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型防雷压敏电阻模块

MYS型防雷压敏电阻模块

一、MYS型防雷压敏电阻器模块(论文文献综述)

林红亮[1](2021)在《不同骚扰时间尺度下防护器件击穿特性的建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电子系统设备端口经常会受到外界瞬时过电压干扰,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微秒(Micro-seccond,μs)级别浪涌电磁脉冲和纳秒(Nano-second,ns)级别静电放电电磁脉冲,会对电子设备和器件造成致命的损害,因此对电磁脉冲以及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首先研制了一种水银开关控制的印刷电路板级(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测试组合波发生器,以产生微秒级别浪涌电磁脉冲;搭建纳秒级静电放电实验平台,并针对使用的3Ctest品牌静电枪建立其50Ω测试系统下的电路模型,与实际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从实际测试出发得到限压型防护器件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s,MOV)的伏安特性曲线并进行拟合,在电路仿真软件中建立了压敏电阻二极管电路模型、非线性器件电路模型,在三维电磁场建模工具Quickfield中利用压敏电阻非线性电导特性建立其物理结构模型。对压敏电阻进行浪涌抗扰度试验,并与所建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比较了静电放电下不同型号压敏电阻的响应,发现了不同器件电容和响应电压波形的关系。其次针对气体火花间隙器件提出其静电放电下响应特性示意图,同时选择了五种不同型号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GDT)、制作了四种不同尖端结构PCB火花间隙进行静电放电冲击试验,评估了不同电压等级下器件参数、结构对其击穿时延随机范围的影响,并给出了时延和静电放电电压等级的关系曲线和公式;针对PCB火花间隙提出在负电极加碳以提高电子的发射能力,从而提高击穿稳定性。最后,基于气体火花间隙器件响应特性的测试与分析,提出了静电放电下间隙器件的电路模型。介绍了三种典型电弧电阻模型Toepler模型、Rompe-Weizel模型、Vlastos模型,总结了模型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仿真软件中进行了电路实现;结合器件击穿时延的电路描述,建立了火花间隙器件的电路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为其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仿真计算手段。本文创新点归纳如下:(1)基于双指数函数,设计并实现了采用水银开关控制的PCB板级测试浪涌组合波发生器。(2)在时域电磁数值计算中材料非线性电导率的建模是一个难点,本文在Quickfiled工具中建立了MOV的三维电磁模型,导入了MOV材料的非线性电导率,并和二极管电路模型、非线性器件电路模型在浪涌冲击下的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3)研究了不同型号气体放电管和不同尖端结构PCB火花间隙器件在不同静电放电电压等级下时延的随机范围,给出了时延和放电电压等级的关系。建议了时变弧阻的电路等效形式,结合时延特性建立了气体间隙器件的电路仿真模型。

赵嘉祺[2](2019)在《某大楼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持续保持着高增长势头,以及对传统能源需求进一步扩大,已造成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干涸。各国政府对新型能源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研究利用已成为重要战略部署。现阶段人类社会,普遍认为太阳能安全可靠,用之不竭,高效清洁,是一种非常理想大众且低廉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是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为可利用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当今,在当前全球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形势下,深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缓解全球化石能源危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太阳能光伏综合发电系统在大型公共场馆中的应用。以及其在节能效果、后续运维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对建筑中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发电装置与建筑其余各部分组成的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对国际上及国内现有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中一体化方式进行剖析与研讨;深入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设计的组成、原理和技术要求,同时对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并网逆变器的结构深入剖析,并对恒功率控制方法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实际运用进行分析实践。论文最后通过工程实例研究介绍太阳能光伏并网的设计方案及实际运用,研究了太阳能建筑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并网设计与应用。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在绿色大型公共建筑中设计所涵盖的内容及推广应用进行详细的梳理,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晓斌[3](2017)在《铁路信号SPD的电路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是我国物质流通的大动脉,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铁路信号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神经中枢",而雷电则是影响铁路信号设备正常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安装防雷模块(SurgeProtectionDevice,SPD)是铁路信号线路主要的防雷措施,近年来因雷击而导致的列车事故频频发生,说明了既有SPD仍存在电路设计不合理、可靠性低等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及测试厘清SPD中各器件的性能及作用,深入研究SPD电路工作机理及设计指导原则,并对既有的两级SPD电路提出改善意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频域的角度对骚扰源雷电流及雷电波能量分布展开研究,并对铁路信号常用防雷元件压敏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和气体放电管(Gas Discharge Tube,GDT)的特性,以及防雷布局及原理进行基础性研究,为后续的理论分析做准备。同时,为了对SPD电路仿真的结果进行相应的测试,本文自制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浪涌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能够生成GB/T 17626.5-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中规定的1.2/50μu和10/700μu的两种标准电压脉冲波形,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完成自动测量、数据存储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测试效率。接着,对两级SPD防护电路进行理论分析,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和自制的浪涌测试系统对不同的SPD组合电路进行仿真与测试。基于理论分析、仿真及测试验证结果,给出了铁路信号SPD电路设计的指导原则。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两级SPD防护电路的初级防护宜采用单个GDT并联方式,多个GDT并联会导致其击穿电压升高;2、两级SPD防护电路的次级防护采用多个MOV并联设计可以增大SPD的通流量、降低残压,提高防护的可靠性;3、两级SPD电路之间串联的退耦元件可以选取电感和电阻,电感起到延时和分压作用,电阻起到分压作用,通过暂态电路分析可以定量的得到电感的延时时间。电感退耦时适合用于低速通信场合的防护,电阻退耦时可以用于高速通信场合的防护。4、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对既有的两级SPD电路进行改进,提高了 SPD的防护性能。上述研究成果所形成的SPD设计指导原则对在实际应用中提高SPD整体的防护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方遒[4](2016)在《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雷电防护中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地铁路作为不同城市之间的一个重要交通工具,因其快速、便捷、经济的优点,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地铁路运行中,其信号电源设备的好坏,决定着地铁路是否能快速、安全、稳定的工作,信号电源设备存在了问题,会导致整个地铁路陷入瘫痪状态。通常情况下,雷电对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的干扰是最大的。因此对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雷电防护中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王超[5](2015)在《信号设备雷电防护若干问题的探讨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信号控制系统机房雷电防护及电磁兼容几项关键问题的设计和施工,从理论上探讨了解决雷电电磁波由电源通道及空间通道侵入的措施。

孙菲[6](2015)在《MOA防浪涌保护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对信号系统的依赖越来越高,雷电对信号系统输入线路的干扰日益凸显,干扰造成的重大事故已经引起各大厂商及国家的重视。为保障整个系统能够可靠运行,就有必要跟踪测量雷电流。因此对输入线路进行雷电监测和对干扰的暂态特性进行分析,为输电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雷电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线路泄漏电流、输入线路异常突波和电压为故障特征量的远程实时监控及数据收集。目前对电力设备进行过压保护普遍采用的是防浪涌装置。而金属氧化物防浪涌装置(MOA)就属于防浪涌装置的一种,一旦这种装置出现故障,不仅会失去应有的防雷作用,还可能造成供电事故,从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确保MOA正常发挥作用,就需要在线监测MOA的运行状态。本文以MOA线路泄漏电流、输入线路异常突波和线路电压作为故障特征量,设计基于了C8051F120, FM3164及SP3485单片机的通过远程监测实时温度、线路电压、线路漏流的监测系统。通过远程实时收集数据,相关人员可以在监测中心实时对防浪涌装置状态进行监测和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以达到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目的。

徐乐[7](2014)在《低压配电系统中MOV动态特性及与GDT的配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压配电系统中电涌保护器(SPD)是保护系统正常运行而免受各种过电压损坏的重要设备,通常低压配电系统中无电涌时,SPD对其所应用的系统工作特性无明显影响;但当配电系统出现电涌时:SPD则担当起泄流箝压的重任,对其进行有效保护。MOV(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与GDT(气体放电管)作为SPD的核心器件,其相关特性对SPD非常关键。针对SPD在低配系统中长期运行的情况,由于受到雷电流、操作过电压、高温、高湿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老化和劣化问题,对其成因进行研究,同时结合相关理论机制,通过SJTU-ICG-100-20冲击平台和SJTU-TST热稳定测试仪,分析并得出不同脉冲电流及不同毫安量级交流老化下MOV的动态伏安特性(动态伏安曲线和动态电阻)变化规律。同时在MOV劣化前后对比的试验中得出将Rd纳入MOV劣化评价体系能有效规避静态参数(UImA和IL)值属于合格范围时压敏片其实已经老化严重的情况。为了有效的抗老化,对MOV多片并联的性能问题进行研究,得出UImA和Rd各自的不一致性是MOV产生电流偏差IL的主因。同时基于电磁暂态分析软件ATP-EMTP,考虑MOV在全电流区的伏安特性和大电流作用下响应特性,并构建电路模型,利用8/20μs脉冲电流发生回路和2ns上升速率的方波回路进行实测,仿真不同片数下MOV的残压与通流特性,得到MOV多片并联后通流残压的变化趋势,给出相对最佳并联片数。为了研究多电极GDT与MOV的匹配性能,根据多极GDT及MOV的工作原理,MOV并联在多电极GDT的两个电极上,能够有效的降低多电极GDT在辉光放电时的残压,并且进行相应的分流。利用汤森理论建立多电极GDT的辉光、弧光放电等效模型,并使用开路电压波(1.2/50μs)、8/20μs雷电冲击平台、组合波(1.2/50μs,8/20μs)进行冲击试验,验证了多电极GDT等效模型的正确性;同时试验现象中发现了MOV并联在多电极GDT冲击时的阴极端电极上,能够加速多电极GDT的放电速度,显着缩短多级间隙动作时延。据此现象及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多电极GDT设计开关型电涌保护器并联MOV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对提升SPD的整体抗老化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崔金志,张佳文,柳小川[8](2012)在《微波站防雷技术问题的探讨》文中认为葫芦岛微波总站针对当前电子设备防雷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广泛使用的浪涌保护器、压敏电阻器等防雷元器件的技术参数、选择方法进行探讨、实践,认为浪涌保护器多级保护中保护电压值应逐级递减、最后一级的保护电压值应不超过交流250伏;浪涌保护器接保护地线端应改接到零线;提出了浪涌保护器等防雷器件自身过度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压敏电阻器进一步限制电源过电压的原则和方法 ;在信号传输天馈系统使用压敏电阻器进行防雷保护。配合其它的综合防雷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抗雷击性能。

丁力群[9](2012)在《浅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并以建德供电局大同变电所防雷技改为例,提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备防雷方案,对35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防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耀明[10](2012)在《防雷系统在中小型机房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计算机中心机房是大楼的信息核心,数据在这里上传下达,除安装安全设备以加强数据安全外,中心机房的防雷系统也非常重要,雷击造成对数据的灭失概率非常大,当计算机中心机房所在建筑遭遇雷击时,建筑物避雷系统虽然能有效保护中心机房不受直击雷影响,但感应雷的影响不可避免。为了保证计算机中心机房不受感应雷的影响,有必要在中心机房安装防雷系统,将雷击引起的感应电流引流到接地极泄放。

二、MYS型防雷压敏电阻器模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YS型防雷压敏电阻器模块(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骚扰时间尺度下防护器件击穿特性的建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合波发生器设计研究现状
        1.2.2 静电枪建模研究现状
        1.2.3 压敏电阻建模研究现状
        1.2.4 气体火花间隙器件建模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微秒和纳秒级别脉冲发生器的分析与设计
    2.1 水银开关控制的PCB板级组合波发生器的研制
        2.1.1 PCB板级测试组合波发生器的设计
        2.1.2 PCB板级测试组合波发生器的实现
    2.2 3Ctest静电枪的测试及电路模型
        2.2.1 静电放电测试平台
        2.2.2 3Ctest静电枪等效电路
        2.2.3 3Ctest静电枪测试与仿真结果对比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建模
    3.1 压敏电阻的直流V-I特性测试及建模
        3.1.1 压敏电阻的V-I特性测试
        3.1.2 压敏电阻三种模型的描述与分析
    3.2 压敏电阻模型在浪涌组合波下的仿真与测试
        3.2.1 单一浪涌脉冲冲击下压敏电阻模型响应特性
        3.2.2 雷击浪涌组合波冲击下压敏电阻模型响应特性和实验验证
    3.3 压敏电阻在静电放电脉冲下的响应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体火花间隙器件在静电放电脉冲下的响应测试与分析
    4.1 气体放电管的响应测试与分析
        4.1.1 气体放电管的结构和参数
        4.1.2 不同型号气体放电管在静电放电脉冲下的响应特性
        4.1.3 气体放电管的击穿时延与击穿电压分析
    4.2 PCB火花间隙器件的响应测试与分析
        4.2.1 PCB火花间隙结构及工作原理
        4.2.2 不同结构PCB火花间隙在静电放电脉冲下的响应特性
        4.2.3 PCB火花间隙击穿时延与击穿电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体火花间隙器件在静电放电下的建模
    5.1 弧阻的时变特性分析与电路等效
        5.1.1 Toepler模型
        5.1.2 Rompe-Weizel模型
        5.1.3 Vlastos模型
        5.1.4 讨论
    5.2 火花间隙器件在静电放电下的联合仿真分析
        5.2.1 气体放电管的响应特性仿真
        5.2.2 PCB火花间隙的响应特性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某大楼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绿色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绿色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情况
        1.2.2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1.3 选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的规划
    2.1 系统的规划设计
    2.2 设计流程
    2.3 负荷情况的要求与特性
    2.4 光伏阵列容量的计算方法
        2.4.1 与太阳辐射有关的几个气象学参数
        2.4.2 光伏阵列面板上接收到的有效太阳辐射计算
        2.4.3 光伏电池阵列选择
        2.4.4 光伏电池方阵的串并联设计
        2.4.5 光伏电池方阵的运行方式
        2.4.6 光伏电池阵列的最佳倾角
        2.4.7 固定式阵列前后排间距计算
    2.5 光伏专用防雷汇流箱
    2.6 控制器
    2.7 光伏并网逆变器
        2.7.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类型
        2.7.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要技术要求
        2.7.3 光伏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技术
    2.8 防雷接地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并网型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
    3.1 项目地理位置概况
    3.2 项目功能规划分析
    3.3 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总体方案
    3.4 设备选型
        3.4.1 光伏电池组件的选型
        3.4.2 交、直流配电箱的设计
        3.4.3 并网型逆变器的选型
        3.4.4 防雷接地及支架设计
        3.4.5 并网柜
        3.4.6 直流集线箱
        3.4.7 线缆
        3.4.8 线槽
    3.5 项目土建及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安装与优化
    4.1 逆功率自动检测控制系统
        4.1.1 防逆流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4.1.2 智能防逆流控制逻辑
        4.1.3 防逆流控制柜设计及执行
    4.2 监测及通讯监控系统方案
    4.3 太阳能光伏系统并网要求
    4.4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安装
        4.4.1 光伏电池板的安装
        4.4.2 壁挂式逆变器的安装
        4.4.3 电子线路的安装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阳能光伏系统运行费用及环保效益评估
    5.1 太阳能光伏系统运行费用
    5.2 环保效益评估
        5.2.1 项目运营对环境影响
        5.2.2 环境效益分析
        5.2.3 太阳能光伏系统与常规电加热环保效益计算及节能数据
    5.3 节能经济性分析
    5.4 系统运行状况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铁路信号SPD的电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工作
2 雷电特性及SPD的选择
    2.1 雷电的特性及抑制措施
        2.1.1 雷电的分类
        2.1.2 雷电的特性
        2.1.2.1 电流特性
        2.1.2.2 能量特性
        2.1.3 雷电的抑制措施
    2.2 铁路信号SPD中常用的防雷元器件
        2.2.1 压敏电阻
        2.2.1.1 压敏电阻伏安特性及性能参数
        2.2.1.2 压敏电阻的仿真与实测
        2.2.2 气体放电管
        2.2.2.1 气体放电管伏安特性及性能参数
        2.2.2.2 气体放电管实测
    2.3 SPD的分类与性能参数
        2.3.1 电涌保护器的分类
        2.3.2 电涌保护器的性能参数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虚拟仪器的浪涌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系统硬件的设计
        3.2.1 充电放电回路电路原理
        3.2.2 控制电路设计
    3.3 系统软件的设计
        3.3.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3.3.2 软件整体功能设计
        3.3.3 数据采集与驱动模块
        3.3.3.1 数据采集模块
        3.3.3.2 数据驱动模块
        3.3.4 通信及控制模块
        3.3.5 测试报表生成及数据存储模块
        3.3.6 主程序界面
    3.4 系统的实测及准确度
    3.5 本章小结
4 铁路信号SPD电路设计的研究
    4.1 铁路信号SPD简介
        4.1.1 铁路信号SPD的特点
        4.1.2 铁路信号设备SPD的典型设计
    4.2 MOV与GDT组合电路分析及测试
        4.2.1 多片MOV并联性能分析
        4.2.1.1 多片MOV并联原理
        4.2.1.2 多片MOV并联使用仿真
        4.2.1.3 多片MOV并联实测
        4.2.2 多片GDT并联性能分析
        4.2.2.1 GDT的特性研究
        4.2.2.2 多片GDT并联实测
        4.2.3 MOV与GDT组合使用
        4.2.3.1 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并联
        4.2.3.2 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串联
    4.3 退耦元件的分析
        4.3.1 电感退耦
        4.3.1.1 两级SPD级间串联电感的理论分析
        4.3.1.2 电感的延时作用
        4.3.1.3 电感的分压作用
        4.3.1.4 电感的参数选择
        4.3.2 电阻退耦
        4.3.2.1 电阻的分压作用
        4.3.2.2 电阻的参数选择
    4.4 两级铁路信号SPD电路设计及测试
        4.4.1 设计及测试
        4.4.2 应用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雷电防护中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雷电防护问题
2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雷电防护措施及有关问题
    2. 1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的使用要求
    2. 2对信号电源设备直击雷的防护
    2. 3对信号电源设备感应雷的防护
    2. 4雷电防护中的有关问题
        2. 4. 1防雷器在雷电防护中的问题
        2. 4. 2电元件在雷电防护中的问题
        2. 4. 3防护模式的问题
3问题的解决措施及成效
    3. 1并联型防雷器采用短接线
    3. 2续流的防止
    3. 3采用TN接地防护系统
4结语

(5)信号设备雷电防护若干问题的探讨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交流电源通道雷电防护原理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电源系统多级雷电防护原理
    1.2电源三级雷电防护的有效配合及实现
        1.2.1利用波阻抗可实现能量与电压合理有效配合
        1.2.2线路雷电波阻抗
        1.2.3波阻抗的仿真测试及分析
    1.3电源系统雷电防护存在的问题
    1.4采取的对策
        1.4.1防雷器级间安装距离(线缆)必须有适宜的长度
        1.4.2防雷器级间安装距离过近时的措施
        1.4.3提高电源第一级防雷器泄流能力及措施
        1.4.4确保电源第二级防雷器安全工作及措施
2波阻抗对信号通道防雷器安装的影响及对策
    2.1波阻抗可造成防雷器不能发挥作用
    2.2采取的对策
3信号设备防雷器件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防雷器件使用存在的问题
        3.1.1气体放电管防护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3.1.2氧化锌压敏电阻器防护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3.1.2放电管与压敏电阻器互补防护原理及存在的问题
    3.2采取的对策
        3.2.1放电管与压敏电阻器安全使用
        3.2.2用于微电子信号设备通道细防护的半导体放电管
4信号楼电磁屏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电磁屏蔽的原理和目的
    4.2信号楼的电磁屏蔽和雷电分区防护
    4.3信号楼电磁屏蔽存在的问题
    4.4解决的措施
        4.4.1采用完全隔离的机房屏蔽笼结构
        4.4.2计算机房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

(6)MOA防浪涌保护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电涌的形成及分类
        1.3.1 雷电
        1.3.2 工业操作
        1.3.3 静电(Electrostatic overvoltages:ESD)
        1.3.4 新能源(Nuclear EletroMagetic Pulses:NEMP)
    1.4 MOA的故障
第2章 雷电监测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
    2.1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分析
    2.2 国内外主要测试方法介绍
        2.2.1 总泄漏电流法
        2.2.2 三次谐波法
        2.2.3 补偿检测法
        2.2.4 国外技术,双“AT”检测法
    2.3 防浪涌保护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3章 MOA防浪涌在线监测保护装置的总体设计
    3.1 功能的总体设计
    3.2 各部分功能设计
        3.2.1 雷击浪涌监测功能设计
        3.2.2 泄漏电流监测功能设计
        3.2.3 实时三相电压检测功能设计
        3.2.4 仪表内温度监测功能设计
        3.2.5 存储功能设计
    3.3 主要芯片功能介绍
        3.3.1 C8051F120芯片介绍
        3.3.2 存储器
        3.3.3 运算放大器OPA2353介绍
        3.3.4 OLED图形显示
        3.3.5 温度采集芯片DS18820
第4章 MOA防浪涌在线监测保护装置硬件电路设计
    4.1 C8051F120外围设计
    4.2 电源模块设计
    4.3 雷击浪涌监测模块设计
    4.4 泄漏电流监测模块设计
    4.5 实时三相电压检测模块设计
    4.6 内部温度检测模块设计
    4.7 通信模块设计
    4.8 外部存储模块设计
第5章 MOA防浪涌在线监测保护装置软件部分设计
    5.1 集成开发平台介绍
    5.2 系统主程序功能设计
    5.3 漏电流测量程序设计
    5.4 负载电流测量程序设计
    5.5 温度采集程序设计
    5.6 PC监控软件设计
第6章 MOA防浪涌监测保护装置的系统测试
    6.1 引言
    6.2 MOA防浪涌在线监测保护装置监测雷击信息测试
    6.3 运行测试
    6.4 上位机软件测试
    6.5 验收
    6.6 目前产品状况说明
第7章 本文工作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低压配电系统中MOV动态特性及与GDT的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MOV动态伏安特性研究现状
        1.2.2 MOV动态电阻研究现状
        1.2.3 MOV老化理论研究现状
        1.2.4 MOV与GDT的配合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氧化锌压敏电阻动态特性及劣化机理
    2.1 氧化锌压敏电阻的动态特性
        2.1.1 静态伏安特性
        2.1.2 动态伏安特性
        2.1.3 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
    2.2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老化机理
        2.2.1 氧化锌压敏电阻非线性的形成机制
        2.2.2 晶界势垒模型
        2.2.3 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片老化机理
    2.3 不同脉冲电流作用下MOV动态伏安曲线研究
        2.3.1 冲击下MOV动态伏安特性
        2.3.2 实验样品与测试方法
        2.3.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2.3.4 电流滞后特性
    2.4 氧化锌压敏电阻劣化前后动态电阻变化研究
        2.4.1 不同脉冲电流下MOV动态电阻变化
        2.4.2 实验样品与测试方法
        2.4.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4.4 冲击老化实验
        2.4.5 热稳定实验
        2.4.6 结语
    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OV性能提升的方法研究
    3.1 限压型电涌保护器多片并联性能分析与实用意义
        3.1.1 多片MOV并联的原理
        3.1.2 试验数据及分析
        3.1.3 结语
    3.2 基于ATP-EMTP仿真条件下MOV并联性能分析
        3.2.1 MOV不同片数并联仿真
        3.2.2 MOV冲击等效模型
        3.2.3 实用仿真模型建立
        3.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2.5 结语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电极气体放电管与金属氧化物匹配性能的研究分析
    4.1 气体放电管特性研究
    4.2 气体放电管失效模式
        4.2.1 汤逊放电与气体击穿理论
        4.2.2 自持放电条件与击穿判据
        4.2.3 GDT失效模式
    4.3 常规金属氧化物并与气体放电管的研究
        4.3.1 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串联
        4.3.2 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并联
        4.3.3 结语
    4.4 低压配电系统下气体放电管并与金属氧化物的研究
        4.4.1 辉光、弧光理论分析
        4.4.2 多级气体放电管的放电模型等效
        4.4.3 多级气体放电管与金属氧化物匹配试验分析
        4.4.3.1 试验样品选择
        4.4.3.2 配合静态参数测试
        4.4.3.3 开路电压(1.2/50μs)启动电压测试
        4.4.3.4 8/20 μs冲击平台分流分压测试
        4.4.3.5 组合波(1.2/50 μ s,8/2μs)动作时延测试
        4.4.4 结语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作者简介
致谢

(8)微波站防雷技术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低压配电网的防雷
    1.1 浪涌保护器的使用问题
    1.2 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接法
        1.2.1 保护电压值应按逐级递减的原则选择
        1.2.2 浪涌保护器回路不应接熔断器
    1.3 浪涌保护器的下端应接到电源零线上
2 电子设备的防雷设计问题
    2.1 外部专用防雷器
    2.2 电子设备内部加装的防雷元器件
        2.2.1 浪涌保护器
        2.2.2 压敏电阻器
    2.3 同轴电缆信号传输的防雷问题
3 我站的做法和实际防雷效果
    3.1 我站的做法
        3.1.1 供电电源方面的保护
        3.1.2 同轴天馈系统的保护
        3.1.3 注重整个系统的防雷和维护工作
    3.2 抗雷击的效果很理想
4 结束语

(9)浅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遭受雷击的原因分析
3 防止雷击的措施方案
结语

(10)防雷系统在中小型机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概述
    方法 (措施) A。
    方法 (措施) B。
    方法 (措施) C。
    方法 (措施) D。
2 防雷措施
    2.1 外部防雷系统及接地网
    2.2 供配电系统防雷器设置
        第一级防雷器。
        第二级防雷器。
        第三级防雷器。
3 防雷系统维护

四、MYS型防雷压敏电阻器模块(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骚扰时间尺度下防护器件击穿特性的建模分析[D]. 林红亮. 华北电力大学, 2021
  • [2]某大楼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赵嘉祺. 广西大学, 2019(06)
  • [3]铁路信号SPD的电路设计研究[D]. 张晓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4]地铁路信号电源设备雷电防护中相关问题研究[J]. 杨方遒. 技术与市场, 2016(05)
  • [5]信号设备雷电防护若干问题的探讨及对策[J]. 王超. 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2015(01)
  • [6]MOA防浪涌保护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孙菲. 华东理工大学, 2015(05)
  • [7]低压配电系统中MOV动态特性及与GDT的配合研究[D]. 徐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4(07)
  • [8]微波站防雷技术问题的探讨[J]. 崔金志,张佳文,柳小川.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2(11)
  • [9]浅谈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J]. 丁力群.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9)
  • [10]防雷系统在中小型机房中的应用[J]. 王耀明. 科技资讯, 2012(16)

标签:;  ;  ;  ;  ;  

MYS型防雷压敏电阻模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