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N几项关键技术探讨

EPON几项关键技术探讨

一、EPON几个关键技术的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栋[1](2020)在《基于SDH+EPON的智能配电通信组网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了大电压等级的坚强输电网络。在公司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建设将作为工作的重点。智能配电网的实现离不开配电自动化。配电通信网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配电自动化的能力,可以看出,组建智能配电通信网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关键,因此研究智能配电通信组网技术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非凡。本文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提出,结合长治市区10k V供电用户覆盖范围以及智能配电网建设进度,详细分析长治供电公司可以采用的智能配电通信网技术,结合目前的骨干传输网现状,详细分析电力通信技术应用,分析配电自动化的体系结构以及业务需求,从提升配电网自动化程度以及安全可靠性为目标,研究适用于长治供电公司智能配电网的通信组网方式,以经济性、可靠性为目标,利用SDH+EPON技术实现长治供电公司智能配电通信组网方案。最后结合组网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实例验证,验证配电通信网的可用性,最终为其他网省公司的配电通信网建设提供参考方案。

李惠敏[2](2019)在《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受5G需求和带宽增长的强烈驱动,光通信产品预计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但随着技术壁垒的逐渐突破,S公司在光通信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公司决定引入项目集管理模式以支持研发战略发展。但在以流程为导向的项目集管理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阻力,项目集进度失控、战略目标达成率低等问题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的研究工作应运而生。项目集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多项目管理手段,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新兴管理技术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项目集管理核心概念与主要研究成果,对项目集分类进行了研究,并且辨析了项目集管理相关理论,为项目集管理流程研究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S公司项目集管理流程活动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对策解决方案、改进后业务流程构建和实际效用验证问题出发,针对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项目集管理流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现状问题分析本文首先运用SIPOC(supplier-input-process-output-customer)高阶流程模型对流程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项目集生命周期和战略一致性管理两个方面对流程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与总结。(2)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改进方案本文在SIPOC流程目标模型构建基础上,以项目集管理理论为指导,并结合集成产品开发理念,从流程实际管理问题出发,制定了整合的流程改进方案,具体三大措施包括:战略项目集流程阶段及管理配置改进,战略项目集管理组织结构改进,战略项目集沟通与决策管理制度改进。(3)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业务流程构建本文以项目集管理标准为标杆对照,结合S公司管理现状,应用SIPOC模型对流程项目集生命周期和阶段架构进行了改进,规范了流程步骤与职责定义,统一了项目集生命周期与战略一致性管理配置,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业务流程。本文最后以S公司无源光器件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为流程实践对象,对以上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实际验证,完成了经验总结。

黄子昭[3](2019)在《基于关联分析的EPON网络质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EPON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具有带宽高、部署快等优点,但是随着接入的高带宽用户越来越多,网络的带宽、可靠性、业务恢复的及时性等指标具有高标准的特点。此外基于EPON技术的网络具有利润高,收入稳定,后期新业务迭代升级快等优势,各大通信运营商都重视EPON网络的建设。因此EPON网络质量的提高和改进是运营商争夺的主要战场。本论文依据质量管理中的技术手段对通信网络质量问题的收集,使用数据关联算法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分布和原因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这些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策制定,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及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优化网络的目标,最后通过比对网络优化前后的运维指标,可以有效降低EPON网络故障率及投诉率,达到预测EPON网络质量的目的,主要工作如下:1、应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质量问题,包括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专家小组法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2、定量分析法使用数据关联分析法,通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关联分析,找出根本质量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解决质量问题,并达到预先制定的降低故障率以及投诉率,提高网络可靠性的目标。在以后的网络运行维护中应用该质量分析方法,保证网络可靠、稳定的运行。

吴志扬[4](2019)在《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配网工程管理研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电力需求。近年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全面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并明确了构建贯穿发电、线路、变电、配电、用电服务和调度全部环节和全电压等级的电网可持续发展体系的发展思路。其中,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直接决定着电力消费者对于电能质量的体验,其覆盖面积广、技术实施手段多样化、系统建设周期长且难度较大,成为了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关切。论文首先分析了国网嘉兴供电公司自三集五大(“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以来配网工程因投资规模的逐年递增,由于配网项目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实际情况复杂等固有特性,导致配网项目相对于主网资产而言更加“难以管理和控制”现状,通过从项目立项、开工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竣工决算等业务流程等方面开展、工程各个阶段的分析,进而对业务流程图进行了优化,结合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化建议,给出了当前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离不开配电自动化的电力数据通信,电力通信网是配电网实现自动化功能的业务承载平台,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期间,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自动化业务逐渐向中低压配电侧进一步延伸。为此,针对国内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需求和国内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落后现状,论文研究了基于EPON技术的中低压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具有高可靠、高稳定、配置灵活、通信实时双向和运维方便的优点;论文研究了基于EPON技术的中低压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设计规则,分析了光分配网络的保护冗余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最终经过理论的论证,目前该成果已经经过初步的试点,并通过实践初步证明其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配电网管理有着较明显的作用。论文研究的内容涵盖了电力配网建设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给出解决方案,易于复制使用。案例表明所研究的流程规范能将有关管理流程标准化,基于EPON技术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势必提升调度效率和管理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使信息化建设和生产管理得到真正的结合,以实现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从而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为管理层提供参考,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王蔚[5](2018)在《NG-EPON高效用户接入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4K/8K高清视频等新兴产业的崛起,用户对于网络接入速率的要求与日俱增。作为网络接入的“最后一公里”主流解决方案之一,无源光网络(PON)能够提供强大的宽带接入能力。目前的PON技术如EPON、GPON、10G-EPON、XG(S)-PON等能够为用户提供高速的宽带接入速率。但是,随着网络带宽需求以每年50%的速率不断增长,现有的PON技术在几年后将无法满足未来业务巨大的带宽需求,研究面向未来海量带宽需求的具有更高宽带接入速率的PON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IEEE成立802.3ca标准组来研究能够提供高达100Gb/s接入速率的下一代以太无源光网络(NG-EPON)。在时分复用的基础上,NG-EPON采用多个波长叠加的结构来提升总体带宽容量,同时引入信道绑定提升单个ONU的带宽能力。在NG-EPON中,ONU配备多套收发机,能够通过信道绑定在多个波长同时工作。NG-EPON的多波长及信道绑定的全新特性带来了大幅的容量提升,同时也给用户接入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论文主要针对NG-EPON中用户接入控制,基于多波长及信道绑定的新特性,从用户注册、资源调度和用户汇聚管理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多通道ONU注册协议、资源调度算法以及ONU汇聚管理方案,实现了NG-EPON的用户快速接入以及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高效利用。具体而言,本论文完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NG-EPON用户注册技术研究NG-EPON由于采用了信道绑定技术,ONU可以在多个波长进行数据传输。为了保证传输可靠性,在注册时需要对ONU在每个波长上都进行验证。传统的EPON注册协议由于为单波长的场景设计无法直接应用到NG-EPON中。如果简单地将单波长EPON注册协议扩展到多波长,则会由于各个波长都要等待竞争窗口的结束,存在注册时间过长的问题,无法快速地提供用户接入服务。为了同时兼顾传输可靠性和注册效率,本论文提出了基于波长终端协作的协同注册协议。通过修改协议流程,协同注册协议只需要ONU在任何一个波长注册成功,便可以通过波长终端的协作利用其它的波长终端对剩余波长进行传输可靠性的辅助验证,从而实现ONU在所有波长的注册与验证。此外,本论文对传统的注册信息单元和状态机进行了扩展,可以很好地适用于协同注册协议,同时又能保持对传统10G-EPON甚至1G-EPON的后向兼容性。为了评估直接扩展版本和协同注册协议的性能,本论文对两种协议的注册流程进行建模分析,推导理论注册时延,同时进行仿真实验进行对比。理论和仿真结果都表明,协同注册协议能够有效地降低注册时延,能够大幅加快用户的接入速度。(2)NG-EPON资源调度技术研究NG-EPON ONU叠加的波长信道数量不同导致了NG-EPON多种类型ONU的存在,不同类型的ONU具备不同的工作波长能力。在资源调度即动态波长带宽分配时,必须要考虑不同的ONU工作波长能力、对应的带宽容量限制以及ONU波长能力不同导致的带宽分配的公平性问题。为了保证带宽资源在不同类型的ONU之间高效、公平地分配,本论文解耦了带宽分配和波长分配,提出了基于多阈值线的权值最大最小公平的带宽分配算法,然后对不同类型的波长分配顺序进行了研究,实现了NG-EPON中多类型ONU共存时的高效、公平、灵活的资源调度。此外,大小变化的以太网数据包在多个波长并行传输将导致乱序问题,重排序则需要一定的缓存和处理时延。针对此情况,本论文提出了抑制乱序情况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尽可能地将ONU带宽授权分配在单个波长上,并且基于分配结果进行带宽授权重整形优化,能够极大地降低出现乱序情况的ONU数量,理论和仿真都证明了本算法导致的乱序ONU数量小于波长数,与ONU数量无关。最后,在轻便的在线调度模式中,OLT需要对单个ONU进行快速的资源调度决策,针对波长分配模式,研究了不同的波长分配模式对于网络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自适应的波长分配模式,综合考虑单个ONU负载以及总体负载进行动态波长分配,能够实现更低的时延和更大的吞吐量。(3)NG-EPON用户汇聚管理技术研究出于节能和服务保护的目的,根据用户数量和数据流量的涨落规律,OLT会选择性地关闭部分波长并把ONU汇聚到剩余波长上。在NG-EPON中,多种工作波长能力ONU的存在使得OLT在用户汇聚管理时选择汇聚波长时必须谨慎考虑用户的波长能力不均衡性,即使负载轻到只需要一个波长来承载,也不能随意地选取汇聚波长,必须根据ONU工作波长能力情况选取ONU都能工作的波长作为汇聚波长才能保证汇聚所有的ONU。进一步考虑负载情况则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同的工作波长能力和对应的负载情况组合将会导致不同的最简汇聚波长的选择。针对复杂的工作波长能力情况下的汇聚管理问题,本论文运用图论知识,对NGEPON中的波长汇聚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将问题转化为带容量限制的集合覆盖问题,提出相应的启发式算法求解。提出的二步求解法的复杂度低,性能优良,能够快速求出最简汇聚波长,同时给出每个ONU详细的迁移路径,方便运营商智能地运维管理。综上,本论文研究了NG-EPON高效用户接入控制技术,参考了IEEE 802.3ca标准组相关提案文稿,问题来源于对用户接入控制受NG-EPON新特性影响的思考,对用户接入控制的几个重要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NG-EPON用户接入控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动和促进IEEE 802.3ca NG-EPON用户接入控制技术的最终标准形成。

陈松明[6](2016)在《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下一代光接入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信业务的不断丰富以及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现有铜缆的接入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开展高速率宽带业务的需求。对运营商来说,开展“光进铜退”,通过光纤网络的敷设,进行网络转型和宽带化改造,提升网络对业务的支撑能力,是电信产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由于其结构简单、低成本、可靠行强的网络拓扑,以及能够提供高宽带业务的特点,是光纤网络建设所依托的架构。在接入层,PON在各方面优于传统的接入方式,已经发展出EPON和GPON两大标准阵营,根据本身的技术特点,在实际应用里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设备功用特性、相互贯通性、链式产业发展、成本控制方面有着成熟运用的EPON和GPON已经成为无源光接入技术的标准。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产生并推动了IPTV、高清电视、3D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互联网业务,由此带来飞速剧增的信息传输带宽需求,当下采用的EPON、GPON技术甚至10G PON系统也逐渐捉襟见肘。因此,面对继续增长的宽带网络需求,立足长远发展,需要对下一代无源光网络进行研究。文章简要的介绍了由PON到NG PON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演进,说明了基于TWDM-PON技术的下一代无源光网方案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情况,并以智能ODN作为设备智能化的代表,讲解智能网络设备的发展。通过成本分析,分析了NG-PON在目前以将来商用化的可行性。文章最后进行总结并对今后无源光接入网络的发展提出展望。

李正璇[7](2016)在《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清电视、实时视频会议、3D网络游戏等应用的迅速发展,用户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提升。得益于光纤的超宽带传输特性,光纤接入已逐步取代传统的xDSL技术,成为主流的接入技术。为了控制运维成本,降低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故障率,光接入网主要采用无源光网络(PON)的架构来实现。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PON技术经历了由低速EPON(2.5/1.25-Gb/s)、GPON(1.25/1.25 Gb/s)到10GE-PON(10/1 Gb/s,10/10 Gb/s)、XGPON(10/2.5-Gb/s)的演变。而在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驱动下,光网络亟需进一步升级。ITU-T与全业务接入网组织(FSAN)于2011年开始制定下一代光接入网(NG-PON2)技术标准。经过广泛研究与讨论,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后向兼容性及升级成本等因素,基于波长堆叠技术的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Time and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PON—TWDM-PON)结构成为优选方案。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如上行无色光源、用户端波长选择接收、色散管理、能耗控制等也逐渐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此外,更长的接入距离和更高的接入速率是未来接入网的发展趋势。长距离光纤传输对系统的功率预算和色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速信号传输中涉及的高阶调制和解调技术也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接入网与用户直接相关,是整个光通信网络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决定了接入网系统对成本十分敏感。因此,如何在满足系统指标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技术难度和器件成本,甚至用低成本器件实现更高的性能,成为开展下一代接入网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围绕光接入网的高速化、长距离化、低成本化升级过程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展开了如下工作:1.基于RSOA的N×10/1.25-Gb/s TWDM-PON系统演示TWDM-PON系统要求光网络单元(ONU)端的收发模块无色化,具有波长通用性。即收发机可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控制输出的波长及选择接收任意一个下行波长。从而可使整个系统中每个用户的ONU一模一样,这对于运营商的安装和维护十分方便,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维成本。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可以看作一种宽谱光源,当有种子光对其进行注入锁定时,可以得到和种子光同样波长的激光输出。注入锁定包括外部注入和自激两种方式。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利用RSOA和可调光滤波器形成的自注入锁定环形激光器作为上行无色光源,信号可直接调制在RSOA上,从而得到一个低成本、无色化的ONU收发模块。基于此无色化的ONU结构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1)基于RSOA和可调滤波器的上行无色光源利用RSOA和可调滤波器组成的自注入锁定环形激光器,得到了RSOA在自注入锁定状态下的激光输出。调制信号可以直接加载到RSOA上,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可以通过调节滤波器的中心波长来控制,实现了ONU的无色发射功能。2)基于单个滤波器的同时上行无色光源产生和下行波长选择由于RSOA的波长红移效应,上行激光器发出的中心波长与光滤波器的中心波长存在少量偏移,从而导致上下行波长之间产生一定的波长差,避免了上下行信号间由于反射和后向瑞利散射产生的串扰。利用此特性,在ONU中使用同一个光滤波器,同时实现了上行无色光源的产生和下行波长的选择。3)上下行非对称N×10/1.25 Gb/s系统演示利用提出的上行无色光源及系统架构,进行了波长堆叠的N×10/1.25 Gb/s系统演示。2.基于DML的对称40 Gb/s TWDM-PON系统演示受限于RSOA的调制带宽,上述基于RSOA的环形激光器只能支持不超过2-Gb/s的调制速率。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行速率,我们提出利用低成本的波长可调谐直调激光器(DML)作为上行光源,调制速率可达到10 Gb/s。但直接调制会产生较强的频率啁啾,使信号消光比降低,光谱展宽。在光纤中传输时,啁啾与色散相互作用,会使信号发生严重的畸变。对此,我们展开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基于光滤波的色散管理方案我们提出在ONU端利用光滤波器对直调信号的光谱进行整形,将啁啾产生的频率调制转化为强度调制,从而提高信号的消光比,并实验演示了10-Gb/s直调信号的40 km光纤传输。另一方面,为了消除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对系统功率预算的影响,我们提出将啁啾管理滤波器调整到接收端的改进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功率预算。2)基于上下行共用滤波器的系统结构设计在下一代光接入网中,波长堆叠的架构导致ONU端需要下行波长选择器件。同时,ONU端采用波长可调谐的直调激光器作为上行光源,从而导致上行信号需要光滤波器来进行啁啾管理。因此,我们提出在ONU端使用同一个滤波器同时实现这两种功能,降低ONU的成本。上行啁啾管理中的偏移滤波机制使得上下行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波长间隔,从而可以避免上下行信号之间由于反射或后向瑞利散射产生的串扰。3)上下行对称40 Gb/s TWDM-PON系统演示基于上述方案,进行了上下行对称40Gb/s容量的TWDM-PON系统演示。在不同的滤波器位置下,分别得到31 dB和39 dB的功率预算。4)利用码型转换消除上行信号放大过程中的码型效应为了提高系统功率预算,需要提升上下行信号入纤功率。当ONU端激光器输出功率较低时,通常采用体积小、易集成的SOA对信号功率进行放大。为了避免放大过程中码型效应对信号的影响,提出利用SOA的增益饱和特性和自相位调制效应实现码型转换,从而得到较高的上行入纤功率。3.接入距离延长和功率预算提升方案长距离、高分光比的光接入网可以降低每个用户的成本,且有利于OLT的聚合和管理。相比普通接入网而言,长距离光接入网中的光纤损耗和分光器损耗更高,因此需要较高的功率预算,光纤传输中累积色散量更大,因此通常采用外调制结合相干检测实现。我们提出利用直调直检方案,结合光谱整形的色散管理技术,围绕长距离光接入网展开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直调信号与外调信号性能对比通常认为,直调相比外调制得到的信号质量差,外调制更适合长距离光纤传输。但在长距离接入的应用场景下,系统的高功率预算需要可支持尽量高的入纤功率的调制格式。通过对比发现,外调信号的光谱都有很强的载波分量,而直调信号没有。从而使得直调信号可支持更高的入纤功率。2)基于单个光延迟干涉仪(DI)的上下行多通道色散管理针对长距离传输中的色散问题,提出利用光延迟干涉仪(DI)作为周期性滤波器实现上下行多通道的双向色散管理,从而实现了直调信号的100-km长距离传输。3)100公里长距离光接入网系统演示利用直调信号的高入纤功率特性,结合基于光谱整形的色散管理技术和OLT和ONU端的前置放大技术,实现了对称40 Gb/s TWDM-PON系统演示,可以支持100-km光纤传输,并得到了53dB的功率预算。4.基于10GHz器件的100 Gb/s TWDM-PON系统演示随着40G TWDM-PON标准的日益成熟,针对更高调制速率的研究逐渐展开。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基于低速器件的高速信号调制展开研究,利用频响为10GHz的DML和PIN实现了下行方向基于如下调制格式的100G TWDM-PON系统演示:1)单波长28 Gb/s Duobinary信号直接调制、传输与解调利用激光器和接收机的低通响应特性,得到电双二进制调制(Duobinary)。同时结合光滤波的色散管理方案,实现了28 Gb/s duobinary信号的40km传输。2)单波长25 Gb/s PAM-4信号调制、传输及解调利用高阶调制码型—四电平幅度调制(4-PAM)将对器件的带宽需求降低到10GHz。同时结合光滤波的色散管理方案,实现了25Gb/s PAM-4信号的直接调制、40 km传输及直接检测。3)单波长25 Gb/s NRZ-OEQ直接调制、传输与解调利用光均衡滤波(OEQ)方案改变信号的频谱分布,从而使闭合的眼图张开,实现基于10GHz器件的25-Gb/s二电平(OOK)调制。同时,结合光滤波的色散管理,实现了40 km的光纤传输。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基于光滤波均衡实现的NRZ-OEQ方案能够支持更高的入纤功率,同时比多电平调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此外,与Duobinary和PAM-4格式相比较,OOK解调技术相对成熟,实现简单;虽然受器件带宽限制,经过光均衡处理后信号速率仍然只能达到26 Gb/s,无法实现更高速的调制,但可以满足100G PON的要求。因此NRZ-OEQ是100G PON的一种低成本、可靠的方案。

陈腾煜[8](2014)在《智能电网采集器EPON通信模块实现与光载无线系统多频带预失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智能抄表系统对通信技术和组网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Ethernet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ON)是未来实现宽带、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具有带宽大、传输距离远和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并且其组网非常灵活,非常符合智能电网的分布式结构。这些技术及组网特点使EPON成为智能电网和智能抄表系统建设的主选技术。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带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的需求,WLAN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无线通信的带宽十分有限,并且高频无线信号无法传输太远的距离。结合了无线通信和光通信两者特点的光载无线技术因此诞生。与以往的无线通信系统不太一样,光载无线系统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比如非线性交调失真等。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工作:1、智能电网采集器EPON通信模块的实现论文首先介绍了EPON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还有多点控制协议和关键技术。然后在此基础上,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电网中的EPON通信模块(ONU)的设计与实现,硬件部分主要包括CPU模块、光收发模块和UART模块;软件部分主要分析了软件基础架构和主体程序流程。最后还对ONU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ONU满足了上下行波长、发射光功率和接收灵敏度等指标要求。2、光载无线系统多频带预失真技术的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光载无线系统的出现与发展,分析了光载无线的特点与链路增益、噪声系数、动态范围等性能指标。然后重点讨论光载无线系统中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了多业务混合传输的数字预失真新方案,在常见数字预失真方案上考虑了多路信号混传和二阶非线性失真,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

臧军超[9](2013)在《TDM-WDM混合10G EPON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WDM-PON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光接入技术之一,具有强大的接入能力,代表了接入网发展的趋势,但WDM-PON的成本太高,这在成本敏感的接入网应用中影响明显如何以目前1G/10G EPON系统网络为基础,实现与WDM-PON技术的融合以提高接入网性能,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一种折中的方案即基于TDM-WDM的混合PON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有逐渐商用的趋势本文提出的双速多波长10G EPON系统就是一种过渡型灵活解决方案本文设计的TDM-WDM混合组网方案,主要是在10G EPON的基础上引入了DWDM技术,大幅提高了系统带宽针对混合网络升级方案,对网络架构进行了设计,提出了波长扩展方案;根据性能需求,对系统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了相应的扩展,讨论了测距注册及资源管理等关键技术在经典IPAC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QoS保证能力的双速多波长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设计出了在不同速率不同工作环境下调整ONU时隙分配比的新型调度方式还提出了一种采用部分ONU REPORT提前收集方案的带宽分配算法,可以利用波长调度实现在重负载条件下带宽资源均衡最后使用OPNET Modeler对本文提出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有所提高,时延和信道利用率有所改善

李向阳[10](2012)在《小区宽带接入工程基于EPON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FTTH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的技术热点,中国电信也积极投入到EPON的试验和建设,我参与了北京电信EPON项目的试验、建设和实施工作,包括EPON的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的方案制定、试验和实施,该论文来源于该企业项目。论文首先介绍了基于Ethernet的无源光网络,总结了目前主流的FTTx技术,PON的标准现状,并简要描述了EPON的实现原理、关键技术和技术优势。论文的重点是分析EPON在用户接入网的应用。首先对接入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由于现有商业楼宇组网结构复杂、不便于管理、需要固定机房、建设成本高等问题,特提出了将EPON应用于商业楼宇的方案,总结了业务应用模式,文章对比EPON在用户接入网组网方案、业务能力、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将EPON与SDH、光modem等现有接入手段进行了对比,方案有效解决了现有商业楼宇组网方案的种种弊端。同时,也提出了将EPON应用于小区的方案,由于现有ONU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EPON+LAN是目前较好的选择,该接入方式的建设成本与ADSL基本相同,但系统效率明显增强,因此可以考虑逐步替代ADSL的接入方案。接下来论文总结了EPON在实施过程中深化设计的要点,简单说明OLT、ODN和ONU的建设地址、距离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要素,并列举了EPON在北京电信成功应用的案例和经验,总结对EPON的实施建设有一定帮助。为了验证EPON应用于接入网的可行性,我们对EPON单系统、互联互通进行了测试,论文对测试的目的、测试环境、方案和成果进行了详细描述,测试内容包括EPON与MSTP、与互联网、与NGN的IAD设备的互通测试,测试为文章分析EPON在商务楼宇中业务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基础。最后,根据国外EPON的发展规律,论文制定了EPON在中国的业务预测模型,随着光纤价格、EPON自身设备成本的不断下降,技术的发展,EPON高性价比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在今后大带宽业务驱动下,光纤接入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接入手段,模型预测我国到2007年EPON用户数将达到136万,2008年将达到372万,2009年将达到800万。光纤接入是接入网的发展趋势,目前EPON技术已经逐步成熟、且成本不断下降、功能完善,在国内外都已经广泛应用,EPON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二、EPON几个关键技术的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PON几个关键技术的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DH+EPON的智能配电通信组网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电力系统通信组网技术研究
    2.1 光纤通信技术
        2.1.1 电力通信光缆
        2.1.2 SDH骨干传输网技术
    2.2 工业以太网技术
        2.2.1 工业以太网技术简介
        2.2.2 工业以太网技术特点
        2.2.3 电力工业以太网技术组网应用
    2.3 EPON技术
        2.3.1 EPON技术简介
        2.3.2 EPON技术标准
        2.3.3 EPON关键技术分析
        2.3.4 EPON技术总结
    2.4 电力线载波技术
        2.4.1 电力线载波通信原理
        2.4.2 电力线载波可靠性分析
        2.4.3 电力线载波的技术特点
    2.5 无线通信技术
        2.5.1 无线公网技术
        2.5.2 无线专网技术
    2.6 其他电力通信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研究
    3.1 配电自动化系统简介
        3.1.1 配电自动化系统概述
        3.1.2 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
    3.2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方式需求分析
        3.2.1 智能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简介
        3.2.2 常见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模式分析
        3.2.3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需求分析
        3.2.4 智能配电通信网业务需求分析
    3.3 几种常用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模型研究
        3.3.1 基于EPON技术的通信组网模型研究
        3.3.2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通信组网模型研究
        3.3.3 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混合模型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治供电公司市区智能配电通信网组网设计
    4.1 长治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模型研究
        4.1.1 长治城区配电网络现状
        4.1.2 长治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模型
        4.1.3 长治供电公司配电通信网的主要结构
        4.1.4 长治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技术选择
    4.2 方案总体设计
        4.2.1 EPON通信组网方案
        4.2.2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4.2.3 EPON通道的保护典型设计
        4.2.4 系统安全性设计
    4.3 长治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施工设计
        4.3.1 智能配电通信网光缆建设
        4.3.2 智能配电通信网设备选型
        4.3.3 设备安装与工程配置
        4.3.4 机房、电源与辅助设备建设
    4.4 长治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通信组网效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目标
        1.2.1 论文研究内容
        1.2.2 论文研究目标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思路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写作框架
第二章 项目集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2.1 项目集、项目集管理的概念
        2.1.1 项目集的定义
        2.1.2 项目集的分类
        2.1.3 项目集管理的定义
    2.2 项目集管理标准
        2.2.1 项目集管理绩效域
        2.2.2 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绩效域
        2.2.3 项目集战略一致性管理绩效域
    2.3 项目集管理相关理论
        2.3.1 项目集与项目组合、项目管理的关系
        2.3.2 项目集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
        2.3.3 项目集管理与集成产品开发理论
    2.4 SIPOC高阶流程图模型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现状问题分析
    3.1 流程实施背景
        3.1.1 项目集管理背景
        3.1.2 组织结构背景
    3.2 流程现状描述
        3.2.1 SIPOC现状模型
        3.2.2 现状分析
    3.3 问题分析
        3.3.1 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分析
        3.3.2 项目集战略一致性管理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改进方案
    4.1 SIPOC流程目标模型
        4.1.1 SIPOC目标模型的建立
        4.1.2 SIPOC目标模型要素分析
    4.2 基于目标模型的问题改进方案
        4.2.1 流程改进对策
        4.2.2 整体改进方案
    4.3 详细实施方案
        4.3.1 流程组织结构改进
        4.3.2 战略项目集流程阶段及管理配置改进
        4.3.3 战略项目集沟通与决策流程管理制度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业务流程构建
    5.1 SIPOC模型流程阶段构建
    5.2 阶段1:项目集定义阶段
        5.2.1 项目集构建
        5.2.2 项目集规划
        5.2.3 项目集启动
        5.2.4 阶段流程图
    5.3 阶段2:项目集收益交付阶段
        5.3.1 组件规划与授权
        5.3.2 组件监管与整合
        5.3.3 组件移交与收尾
        5.3.4 阶段流程图
    5.4 阶段3:项目集收尾阶段
        5.4.1 项目集移交
        5.4.2 项目集关闭
        5.4.3 收尾阶段流程图
    5.5 总体业务流程构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流程应用及评估
    6.1 项目集案例概述
    6.2 流程实践应用
        6.2.1 阶段1:项目集定义阶段
        6.2.2 阶段2:项目集收益交付阶段
        6.2.3 阶段3:项目集收尾阶段
    6.3 流程改进效果评估
        6.3.1 流程改进效果总结
        6.3.2 项目集生命周期管理改进效果评估
        6.3.3 项目集战略一致性管理改进效果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关联分析的EPON网络质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本文研究方法
第二章 EPON网络质量预测相关基础理论
    2.1 预测EPON网络质量模型演进
        2.1.1 传统预测EPON网络质量模型
        2.1.2 基于关联技术的EPON网络质量预测模型设计
    2.2 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2.2.1 鱼骨图法
        2.2.2 头脑风暴法
        2.2.3 专家小组法
    2.3 数据关联分析内容
        2.3.1 数据关联分析预测的流程
        2.3.2 数据关联分析A算法与其它算法比较
        2.3.3 数据关联分析预测的方法
第三章 EPON网络质量问题收集
    3.1 EPON组网特点及质量问题
        3.1.1 EPON组网的业务特点
        3.1.2 EPON组网的技术特点及组网方式
        3.1.3 EPON网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3.1.4 质量问题分析过程
    3.2 定性方式收集数据
        3.2.1 鱼骨图根本问题收集
        3.2.2 头脑风暴问题收集
        3.2.3 专家小组问题收集
        3.2.4 定性方式所收集问题的特征及共性
    3.3 定量方式收集数据
        3.3.1 网管告警信息收集
        3.3.2 以往历年用户故障单信息收集
        3.3.3 网络设备中探针告警收集
        3.3.4 定量方式所收集问题的特征及共性
    3.4 数据的整理
        3.4.1 故障数据的统计及分布
        3.4.2 按照数据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整理
第四章 EPON网络质量分析
    4.1 定性原因分析
        4.1.1 头脑风暴原因分析
        4.1.2 专家小组原因分析
    4.2 定量原因分析
        4.2.1 数据关联分析过程
        4.2.2 置信度与支持度分析
        4.2.3 作用度分析
    4.3 依据关联数据推算强关联关系
第五章 预测质量问题并实施EPON网络质量改进
    5.1 依据强关联关系并参考定性原因预测网络质量
    5.2 依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组织管理改进
        5.2.1 工作流程改进
        5.2.2 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
    5.3 依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设备层改进
        5.3.1 网络设备结构设计改进
        5.3.2 网络设备间线路改进
        5.3.3 电源设备改进
        5.3.4 环境设备改进
    5.4 依据预测分析结果进行人力资源改进
        5.4.1 提高培训水平
        5.4.2 绩效考核
    5.5 依据预测分析对EPON网络质量改进前后对比
        5.5.1 故障率改进
        5.5.2 用户投诉改进
    5.6 质量改进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存在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导师和作者简介
附件

(4)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配网工程管理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关键技术、研究方案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关键技术
        1.4.3 研究方案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配网项目主要业务流程、主要问题、管理的难点及优化策略
    2.1 配网项目的业务内容
    2.2 配网项目的主要业务分析
        2.2.1 项目立项
        2.2.2 开工准备
        2.2.3 现场施工
        2.2.4 竣工验收
    2.3 配网项目管理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2.3.1 可研深度不够
        2.3.2 可研批复迟缓
        2.3.3 前期准备不够充分
        2.3.4 部门协调沟通困难
        2.3.5 集体企业内部沟通不畅
        2.3.6 工程结算严重滞后
        2.3.7 其他费用结算滞后
    2.4 管理机构设置中问题分析
        2.4.1 人员不足、缺乏初步审核
        2.4.2 管理职能分解、建设流程繁琐
        2.4.3 突出纵向要求、缺少横向协同
        2.4.4 约束考核弱化、建设质量下降
        2.4.5 属地职能弱化、建设环境艰难
    2.5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5.1 可行性研究估算阶段
        2.5.2 工程初步设计与概算管理阶段
        2.5.3 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管理阶段
        2.5.4 工程结算、财务决算管理阶段
    2.6 配网项目基建标准化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2.6.1 标准化工作流程及考核机制的建立
        2.6.2 配网项目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的优化
        2.6.3 设计单位中介机构提前介入机制
        2.6.4 加强设计力量确保及时完成任务
        2.6.5 建立合同管理流程
        2.6.6 加强部门沟通避免相互推逶
        2.6.7 开发配网管理系统保持信息通畅
        2.6.8 完善领退料流程确保支出真实性
        2.6.9 制订拆旧物资回收管理规范流程
        2.6.10 结算、决算、暂估流程
        2.6.11 安全管理现场化、实现基建安全长周期
        2.6.12 质量管理工序化、提升基建工程优质率
        2.6.13 档案管理责任化、强化工程资料规范制度
    2.7 配网工程管理电力数据通讯研究
        2.7.1 基于EPON技术的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特点
        2.7.2 基于EPON技术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点案例分析
    3.1 可研阶段
    3.2 设计阶段
    3.3 施工管理阶段
    3.4 验收与结算阶段
    3.5 项目后评估阶段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工作总结
    4.2 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项目

(5)NG-EPON高效用户接入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NG-EPON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与日俱增的带宽需求
        1.1.2 NG-EPON的研究意义
    1.2 NG-EPON的研究现状
        1.2.1 PON的技术演进与发展趋势
        1.2.2 NG-EPON的标准化进程与研究现状
    1.3 NG-EPON用户接入控制面临的技术挑战
        1.3.1 NG-EPON用户注册的技术挑战
        1.3.2 NG-EPON资源调度的技术挑战
        1.3.3 NG-EPON用户汇聚管理的技术挑战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创新点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NG-EPON用户注册技术研究
    2.1 NG-EPON用户注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2.1.1 传统EPON注册协议研究
        2.1.2 NG-EPON注册要求与挑战
    2.2 NG-EPON用户注册协议
        2.2.1 NG-EPON独立注册协议
        2.2.2 NG-EPON协同注册协议
    2.3 NG-EPON用户注册协议性能分析
        2.3.1 NG-EPON独立注册协议的理论注册时延
        2.3.2 NG-EPON协同注册协议的理论注册时延
        2.3.3 NG-EPON注册协议理论注册时延对比分析
    2.4 NG-EPON用户注册协议仿真实验
        2.4.1 仿真环境与参数配置
        2.4.2 NG-EPON注册协议性能比较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NG-EPON资源调度技术研究
    3.1 NG-EPON资源调度技术相关研究
        3.1.1 传统PON资源调度技术
        3.1.2 NG-EPON资源调度研究现状
        3.1.3 NG-EPON资源调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2 NG-EPON高效公平的离线资源调度技术
        3.2.1 NG-EPON资源调度问题建模
        3.2.2 高效公平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
        3.2.3 抑制乱序的动态波长带宽分配算法
    3.3 NG-EPON轻便快速的在线资源调度技术
        3.3.1 NG-EPON在线资源调度的研究问题
        3.3.2 NG-EPON在线资源调度的波长分配模式
        3.3.3 NG-EPON在线资源调度的自适应波长分配模式
    3.4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3.4.1 NG-EPON离线资源调度算法性能评估
        3.4.2 NG-EPON在线资源调度算法性能评估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NG-EPON用户汇聚管理技术研究
    4.1 用户汇聚管理技术研究问题与研究现状
    4.2 NG-EPON ONU用户汇聚管理问题
    4.3 NG-EPON ONU用户汇聚策略
        4.3.1 无容量约束的情况下的ONU波长汇聚策略
        4.3.2 有容量约束的情况下的ONU波长汇聚策略
    4.4 NG-EPON ONU波长汇聚性能分析
        4.4.1 无容量约束的情况下的汇聚性能
        4.4.2 有容量约束的情况下的汇聚性能
    4.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4.6 工作总结
    4.7 工作展望
附录A 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6)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下一代光接入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PON接入技术的发展过程
        1.2.1 PON技术的组成
        1.2.2 PON技术发展历程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接入网需求分析
    2.1 发达国家先进光接入网的发展现状
    2.2 国内运营商现状分析
    2.3 市场需求分析
        2.3.1 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集约化建设
        2.3.2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发展
    2.4 拟定发展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G-PON系统可行性分析
    3.1 EPON与 GPON系统浅析
        3.1.1 EPON系统的关键技术
        3.1.2 GPON的系统构成与技术回顾
        3.1.3 EPON与 GPON的市场成熟产品分析举例
    3.2 NG-PON的发展历程与NG-PON技术解析
        3.2.1 NG-PON的发展历程
        3.2.2 10G PON系统的技术解析
        3.2.3 NG-PON2 系统的技术浅析
    3.3 TWDM-PON系统分析
        3.3.1 TWDM-PON技术方案分析
        3.3.2 TWDM-PON系统组成
        3.3.3 TWDM-PON发展及其标准化历程
        3.3.4 TWDM-PON应用与普及的可行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ODN系统可行性分析
    4.1 智能ODN的发展历程
        4.1.1 智能ODN的发展
        4.1.2 智能ODN标准化的目的
        4.1.3 智能ODN标准化历程
    4.2 智能ODN的系统构架
        4.2.1 智能ODN设备
        4.2.2 智能ODN网管系统
        4.2.3 智能管理终端
    4.3 智能ODN应用与普及的可行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下一代光接入网的规划与成本分析
    5.1 结合下一代光接入网的总体规划
        5.1.1 总体规划设计思路
        5.1.2 结合下一代PON系统的分光比原则
        5.1.3 结合下一代PON系统的光分配网分析
    5.2 下一代光接入网成本分析
        5.2.1 PON系统敷设成本分析
        5.2.2 PON系统运维成本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带宽需求分析
        1.1.2 无源光网络基本结构
        1.1.3 无源光网络中的复用技术
    1.2 无源光网络的的发展
        1.2.1 无源光网络的标准化进程
        1.2.2 成本控制分析
        1.2.3 研究目标
    1.3 TWDM-PON中的关键技术及研究现状
        1.3.1 无色ONU
        1.3.2 色散管理
        1.3.3 传输距离和功率预算提升
        1.3.4 调制速率提升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其创新点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RSOA的 N×10/1.25Gb/s TWDM-PON系统
    2.1 无色ONU研究背景
    2.2 基于RSOA的上行无色光源
        2.2.1 RSOA特性介绍
        2.2.2 基于RSOA的环形激光器构建
        2.2.3 基于SOA高通滤波特性的模式噪声抑制
    2.3 基于RSOA环形激光器的TWDM-PON系统
        2.3.1 同波长系统中后向瑞利散射和反射串扰研究
        2.3.2 系统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对称40Gb/s TWDM-PON系统
    3.1 40 Gb/s TWDM-PON研究背景
    3.2 基于光谱整形的色散管理方案
        3.2.1 直调激光器的啁啾特性
        3.2.2 基于单个可调滤波器的波长选择和啁啾管理
    3.3 对称40Gb/s TWDM-PON系统演示
    3.4 功率预算提升方案
        3.4.1 滤波器位置对功率预算影响分析
        3.4.2 基于SOA的上行功率放大器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直调直检的100公里长距离光接入网*
    4.1 长距离接入背景介绍
    4.2 直调激光器的长距离传输性能
    4.3 下行功率预算提升方案
        4.3.1 直调信号与外调信号的抗非线性性能比较
        4.3.2 实验结构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基于单个光延迟干涉仪的上下行多通道色散管理技术
        4.4.1 DPSK解调器结构
        4.4.2 基于DI的多通道色散管理
    4.5 对称40Gb/s TWDM-PON的100km长距离接入系统演示
        4.5.1 实验结构
        4.5.2 眼图及误码测试
        4.5.3 结果分析及技术方案对比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10GHz器件的100/40-Gb/s TWDM-PON系统*
    5.1 100 G EPON研究背景
    5.2 窄带器件的高速调制方案
        5.2.1 双二进制码
        5.2.2 PAM-4
        5.2.3 频率均衡技术
    5.3 基于10GHz DML和 PIN的28 Gb/s电双二进制调制
        5.3.1 基于Duobinary调制的100G TWDM-PON系统
        5.3.2 实验结构
        5.3.3 眼图及误码测试
    5.4 PAM-4 调制传输性能
    5.5 基于10GHz DML和 PIN的25Gb/s NRZ-OEQ信号调制
        5.5.1 基于DI的频率均衡
        5.5.2 DI的啁啾管理效果测试
        5.5.3 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
    5.6 码型比较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附录 :中英文对照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8)智能电网采集器EPON通信模块实现与光载无线系统多频带预失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网络与光接入技术
        1.2.1 光网络的发展和系统结构
        1.2.2 光接入技术简介
    1.3 PON技术及应用
        1.3.1 PON技术简介
        1.3.2 EPON系统的应用
    1.4 智能电网和基于EPON的智能抄表
        1.4.1 智能电网的发展
        1.4.2 智能抄表和EPON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EPON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2.1 EPON体系结构
        2.1.1 EPON的系统组成
        2.1.2 EPON协议的层次模型
    2.2 EPON工作原理
        2.2.1 下行数据传输
        2.2.2 上行数据传输
        2.2.3 EPON帧格式
    2.3 多点控制协议
        2.3.1 控制帧格式
        2.3.2 自动发现与注册流程
        2.3.3 数据传输流程
    2.4 EPON关键技术
        2.4.1 测距
        2.4.2 系统同步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电网采集器EPON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需求分析
    3.2 硬件设计
        3.2.1 硬件设计要求与实现方案
        3.2.2 电源和时钟模块
        3.2.3 CPU功能模块
        3.2.4 光收发模块
        3.2.5 UART功能模块
        3.2.6 Flash功能模块
    3.3 软件设计
        3.3.1 软件设计要求与实现方案
        3.3.2 软件基础架构
        3.3.3 主体程序设计
        3.3.4 镜像升级与软件调试
        3.3.5 节能方案设计
    3.4 模块测试与结果
        3.4.1 硬件性能测试
        3.4.2 软件功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载无线系统多频带预失真技术研究
    4.1 光载无线系统简介
        4.1.1 光载无线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4.1.2 光载无线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
        4.1.3 光载无线系统的关键技术
        4.1.4 系统应用背景与多业务混合传输
    4.2 光载无线系统与预失真技术
        4.2.1 光载无线系统中的非线性
        4.2.2 数字预失真
    4.3 理论分析与实验
        4.3.1 理论分析
        4.3.2 实验设置与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9)TDM-WDM混合10G EPON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PON 技术的发展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10G EPON 和 WDM PON 关键技术概述
    2.1 10G EPON 技术体系
        2.1.1 10G EPON 的系统架构和工作原理
        2.1.2 10G EPON 层次模型
        2.1.3 10G EPON 关键技术
    2.2 WDM PON 技术体系
        2.2.1 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 关键技术
        2.2.3 技术优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10G EPON 的混合组网关键技术
    3.1 混合网络设计方案
        3.1.1 混合网络相关研究
        3.1.2 混合网络设计方案
    3.2 混合 PON 相对原网络的扩展
        3.2.1 物理层扩展
        3.2.2 数据链路层扩展
    3.3 混合 PON 组网关键技术
        3.3.1 测距技术
        3.3.2 ONU 自动发现与注册技术
        3.3.3 带宽资源管理技术
    3.4 关键器件的选择
        3.4.1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3.4.2 局端与用户端配置
        3.4.3 组合波长耦合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速多波长资源调度算法研究
    4.1 影响算法性能的要素
        4.1.1 轮询周期
        4.1.2 SLA 支持能力
        4.1.3 公平性
        4.1.4 QoS 保证与权重
    4.2 典型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性能分析
        4.2.1 IPACT 算法
        4.2.2 具有 QoS 保证的两级调度算法
    4.3 混合 PON 条件下的算法性能优化
        4.3.1 不同速率 ONU 的公平性问题
        4.3.2 针对信道利用率的算法改进
    4.4 一种双速多波长动态资源分配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速多波长算法仿真模拟
    5.1 OPNET Modeler 简介
    5.2 基于 OPNET 的混合 PON 模型
        5.2.1 网络模型
        5.2.2 节点模型
        5.2.3 进程模型
    5.3 仿真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10)小区宽带接入工程基于EPON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EPON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
    2.1 概述
    2.2 EPON的技术优势
    2.3 EPON技术的基本网络结构
    2.4 EPON的工作原理
    2.5 EPON系统的技术难点
第三章 新建小区EPON接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3.1 前言
    3.2 EPON技术实现方案是否可行
    3.3 电源问题
    3.4 设备安装
    3.5 测试与培训
    3.6 EPON小区综合布线及管理维护要点探析
        3.6.1 前言
        3.6.2 需求描述
        3.6.3 小区宽带接入网方案
        3.6.4 小区EPON设备维护要点分析
        3.6.5 光纤的日常维护和测试要点
        3.6.6 机房设备信息及小区用户
第四章 采用EPON技术实现智能小区的具体应用
    4.1 组网原则
        4.1.1 组网指导思想
        4.1.2 组网基本原则
    4.2 需求分析
    4.3 解决方案
        4.3.1 总体方案
        4.3.2 设备方案
        4.3.3 光缆的设计
    4.4 业务提供方案
        4.4.1 宽带数据业务
        4.4.2 语音业务
        4.4.3 CATV业务
        4.4.4 IPTV业务
        4.4.5 增值业务-EPON在小区安防监控中的应用
    4.5 业务规划方案
        4.5.1 用户带宽规划计算
        4.5.2 IP地址规划原则
        4.5.3 VLAN规划
    4.6 供电方式
        4.6.1 基本供电
        4.6.2 电池供电
    4.7 总系统功能测试
        4.7.1 语音业务测试
        4.7.2 CATV业务测试
        4.7.3 光层指标测试
        4.7.4 电性能指标测试
        4.7.5 功能测试
        4.7.6 网管测试
    4.8 应用效果
第五章 EPON发展面临的问题
    5.1 总体发展形势
    5.2 面临的主要问题
    5.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EPON几个关键技术的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DH+EPON的智能配电通信组网设计与研究[D]. 刘栋.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2]S公司光通信产品研发战略项目集管理流程研究[D]. 李惠敏.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3]基于关联分析的EPON网络质量预测研究[D]. 黄子昭.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1)
  • [4]国网嘉兴供电公司配网工程管理研究与分析[D]. 吴志扬. 扬州大学, 2019(02)
  • [5]NG-EPON高效用户接入控制技术研究[D]. 王蔚.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6]以成本控制为导向的下一代光接入网设计的可行性研究[D]. 陈松明.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时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 李正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8]智能电网采集器EPON通信模块实现与光载无线系统多频带预失真技术研究[D]. 陈腾煜.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9]TDM-WDM混合10G EPON关键技术的研究[D]. 臧军超.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6)
  • [10]小区宽带接入工程基于EPON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李向阳.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EPON几项关键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