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炎不同转归X线胸片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瑜[1](2021)在《肺超声与X线对小儿肺炎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对小儿肺炎诊断中实施肺超声与X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临床收治的65例疑似肺炎患儿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65例疑似小儿肺炎患儿分别实施肺超声诊断及X线诊断的观察,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技术下对于小儿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65例临床疑似小儿肺炎患儿均行肺超声及X线检查,肺超声检出B线增多61例(其中诊断肺泡间质综合征58例,合并肺实变39例),阴性4例,阳性检出率为93.85%;X线检出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54例(其中26例有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并支气管异物1例),阴性11例,阳性检出率为83.08%;将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标准,肺超声对肺脏阳性改变提示60例,而X线提示52例。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65例疑似小儿肺炎患儿实施肺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为98.36%(60/61),特异度为 75.00%(3/4),准确性为 96.92%(63/65);实施X线诊断的灵敏度为 85.25%(52/61),特异度为 50.00%(2/4),准确性为 83.08%(54/65),经比较,两组准确性和灵敏度之间差异显着(P<0.05),但特异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超声在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与随访中相对于X线诊断更具优势,肺超声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均显着高于X线诊断,且超声诊断对于小儿来说更具安全性及可反复操作性,不存在放射性危害,能更好的动态监测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等,为临床疾病的确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等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促进患儿预后和康复。
许秋雄[2](2021)在《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CTP)的胸部影像学特征,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CTP。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FQ-PCR)检测确诊为CTP的13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资料,影像由影像专业医生总结其特征。结果:135例CTP患儿中,男83例,女52例;年龄<28天10例(7.4%),28天~3月117例(86.7%),>3月~6月8例(5.9%)。135例CTP患儿以无热(79.3%)、咳嗽(100%)、咳痰(77.8%)、肺部湿罗音(60.0%)为主要临床表现。129例行X线胸片检查,16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10例同期进行了两种检查。X线胸片均表现为双肺受累,间质性改变明显,包括双肺纹理增粗、紊乱129例(100%),条索状影116例(90.0%),网格影54例(41.9%),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实变影,表现为斑片影129例(100%),病变周围可伴有局灶性肺气肿108例(83.7%),双侧过度通气44例(34.1%)。胸部CT表现与X线胸片基本一致,表现为条索状影15例(93.8%)、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3例(81.3%)、网格影9例(56.3%)、小叶间隔增厚16例(100.0%)、小结节影10例(62.5%)、磨玻璃影9例(56.3%),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内实变影,表现为斑片影15例(93.8%),病变周围可见局灶性肺气肿13例(81.3%)。不同年龄组患儿胸部影像学比较中,网格影更常见于<28天患儿,而局灶性肺气肿更常见于另外两个年龄组患儿。轻症(96,71.1%)与重症(39,28.9%)、单一感染组(116,86.0%)与混合感染组(19,14.0%)患儿胸部影像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以双肺广泛间质病变伴不同程度的肺内实变影、局灶性肺气肿为主要胸部影像学表现,胸部CT表现与X线胸片表现一致,这些胸部影像特征结合患儿临床资料如发病年龄(≤3个月)、无热咳嗽等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早期缺乏病原学依据的情况下诊断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
孙之迪[3](2021)在《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征,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从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CAP患儿病史资料。研究组为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CAP患儿,对照组为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相关临床特征。结果:(1)共纳入肺炎患儿243例,平均年龄为(4.20±2.70)岁,男女比例1.2:1;其中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组147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对照组9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分布、入院前抗生素使用、基础疾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CAP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93.9%),以高热为主(93.2%),出现高热、咳痰、气促及腹痛症状均多于支原体组(P<0.05)。(3)共感染组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降钙素原(PCT)升高及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较支原体组明显(P<0.05),但均在儿童正常值范围内。(4)共感染组影像学表现出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的比例明显高于支原体组(P<0.05)。(5)共感染组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以及并发呼吸衰竭与支原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共感染组在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与支原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06,P=0.000);共感染组在治疗上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吸氧、入住PICU的人数多于支原体组且住院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CAP患儿主要表现为高热、咳痰、气促、腹痛症状,易并发呼吸衰竭;影像学较多表现为肺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治疗上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吸氧或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且住院时间较长,病情更重,但常规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CT及LDH均在正常值范围内,需要尽早通过病原学检测来明确混合感染存在。
白定珍,袁林,卓志强[4](2020)在《儿童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41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儿童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厦门市儿童医院确诊的儿童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病例4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治经过及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41例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中,男18例,女23例,3岁以下25例,其中38例(92.6%)在冬春季发病;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其中18例伴呼吸急促,1例合并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升高19例,降钙素原升高17例,肝功能异常6例,心肌酶异常5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5例,痰培养发现8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1例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影像学4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肺不张,其中右肺不张13例,左肺10例,两肺多发实变不张18例。27例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2例树枝样或胶冻样支气管塑形;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抗病毒,合并细菌感染的根据相关检验结果及临床经验分别予阿奇霉素、头孢类等抗感染治疗,所有患儿均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X线胸片和(或)胸部CT肺不张基本恢复。结论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冬春季高发;3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以高热为主;可出现混合感染;胸部影像学显示实变不张,可发生在任何肺叶,部分表现为多发实变不张,部分合并胸腔积液;除常规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外,适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对疾病的诊治及预后有意义。
李明[5](2020)在《CPIS、PSI评分、炎性指标与CAP初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13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患者进行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s CPIS)、肺炎严重指数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炎症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与初始治疗效果判断、临床预后及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探讨CPIS、PSI评分、炎性指标在评估CAP初始治疗效果、预测CAP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CAP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意识情况、胸部X片、肺CT及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动脉血p H值、动脉血氧分压、血尿素氮、血钠水平、血糖水平、咳痰量及痰颜色、合并的基础疾病、初期治疗效果、临床转归、并发症的发生等指标,并统计、计算获得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简化CPIS评分)及肺炎严重程度评分(PS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分组,对简化CPIS评分及分组(低危、中危、高危)、PSI评分及分组(低危、中危、高危)、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超敏CRP、PCT,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及线性回归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的方法分析简化CPIS评分(低危、中危、高危)、PSI评分(低危、中危、高危)的CAP患者炎症指标对判断初始治疗的效果、临床预后估计、并发症的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1简化CPIS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与初始治疗效果、临床转归、并发症的发生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简化CPIS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第1、3、7天的血常规白细胞数、超敏CRP、PCT水平与CAP患者初始治疗效果、转归和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简化CPIS评分分组(中危)、PSI评分分组(中危)均是患者初始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简化CPIS评分分组(中危、高危)、PSI评分分组(中危、高危)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简化CPIS评分分组(中危)、PSI评分分组(中危)均是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3简化CPIS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与CAP第1、3、7天炎性指标(血常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RP、PCT),采用方差分析,CAP炎症指标在简化CPIS评分(低危、中危、高危)各组间比较,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简化CPIS评分与第1、3、7天的炎性指标水平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第1天的炎性指标水平之间与简化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第3天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PCT水平之间与简化CPIS评分呈正相关,第7天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超敏CRP与简化CPIS评分呈正相关。4 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与CAP炎性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第1、3、7天CAP炎症指标在各分组间低危组与中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组间炎症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水平与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I评分与CAP炎性指标对比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第1天的超敏CRP、PCT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第3天PCT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第7天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PCT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第7天超敏CRP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1)CPIS评分分组(中危)、PSI评分分组(中危)、第1天的超敏CRP水平是初始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简化CPIS评分分组(中危、高危)、第3天超敏CRP、第3天PCT、第7天超敏CRP是CAP死亡的危险因素;简化CPIS评分(中危)、PSI评分(中危)、第1天超敏CRP是CAP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2)第3天的白细胞数、超敏CRP、PCT水平,第7天的白细胞数、超敏CRP水平与简化CPIS评分呈正相关;第1天的超敏CRP、PCT水平,第3天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超敏CRP、PCT水平,第7天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超敏CRP、PCT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图0幅;表29个;参41篇。
李莉[6](2020)在《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早产儿肺氧合、病程和并发症的影响,从而评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于2018年4月-2019年3月期间赣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胎龄≤32 W且诊断VAP的早产儿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70例早产儿均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为原发病,且因NRDS行机械通气≥48 h。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和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情况等,记录VAP治疗前及治疗后1 d、2 d、3 d、7 d患儿的动脉血气分析中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7 d撤机率、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总吸氧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和OI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2、OI值均有下降,PaO2上升。研究组的PaO2在治疗后1 d、2 d、3 d时均高于对照组,PaCO2、OI值在治疗后1 d、2d、3 d时均低于对照组,上述各时间点两组间相应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PaO2、PaCO2在治疗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OI值在治疗后7 d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7 d撤机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吸氧时间、住院天数均有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研究组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PaO2、PaCO2、OI值均明显改善,尤其是OI值的改善更具优势,提示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减轻CO2潴留,降低气道平均压力,提高肺泡顺应性,从而有效改善肺氧合和通气功能。2.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肺部体征、X线检查肺部阴影改善更快,治疗后7 d撤机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提高,且总吸氧时间、住院天数均有缩短,提示吸入糖皮质激素能缩短早产儿VAP的病程,有利于疾病恢复。3.吸入糖皮质激素并未增加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颅内出血等的发生无影响,而对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进展有影响。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后BPD的发生率下降,提示一旦诊断早产儿VAP早期加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降低BPD的发生风险。
唐家斌[7](2020)在《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安全性及对PA、CR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痰热郁肺型)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最终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共67例符合标准。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加服一剂加味清金化痰汤,疗程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需要观察的临床指标,最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疗效判定。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两组均能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P<0.01),但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效果明显更好(P<0.01)。(3)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改善咳嗽、发热上有显着疗效(P<0.01),在改善痰量、喘息、干湿啰音、X线胸片上效果明显(P<0.05),在改善胸肋胀满、面赤、口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咳嗽、痰量、喘息、胸肋胀满、口干欲饮、干湿啰音、X线胸片(P<0.01)。在改善发热、面赤上疗效明显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发热症状上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痰量、喘息、干湿啰音、X线胸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咳嗽、胸肋胀满、面赤、口干欲饮症状上疗效更佳(P<0.01)。(4)血清前白蛋白(PA)情况比较:两组均能升高PA,但治疗组在升高PA指标效果更好(P<0.01)。(5)C反应蛋白:两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但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效果更好(P<0.01)。(6)WBC情况比较:两组均能降低该指标,但二者无明显差异。(7)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Neut%)、血小板(PLT)尿、粪便常规、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P>0.05)(8)治疗过程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清金化痰汤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热郁肺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能有效升高血清前白蛋白,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指标、能有效减低白细胞指标,对于改善患者咳嗽、痰量、喘息、胸肋胀满、面赤、口干疗效显着,对改善干湿啰音、X线胸片亦有效,其安全性能得到保证,能提高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减少住院天数,临床上应用价值较高。
王亚丽,乔中伟,刘文亚,许传军,李萍,汪丽娅,张笑春,林吉征,徐秋贞,鲁植艳,成官迅,刘强,刘新疆,李莉,杨旗,张立娜,张惠娟,侯代伦,殷小平,廖美焱[8](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指南(2020年第二版简版)》文中研究说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是其首选和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认识和掌握新冠肺炎HRCT特征性表现,对提高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多次讨论,根据各自的经验并参考新冠肺炎最新的参考文献,针对新冠肺炎的影像分期及表现、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以及影像诊断等内容编写了中国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HRCT在新冠肺炎中的检查,辅助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
李宏军[9](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文中研究指明自2019年12月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至六版)》,将具有特征性肺部影像学改变的疑似患者纳入临床诊断病例。肺部影像学检查主要以胸部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为主、胸部X线片为辅。目前国内外影像学专家已针对COVID-19形成共识,即胸部HRCT(层厚≤1.0 mm)是当前筛查与诊断COVID-19的主要手段之一,突出了胸部CT作为临床循证诊断COVID-19指标的重要性。本指南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学专业委员会主导,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中国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传染病学组、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等精英专家团队协同制定,将进一步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对于HRCT在影像学诊断COVID-19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的认识,理解流行病学、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CT影像学指标之间的互补关系,利于客观进行临床诊断。
菲尔多斯·艾比布拉[10](2020)在《健康成年人Ⅹ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与皮下脂肪,体质指数及胸廓径线比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健康成年人X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有关影响因素,降低X线胸片诊断胸膜增厚的假阳性率。方法:从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中选取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胸膜增厚,并且此后一周内胸部CT平扫检查诊断结果未见胸膜增厚征象的64例住院患者,定为A组;将X线胸片检查结果及此后一周内胸部CT平扫检查结果均未见胸膜增厚征象的67例住院患者,定为B组;同过分析两组患者的皮下脂肪,体质指数,胸廓径线比值,性别,年龄等检测指标,研究X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的有关影响因素。结果: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大1个单位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478倍;胸部皮下脂肪厚度增大1个单位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2.845倍;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增大1个单位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的可能性是原来的2.995倍;年龄增大1个单位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031倍;女性调查对象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的可能性是男性调查对象的0.115倍;说明男性更易发生胸膜增厚。胸廓前后/左右径线比值增大1个单位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的可能性是原来的21.655倍。结论:X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的出现与皮下脂肪,体质指数,胸廓径线比值,性别,年龄等检测指标均有关。皮下脂肪越厚,体质指数越高,年龄越大,X线胸片越容易出现胸膜增厚征象;胸廓径线比值(胸廓前后径/胸廓左右径)越小,X线胸片更易出现胸膜增厚征象;男性较女性更易出现X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
二、肺炎不同转归X线胸片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炎不同转归X线胸片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肺超声与X线对小儿肺炎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肺超声及X线检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
2.2. 两种方法诊断小儿肺炎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 |
3 讨论 |
(2)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2 临床症状及体征 |
3.3 实验室辅助检查改变 |
3.4 影像学检查特点 |
3.5 并发症 |
3.6 治疗及转归 |
4 讨论 |
4.1 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混合感染 |
4.2 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CAP的临床特征分析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CPIS、PSI评分、炎性指标与CAP初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分组 |
1.1.3 临床资料的采集 |
1.1.4 实验室检测 |
1.1.5 资料分析方法 |
1.2 结果 |
1.2.1 简化CPIS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CAP炎症指标与初始治疗效果的比较 |
1.2.2 影响CAP患者转归和并发症发生的比较分析 |
1.2.3 简化CPIS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的CAP患者与CAP炎性指标比较 |
1.2.4 PSI评分及分组(低危、中危、高危)与CAP炎症指标之间比较 |
1.3 讨论 |
1.3.1 不同简化CPIS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的CAP患者、炎症指标与初始治疗效果、预后及并发症的关系 |
1.3.2 简化CPIS评分与CAP炎性指标(常规白细胞数、超敏CRP、PCT)对比分析 |
1.3.3 PSI评分分组(低危、中危、高危)与CAP炎性指标(血常规白细胞数、超敏CRP、PCT)相关性分析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临床常用评估方法评估CAP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筛选及分组 |
2.1.2 诊断标准 |
2.2 检查与设备 |
2.3 研究方法 |
2.3.1 治疗方案 |
2.3.2 压电式管路雾化器的使用 |
2.3.3 监测指标及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
3.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
3.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O_2 比较 |
3.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aCO_2 比较 |
3.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比较 |
3.3 两组患儿治疗后7 d撤机率比较 |
3.4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 |
3.5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总吸氧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
3.6 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改善VAP的氧合状态 |
4.2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缩短VAP病程 |
4.3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对VAP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
6.1 研究的创新点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汉对照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临床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西医学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 |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
4 对 PA、CRP 的探讨 |
5 疗效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2 |
附录 |
附表1、临床试验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表2、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表 |
附表3 加减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着作与论文 |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指南(2020年第二版简版)(论文提纲范文)
1 COVID-19影像分期及表现 |
1.1 早期 |
1.2 进展期 |
1.3 重症期 |
1.4 转归期 |
2 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 |
2.1 婴幼儿 |
(1)X线: |
(2)CT: |
2.2 儿童和青少年 |
(1)X线: |
(2)CT: |
2.3 妊娠期 |
2.4 老年人 |
(1)X线: |
(2)CT: |
2.5 合并基础疾病 |
(1)X线: |
(2)CT: |
3 影像诊断标准 |
3.1 影像疑似病例 |
3.2 影像学诊断病例 |
4 COVID-19诊断流程图(图6) |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诊断COVID-19 |
1.1 适用范围 |
1.2 术语 |
1.3 定义 |
1.4诊断依据[1] |
1.4.1 流行病学史 |
1.4.2 临床表现 |
1.4.3 影像学表现 |
1.4.4 实验室检查 |
1.4.5 诊断标准 |
1.4.5.1 疑似病例 |
1.4.5.2 确诊病例 |
2 推荐影像学检查方法 |
2.1 胸部X线检查 |
2.2 胸部CT检查 |
3 影像学表现 |
3.1早期影像学表现[13-17] |
3.2进展期影像学表现[14-17] |
3.3重症期影像学表现[2,6,18-20] |
3.4转归期影像学表现[13-17] |
3.5 特殊人群的影像学表现 |
3.5.1 婴幼儿患者 |
3.5.1.1 临床特征 |
3.5.1.2 影像学表现 |
3.5.2 儿童和青少年患者 |
3.5.2.1 临床特征 |
3.5.2.2 影像学表现 |
3.5.3 妊娠期患者 |
3.5.3.1 临床特征 |
3.5.3.2 胸部CT表现 |
3.5.4 老年患者 |
3.5.4.1 临床特征 |
3.5.4.2 影像学表现 |
3.5.5 合并基础疾病者 |
3.5.5.1 临床特征 |
3.5.5.2 影像学表现 |
3.6 鉴别诊断 |
3.6.1 与其他病毒性肺炎鉴别 |
3.6.1.1 甲型流感病毒肺炎(H1N1) |
3.6.1.2 禽流感病毒肺炎(H7N9) |
3.6.1.3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
3.6.1.4 人副流感病毒肺炎 |
3.6.1.5 腺病毒肺炎 |
3.6.1.6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
3.6.2 与病毒以外感染性肺炎鉴别 |
3.6.2.1 支原体肺炎 |
3.6.2.2 细菌性肺炎 |
3.6.3 与肺部非感染性病变鉴别 |
3.6.3.1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
3.6.3.2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
3.6.3.3 过敏性肺炎 |
3.6.3.4 血管炎 |
4 影像学检查在COVID-19诊治中的价值 |
4.1 影像学疑似病例 |
4.2 影像学诊断病例 |
5 |
6 COVID-19影像学检查指南实施推广及更新计划 |
6.1 实施推广 |
6.1.1 有利因素 |
6.1.2 不利因素 |
6.2 更新计划 |
附录:诊断儿童和婴幼儿COVID-19指南补充 |
1流行病学 |
2临床表现 |
3诊断标准 |
4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10)健康成年人Ⅹ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与皮下脂肪,体质指数及胸廓径线比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分组标准 |
2 检查方法与测量 |
3 图像分析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肺炎不同转归X线胸片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肺超声与X线对小儿肺炎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 王瑜.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4)
- [2]婴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胸部影像学特征研究[D]. 许秋雄. 汕头大学, 2021(02)
- [3]肺炎支原体和腺病毒共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研究[D]. 孙之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儿童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合并肺不张41例临床分析[J]. 白定珍,袁林,卓志强.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12)
- [5]CPIS、PSI评分、炎性指标与CAP初始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李明.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吸入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在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D]. 李莉. 南昌大学, 2020(08)
- [7]加味清金化痰汤治疗老年慢支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型)临床疗效及对PA、CRP影响的研究[D]. 唐家斌.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指南(2020年第二版简版)[J]. 王亚丽,乔中伟,刘文亚,许传军,李萍,汪丽娅,张笑春,林吉征,徐秋贞,鲁植艳,成官迅,刘强,刘新疆,李莉,杨旗,张立娜,张惠娟,侯代伦,殷小平,廖美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辅助诊断指南[J]. 李宏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03)
- [10]健康成年人Ⅹ线胸片胸膜增厚征象与皮下脂肪,体质指数及胸廓径线比的相关性[D]. 菲尔多斯·艾比布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