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32BB超级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

东芝32BB超级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

一、东芝32B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成杰[1](2012)在《基于FPGA的裸眼3DTV驱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化电视的不断普及和国家建立3D电视频道,裸眼3D技术逐渐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中,裸眼3D电视不仅能呈现图像的深度信息,而且能使观看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裸眼3DTV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将成为下一代电视的主流。裸眼3D驱动电路的研究涉及到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程序开发等多个环节,在研究了国内外裸眼3D技术和液晶电视技术的基础上,依据裸眼3D显示原理,提出裸眼3DTV驱动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该方案实现立体对图像与3D液晶屏像素点之间映射可行性。通过主控芯片选型与外围电路的设计,完成3D驱动电路原理图设计与PCB布线工作。系统设计完毕后对多引脚高密度电路板进行了手工焊接,并进行了3D驱动板的测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设计了驱动程序,对重要的程序代码进行了仿真与测试。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编程FPGA芯片对SD卡图像文件进行读取和解码,将图像数据送入到SDRAM芯片中缓存以备处理,再由主控芯片FPGA处理后输出图像数据到VGA硬件编码电路,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3D驱动电路工作稳定,图像显示效果较好。该项工作为硬件图像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最终实现3D液晶屏驱动奠定了基础。

张子东[2](2012)在《茶园防霜用安全电加热法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霜冻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春季的霜冻俗称晚霜冻,冻害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近数十年来暖冬气候的影响,晚霜冻有日益增强的趋势。我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晚霜冻的发生给茶产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传统的防霜技术不仅效果不明显,有些甚至会降低茶叶的品质,即使是国外先进的高架风扇防霜技术也有受制于气候的缺点。本课题提出一种安全电加热法防霜法,即加热电压小于人体安全电压,把电能转换为热能,不受气候环境和时间地点限制,随时工作。随着微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单片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逐步完善,在日常生活和工业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单片机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对茶园的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为控制系统服务,完成对茶园温度的检测与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对电加热的作用效果进行试验分析,进而为电加热法防霜冻技术建立理论基础,设计了弱电和强电隔离电路,减小干扰。系统功能丰富,自动化程度高,集数据采集处理和环境监测、控制于一体,达到茶园防霜害、调节茶园环境小气候的效果,使用方便,经济性好。通过对安全电热法用于防霜的可行性论证,丰富了防霜控制技术的理论依据,为完善茶园防霜自动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汪守国[3](2011)在《IT业营销价值链主体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渠道模式是营销渠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有效赢取客户,提升市场份额,超越竞争对手和快速增长。而在营销实践中,很多品牌的渠道模式打上了失败的烙印。由于产品在性能上的差异不再特别显着,低成本运作也因为整个产业的运作效率达到某种均衡状态而不再具有竞争优势。然而DELL的直销、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等源于创新的渠道模式,却在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这些策略的运用,能够向客户提供更便捷的交易来提高客户的支持率和满意度。渠道模式创新正逐步发展为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策略。混合型渠道已经是一种趋势,很多世界知名企业已经开始运用包括销售团队、电子商务、电话销售、电视购物、渠道伙伴的混合型渠道模式,加速了外部环境的动态性,给制造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基于理论与实践的需要,论文关注IT业的渠道模式,研究IT业营销价值链主体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但从哪个角度展开更有利于问题的聚焦是本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抛开渠道模式影响因素的传统视角,从营销价值链参与主体的角度展开研究。论文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消费者对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②中间商对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③制造商对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消费者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源于其购买准则,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购买准则,即使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购买准则,因此制造商必须匹配相应的营销渠道,以满足客户选择的广泛性。尽管各种通路都拥有各自的优势,但不同通路覆盖的客户群体具有很大的差异,制造商在拓展新兴通路的同时,必须力争赢取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或几个销售通路。本文构建渠道模式的层次分析模型,计算出各个营销通路的权重,作为制造商营销模式的设计和资源分配的参考依据。中间商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源于其盈利性的要求,为了获得更多的短期和长期利益,中间商会充分运用自身掌控的资源,与其它中间商及制造商博弈,以获得更有利于自身的市场环境。所有渠道成员为了各自的利益会努力扩大其自主权的内在动机,以及市场竞争、宏观环境、消费者行为等外部因素的改变,导致渠道权力向能够把握消费者行为、拥有更多稀缺资源及品牌拉力提升或实力不断壮大的渠道成员转移,推动了渠道模式的不断细化,导致传统通路与新兴通路共存的局面。任何试图改变现有处于均衡状态的渠道模式的行为,都会受到渠道权力的抵制,导致渠道成员之间的冲突。尽管冲突的层次涉及不同区域之间和不同类型通路之间,但中间商冲突最严重的领域仍然来自于同类型通路,最终表现为分销宽度的设置,而中间商权力越大,抵制制造商引入新渠道的能力越强,即中间商的权力对分销宽度具有负向影响。制造商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在于制造商是渠道模式的主导者和设计者。基于渠道控制力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独家经销商,以降低系统风险,避免家电行业零售巨头在IT领域出现。通过品牌拉力的提升来强化制造商在消费者界面的影响力,弱化中间商的渠道权力。基于整个营销价值链的成本考虑,IT业的竞争格局要求制造商将交易成本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而IT业面向组织客户和消费客户的产业特性,决定了一体化渠道模式不适合IT业,也很少有制造商曾经采取或即将尝试一体化渠道模式。中间商基于整合各品牌厂商资源的能力,反而具有非常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够将运营成本控制在非常低的范围内。论文还探讨了为什么制造商倾向于构建关系渠道模式,制造商收益与分销宽度的关系,制造商控制成本对分销长度的影响等。论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数学分析、统计分析。文献分析为本论文引出问题、提出问题和理解问题打下铺垫,数学分析和统计分析则为分析问题和解决提供依据和思路。通过实证检验,论文获取的主要结论是:①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对分销广度具有正向影响;②中间商权力对分销宽度具有负向影响;③制造商权力对分销宽度具有正向影响;④制造商权力与分销长度之间没有显着相关关系;⑤IT制造商不倾向构建一体化渠道模式,而倾向构建以信任和承诺为核心的关系渠道模式。论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①论文系统地研究了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问题;②将消费者效用理论从多产品选择上运用到多渠道选择上;③构建多元化销售通路下的渠道模式的层次分析模型;④从多个维度论证了制造商权力、中间商权力、消费者渠道偏好、关系渠道模式等变量的测度问题。

陈子凯[4](2011)在《工程电机及其电控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电动叉车电机具有低电压大电流的特性,并且电机驱动需配备相应的控制器,因此电机和控制器必须进行严格匹配设计和调试,否则就很可能发生电控器功率管或者电机电枢线圈烧掉等安全问题,但是匹配设计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系统的各项性能。目前,国内尚未见此类综合型试验平台。因此建立专用的试验平台进行电机和电控器的特性检测以及参数匹配,获取控制器与电动机的动力性能的最佳匹配,实现系统优化设计论证,对主机厂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的课题是结合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电机及其电控测试系统”,以适用于1t~5t系列电瓶叉车用交直流电机与控制器为研究对象,设计开发多通道同步数据采集与自动控制的测试系统。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包括:首先,针对测试要求,选择合理方案,完成电机硬件测试平台中系统传动结构、动力源、加载源和测控系统四大部分的搭建,着重解决叉车牵引电机所需的低电压大电流的程控驱动系统和试验模拟所需的加载系统。其次,建立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相关特性方程,分析驱动电源的控制模式,并为验证性试验和数据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依据传动方程和交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分析试验平台的稳定性和测功机的控制方法。构建测试系统,设计模拟加速器,编写系统测控程序,完成数据测量与处理和报告输出,实现不同型号品牌的交流和直流电动机稳态性能、动态性能的测试。最后,建立叉车的简易电气系统和控制系统,设计验证性实验,实现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的独立测试以及电控器控制下的系统各项参数的测量,分析试验平台的各项性能,考察被试电动机的特性和电控器的控制性能,论证控制器与电机的匹配性,研究了电控器的控制机理并且发现此类电控设备在安全性方面有待改进。本文针对电动叉车应用的未来前景,实现了工程电机及其电控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发,提升了叉车行业的试验研究水平、自主研发水平以及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尚未见相同的应用成果。该测试系统经合作单位试验测试,各项技术指标满足项目计划要求,通过项目验收。

张瑜[5](2010)在《东芝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文中认为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东芝Nemio-10 B超的开关电源工作原理,探讨在使用、维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维修技巧。

杨波波[6](2010)在《装载机车载自动称重仪系统研究》文中指出装载机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土方施工机械,也是公路铁路上用于散状物料装卸的主要机种之一。目前,车载自动称重仪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装载机装卸作业时对物料的动态称重。但是由于装载机作业环境一般比较恶劣,操作人员操作具有任意性,工作装置在工作时具有振动性且会受到惯性冲击,同时多铰链机构摩擦力的大小具有随机性,所以,具有较高称重准确度和稳定性的自动称重仪实现难度较大。同时市场上的自动称重仪普遍存在称重精度低、人机界面不人性化、经常需要调试标定、对操作人员有较多操作要求等缺陷。据此,本课题拟对自动称重仪系统进行全面研究,并设计一套有较高称重精度和可靠性的、具有友好人机界面的自动称重仪系统。本课题对国内外现有自动称重仪称重方案和理论进行了调研,结合典型ZL50型装载机的系统与典型工况,提出了一套基于卡特彼勒称重算法模型的改进型分区间固定角度预标定称重算法。同时提出了一种分段搜索有效匀速段的方案用于解决动臂角加速度带来的惯性力问题。此外,本课题对一种多项式回归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将之运用于动态称重过程的数字滤波。对于称重系统的动态补偿问题,本课题分别从速度、偏载以及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离散数据的插值问题,本课题采用了一种结合最小二乘拟合的Akima插值算法。基于对算法和应用需求的考虑,本系统设计了S3C44BOX核心主机系统,同时建立了基于MODBUS协议RS-485总线的dsPIC33FJ12MC201核心数字传感器网络;然后移植了嵌入式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实时操作系统)μc/OS 2.76与嵌入式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系统μc/GUI 3.90a,实现了自定义的汉字字库与中文输入法,然后对系统的通信接口程序进行了设计,接着基于FSM(Finite State Machie,有限状态机)理论设计了系统核心称重程序框架及其上层程序;最后,本课题建立了一套具有两级管理权限的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人机接口)系统。经过在陕西省韩城市某煤矿的称重实验,结果证明本课题建立的自动称重仪系统具有较好的称重精度、较高的称重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可操作性,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杨鑫[7](2009)在《嵌入式轴承检测系统中Linux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设备轴承状态进行及时有效检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对轴承故障诊断仪器提出了新要求,主要表现在高性能、低成本、体积小、低功耗。基于此点,本文将嵌入式技术引入轴承诊断领域,研究并设计了基于S3C2410和Limix/Embedded的嵌入式轴承故障诊断系统。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以S3C2410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硬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为方便系统扩展及升级,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扩展存储模块、电源模块、输入和输出显示模块及通信模块。LCD/触摸屏实现人机交互的需要,通信模块包括串口、Internet通信接口。(2)系统软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包括自启动程序Boot Loader的配置和移植、Linux/Embedded操作系统的配置、编译和移植、外设驱动程序的设计。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了操作系统内核和外设硬件之间的接口。(3)简要介绍了彩色液晶显示屏显示原理和SD卡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以LCD驱动和SD卡驱动实现的Linux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字符设备和块设备驱动程序的编写。

晏双鹤[8](2009)在《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 ——车载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运行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另外,电子控制技术已渗透到汽车的各个系统,汽车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对汽车的跟踪保障服务和维修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主要是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进行采集,由远程监测中心对参数进行分析,车辆与监测中心通过无线GPRS网络实现互通,以达到对车辆实时监测与诊断的目的。由于汽车位置的不确定性,不可能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远程监测,而GPRS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恰好可以弥补上述缺点。文章对GPRS模块的无线传输进行了研究,并从系统扩展角度出发,分析了GPRS实现与Internet的连接,从而为汽车的远程监测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保证。文章主要研究的是远程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的车载部分的开发,称之为车载系统。首先分析了车载系统的功能需求,构建了车载系统的总体框架,根据所需要采集的液压制动系统参数进行了传感器的选择;重点对TMS320F2812和MATLAB的滤波器联合开发、TMS320F2812的A/D转换以及无线传输方案进行了研究;之后设计开发了硬件平台,包括DSP最小系统、LCD显示、GPRS无线通讯模块以及OBD接口等电路;软件方面,为实现主控模块对各子模块的控制、GPRS模块的无线传输以及LCD模块的正常显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绘制出了软件流程图,编写了部分软件程序。

彭建平[9](2008)在《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商品说明语中的各种语言问题,包括商品说明语的词汇、短语、句子、篇章和语用等内容。在研究中以“三个平面”语法观和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对商品说明语中的词语的使用和词类分布、短语类型和句子格式以及商品说明语篇的篇章语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和解释,总结出了商品说明语在语言使用方面具有倾向性的一些规律。本文主要研究了下面几个问题:第一章研究了商品说明语中词汇的使用情况。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词语使用中呈现出的一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考察和解释。说明语中的单音词整体使用比例较低,但是有一些单音动词、介词使用频率较高,常用于各种商品的说明语中,双音合成词是说明语词汇的主体。从商品说明语中各类词语使用分布看,实词是说明语中词汇的主体,起指称作用的名词、陈述性的动词和表描述修饰的形容词占有主要地位,虚词方面,介词、助词使用频率较高,而叹词、语气词和拟声词等较少或几乎不使用。第二章对商品说明语中的短语和句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各种类型的短语在商品说明语都可以见到,但是由于商品说明语篇的性质特殊,在短语的选择方面还是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主谓、动宾和偏正短语较之其他短语使用要多一些,表祈使义的能愿短语和表引介的介词短语使用广泛。本章还对商品说明语中的句子进行了研究,四种主要句类中,主要起说明解释作用的陈述句和表建议禁止作用的祈使句在商品说明语中占据重要地位,疑问句和感叹句较少出现;在句式方面,表处置商品的“把”字句、“将”字句和表产品具有某种功能的“存现句”和“有”字句使用频繁;此外,由于整个语篇本身存在着预设,因此无主句在商品说明语中也很常见。第三章的第一部分对商品说明语篇的逻辑语义关系进行了考察,对说明语篇说明项目自身以及说明项目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类和详细分析。就说明语中出现的一些语法范畴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如商品说明语中涉及到的时间空间问题、量范畴;并分析了商品说明语篇的一个重要说明项目“注意”的语义表述;还将商品说明语篇按照表意方式的不同分别展开讨论;最后解析了商品说明语篇说明项目安排的逻辑顺序。第三章第二部分用篇章语法的相关理论对商品说明语篇进行分析,得出了说明语篇中“话题具有层级性”的结论,还讨论了说明语句子的评述、焦点问题,确认了说明语的焦点信息的位置;分析了说明语篇中的篇章主位和话题主位,在商品说明语的衔接方式方面,考察了说明语篇中的“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第四章对商品说明语篇的语用和修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商品说明语语境的特殊性;总结了商品说明语的“隐形问答”式的对话方式,讨论了商品说明语篇的“以言行事”的能力;并就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品说明语中的体现展开了考察和分析,虽然很多商品的说明语很好地遵守了数量、质量和方式等准则,但是在一些商品说明语中仍然存在信息量不足或是虚假信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相关的编写人员应该对基本的语用原则有所了解并应用到编写实践当中去。商品说明语要求语义明确通顺、形式上词句平匀,整体的修辞风格属于消极修辞的那一种,主要是清楚明白地向消费者传递信息,并不是分追求语词的色彩、带给读者某种阅读上的新奇感受,但是一些常见的积极修辞的方式,如“比喻、双关、对偶”等在商品说明语中仍有使用,对产品效果的宣传和说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孟晓亮[10](2008)在《基于OBD-Ⅱ的便携式汽车故障检测仪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发动机电控系统越来越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在修理时对故障类型的判定也越来越困难,因此汽车故障检测仪已经成为汽车修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然而,传统的汽车原厂故障检测仪器存在价格昂贵、通用性差和不易携带等缺点,本文研制了基于OBD-Ⅱ标准的便携式汽车故障检测仪(以下称OBD2检测仪),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本论文研制的OBD2检测仪采用单片机作为主控元件,以OBD-Ⅱ标准为基础,诊断协议采用SAE J1979,通信协议遵循ISO 9141-2,当OBD2检测仪与汽车电控单元(ECU)建立链接之后,可以读取和清除汽车诊断故障代码(DTC)。同时,在OBD2检测仪的硬件电路设计中加入了单片机串行接口与RS-232串行接口的电路转换模块,从而可以建立起OBD2检测仪与PC机之间的通信,以便将读取到的汽车故障数据上传给PC机,利用PC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和应用程序开发功能建立基于PC机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为更好地分析汽车诊断故障数据提供了条件。在分析了底层软硬件的基础之上,论证了OBD2检测仪具有造价低廉、可靠性高、携带使用方便、功能易于扩展等优点,尤其是便携式的设计使维修人员在户外场合能够读取和清除汽车诊断故障代码。着重叙述了OBD2检测仪的元器件选型,以及使用Protel DXP 2004 SP2进行原理图设计和PCB设计的过程。详细描述了在集成开发环境KeilμVision2下OBD2检测仪监控程序和基于OBD-Ⅱ标准的通信程序开发过程。记述了OBD2检测仪设计中的难点和重点,并给出了具体实现。本文所研制的OBD2检测仪已在汽车修理厂进行了功能实验,实验证明该仪器具有较高的故障诊断性能,特别适合于一般驾驶员或维修人员对车辆的日常检测和故障检查。

二、东芝32B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芝32B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的裸眼3DTV驱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立体显示技术的发展概况
    1.3 立体显示技术原理
        1.3.1 视差理论
        1.3.2 3D图像获取
        1.3.3 立体显示方式
        1.3.4 多视点技术
    1.4 裸眼3D显示技术的应用
    1.5 论文章节结构及研究内容
第2章 裸眼3D电视技术
    2.1 电视技术
    2.2 液晶电视原理与结构
        2.2.1 液晶电视的硬件结构
        2.2.2 液晶电视工作原理
    2.3 裸眼3D液晶屏
        2.3.1 TFT LCD原理
        2.3.2 裸眼3D液晶屏光学结构
第3章 3D驱动电路设计
    3.1 系统设计方案
    3.2 系统工作原理
    3.3 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
        3.3.1 FPGA管脚定义
        3.3.2 存储芯片电路设计
        3.3.3 电源设计
        3.3.4 接口电路设计
        3.3.5 LVDS信号转化电路
    3.4 PCB板设计
第4章 图像显示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立体对图像的亚屏幕映射
    4.2 3D图像实现算法
    4.3 FPGA技术
        4.3.1 芯片结构与开发流程
        4.3.2 Quartus Ⅱ软件
        4.3.3 硬件描述语言
    4.4 SD卡控制模块
        4.4.1 SD卡初始化
        4.4.2 BMP图像解码
        4.4.3 SPI通信
    4.5 SDRAM控制模块
        4.5.1 模块化设计思想
        4.5.2 芯片结构与工作原理
        4.5.3 SDRAM控制器设计
    4.6 VGA控制模块
        4.6.1 VGA显示原理
        4.6.2 VGA控制逻辑
第5章 仿真板中的软件测试
    5.1 仿真板的介绍
    5.2 SDRAM串口调试
    5.3 图像显示程序调试
第6章 系统的调试与分析
    6.1 系统硬件测试
    6.2 系统软件调试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茶园防霜用安全电加热法智能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防霜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数据采集与检测技术状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2 总体方案设计
    2.1 茶树的霜冻及防冻技术分析
        2.1.1 晚霜冻害的成因
        2.1.2 常用的防霜技术
    2.2 电加热法防霜技术的可行性
        2.2.1 电热元件的种类与特点
        2.2.2 低温电加热法的应用
        2.2.3 安全电加热法的可行性论证
    2.3 总体结构设计
        2.3.1 系统的设计目标
        2.3.2 测控系统设计框图
        2.3.3 方案确定
    2.4 小结
3 基于最小均方差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技术
    3.1 数据融合技术概述
        3.1.1 数据融合的发展现状
        3.1.2 信息融合的分类
    3.2 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
        3.2.1 算法的提出
        3.2.2 算法的推导
        3.2.3 无偏最小方差性验证
        3.2.4 方差的求取
        3.2.5 算法的流程
    3.3 小结
4 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微处理器的选型及功能
    4.2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设计
        4.2.1 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4.2.2 测量原理
        4.2.3 应用电路
        4.2.4 传感器硬件抗干扰设计
    4.3 键盘与显示电路设计
        4.3.1 键盘驱动电路设计
        4.3.2 显示驱动电路设计
    4.4 硬时钟电路设计
    4.5 控制信号输出电路设计
    4.6 SD卡存储电路设计
        4.6.1 SD卡概述
        4.6.2 SD卡接口设计
    4.7 在线编程电路设计
    4.8 串行通信电路设计
    4.9 电源电路设计
    4.10 硬件抗干扰设计
    4.11 小结
5 自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主程序设计
    5.2 子程序设计
        5.2.1 键盘电路程序设计
        5.2.2 显示程序设计
        5.2.3 硬时钟程序设计
        5.2.4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5.2.5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5.2.6 SD卡数据存储程序设计
    5.3 软件抗干扰
    5.4 小结
6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6.1 实验平台
    6.2 实验设计
        6.2.1 传感器性能测试
        6.2.2 自适应加权算法的融合能力测试
        6.2.3 安全电加热法加热效果测试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IT业营销价值链主体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目次
表目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消费者与渠道模式
        1.2.2 中间商与渠道模式
        1.2.3 制造商与渠道模式
        1.2.4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1.3 结构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结构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营销价值链及其主体
        2.1.2 渠道模式
        2.1.3 渠道及渠道成员的称谓
    2.2 消费者效用理论
    2.3 交易成本理论
    2.4 非合作博弈与合作博弈理论
    2.5 渠道权力基本理论
3 IT业渠道模式:形式、演变及特点
    3.1 IT行业特征
    3.2 我国IT业渠道模式的演变
    3.3 IT业渠道模式的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对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
    4.1 客户细分下的渠道模式
        4.1.1 IT业客户群体细分
        4.1.2 细分市场的渠道模式
    4.2 基于购买渠道的消费者效用分析
        4.2.1 基于购买渠道的消费者效用函数
        4.2.2 消费者效用与购买因素的关系
        4.2.3 消费者购买因素的替代率
        4.2.4 考虑约束的消费者效用函数
    4.3 多元化通路及渠道模式设计
        4.3.1 销售通路多元化趋势
        4.3.2 多元化销售通路下的渠道模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中间商对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
    5.1 中间商的期望
        5.1.1 中间商期望与分销长度
        5.1.2 中间商期望与分销宽度
    5.2 中间商的权力来源及权力变迁
        5.2.1 中间商的权力来源
        5.2.2 渠道权力变迁的影响因素
        5.2.3 渠道权力的变迁趋势
        5.2.4 渠道权力变迁对渠道模式的影响
    5.3 中间商之间的冲突及博弈与渠道模式
        5.3.1 中间商之间的冲突
        5.3.2 中间商之间的博弈
        5.3.3 中间商冲突与博弈对渠道模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制造商对IT业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
    6.1 制造商对渠道结构的作用机理
        6.1.1 制造商收益与分销宽度
        6.1.2 制造商成本控制与分销长度
    6.2 制造商对渠道关系模式的作用机理
        6.2.1 制造商不倾向采取一体化渠道模式
        6.2.2 制造商倾向于构建关系型渠道模式
    6.3 制造商渠道控制力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
    6.4 本章小结
7 IT业渠道模式作用机理的模型及实证分析
    7.1 IT业渠道模式作用机理的模型
    7.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说明
        7.2.1 调研方法
        7.2.2 操作变量设计
    7.3 问卷小样本测试
        7.3.1 问卷信度分析
        7.3.2 问卷效度分析
    7.4 大样本调查及假设论证
        7.4.1 样本特征分析
        7.4.2 样本信度分析
        7.4.3 样本效度分析
        7.4.4 假设论证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贡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工程电机及其电控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动机测试系统发展现状
        1.2.2 叉车电动机控制器发展现状
        1.2.3 调速驱动系统相关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任务
第2章 系统方案设计
    2.1 测试系统的设计要求及参数
    2.2 总体方案设计
    2.3 动力源方案设计
        2.3.1 直流电源
        2.3.2 交流电源
    2.4 加载源设计
    2.5 测控系统
        2.5.1 传感器选取
        2.5.2 数据采集板卡选取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平台设计原理
    3.1 电动机特性
        3.1.1 直流电动机
        3.1.2 交流电动机
    3.2 系统控制理论
        3.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3.2.2 矢量控制技术
        3.2.3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3.3 试验平台稳定性分析
    3.4 系统测量原理
        3.4.1 信号采样
        3.4.2 信号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测试系统构建
    4.1 下位机设计及实现
        4.1.1 可编程控制器
        4.1.2 资源分配
        4.1.3 软件设计
    4.2 上位机设计及实现
        4.2.1 上位机系统总体设计
        4.2.2 系统中各种软件技术
        4.2.3 空载试验设计
        4.2.4 负载试验设计
        4.2.5 堵转试验设计
        4.2.6 报告输出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论证及分析
    5.1 试验准备
        5.1.1 测试对象
        5.1.2 电控器搭建
        5.1.3 校对仪器
    5.2 试验论证
        5.2.1 直流电机和电控器试验
        5.2.2 交流电机和电控器试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东芝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功率因数校正
2 开关电源的PWM控制部分
3 稳压输出部分
4 维修技巧

(6)装载机车载自动称重仪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3 自动称重仪相关标准及技术指标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2章 方案论证
    2.1 称重方案分析
    2.2 轮式装载机系统分析
        2.2.1 装载机液压系统分析
        2.2.2 装载机工作装置分析
        2.2.3 装载机作业工况分析
    2.3 系统总体方案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称重算法研究
    3.1 轮式装载机动力学模型分析
        3.1.1 动臂举升过程动力学分析
        3.1.2 动臂所受力矩分析
    3.2 称重算法分析
        3.2.1 变速工况
        3.2.2 匀速工况
        3.2.3 综合分析
    3.3 数据滤波算法分析及仿真研究
        3.3.1 传感器原始数据分析
        3.3.2 分段多项式回归算法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
    3.4 动臂角加速度问题分析
    3.5 误差补偿算法分析
        3.5.1 速度影响分析
        3.5.2 物料偏载影响分析
        3.5.3 温度影响分析
    3.6 插值算法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件系统设计
    4.1 总体方案
    4.2 核心处理单元
        4.2.1 硬件资源分配及系统设置
        4.2.2 系统实时时钟
        4.2.3 电源系统设计
        4.2.4 存储系统设计
        4.2.5 串口通信接口设计
        4.2.6 USB通信接口设计
        4.2.7 CAN总线通信接口设计
        4.2.8 LCD接口设计
        4.2.9 键盘电路设计
        4.2.10 声音报警电路设计
        4.2.11 JTAG接口电路设计
    4.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3.1 传感器通信网络
        4.3.2 核心DSP处理器
        4.3.3 DSP电源电路设计
        4.3.4 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4.3.5 倾角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
        4.3.6 压力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
    4.4 微型打印机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系统设计
    5.1 总体方案
    5.2 Boot Loader设计
    5.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5.3.1 嵌入式操作系统介绍及选择
        5.3.2 μc/OS系统移植
    5.4 嵌入式GUI系统
        5.4.1 主流嵌入式GUI系统介绍
        5.4.2 μc//GUI系统移植
        5.4.3 自定义字库实现
        5.4.4 中文输入法实现
    5.5 通信系统程序设计
        5.5.1 基于MODBUS协议的串口网络通信程序设计
        5.5.2 USB通信程序设计
        5.5.3 CAN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5.6 动态计重系统核心处理程序设计
        5.6.1 称重系统核心FSM软件框架模型分析
        5.6.2 功能模块分析及其FSM模型分析
        5.6.3 核心称重模块软件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机界面系统设计
    6.1 总体方案
    6.2 界面调度器
    6.3 系统初始化
        6.3.1 称重区间标定
        6.3.2 系统预热
        6.3.3 系统参数标定界面
    6.4 动态称重人机交互设计
        6.4.1 称重信息编辑界面
        6.4.2 动态称重相关界面
    6.5 系统管理平台人机交互设计
        6.5.1 系统登录与菜单系统设计
        6.5.2 信息管理模块
        6.5.3 系统基本参数设置模块
        6.5.4 系统高级参数设置模块
        6.5.5 示波器模块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验研究
    7.1 系统实验
        7.1.1 实验器材及实验工具
        7.1.2 系统安装方案
        7.1.3 现场实验
    7.2 实验数据及实验结论
    7.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嵌入式轴承检测系统中Linux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轴承故障诊断研究状况
    1.3 课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2.1.2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2.1.3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2.1.4 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
        2.1.5 嵌入式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2.2.2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2.3 嵌入式微处理器
第三章 ARM端硬件平台设计
    3.1 S3C2410微处理器
    3.2 电源电路设计
    3.3 复位电路设计
    3.4 时钟电路设计
    3.5 SDRAM接口电路设计
    3.6 Flash接口电路设计
    3.7 通信接口部分电路设计
        3.7.1 以太网通信接口
        3.7.2 串口通信接口电路
        3.7.3 HPI通信接口电路图
        3.7.4 JTAG调试通信接口
    3.8 键盘鼠标接口电路
    3.9 LCD接口电路设计
第四章 ARM端嵌入式系统实现
    4.1 U-boot移植
        4.1.1 Bootloader介绍
        4.1.2 阶段1的汇编语言部分
        4.1.3 阶段2的C语言部分
        4.1.4 U-boot移植主要步骤
    4.2 Linux内核概述
        4.2.1 Linux内核的组成部分
        4.2.2 Linux内核启动过程分析
    4.3 Linux2.6内核移植
        4.3.1 修改Makefile
        4.3.2 设置flash分区
        4.3.3 配置内核
        4.3.4 编译内核
    4.4 根文件系统的挂接
        4.4.1 根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4.4.2 Linux系统文件系统类型
        4.4.3 Busybox挂文件系统
第五章 系统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5.1 LCD驱动的设计
        5.1.1 Linux帧缓冲设备驱动结构
        5.1.2 Framebuffer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5.2 SD卡驱动的设计
        5.2.1 SD卡概述
        5.2.2 SD模块功能
        5.2.3 Linux下块设备驱动实现原理
        5.2.4 SD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 ——车载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汽车状态远程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汽车状态远程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汽车状态远程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技术的特点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目的
        1.4.2 课题研究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监测系统总体设计及车载系统技术要求
    2.1 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预测系统概述
    2.2 车载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2.1 车载系统硬件结构及功能
    2.3 车载系统功能要求分析
        2.3.1 车载系统采集的状态参数
        2.3.2 车载系统与车辆内部其他控制器的通讯
        2.3.3 车载系统与监测中心的通讯
        2.3.4 车载显示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运行状态参数采集与传输
    3.1 传感器选择
        3.1.1 传感器的分类
        3.1.2 本系统传感器选择
    3.2 信号采集
        3.2.1 信号预处理
        3.2.2 轮速输入整形电路
        3.2.3 车轮转速的计算方法
        3.2.4 汽车速度的计算方法
    3.3 A/D转换
        3.3.1 A/D转换原理
        3.3.2 TMS320F2812模数转换模块的主要特点
        3.3.3 A/D转换时钟预定标
    3.4 滤波器设计
        3.4.1 硬件滤波器设计
        3.4.2 数字滤波器概述
        3.4.3 数字滤波器的原理
        3.4.4 数字滤波器设计步骤
        3.4.5 TMS320F2812数字滤波器的实现
    3.5 数据传输关键技术
        3.5.1 AT命令介绍
        3.5.2 点对点式传输方案
        3.5.3 一点对多点数据传输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载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处理器选型
        4.1.1 TMS320F2812芯片介绍
    4.2 DSP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2.1 电源电路设计
        4.2.2 时钟设计
        4.2.3 复位电路设计
        4.2.4 JTAG仿真接口设计
    4.3 通讯接口设计
        4.3.1 车载系统与车辆内部其它ECU通讯
        4.3.2 系统与远程诊断中心通讯
    4.4 液晶显示模块
        4.4.1 液晶模块的选择
        4.4.2 液晶模块时序匹配设计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DSP开发环境
        5.1.1 CCS软件开发环境
        5.1.2 硬件开发环境
    5.2 软件设计
        5.2.1 主程序设计
        5.2.2 A/D模块程序设计
    5.3 液晶显示程序设计
        5.3.1 初始化ST7920控制器软件设计
        5.3.2 DSP控制液晶显示的软件设计
    5.4 GPRS无线连接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
    6.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
    6.2 电路抗干扰设计
        6.2.1 抑制干扰源方法
        6.2.2 切断干扰传播途径方法
        6.2.3 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
    6.3 PCB设计中的元件布局与布线规则
        6.3.1 元件布局规则
        6.3.2 PCB布线规则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7.2 本文的不足与后续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9)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0.1 论题的解析
    0.2 研究现状与本文研究目标
    0.3 运用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0.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章 商品说明语中词类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1.1 商品说明语词汇的构成与类型分布情况
        1.1.1 商品说明语词语类型分布情况
        1.1.2 商品说明语词语的构成情况
    1.2 商品说明语词汇使用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1.2.1 商品说明语词语使用特点
        1.2.2 商品说明语词语使用特点的成因分析
第二章 商品说明语中短语的使用与句子特点考察
    2.1 商品说明语中短语的使用及其句法语义功能
        2.1.1 商品说明语中关系类短语的使用
        2.1.2 商品说明语中标志类短语的使用
        2.1.3 商品说明语中功能类短语的使用
        2.1.4 商品说明语中成语的使用
        2.1.5 商品说明语中短语的使用
    2.2 商品说明语中句子的使用及其特点
        2.2.1 商品说明语中的小句
        2.2.2 商品说明语中的特殊句式
        2.2.3 商品说明语中的复句
        2.2.4 商品说明语中的句群
        2.2.5 商品说明语中句子的特点分析
第三章 商品说明语的逻辑语义与语篇语法研究
    3.1 商品说明语的逻辑语义关系分析
        3.1.1 商品说明语逻辑语义关系的一般分析
        3.1.2 商品说明语语义关系表达方式分析
        3.1.3 商品说明语语义编排模式分析
    3.2 商品说明语的篇章语法研究
        3.2.1 商品说明语篇章话题的层级性及句子的评述、焦点问题
        3.2.2 商品说明语篇中的主位结构及语篇衔接方式
第四章 商品说明语的语用特点与修辞手法分析
    4.1 语用学视角下的商品说明语篇分析
        4.1.1 商品说明语篇语境的特殊性
        4.1.2 商品说明语篇的"隐性问答"式对话
        4.1.3 商品说明语篇中的"言语行为"理论
        4.1.4 商品说明语篇中的语言运用及其原则
    4.2 商品说明语修辞手法考察
        4.2.1 商品说明语中的积极修辞
        4.2.2 商品说明语中的消极修辞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10)基于OBD-Ⅱ的便携式汽车故障检测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OBD-Ⅱ系统简介
        1.1.1 OBD-Ⅱ的产生背景
        1.1.2 OBD-Ⅱ的工作原理
        1.1.3 OBD-Ⅱ的发展历程
        1.1.4 OBD-Ⅱ的发展趋势
    1.2 OBD-Ⅱ协议标准简介
        1.2.1 北美标准OBD-Ⅱ
        1.2.2 欧洲标准EOBD-Ⅱ
        1.2.3 OBD-Ⅱ标准使用的通信协议比较
        1.2.4 汽车故障检测仪对通信协议的支持
        1.2.5 协议标准选择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OBD2检测仪的实现方案论证与比较
    2.1 嵌入式系统简介
        2.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2.1.2 嵌入式系统的构成
        2.1.3 目前流行的几种嵌入式系统
        2.1.4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术及开发装置
    2.2 硬件电路实现方案比较
        2.2.1 基于单片机(MCU)的硬件电路实现方案
        2.2.2 基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硬件电路实现方案
    2.3 软件功能实现方案比较
        2.3.1 单片机应用系统监控程序实现方案
        2.3.2 基于PC机的应用程序实现方案
    2.4 确定OBD2检测仪的设计方案
第三章 OBD2检测仪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开发环境Protel 2004 DXP SP2
    3.2 原理图设计
        3.2.1 原理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2.2 OBD2检测仪硬件系统模块设计
        3.2.3 单片机选型
        3.2.4 电源模块
        3.2.5 复位模块
        3.2.6 系统时钟模块
        3.2.7 FLASH模块
        3.2.8 单片机串行口与OBD-Ⅱ接口转换模块
        3.2.9 键盘模块
        3.2.10 LCD显示模块
        3.2.11 故障指示灯模块
        3.2.12 单片机串行口与RS-232接口转换模块
    3.3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
        3.3.1 PCB设计流程
        3.3.2 元器件布局
        3.3.3 PCB布线
        3.3.4 PCB文件输出
    3.4 电路仿真和信号完整性分析
        3.4.1 电路仿真
        3.4.2 信号完整性分析
第四章 OBD2检测仪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集成开发环境Keil μVision2
    4.2 OBD2检测仪应用程序开发
        4.2.1 单片机监控程序设计
        4.2.2 键盘输入程序设计
        4.2.3 LCD显示程序设计
        4.2.4 FLASH存储器程序设计
        4.2.5 MCU与汽车ECU通信程序设计
    4.3 软件固化之前软、硬件联合调试和仿真
        4.3.1 硬件调试
        4.3.2 软件调试
        4.3.3 系统联调
第五章 OBD2检测仪整车测试实验及分析
    5.1 OBD2检测仪的整车测试实验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东芝32B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的裸眼3DTV驱动技术研究[D]. 成杰. 南昌大学, 2012(01)
  • [2]茶园防霜用安全电加热法智能控制技术研究[D]. 张子东.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3]IT业营销价值链主体对渠道模式的作用机理研究[D]. 汪守国. 武汉大学, 2011(08)
  • [4]工程电机及其电控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研发[D]. 陈子凯. 集美大学, 2011(01)
  • [5]东芝B超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J]. 张瑜. 中国医疗设备, 2010(07)
  • [6]装载机车载自动称重仪系统研究[D]. 杨波波. 长安大学, 2010(03)
  • [7]嵌入式轴承检测系统中Linux平台设计与实现[D]. 杨鑫. 长安大学, 2009(12)
  • [8]汽车运行状态远程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 ——车载系统研究与开发[D]. 晏双鹤. 重庆交通大学, 2009(10)
  • [9]商品说明语的语法语义语用研究[D]. 彭建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08(07)
  • [10]基于OBD-Ⅱ的便携式汽车故障检测仪研究[D]. 孟晓亮. 太原理工大学, 2008(10)

标签:;  ;  ;  

东芝32BB超级电源原理及维修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