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基因表达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基因表达

一、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的基因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蔡芸[1](2020)在《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预期和生活质量。目前,房颤最主要的干预手段为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 AD)及射频消融术,但存在多种不足。心房基质重构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础,心房纤维化是心房基质重构最主要表现形式,炎症反应为其诱发和加重因素。大量研究表明,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与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是心房纤维化相关因子的重要调控机制。房颤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促进巨噬细胞释放Galectin-3,而Galectin-3可通过参与调节成纤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最终导致心脏纤维化、心脏重构,导致房颤的发生并维持房颤。因此提出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洁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3通路,起到抑制Galectin-3介导的促炎、促心房纤维化反应的作用的假说。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ouse Cardiac Fibroblasts,MCFs)共培养模型,从炎症角度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及其有效成分小檗碱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第一部分: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LPS诱导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阳性药组,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及增殖,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RAW264.7极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二: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建立LPS诱导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MCFs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阳性药组、Galectin-3四肽抑制剂(AC-SDK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实验一: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TTOD值显着升高(P<0.01),提示LPS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下降(P<0.01),中浓度含药血清组OD值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OD值显着降低(P<0.01)。RAW264.7极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163(+)/CD68(+)值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显着升高(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8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68荧光强度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强度降低(P<0.05),低浓度和中浓度含药血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CD163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Galectin-3、TNF-α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阳性药组IL-6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Galectin-3、INOS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有升高趋势(P=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有降低趋势(P=0.08)。IL-6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阳性药组IL-6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中浓度组IL-6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各含药血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含药血清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中浓度、高浓度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实验二:Galectin-3、TGF-β1、Smad3、p-Smad3、MMP-3、TIMP-3 蛋白表达水平: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但是否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起到抗早期纤维化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预测黄连治疗房颤的药效基础、作用靶点,为阐明黄连的分子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数据库中检索黄连所有成分及靶点,以“Atrial Fibrillation”为关键词分别检索TTD、DrugB ank、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软件进行相关靶点可视化构建,利用 Bisogenet 插件构建相关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通过Merge功能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靶点,CytoNCA插件对“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进行拓扑分析,计算出度值,进行核心网络构建与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将药物-疾病共同相关靶点进行Go注释与KEGG富集通路分析,通过OmicShare平台以高级气泡图进行可视化。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11个活性成分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159个靶点,5106条边,涉及20条疾病通路,其中针对房颤有效的黄连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汀等,它们可能通过调节基因表达、蛋白代谢、巨核细胞分化等生物过程及 PI3K-AKT、MAPK、HIF-1、Notch、Hippo、TGF-β 和 NF-kappa B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房颤的作用。研究结论:本研究初步探索和预测了黄连治疗房颤的药效物质基础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并在后续实验中验证盐酸小檗碱是否可能通过TGF-β信号通路发挥抗房颤的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为小檗碱的盐酸盐和硫酸盐,两者药理作用相似,而硫酸小檗碱为兽用非处方药,故选取盐酸小檗碱进一步实验。第三部分: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方法:实验一: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小檗碱0.1 μM组、盐酸小檗碱1 μM组、盐酸小檗碱10μM组、阳性药组,采用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性及增殖,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RAW264.7极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相关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二: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建立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反应培养液+MCFs共培养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盐酸小檗碱0.1 μM组、盐酸小檗碱1 μM组、盐酸小檗碱10 μM组、阳性药组、AC-SDKP组,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实验一:细胞活性及增殖情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D值显着升高(P<0.01),提示LPS可促进RAW264.7细胞增殖;与模型组比较,0.1 μM、1 μM、10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1 0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降低(P<0.01),0.1 μM、1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0.1 μM盐酸小檗碱组比较,10 μM组OD值显着降低(P<0.01),1 μM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AW264.7极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D163(+)/CD68(+)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显着升高(P<0.01);与阳性药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D68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63荧光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清液炎症因子水平:Galectin-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OD值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OD值显着升高(P<0.01),0.1μM、1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药组比较,10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升高(P<0.01),0.1 μM、1 μM盐酸小檗碱组OD值显着降低(P<0.01);与0.1μM盐酸小檗碱组比较,10 μM组OD值显着升高(P<0.01),1μM组O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 μM、1 0 μM盐酸小檗碱组IL-6水平显着降低(P<0.01),0.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 μM盐酸小檗碱组TNF-α水平显着降低(P<0.01),1μM、10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Galectin-3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IL-6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INOS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10 μM盐酸小檗碱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0.1 μM盐酸小檗碱组INOS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P=0.09),1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蛋白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μM、10 μM盐酸小檗碱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1 μM盐酸小檗碱组和阳性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Galectin-3、TGF-β1、Smad3、p-Smad3、MMP-3、TIMP-3 蛋白表达水平: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但是否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起到抗早期纤维化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凯[2](2020)在《多西环素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干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慢性间歇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的方式建立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心房重构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模型,探究多西环素对CIH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的干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慢性间歇缺氧模型组(CIH-induced atrial remodeling group,CIH group)及多西环素干预组(CIH with doxycycline intervention group,CIH-D group),每组50只(n=50)。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接受每日8小时的CIH,干预组大鼠在CIH的基础上经胃给予多西环素进行干预(30mg/kg)。模型建立周期为30天,之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称重、气体麻醉,麻醉满意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心脏彩超、血流动力学检测,之后留取各组大鼠心房组织,称重后按不同实验要求进行储存。各组中,10只大鼠用于病理学实验,5只用于体外心脏电生理学实验,5只用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实验,5只用于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20只用于全细胞膜片钳实验,5只用于共聚焦显微镜实验。HE染色用于观察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一般结构变化,Masson染色用于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程度,体外心脏电生理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外膜传导速度、传导异质性及AF诱发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及Western Blotting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中心房重构相关蛋白PTEN、PI3K、AKT、p-AKT、TGF-β1、CTGF、Nav1.5、Cav1.2、Kv4.2、Kv4.3、NCX1、Ry R2的表达水平,RT-q PCR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组织中心房重构相关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s,mi Rs)1、21、29b、30、133a、328及上述蛋白的m RNA表达水平。膜片钳实验用于检测各组大鼠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INa、ICa,L、Ito的电流密度及通道动力学参数。共聚焦显微镜实验用于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心房肌细胞内Ca2+瞬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大鼠心脏重量、肺动脉平均压力、平均动脉压增加,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此外,心肌细胞间隙增加、走形紊乱。体外心脏电生理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的心房外膜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AF诱发率明显增加,心房组织中mi R-1、mi R-21、mi R-133a、mi R-328、TGF-β1、CTGF、Ry R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PI3K、AKT、p-AKT、Nav1.5、Cav1.2、Kv4.2、Kv4.3的表达水平降低。细胞电生理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心房肌细胞的APD延长,ICa,L、INa、Ito电流密度明显降低,心房肌细胞Ca2+瞬变增加,NCX1表达水平及离子通道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给予多西环素干预后,干预组大鼠较模型组相比,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AF诱发率有所降低,心房外膜传导速度增加、传导异质性降低,心房组织中mi R-21、mi R-133a、TGF-β1、CTGF、Ry R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I3K、AKT、p-AKT、Nav1.5、Cav1.2、Kv4.2、Kv4.3的表达水平升高,心房肌细胞的APD缩短,INa、Ito电流密度增加,离子通道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1)CIH可导致雄性SD大鼠心房明显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研究AF心房重构机制的重要平台。2)心房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增加、心房外膜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心房组织中mi R-1、mi R-21、mi R-133a、mi R-328、TGF-β1、CTGF、Ry R2表达水平的升高,PI3K、AKT、p-AKT、Nav1.5、Cav1.2、Kv4.2、Kv4.3表达水平的降低、心房肌细胞APD延长、INa、ICa-L、Ito电流密度减低、Ca2+瞬变增加是CIH促进AF的重要机制。3)多西环素可通过调节mi R-21/PTEN/PI3K/AKT通路、mi R-133a/TGF-β1/CTGF通路、Nav1.5、Kv4.2、Kv4.3、Ry R2、INa、Ito进而改善CIH导致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其干预AF重构的重要分子及离子机制。

尹遇冬,何飞[3](2020)在《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钾通道和Cx40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心房肌细胞钾通道和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1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心脏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并切除患者右心耳组织。采用急性酶分离法获取单个心房肌细胞,将心房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10μmol·L-1替米沙坦)、中剂量组(30μmol·L-1替米沙坦)和高剂量组(100μmol·L-1替米沙坦)。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心房肌细胞活力;qRT-PCR检测钾通道相关基因Kir2.1、Kir3.4、Kv4.3、Kv1.5及Cx40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Kir2.1、Kir3.4、Kv4.3、Kv1.5、Cx4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不同剂量组心房肌细胞存活率、Kir3.4、Kv4.3、Kv1.5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高剂量组显着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心房肌细胞中Kir2.1、Cx4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显着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能通过影响钾通道相关基因表达及下调心房肌细胞Cx40表达进而拮抗AF患者心房重构。

赵晓溪[4](2019)在《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生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ic acid,DHA)是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成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Large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BK)是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重要的离子通道,参与血管张力调节。然而DHA对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的电生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中拟通过使用膜片钳技术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测定技术来探讨不同浓度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生理作用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并研究不同浓度DHA对BK通道的激活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DHA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分离:应用“三步”酶消化法,即依次将分离好的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孵育在消化酶液Ⅰ(1 mg/ml牛血清白蛋白),消化酶Ⅱ(1 mg/ml牛血清白蛋白,1.5 mg/ml木瓜蛋白酶,1 mg/ml二硫苏糖醇),消化酶Ⅲ(1 mg/ml牛血清白蛋白,0.25 mg/ml弹性蛋白酶、1 mg/ml胰蛋白酶抑制剂)中进行消化8-10分钟,可分离到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2)酶消化法分离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灌流DHA前后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离子流的变化,同时应用不同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后观察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离子电流的影响。(3)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记录不同浓度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BK通道电流影响及孵育SKF525A前后灌流不同浓度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影响,同时应用膜内向外型单通道膜片钳实验技术记录不同浓度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影响。(4)酶消化法分离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后,应用膜内向外型单通道膜片钳实验技术测定不同浓度钙离子对BK通道开放概率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Fura-2/AM测定不同浓度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应用磷脂酶C(PLC)受体拮抗剂U73122和三磷酸肌醇(IP3)受体拮抗剂2-APB观察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1)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分离:经三步酶消法可获得大量存活的单个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蚯蚓状、球状和杆状等形态,轮廓清晰,细胞膜完整光滑,细胞质均匀,折光性好,立体感强,细胞贴壁较快,存活细胞数量多。(2)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在维持电位-60 mV和刺激电位+100 mV下,加人5μmol/LDHA前后总钾离子通道电流密度分别为(69.8±6.9)pA/pF和(425.0±142.3)pA/pF(n=5,P<0.05)。分别灌流非特异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四乙胺(TEA)10 mmol/L、B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ibritoxin(IBTX)100 nmol/L、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阻滞剂(TRAM-34)200 nmol/L、小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阻滞剂apamin(APA)1μmol/L、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aminopyridine(4AP)5 mmol/L、ATP依赖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glyburide(GLY)10μmol/L、B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IBTX)100 nmol/L+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阻滞剂(TRAM-34)200 nmol/L+小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阻滞剂apamin(APA)10 μmol/L和BK通道特异性阻滞剂ibritoxin(IBTX)100 nmol/L+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阻滞剂4-aminopyridine(4AP)5 μmol/L后,电流密度分别为(13.9±2.7)pA/pF、(25.1±5.6)pA/pF、(55.8±9.2)pA/pF、(35.3±9.9)pA/pF、(56.5±8.7)pA/pF、(68.6±6.8)pA/pF、(23.0±7.2)pA/pF和(20.9±3.8)pA/pF;同时灌流5μmol/L的DHA后记录电流密度分别为(14.1 ±3.2)pA/pF、(89.1.±29.2)pA/pF,(380.6± 125.5)pA/pF,(326.6±97.6)pA/pF、(345.6± 110.1)pA/pF、(349.6±115.9)pA/pF、(81.6±23.7)pA/pF和(73.9±21.9)pA/pF。(3)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记录BK通道电流,DHA在0.1 μmol/L、0.3 μmol/L和1.0μmol/L时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激活,且DHA在3 μmol/L时BK通道电流增加(737 ±86)%,DHA在10μmol/L时,BK通道电流增加了(822±43)%(n=6,P<0.05)。SKF525A孵育后,DHA在(0.01-1μmol/1)时,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电流无增加,在3μmol/L和10μmol/L时,SKF525A孵育后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流分别增加(327±81)%和(627±32)%(n=6,P<0.05)。单通道膜片钳记录BK通道电流,在含1μmol/L游离钙的细胞外液中,不加入和加入0.001μmol/L,0.1μmol/L、0.3 μmol/L及1μmol/L的DHA,钳制电位为+60mV时BK通道开放概率分别为0.075±0.019、0.071 ± 0.020、0.067±0.019、0.087±0.026和 0.098±0.023,与未加入DH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n=5,P>0.05)。在DHA为3 μmol/L、5 μmol/L和10μmol/L DHA时,BK通道开放概率分别为 0.232± 0.027、0.582±0.041 和 0.606 ±0.066,与未加入DH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n=5,P<0.05)。(4)单通道膜片钳记录模式下,刺激电位+60mV,电极外液钙离子浓度分别为0.001μmol/L、0.01 μmol/L、0.1 μmol/L、0.5 μmol/L、1 μmol/L、5 μmol/L、10 μmol/L和50 μmol/L的条件下,记录到 BK 通道开放概率分别为 0.0006±0.0004、0.0010±0.0004、0.0013±0.0001、0.0100±0.0026、0.0510±0.0081、1.4563±0.0599、1.5935±0.0562 和 1.5444±0.1101。应用Fura-2/AM技术测定细胞内荧光信号强度,DHA在(0.001-0.01)μmol/L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无变化;但DHA在(0.01-10)μmol/L时,细胞内荧光信号强度增加,半数有效浓度为(0.037±0.01)μmol/L(n=5~8,P<0.05)。应用PLC抑制剂U-73122和IP3抑制剂2-APB孵育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后再次加入DHA,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荧光信号强度显着降低(n=5~8,P<0.05)。结论:(1)“三步”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2)DHA可激活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钾离子通道,且主要激活BK通道,这可能是DHA扩张血管的机制之一。(3)不同浓度DHA对BK通道的激活机制不同,低浓度DHA激活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是通过CYP450环氧化酶途径,高浓度DHA可直接激活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4)低浓度和高浓度DHA都可以通过PLC-IP3信号通路使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激活BK通道。

李敏[5](2019)在《稳心中药干预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生物标志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稳心颗粒治疗房颤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目的:对稳心颗粒治疗房颤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方法:电子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中文数据库,时间截至2018年10月1日。按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学评价,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4软件Begg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到2246名房颤患者。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单用或者联合西药治疗在控制快速心室率(MD=-7.14,95%CI:-8.42~-5.87),降低房颤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缩短窦律转复时间(MD=-3.04,95%CI:-3.47~-2.61),增加窦律转复率(RR=1.19,95%CI:1.09~1.29),减少房颤复发率(RR=0.28,95%CI:0.13~0.59),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3.44,95%CI:0.87~6.01),改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MD=-2.47,95%CI:-2.86~-2.08),降低左心房内径(LAd)(MD=-0.91,95%CI:-1.58~-0.25),减少P 波离散度(Pd)(MD=-4.04,95%CI:-4.15~-3.93)等方面效果优于空白对照、安慰剂或单用西药治疗。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胺碘酮在改善P波最大时限(Pmax)优于单用常规剂量胺碘酮治疗(MD=-8.25,95%CI:-10.33~-6.17),而稳心颗粒联合常规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更优(MD=-13.10,95%CI:-13.65~-12.55)。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更少,且Begg检验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稳心颗粒单用或者联合西药在临床房颤治疗中有良好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二、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生物标志物研究目的:1、基于microRNA转录组测序,筛选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对microRNA调控的mRNA进行预测;2、基于文献挖掘对房颤相关mRNA进行相关性分析;3、基于mRNA转录组测序,筛选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RNA生物标志物;4、建立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microRNA-mRNA调控网络,筛选阵发性房颤相关microRNA及mRNA生物标志物。方法:1、选取符合疾病证候诊断标准的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10例与健康受试者5例,抽取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采用紫外吸收法检测总的纯度和浓度,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总RNA的完整性。进行microRNA-mRNA转录组学测序;2、根据|log2(fold-change)|≥1和P<0.05,筛选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差异表达的microRNA和mRNA。运用miRanda软件进行microRNA靶基因预测。采用DAVID6.7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富集的KEGG通路分析;3、运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TD)对房颤相关mRNA进行相关性分析;4、根据各组差异表达的microRNA和mRNA,运用Cytoscape软件,建立microRNA-mRNA调控网络,确定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中起关键调控作用的microRNA及mRNA。结果:1、在microRNA表达谱中,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对比,38个micro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4个microRNA上调,24个microRNA下调。上调的microRNA是miR-4504、miR-4639-5p、miR-4732-5p、miR-548p、miR-5698、miR-660-3p、miR-6750-5p、novel111mature、novel141star、novel424star、novel441mature、novel63mature、miR-3182、miR-380-3p。使用 miRanda软件进行microRNA靶基因预测,有8个microRNA可以预测靶基因,共预测1002个靶基因。这些下调的靶基因经过KEGG通路的富集性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环腺苷酸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等相关信号通路。下调的microRNA是miR-1268a、miR-205-5p、miR-365a-5p、miR-3675-5p、miR-4433b-5p、miR-4799-5p、miR-5091、miR-7974、miR-877-3p、novel1194mature、novel1215mature、novel13star、novel162mature、novel162star、novel20mature、novel221mature、novel227mature、novel37mature、novel471ma ture、novel54star>novel55star、novel796mature、novel797mature、novel80mature、novel938mature。使用miRanda软件进行microRNA靶基因预测,有22个microRNA可以预测靶基因,共预测4957个靶基因。这些上调的靶基因经过KEGG通路的富集性分析,发现主要富集在钙离子信号转导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cAMP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转导通路、心肌肥厚信号转导通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信号通路上。2、运用TCD数据库对房颤相关mRNA进行相关性分析,有21874个基因与房颤相关,其中66个基因相关分数达到50。3、在mRNA转录组测序,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对比,268个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5个mRNA上调,243个mRNA下调。将阵发性房颤患者microRNA预测mRNA与实际mRNA进行匹配,有15个下调mRNA、5个上调mRNA匹配成功。将数据挖掘mRNA与实际mRNA进行匹配,在25个上调的mRNA中,24个mRNA与房颤相关,相关分数为2.06~44.37,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基因是SLC47A1。243个上调的mRNA中,228个mRNA与房颤相关,相关系数为1.55~55.47,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基因是EGFR。4、根据microRNA预测的mRNA,建立microRNA-mRNA调控网络,发现4个microRNA上调,为miR-6750-5p、miR-5698、novel111mature、miR-660-3p,15个mRNA下调,为ASS1、CIQTNF1、COL4A4、CPZ、GLIS2、GPRC5A、KCNQ2、KIF26A、KIRREL1、MELK、PADI1、PRICKLE2、PTPN14、SLC4A11、SYT7。根据房颤相关mRNA相关系数分析,在15个下调的mRNA中,和房颤关系最为密切的靶基因为ASS1,其受miR-6750-5p调控;5个microRNA下调,为novel471mature、miR-7974、miR-877-3p、、miR-4433b-5p、novel13star,5个mRNA上调,为C5orf67、SIGLEC12、SLC4A1、SLC5A9、TMTC1。根据房颤相关mRNA相关系数分析,在5个上调的mRNA中,和房颤关系最为密切的靶基因为SLC5A9,其受miR-4433b-5p调控。结论:通过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microRNA预测mRNA,实际mRNA表达及数据挖掘的mRNA相关性匹配,本研究认为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的潜在microRNA为miR-6750-5p、miR-4433b-5p,潜在mRNA为ASS1、SLC5A9、SLC47A1、EGFR。其中,miR-6750-5p、SLC47A1、SLC5A9表达上调,miR-4433b-5p、、EGFR、ASS1表达下调。三、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调控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寻找稳心颗粒组方对房颤的调控靶基因;2、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的调控作用。方法:1、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寻找稳心颗粒单味药及组方的药物靶标。运用Cytos cape软件,建立药物及靶基因之间的调控网络。根据mRNA转录组测序,得到阵发性房颤实际调控的mRNA。将稳心颗粒组方调控的靶基因与阵发性房颤实际调控的mRNA进行对比,得到稳心颗粒组方可能调控的房颤靶基因。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纳入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20例,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房颤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口服,一日三次,每次一袋。导入期1周,疗程8周。分别采集患者治疗前后4ml血液,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通过稳心颗粒干预,对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的microRNA和mRNA进行real-time PCR验证。结果:1、稳心颗粒组方中,三七对应268个靶基因,黄精对应247个靶基因,甘松对应170个靶基因,党参对应258个靶基因,琥珀对应0个靶基因,稳心颗粒组方共对应462个靶基因。其中,与房颤相关的靶基因有12个,EGFR最为相关,由三七、党参调控。2、通过稳心颗粒干预,治疗组治疗前后,miR-4433b-5p、EGFR、ASS1、SLC47A1、SLC5A9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iR-6750-5p、miR-4433b-5p、EGFR、ASS1、SLC5A9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iR-6750-5p表达降低,P=0.036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SLC47A1表达降低,P=0.0445。结论:稳心颗粒可能通过降低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miR-6750-5p、SLC47A1表达来调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发展。

宋佳[6](2019)在《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一例》文中指出目的: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展,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患者越来越多,房颤并发左心耳附壁血栓易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常见,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效果显着,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作为全球新兴的预防卒中疗法,在近几年的发展进程中,已成为有抗凝禁忌或难治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重要临床管理工具,本文通过对实行射频消融术和左心耳封堵术两种术式一站式治疗的一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对房颤及其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防治的策略选择。方法:对一例实行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的房颤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好转,同时脑卒中风险降低。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术及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的治疗是既针对症状又兼顾卒中预防的治疗术式。房颤导管消融能使病人症状得到缓解,术后病人的心悸等症状好转,但是目前消融还不能达到预防卒中的作用。而通过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与左心耳封堵一站式联合治疗,不仅患者痛苦小,而且介入操作总耗时少、总费用低,并可达到使患者缓解症状与卒中预防双重获益的目的。

田立[7](2018)在《Kv1.5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易感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且具有严重危害的心房异位搏动,其频率在350600次/min。房颤的病因学研究表明,有部分房颤患者既没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发病风险因素,也没有确定的病因;这种原因不明的心房颤动被称为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atrial fibrillation,IAF)。IAF的患者常表现为家族聚集性,故而研究人员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KCNA5是一个房颤易感基因,该基因定位于人12号染色体12p13上,可编码Kv1.5钾离子通道的α亚单位。在人类心脏中,Kv1.5特异性表达于心房肌细胞,并介导超速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ultra-rapid activat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s,IKur)电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指出现在染色体DNA分子序列上某个特定位点的单个核苷酸的多态性,在一个群体中出现2个及以上的等位基因且基因频率大于或等于百分之一时即可认为具有多态性。目前关于Kv1.5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KCNA5的分析研究在选择样本、个体条件上有许多差异,所得结果也不尽相同,相关研究仍然不足。本研究选取KCNA5基因外显子上位于5’非翻译区(5’-UTR)的rs3741930(C/T)和位于3’非翻译区(3’-UTR)的rs1056468(A/T)位点,通过基因测序、电生理技术等方法比较房颤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候选基因位点基因频率与基因型的差异,研究KCNA5基因SNP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关系,以期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房颤风险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是否存在群体差异性,为房颤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潜在位点。第一部分IAF患者中KCNA5 SNP位点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目的:探讨KCNA5基因上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41930(C/T)和rs1056468(A/T)等位基因与特发性房颤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82例IA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30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每位受试者采集外周血5 mL。提取来自全血细胞的基因组DNA。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进行目的片段的鉴定、纯化、回收及测序。统计分析房颤患者和正常健康人群中KCNA5 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rs3741930位点在特发性房颤组和正常健康组的遗传学分布符合H-W平衡;SNP分型检测的结果显示rs3741930的等位位点C、T在特发性房颤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35)41.7%、(329)58.3%,在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08)34.7%、(392)65.3%;特发性房颤组rs3741930位点等位基因C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4)。rs1056468位点在特发性房颤组和正常健康组的遗传学分布符合H-W平衡;SNP分型检测的结果显示rs3798579等位位点A、T在特发性房颤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7)68.6%、(177)31.4%,在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4)64%、(216)36%;两组比较,rs1056468位点等位基因A的分布频率在特发性房颤组和正常健康组中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95)。小结:经H-W遗传学平衡定律检测,本研究所选样本具有良好的群体代表性。KCNA5基因中SNP位点rs3741930可作为特发性房颤发病的一个新的风险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更易患房颤。rs105646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特发性房颤之间无显着联系。第二部分IAF患者中KCNA5 SNP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情况目的:探讨KCNA5基因上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41930(C/T)和rs1056468(A/T)基因型与特发性房颤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IAF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KCNA5基因SNP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分析IAF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分别在两个多态性位点rs3741930和rs1056468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rs3741930基因SNP多态性位点的三种基因型CC、CT、TT在特发性房颤组的分布频率分别表现为(47)16.7%、(141)50.0%和(94)33.3%,健康组分别为(30)10%、(148)49.3%和(122)40.7%;统计学分析显示纯合子基因型CC分布频率在两组之间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二组之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056468基因SNP多态性位点的三种基因型AA、AT、TT在特发性房颤的基因分布频率分别表现为(125)44.3%、(137)48.6%和(20)7.1%,正常健康组则分别表现为(116)38.7%、(152)50.7%和(32)10.6%,三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二组之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AF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心室率、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指标在rs3741930和rs1056468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态位点rs3741930-CC基因型患者的体质指数(BMI)为26.9±2.3 Kg/m2,而多态位点rs3741930-CT+TT基因型患者的BMI为24.8±2.5 Kg/m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多态位点rs1056468-AA基因型患者的BMI为24.9±2.7 Kg/m2,而多态位点rs1056468-AT+TT基因型患者的BMI为26.4±2.4 Kg/m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小结:KCNA5基因中SNP位点rs3741930与特发性房颤存在相关性,携带CC基因型的人群更易患房颤。在IAF患者中KCNA基因多态位点rs3741930和rs1056468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患者的体重指数存在差异。第三部分KCNA5基因SNP位点rs3741930等位基因C和T对Kv1.5电流的影响目的:制备异源表达体系,以进一步验证KCNA5多态性位点rs3741930与特发性房颤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含有rs3741930多态性位点的KCNA5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制备异源性表达体系,并使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Ikur测定,以评估rs3741930位点不同等位基因对Ikur的影响。结果: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rs3741930位点T等位基因组60mV处的Ikur的电流密度为45.36±7.79 pA/pF(n=13),而C等位基因组则降至为39.52±4.74 pA/pF(n=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6)。以+60mV的电流作为100%进行标准化,观测电流-电压曲线的形态,可发现两种HEK293细胞的电流-电压曲线的形态高度重合。小结:Ikur的电压依赖特性没有发生转变,C等位基因组中Ikur较T等位基因组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细胞膜上KCNA5蛋白表达数目减少所致,而非蛋白链结构发生改变所致。结论:KCNA5基因中SNP位点rs3741930与特发性房颤存在相关,携带携带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的人群更易患房颤。其主要原因可能是C等位基因组较T等位基因组细胞膜上KCNA5蛋白表达数目减少,Ikur降低。在IAF患者中KCNA5基因多态位点rs3741930和rs1056468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患者的体重指数存在差异。

费瑜[8](2011)在《白细胞介素-10和五聚素3在慢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F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AF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且有器质性心脏病者AF发病率高达40%。AF的危害不仅在于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在于其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率导致致残和致死率显着增加。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并对其加以防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有关AF发生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现认为AF的始发和维持是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结果。尽管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使得AF的发生变得更为复杂,但归结起来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触发因素,表现在刺激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对心房的牵拉作用,使心房压力变化,导致AF的发生;二是结构重构和电重构,这些重构有利于折返的形成。AF电重构主要包括心房ERP和APD缩短,AP传导速度减慢,ERP离散度增加等电生理特征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AF的发生和维持。电重构的基础是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和跨膜离子流的改变。心房结构重构在细胞水平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心房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包括心房肌细胞退行性改变、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嵴的消失、闰盘非特化区增宽以及糖原颗粒减少和肌原纤维增加;二是心房肌间质发生变化,表现在心房肌间质纤维增生、间质纤维化和心房增大,使得电传导不一致,有助于局部传导阻滞或折返的形成,引起AF的发生。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表现为结构蛋白、收缩蛋白、缝隙连接蛋白、离子通道蛋白的降解,使得心房肌细胞的连接和信号传导异常,导致AF的发生和维持。业已发现,OFR、基因的突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离子通道异常和炎症反应等均与AF的发生和维持有关,但炎症与AF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1997年Bruins等首次报道了CRP和IL-6在AF发生时有明显升高的变化,随后有学者在进一步证明CRP与AF关系的同时,还发现其它炎症因子如IL-8、TNF-α等也与AF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这些实验结果一方面确立炎症反应在AF发病过程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说明炎症可能是AF发生的独立因素,是导致AF的原因。IL-10是1989年Fiorentio从小鼠Th2细胞上清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它能抑制Th1的功能,因而被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研究表明,IL-10能抑制活化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抗原Ⅱ类分子的表达,降低抗原提呈细胞的抗原递呈能力,能抑制大鼠AMI后左心室胶原的沉积,改善心室重构,因而它在下调炎症反应和抑制心脏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种新的炎症标记物—PTX3,并已证明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其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有关。在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中,PTX3明显要优于CRP,但PTX3在AF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它与IL-10的关系目前所知甚少,故本文对AF患者心房肌细胞IL-10和PTX3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它们在AF中的作用,为炎症与AF关系的理论奠定实验基础。目的:探讨PTX3和IL-10在AF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揭示炎症与AF的关系,防止AF的发生和对其积极加以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精神,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伦理委员会讨论,并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选择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2例, AF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1.5±4.3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2例,入选患者无其它心律失常病史且AF持续时间大于1年。SR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0.7±53岁,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3例,入选患者无心律失常病史。两组均记录年龄、性别、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机能亢进,扩张性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感染的急性期、肥胖、风湿性疾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应用抗生素、阿斯匹林(术前7天停用除外)、ACEI和ARB、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均不列入本研究范围之内。2标本采集:心脏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于心脏停跳前获取右心耳500mg,除去血液和脂肪组织,将其中200mg置入液氮瓶中,然后送入-70℃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用PCR法和WB法观察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L-10和PTX3的变化;另300mg用10 ml氧饱和的无钙液在37℃保温下,于5-10 min内送到实验室。分离心房肌细胞,首先,将AF组分成8份,在4份中,有3份分别加入浓度为8μg/ml、10μg/ml、12μg/ml的PTX3各1ml,与余下的1份和SR组一起放入恒温箱中,作用1h,用PCR法和WB法观察KAch基因和蛋白的变化;另4份做成膜片后,其中3份在灌注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TX3各1ml,作用20min,用膜片钳技术测定IKAch密度。另外,将AF组分成两份,其中1份加入1ml浓度为12μg/ml的PTX3,与余下1份和SR组一起放入恒温箱中,作用1h,收集上清液,用PCR法、WB法和ELSIA法观察IL-6、TNF-α的水平和NF-κB基因及蛋白的变化。最后,将AF组分成4份,做成膜片后,其中1份加入1m1浓度为12gg/ml的PTX3和1ml浓度为10μg/ml的IL-10,另两份分别加入12μg/ml的PTX3和10μg/ml的IL-10各1ml,用膜片钳技术观察IKAch密度的变化。结果:1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L-10 mRNA及IL-10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R组,而PTX3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R组,IL-10mRNA表达与PTX3 mRNA表达呈负相关,IL-10蛋白表达与PTX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统计学均有显着差异。2 AF组的Kir3.4mRNA表达、GIRK4表达及IKAch密度明显低于SR组,PTX3的剂量越大,它们降低越明显,统计学均有显着差异。3心房肌细胞NF-κB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和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在AF组明显高于SR组,其中大剂量组明显高于AF组,且NF-κBP65的表达分别与IL-6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统计学均有显着差异。4大剂量组+IL-10的IKAch密度明显高于大剂量组,AF组+IL-10明显高于AF组和大剂量组+IL-10,统计学均有显着差别。结论:1IL-10和PTX3参与了AF的发生和维持。2 PTX3可通过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Kir3.4mRNA表达、GIRK4表达和IKAch密度的影响,使得AF发生和维持。3 PTX3可通过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NF-κB、IL-6和TNF-α的影响,促进炎症反应,引起心房重构。4 IL-10在一定程度上对AF的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AF的心房重构。

杜明昭[9](2011)在《五聚素3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KAch的影响》文中认为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F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显着增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AF的发生率高达40%。AF能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及明显增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如脑卒中等)的发生率,从而显着增加致残率、致死率。到目前为止,AF的治疗多数仍是以防治并发症为目标,不能从根本上终止AF的发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AF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随着对AF发生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学者们已经发现离子通道重构是参与AF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AF时心房肌细胞产生快速的电活动,可引起离子通道在功能和结构上发生重大的变化,可以认为离子通道的变化是AF的结果,而离子通道发生改变后又为AF的维持创造了条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分子水平上研究AF发生及维持的机制。近年来,随着学者们对离子通道与AF发生及维持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离子通道如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钙离子通道,氯离子通道等与AF的发生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证明,KAch具有内向整流特点,并且只存在心房肌细胞膜上,其参与AP的复极和静息电位的形成,所以KAch与AF的关系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另据文献报道AF患者心房肌细胞有KAch变化,阻止KAch的变化可防止AF的发生,因此近年来AF患者KAch通道成为研究AF发生及维持机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炎症与AF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炎症在AF始发及维持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关于炎症及AF的关系最早是1997年由Bruins等首次报道,其在研究中发现了CRP和IL-6在AF发生时有明显升高的变化。随后又有学者进一步证明了CRP与AF的关系,同时还发现其它炎症因子如IL-8、TNF-α等也与AF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以往的研究不仅确立了炎症反应在AF发病过程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说明了炎症可能是AF发生的独立因素,是导致AF的原因。PTX3是近年人们发现一种新的炎症标记物,并已证实其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时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有关。但目前对PTX3在AF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所知甚少,为此,本文就PTX3对AF患者心房肌细胞KAch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实验中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KAch通道的电流变化、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进行观察,并用PTX3进行干预,旨在探讨PTX3在AF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揭示炎症与AF的关系,并最终为防止AF的发生和寻找治疗AF更为有效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目的:探讨PTX3在AF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从而进一步揭示炎症与AF的关系,并最终为防止AF的发生和寻找治疗AF更为显着的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赫尔辛基宣言》精神,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伦理委员会讨论,并已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选择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2例, AF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1.5±4.3岁,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2例,入选患者无其它心律失常病史且AF持续时间大于1年。SR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0.7±5.3岁,心功能Ⅱ级8例,Ⅲ级3例,入选患者无心律失常病史。两组均记录年龄、性别、心功能NYHA分级、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机能亢进,扩张性心肌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感染的急性期、肥胖、风湿性疾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应用抗生素、阿斯匹林(术前7天停用除外)、ACEI和ARB、他汀类调脂药物等均不列入本研究范围之内。2标本采集:心脏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于心脏停跳前获取右心耳100mg,除去血液和脂肪组织。3心房肌细胞分离4实验分组:将心房肌细胞分组:SR组,AF组,再将AF组分成8份,4份做成膜片,其中3份在灌注液中加入8μg/mL、10μg/mL、12μg/mL三种不同浓度的PTX3各1ml,作用20min,用膜片钳技术测定IKAch密度。在另外4份中,有3份分别加入以上不同浓度的PTX3各1ml,与余下的1份和SR组一起放入恒温箱中,作用1h,用PCR法和WB法观察KAch基因和蛋白的变化。结果:AF组的Kir3.4mRNA表达、GIRK4表达及IKAch密度明显低于SR组,小剂量组的Kir3.4mRNA表达、GIRK4表达及IKAch密度低于AF组,中剂量组的Kir3.4mRNA表达、GIRK4表达及IKAch密度低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的Kir3.4mRNA表达、GIRK4表达及IKAch密度低于中剂量组,统计学均有显着差异。结论:1 KAch参与了AF的病理过程。2 PTX3通过影响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Kir3.4mRNA和GIRK4表达,进而使IKAch密度降低,推测其可能导致AF发生和维持。3 PTX3可能通过促进AF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引起心房重构。4推测炎症可能是AF发生和维持的原因。

黄颖,伍伟锋[10](2010)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左室心肌组织微小RNA-1与内向整流钾通道2.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厚的左室心肌组织微小RNA-1、内向整流钾通道2.1(Kir2.1)表达的变化及其关系,以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方法取10只17周龄雄性SHR为LVH组,10只8周龄雄性SHR为阳性对照组,10只17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HE染色、心肌细胞横径测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等方法,检测大鼠左室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微小RNA-1表达、Kir2.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VH组和阳性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升高(分别P<0.01,P<0.05);②与两对照组相比,LVH组的左室质量指数及心肌细胞横径均明显增大(均P<0.05),左室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心肌间质增多,伴随着微小RNA-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Kir2.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③LVH组大鼠左室心肌组织微小RNA-1与Kir2.1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20,P<0.05)。结论SHR肥厚左室心肌组织微小RNA-1表达上调,并伴随Kir2.1表达下调。

二、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的基因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的基因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房颤的认识
        2.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3. 参连复脉颗粒治疗房颤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檗碱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小檗碱与心律失常
        2. 小檗碱与动脉粥样硬化
        3. 小檗碱与高脂血症
        4. 小檗碱与高血压
        5. 小檗碱与缺血性心脏病
        6. 小檗碱与心力衰竭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含药血清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心房颤动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第三部分 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抗炎抗心房早期纤维化的机制
    实验一: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参连复脉颗粒有效成分小檗碱对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多西环素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分组及模型建立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基础参数采集
    1.5 病理学实验
    1.6 体外心脏电生理学实验
    1.7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实验
    1.8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
    1.9 膜片钳实验
    1.10 心房肌细胞钙瞬变实验
    1.11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基础参数比较
    2.2 病理学实验结果
    2.3 体外心脏电生理学实验结果
    2.4 RT-q PCR实验结果
    2.5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
    2.6 膜片钳实验结果
    2.7 心房肌细胞内 Ca~(2+)瞬变比较
3 讨论
    3.1 CIH促进大鼠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
    3.2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miR-21/PTEN/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3.3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miR-133a/TGF-β1/CTGF信号通路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3.4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INa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3.5 CIH/多西环素对大鼠心房肌细胞ICa,L 的影响
    3.6 多西环素通过干预Ito改善大鼠心房重构
    3.7 CIH/多西环素对大鼠心房肌细胞AP的影响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心房颤动中心房电重构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钾通道和Cx40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2 方法
        1.2.1 试剂与仪器
        1.2.2 采集标本
        1.2.4 心房肌细胞鉴定
        1.2.5试验分组
        1.2.6 CCK-8法检测各组心房肌细胞活力
        1.2.7 qRT-PCR检测Kir2.1、Kir3.4、Kv4.3、Kv1.5、Cx40 mRNA表达水平
        1.2.8 Western blotting检测Kir2.1、Kir3.4、Kv4.3、Kv1.5、Cx40蛋白表达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房肌细胞培养与鉴定
    2.2 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AF患者心房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AF患者心房肌细胞钾通道的影响
    2.4 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对AF患者心房肌细胞Cx40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4)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生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细胞的分离
    一、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1. 实验大鼠的选择及饲养环境
        2. 正常大鼠冠状动脉的分离
        3. 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分离
    四、参考文献
第二章 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激活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结果
        1. DHA使用前后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离子电流的变化
        2. DHA对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不同钾离子电流的影响
    三、讨论
        1. DHA对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钾离子通道的激活作用
        2. DHA主要激活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BK通道
    四、参考文献
第三章 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激活的电生理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结果
        1. 全细胞膜片钳模式下不同浓度DHA对BK通道电流的影响
        2. 单通道膜片钳模式下不同浓度DHA对BK通道开放概率的影响
    三、讨论
        1. DH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BK通道的激活作用
        2. 不同浓度DHA对BK通道的激活机制
    四、参考文献
第四章 DHA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激活的钙离子信号通路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二、结果
        1.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BK通道开放概率的影响
        2. DHA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3. 应用PLC-IP3信号通路抑制剂后DHA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
        4. 应用PLC-IP3信号通路抑制剂后DHA对BK通道电流影响
    三、讨论
        1.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的方法及意义
        2. 不同钙离子浓度对BK通道开放概率影响
        3. 不同浓度DHA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4. DHA通过PLC-IP3途径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5. DHA通过PLC-IP3-Ca~(2+)途径激活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BK通道
    四、参考文献
论文总结
综述1 正常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分布和特点
    参考文献
综述2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正常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综述3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心房颤动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缩写词
附录2 三年学习期间发表在核心和/或统计源期刊以上论文
致谢

(5)稳心中药干预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生物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及microRNA的调控作用
        1 心房颤动病理生理学机制
        2 microRNA参与心房颤动病理生理调控
        3 展望
        参考文献
    二、稳心颗粒对心肌保护及抗心律失常的调控机制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稳心颗粒治疗房颤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生物标志物研究
    一、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筛选及其mRNA预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二、基于文献挖掘对房颤患者相关mRNA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RNA生物标志物筛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四、建立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网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调控
    一、基于网络药理学寻找稳心颗粒组方对房颤的调控靶标
    二、稳心颗粒对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相关microRNA-mRNA调控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病例分析 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一例病历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房颤动电重构的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Kv1.5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易感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IAF患者中KCNA5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AF患者中KCNA5SNP位点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KCNA5基因中SNP位点rs3741930等位位点C和T对Kv1.5电流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Kv1.5钾离子通道与房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白细胞介素-10和五聚素3在慢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1节 文献综述
        1.1 AF的流行病学
        1.2 AF的定义及分类
        1.3 AF的病因
        1.4 AF发病的基本机制
        1.5 自主神经与AF
        1.6 基因与AF
        1.7 离子通道与AF
        1.8 炎症因子与AF
        1.9 AngⅡ的特性及其与AF的关系
        1.10 MMPs的特性及其与AF的关系
        1.11 氧化应激与AF的关系
    第2节 研究背景
第2章 PTX3和IL-10在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标本采集
        2.1.3 排除标准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仪器
        2.1.6 实验方法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2.2 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L-10mRNA和PTX3mRNA的表达
        2.2.3 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L-10蛋白和PTX3蛋白的表达
        2.2.4 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KAch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和电流密度变化的影响
    3.1 资料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标本采集
        3.1.3 排除标准
        3.1.4 实验试剂
        3.1.5 实验仪器
        3.1.6 实验分组
        3.1.7 实验方法
        3.1.8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Kir3.4mRNA表达的影响
        3.2.2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GIRK4蛋白表达的影响
        3.2.3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Ach密度的影响
        3.2.4 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的水平及NF-κBP65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1 资料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标本采集
        4.1.3 排除标准
        4.1.4 实验试剂
        4.1.5 实验仪器
        4.1.6 实验分组
        4.1.7 实验方法
        4.1.8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2.2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上清液中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4.2.3 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IL-10对PTX3诱导的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Ach密度的影响
    5.1 资料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标本采集
        5.1.3 排除标准
        5.1.4 实验试剂
        5.1.5 实验仪器
        5.1.6 实验分组
        5.1.7 实验方法
        5.1.8 统计学方法
    5.2 结果
        5.2.1 IL-10对PTX3诱导的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Ach密度的影响
    5.3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五聚素3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KAch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1节 文献综述
        1 钾离子通道特征及其与AF的关系
        2 钠离子通道特征及其与AF的关系
        3 钙离子通道特征及其与AF的关系
        4 药物对离子通道的影响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第2节 研究背景
第2章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IKAch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标本采集
        2.1.3 排除标准
        2.1.4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1.5 实验试剂
        2.1.6 实验仪器
        2.1.7 实验分组
        2.1.8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第3章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肌细胞Kir3.4mRNA表达及GIRK_4蛋白的影响
    3.1 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分组
        3.2.2 心房肌细胞的分离
        3.2.3 RT-PCR法
        3.2.4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3.3 统计学方法
    3.4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Kir3.4mRNA表达的影响
    3.5 PTX3对慢性AF患者心房肌细胞GIRK4蛋白的影响
    3.6 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的基因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alectin-3介导的TGF-β1/Smad3通路探讨参连复脉颗粒抗炎抗早期纤维化机制[D]. 蔡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多西环素对慢性间歇缺氧导致的大鼠心房重构干预机制研究[D]. 张凯.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替米沙坦对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钾通道和Cx40表达的影响[J]. 尹遇冬,何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0(06)
  • [4]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通道电生理作用及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D]. 赵晓溪. 苏州大学, 2019(06)
  • [5]稳心中药干预阵发性房颤患者相关microRNA-mRNA生物标志物研究[D]. 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房颤患者一例[D]. 宋佳.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Kv1.5钾离子通道编码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房颤易感性的研究[D]. 田立.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2)
  • [8]白细胞介素-10和五聚素3在慢性心房颤动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费瑜. 吉林大学, 2011(09)
  • [9]五聚素3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细胞KAch的影响[D]. 杜明昭. 吉林大学, 2011(10)
  • [10]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左室心肌组织微小RNA-1与内向整流钾通道2.1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J]. 黄颖,伍伟锋.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0(04)

标签:;  ;  ;  ;  ;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钾通道Kir2.1和Kir3.4基因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