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二次污染及防治

供水管网二次污染及防治

一、给水管网的二次污染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冯佩[1](2017)在《铁质管道锈蚀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庞大的管式“反应器”,自来水在输配水管网中的停留时间长达13天。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过程的发生,将对供水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以铁质管材为主的系统,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管道腐蚀问题也日趋严重。这些锈蚀物在向水中释放铁离子的同时,还对水中的各种污染组分具有吸附蓄积作用。本研究以西安市输配水管网铁质锈蚀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了其对管网水中锰、镉、镍等重金属元素,以及苯酚、苯甲酸和邻苯二酚等有机组分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和有机组分的吸附原理,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对上述过程进行了验证,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管道锈蚀物(ICMs)主要由铁、钙和锌组成,同时还有少量铝、锰、砷、铅和铜;铁主要以针铁矿的形式存在。微观形貌分析结果显示,ICMs在管道内壁呈瘤状,结构较为疏松,表层及内部含有大量微型小孔。这些小孔相互连通成为一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BET,108.7 m2/g),为污染物的吸附蓄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ICMs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快速吸附段、缓慢增加段和趋于平衡段。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重金属元素在特定时刻的吸附速率均出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其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则不断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ICMs对锰以物理吸附为主,对Langmiu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的符合度均较高;镉和镍的则以化学吸附为主,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3)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苯酚、苯甲酸和邻苯二酚的反应速率与重金属元素呈现类似的变化规律,以化学吸附为主,均属于二级反应。平衡后,邻苯二酚的去除率最高、苯酚次之、苯甲酸则最低,这可能与不同pH环境下ICMs表面的荷电性质,以及有机组分的络合能力等因素有关。(4)在明确ICMs主要物质组成、比表面积、主要活性位点类型和密度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Pest参数率定和Visual Minteq计算,确定代表性重金属和有机组分在ICMs表面的吸附途径与平衡常数,并通过相同环境条件下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进行模型验证。上述研究结论的取得证实了ICMs对管网水中重金属和小分子有机组分具有良好的吸附蓄积性能。由于污染物向ICMs的迁移转化,使得其在管网水中的含量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然而,当管网水质环境发生大幅改变,如切换供水水源后,可能引起管壁附着物的突发性大量释放,威胁饮水健康。本研究所提吸附机理和平衡常数将为ICMs吸附稳定性评价、管网运行管理和水质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黄锐[2](2015)在《给水管网水质模拟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也越加严格。供水安全对社会秩序有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健康和财产安全,而构建完善的给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饮用水安全的最佳途径。本文以构建给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体系为目的,围绕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分析、水质参数相关性分析、水质模拟预测、管网在线监测以及预警预报五个方面来展开研究。首先在宏观上以TC市给水管网二次污染研究为出发点,通过对比出厂水和管网水的主要水质参数的变化,分析导致二次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之后以微观的TC市某社区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社区管网的水质状况。研究发现,管网中的主要水质参数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余氯与细菌总数有良好的负相关,浊度与铁具有良好的正相关,而浊度与余氯、浊度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受到余氯浓度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社区的余氯浓度分界点。然后对TC市某社区管网进行水质模拟,模拟结果显示了该社区给水管网的低压区域和余氯不达标区域,对管网的前期规划具有指导作用,并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建立TC市某社区给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管网运行动态,监测数据可检验水质模拟软件的准确性。以某管网发生水质污染为例,对事故处理调度中的阀门调度进行初步研究。遇水质污染后,根据污染特征分析污染类别,确定污染物及污染范围,制定最佳阀门调度方案,及时阻断污染的扩散,将污染危害降到最小。通过模拟水质污染,可以制定出各个节点各个时刻的应急调度方案,将所有方案整理收集,最终编制给水管网水质安全预案库。

宋珊[3](2015)在《重金属元素在给水管网中的蓄积释放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道锈蚀物是各类重金属元素蓄积的主要场所,当管网水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发生突发性释放,引发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本研究在考察了部分城市生活饮用水中各金属元素存在状况的基础上以给水管网管壁锈蚀物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其对常见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特性以及在水质条件改变情况下重金属元素的释放特性。(1)在对36个城市给水管网水质调研中发现,砷、铬、镍、镉、硒、铜、锌、汞在所有调查水样中含量均在标准要求限值内;铁、锰、铅在个别水样中出现了浓度偏高的现象,其中铁浓度最高可达704.004μg/L,偏高2.35倍最为严重。60%以上的城市管网存水中的砷、铬、镍、镉、铅、硒、铁、锰、铜、锌和汞的浓度均低于其高峰水浓度。研究表明,给水管网系统中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给水管网铁蚀管垢吸附管网内重金属元素有促进作用。(2)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元素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吸附过程均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特征。其中,铅和汞的吸附速度最快。在研究的温度和pH条件下,反应进行5min内,其吸附率可达到99%以上。与其他元素不同,管壁锈蚀物对铬的吸附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且铬的吸附去除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当铬初始浓度含量为50μg/L时,铁蚀管垢对铬的吸附率最高,达到66.72%;当其初始浓度增至500μg/L时,铬的吸附去除率将降至40.79%。pH对重金属蓄积过程的影响,主要与其溶解性及与铁蚀管垢的结合能力有关。(3)环境条件对重金属在管道锈蚀物中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水温的变化不会引起铜和铅的释放。然而,其余元素随着水温的升高,释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pH环境下,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过程有着相似的规律。当pH=7时,给水管网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元素释放量较小。pH的升高或降低均可使其释放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溶液pH类似,除铜、汞和铅外,随着溶液碱度的增加,其余重金属元素的释放量均存在一定的上升趋势。此外,除硒和铬外,管网水硬度的改变对管壁锈蚀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给水管壁锈蚀物对重金属元素有较强吸附能力,给水管网中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然而,管网水质条件改变,如溶液pH、碱度和硬度的增加,可能引起重金属元素的突发性释放,威胁供水安全。这一研究将对管网出水重金属浓度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珏[4](2014)在《给水管道中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开发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城市给水管道内水质监测的装置。装置的主体为集成了水质监测探头、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和控制单元、无线射频通信模块和GSM/GPRS通信模块的水质监测球。水质监测球小巧灵活,可以在给水管道内部随着水流浮游行走或者通过缆线固定。水质监测球在管道内部完成水质在线监测,并存储水质信息或者通过无线通信实时把水质信息传输到管网外部。本文制作的水质监测装置有GSM和nRF905模块的无线射频通信两种无线通信方式。在装置的制作过程中发现,数据采集单元在采集水质监测探头电信号时,电信号会有不规则的杂波,影响水质监测的准确度。但是通过对电信号进行算术平均滤波,可以获得非常稳定可靠的水质信息,在实验室证明,本文设计制作的水质监测球的测量具有可靠性。水质监测球的GSM通信由GSM/GPRS模块完成,实现了外界手机通过短信息实时查询水质,和水质情况出现异常时短信报警的功能。而且通信实验表明,GSM通信可以穿过PE管、球墨铸铁管、钢管等常见市政给水管材和一定的覆土厚度,实现远距离监控。水质监测球的无线射频通信由nPF905模块完成,可工作在433MHz、868MHz、915MHz三个载波频段。通过对无线射频通信的实验发现:金属管材、覆土厚度这两个环境因素会显着影响无线射频通信,但不同的载波频率受到的屏蔽程度不同,不同频率的载波的穿透能力为915MHz>868MHz>433MHz。915MHz的载波可以穿过金属管和一定厚度的土壤实现通信。非金属管材、水体、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无线射频通信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本文还设计制作了移动式手持触屏终端和上位机软件,水质监测球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手持终端和上位机进行通信。手持终端便于现场查询水质和控制水质监测球的工作模式。上位机可以显示、存储和分析水质数据。本文借鉴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汇聚节点对传感器节点监测数据的中转功能,设计制作了中继器来中转水质监测球的数据,拓展了水质监测球的通信距离。综上所述,本文研发的给水管道中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水质监测手段,对传统的水质监测方式提供很好的补充。

杨坤[5](2014)在《气水脉冲清洗给水管道两相流过程研究及其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表明给水管网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是给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长年运行后的管道易产生腐蚀,沿管道内壁会逐渐形成不规则的生长环,它是给水管道内壁由沉淀物、锈蚀物、黏垢及生物膜相互结合而成的混合体。生长环不仅会造成水质的二次污染而且会使管道过水断面减小,阻力系数增加,直接影响管道的通水能力和供水压力。如何有效去除给水管道内壁上的生长环,成为困扰全国各大供水企业的一大难题,是必须要彻底解决的现实问题。气水脉冲管道清洗法是一种操作简单、适应性强、清洗效果较好、对环境无污染的生长环去除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应用现在还处在经验阶段,对其清洗理论和清洗规律的研究很少。本文利用试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揭示了气水脉冲管道清洗过程中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规律,分析了多个因素对管道壁面剪切力的影响。采用压力检测的方法对清洗过程中的压降进行测定,将试验结果与气液两相流均相流模型相结合,寻求气水脉冲管道清洗过程的压降变化规律。管道中的水流充入高压气体时,管道内的压降比不充气时增大了几十倍;每个清洗周期,管道内的压降具有相同的变化。通过设定不同的试验条件,揭示了供气压力、供水流量等参数对管内两相流压降变化的影响。在供水流量和脉冲频率一定的情况下,管内两相流压降与供气压力呈线性关系;在供气压力和脉冲频率一定的情况下,管内两相流压降与供水流量呈三次多项式关系。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对清洗过程中气液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进行分析,确定起主要清洗作用的流型为弹状流。基于对水平管内的气液两相流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气水脉冲管道清洗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VOF (volume of fluid)方法进行CFD数值模拟,利用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分别分析清洗过程中直管段和弯管段中流型、动压、湍流强度、壁面切应力等流动特性,为气水脉冲法清除管壁生长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气液两相流形成弹状流的过程中,水平管道内管道长度l>100D、弯管道内l>15D时弹单元趋于稳定。往管道水流中充入高压气体以后,管道内的动压比不充气时明显增大,并且随着充气时间的延长持续增大。管道内的湍流强度增大,水的紊动情况加剧,壁面剪切力增大,壁面剪切力沿管道长度的变化趋势与管道内气水两相流流态变化相符。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不同管径、管道倾斜度、管内腐蚀情况、进气喷嘴尺寸和位置时管内流体与管道壁面的剪切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径小于50mm时,管径的变化对流体与壁面间的剪切力值和沿管道的分布情况影响不大;当管径大于50mm时,管径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较大,随着管径的增大剪切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向下倾斜管道和水平管的壁面剪切力大于向上倾斜管道的值。粗糙管的壁面剪切力大于光滑管。粗糙度较小时,随着粗糙度的增大,壁面剪切力增大。粗糙度大于0.3cm,随着粗糙度的增大剪切力变化不大。进气喷嘴位置相同时,尺寸小于0.5D(D为管径)的进气喷嘴,管道内流体与管壁的剪切力较小,进气喷嘴尺寸大于等于0.5D时,进气喷嘴尺寸的改变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不大。随着进气时间的增长,进气位置不同的管道内上壁面剪切力值相差不大。在大部分管段内,进气喷嘴在管道上部的管内流体与下壁面剪切力值最小。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气水脉冲管道清洗工程的清洗效果,有利于气水脉冲管道清洗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解决给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问题,降低供水能耗,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减少能源的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持。

黄义忠[6](2014)在《城镇管网供水二次污染剖析》文中研究表明城市供水系统的任务之一就是提供给用户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如何确保到户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是近年来水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就管网水输送过程中水质的二次污染进行了污染的分类、污染的成因以及防控污染的措施等方面的探讨,希望对防止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确保到户水质符合标准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韩晓曦[7](2013)在《浅析给水管网几种清洗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文中提出针对供水管网内水质的二次污染问题,阐述了对供水管网加强清洁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介绍了国内外管网清洗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物理清洗法中单向清洗法、高压射流法、机械刮管法、气水脉冲法这四大清洗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左丹[8](2012)在《市政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中水质二次污染差异性分析》文中指出饮用水输配系统造成的二次污染使得经水厂处理合格的水质有所下降,即浊度、色度、金属离子含量、余氯量及活菌数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饮用水输配系统可分为市政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二者在设计结构、水力运行参数及管材选择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其对饮用水二次污染的成因也有所不同。因此,分别从这三方面分析了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影响因素,并对比两类供水系统的差异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合理有效的饮用水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路晓波[9](2011)在《管网水质二次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提高出厂水的水质,采用合格管材、合理施工、严格管理,周期性冲洗管网等方面提出了防止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多种措施,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郭佩佩[10](2010)在《浅谈供水二次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文中认为本文提出了造成供水二次污染的四种建筑给水的主要污染方式,针对这四种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用户饮水安全。

二、给水管网的二次污染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给水管网的二次污染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铁质管道锈蚀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饮用水水质污染现状
    1.2 饮用水水质污染成因及危害
        1.2.1 水源污染成因及危害
        1.2.2 供水管网的二次污染成因及危害
    1.3 饮用水水质污染的控制措施
    1.4 饮用水水质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主要内容
        1.5.2 研究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表面羟基浓度与零点电位pH值测定方法
        2.2.2 铁质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实验
        2.2.3 铁质管道锈蚀物对小分子有机物的吸附实验
    2.3 吸附拟合模型
        2.3.1 吸附动力学模型
        2.3.2 吸附等温模型
        2.3.3 吸附热力学计算
3 管道锈蚀物物化性能评定
    3.1 表面羟基浓度测定
    3.2 零点电位pH值
    3.3 铁质管道锈蚀物成分及结构
    3.4 本章小结
4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重金属特性研究
    4.1 铁质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吸附特性
        4.1.1 吸附动力学特性
        4.1.2 吸附热力学特性
        4.1.3 pH对管道锈蚀物吸附三种重金属的影响
    4.2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重金属机理探讨
        4.2.1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重金属条件设定
        4.2.2 吸附模型的数据验证
    4.3 本章小结
5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有机物特性研究
    5.1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有机物特性
        5.1.1 吸附动力学特性
        5.1.2 吸附热力学特性
        5.1.3 pH对管道锈蚀物吸附三种有机物的影响
    5.2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有机物机理探讨
        5.2.1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有机物前后物化性能评价
        5.2.2 铁质管道锈蚀物吸附有机物条件设定
        5.2.3 吸附模型的数据验证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给水管网水质模拟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氯消毒技术研究现状
        1.2.2 供水管网中水质变化研究现状
        1.2.3 生长环研究现状
        1.2.4 管网水质模型研究现状
        1.2.5 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路线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路线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苏州TC市给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分析
    2.1 管网安全供水概述
    2.2 水质标准
        2.2.1 我国水质标准
        2.2.2 国外水质标准
    2.3 给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分析
        2.3.1 出厂水水质
        2.3.2 给水管材
        2.3.3 生长环
        2.3.4 水力条件
        2.3.5 二次供水设备
        2.3.6 管网系统的监督管理
    2.4 苏州TC市给水管网水质分析
        2.4.1 水厂简介
        2.4.2 出厂水水质
        2.4.3 管网水水质
    2.5 给水管网二次污染防治对策
        2.5.1 提高出厂水稳定性
        2.5.2 管网改造以及新型管材应用
        2.5.3 二次供水设备管理
        2.5.4 建立城市管网信息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给水管网水质变化的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3.1 概述
    3.2 研究方法
    3.3 主要水质参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3.3.1 余氯
        3.3.2 浊度
        3.3.3 铁
        3.3.4 细菌总数
    3.4 主要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4.1 余氯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
        3.4.2 浊度与铁的相关性
        3.4.3 浊度、余氯、细菌总数之间的相关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给水管网水质模拟研究
    4.1 给水管网模拟软件介绍
    4.2 TC市某社区给水管网水力模拟
        4.2.1 管网的基本数据
        4.2.2 给水管网水力模拟
    4.3 TC市某社区给水管网水质模拟
        4.3.1 余氯衰减动力学
        4.3.2 水质动态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给水管网水质安全保障
    5.1 给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5.1.1 社区管网在线监测系统
        5.1.2 监测数据
    5.2 水质模拟校核
    5.3 预警预报系统
        5.3.1 事故处理调度
        5.3.2 管网水质安全预案
    5.4 水质应急处理措施与技术
        5.4.1 水质突发事件级别
        5.4.2 水质应急处理技术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重金属元素在给水管网中的蓄积释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重金属元素在管网中的存在特征
    1.3 影响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的固相介质
        1.3.1 水体悬浮物
        1.3.2 管壁生物膜
        1.3.3 管道沉积物
        1.3.4 锈蚀物
    1.4 给水管道锈蚀物的形成和释放原理
    1.5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器材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铁蚀管垢对重金属的吸附评价方法
        2.2.2 重金属元素释放特性研究方法
3 重金属元素在饮用水中存在状况研究
    3.1 概述
    3.2 部分城市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调查
    3.3 本章小结
4 给水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4.1 概述
    4.2 常见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特性
        4.2.1 铜
        4.2.2 锌
        4.2.3 锰
        4.2.4 六价铬
        4.2.5 三价砷
        4.2.6 镍
        4.2.7 铅
        4.2.8 硒
        4.2.9 镉
        4.2.10 汞
    4.3 重金属元素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4.3.1 温度
        4.3.2 pH
    4.4 本章小结
5 给水管道锈蚀物对重金属元素的释放特性研究
    5.1 概述
    5.2 常见重金属元素的释放特性
    5.3 重金属元素释放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
        5.3.1 温度
        5.3.2 pH
        5.3.3 碱度、硬度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给水管道中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给水管网的二次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1.1.1 二次污染的成因
        1.1.2 二次污染的危害
    1.2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1.2.1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1.2.2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概述
        1.3.1 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的特点
        1.3.2 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水质监测技术及其他检测技术在给水管道中的应用
        1.4.1 给水管网中的水质监测技术
        1.4.2 其他新型检测/监测的技术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2章 水质监测原理
    2.1 水质监测传感器原理
        2.1.1 水质分析方法简介
        2.1.2 pH值在线监测原理
        2.1.3 余氯在线监测原理
        2.1.4 温度在线监测原理
        2.1.5 浊度在线监测原理
    2.2 单片机与通信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2.2.1 单片机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2.2.2 无线通信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2.2.3 Modbus协议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第3章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研制
    3.1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的基本功能与工作方式
        3.1.1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功能
        3.1.2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工作方式
    3.2 装置的工作环境
        3.2.1 装置的运动环境
        3.2.2 装置的通信环境
        3.2.3 给水管材简介
    3.3 装置的结构及设计制作
        3.3.1 水质监测球
        3.3.2 便携式手持终端
        3.3.3 上位机
        3.3.4 中继器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性能试验
    4.1 装置水质监测可靠性试验
        4.1.1 装置的标定
        4.1.2 装置的准确度实验
    4.2 装置的通信可靠性试验
        4.2.1 试验器材及环境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节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气水脉冲清洗给水管道两相流过程研究及其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给水管道腐蚀的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给水管网清洗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1.3.3 管道内两相流研究进展
    1.4 气液两相流模型和主要描述参数
        1.4.1 两相流的主要参数及其计算式
        1.4.2 气液两相流模型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装置与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循环供水系统
        2.1.2 高压供气系统
        2.1.3 气水脉冲发生系统
        2.1.4 数据采集系统
        2.1.5 试验管路
    2.2 试验相关参数测定方法
    2.3 试验基础数据
        2.3.1 介质物理特性
        2.3.2 管道阻力系数
    2.4 气水脉冲管段清洗试验步骤
第3章 基于气水脉冲管道清洗试验的两相流压降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水平管道气液两相流压降分析
    3.3 脉冲频率对管内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3.3.1 进气时间对管内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3.3.2 停气时间对管内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3.4 进气压力对管内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3.5 进水流量对管内两相流压降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气水脉冲管道清洗试验的两相流流型研究
    4.1 引言
    4.2 气水脉冲管道清洗过程中气液两相流流型
        4.2.1 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划分
        4.2.2 气水脉冲管道清洗中的两相流流型
    4.3 基于气水脉冲工况参数的两相流流型研究
        4.3.1 基于曼德汉流型图的流型判别
        4.3.2 基于泰特尔流型图的流型判别
    4.4 基于压差信号的两相流流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气水脉冲管道清洗两相流过程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定
        5.2.1 CFD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
        5.2.2 气水脉冲管道清洗两相流过程的控制方程
        5.2.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5.2.4 离散方法
        5.2.5 数值模拟中参数的选择
    5.3 数值模拟过程及其结果分析
        5.3.1 数值模拟过程
        5.3.2 数值模拟结果验证
        5.3.3 模拟结果分析
    5.4 管道壁面剪切力主要影响因素的模拟试验
        5.4.1 管径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
        5.4.2 管道倾斜度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
        5.4.3 管内腐蚀情况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
        5.4.4 进气喷嘴对壁面剪切力的影响
    5.5 气水脉冲给水管道清洗两相流研究结果的工程应用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城镇管网供水二次污染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管网二次污染的分类
    1.1 按污染源进行分类
    1.2 按污染位置进行分类
    1.3 按污染形势进行分类
2 管网二次污染的成因
    2.1 供水管材对水质的影响
    2.2 二次供水引起的管网水质二次污染
    2.3 水体自身物化反应
    2.4 腐蚀、结垢和沉淀物对水质的污染
3 防止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
    3.1 提高出厂水水质稳定性
    3.2 采用合格管材、合理施工、严格管理
    3.3 优化消毒工艺
    3.4 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技术改造
    3.5 加强相关法规建设
4 结语

(7)浅析给水管网几种清洗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减轻给水管网二次污染的必要性
2 改善给水管网水质的主要方法
3 国内外管网清洗技术发展现状
    (1) 单向冲洗法
    (2) 高压射流法
    (3) 机械刮管法
    (4) 气水脉冲清洗法
4 结语

(9)管网水质二次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管网二次污染的分类
    1.1 污染源
    1.2 污染位置
    1.3 污染形式
2 管网二次污染的成因
    2.1 管网水自身的污染
    2.2 腐蚀、结垢、沉积物的污染
    2.3 防腐衬里渗出物的污染
    2.4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的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2.5 回流污染
3 管网二次污染的防治
    3.1 提高出厂水的水质
    3.2 采用合格管材、合理施工、严格管理
    3.3 合理设计、安装、管理好二次供水
    3.4 周期性冲洗管网
    3.5 加强运行管理
    3.6 安装防回流装置
4 结语

(10)浅谈供水二次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二次加压造成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水池(箱)污染的原因
    1.2 水池(箱)污染的最常见的控制措施
2 回流污染及防治措施
    2.1 回流污染的原因
    2.2 采用倒流防止器的措施
3 腐蚀污染及管材选用
    3.1 腐蚀污染
    3.2 塑料管
    3.3 复合管
    3.4 不锈钢管
4 管网漏失污染及防治措施
    4.1 污染的原因
    4.2 针对给水管网漏失可采取的方法
5 结语

四、给水管网的二次污染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质管道锈蚀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D]. 冯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2]给水管网水质模拟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 黄锐. 苏州科技学院, 2015(06)
  • [3]重金属元素在给水管网中的蓄积释放规律研究[D]. 宋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7)
  • [4]给水管道中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开发研究[D]. 王珏. 湖南大学, 2014(04)
  • [5]气水脉冲清洗给水管道两相流过程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 杨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12)
  • [6]城镇管网供水二次污染剖析[J]. 黄义忠.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4(05)
  • [7]浅析给水管网几种清洗技术的原理及应用[J]. 韩晓曦.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07)
  • [8]市政管网和二次供水系统中水质二次污染差异性分析[A]. 左丹. 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6:供水管网改造与运行管理, 2012
  • [9]管网水质二次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J]. 路晓波. 山西建筑, 2011(16)
  • [10]浅谈供水二次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郭佩佩. 科技风, 2010(06)

标签:;  ;  ;  ;  ;  

供水管网二次污染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