戏剧研究者的推崇。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开展教育戏剧实践,符合对未来教师教育培养要求,教师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也正是智慧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智慧学习的理念引领信息时代高阶学习由数字学习环境进入智慧学习环境,使智慧学习环境成为智慧学习的基本依托。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和同龄人一道被称为“数字原住民”,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生活与学习无时不被数字技术所包围,选择智慧学习环境符合师范生对学习方式选择的天然诉求。我国高校智慧教室建设速度与水平也为智慧学习环境的提供创造了可能。智慧教室作为支撑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从资源、方式、方法各个方面都将对“学与教”形成冲击和产生新鲜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并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以形成科学分析,进而改进教学,使教育戏剧教学更有效、更精准地服务于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本研究根据以往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和教育戏剧教学自身的特点,界定本研究的教师专业素质模型,将教师专业素质分为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教学素质三个维度。以智慧教室为学习环境,以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戏剧为研究手段,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的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和教学素质为研究目的,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生成过程中始终富于生机勃勃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和审美意识,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供关照,最终赋予智能时代教师的价值与尊严以新的内涵。论文基于教育戏剧干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研究背景,在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ARCS理论、ADDIE理论,对应智慧学习环境下进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对师范生的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收集、T检验的数据分析进行量化研究之后,再通过视频分析和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对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干预活动进行质化研究。研究发现,智慧学习环境为教育戏剧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情境保证和学习资源,并基于量化与质化的研究得出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中的积极乐观、情绪稳定的心理素质,审美设计的审美素质,以学定教、应对策略的教学素质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拓展了师范生培养的方式和场域,并在实证研究结论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教育戏剧应用策略。

余云露[5](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周莹[6](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杨田静[7](2019)在《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塑造与升华。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性要素,要发挥其情绪力量以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校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基础性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探究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构成与现状,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首次将情绪劳动引入到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本质的分析,厘清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影响要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和教师情绪劳动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框架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是质性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外显性情绪表达现状和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第三部分是量化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结果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及相关变量进行调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综合分析及策略研究:通过对质性、量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探讨,找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结合对质性研究近19万字的文本分析和对904份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基于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厘清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形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预研究确定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的维度。结论二: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水平显着高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常模,正、负性情绪体验同时存在,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水平和个人成就感较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劳动过程中主要采用深层扮演的策略且情绪劳动知觉水平较好。小学音乐教师在外显性情绪表达中的言语表达、表情表达和体态表达方面呈现出了显着“情绪先行”的学科特征。结论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了小学音乐情绪劳动受到了来自教师自身、情绪表达规则和学校层面的交互影响。教师对音乐教学中情绪要素的理解、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都会对其情绪劳动产生影响。来自不同维度的情绪表达规则制约并影响着教师情绪劳动的认知和实践。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资源支持、文化环境、评价机制等都从外部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造成了影响。结论四:提炼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为其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个体发展,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提升教师情绪涵养、明确情绪表达规则、改善情绪劳动环境共同助力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

林晓研[8](2019)在《教学竞赛场域:参赛教师的资本积累与较量 ——以X市高中英语学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竞赛是当下我国各地各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竞赛以赛促教和以赛选优的宗旨,良性地发挥教学竞赛的作用,本文探索在教学竞赛场域中影响个体竞赛成绩的可能性影响因素。本文采用质性研究,运用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6名参赛者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首先,本研究立足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以社会学的资本理论和场域理论作为支撑,对两次市级高中英语教学竞赛进行解读分析,总结出教学竞赛的主要考察方向,并由此得出参赛教师踏入教学竞赛疆场的入场资格。兵家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教学竞赛场域亦是如此。故用此三大要素探索参赛教师如何备战教学竞赛的。“天时”是个体在入职前,从家庭和校园内外积累的文化资本。“地利”是个体入职后所在平台,它是个体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其中平台至上而下包含学校所在区域,学校和科组。平台资本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网络、资源优势、晋级优势等。“人和”是教学竞赛场域的所有“人”的要素的支持力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个体身后支持团队,教学的对象——学生和教学竞赛的评委。最后,在三大要素的制约和促进下,个体在教学竞赛场上进行资本的较量。较量的结论如下:1.个体的天时要素是个体的从家庭和校园内外积累的原始资本。资本越丰厚,说明个体的起步越高。2.个体的地利要素决定个体的人际关系资源和专业发展途径。它不仅加大个体资本的差异,且影响个体的竞赛动机。3.竞赛的经验和个体相互作用。竞赛的经验影响个体的竞赛心态及默会知识。并且,在经验的支持下,个体的主动性和反思对原有规则和资源具有反作用。4.人和要素一定程度上可帮助个体摆脱文化资本的约束,起到决定性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和对教学竞赛的思考,当前X市教学竞赛可在学校层面、个人层面和教学竞赛活动组织这三方面可进行改善。

张俊俊[9](2019)在《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在不断向前推进,教师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整体上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我国高校在培养教师方面所存在的问题,2014年教育部颁布并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希望通过实施此计划,能够推动教师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等内容得到综合改革。本研究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研究背景,以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在理论层面,首先对卓越教师和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我国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背景进行分析;其次,从品德性素质、知识性素质、能力性素质三个方面探讨了卓越教师的素质构成,并从明确适切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多样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人才质量评价四个方面对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体系构成进行理论分析。在实践层面,对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实施现状进行个案剖析,首先从培养目标的制定、生源的选拔与管理、培养资源的提供、过程的精细培养四个方面对H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做了整体分析;其次从培养定位卓越化、培养主体多元化、培养方式阶段化、培养取向实践化、多学科化的交融互动五个方面对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本硕阶段培养目标的衔接性有待提升、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实践教学缺乏常态化管理的问题。对此,H大学在卓越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加强本硕衔接,提升培养目标的落实;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健全合作培养机制,以此完善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过程。卓越教师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只是卓越教师培养的一个阶段,其他高校在卓越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优选生源,建立公正合理的选拔机制;立足实际,合理定位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教育实践,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评价融入培养全过程,形成全方位评价反馈机制,以此推动卓越教师的职前培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苏王飞[10](2018)在《《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文中认为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不同时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武术的报道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武术报道的历时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中,报纸的武术报道现场表现力不如电视,速度快不过网络,但也拥有自身独特的报道优势和特色,报纸内容繁多丰富,选择性和针对性较强,能将武术报道做深、做全、做透,有利于受众深度了解武术事件本身。在众多大众媒体中,根据办报历史、综合全面、权威主流的筛查标准。《中国体育报》(原名为《体育报》)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类报纸,也是第一份体育类党报。它信息量大,权威性强,无论从体育界还是报纸业或是体育的大众传播领域,都是首屈一指的。更为重要的是,它见证了中国体育报纸发展的所有阶段,能够提供完整详实的文本资料,并具有代表性,而且其内容安排除了在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上大做文章之外,更重视体育报纸的宣传功能,传统体育也被囊括其中,而武术报道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本文选择《中国体育报》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对武术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本文选定1958年至2017年作为研究时间区域。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国体育报》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我国武术的发展情况,对《中国体育报》创刊60年武术报道的发展历程以及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1958-1966年);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1973-1987年);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1988-2007年);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2008-2017年)。本论文还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特征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探讨《中国体育报》历年来武术报道的变化趋势、呈现出的特点及其报道的整体特征。《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其内容与形式可以说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很多,有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还有来自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本身的影响。从武术报道的规模上来看,《中国体育报》成立之初,其对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其武术报道一直是时而增加时而减少,并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报道模式。从恢复发展阶段到繁荣发展阶段,其武术报道量虽有所起伏,但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深化改革阶段,报道量更是大幅度上升;从武术报道的内容上来看,由最初的国内武术新闻报道逐渐拓展到国际武术新闻报道比重不断增大,成为该报的报道重点;从武术报道的体裁上来看,由起步阶段以数量较小字数较少的消息类为主发展到通讯类、评论类等各体裁相辅相成;从武术报道的手段来看,由最初单纯的黑白版面和文字类新闻到色彩和图片不断地运用到武术报道中,版面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武术报道在体裁上主要是消息和通讯,还有一部分单纯的图片报道和少量的评论。初期其稿件多来自本报记者和新华社,随着报道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派出记者釆访各种国际武术赛事,逐渐形成了以本报作者自釆稿件为主。研究60年《中国体育报》的武术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描述和概括武术报道的特征和内容变化等,还是为了寻找《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对于当今武术新闻传播的现实意义。作为我国第一份专业体育类报纸,《中国体育报》的武术报道无论是报道理念还是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武术报道、传播和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难忘的网络英语比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有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难忘的网络英语比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建国70载,体育强中国
        1.1.2 立在新潮头,奋斗新时代
        1.1.3 用好体育指挥棒,建设体育新强国
        1.1.4 小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3.3 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权力”与“权利”
        2.1.1 “权力”
        2.1.2 “权利”
    2.2 “话语”与“话语权”
        2.2.1 “话语”的概念界定
        2.2.2 “话语权”的起源与发展
        2.2.3 “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2.3 “体育话语权”
        2.3.1 “体育话语权”的概念界定
        2.3.2 “体育话语权”的表现形式
        2.3.3 “体育话语权”的重要作用
    2.4 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历史研究法
    3.3 研究创新与不足
        3.3.1 研究创新
        3.3.2 研究不足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4.1 中国体育话语权及其构成要素
        4.1.1 中国体育话语权内涵
        4.1.2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真”
        4.1.3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柔”
        4.1.4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利”
        4.1.5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力”
        4.1.6 小结
    4.2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重要表现——奥运会
        4.2.1 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会
        4.2.2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重若轻”
        4.2.3 展望2022年北京冬奥会
        4.2.4 小结
    4.3 中国体育话语权发展阶段划分
        4.3.1 初步觉醒阶段(1949—1958 年)
        4.3.2 另起炉灶阶段(1958—1978 年)
        4.3.3 困难挑战并存阶段(1978—1990 年)
        4.3.4 积极进取阶段(1990—2001 年)
        4.3.5 快速发展阶段(2001—2012 年)
        4.3.6 小结
    4.4 中国体育话语权新时代
        4.4.1 新时代伟大历史发展新阶段
        4.4.2 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新任务
        4.4.3 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新特点
        4.4.4 新时代中国体育话语新道路
        4.4.5 小结
    4.5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阻碍和提升策略
        4.5.1 中国体育话语权的发展阻碍
        4.5.2 中国体育话语权发展存在的具体问题
        4.5.3 中国体育话语权提升策略
        4.5.4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中国体育话语权展示中国体育成就,为祖国争光
        5.1.2 中国体育话语权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为祖国添彩
        5.1.3 中国体育话语权传播中国体育经验,为祖国增色
        5.1.4 小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与主要内容
        (一)论文研究的核心概念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一)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二)关于社会发展学说
        (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二、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
        (一)世界的系统性构成
        (二)系统的功能和要素构成
        (三)系统论思想的启迪
    三、马可﹒伊恩斯蒂的技术集成理论
        (一)关于“技术集成”概念的提出
        (二)集成创新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模式
        (三)集成创新理论的启示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思想
        (一)兼容并蓄的哲学传统
        (二)有容乃大的君子人格
        (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四)兼容并蓄思想的启示
    五、教育学中的整体性教育理论
        (一)世界的整体性构成
        (二)整体性理论的形成发展
        (三)整体性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历史前提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步探索阶段(1949年-1965年)——思政教育格局初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曲折前进阶段(1966年-1978年)——片面强调阶级斗争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展开阶段(1978年-1997年)——全国各地积极探索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提高阶段(1998年-2012年)——国家层面规范协调
        (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集成创新成为可能
    二、思想政治教育成就为集成创新提供可能
        (一)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成为集成创新的基本内核
        (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成为集成创新的技术手段
        (三)便捷有效的教学平台成为集成创新的交互载体
        (四)不断巩固的意识形态提供集成创新的理论自信
        (五)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集成创新的实现路径
        (六)日趋完善的学科体系提供集成创新的专业支持
        (七)软硬件的改善为集成创新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思政教育基本经验为集成创新提供遵循
        (一)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四)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
        (六)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现实之需
    一、基础理论不强、学科发展受限
        (一)基础理论发展不充分
        (二)学科体系架构不健全
        (三)学科的专业性不强、实操性不够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共识度不高
        (一)莫衷一是的教育理念
        (二)理念缺失所造成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化较差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述不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四、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协同性较差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拓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优化成为提高吸引力需要
    五、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平台融合度不够
        (一)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
        (二)与现代技术融合尚处在探索阶段
        (三)信息过载对主流信息的遮蔽
        (四)现代教育技术冲击传统教学优势
        (五)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成未来之需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基本框架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基本面板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母版”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鲜亮底色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领导力量
        (四)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文化根基
        (五)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价值导向
        (六)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外部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要素构成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内在逻辑
        (一)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起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主线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支点
        (四)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逻辑归宿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目标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目标及其作用
        (二)教育目标及其异化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集成优化
    二、任务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任务及其作用
        (二)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四)任务体系的细化明确
    三、组织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组织及其结构
        (二)教育行政管理组织的架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组织
        (四)组织体系的创新管理
    四、学科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学科的内涵与作用
        (二)“马学科”的领航功能
        (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马学科”的创新发展
    五、课程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课程体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集成创新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体系集成创新
    六、教学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教学体系集成创新原则
        (二)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
        (三)教学场域的情景构建
        (四)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
        (五)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六)教学效果的考核反馈
    七、评价体系的集成创新
        (一)种类繁多的教育教学评价
        (二)不当评价造成的影响与危害
        (三)教育教学评价的规范与整合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提升认识高度,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协同发力的大格局
        (一)格局的内涵与价值
        (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大格局的内在逻辑
        (三)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的内容构成
    二、扩大育人广度,建立从理论到实践的全员育人大思政
        (一)科学认识“大思政”的意蕴与特征
        (二)认真贯彻落实十大育人体系
    三、夯实学科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引领的社会科学体系
        (一)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
        (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
    四、依托现代科技,培育信息化条件下的精准育人大数据
        (一)学习信息思维转变思想观念
        (二)依托数据资源丰富内容
        (三)借助信息技术革新方法
    五、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有利于高校学生健康成长大环境
        (一)顺应时代潮流,坚定政治方向
        (二)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育人合力
        (三)开展学风校风建设,美化学校育人环境
        (四)弘扬优良家教家风,建构和谐成长环境
    六、强化使命担当,实现教育强国和自由全面发展大目标
        (一)坚定做到“两个维护”
        (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的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坚强领导
        (一)百年辉煌造就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能
        (二)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群众的教育和动员
        (三)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经验
        (四)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关键作用
        (一)保证教育者先受教育
        (二)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
    三、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财政投入力度
        (一)进一步加大高校经费投入,强化经费投入的育人导向
        (二)加大专项发展资金支持,改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物质装备
        (三)加大科研项目资金扶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
        (四)加大师资培养资金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加大红色研学资金支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认知能力
        (六)积极筹措社会资金,给予思政课教师一定的专项补贴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水平
        (一)明确管理责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管理水平
        (二)严抓专项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三)深化重点督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四)强化整改责任,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结语: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施教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是个复杂的渐进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化推进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定有美好的前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准实验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视频分析法
        (五)教育叙事法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教育戏剧理论及实践研究
        (一)教育戏剧的理论研究
        (二)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
        (一)智慧学习环境研究梳理
        (二)智慧学习环境对教师教育效果研究
    三、已有文献研究的反思
    四、本研究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解读
        (一)对素质的解读
        (二)国外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
        (三)国内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相关研究
        (四)本研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模型建构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智慧学习环境
        (二)师范生
        (三)教师专业素质
        (四)教育戏剧
    二、理论基础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二)情境学习理论
        (三)具身认知理论
        (四)智慧教育理论
        (五)戏剧表演理论
第三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师范生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的理论与模型
        (一)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理论
        (二)教育戏剧课程设计模型
    二、教育戏剧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一)教育戏剧课程内容
        (二)教育戏剧课程结构
    三、教育戏剧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设计
        (一)教育戏剧课程教学方法
        (二)教育戏剧课程评价方法
    四、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戏剧课程的支持作用分析
        (一)智慧学习环境与教育戏剧的关联
        (二)智慧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作用机理分析
    五、教育戏剧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准备
        (二)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定量分析
    一、研究假设、信效度及伦理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信效度以及伦理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
        (一)数据收集种类设置
        (二)问卷收集与统计
        (三)被试人口社会学特征
    三、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定量分析
        (一)被试教师专业素质基线水平
        (二)实验数据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定性分析
    一、教育戏剧干预效果视频分析
        (一)视频分析框架
        (二)教师专业素质表征方式分析
        (三)个案分析
    二、教育戏剧课程实施过程教育叙事分析
        (一)教育戏剧课程概况
        (二)智慧教室为教育戏剧课程开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教育戏剧促进积极乐观心理素质的提升
        (四)教育戏剧促进情绪稳定心理素质的提升
        (五)教育戏剧促进以学定教教学素质的提升
        (六)教育戏剧促进应对策略教学素质的提升
        (七)教育戏剧促进审美设计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戏剧干预效果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关于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设计与实施
        (二)关于课程效果
        (三)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二、策略建议
        (一)智慧学习环境对教育戏剧课程的支持建议
        (二)提升师范生教学素质的教学范式建议
        (三)提升师范生心理素质的语言艺术建议
        (四)提升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非语言艺术建议
        (五)提升师范生审美素质的物理空间建议
    三、未来规划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1.1.3 个人兴趣指向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1.1 理论意义
        1.2.1.2 实践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小学教师
        1.4.2 教师职业困惑
        1.4.3 叙事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2.4.1 访谈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物收集法
        2.4.4 文献分析法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2.5.1 研究的伦理
        2.5.2 研究的效度
        2.5.3 研究的推广度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5.1 内部影响因素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5.2 外部影响因素
        5.2.1 社会环境
        5.2.2 学校因素
        5.2.3 家庭因素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附录7:图片汇集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6)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7)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时代背景——国家对教师情绪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二)学理背景——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较为匮乏
        (三)现实背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情绪需求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本研究对混合研究方法的界定
        (二)本研究的混合研究设计方案
    四、研究创新与价值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价值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学本体的相关研究
        二、小学音乐教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及结构
        二、情绪劳动的测量
        三、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教学中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
        一、我国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二、国外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小结
        一、研究方法:缺少质性、量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
        二、研究对象:缺少对不同学科教师情绪劳动特点的研究
        三、研究变量:缺少从不同侧面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整体研究
        四、策略研究:缺少策略及及情绪表达规则的探讨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研究准备
        一、抽样方法
        二、样本选取
        三、预研究过程
第三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的论域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的论域
        一、研究对象及场域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学科属性寻根
        二、心理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心理学定位解析
        三、社会学基础:教师情绪形成的社会学探究
第四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研究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中情绪表达的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二、课堂观察的信效度检验
        三、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人际交往中情绪表达的访谈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二、访谈的信效度说明
        三、访谈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师关于情绪劳动的理解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特征
        三、对音乐教学要素的理解差异带来的表达方式差异
        四、情绪表达方式差异带来的课堂情绪氛围及教学效果差异
        五、音乐教学工作中高强度的情绪需求带来的情绪消耗
第五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研究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访谈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二、访谈的结果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特征突出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个性差异显着
        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
        四、尚未明确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五、受到不同困境影响的情绪劳动实践
第六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自身因素
        二、情绪表达规则的条件因素
        三、学校层面的资源因素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
        一、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契合
        二、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契合
        三、与音乐教育时代育人使命的契合
    第三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建议
        一、发挥内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师情绪涵养
        二、提供依据——明确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三、借助外力——改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环境
研究结论及展望
    一、研究之结论
    二、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课堂观察记录表(样表)
    附录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附录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附录四: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问卷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8)教学竞赛场域:参赛教师的资本积累与较量 ——以X市高中英语学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目的及意义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已有研究综述
        二、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样本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样本的选择与资料的收集
    第四节 概念界定及有关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布迪厄资本理论和场域理论
第二章 踏入教学竞赛场域:参赛教师的入场条件
    第一节 教学竞赛通知的解读
        一、参赛对象
        二、竞赛内容与规则
    第二节 教学竞赛的考核方向
        一、知识能力与个人综合素养
        二、比赛型教师
第三章 备战教学竞赛场域:参赛教师的资本积累
    第一节 天时——职前职后文化资本积累
        一、职前无意识阶段
        二、职前有意识阶段
        三、职后有意识阶段
    第二节 地利——平台环境构成的社会资本积累
        一、区域的教育优势
        二、学校与科组教育水平
    第三节 人和——团队助力成就资本转换
        一、团队重要他人的专业引领
        二、团队重要他人的人格影响
        三、团队重要他人的情感激励
第四章 决胜教学竞赛场域:参赛教师的资本较量
    第一节 资本较量的先决条件:“作战”意愿
        一、教师参赛的内在动机
        二、教师参赛的外在动机
    第二节 资本较量的展示平台:竞赛现场
        一、个人资本的丰富与匮乏
        二、幕后台前的合作与冲突
        三、偶然性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研究结论、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二、思考
    第二节 建议
        一、学校层面
        二、个体层面
        三、教学竞赛活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附录3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师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
        2.卓越教师培养的现实问题突出
        3.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的研究比较薄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
        2.国外相关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相关概念及背景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卓越教师
        2.卓越教师职前培养
    (二)我国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背景分析
        1.教师队伍建设从量的追求向质的提升迈进
        2.教师教育体系从单一封闭向开放多元迈进
        3.教师教育管理从计划包办向标准导向迈进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理论分析
    (一)卓越中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构成
        1.品德性素质
        2.知识性素质
        3.能力性素质
    (二)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体系构成
        1.明确适切的培养目标
        2.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
        3.多样多层次的教学方式
        4.人才质量评价
三、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H大学卓越教师项目班的简介
    (二)H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
        1.培养目标的制定
        2.生源选拔与管理
        3.培养资源的提供
        4.过程的精细培养
    (三)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经验
        1.培养定位卓越化
        2.培养主体多元化
        3.培养方式阶段化
        4.培养取向实践化
        5.多学科化的交融互动
四、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实施中问题呈现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
        2.调查工具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卓越班”培养目标的认识
        2.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3.教学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4.人才质量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三)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本硕阶段培养目标的衔接性有待提升
        2.课程体系尚不完善
        3.实践教学缺乏常态化管理
五、H大学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本硕衔接,提升培养目标的落实
    (二)完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针对性
        1.整合课程资源,加强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类课程的衔接
        2.优化教育类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针对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健全合作培养机制
        1.完善对学生的教育见习管理
        2.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合作机制
六、对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思考
    (一)优选生源,建立公正合理的选拔机制
    (二)立足实际,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三)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四)重视教育实践,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五)评价融入培养全过程,形成全方位评价反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调查问卷
    附录B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访谈提纲(培养教师、具体负责人)
    附录C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访谈提纲(任课教师、指导教师访谈)..
    附录D 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访谈提纲(学生访谈)
致谢

(10)《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体育报道的相关研究
        1.2.2 有关武术报道的相关研究
        1.2.3 有关《中国体育报》的相关研究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资料法
        2.1.2 内容分析法
        2.1.3 数理统计法
        2.1.4 逻辑分析法
    2.2 研究对象
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发展历程
    3.1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
    3.2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
    3.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
    3.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
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阶段分析
    4.1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探索起步阶段
        4.1.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1.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1.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2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恢复发展阶段
        4.2.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2.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2.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3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繁荣发展阶段
        4.3.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3.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3.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4.4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深化改革阶段
        4.4.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4.4.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4.4.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5 《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总体分析
    5.1 武术报道内容分析
    5.2 武术报道形式分析
        5.2.1 报道数量
        5.2.2 报道版面
        5.2.3 报道来源
        5.2.4 报道体裁
    5.3 武术报道特征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增多报道形式、加强深度报道
        6.2.2 采取独家报道
        6.2.3 推崇大众武术报道
        6.2.4 加强媒介融合与创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1958-1966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2:1973-198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3:1988-200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附表4:2008-2017年《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标题
致谢

四、难忘的网络英语比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有感(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岛合唱艺术生存现状及本土化发展对策研究[D]. 王尊. 青岛大学, 2021
  • [2]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话语权的历史演进研究[D]. 郭嘉星.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集成创新研究[D]. 尚明瑞. 兰州大学, 2021(09)
  • [4]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戏剧课程对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实证研究[D]. 史册.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6]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7]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D]. 杨田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8]教学竞赛场域:参赛教师的资本积累与较量 ——以X市高中英语学科为例[D]. 林晓研. 深圳大学, 2019(01)
  • [9]本硕一体化卓越中学教师职前培养的个案研究[D]. 张俊俊. 河南大学, 2019(01)
  • [10]《中国体育报》武术报道研究(1958-2017年)[D]. 苏王飞. 上海体育学院, 2018(01)

标签:;  ;  ;  ;  

难忘的线上英语大赛——参加首届“全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的感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