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建设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

宁夏建设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

一、将宁夏建设成为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佳[1](2021)在《全域旅游视域下银川西夏区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困惑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林笑笑[2](202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以泰顺县百家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2009年国务院提出旅游发展政策以来,旅游成为发展“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更是各地发展旅游的重点方向。泰顺百家宴曾经创下赴宴人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天下第一福宴”的美称。泰顺百家宴旅游是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的非遗文化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把泰顺百家宴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浙南传承最完整的节庆文化等先天优势转化成为旅游发展胜势。在泰顺县“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的整体发展战略部署背景中,泰顺百家宴作为其打造旅游目的地不可或缺的旅游品牌,已经步入节庆旅游的发展轨道中。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最大化开发利用泰顺百家宴旅游资源,放大其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提升环境设施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推进作用,就是本文研究的初衷。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对泰顺百家宴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游客需求、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构想,为丰富泰顺县旅游产品和保护传承泰顺特色文化提供思路,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阐明了论文写作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概念,概述了可持续旅游开发理论和融合发展理论,对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二章,从交通区位、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四个方面入手,全面阐述了研究区域泰顺县的基本情况,重点梳理了与百家宴相关的旅游资源并形成旅游资源分类表。深度梳理了泰顺百家宴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自由发展、非遗保护、节庆化三个阶段;其次,从宗亲村落、地方政府、第三方力量等参与百家宴举办的各方力量入手,分析了百家宴活动模式现状;最后,从泰顺百家宴的整体定位、品牌营销情况两个方面,分析了百家宴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第三章,对百家宴的游客需求进行调研并展开数据分析,其后利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四个方面,对泰顺百家宴与旅游业互动发展进行分析,并构建了SWOT定性模型。第四章结合上一章,分析如何对泰顺百家宴进行开发利用,从而推动泰顺旅游的发展。对泰顺地方名菜、地方小吃、地方民俗文化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泰顺百家宴开发构想。第五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提炼,梳理了研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经过研究,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泰顺百家宴旅游已经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道路,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发展传承渊源,泰顺百家宴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设计、旅游服务、市场定位和品牌营销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基础。2.泰顺百家宴旅游发展与泰顺县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一致,思想和意识层面相对统一,为泰顺百家宴旅游创造了充分的发展条件。3.泰顺百家宴旅游具有政府扶持、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特色突出的优势,发展潜能十分巨大;但存在专业人才少、旅游产品少、厨师没有职业化、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受众范围小等劣势;要紧抓两山转化、扶贫攻坚、高速时代、项目撬动等机遇,化解市场竞争风险,应对疫情影响。4.通过对泰顺特色饮食和地方民俗文化的梳理,并结合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研究,确认开发泰顺百家宴必须遵守文化性、地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原则。5.泰顺百家宴旅游的整体定位和消费水平符合大众旅游需求,游客整体评价较好,但在特色民俗活动、周边配套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纪念品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6.基于分析的结果,围绕“深挖特色、多元融合”的中心思想,从保护性开发、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宣传营销、品牌营造、旅游服务等七方面提出了旅游开发建议。

孙未未[3](2020)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甘肃省的省际经济合作空间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甘肃省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省份,具有发展通道经济的优势,且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优势较明显。但由于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起步晚,发展慢,导致甘肃省产业发展不协调、优化升级遇瓶颈。因此,确定产业合作对象,通过省际间经济合作协调产业发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研究甘肃省的省际经济合作为出发点,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增长极理论等为理论支撑,分析了甘肃省各产业发展及开展省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得出甘肃省种植业、畜牧业、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发展亟需合作带动的结论。其次,为梳理各产业合作对象。本文首先利用标准差椭圆法分析各产业分布格局、集聚状况,分析甘肃省各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并根据标准差椭圆相关数据及椭圆分布格局大致确定合作对象。之后,基于标准差椭圆结果,引入地缘经济相关指标,运用欧式距离法进一步筛选各产业合作对象。最后从依靠“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差异化合作、提升甘肃省产业竞争力等角度提出来深化甘肃省各产业省际合作空间的对策建议。

吕丽[4](2019)在《广西H县旅游“双创”耦合及提升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旅游似乎已经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旅游业开始慢慢发展,而“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广西结合其自身旅游资源丰富和经济落后并存的特殊情况,意欲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简称“创特”)作为切入点,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将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两种模式(简称“双创”)全面铺开。通过实行广西旅游“双创”活动,有望提高广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促进广西旅游的快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本文从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入手,通过大量文献的综述,引出了论文的研究方向,界定了相关概念,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分析了H县旅游概况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成功的主要原因。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归纳了广西旅游“双创”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系统,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藕合关系,构建了旅游“双创”的耦合评价模型,衡量其综合评价指数、藕合度和藕合协调度,评价其藕合的协调等级,得出H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简称“第一创”与“第二创”)的藕合处于严重失调状态的结论。本文基于耦合关系说明了H县旅游“双创”的“第二创”与“第一创”的差距非常大,将面临的困难也很多,总结了H县“第二创”工作将面临的旅游政策的贯彻执行力不够,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旅游文化未被深入开发保护等主要困难。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主导及贯彻执行,培育引进旅游及各类人才,技术性开发保护旅游文化,构建“第二创”信息化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及统一管理全域旅游等5点可行的参考建议进一步提升旅游。

李丹[5](2018)在《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旅游业正在步入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竞争力和潜力的重要依据。“十三五”期间,我国旅游业表现出竞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宁夏是我国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宁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内涵深厚、特色鲜明、源远流长。因此宁夏应利用政策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成中国西部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本文基于旅游经济学、协调发展等理论,运用文献法、归纳总结法、战略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结合等研究方法,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宁夏文化旅游资源分类:依据国家标准将宁夏文化旅游资源分为4个主类,13个亚类,35个基本类型;依据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分为传统文化类和流行文化类,传统文化类分为8个基本类型,流行文化类分为2个基本类型;依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为自然类文化旅游资源和人文类文化旅游资源,人文类又分为历史类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类文化旅游资源。(2)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适宜性评价: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个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适宜性排名依次为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固原市、石嘴山市。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适宜性强,其他四个市较差。银川市的文化旅游业国际化和旅游环境国际化这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是绝对等级偏低,旅游业国际化相对更为滞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空间依然巨大。(3)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首先进行定位:要将宁夏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银川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根据文化资源特点及集群状况打造十类文化旅游产品;从航空和陆上两方面来建设交通大通道;从旅游集散地、配套设施、服务软环境三方面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从政策、客源国、节庆会展、网络等方面来强化市场营销;从人才培养制度、旅游人才素质和旅游营销三方面来进行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培养;从管理体制、融资模式、土地制度、标准化四个方面来加快制度和政策创新;创造生态旅游环境。

杨睿[6](2017)在《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探析》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开放才能促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开放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认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与沿海沿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在于开放程度的大小。内陆地区地处一国偏远位置,不靠边不靠海,交通不便利,也不是全球或国内贸易的节点地区,因此内陆地区的开放程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开放型经济作为一种更加包容的经济,是内陆地区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本文认为,开放型经济属于外向型经济范畴内。开放型经济要求经济主体参与到全球贸易与分工之中,在市场的自由度支配作用下,实现经济要素的流动以达到经济水平的提高。开放型经济注重的是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时发展,与沿海沿边地区经济相比较,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为落后,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内陆开放型地区的建设必须先大力发展经济基础好、发展前景好的中心城市,并以此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本文以宁夏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理论基础后,利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宁夏自治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做了深入地研究,并选取了国外典型地区、国内江浙粤地区、四川、陕西和新疆等地区与宁夏自治区开展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宁夏自治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地区潜力很大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共设为五章。其中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对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此外还有研究的难点所在等进行介绍及阐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开放型经济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第三章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水平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指标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出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第四章是国外经验借鉴,以及宁夏自治区与国内沿海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水平对比分析。第五章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通过建立指标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出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第六章结合宁夏自治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最后是结论,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赵娣[7](2016)在《“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宁夏向西开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论述了关于宁夏向西开放的问题,首先论证其选择向西开放的正确性,其次强调宁夏向西开放优势条件,然后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得出宁夏向西开放的适宜路径及方法。论文共分四大部分,按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论文概述,简略论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和选题意义,介绍了论文的结构思路和写作方法,并对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加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宁夏向西开放的客观趋势及战略意义,重点论证了宁夏向西开放是符合自身发展的,顺应国家战略的,造福百姓的正确选择。第三部分侧重分析了宁夏向西开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论述了宁夏向西开放的优劣势。第四部分论述了宁夏向西开放的路径选择。结合国内外开放的成功案例,总结出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及成功经验对宁夏开放发展的启示,最终指出宁夏向西开放的正确路径。

安蕾[8](2015)在《区城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以西北典型城镇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调整城乡关系,逐步消除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重大课题。城乡空间作为其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急速发展中凸显出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及资源配置低效、生态安全局部失衡等空间问题表明,如何实现高效协调持续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已成为区域空间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而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及其绩效评价又成为了当前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空间研究交叉中的薄弱点和空白点。区域城乡空间模式演进与区域城乡空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内在联系,空间模式及其状态特征也综合的反映了空间整体运行,并对区域空间构成的具体城乡及其均衡协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实现区域城乡空间绩效的测度,实现不同区域城乡空间模式之间的空间绩效类比,进而对既有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实施反馈,寻求优化。将对深入认识不同区域城乡空间变化特征、空间发展绩效及其之间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也将为科学指导区域城乡空间一体化协调发展及空间规划实践优化提供新的途径和借鉴。研究以城乡关系为源起,立足城乡规划学空间视角,探寻城乡关系处于城乡一体化特征时,城乡空间关系(外在的表现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与城乡空间发展效率(内在的反映为城乡空间绩效)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并通过构建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模型,对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简称为“空间的形”)发展作用的结果--城乡空间发展绩效(简称为“空间的质”)进行测度,从而评判出不同空间模式下空间绩效的优劣,进而给出空间优化准则建议,对其模式予以调整完善。简言之:基于一个关系:城乡关系;形成一个对象:城乡一体化空间;总结一个模式: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引入一个认识:城乡空间的“形”与“质”;构建一个方法: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绩效评价;给出一个建议:城乡一体化空间优化准则。研究具有3方面意义:首先,系统梳理了城乡一体化及区域空间理论,提出了城乡空间模式、城乡空间绩效等概念,并构建了区域城乡空间系统研究的认知体系,这对于区域城乡空间(模式、绩效等)研究具有基础性的理论指导意义;其次,形成了对陕西关中、宁夏平原、青海海东三个西北典型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形态结构模式及城乡空间发展状况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北典型城镇区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的特征性认识,这对于认识和引导西北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进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三,基于三个典型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作用下的空间绩效评价,通过分析反馈,可以给出其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的优化建议,为制定完善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规划具有实践意义。研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系统分析与田野调查法、归纳演绎法与历史比较分析法、数理分析(DEA、GIS)与空间计量分析、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等。论文创新性概括为3点:①理论完善创新:探索性构建了关于区域城乡空间系统认知的研究体系。提出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基本组织结构模式是由不同层级城乡空间、多类型空间联系通道、点线面交错、空间引力作用下构建的“自下至上层级式集束状城乡网络与城乡复合圈层空间体”;②学科知识融合创新:融合天文物理学、几何学、地理学和城乡规划学关于空间的认识,首次提出“基于城乡空间引力模型的城乡空间质心漂移说”构想;③方法移植引入创新:引入DEA(数据包络分析)构建针对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的绩效评价模型。

马海明[9](2015)在《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研究 ——以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成为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研究课题。基于我国的政府体制,在影响城镇化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政府治理及行为具有突出作用。目前关于农村城镇化和政府治理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行为方式、作用以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多为规范性和阐释性的研究,缺乏深入的与理论体系相结合的实证研究;同时对农村城镇化与政府治理互动关系研究不多,而把研究视角定位在欠发达地区政府治理与城镇化发展的则更少。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沿海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已经探索出了不同的经验、道路和模式,但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其发展的方式和道路就会和发达地区不同。通过考察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治理和作用,可以为欠发达地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提供素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政府治理为视域,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从新型城镇化与政府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入手,引入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在对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与条件、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角色、行为和效能这几个方面对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与政府治理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与政府治理的有机结合,研究政府介入农村城镇化的作用途径和传导机理,在此基础上寻求优化政府治理行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具体来看,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第一章,导论。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同时对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如城镇化、政府治理等进行界定,对国内外关于城镇化与政府治理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与评析,为此后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第二章,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背景与条件。主要从区位条件与发展优势、区域困境与发展难题、政策机遇与宏观背景这三个角度来阐述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与条件。第三章,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战略与政府统筹。重点分析政府统筹在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从政府的战略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与结构规划等层面详细论述政府所发挥的作用。第四章,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起步中的政府角色。主要从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新起点中的政府角色定位、非均衡城镇化起点中的政府角色冲突、区域统筹与政府角色转变等方面阐释城镇化初始阶段中的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第五章,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主要从土地开发利用中的政府与农民博弈、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社会服务中的政府与社会功能以及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与群众参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阐述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方式与逻辑。第六章,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效能。主要分析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功能、政府绩效以及政府的局限性,通过具体的绩效评估,分析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最后进行结论分析。主要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有一定的限度和城镇化的有效实现需要内外动力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进行结论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农村城镇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治理与城镇化发展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面临更为复杂和艰巨的挑战,这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更凸显了政府作用的重要性。一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政府需要在城镇化发展的启动与初期阶段充分发挥统筹、规划、引导与扶持作用,为城镇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政府统筹,从区域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城镇化战略进行谋篇布局,防止和避免区域在城镇化发展中的“地方性”行为;通过政府规划,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确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以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财、物的浪费和恶性竞争;通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利用政府的特殊优势,引导资源和要素的优化布局;通过政府扶持,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经济等外部支持。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政府的外部力量需要逐步减弱,而应充分发挥城镇化的内生动力与机制,以此来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发展。通过结论分析,认为农村城镇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治理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0](2013)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宁政发[2013]5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将宁夏建设成为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将宁夏建设成为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以泰顺县百家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技术路线
    四、相关概念和理论
        (一)相关概念
        (二)相关理论
    五、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泰顺县情及百家宴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泰顺县情概况
        (一)交通区位
        (二)自然地理
        (三)社会经济
        (四)旅游资源
    二、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现状
        (一)泰顺百家宴发展现状
        (二)泰顺百家宴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第3章 泰顺百家宴文化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泰顺百家宴的游客需求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方法
        (二)数据分析
    二、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遇分析
        (四)威胁分析
        (五)泰顺百家宴旅游SWOT分析的战略选择
第4章 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问题及策略分析
    一、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问题总结
        (一)行政管理方面,人才队伍、秩序管理短板明显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设施设备、体系建设短板明显
        (三)产品开发方面,产品特色、产品体系短板明显
        (四)宣传营销方面,广告投放、销售模式短板明显
        (五)品牌营造方面,内涵挖掘、口碑推广短板明显
        (六)旅游服务方面,接待能力、服务质量短板明显
    二、泰顺百家宴旅游开发策略
        (一)通过坚持原则、科学发展,加强保护性开发
        (二)通过要素保障、制度建设,加强行政管理
        (三)通过加大投入、政策鼓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四)通过多元融合、多线谋划,加强产品开发
        (五)通过紧抓机遇、紧贴政策,加强宣传营销
        (六)通过提炼特色、巩固口碑,加强品牌营造
        (七)通过能力提升、严格监管,加强旅游服务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一、成果与结论
        (一)主要成果
        (二)主要创新
    二、主要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泰顺百家宴的游客需求调查
后记、致谢

(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甘肃省的省际经济合作空间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梳理
        1.2.1.1 甘肃省省际经济合作现状
        1.2.1.2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1.2.2 国外经济合作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2.相关理论概述
    2.1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2.1.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2.1.2 竞合理论
    2.2 区位理论
        2.2.1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2.2.2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2.3 技术空间扩散理论
    2.4 区域布局理论
        2.4.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4.2 增长极理论
        2.4.3 点轴开发理论
        2.4.4 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
3.拓展省际合作空间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3.1 甘肃省深化省际合作的可行性
        3.1.1 甘肃省特色农业发展良好
        3.1.2 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效果显着
        3.1.3 甘肃省具有良好的省际合作基础
    3.2 甘肃省发展省际合作的必要性
        3.2.1 数据信息产业需要技术带动和支撑
        3.2.2 服务业发展亟需均衡化
4.“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甘肃省与其他省份经济合作领域探索
    4.1 标准差椭圆分析方法相关介绍
        4.1.1 标准差椭圆方法介绍
        4.1.2 标准差椭圆文献梳理
    4.2 产业类型及其指标体系构建
        4.2.1 结合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确定产业类型
        4.2.2 指标类型构建
    4.3 “一带一路”背景下各产业分布格局
        4.3.1 种植业分布格局
        4.3.2 畜牧业分布格局
        4.3.3 交通物流业分布格局
        4.3.4 文化旅游业分布格局
        4.3.5 高新技术产业分布格局
        4.3.6 能源制造业分布格局
        4.3.7 服务业分布格局
5.基于欧式距离方法的合作对象分析
    5.1 欧式距离方法适用性分析
    5.2 指标选取
    5.3 指标标准化及欧式距离计算
    5.4 各产业省际经济关系分析
        5.4.1 种植业省际经济关系分析
        5.4.2 畜牧业省际经济关系
        5.4.3 交通物流业省际经济关系
        5.4.4 文化旅游业省际经济关系
        5.4.5 高新技术产业省际经济关系
        5.4.6 能源制造产业省际经济关系
        5.4.7 服务业省际经济关系
    5.5 本章小结
6.融合“一带一路”倡议深化甘肃省与其他省份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6.1 明确地缘经济关系,开展差异化合作
        6.1.1 差异化发展,规避同质竞争
        6.1.2 积极争取经济关系不明确省份
    6.2 农业合作建议
        6.2.1 构建“一带一路”区域农产品产销链
        6.2.2 集聚西部省份,规模化发展农业
        6.2.3 借助循环农业提高甘肃省农业竞争力
    6.3 交通物流业合作建议
        6.3.1 依靠政府推动“一带一路”西部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共建
        6.3.2 借助物流枢纽优势拓展与“一带一路”中东部省份合作
    6.4 文化旅游业合作建议
        6.4.1 以“西北联游”模式深化周边省份合作
        6.4.2 搭建旅游平台以推动省际间旅游互动
        6.4.3 以红色旅游深化民心相通
    6.5 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建议
        6.5.1 以人才、技术引进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6.5.2 以基础设施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6.6 以清洁能源生产促能源制造业合作
    6.7 服务业合作建议
        6.7.1 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
        6.7.2 壮大服务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后记

(4)广西H县旅游“双创”耦合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综述
        1.2.2 关于特色旅游的研究综述
        1.2.3 关于特色旅游名县的研究综述
        1.2.4 关于耦合的研究综述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特色旅游
        2.1.2 特色旅游名县
        2.1.3 全域旅游
        2.1.4 全域旅游示范区
        2.1.5 旅游“双创”
    2.2 理论基础
        2.2.1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增长极理论
        2.2.4 藕合理论
第三章 H县旅游现状及旅游“第一创”
    3.1 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3.1.1 广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
        3.1.2 H县创建“特色旅游名县”
    3.2 H县的旅游发展条件及现状
        3.2.1 旅游资源
        3.2.2 旅游基础设施
        3.2.3 旅游服务
        3.2.4 旅游效益
    3.3 H县旅游“第一创”体现
        3.3.1 旅游政策支持
        3.3.2 旅游特色挖掘
        3.3.3 旅游产业规模
        3.3.4 旅游项目投资
        3.3.5 生态环境保护
        3.3.6 旅游宣传推广
        3.3.7 旅游服务监管
        3.3.8 旅游人才发展
    3.4 H县旅游“第一创”总结
第四章 旅游“双创”藕合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4.1 藕合的评价方法
        4.1.1 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4.1.2 藕合度模型
        4.1.3 藕合协调度模型
        4.1.4 藕合协调度评价规则
    4.2 藕合模型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旅游“双创”的藕合作用
    4.3 H县旅游“双创”藕合协调度分析
        4.3.1 H县旅游“双创”藕合协调度的量化分析
        4.3.2 H县旅游“双创”藕合协调度的作用机理
第五章 H县旅游“第二创”不足及提升建议
    5.1 H县旅游“第二创”存在的不足
        5.1.1 旅游政策的贯彻执行力不够
        5.1.2 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5.1.3 旅游文化未被深入开发保护
        5.1.4 旅游“第二创”品牌效应不高
        5.1.5 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够
    5.2 H县旅游“第二创”的提升建议
        5.2.1 加强政府主导及贯彻执行力
        5.2.2 培育引进旅游及各类人才
        5.2.3 技术性开发保护旅游文化
        5.2.4 构建信息化旅游产品体系
        5.2.5 融合发展及统一管理旅游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相关概念 2.1
    研究综述 2.2
    相关概念 第三章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现状 3.1
    宁夏文化旅游资源类型 3.2
    入境客源市场开发情况 3.3
    旅游接待能力建设情况 第四章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环境分析 4.1
    基于PEST-SWOT矩阵的内部优势分析 4.2
    基于PEST-SWOT矩阵的内部劣势分析 4.3
    基于PEST-SWOT矩阵的外部机遇分析 4.4
    基于PEST-SWOT矩阵的外部威胁分析 第五章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适宜性评价 5.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适宜性评价 5.3
    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系统耦合评价 第六章
    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 6.1
    定位:中国西部特色国际旅游目的地 6.2
    打造文化旅游产品 6.3
    建设大通道 6.4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6.5
    强化市场营销 6.6
    培养专业人才 6.7
    加快制度和政策创新 6.8
    创造生态旅游环境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难点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节 关于开放型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章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宁夏对外开放概况
    第二节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第三节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四章 国内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经验启示
    第二节 宁夏与国内其他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比较
    第三节 宁夏与其他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差距原因分析
第五章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第一节 内陆开放型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第二节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第六章 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优化产业结构,营造开放氛围
    第二节 加快建设开放通道,打通三条丝绸之路
    第三节 加快构筑开放平台,发展地区优势产业
    第四节 加快“引进来”“走出去”,出台优惠政策
    第五节 加快推进人文交流,加强旅游合作
    第六节 加快优化开放环境,推动服务便利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宁夏向西开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结构和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宁夏向西开放的客观趋势及战略意义
    第一节 宁夏对外开放的理论综述
    第二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研究成果综述
    第三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客观趋势及先决条件
    第四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战略地位
第三章 宁夏向西开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优劣势分析
第四章 宁夏向西开放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国内外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第二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原则和目标
    第三节 宁夏向西开放的路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区城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以西北典型城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城乡一体化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
        1.1.2 现实背景:中国城乡现实发展与空间问题
        1.1.3 理论背景: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及绩效评价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点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概念界定
        1.5.1 城乡差别和城乡关系
        1.5.2 城乡一体化
        1.5.3 城乡空间、城乡空间结构与城乡一体化空间模式
        1.5.4 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绩效
    1.6 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述评
    2.1 城乡一体化研究进展
        2.1.1 经典着述中的城乡一体化
        2.1.2 城乡一体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2.1.3 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探索
    2.2 城乡空间研究进展
        2.2.1 文献分析
        2.2.2 城乡空间研究内容
        2.2.3 城乡空间研究评析
    2.3 空间绩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2.4 本章小结
3.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空间的基本理论梳理及总结
    3.1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理论
        3.1.1 早期经济学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城乡联系的理论观点
        3.1.2 马恩列斯唯物史观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观点
        3.1.3 近现代规划、经济、地理学界的理论观点
        3.1.4 城乡一体化理论的系统梳理与总结
    3.2 区域(城乡)空间理论
        3.2.1 区域(城乡)空间认识论
        3.2.2 空间布局与空间组织理论
        3.2.3 空间结构理论
        3.2.4 空间发展观及发展模式论
        3.2.5 区域空间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阶段划分论
    3.3 本章小结
4. 区域城乡空间系统认知检讨及体系构建
    4.1 古代和近代中国城乡空间历史格局演变回顾
    4.2 建国后城乡关系演变和城乡空间发展过程审视
    4.3 国内城乡空间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困境分析
    4.4 区域城乡空间研究的若干转向
        4.4.1 新空间价值观:凸显城乡空间发展的公平、效率、协调、可持续
        4.4.2 思想认识层面:恢复城乡应有对等、互动、协调共生的关系
        4.4.3 理论方法层面:城乡一体论、区域空间论、城乡政策与规划方法的综合
        4.4.4 研究对象层面:国土范围城乡空间(规划管理)层次的划分
        4.4.5 实践操作层面:区域空间研究从“分”到“统”、形质结合的范式
    4.5 现代城乡空间系统的发展演变及其空间结构模式
        4.5.1 区域城乡空间演变过程
        4.5.2 城乡空间系统的基本运行
        4.5.3 区域城乡空间类型
        4.5.4 区域城乡空间属性
        4.5.5 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诱因与影响机制
        4.5.6 城乡空间层级划分设想
        4.5.7 区域城乡空间结构模式
    4.6 本章小结
5. 西北典型城镇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
    5.1 空间图形数据研究的时点选择
    5.2 空间研究数据的来源构成及使用
        5.2.1 空间图形数据来源构成
        5.2.2 空间属性数据来源构成
        5.2.3 数据处理方式
        5.2.4 数据分析方法
    5.3 关中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
        5.3.1 关中地区发展现状
        5.3.2 关中地区城乡空间发展变化相关统计数据分析
        5.3.3 关中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演化、形态结构及特征分析
    5.4 宁夏平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
        5.4.1 宁夏平原地区发展现状
        5.4.2 宁夏平原地区城乡空间发展变化相关统计数据分析
        5.4.3 宁夏平原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演化、形态结构及特征分析
    5.5 青海海东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
        5.5.1 海东地区发展现状
        5.5.2 海东地区城乡空间发展变化相关统计数据分析
        5.5.3 海东地区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格局演化、形态结构及特征分析
    5.6 三个典型区域的城乡空间变化及模式比较分析
        5.6.1 三个典型区域空间发展的历史背景类比分析
        5.6.2 三个典型区域空间自然地理条件类比分析
        5.6.3 三个典型区域城乡空间结构形态模式类比分析
        5.6.4 三个典型区域区域空间发展水平类比分析
        5.6.5 三个典型区域城乡发展协调特征类比分析
        5.6.6 三个典型区域发展理念类比分析
    5.7 西北典型城镇区城乡空间发展模式的归纳与提炼
    5.8 本章小结
6. 区域城乡一体化空间绩效综合评价
    6.1 基于城乡空间引力与“质心漂移说”的城乡空间绩效定性分析
        6.1.1 城乡空间引力模型与城乡空间“质心漂移说”构建的缘起
        6.1.2 区域城乡空间引力模型
        6.1.3 城乡空间质心与“质心漂移说”
        6.1.4 基于城乡空间引力与“质心漂移说”的城乡空间绩效分析
    6.2 基于DEA-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城乡空间绩效定量评价
        6.2.1 城乡空间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6.2.2 基于DEA区域城乡空间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6.2.3 基于DEA的城乡一体化的空间绩效综合评价
    6.3 本章小结
7. 区域城乡空间的模式优化及其空间发展取向
    7.1 城乡空间优化的目标及准则
    7.2 多维空间类型下的空间优化模式
    7.3 DEA模型评测下的城乡空间优化
    7.4 空间引力与“质心漂移说”评测下城乡空间发展优化取向
    7.5 本章小结
8. 结语
    8.1 创新之处
    8.2 主要结论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索引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研究 ——以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梳理
        (一) 城镇化
        (二) 新型城镇化
        (三) 治理与政府治理
        (四) 政府治理与城镇化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政府治理研究
        (二) 城镇化发展模式视角下的政府治理研究
        (三) 城镇化动力视角下的政府治理研究
        (四) 城镇化发展思路视角下的政府治理研究
        (五) 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治理的实证研究
        (六)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目标
        (三) 研究思路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背景与条件
    一、区位条件与“黄河金岸”
        (一) 地理区位优势
        (二) 经济与产业区位优势
        (三) 生态与旅游区位优势
        (四) 文化与人文区位优势
    二、区域困境与发展难题
        (一) 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低且非均衡
        (二)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
        (三) 产业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四) 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滞后
        (五) 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发展机遇与宏观背景
        (一)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国际机遇
        (二)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
        (三) 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机遇
第二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战略与政府统筹
    一、“把宁夏作为一个大城市规划”的战略选择
        (一) 战略规划的提出及内涵
        (二) 构建战略规划思路
        (三) 确立规划的重点与着力点
    二、政府统筹与空间布局
        (一) 空间布局的制约因素
        (二) 合理规划空间结构
        (三) 优化空间格局
        (四) 科学统筹城乡布局
    三、功能分区与结构规划
    四、政府统筹下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三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起步中的政府角色
    一、发展新起点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一) 政府的规划角色
        (二) 政府的统筹角色
        (三) 政府的扶持角色
    二、非均衡城镇化起点中的政府角色冲突
    三、区域统筹与政府角色转变
    四、城镇化初始阶段中的政府角色
第四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一、土地开发利用中的政府与农民
        (一) 土地开发利用的困境
        (二) 土地开发利用中的政府制度与政策
        (三) 政府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的“永宁模式”
    二、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作用
        (一)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与市场
        (二) 产业集聚中的政府与市场
        (三) 产业发展中的县域案例
    三、公共服务中的政府与社会功能
        (一) 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困境
        (二) 政府引导社会公共服务建设
        (三) 政府引导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社会治理中的政府与群众参与
        (一) 宁夏沿黄经济区社会治理困境
        (二) 社会治理中的农民参与
        (三) 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功能
第五章 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效能
    一、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政府功能
        (一) 政府功能定位
        (二) 政府功能转变的案例分析
    二、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绩效
        (一) 城镇化中政府治理的成效
        (二) 政府治理中城镇化面临的困境
        (三) 政府治理绩效的案例分析
    三、城镇化过程中政府治理绩效的提升
        (一) 推进土地产权改革,完善配套政策
        (二) 保障服务均等化,赋予农民发展能力
        (三) 提升农民再组织化水平
        (四) 完善社会保障,以有效覆盖实现生活市民化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一、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
    二、城镇化发展中的政府治理有一定的限度
    三、城镇化的有效实现需要内外动力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将宁夏建设成为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域旅游视域下银川西夏区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困惑及对策研究[D]. 李思佳.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以泰顺县百家宴为例[D]. 林笑笑.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甘肃省的省际经济合作空间探索[D]. 孙未未.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4]广西H县旅游“双创”耦合及提升研究[D]. 吕丽.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5]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研究[D]. 李丹. 宁夏大学, 2018(01)
  • [6]宁夏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探析[D]. 杨睿. 北方民族大学, 2017(02)
  • [7]“一带一路”战略格局下宁夏向西开放问题研究[D]. 赵娣. 宁夏大学, 2016(02)
  • [8]区城城乡一体化的空间模式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以西北典型城镇区为例[D]. 安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6)
  • [9]政府治理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研究 ——以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镇化发展过程为例[D]. 马海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15(07)
  • [10]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13(10)

标签:;  ;  ;  ;  ;  

宁夏建设西部特色旅游基地的构想与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