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高速串行 I/O 解决方案

独特的高速串行 I/O 解决方案

一、独具风骚的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炜焕[1](2017)在《基于Linux的工业组态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工业生产中,由于生产设备分散控制和操作人员集中管理的需要,集散控制系统(DCS)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集散控制系统把控制和管理两个模块分开设计,减小了系统开发的工作量。人机交互作为集散控制系统金字塔最顶端的部分,提供了生产设备与操作人员交互的接口,承担着信息显示、数据通信、模块协调等重要任务,而人机交互系统的组态设计方式以其模块化、智能化、可扩展等优点在工业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常见的组态软件优缺点的情况下,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改进了原有人机交互系统开发方式,针对组态人机交互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的组态人机交互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本文首先进行了人机交互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实现了以TI公司生产的基于ARM Cortex-A8架构的处理器AM3352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架构,包括核心电路、界面显示、人机操作、设备通信、数据存储与传输等功能模块的设计。然后根据处理器和外围芯片的特性,参考现有的软件资源进行引导程序、操作系统、文件系统的移植和优化,以得到适合运行在本系统上的软件,并且移植了Qte以使嵌入式设备能够支持丰富的图形库。最后在Qt Creator中进行了组态软件的开发,利用Qt的图形视图框架、对数据库良好的操作支持、脚本程序的解析功能以及第三方的串口类代码等强大功能,实现了基本的图形界面及其动画的组态,数据的定义、存储、查询、修改,通信系统及其协议的设置和定义,以及对脚本语言进行编写、解析和运行等功能。本课题所设计的组态人机交互系统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性好、数据存储安全等优点,设计的组态软件为企业员工提供了简便的开发环境,经过快速的二次开发后即可投入生产,避免了从底层开始设计的很多不必要的琐碎工作。经过实验室和现场调试,能够基本实现组态开发、设备通信、数据存储等功能,满足项目初步要求。

吕国峰[2](2015)在《基于FPGA的MPEG-4视频编码器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由于视频信息的多样化,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如何从繁杂的视频数据中解脱出来,成为了关注的重点。越来越多的视频编码也应运而生,其中MPEG-4编码标准属于第二代编码,在继承了大量第一代标准优秀算法的基础上,从生物学角度,充分考虑的人眼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内容的编码概念。本文围绕基于FPGA的视频编码器研究与实现展开了探索,主要工作如下:MPEG-4编码标准是基于内容的编码标准,深入分析了该标准的编码过程,探索了帧内、帧间编码方式,掌握了DCT变换、量化、熵编码等详细细节。提出了基于FPGA的视频编码器架构,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模块、运动估计补偿和预测编码模块,分别介绍了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另外掌握了FPGA软件ISE平台的相关内容,知道了硬件平台VC707的配置情况,它是基于Virtex-7的硬件平台。将视频编码器在FPGA上进行设计和实现,具有时间开销少、花费低、便于调试的优点,基于FPGA的设计在处理时更具优势。在ISE实验平台上设计与实现了基于FPGA的MPEG-4视频编码器架构,完成了视频编码器的实现流程。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介绍了基于软件和硬件的设计测试流程,使用JTAG配置模式在板子上进行了实现;对运动估计补偿和预测编码模块进行了功能仿真,创新性的提出了将量化矩阵固化在ROM模块中,设计了测试平台的结构,验证了这两个模块功能的正确性;最后将所有模块组合起来进行实现。

许鹏[3](2012)在《多媒体电梯信息显示系统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任命生活的提高,楼房和大的购物中心的出现,为了使人们出行方便,电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乘行工具。这也代表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国际上电梯技术进步的侧重点已转向售后服务和物业管理,欧美的电梯公司都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各自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因为电梯属于特殊设备,因此特别强调其各方面性能比如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等。现在电梯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变成不可少的工具,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要做到人性化,也就是乘坐电梯要有舒适感。现在我们遇到的到部分电梯都是采用发光二极管来显示楼层信息或者楼层信息,这样信息量少比较单调。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显示装置,就是液晶显示多媒体技术。根据不同应用场合以及不同安装条件,我们应用的系统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结构体系设计,当有些建筑物的有线网络铺置情况下,我可以利用现有网络来组成联网型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对于没有有线网络的楼房或则布线成本很高,可以采用另一种布线方式也就是离线型;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状况采用层站型。可以看出我们采用很灵活的布线方式,采用用了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优点,使资源更优化。从控制中心到总机房我可以采用有线传输,而从机房到电梯设备我们可以采用无线通信。利用高效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布线困难的情况下解决了传输信息困难的难题,很显然这样可使封闭的轿厢内享受丰富有线资源。在本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平台技术的多媒体电梯信息液晶真彩色显示装置,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机械设备和电器设备,基本的电脑设备、网线、电源、动力设备、服务器等,软件主要是对系统的显示的特性进行设置。本系统的特点不同于以往的LED等显示设备,在本系统中得显示时真正的彩色显示,并且采用先进的液晶显示设备。在显示电梯状态的同时还能显示其他多媒体信息,还可以显示多种媒体信息,比如动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黄萍[4](2009)在《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MB-T)的制定,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在全国开播应用,这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覆盖质量的监测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对于确定信号覆盖盲点,进行补充发射和优化网络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及其信号覆盖监测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本论文中路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由主观测试模块和客观测试模块组成,功能分别是图像伴音监视与场强测量。主观测试模块通过现场固定或移动接收信号、截取码流并实时播放以监测视频接收质量,主观感受作为评估信号接收质量的标准。客观测试模块通过现场测量信号覆盖场强,结合GPS定位信息绘制场强–时间图,分析电平变化范围、衰落率等特点以对网络进行补充覆盖或调整网络参数。本论文已经完成了主观测试模块的系统设计和天津和北京部分地区的实地测试,对测试结果做了总结,客观测试模块的系统设计按照预定方案已完成硬件设计和PC端软件平台的搭建。本论文的系统设计方案对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中,主观测试模块的实地测试为地面数字电视的网络规划和覆盖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测试结果,客观测试模块的设计为进一步开展的场强测量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杨元刚[5](2005)在《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语用学和翻译学的基本原理,就英汉词语的文化语义进行对比研究。笔者从哲学语言学的角度,在论文中首次提出并阐释了自己构建的语言认知观、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认知语义观、多级语言符号系统说和交际翻译观,这五个论点是我们进行英汉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的哲学基础(请参阅论文所附32个图表清单)。笔者构想的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是词汇层次的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我们认为词语的文化语义是主客观互动的产物,是不同民族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语言中符号化、外在化的结果。从方法论上,笔者主张从客观现实——语言认知媒介——主观心理感知这三者之间的互动中去研究词语的文化语义。我们认为语言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语言符号系统本身、语言使用者民族文化精神三者长期互动的结果。本文探讨了词语文化语义的定义、三个研究原则、四个特征、五种分类和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四种照应模式和翻译方法,分析了英汉文化语义形成的五个原因,然后总结了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研究意义,从而建立了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本文重点探讨了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哲学观—民族文化精神—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交际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第一章《绪论》首先探讨了语言认知观的含义,我们认为语言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语言能力是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是一个民族观察、认识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过程,语言既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文化精神外在化的呈现方式,又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进入人类认知视域的有效通道,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语言符号系统本身—外在的客观认识对象—语言使用者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语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反映,一个民族的语言在整体上映射着本民族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本着平衡性、动态性、整体性等三个原则对语一言的多维属性进行研究。其次,我们对文化的定义进行了梳理和重新界定,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心智的对象化和外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和积淀,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分析了文化的三个分层(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和六个特征(时空性、互动性、载体性、对象性、动态性、外显性)。第三,我们分析了思维能力、思维媒介、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四者之间的差异和辩证关系,探讨了萨王尔一沃尔夫假说的学术渊源及认识价值,然后我们分析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剖析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元典精神—哲学观—思维模式—语言特征—交际模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和相互影响,并在语言认知观的基础上构建了语言一文化互动认识论。本章还对词语文化语义进行界定,分析了词语文化语义的四个特征(民族性、时一代性、隐含性、关联性),总结了词语文化语义的研究三个原则(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研究目的,阐释了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的基本研究思路。 语言一文化互动认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主要媒介和人类文化的有效载体,语义是形式和内容、主观和客观互动的产物,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和语义特点是该语言使用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心理外在化的结果。从文化的角度去观照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编码符号系统,文化则是语言的深层构建机制和模塑工具,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制约着一个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一个民族的哲学元典精神),语言的人文特性是这个语言使用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语言系统组织规律二者长期互动的演化结果,所以研究一种语言必须首先了解这种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中的哲学元典精神。另一方面,从语言的角度去观照文化,语一言是构成文化大系统中比较有影响的基础子系统,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个民族语言的形式组织规律和语义特征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语言系统的编码方式中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认知方式,语言的人文属性就是一个民族的认知属性。哲学元典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和原动力,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元典精神(东方的道和西方的Logos)孕育了中西方民族不同的哲学观和民族文化精神,东方的道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又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而西方的Logos孕育了西方民族的主客二分的哲学观,主客二分的哲学观又孕育了西方民族的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然后它们又进一步塑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法形态特点、文字体系和内蕴动力机制,民族文化精神、思维模式、语言特征和交际模式四者相互影响,它们是语言研究中四个有机的环节,缺一不可。 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探讨了词语文化语义的本质和形成的哲学基础,笔者分析了西方语言哲学中七种意义理论(指称论、观念论、用法论、关系论、行为论、因果论和概念论等)的得失,然后提出了自己的认知语义观:本文认为词义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词语的文化语义是认识主体的人和客观世界之间互动的产物,是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通过语一言这个认知符号外在化后所形成的结果。文化语义研究?

Xilinx公司[6](2003)在《独具风骚的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文中提出 赛灵思公司(Xilinx,Inc.)为系统设计提供可满足从目前的3.125Gbps直到未来10 Gbps甚至更高带宽要求的新一代连接解决方案。 Xlinx是基于业界向串行连接转变的大趋势而推出这一称为“串行海啸”的计划的,这一趋势源于众多行业中的企业为了满足新的带宽要求都在寻求以串行连接做为降低系统成本、简化系统设计和提供可扩展性的一种方法。串行解

二、独具风骚的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独具风骚的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inux的工业组态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内容
        1.4.3 论文框架
第2章 组态人机交互系统工作原理和方案设计
    2.1 组态人机交互系统工作原理
    2.2 系统整体需求与技术指标
    2.3 人机交互系统方案设计
        2.3.1 人机交互系统硬件设计
        2.3.2 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2.4 组态软件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机交互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人机交互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3.2 人机交互系统核心电路设计
    3.3 LCD显示驱动电路设计
    3.4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5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3.6 CAN总线电路设计
    3.7 USB接口电路设计
    3.8 TF卡接口电路设计
    3.9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整体软件框架
    4.2 Bootloader移植
        4.2.1 U-Boot概述
        4.2.2 设置系统开机图片
        4.2.3 U-Boot优化
        4.2.4 U-Boot编译
    4.3 Linux操作系统内核移植
        4.3.1 LCD驱动修改
        4.3.2 Linux内核优化
        4.3.3 Linux配置与编译
    4.4 文件系统制作
        4.4.1 文件系统概述
        4.4.2 UBI文件系统制作
    4.5 Qt移植
        4.5.1 Qt源代码配置与编译
        4.5.2 tslib配置与编译
        4.5.3 将Qt加入到文件系统中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态软件设计
    5.1 组态软件整体设计框架
    5.2 图形界面的设计
        5.2.1 图形系统设计方案
        5.2.2 画板的设计
        5.2.3 图形库设计
        5.2.4 动画效果设计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系统整体设计架构
        5.3.2 实时数据的处理
        5.3.3 历史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5.4 串口通信系统设计
    5.5 脚本程序设计
        5.5.1 脚本程序整体设计
        5.5.2 脚本文件编辑模块
        5.5.3 脚本文件加载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组态人机交互系统调试
    6.1 调试环境与实物展示
    6.2 人机交互系统模块调试
        6.2.1 电源模块调试
        6.2.2 串口调试
        6.2.3 CAN调试
        6.2.4 以太网调试
        6.2.5 USB口调试
        6.2.6 TF卡调试
    6.3 用户界面和组态功能调试
        6.3.1 组态软件调试
        6.3.2 系统启动调试
        6.3.3 组态功能调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FPGA的MPEG-4视频编码器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发展及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MPEG-4视频编码标准及算法
    2.1 MPEG-4视频图像格式
    2.2 MPEG-4编码技术与过程
        2.2.1 关键技术
        2.2.2 编码过程
        2.2.3 形状信息编码
        2.2.4 运动信息编码
        2.2.5 纹理信息编码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编码器系统设计概述
    3.1 视频编码器总体设计
    3.2 视频编码器的详细设计
        3.2.1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3.2.2 运动估计补偿模块设计
        3.2.3 预测编码模块设计
    3.3 实验平台简介
        3.3.1 软件ISE简介
        3.3.2 硬件VC707概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PEG-4视频编码器的实现
    4.1 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
    4.2 运动估计补偿和预测编码模块仿真
        4.2.1 仿真前准备
        4.2.2 IP核的使用
        4.2.3 功能仿真与综合
    4.3 整体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多媒体电梯信息显示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嵌入式系统简介
    1.4 论文工作及总结
第2章 嵌入式系统类型的选择方法
    2.1 硬件平台的确定
    2.2 软件平台的确定
    2.3 生成 XPE IMAGE 文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可扩展性的架构设计
    3.1 离线型
    3.2 层站型
    3.3 联网型
    3.4 架构的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整体设计
    4.1 总体结构
    4.2 设计要求
    4.3 模块分析
        4.3.1 主模块流程图
        4.3.2 时钟线程流程图
        4.3.3 网络通讯线程(client)流程图
        4.3.4 信息采集线程
        4.3.5 看门狗线程流程图
    4.4 远程命令流程
        4.4.1 文件下载命令流程图
        4.4.2 界面切换命令流程图
        4.4.3 模式切换命令流程图
        4.4.4 IP 地址命令设置流程图
    4.5 调试中遇到的问题流程图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媒体实现
    5.1 流媒体简介
    5.2 工程方案
    5.3 流媒体软件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综合验证
    6.1 本地验证
    6.2 无线通信验证
    6.3 远程验证
    6.4 显示验证
    6.5 系统参数测试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字电视的发展
    1.2 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相关内容
    1.3 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的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覆盖研究
    2.1 引言
    2.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特点
        2.2.1 地面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区别
        2.2.2 无线广播信号传播特性
    2.3 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方案
    3.2 硬件设计方案
    3.3 硬件主要功能模块的背景知识
        3.3.1 低噪声放大器
        3.3.2 调谐器
        3.3.3 对数放大器
    3.4 软件设计概要
        3.4.1 TS 流截取和播放
        3.4.2 数据获取和作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码流截取模块的硬件设计
    4.1 码流截取模块的硬件设计方案
    4.2 低噪声放大器
    4.3 射频调谐器
        4.3.1 选型依据
        4.3.2 调谐器电路设计要点
        4.3.3 调谐控制过程
    4.4 解调器
        4.4.1 LGS-8G75 的特征
        4.4.2 设计要点
    4.5 USB 接口芯片
        4.5.1 主要特征
        4.5.2 设计要点
        4.5.3 固件控制流程
    4.6 EEPROM
    4.7 电源设计
    4.8 PCB 布局与布线要求
        4.8.1 PCB 布局原则
        4.8.2 PCB 布线原则
        4.8.3 PCB 版图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场强测量模块的硬件设计
    5.1 射频信号电平测量的常用方法
    5.2 本设计采用的测量方案
    5.3 射频接收芯片
    5.4 对数放大器检波
        5.4.1 AD8307 主要特征
        5.4.2 AD8307 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5.5 数据采样和处理
        5.5.1 设计要点
        5.5.2 微控制器C8051F021
    5.6 场强测量模块PCB 版图
    5.7 GPS 模块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
    6.1 码流截取和实时播放
        6.1.1 USB 驱动设计
        6.1.2 硬件系统的软件控制
        6.1.3 码流截取
        6.1.4 码流播放
    6.2 场强测量与作图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致谢

(5)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
    1.1.语言认知观的本质
        1.1.1.经典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思考
        1.1.2.当代语言学家对语言人文属性的思考
        1.1.3.语言认知观
        1.1.4.语言的多维属性
        1.1.5.语言研究的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和平衡原则
    1.2.对文化的本质认识
        1.2.1.文化的词源含义
        1.2.2.文化学家对文化的定义
        1.2.3.本文对文化的定义
        1.2.4.文化的特征
        1.2.5.文化要素的分层
    1.3.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
        1.3.1.思维能力、心维模式、思维媒介和思维方法
        1.3.2.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1.3.3.语言与思维、文化的互动关系
        1.3.4.语言-文化互动认识论
    1.4.木文的研究对象:词语文化语义
        1.4.1.词语的界定
        1.4.2.词语文化语义的界定
        1.4.3.词语文化意义的特征:民族性、时代性、隐含性、关联性
    1.5.本文研究范围、方法和目标
        1.5.1.研究范围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研究目标
        1.5.3.文化语义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综述: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研究
    2.1.意义本质的哲学思考
        2.1.1.西方意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2.1.2.本文对词语文化意义本质的哲学思考
    2.2.二十世纪西方语言哲学中的语义研究
        2.2.1.同质的自足的结构系统vs异质的有序的符号系统
        2.2.2.生物机能说vs社会行为说
        2.2.3.形式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
    2.3.国内文献综述:中国文化语言学、国俗语义学、英汉对比语言学
        2.3.1.继承和创新结合:中国的文化语言学研究
        2.3.2.概念意义与引申意义兼顾:中国国俗语义学研究
        2.3.3.描写与解释并重:中国英汉对比语言学研究
第三章:语言的语用认知功能研究
    3.1.文化对比:东西方文明的主要差异
        3.1.1.内陆农业文化与海洋商业文化
        3.1.2.伦理道德文化与科技理性文化
        3.1.3.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
        3.1.4.中西文化的对比原则与交融互摄
    3.2.语音的语用认知功能研究
        3.2.1.语音与语境
        3.2.2.语音与审美
        3.2.3.语音与语法
        3.2.4.语音与民族文化心理
        3.2.5.结论
    3.3.语言字符的语用认知研究
        3.3.1.语言字符的审美愉悦功能
        3.3.2.语言字符的信息压缩功能
        3.3.3.语言字符的文化承载功能
        3.3.4.语言字符的语用交际功能
        3.3.5.结论
    3.4.英汉语法的形合意合特征的语用认知研究
        3.4.1.形合与意合的定义
        3.4.2.国外学者对英汉语语法意合和形合特征的对比研究
        3.4.3.国内学者对汉语语法意合特征的研究
        3.4.4.英汉语法的意合特征与形合特征对比
        3.4.5.英汉语法的形态特征与民族文化
        3.4.6.结论
第四章:词语文化语义的类型研究
    4.1.多级语言符号系统下的概念意义研究
        4.1.1.概念意义和语符意义
        4.1.2.词语的多级符号系统与词义的理据性
        4.1.3.词语的内部符号系统与词义的理据性
        4.1.4.词语的外部符号系统与词义的理据性
    4.2.历史沿革意义个案研究:《望夫石》主题的阐释和翻译
        4.2.1.《望夫石》两种译文述评
        4.2.2.语境、关联与翻译
        4.2.3.典故探源与主题定位
        4.2.4.透彻的理解与准确的翻译
    4.3.跨文化传播中的语境意义研究
        4.3.1.语境分类
        4.3.2.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闸释
        4.3.3.语境和词语文化语义的翻译
    4.4.隐喻视野中的联想意义研究
        4.4.1.比喻和隐喻的关系
        4.4.2.比喻意义
        4.4.3.情感意义
        4.4.4.修辞意义
    4.5.宗教精神视野下的习语意义研究
        4.5.1.习语的定义
        4.5.2.英汉习语与宗教的自然观对比
        4.5.3.英汉习语与宗教的人神观对比
        4.5.4.英汉习语与宗教的人性观对比
第五章 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照应模式研究
    5.1.词汇联想对应:词汇字面意义不同,文化语义相同
        5.1.1.黄色与BLUE文化语义对比
        5.1.2.紫色与SCARLET(猩红色)文化语义对比
        5.1.3.黄色与GREEN文化语义对比
    5.2.词汇联想重合:词汇字面意义相同,文化语义一致
        5.2.1.黄色与YELLOW文化语义对比
        5.2.2.红色与RED文化语义对比
        5.2.3.黑色与BLACK的文化语义对比
    5.3.词汇联想碰撞:字面意义相同,文化语义不同
        5.3.1.红色与RED文化语义对比
        5.3.2.黄色与YELLOW文化语义对比
        5.3.3.白色与WHITE文化语义对比
        5.3.4.黑色与BLACK文化语义对比
    5.4.词汇联想空缺:字面意义对应,文化语义空缺
        5.4.1.绿色与GREEN文化语义对比
        5.4.2.红色与RED文化语义对比
        5.4.3 棕色与BROWN文化语义对比
        5.4.4.青色与BLUE、BLACK文化语义对比
    5.5.色彩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的启示
        5.5.1.文化语义的共性和个性
        5.5.2.英汉语义的相互渗透
        5.5.3.认知原型与文化语义引申
    5.6.词语文化意义的翻译方法
        5.6.1.词汇联想重合与零位补偿
        5.6.2.词汇联想对应与换位补偿
        5.6.3.词汇联想空缺与空位补偿
        5.6.4.词汇联想碰撞与越位补偿
第六章: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成因研究
    6.1.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6.1.1.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内涵
        6.1.2.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悟性思维
        6.1.3.西方民族主客二分的哲学思想与理性思维
    6.2.英汉两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不同
        6.2.1.审美活动与民族心理
        6.2.2.比类取象的形象思维与形式分析的理性思维
        6.2.3.拟人化的审美主体道德投射与拟物化的审美主体理性观照
    6.3.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学传统不同
    6.4.英汉两个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不同
    6.5.英汉两个民族的语言系统不同
第七章 文化语义的研究意义
    7.1.文化语义研究与翻译
        7.1.1.文化语义翻译的本质
        7.1.2.文化语义的翻译原则:信、达、适
        7.1.3.词语文化意义的信息分层与翻译
    7.2.文化语义研究与词汇学
        7.2.1.一词多义与词义闸释
        7.2.2.形念区别与词义褒贬
        7.2.3.文化语义的闸释与文化背景
    7.3.文化语义研究与第二语言习得
第八章 结语
附件 1:论文32个图表清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独具风骚的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inux的工业组态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炜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03)
  • [2]基于FPGA的MPEG-4视频编码器研究与实现[D]. 吕国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5(04)
  • [3]多媒体电梯信息显示系统设计和实现[D]. 许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4]地面数字电视路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黄萍. 天津大学, 2009(S2)
  • [5]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D]. 杨元刚.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6]独具风骚的高速串行I/O解决方案[J]. Xilinx公司. 世界产品与技术, 2003(01)

标签:;  ;  ;  ;  ;  

独特的高速串行 I/O 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