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

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

一、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论文文献综述)

林毅夫,付才辉,郑洁[1](2021)在《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一个理论框架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新结构经济学是作为第三代发展经济学提出来的,但实际上是对现代经济学的一场结构革命,它涉及现代经济学的每个领域,包括环境经济学。基于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研究视角,采用新古典的研究方法对经济体的环境系统进行结构分析,初步构建起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其中,理论框架根据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范畴,可以划分为四大理论体系,即新结构最优环境结构理论、新结构环境发展理论、新结构环境转型理论和新结构环境运行理论。四大理论体系一以贯之地认为,环境结构及其变迁、转型与运行均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生产结构。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相比于聚焦环境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环境经济学更高阶,未来需要加快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学科建设,逐步推动形成一门新结构经济学的子学科。

钱昭英,龙森柳[2](2021)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考》文中提出指出了近些年来,不同高校在各类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设置上有重大展现,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从2012年设立至今,对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梳理国内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情况,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应从三方面入手:基于"能力导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群、建立多维度的实践课程和构建以社会发展需求特色课程体系。

程钰,王晶晶,张悦,李潇潇,付宇轩,王亚平[3](2021)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0年来“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进展——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内容述评》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成为政府和学者关心的热点与焦点话题。该研究以1991—2021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发表的"生态环境"为主题的2 580篇论文为样本,基于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对30年来该领域内的主题脉络和研究热点进行系统性梳理。研究发现,发文量大致呈现阶段式上升后波动下降的特征,201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年均"生态环境"类主题文章占当年发文量比重大致呈上升趋势;在关键词计量分析方面,相关研究覆盖面广、信息捕捉迅速,体现了生态保护问题的时代前沿和热点话题,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制、环境污染、生态补偿、生态环境等高频关键词,聚焦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呈现学术性与前沿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多元化与融合性相结合、全球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等特点。建议未来继续关注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理论体系与学科发展建设、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先进模式与智慧凝练、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国际经验借鉴等方面。

周宏春,史作廷,江晓军[4](2021)在《中国可持续发展30年:回顾、阶段热点及其展望》文中研究表明可持续发展,在西方国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的环境保护运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历次联合国大会上的智慧和贡献。可持续发展,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三大系统所构成;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避免发展夭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发展成果的积累,难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是过程,也是目标;永续发展已被确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全文为检索要素,结果发现,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覆盖了人口,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老年人和劳动力等方面;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城镇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碳排放等议题;资源环境可持续,涵盖环境规制,生态补偿,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土地利用,水资源等要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上发表的文章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支撑。总体上,可持续发展涉及的领域广泛,杂志文章却能紧扣热点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杂志文章却能紧扣政策研究前沿;可持续发展理论源远流长,杂志文章却能紧扣时代脉搏;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不断丰富,杂志质量也不断迈上新台阶。讨论我国30年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工作进展,杂志文章的热点变化以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关系,与大家分享。

钱昭英[5](2021)在《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理念下,社会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该专业符合时代对人才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并探索其实施路径是建设好该专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在梳理国内外"能力导向"下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我国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专业的学科特征及当今社会需求,构建了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提出了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优化完善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刘倩男[6](2021)在《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资源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基础资源,是促进粮食增收增产的必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水资源”问题多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内,足以看出我国对待水资源问题的重视。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整体粮食产量在1980~2018年实现5倍的增长,由此引发的关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为提高农业生产用水效率,使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本研究从水足迹的角度对粮食作物的用水效率进行了探究。首先通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测算黑龙江省(1988~2017年)近30年粮食(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生产消耗的虚拟水数量,并以此为基础计算黑龙江省各地的“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用于反应粮食生产消耗水量与农业产值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研究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的空间关联格局,分别采用Moran’s I指数、LISA聚集图分析其全局及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情况。最后应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其进行影响因子的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的30年时间里,黑龙江省整体农业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各地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出空间相关的属性特征,人为因素在粮食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中存在重要影响,部分影响因素存在较为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此,根据研究结果及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现有模式,从政府转变农业生产的治理思路、参与改善农业的生产方式、统筹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等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国家农业生产方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用水效率提高的目的。

于珊[7](2021)在《国外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当前,自然环境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了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角色,环境经济的研究也成为经济研究领域的新潮流。本文对国外文献进行总结,从国外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及研究维度界定、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四个方面,对当前国外环境经济研究进程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当前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在自然环境和经济领域,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以及进化论等都是其相关的研究内容;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金钥匙";对环境政策的制定需要在合理的环境评估基础上进行;经济与自然科学和哲学等是无法割裂的,在探寻环境经济的研究范式上不能单纯地依据理论、模型和经验,还要广泛地将技术模式和人类的情感因素包含在内。

谢屹,吴娟,侯一蕾,温亚利[8](2021)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文中指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留学生的学位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其课程教学具有专业理论复杂、课程知识与相关学科交叉性强、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针对留学生学科背景和国别不尽相同、经济学科知识积累不足、应用技能欠缺的现状,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一是要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二是课程教材应注重与国际接轨;三是案例教学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四是要注重培养留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教学改革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升了留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以及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

周灵,王微,常子墨,唐冰莹,李雨锡,任俊霖[9](2021)在《中国环境经济研究最新进展及前沿追踪——基于文献可视化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环境经济已成为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1978~2019年间共计2684篇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以"环境经济"为关键词进行了文献检索,通过研究文献年度分布、作者共现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探讨了环境经济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显示:环境经济研究的发文数量经历了缓慢上升、快速增长、平稳增加3个阶段;环境经济研究作者集中度较高,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即地理区位相近的机构更易产生合作;依据关键词知识图谱等,"环境经济政策""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企业管理"等成为最新研究热点。

蔡华杰,陈小捷[10](2021)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何以必要与可能》文中研究指明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二、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论文提纲范文)

(1)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一个理论框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从环境经济学到新结构环境经济学
二、学科的研究范式:结构分析范式
    (一) 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二)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三、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结构
    (一)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经济-环境循环流量图
    (二)环境体系及其结构
四、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五、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体系
    (一)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二) 新结构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六、最优环境结构理论:环境禀赋结构的供求原理
    (一) 环境体系与环境供给
    (二) 生产结构与环境需求
    (三) 最优环境结构:环境禀赋结构供给与需求的匹配
七、新结构环境发展理论:环境结构变迁原理
    (一) 新结构能源结构理论:能源结构及其变迁
    (二) 新结构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环境污染结构及其变迁
    (三) 新结构环境规制理论:环境规制结构及其变迁
八、新结构环境转型理论:环境自生能力与转型原理
九、新结构环境运行理论:环境结构的运行原理
    (一) 新结构绿色产业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产业的运行原理
    (二) 新结构绿色创新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技术的运行原理
    (三) 新结构环境金融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金融的运行原理
    (四) 新结构环境劳动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劳动的运行原理
    (五) 新结构环境空间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空间的运行原理
    (六) 新结构环境开放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开放的运行原理
    (七) 新结构环境周期理论:结构变迁中环境与周期的运行原理
    (八) 新结构环境与制度理论(11):结构变迁中环境与制度的运行原理
十、结语

(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开设院校情况
3 国内高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情况
    3.1 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数量不一
    3.2 专业核心课程学科涉及广泛
    3.3 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多实践少
4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4.1 基于“能力导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群
    4.2 建立多维度的实践课程
    4.3 构建以社会发展需求特色课程体系
5 结语

(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0年来“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进展——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内容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1.1 研究方法
    1.2 数据采集
2 发文统计分析
    2.1 发文量统计
    2.2 发文作者与单位分布
    2.3 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3 知识演进与新兴热点
    3.1 高频关键词
    3.2 关键词共现
    3.3 关键词突现
    3.4 关键词时区图谱
    3.5 关键词聚类
4 研究内容评述
    4.1 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支撑与理论建构研究
    4.2 环境污染问题特征规律与机理研究
    4.3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环境安全研究
    4.4 生态环境价值核算与生态补偿研究
    4.5 生态环境约束下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4.6 多元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革研究
    4.7 国家战略与典型区域生态环境研究
    4.8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经验研究
    4.9 多元微观主体环境行为综合研究
    4.1 0 生态环境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
5 研究总结

(4)中国可持续发展30年:回顾、阶段热点及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可持续发展覆盖领域广泛,杂志文章却能紧扣热点话题
2 可持续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杂志文章却能紧扣政策研究前沿
3 可持续发展源远流长,杂志文章却能紧扣时代脉搏
    3.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包含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贡献
    3.2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效显着,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不断丰富,杂志质量也迈上新台阶
5 简要小结与展望

(5)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2.1 课程体系设置的目标不一致
    2.2 核心课程定位不一致
    2.3 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致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能力体系构建
4 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5 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实施保障研究
    5.1 课程资源库建设
    5.2 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5.3 专业实验实践项目建设
    5.4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6)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虚拟水
        2.1.2 水足迹
        2.1.3 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测算及分析
    3.1 粮食作物水足迹及其强度测算方法
        3.1.1 “粮食作物水足迹”测算方法
        3.1.2 “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测算方法
    3.2 数据来源
    3.3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的测算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格局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4.1.2 全局Moran’l指数
        4.1.3 局部Moran’s I指数
    4.2 “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的空间关联格局
        4.2.1 全局自相关
        4.2.2 局部自相关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影响因子的空间计量分析
    5.1 “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影响因子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5.1.1 模型设定类型
        5.1.2 模型的确定
    5.2 “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影响因子空间计量模型的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5.2.1 变量选择
        5.2.2 数据处理
    5.3 “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影响因子空间计量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3.1 初步结果分析
        5.3.2 效应分解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提高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用水效率的相关建议
    6.1 转变农业生产的治理思路
        6.1.1 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6.1.2 适度管控城镇单位就业水平
        6.1.3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
    6.2 参与改善农业的生产方式
        6.2.1 调整灌溉模式
        6.2.2 提升区域机械化水平
        6.2.3 结合测土配方法精准施肥
    6.3 统筹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6.3.1 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6.3.2 发挥区域间的经济联动作用
        6.3.3 强化地区的交流能力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国外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国外环境经济学研究内容及研究维度界定
    (一)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的对比分析
    (三)环境经济学与其他相关研究主题的对比分析
三、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金钥匙”
    (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1. 循环经济。
        2. 代际公平。
        3. 衡量方法问题。
四、环境经济政策
五、环境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六、结语

(8)“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留学生项目概况及留学生群体特征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特点
    (一)课程的专业理论具有复杂性
    (二)课程知识具有较强的交叉性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科学设置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教材应注重与国际接轨
    (三)案例教学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四)注重培养留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与启示
    (一)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课程教学改革展望

(9)中国环境经济研究最新进展及前沿追踪——基于文献可视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3 文献数据的基本计量分析及可视化
    3.1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文献时间分布
    3.2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3.3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追踪分析
    4.1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热点分析(1989~2019)
        4.1.1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4.1.2 可持续发展研究
    4.2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聚类分析
    4.3 国内环境经济研究热点趋势分析
5 结论

(10)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何以必要与可能(论文提纲范文)

一、“物质利益难题”与“环境利益难题”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何以必要
三、生态政治经济学:何以可能

四、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结构环境经济学:一个理论框架初探[J]. 林毅夫,付才辉,郑洁.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5)
  • [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考[J]. 钱昭英,龙森柳. 绿色科技, 2021(19)
  • [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0年来“生态环境”主题的研究进展——主题脉络、知识演进与内容述评[J]. 程钰,王晶晶,张悦,李潇潇,付宇轩,王亚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09)
  • [4]中国可持续发展30年:回顾、阶段热点及其展望[J]. 周宏春,史作廷,江晓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09)
  • [5]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 钱昭英. 绿色科技, 2021(15)
  • [6]黑龙江省“粮食作物水足迹强度”空间关联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刘倩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2)
  • [7]国外环境经济学研究进展综述[J]. 于珊. 经济视角, 2021(03)
  • [8]“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留学生课程教学改革——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谢屹,吴娟,侯一蕾,温亚利. 中国林业教育, 2021(02)
  • [9]中国环境经济研究最新进展及前沿追踪——基于文献可视化视角[J]. 周灵,王微,常子墨,唐冰莹,李雨锡,任俊霖. 绿色科技, 2021(02)
  • [10]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何以必要与可能[J]. 蔡华杰,陈小捷. 当代经济研究, 2021(01)

标签:;  ;  ;  ;  ;  

中国环境与环境经济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