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NZ79/81/07汽轮机的安装

谈NZ79/81/07汽轮机的安装

一、浅谈NZ79/81/07型汽轮机的安装(论文文献综述)

顾柳栋[1](2018)在《城市热电厂节能技术应用和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依托华能苏州热电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主要介绍热电厂降低厂用电耗和凝汽器性能优化的策略及方法;从电厂大功率电机着手,进行变频改造或者“电改汽”;从提高凝汽器性能着手,减少电厂冷源损失和耗水量,实现节能减排。通过凝汽器不锈钢螺纹管改造、汽轮机真空查漏、循环水泵变频改造、引风机汽动改造四个实际案例,分析改造具备的可行条件和优点,以及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控制策略和手段,最后对节能改造效果进行分析验证。通过四个案例分析,为今后其他城市热电厂提供节能减排的思路方向和宝贵经验。主要内容具体如下:1)通过建立凝汽器的传热模型,对凝汽器前期出现的换热效果不佳、腐蚀严重等问题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提出改造方案。改造后凝汽器的清洁系数达到了0.92,真空为4.655k Pa;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下降约5.6g/k Wh,年节约费用约203.2万元,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15.2吨,凝汽器改造取得较好的收益。2)利用道尔顿定律和弗留格尔公式对真空泄漏时测得的机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汽轮机的排汽量增加0.69倍,凝汽器热负荷上升导致凝汽器真空降低,并通过现场泄漏检查确定泄漏点。对裂缝修补后,六抽温度恢复到正常温度,机组真空严密性达到运行标准要求。3)按照凝汽器设计压力0.00434MPa,在5℃-23℃不同的冷却水进口温度时计算所需要的循环冷却水量,得到冷却水流量随着凝汽器热负荷的降低而降低,循环水泵耗功也降低;从理论上证明将循环水泵进行变频改造的可行性。根据电厂循环水泵变频改造前后实际运行数据,对比改造前后循环水泵所耗厂用电率,改造后循环水泵所耗厂用电率下降,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从负荷率上看,电厂机组运行在50%80%的负荷率时,循环水泵变频运行比工频运行更经济。4)为实现超净排放进行脱硫改造后,因为增加了烟气的流动阻力,故对引风机进行扩容改造;但是厂用电率增加至9.86%。选用汽轮机驱动引风机,则可以降低厂用电率2.37%,达到电厂年度厂用电率考核不超过8%的指标要求;引风机汽动改造后,从理论上对设计参数进行经济性计算,得到改造后可每年节约厂用电2.791×103万k Wh,共可节约费用961.229万元;根据生产现场实测数据计算运行指标,表明引风机汽动改造达到预期效果。

尉龙[2](2018)在《达拉特发电厂330MW机组给水泵改造研究》文中指出给水泵作为电站中重要的辅机设备,国内常用的给水泵驱动方式主要有小汽轮机驱动及液力耦合器调速电动机驱动两种。汽动给水泵减少了电动泵在给水调节阀或液力偶合器中均产生泵功率损失,并且节约厂用电。本文介绍了330MW机组锅炉、汽轮机、除氧器、现有电泵的主要参数。并介绍了火电机组的热经济性评价指标,如汽耗率、热耗率、发电煤耗、发电效率。对改造的两个方案投资成本、施工难易、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分析,最终选择了2×50%汽动泵+1×50%电动泵的布置方式。对改造后性能评价试验计算分析,汽轮机高中压缸效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且汽泵高于电泵;汽动给水泵组的效率随负荷的下降逐渐降低;机组供电煤耗在负荷200MW后降低明显。结果表明,改为小汽轮机驱动热经经济性较好,额定工况下,供电煤耗降低4.07g/(kW.h),厂用电率降低2.97%,高压缸效率提高1.73%,上网功率增加11.83MW。改造方案年纯收入1102.83万元,2.15年收回投资成本。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当两台给水泵的流量输出相同时,机组热效率最佳,以及机组最佳运行方式。

贺栋红[3](2017)在《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节能改造及经济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加快煤电转型升级,促进清洁有序发展,争取实现“现役燃煤发电机组经改造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时”的目标,要求各发电企业深挖设备潜能,淘汰高耗能设备或系统,节能降耗。对于火电厂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研究降低燃煤电厂汽轮机运行能耗的某些方法并实施,降低机组发电煤耗,将会对电力企业安全经济运营,减少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燃煤机组在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从高参数蒸汽做功端和冷端两方面着手,首先理论分析了某电厂超超临界汽轮机和冷却塔的运行参数、热力性能试验结果,通过对比设计参数差异,得出系统运行参数偏低的原因——汽机动静间隙较大和冷却塔换热面积不足,提出汽封改造和冷却塔填料改造的必要性。其次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该机组大修中汽机节能改造的内容:做功端为汽轮机本体汽封改造,减少透平级内漏汽损失;冷端为冷却塔填料改造,降低循环冷却水出塔温度,使汽轮机低压缸背压靠近设计值。然后通过对比各种汽封和填料的优缺点,结合系统运行情况,确定节能改造的范围,并详细介绍了改造工程实施的细节,如汽封间隙的测量方法、各种型式汽封的安装与间隙调整、冷却塔填料施工步骤等。最后改造后用同样的方法和测量原件进行热力性能试验,做到更科学地对改造前后机组性能进行对比和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额定工况下机组发电综合改造节能降耗约3.8克标煤/千瓦时,节能效果显着。

于忠平[4](2017)在《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节能安全运行的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环保要求和节能的双重驱动,新建发电机组逐步向高参数、大容量方向发展,并主要以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的600MW等级以上机型为发展目标。超超临界汽轮机和其他类型汽轮机结构上存在差异,尤其是上海汽轮机厂制造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由于电源结构的改变,大型机组作为调峰机组已成常态,如何在满足调峰需求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是发电企业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以某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换热设备特性建模、真空保护和配汽优化等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对上海汽轮机厂制造的600MW超超临界等级汽轮机组回热系统加热器和凝汽器等换热设备进行建模分析。基于无量纲数理论建立加热器的变工况数学模型,运用现场运行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并用模型评估加热器的性能,实现了电厂回热系统现场快速计算,设备的安全经济诊断。将无量纲数理论运用到凝汽器模型中,根据NTU关系式导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凝汽器能效算法,用冷却水入口温度、流量、蒸汽温度以及相应的基准工况参数,就能对火力发电厂凝汽器进行变工况计算,为不同工况下的经济分析提供参考。通过两个换热设备的建模和特性分析表明,无量纲理论构造的模型方程简单,精度在工程合理范围之内,在测点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准确进行电厂换热设备性能检测。其次,从电厂安全角度考虑汽轮机组低真空保护问题。本文在对上海汽轮机厂制造的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讨论该机组低真空保护设置的和其他类型汽轮机组的差异,研究真空下降带来的长叶片小容积流量带来的安全影响。针对小容积流量带来的安全问题对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真空保护设置应进行优化。在传统低真空保护方式上进行改进,提出基于机组负荷的低压缸压力变值的低真空度保护方式和基于中低压连通管压力函数关系的低真空度保护方式,分别对这两种低真空保护方式的适用对象机组进行研究并对真空下降的事故处理方法提出建议。最后,研究上海汽轮机厂制造的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在满足AGC要求下,采用何种运行控制策略使机组的经济最大化。本文从该类型机组配汽方式的优化入手,对对象机组进行现场试验,得到机组的部分特性。根据机组的设计数据建立汽轮机及回热系统变工况模型,在进行理论验证和试验验证后,进行机组变工况热力计算,来丰富试验数据,结合实际运行工况和模拟工况,提供一个兼顾电网调峰要求和节能合理的运行控制策略。

豆林瑞[5](2017)在《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齿形设计与性能分析》文中认为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是活齿传动的一种形式,不仅具有内激波活齿传动形式所具有的结构紧凑、传动比范围广、承载能力强以及传动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相比较于内激波活齿传动形式,还具有齿形加工方便、易于提高齿形精度及齿面硬度等工艺特点。为丰富减速器种类,开发高效、高性能的减速装置,本文分别对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齿形设计、齿形特性、活齿传动耦合刚度、虚拟样机仿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样机试制。本文将摆线运动规律应用于外激波凸轮的齿形方程中,根据传动原理,推导得相应中心轮齿形方程。根据解析几何原理推导得激波凸轮和中心轮工作齿廓方程。以参数化齿形方程为基础,对中心轮的齿形曲率半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给出了中心轮等距齿形不干涉条件;对传动过程的压力角公式进行了推导,并给出了实例计算分析。在参数化齿形方程与齿形特性方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活齿传动耦合刚度的概念,对激波凸轮-活齿-中心轮啮合的传动过程中的转子振动传递刚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数学建模与求解。并分析了结构参数的变化对耦合刚度的影响规律。在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的样机模型的基础之上,首先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模型进行了可行性验证。运用Adams进行了外激波摆杆活齿运动学仿真,验证传动比的稳定性,从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运用Ansys workbench进行了虚拟样机运行过程中接触应力应变的分析,保证了样机设计的强度需求。最后完成了实体样机的加工及装配。

胡荷娟[6](2017)在《含大规模风电的多源区域电网优化调度研究》文中指出化石能源发电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大障碍,利用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发电,是未来电力发展趋势之一。风电作为新能源发电中的一种,具有清洁、储存量大和易于开发等优点,被广泛开发和利用。由于风电的随机不确定性,大规模风电的接入,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研究含大规模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动态特性和风功率预测以及多源区域电网的优化调度,对提高风电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含大规模风电接入的多源区域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展开了如下研究:(1)构建了含风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机组和汽轮发电机组的多源混合电力系统模型,在风速波动条件下,对该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的多源混合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风电机组输出功率波动性的影响,并能够准确描述该电力系统主要参数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含大规模风电接入的多源区域电网优化调度研究提供支撑。(2)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PSO-BP)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来获得BP(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很好地解决了常规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问题,并对PSO-BP算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实例预测结果表明,PSO-BP算法较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的绝对平均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减少了7.02%,和9.37%,证明粒子群神经网络(PSO-BP)算法在风电场输出功率预测方面具较理想的效果。(3)基于所建立的含风电的多源混合电力系统模型和风电功率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多智能体粒子群算法(Multi-agent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MA-PSO)的经济调度方法,该算法结合了粒子群(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全局特性和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智能特性,有效解决了高维数、非线性、多参数耦合的经济调度问题;通过对MA-PSO算法与基本PSO算法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MA-PSO算法求出的一天的最优值的发电成本为3.7964×104$,而PSO算法所求出的最优值的发电成本为4.1787×104$。MA-PSO算法所求发电成本较PSO算法节省了3.823×103$,即节省率高达9.14%。证明MA-PSO算法搜索性能好,收敛精度高。同时,MA-PSO算法应用于解决经济调度问题,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于斌[7](2016)在《圆筒型错齿结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将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与直线电机集成在一起可构成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该系统可利用多种能源进行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小型航空航天电源和舰船推进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直线电机技术,直线电机的结构和性能对整个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圆筒型错齿结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Tubular Staggered-Teeth Transverse-Flux Permanent-Magnet Linear Machine,TST-TFPMLM),该方案为解决传统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结构复杂、加工工艺性差、漏磁大和功率因数低的问题提供了思路。本文对TST-TFPMLM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了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了TST-TFPMLM的数学模型和变速运动时的分析方法。针对TST-TFPMLM的复杂三维磁路结构,建立了该电机的等效磁路模型,得出了关键区域的等效磁阻。针对全模型三维有限元仿真耗时长、计算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其模型简化方法,得到了等效简化有限元模型。针对TST-TFPMLM在自由活塞式斯特林发电系统中的变速运行问题,提出了利用匀速计算数据推导变速计算数据的函数预测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对电机反电动势的快速求解。其次,以TST-TFPMLM的漏磁、反电动势和推力特性为重点考虑的目标,研究了电机的主要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并给出了电机的主要电磁参数计算方法。针对TST-TFPMLM的复杂漏磁特性,研究了其漏磁形式和漏磁评价方法,得出了TST-TFPMLM的漏磁分布规律,以及小漏磁情况下的主要结构参数选取原则。在TST-TFPMLM的初始设计阶段,以反电动势和推力特性为重点关注目标,得到了高反电动势和高推力情况下的定子铁心单元轴向长度、定子齿顶宽度和齿顶厚度等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针对TST-TFPMLM系统的精确控制问题,研究了该电机电感参数的计算方法。再次,对TST-TFPMLM的关键性能,包括功率因数、定位力、效率和推力密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优化。为了提高电机功率因数,通过解析方法对TST-TFPMLM功率因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永磁体设计、绕组设计、电枢电流幅值、内功率因数角、定子齿顶部分尺寸等方面提出了功率因数的改善方法。针对定位力影响电机系统运行特性的问题,探讨了该电机的定位力抑制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TST-TFPMLM的损耗和效率计算方法,同时对比了两种不同设计方案的电磁性能,最终确定了兼具良好电磁性能和加工工艺性的设计方案。之后,为了使TST-TFPMLM在高温、高压和有限空间环境下安全运行,对该电机的温度场计算和相关因素对电机散热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TST-TFPMLM的温度场建模问题,通过考虑电机实际结构、传热特点和散热条件,建立了简化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确定了相关的热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电机绕组、绝缘材料、永磁体等关键区域的温度分布规律。进一步地研究了槽满率、材料性能和空气流速对电机散热效果的影响规律。最后,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正确性和探讨制造工艺,研制了一台TST-TFPMLM样机,设计并搭建了测试平台,对样机的电气参数、空载特性、电动和发电状态下的电机性能进行了测试,为TST-TFPMLM的进一步改进和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张晗[8](2016)在《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汽轮机性能试验是汽轮机组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燃煤机组的节能降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汽轮机性能试验数据采集存在实时性差和通信可靠性弱的特点,数据预处理智能化水平低,试验数据计算还处于离线处理阶段。所以实现汽轮机性能试验的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化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在线计算功能将进一步深化汽轮机性能试验在机组节能降耗工作上的指导意义。虚拟仪器是仪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硬件设备完成信号的测量、采集,利用软件即可完成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研制一种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系统硬件实现试验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智能化预处理和数据的在线计算分析。硬件设计方面,由于数据采集组件是系统硬件的核心,经过比选多款数据采集设备后,选用的是模块硬件指标更高、通信实时性更强、数据采集编程更简便的NI公司的数据采集产品—NI Compact DAQ机箱及NI C系列NI 9203数据采集板卡,实现现场一次原件的信号测量,采集的信号由数据交换组件传递至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系统软件由虚拟仪器软件编制,包括试验数据采集、预处理和计算分析三部分。试验数据采集软件包括试验数据采集控制、信号的分析和降噪处理,应用图形化应用软件Lab VIEW和驱动软件NI-DAQmx开发数据采集模块,控制数据采集;应用傅里叶变换分析信号频谱,发现试验数据噪声干扰处于低频带范围;采用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实现信号的降噪处理。以西柏坡#5机组热力试验为例,依靠Fisher有序聚类实现试验数据的预处理,从数据采集系统中提取用于试验数据计算的“稳态试验数据”。试验数据计算部分核心涉及给水流量的计算和热力参数修正,根据给水流量显示矩阵计算方程计算给水流量,应用常规热平衡法计算热力性能经济性指标(如热耗率);利用修正曲线完成参数修正,采用广义汽水分布矩阵模型完成减温水等系统修正。本文基于虚拟仪器研制的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收集纳入监测范围电厂的实时运行数据,应用虚拟仪器软件实现试验数据的在线处理工作,实时监测电厂的能耗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能耗监测对机组运行、检修工作的实时指导性,进一步实现机组能耗诊断和节能评估工作。

祝建飞,姚峻,叶颖俊[9](2015)在《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配汽优化技术探究》文中提出国内已建成投产的超超临界机组中的3大类型,其汽轮机设计定型和制造完成后其设计效率已基本确定,若需通过优化运行方式来提高机组实际运行效率,高压调门配汽优化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三种汽轮机配汽方式各有特点,与之相对应发展了不同的配汽优化技术。在配汽优化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三类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这些技术都能在无需增加硬件投资的前提下,降低发电成本,实现节能减排。

刘新平[10](2015)在《改良型CrMoV钢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蠕变破坏是高温高压工作条件下焊接部件的主要安全隐患。高温服役的汽轮机转子是汽轮机的关键部件,其结构大型,锻造困难,常使用窄间隙焊接方法将多个锻件连在一起。受焊接过程中焊接冷热循环的影响,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极不均匀,高温下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蠕变特性,它像一个寿命削弱系数影响接头的结构完整性。但究其机理、影响和研究手段,国内外的系统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以CrMoV钢焊接接头焊缝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机理及其对接头蠕变损伤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接头焊缝金属进行金相观察、透射电镜试验和硬度试验。金相试验结果显示,焊缝金属由柱状晶区、粗晶区、等轴晶区及焊缝中心等轴晶区组成;柱状晶和粗晶形状相似,柱状晶晶界模糊,而粗晶轮廓清晰,等轴晶颗粒清晰,而焊缝中心等轴晶并无明显晶界。透射电镜试验表明,焊缝内部的微观组织主要是条状和粒状贝氏体,且粗晶区、等轴晶区、柱状晶区及焊缝中心等轴晶区内的亚晶尺寸逐渐变小。显微维氏硬度测试结果表明,焊缝中心是焊缝最薄弱部位。(2)对焊缝金属环向、径向和轴向微平板试样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环向、径向和轴向试样的抗拉强度依次降低。径向试样易在柱状晶区断裂,轴向试样易在焊缝中心等轴晶区断裂。(3)对焊缝金属焊道上的环向和径向、焊缝中心径向微圆棒试样进行蠕变试验。发现焊道上的环向、径向试样和焊缝中心径向试样的蠕变寿命及稳态蠕变速率依次降低,焊接接头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结合蠕变断裂试样的断口分析、微观组织观察及有限元分析表明,粗晶区、等轴晶区、柱状晶区和焊缝中心等轴晶区的蠕变性能依次降低,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行为受柱状晶区、粗晶区、等轴晶区及焊缝中心等轴晶区应力重分布的影响。(4)基于改装后的材料蠕变行为原位测试系统,采用微平板试样,对焊缝金属焊道上的环向和径向试样进行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微平板试样也可以表征焊缝金属的各向异性蠕变行为,它与微圆棒蠕变试样所测规律一致。

二、浅谈NZ79/81/07型汽轮机的安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NZ79/81/07型汽轮机的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热电厂节能技术应用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电厂节能减排现状
    1.3 国内热电厂节能减排技术
        1.3.1 不锈钢螺纹管强化换热技术
        1.3.2 循环水泵高压变频技术
        1.3.3 引风机汽动改造技术
    1.4 电厂概况
    1.5 存在问题
        1.5.1 凝汽器脏污及换热性能差
        1.5.2 厂用电耗超限
    1.6 解决问题的对策
        1.6.1 凝汽器改造
        1.6.2 循环水泵变频改造
        1.6.3 引风机汽动改造
    1.7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凝汽器不锈钢螺纹管改造和研究
    2.1 凝汽器改造背景
    2.2 凝汽器换热系数理论分析
    2.3 凝汽器传热性能计算
        2.3.1 凝汽器设计工况下基本传热性能计算
        2.3.2 凝汽器改造前性能计算
        2.3.3 凝汽器改造后性能计算
    2.4 凝汽器改造效果
        2.4.1 凝汽器真空
        2.4.2 凝汽器端差
        2.4.3 凝汽器清洁系数
        2.4.4 凝汽器水阻
        2.4.5 凝汽器性能
        2.4.6 节能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参数分析法真空查漏
    3.1 真空系统查漏
    3.2 机组漏空现象
    3.3 机组真空泄漏的原因分析
        3.3.1 运行参数比较分析
        3.3.2 现场系统检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水泵变频改造与节能研究
    4.1 循环水泵变频改造背景
    4.2 循环水泵特性
    4.3 循环水泵变频改造热力分析
    4.4 循环水泵的变频改造
    4.5 循环水泵变频改造效果
        4.5.1 厂用电率
        4.5.2 #3 循环水泵改造前后耗电量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引风机汽动改造应用与研究
    5.1 引风机汽动改造背景
        5.1.1 改造原因
        5.1.2 改造前热电负荷运行概况
    5.2 汽轮机选型研究
        5.2.1 引风机电动机驱动改为汽轮机驱动原则
        5.2.2 汽轮机选型分析
    5.3 引风机汽动改造可靠性分析
        5.3.1 汽轮机和引风机转速分析
        5.3.2 改造后全厂耗汽量核算
        5.3.3 改造后电厂经济收益分析
    5.4 锅炉MFT保护回路改造
    5.5 引风机汽动改造运行效果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达拉特发电厂330MW机组给水泵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机组性能分析
    2.1 汽轮机
    2.2 锅炉
    2.3 除氧器
    2.4 给水泵
        2.4.1 给水泵的驱动方式
        2.4.2 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2.4.3 电动泵的布置方式
        2.4.4 电动泵的参数
    2.5 性能分析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给水泵改造方案确定
    3.1 改造原则
    3.2 改造方案比较
        3.2.1 方案1
        3.2.2 方案2
        3.2.3 方案比较
    3.3 方案的确定
        3.3.1 给水泵参数确定
        3.3.2 小汽轮机参数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造后性能评价试验及结果分析
    4.1 试验项目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汽轮机运行特性分析
        4.2.2 小汽轮机及给水泵运行特性分析
        4.2.3 机组热经济性分析
        4.2.4 技术经济性分析
    4.3 最佳运行方案的确定
        4.3.1 泵组流量输出确定
        4.3.2 负荷与泵组最佳配合方案的确定
    4.4 改造后的缺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节能改造及经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机组的性能参数
    2.1 汽轮机设计及运行状况
        2.1.1 主要性能指标
        2.1.2 主要运行指标
    2.2 冷却塔设计及运行状况
        2.2.1 主要性能指标
        2.2.2 主要运行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造前的性能试验
    3.1 汽封改造前机组热力性能试验
    3.2 填料改造前冷却塔热力性能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轮机本体汽封改造
    4.1 汽封型式介绍
        4.1.1 梳齿式汽封
        4.1.2 侧齿式汽封
        4.1.3 蜂窝式汽封
        4.1.4 刷式汽封
        4.1.5 布莱登汽封
    4.2 汽轮机汽封改造
        4.2.1 汽封改造的必要性
        4.2.2 汽封改造范围
        4.2.3 汽封改造前间隙测量
        4.2.4 汽封安装、间隙测量及调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冷却塔填料改造
    5.1 淋水填料型式
    5.2 冷却塔填料改造
        5.2.1 填料改造的必要性
        5.2.2 淋水填料影响因素
        5.2.3 填料改造的范围
        5.2.4 填料方案实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节能改造后的热力试验及经济性分析
    6.1 汽封改造后的热力试验与经济性分析
        6.1.1 试验结果
        6.1.2 经济性分析
    6.2 填料改造后的热力试验与经济性分析
        6.2.1 试验结果
        6.2.2 经济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节能安全运行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基于无量纲参数的换热设备建模分析
    2.1 回热系统加热器变工况的数学模型
        2.1.1 高压加热器系统建模分析
        2.1.2 低压加热器系统的建模分析
    2.2 凝汽器变工况的数学模型
        2.2.1 变工况的数学模型
        2.2.2 分析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凝汽式汽轮机低真空保护的探讨
    3.1 真空下降对汽轮机运行安全的影响
    3.2 小流量问题
        3.2.1 机组在小流量下性能特性
        3.2.2 小容积流量下大扇度级的流动特征
        3.2.3 动叶根部与叶间间隙外缘发生涡流的原因
    3.3 汽轮机结构影响分析
    3.4 低真空保护的讨论
    3.5 电厂真空下降处理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热力系统特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4.1 热力试验分析
        4.1.1 实验对象
        4.1.2 热力系统及边界条件的选定
        4.1.3 热力试验数据分析
        4.1.4 阀门节流损失
    4.2 模型建立
        4.2.1 汽轮机及回热系统变工况
        4.2.2 阀门模型
    4.3 理论验证
    4.4 试验验证
    4.5 应用与控制策略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特点及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与科研项目

(5)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齿形设计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和意义
    1.2 活齿传动研究现状
        1.2.1 活齿传动齿形构建与加工方面
        1.2.2 活齿传动性能方面
        1.2.3 活齿传动强度方面
        1.2.4 活齿传动系统振动方面
    1.3 旋转类机械转子动力学研究方面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齿形构建
    2.1 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原理
    2.2 外激波凸轮齿形设计
        2.2.1 摆线运动规律
        2.2.2 外激波凸轮齿形设计
        2.2.3 外激波凸轮工作齿廓推导
    2.3 中心轮齿形推导
        2.3.1 中心轮理论齿廓推导
        2.3.2 中心轮工作齿廓推导
    2.4 实例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齿廓特性分析
    3.1 中心轮理论齿廓曲率与曲率半径推导
        3.1.1 中心轮理论齿廓曲率与曲率半径计算公式推导
        3.1.2 参数仿真分析
    3.2 传动压力角分析
        3.2.1 压力角分析
        3.2.2 实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耦合刚度研究
    4.1 转子动力学简述
    4.2 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耦合刚度的概念
    4.3 耦合刚度的计算
        4.3.1 单齿反力的计算
        4.3.2 耦合刚度计算公式
        4.3.3 算例分析
    4.4 结构参数对耦合刚度系数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样机三维建模与加工
    5.1 虚拟样机技术
        5.1.1 虚拟样机技术研究
        5.1.2 虚拟样机的相关技术
    5.2 样机三维建模
        5.2.1 主要零件建模
        5.2.2 样机装配
    5.3 虚拟样机运动仿真
    5.4 有限元分析
        5.4.1 Ansysworkbench简介
        5.4.2 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静力学分析
        5.4.3 外激波摆杆活齿减速器模态分析
    5.5 样机加工与装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含大规模风电的多源区域电网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和课题研究意义
        1.1.2 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源混合电力系统模型研究现状
        1.2.2 风电功率预测研究现状
        1.2.3 优化调度问题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多源混合电力系统模型的建立
    2.1 各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2.1.1 风力发电原理
        2.1.2 水轮机工作原理
        2.1.3 汽轮机工作原理
    2.2 模型建立
    2.3 仿真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粒子群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研究
    3.1 粒子群神经网络(PSO-BP)算法
        3.1.1 BP神经网络原理
        3.1.2 粒子群算法原理
        3.1.3 PSO-BP算法实现
    3.2 PSO-BP神经网络训练
    3.3 功率预测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MA-PSO算法的多源优化调度
    4.1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动态经济调度
        4.1.1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经济调度
        4.1.2 风电场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4.2 多智能体系统
        4.2.1 多智能体系统的概念
        4.2.2 多智能体粒子算法
    4.3 MA-PSO在混合发电区域电网中能源调度的算例分析
        4.3.1 参数设置
        4.3.2 求解流程
        4.3.3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7)圆筒型错齿结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发电系统概述
    1.3 斯特林发电系统发展综述
        1.3.1 碟式斯特林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1.3.2 热电联产斯特林发电系统
    1.4 横向磁通电机发展综述
        1.4.1 表贴式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1.4.2 聚磁式横向磁通永磁电机
        1.4.3 其他类型横向磁通电机
        1.4.4 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关键技术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TST-TFPMLM的数学模型和变速运动的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TST-TFPMLM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2.1 基本结构
        2.2.2 工作原理
    2.3 TST-TFPMLM的磁路模型
        2.3.1 TST-TFPMLM的磁通路径分析
        2.3.2 TST-TFPMLM的等效磁路模型建立
        2.3.3 关键区域等效磁阻的确定
    2.4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简化
    2.5 变速运动的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TST-TFPMLM的主要结构参数和电磁参数确定
    3.1 引言
    3.2 主要结构参数对漏磁的影响
        3.2.1 漏磁形式
        3.2.2 主要结构参数对漏磁系数的影响
    3.3 主要结构参数对反电动势和推力的影响
        3.3.1 主要结构参数对反电动势的影响
        3.3.2 主要结构参数对推力的影响
    3.4 TST-TFPMLM的电感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TST-TFPMLM的关键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TST-TFPMLM的功率因数分析
        4.2.1 永磁体尺寸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4.2.2 绕组匝数和电流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4.2.3 电流相位角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4.2.4 定子主要结构参数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4.3 TST-TFPMLM的定位力分析
    4.4 TST-TFPMLM的效率和推力密度分析
        4.4.1 损耗与效率计算方法
        4.4.2 TST-TFPMLM的效率和推力密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TST-TFPMLM的温度场分析
    5.1 引言
    5.2 TST-TFPMLM温度场求解模型的建立
        5.2.1 物理模型
        5.2.2 数学模型
        5.2.3 边界条件
    5.3 TST-TFPMLM温度场热参数的确定
        5.3.1 表面换热系数的确定
        5.3.2 导热系数的确定
    5.4 TST-TFPMLM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
    5.5 TST-TFPMLM温度场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5.5.1 槽满率对电机散热效果的影响
        5.5.2 材料性能对电机散热效果的影响
        5.5.3 空气流速对电机散热效果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TST-TFPMLM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TST-TFPMLM的样机研制
    6.3 TST-TFPMLM的测试平台
        6.3.1 变速运动实现方式
        6.3.2 测试平台搭建
    6.4 TST-TFPMLM的参数和性能测试
        6.4.1 电气参数测试
        6.4.2 空载实验与分析
        6.4.3 电动实验与分析
        6.4.4 发电实验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轮机热力试验数据采集
        1.2.2 汽轮机热力试验计算方法
    1.3 目前汽轮机性能试验存在的一些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硬件设计
    2.1 数据采集硬件
        2.1.1 IMP数据采集器
        2.1.2 893-IDCB智能采集前端
        2.1.3 NI CompactDAQ数据采集平台
    2.2 硬件设计
        2.2.1 硬件整体框架
        2.2.2 数据采集组件
        2.2.3 数据交换组件
        2.2.4 电源组件
        2.2.5 连接电缆及配件
第3章 系统软件设计
    3.1 虚拟仪器及其开发环境
        3.1.1 虚拟仪器
        3.1.2 Lab VIEW简介
    3.2 试验数据采集
        3.2.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3.2.2 MAX硬件配置
        3.2.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2.4 信号分析和处理模块设计
        3.2.4.1 频域分析的设计
        3.2.4.2 信号降噪处理
    3.3 试验数据预处理
        3.3.1 Fisher有序聚类的基本原理
        3.3.2 多次Fisher有序聚类
        3.3.3 算法的程序实现
    3.4 试验数据计算
        3.4.1 给水流量计算
        3.4.1.1 给水流量显示矩阵计算模型构建
        3.4.1.2 给水流量计算模块设计
        3.4.2 参数修正
        3.4.3 减温水系统修正
        3.4.3.1 广义汽水分布矩阵模型构建
        3.4.3.2 广义汽水分布矩阵模块设计
第4章 项目应用
    4.1 火电厂能耗大数据平台介绍
    4.2 火电厂能耗大数据平台功能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改良型CrMoV钢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温蠕变行为描述
        1.2.1 蠕变变形与蠕变断裂机制
        1.2.2 材料蠕变行为描述
        1.2.3 基于损伤力学的蠕变行为描述
    1.3 微试样蠕变测试方法
    1.4 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
        1.4.1 材料各向异性性能描述
        1.4.2 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实验研究
        1.4.3 焊接接头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理论研究
        1.4.4 焊缝金属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
        1.4.5 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1.4.6 各向异性与各向同性焊缝金属对焊接接头寿命影响的差异研究
    1.5 目前研究存在问题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焊缝金属微观组织观察及局部力学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材料和接头的制造
    2.3 试验过程
        2.3.1 金相观察与硬度测试
        2.3.2 焊缝金属局部拉伸试验
        2.3.3 基于压痕标记法的原位拉伸试验
    2.4 微观组织与局部力学性能结果分析
        2.4.1 微观组织结构表征
        2.4.2 焊缝金属显微硬度试验结果
        2.4.3 焊缝金属局部拉伸性能
        2.4.4 微拉伸试样拉伸后的表面形貌及断裂特征分析
        2.4.5 焊缝金属径向试样原位拉伸试验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微圆棒试样的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过程
        3.2.1 试验材料准备
        3.2.2 焊缝金属高温拉伸试验
        3.2.3 蠕变试验方法
    3.3 非标准圆棒蠕变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稳态蠕变规律与各向异性蠕变规律分析
        3.3.2 蠕变断裂规律分析
    3.4 焊缝金属蠕变试样断口与微观组织分析
        3.4.1 焊缝金属蠕变试样断口分析
        3.4.2 焊缝金属断裂试样显微组织分析
        3.4.3 透射电镜分析
    3.5 焊缝金属稳态蠕变有限元分析
    3.6 焊缝金属蠕变各向异性机理分析
    3.7 蠕变各向异性对焊接接头蠕变损伤的影响
    3.8 小结
第4章 基于原位观察的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试验
    4.1 引言
    4.2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
        4.2.1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原理
        4.2.2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装置
        4.2.3 原位拉伸蠕变试样
        4.2.4 原位拉伸蠕变试验过程
    4.3 原位拉伸蠕变结果与分析
    4.4 焊缝金属微平板试样蠕变各向异性机理分析
        4.4.1 微平板蠕变试样断口处金相分析
        4.4.2 微平板试样蠕变后的微观组织分析
        4.4.3 微平板蠕变试样蠕变各向异性机理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浅谈NZ79/81/07型汽轮机的安装(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热电厂节能技术应用和研究[D]. 顾柳栋. 东南大学, 2018(05)
  • [2]达拉特发电厂330MW机组给水泵改造研究[D]. 尉龙.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3]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节能改造及经济性分析[D]. 贺栋红.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4]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节能安全运行的分析研究[D]. 于忠平. 东南大学, 2017(04)
  • [5]外激波摆杆活齿传动齿形设计与性能分析[D]. 豆林瑞. 燕山大学, 2017(04)
  • [6]含大规模风电的多源区域电网优化调度研究[D]. 胡荷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7(03)
  • [7]圆筒型错齿结构横向磁通永磁直线电机的研究[D]. 于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8]基于虚拟仪器的汽轮机性能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D]. 张晗.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9]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组配汽优化技术探究[J]. 祝建飞,姚峻,叶颖俊. 上海节能, 2015(11)
  • [10]改良型CrMoV钢焊缝金属各向异性蠕变行为研究[D]. 刘新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15(12)

标签:;  ;  ;  ;  

谈NZ79/81/07汽轮机的安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