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一、几种奶牛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唐宇[1](2021)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产科疾病》文中研究指明产科疾病是牛养殖中需要重点防范的一类疾病,该种疾病发生与产后护理和饲养管理等方面有着直接联系。生产期间如果出现产科疾病,将会对后续发情配种及正常生产产生较大危害,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容易造成牛不能正常发情,使得母牛利用效率显着下降。我国中医中药在防治牛产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通过将中西医手段有效结合,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大。该文主要探讨几种产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雍康[2](2021)在《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真胃左方变位(Left displaced abomasum,LDA)是奶牛产后常见疾病之一,由于该病淘汰率高、诊疗费用昂贵且治疗后产奶量恢复较慢,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手术整复通常用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关于LDA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多指标、多层次的系统性探究,特别是奶牛罹患LDA后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以及手术整复后LDA奶牛肠道菌群和代谢的变化。为此,本试验首先调阅了四川某牧场3年内(2018~2020)与LDA相关的基础性数据,用以分析LDA的发病特点;接着监测了健康奶牛和LDA奶牛产奶量和临床指标的变化,用以揭示LDA的临床特征;随后检测了健康奶牛与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血液中生化参数、脂质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水平,旨在评价LDA奶牛健康状况和手术疗效;最后分析了健康奶牛与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组和血浆代谢物组的差异,并进行了生物学统计分析和功能解释,旨在进一步揭示LDA发病机理,并为手术疗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本试验取得的结果如下:1.此牧场3年间LDA的平均发病率为3.8%,夏季(7月至9月)和冬季发病率(11月至3月)较高。LDA与胎次(头胎牛多发,占64.75%)、泌乳天数(集中在产后35 d之内,占94.97%)、胎儿初生重(在37~48 kg之间的发生率较高,占69.78%)、BCS(产前BCS越高,发病率越高)和伴发疾病(酮病、生产瘫痪、子宫炎、乳腺炎等)有一定关联,与胎儿性别无关。左肷部开口真胃固定法整复LDA后成功率高(94.52%),产奶量恢复快,是治疗LDA的首选方法。2.经过临床检查、血液相关指标检测及产奶量监控发现,奶牛罹患LDA后,心率和呼吸数均增加,瘤胃蠕动次数减少,产奶量下降,出现了代谢紊乱(GLU、NEFA、BHBA水平明显升高)、肝、肾、胰腺功能受损(ALT、GGT、ALP、TBIL、BUN、CREA、CHOL、LIPA水平显着升高)、电解质失衡(Cl-、Ca2+、K+水平显着降低),同时产生了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皮质醇、组胺和MDA升高,SOD和GSH-Px活性下降)。手术复位14 d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液生化指标得到改善,氧化应激得到缓解且产奶量得到回升。3.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产后健康奶牛和罹患LDA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并对菌群菌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多样性分析表明,Health(产后健康)组、LDA-0(LDA揭发当天)组、LDA-14(LDA术后第14d)组奶牛粪便中微生物多样性和菌群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LDA-0组奶牛粪便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度和种属差异性。对门、科、属三个分类水平上最大丰度排名前10的物种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Health组,LDA-0组奶牛粪便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p-2534-18B5菌科、艰难杆菌科(Mogibacteriaceae)、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和5-7N15菌属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而软壁菌门(Tener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TM7菌门、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的丰度显着下降(P<0.05)。与LDA-0组相比,LDA-14组奶牛粪便中Spirochaetes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的丰度显着升高(P<0.05),Verrucomicrobia、Fusobacteria、p-2534-18B5菌科、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TM7菌门、Mogibacteriaceae和Oscillospira的丰度显着下降(P<0.05)。手术治疗后14 d,恢复到健康水平的微生物有Spirochaetes、Fusobacteria、Mogibacteriaceae、p-2534-18B5和Oscillospira。功能预测分析表明,罹患LDA奶牛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速率显着上调。手术整复后,这两个代谢通路显着下调。4.采用UHPL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检测各组奶牛血浆中的代谢谱,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ealth组和LDA-0组之间共鉴定出102种差异代谢物,LDA-0组和LDA-14组之间共鉴定出65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由氨基酸、氨基酸衍生物、脂质、核苷酸组成。罹患LDA的奶牛血浆脂质水平显着升高,氨基酸水平显着降低;手术矫正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奶牛在罹患LDA后亚油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手术治疗逆转了LDA奶牛的氨基酸和脂质代谢的变化。5.通过对58种血浆代谢物和16种肠道菌群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oryella菌属、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rc4-4菌属等12个菌属与40%以上的代谢物存在显着性相关(P<0.05),说明这12个菌属是影响机体代谢的主要菌群。这些主要肠道菌属可能通过脂质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介导了奶牛能量负平衡、酮病及氧化应激,进而在LDA的致病过程和手术恢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刘艳玲[3](2020)在《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山羊肠道防御机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益生菌是一类定植于宿主肠道、帮助宿主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随着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益生菌作为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在畜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试验主要从益生菌株的筛选、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展研究。1.屎肠球菌筛选与复合益生菌的制备工艺本试验从山羊瘤胃中筛选的菌株,采用琼脂平板划线分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为屎肠球菌;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对pH2.5-3.5人工胃液和0.2%-0.3%胆盐人工肠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分离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LB-01)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23138)进行共发酵培养制备的复合益生菌制剂,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12h;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15h,发酵培养基添加量10%,种子液接种量10%;发酵培养过程稳定,能满足工厂化生产要求;复合益生菌制剂在不同季度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总活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季度下降幅度有差异,其中第3季度活菌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第4季度和第2季度次之,第1季度活菌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小。2.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112±8.5天)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方案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15g/(头·天)复合益生菌制剂,预试期7天,正试试验期35天。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能显着提高产奶量(p<0.05),改善乳品质,显着降低乳汁中体细胞数量(p<0.05),提高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增强免疫功能,综合投入产出比以复合益生菌制剂10g/(头·天)的添加剂量为宜。3.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山羊肠道防御机能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成年雌性山羊18头,体重20±3kg,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的试验效果和复合益生菌对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预防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大肠杆菌组和益生菌预防组,每组3头,试验第1-4天,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益生菌预防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第5-6天,对照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其余2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大肠杆菌;治疗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大肠杆菌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每组3头,试验第1-2天,对照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其余2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大肠杆菌,试验第3-6天,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益生菌治疗组每天灌服30mL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期11天,分别于试验第1、3、5、7、9和11天,测定各组山羊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采集山羊血液进行白细胞计数;预防试验在试验第7和11天,治疗试验在试验第3和9天,通过外科手术取样观察肠道病理学变化,测定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黏膜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8和TNF-α基因表达量,结果如下:(1)山羊生命体征和白细胞数量的变化预防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1天,大肠杆菌组生命体征指标和白细胞数量均升高(p<0.01或p<0.05),益生菌预防组在试验第7天升高(p<0.05),之后均恢复正常,且体温、呼吸频率和白细胞数量低于大肠杆菌组(p<0.05)。治疗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9天,大肠杆菌组生命体征指标和白细胞数量均升高(p<0.01或p<0.05),益生菌治疗组仅在试验第3-5天升高(p<0.01或<0.05),试验第5-9天,生命体征指标和白细胞数量均恢复正常且显着低于大肠杆菌组(p<0.05)。(2)山羊肠道病理组织学的变化预防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空肠肠壁变薄,盲肠充血,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V/C 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降低(p<0.01或p<0.05),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预防组空肠和盲肠病变明显好转,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V/C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升高(p<0.01或p<0.05)。治疗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空肠内容物呈水样,盲肠充血和胀气,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 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均降低(p<0.01或p<0.05),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空肠绒毛长度、V/C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均升高(p<0.01或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山羊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预防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和11天,大肠杆菌组空肠和盲肠乳酸菌数量均降低(p<0.05),大肠杆菌数量均增加(p<0.01),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预防组空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均降低(p<0.05)。治疗试验:试验第3和9天,大肠杆菌组空肠和盲肠乳酸菌数量降低(p<0.01或p<0.05),空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增加(p<0.01);试验第9天,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空肠和盲肠乳酸菌数量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降低(p<0.01)。(4)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预防试验:试验第7和11天,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空肠和盲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升高(p<0.01),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预防组空肠和盲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治疗试验:试验第3和9天,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和益生菌治疗组空肠和盲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升高(p<0.01或p<0.05);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肠道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

欧阳少芬[4](2020)在《中原农区母牛繁殖疾病调查及子宫菌群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原地区是中国四大肉牛产业带之一,皖北地区是中原肉牛的主产区。能繁母牛的养殖是维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繁殖疾病严重影响母牛的养殖效益,进而影响养殖场养殖母牛的积极性,给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皖北地区部分牛场繁殖疾病进行调查,并比较子宫内膜炎——引起母牛不孕症的主要疾病——患牛与健康母牛子宫菌群结构,旨在了解能繁母牛繁殖疾病发病情况,提出针对性对策,并为防治母牛子宫内膜炎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繁育牛场繁殖疾病及其成因调查。采取随机走访,并结合调查问卷、查阅母牛档案、询问驻场兽医等方法,对皖北地区的22个母牛繁育场的3088头母牛的繁殖疾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皖北地区母牛繁殖疾病以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最高(5.99%)、其次是子宫内膜炎(5.44%)、难产(3.92%)、流产(2.75%)、子宫积脓(1.45%)、阴道脱出(1.33%)、卵巢囊肿分别(1.39%)、持久黄体(1.52%);部分配种人员操作不规范、牛舍设计不合理、业主缺乏管理经验、饲养水平低下是引起母牛繁殖疾病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从业者和行业管理者的改进意见。2.子宫内膜炎患牛与健康母牛子宫菌群差异性研究。选取产后20~40 d、未使用药物治疗的3头健康母牛和5头患子宫内膜炎母牛,以Illumina Hi Seq平台对子宫黏液样品的16S r 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健康与患临床型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菌群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牛和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菌群物种丰富度存在显着差异。健康组母牛子宫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柔膜菌门(Tener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55.58%、15.44%、12.57%和10.45%;子宫内膜炎组母牛子宫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47.88%、40.92%、3.05%、2.01%。在属水平上,子宫内膜炎组母牛子宫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是5-7N15、CF231、梭菌属(Clostridium)、普氏菌(Prevotella),分别占4.27%、4.12%、1.67%、1.57%。患病组阿克曼氏菌(Akkermansia)、沼杆菌属(Paludibacter)、CF231、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丰度较健康组显着增加;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Dore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罗斯氏菌(Rosebur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丰度较健康组显着减少。

刘娟[5](2020)在《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奶牛乳房炎是现代奶牛养殖业的常见临床性疾病,乳房炎的发生会造成奶牛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治疗药物的使用不仅会影响牛奶品质,同时也会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挖缺疾病的抗性基因,对于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发病率,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鉴定中国荷斯坦奶牛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验证其与奶牛泌乳性能及乳房炎发生的相关性,从基因水平鉴定有效的奶牛乳房炎抗性分子标记位点,为后期抗性因子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奶牛乳房炎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本试验以某奶牛养殖场320头泌乳牛血液为研究材料,提取血液基因组DNA,用直接测序法对多个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SNP位点进行验证及筛选。最后选取Toll样受体1(TLR1)、Cbl原癌基因B(CBLB)、趋化因子配体2(CXCL2)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鉴定。并计算相关SNP位点的遗传参数,用SPSS 21.0软件对获得的SNP位点与奶牛乳房炎发生及产奶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如下:在TLR1基因中,发现C1424A、A1475C、G1496A和G1550A共4个SNP位点。对比测序结果和是否存在限制性内切酶发现,C1424A、A1475C、和G1550A三个位点不适用本试验,因此本试验以G1496A位点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该位点与奶牛乳脂率、体细胞数(SCC)及乳房炎临床发病率呈极显着相关(P?0.01)。在CBLB基因中,发现1个SNP位点G222406T。通过关联分析发现,GG型的SCC极显着高于TT型SCC(P?0.01),GT型与GG型和TT型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CXCL2基因中,发现G268A、C279T、C316G和G468A共4个SNP位点。对比测序结果和是否存在限制性内切酶发现,G268A、C316G和G468A三个位点不适用本试验,因此以C279T位点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该位点CC型和TT型之间与SCC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CC型和TT型的SCC极显着高于CT型的SCC(P?0.01)。综上所述,通过对TLR1、CBLB和CXCL2的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能及乳房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LR1基因的G1496A位点、CBLB基因的G222406T位点、CXCL2基因的C279T位点,分别与奶牛乳脂率及体细胞数及乳房炎发病率呈显着相关,可作为乳房炎奶牛抗性分子辅助选择的候选标记因子。

安泓霏[6](2020)在《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宁夏具有适合发展奶产业和肉牛产业的自然条件,但中小型规模牛场和散养户的饲养量基数比较大,饲养水平不高导致产科疾病多发,尤其是牛子宫内膜炎最为常见。为了更好的治疗子宫内膜炎,本研究对宁夏6个市、县(区)开展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对导致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针对性地研制出一种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方泡腾栓,并对该药物进行安全性评价和临床治疗实验,收到了良好疗效。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随机调查宁夏33个规模化养殖场和50个散养户,共抽检2 160头牛,结果显示:2016年1月12月宁夏平均发病率约为27.0%,各市、县(区)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发病率与季节气候、饲养管理水平和牛年龄有相关性:发病率春秋季节较低,冬夏季节较高;规模养殖场全年发病率为18.5%,显着低于散养户发病率35.5%(P<0.05);随着牛年龄增长,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其中4岁时发病率最低为17.17%,8岁时发病率最高为42.0%;不同品种的牛发病率差异不显着(P>0.05)。2.从宁夏6个市、县(区)抽检的180头份牛子宫内膜炎病料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20种细菌。其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检出率较高,检出率分别为53.3%、50.0%、28.9%和18.3%,其他细菌检出率较小;银川市和利通区以单一感染为主,单一感染率分别为60%和53.3%,其它地区均以混合感染为主;在单一感染的病例中,银川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的优势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西吉县、彭阳县的优势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在混合感染的病例中,各地检出的病原菌的种类复杂,不具有规律性;通过药敏实验,测得各市、县(区)分离的主要致病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磺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次之,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最低。3.选定泡腾栓作为研制药物剂型,对引起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采用正交法筛选中药组方和泡腾栓辅料,确定中药组方为:连翘、黄连、黄柏、蒲公英、升麻、红花、柴胡、当归,泡腾栓辅料配比为:酒石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混合物(1∶9)∶甘露醇乳糖混合物(1∶10)∶十二烷基硫酸钠∶中药干浸膏粉=0.25∶0.2∶0.15∶0.1∶0.3,确定的制粒工艺为滚压干法制粒,共制备三个批次的中药组方泡腾栓。经过质量检验,该处方及配比组成的颗粒外观合格,硬度大于6kg/cm2,脆碎度在0.5%以下,崩解时限在5min以内,重量差异在±5%以内,最小发泡量大于6mL,泡沫持续时间在5558min之间,变形温度在38.538.9°C,融变时限低于30min,需氧菌数量每克小于100cfu,霉菌和酵母菌每克小于10cfu,均符合药典规定,满足使用需求。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测得该中药组方泡腾栓的LD50≈5 788.32mg,属于实际无毒物质,家兔阴道大剂量给药后应激反应较小,对家兔眼睛有轻度刺激性,符合黏膜用药要求。经过临床治疗实验,中药组方泡腾栓治疗急性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均为90%,与抗生素恩诺沙星相比,不但治疗有效率高,还能更快促进牛恢复发情周期,大幅提高受孕率,尤其是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疗效显着,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昆[7](2019)在《试论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奶牛疾病的防治工作落实也愈来愈重要,这就要求对奶牛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从整体上保障奶牛的健康生长。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奶牛的常见疾病类型,以及奶牛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希望能为解决实际问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乔彦杰[8](2019)在《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及中药治疗对部分激素、子宫形态学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对奶牛子宫炎开展了早期预警,并应用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奶牛的血液代谢、激素、形态学指标,探讨健宫散治疗奶牛子宫炎对血液代谢、激素、形态学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更好的监控和预防子宫炎提供基础,为中药防治子宫炎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为临床应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组、患病组奶牛血清中E2、P4、FSH、PGE2、AST含量,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ROC分析获得预警指标并确定其阈值。(2)通过灌服器灌服健宫散,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奶牛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比率、白细胞数、粒细胞数;ELISA法测定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治疗前、后奶牛血清中BHBA、BUN、AST的含量,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3)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奶牛治疗前、后血清中E2、P4、FSH、LH、PGF2α、PGE2含量,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4)应用B超对产后742 d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奶牛子宫形态学指标进行监测。结果:(1)结果显示:产后59 d AST、P4和PGE2 3个指标可作为奶牛子宫炎的预警指标,当AST>6.39 ng·mL-1,P4>9.53 ng·mL-1,PGE2>3.92 ng·mL-1时奶牛产后有患子宫炎的风险。(2)结果显示:用药前正常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比率、BUN、AST含量显着高于患病组、治疗组(P<0.05);白细胞数、粒细胞数、BHBA含量显着低于患病组、治疗组(P<0.05);治疗后血液中各指标含量接近正常组,且差异不显着(P>0.05)。(3)结果显示:用药前正常组E2、P4、PGF2α、PGE2水平与治疗组、患病组差异显着(P<0.05);LH水平与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与患病组差异不显着(P>0.05);FSH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E2、FSH、PGF2α水平显着高于患病组(P<0.05),P4、PGE2水平显着低于患病组(P<0.05),LH水平与患病组、正常组差异不显着(P>0.05)。(4)结果显示:子宫炎奶牛经健宫散治疗后子宫形态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在产后742 d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奶牛子宫颈纵径均呈下降趋势。在产后42 d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子宫颈平均纵径分别恢复为2.72 cm、2.87 cm、2.67 cm;产后14 d时,患病组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差异不显着(P>0.05)。在产后2142 d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奶牛在子宫角壁厚均呈下降趋势。在产后42 d正常组、患病组、治疗组子宫角平均壁厚分别恢复为3.07 cm、3.36 cm、3.14 cm;治疗组各时间点子宫角壁厚与患病组、正常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结论:AST、P4和PGE2可作为子宫炎发生风险的预警指标,能及早对子宫炎进行预判。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部分血液指标、代谢指标和生殖激素含量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抗炎、免疫能力,改善代谢功能,促进子宫形态恢复,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子宫炎。

潘萍,贺燕,葛敏[9](2019)在《奶牛围产期三种疾病防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奶牛养殖和奶业加工的迅猛发展,奶牛存栏量剧增,与此同时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成为奶牛围产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直接影响奶牛场养殖效益的常见多发病。因为奶牛一旦患上这几种病之一,就会影响泌乳,使产奶量下降甚至完全停止泌乳;更为严重的是,这三种产科病如得不到及时根治,常可导致奶牛

张晓锋[10](2017)在《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文中认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上呼吸道炎症和生殖道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毒能引起牛的免疫抑制,造成继发感染,严重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临床上表现为发热、鼻炎、乳腺炎、流产等。目前,世界各主要养牛地区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亦是该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严重危害我国养牛业的发展。上海市金山区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全区有10个中小型规模奶牛场,存栏量接近万头。因从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引进种牛频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金山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感染引起的奶牛肺炎、流产时有发生。但金山区奶牛系统缺乏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从该地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形成一套结合金山区实际的综合防控方案,为当地防控该病提供参考依据。1.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gE特异性抗体检测剂试剂盒,对2016年在上海市金山区10个奶牛场采集的460份牛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金山区奶牛场的抗体阳性率达到36.67%~97.37%,提示IBRV感染普遍,建议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有效控制该病造成的损失。2.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以Ⅰ型牛症疹病毒(Bovine herpesvirus-1,BHV-1)的gE基因序列,针对1607~1704bp区域分别设计1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在建立和优化反应体系后,对经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进行扩增来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可用于检测BHV-1,其灵敏度为10 copies/μL,且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可用于BHV-1临床检测。3.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严重威胁着金山区乃至上海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该病具有潜伏感染和隐性感染的特性,可以通过携带病毒牛只的调运和病牛自愈后的持续排毒来感染健康牛,从而造成健康牛群感染该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针对该病的防控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从诊断、检测、监测、免疫、消毒、隔离、扑杀以及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做好防控工作。

二、几种奶牛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奶牛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产科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牛胎衣不下
    1.1 病例
    1.2 临床表现
    1.3 科学治疗
2 子宫内膜炎
    2.1 病例
    2.2 临床表现
    2.3 科学治疗
3 结束语

(2)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奶牛真胃变位及多组学技术在奶牛围产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1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研究进展
        1.1 致病因素
        1.1.1 品种
        1.1.2 遗传因素
        1.1.3 营养因素和围产期疾病
        1.1.4 体况评分
        1.2 发病机理
        1.2.1 解剖学因素
        1.2.2 真胃收缩无力
        1.2.3 真胃体积扩张
        1.2.4 氧化应激
        1.3 诊断方法
        1.4 预测因子
        1.5 治疗方法
        1.6 预后
    2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2.1 奶牛胃肠道菌群特点
        2.1.1 瘤胃微生物的特点
        2.1.2 反刍动物肠道菌群的特点
        2.2 微生物组研究技术
        2.3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关系
        2.3.1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真胃变位的关系
        2.3.2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腺炎的关系
        2.3.3 胃肠道菌群与奶牛酮病的关系
        2.3.4 胃肠道菌群与瘤胃酸中毒的关系
    3 代谢组学在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3.1 代谢组学技术
        3.2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奶牛围产期疾病
        3.2.1 揭示疾病发生机理
        3.2.2 筛选疾病诊断标志
        3.2.3 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4 微生物组学与代谢组学联合分析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牧场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发病情况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数据收集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LDA发病情况
        2.2 LDA对牧场经营的影响
        2.3 LDA与胎次、泌乳天数、胎儿初生重和胎儿性别的关系
        2.3.1 LDA与胎次的关系
        2.3.2 LDA与泌乳天数的关系
        2.3.3 犊牛初生重对LDA的影响
        2.4 BCS与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2.4.1 BCS对 LDA的影响
        2.4.2 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2.5 不同手术方法对LDA治疗效果评价
    3 讨论
        3.1 LDA发病情况及对牧场经济效益的影响
        3.2 LDA与胎次、泌乳天数、胎儿出生重和胎儿性别的相关性
        3.3 BCS与伴发疾病对LDA的影响
        3.4 不同手术方法对奶牛LDA的治疗效果
    4 小结
第三章 手术对真胃左方变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氧化应激及奶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诊断方法与手术治疗流程
        1.3 临床检查
        1.4 血液样品及产奶量信息的采集
        1.5 血清指标检测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检查结果
        2.2 血清能量指标分析
        2.3 肝/肾/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2.4 血清电解质分析
        2.5 氧化应激指标分析
        2.6 产奶量分析
    3 讨论
        3.1 临床检查结果分析
        3.2 血清能量指标比较
        3.3 肝/肾/胰腺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3.4 血清电解质指标对比
        3.5 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3.6 奶产量分析
    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揭示真胃左方变位手术对奶牛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1.2 奶牛LDA的诊断流程及手术治疗方法
        1.3 样本采集
        1.4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1.5 样本检测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粪便细菌微生物序列及多样性分析
        2.2 粪便微生物结构组成分析
        2.3 粪便微生物结构差异性分析
        2.4 粪便微生物菌群差异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3 讨论
        3.1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3.2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微生物在不同分类水平上的群落结构差异
        3.3 真胃变位奶牛手术前后粪便中微生物菌群变化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血浆代谢组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3 主要分析软件
        1.4 样本采集
        1.5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1.5.1 样本预处理
        1.5.2 上机检测
        1.6 数据分析
        1.6.1 数据预处理
        1.6.2 数据处理
        1.6.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鉴定
        1.6.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质控分析
        2.2 多元统计分析
        2.3 单变量统计分析
        2.4 差异代谢物筛选
        2.5 代谢通路分析
        2.6 相同代谢物变化和通路分析
    3 讨论
        3.1 氨基酸代谢
        3.2 脂质代谢
    4 小结
第六章 真胃左方变位奶牛代谢物组和微生物组关联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肠道微生物数据筛选
        1.4 血浆代谢物数据筛选
        1.5 肠道微生物和血浆代谢物相关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张勇导师简介
曹随忠导师简介

(3)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山羊肠道防御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益生茵概述
        1.1 益生菌的定义
        1.2 益生菌的分类
        1.3 益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1.4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1.5 益生菌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理
    第二章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1 瘤胃微生物的特点
        2.2 益生菌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2.3 益生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2.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一章 屎肠球菌筛选与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工艺
        试验一 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培养基及试剂配置
        2. 试验方法
        2.1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2 菌株的鉴定
        2.3 菌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3.2 菌株的生化鉴定
        3.3 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
        3.4 菌株的生长特性
        3.5 菌株对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
        3.6 菌株体外抑菌
        4. 讨论
        4.1 菌株的分离鉴定
        4.2 菌株生物学特性
        试验二 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益生菌种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培养基及培养液的配制
        2. 试验方法
        2.1 菌种活化
        2.2 种子液的制备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2.3 复合益生菌生产发酵条件优化
        2.4 复合益生菌生产制备工艺及发酵稳定性评价
        2.5 检测方法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子液活菌生长曲线与pH值变化
        3.2 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3.3 复合益生菌批次生产发酵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3.4 储存时间对复合益生菌制剂存活率的影响
        4. 讨论
        4.1 复合益生菌种子液活菌生长特性研究
        4.2 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4.3 复合益生菌发酵过程稳定性评价
        4.4 储存时间对复合益生菌制剂存活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材料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动物分组
        2.2 奶牛的饲养管理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4.2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山羊肠道防御机能影响
        试验一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山羊生命体征及肠道组织学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相关试剂的配置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品采集与制作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的试验结果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的试验结果
        4. 讨论
        试验二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山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品采集与制备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时肠道菌群的变化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时肠道菌群的变化
        4 .讨论
        试验三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山羊肠壁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主要试验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品采集
        2.3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壁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
        2.4 结果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肠壁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肠壁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原农区母牛繁殖疾病调查及子宫菌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文献综述
    1 母牛常见的繁殖疾病
        1.1 难产
        1.1.1 病因
        1.1.2 发病情况及危害
        1.2 胎衣不下
        1.2.1 病因
        1.2.2 发病情况及危害
        1.3 子宫内膜炎
        1.3.1 病因
        1.3.2 发病情况及危害
        1.4 子宫积脓
        1.4.1 病因
        1.4.2 发病情况危害
        1.5 持久黄体
        1.5.1 病因
        1.5.2 发病情况及危害
        1.6 卵巢囊肿
        1.6.1 病因
        1.6.2 发病情况及危害
        1.7 流产
        1.7.1 病因
        1.7.2 发病情况及危害
        1.8 阴道脱出
        1.8.1 病因
        1.8.2 发病情况及危害
    2 生殖道微生物组学研究进展
        2.1 生殖道微生物组学概述
        2.2 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方法
        2.2.1 传统培养法
        2.2.2 分子生物学技术
        2.3 微生物组学在兽医学科的应用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繁殖疾病调查与分析
        2.2.2 样品采集
        2.2.3 血常规检测
        2.2.4 健康与患子宫内膜炎母牛子宫菌群差异研究
        2.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繁殖疾病调查与分析
        3.1.1 不同类型繁育场占调查对象的比例
        3.1.2 调查总样本繁殖疾病发病率
        3.1.3 不同规模繁育场的发病率分析
    3.2 血常规检测结果
    3.3 健康与患子宫内膜炎母牛子宫菌群差异研究
        3.3.1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3.3.2 OTU分析
        3.3.3 Alpha多样性分析
        3.3.4 Bate多样性分析
        3.3.5 菌群结构及物种丰度分析
4 讨论
    4.1 母牛繁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4.2 子宫内膜炎患牛血常规变化
    4.3 健康与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菌群差异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乳房炎
    1.2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1.3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1.4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1.4.1 美国对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1.4.2 国内对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1.5 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理
    1.6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1.6.1 细胞计数法
        1.6.2 奶牛改良系统
        1.6.3 PCR检测
        1.6.4 细菌培养法
        1.6.5 乳汁的理化检测
    1.7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1.7.1 抗生素治疗
        1.7.2 中药治疗
        1.7.3 细胞因子疗法
        1.7.4 激光疗法
        1.7.5 生物疗法
    1.8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1.9 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试验仪器设备
    2.3 试验试剂
    2.4 软件工具
    2.5 试验方法
        2.5.1 血液样品的采集
        2.5.2 血液DNA提取
        2.5.3 DNA浓度及纯度检测
        2.5.4 引物设计
        2.5.5 PCR扩增
        2.5.6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5.7 测序分析
        2.5.8 PCR-RFLP分析
    2.6 性能测定
        2.6.1 DHI乳成分测定
        2.6.2 临床性奶牛乳房炎发生的诊断
    2.7 数据统计分析
        2.7.1 等位基因频率计算
        2.7.2 基因型频率计算
        2.7.3 多态信息含量
        2.7.4 纯合度和杂合度
        2.7.5 有效等位基因数
        2.7.6 Hardy-Weinberg平衡的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DNA提取结果检测
        3.1.1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3.1.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2 确定炎症反应相关基因
    3.3 目的基因PCR扩增
    3.4 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
    3.5 PCR-RFLP结果分析
    3.6 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3.7 SNP位点的遗传参数分析
    3.8 SNP基因型与DHI生产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3.9 目的基因连锁分析
4 讨论
    4.1 TLR1 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
    4.2 CBLB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
    4.3 CXCL2 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1 牛子宫内膜炎概述
        1.1 牛子宫内膜炎的分类
        1.1.1 产褥期子宫内膜炎
        1.1.2 临床型子宫内膜炎
        1.1.3 隐性子宫内膜炎
        1.2 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1.2.1 病原微生物感染
        1.2.2 日粮营养失衡
        1.2.3 环境因素
        1.2.4 继发性因素
        1.2.5 内分泌因素
        1.2.6 遗传因素
        1.3 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
        1.3.1 临床诊断
        1.3.1.1 直肠检查
        1.3.1.2 阴道检查
        1.3.1.3 超声波检查
        1.3.2 实验室诊断
        1.3.2.1 子宫分泌物检查
        1.3.2.2 精液试验
        1.3.2.3 尿液组胺检查
        1.3.2.4 乳中孕酮含量检测
        1.3.2.5 子宫组织与细胞检查
        1.4 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1.4.1 子宫内疗法
        1.4.1.1 子宫冲洗治疗
        1.4.1.2 子宫灌注治疗
        1.4.1.3 子宫填塞药物治疗
        1.4.2 全身抗菌治疗
        1.4.3 激素治疗
        1.4.4 激光治疗
        1.4.5 其它疗法
        1.5 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
        1.5.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5.2 加强牛产后护理和保健
    2 泡腾栓剂的研究进展
        2.1 栓剂简介
        2.2 中药泡腾栓的研究概况
    3 宁夏养牛业现状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调查对象
        1.1.2 采样地点
        1.1.3 药品与试剂
        1.1.4 耗材与仪器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1.2.2 养殖基本情况调查
        1.2.2.1 选址与布局(20分)
        1.2.2.2 设施与设备(30分)
        1.2.2.3 管理制度与人员配备(30分)
        1.2.2.4 环保要求与生产性能(20分)
        1.2.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调查
        1.2.3.1 临床症状检查
        1.2.3.2 直肠检查
        1.2.3.3 实验室诊断
        1.2.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结果
        2.2 子宫分泌物检查结果
        2.3 养殖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2.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
        2.5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
        2.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地域的相关性
        2.7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饲养模式的相关性
        2.8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年龄的相关性
        2.9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品种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养殖基本概况
        3.2 宁夏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情况
        3.3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
        3.4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地域的相关性
        3.5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饲养模式的相关性
        3.6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年龄的相关性
        3.7 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和品种的相关性
第三章 宁夏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试剂与药品
        1.1.3 耗材与仪器
        1.2 方法
        1.2.1 子宫内膜炎患牛子宫分泌物的采集
        1.2.2 细菌的分离培养
        1.2.3 高智能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
    2 结果
        2.1 宁夏各县、市(区)分离菌株生化鉴定结果
        2.2 宁夏各市、县(区)牛子宫内膜炎检出细菌的分布
        2.3 宁夏各市、县(区)牛子宫内膜炎感染类型
        2.4 宁夏各市、县(区)细菌的耐药率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
        3.2 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第四章 治疗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组方泡腾栓的研制
    实验一 中草药组方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中草药
        1.1.4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中草药筛选
        1.2.2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
        1.2.3 供试菌液的制备
        1.2.4 中草药抑菌正交实验
        1.2.5 中草药组方的确立与体外抑菌效果观察
        2 结果
        2.1 中草药组方筛选正交设计试验结果
        2.2 中草药组方抑菌试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中药组方泡腾栓的制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泡腾栓辅料的选择
        1.2.2 中药和辅料的预处理
        1.2.3 泡腾栓辅料配比优选实验
        1.2.4 中药组方泡腾栓制备工艺流程
        1.2.5 中药组方泡腾栓质量检查
        2 结果
        2.1 中药组方泡腾栓辅料配比优选结果
        2.2 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
        2.3 中药组方泡腾栓质量检查结果
        2.3.1 外观检查
        2.3.2 硬度、脆碎度和崩解时限检查
        2.3.3 重量差异检查
        2.3.4 pH值、发泡量、泡沫持续时间测定
        2.3.5 变形温度、融变时限和微生物限度测定
        2.3.6 中药组方泡腾栓抑菌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中药组方泡腾栓安全性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器材与药品
        1.2 方法
        1.2.1 小鼠腹腔给药急性毒性预实验
        1.2.2 小鼠腹腔给药急性毒性正式实验
        1.2.3 家兔阴道给药急性毒性实验
        1.2.4 家兔Draize眼部刺激试验
        2 结果
        2.1 小鼠腹腔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2.2 家兔阴道给药急性毒性实验结果
        2.3 家兔Draize眼部刺激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分析
        3.2 家兔眼部刺激试验结果分析
    实验四 中药组方泡腾栓对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药品
        1.1.2 实验器材
        1.1.3 实验动物
        1.2 方法
        1.2.1 实验分组与设计
        1.2.2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种药物对急性、慢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
        2.2 两种药物对患病牛发情时间和受孕率的影响
        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7)试论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奶牛的常见疾病类型
    1.1 乳房炎疾病类型
    1.2 肢蹄病类型
    1.3 子宫内膜炎疾病类型
    1.4 不孕症疾病类型
2 奶牛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乳房炎疾病的防治措施
    2.2 肢蹄病的防治措施
    2.3 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
    2.4 不孕症防治措施
3 结语

(8)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及中药治疗对部分激素、子宫形态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子宫炎发病率研究进展
        2.2 子宫炎的发病机理
        2.3 影响子宫炎的因素
        2.3.1 血液代谢成分
        2.3.2 激素水平
    3 诊断方法
        3.1 临床诊断
        3.1.1 分泌物的观察
        3.1.2 直肠检查
        3.1.3 阴道检查
        3.1.4 B超检查
        3.2 细胞学诊断
    4 治疗方法
        4.1 抗生素治疗
        4.2 激素治疗
        4.3 非甾体类抗炎药
        4.4 中药治疗
        4.5 生物制剂
    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奶牛产后子宫炎激素和代谢预警指标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1.1.3 仪器与试剂
        1.2 方法
        1.2.1 采血样品收集
        1.2.2 部分生殖激素与代谢指标的测定
        1.3 奶牛子宫炎的判定
        1.4 预警指标的初步筛选
        1.5 预警监测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子宫炎代谢、激素指标的变化与预警指标的初步筛选
        2.2 子宫炎群体监测和预警
        3 讨论
        3.1 代谢指标、生殖激素与子宫炎的关系
        3.2 代谢指标、生殖激素与子宫炎的群体监测与预警
        4 小结
    试验二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部分血液及代谢指标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1.2 试验动物及分组
        1.1.3 试验药品
        1.1.4 仪器及试剂
        1.2 方法
        1.2.1 采血与灌药时间
        1.2.2 部分血液与代谢指标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健宫散治疗子宫炎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2 健宫散治疗子宫炎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3.2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3.2.1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BHBA的影响
        3.2.2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BUN的影响
        3.2.3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AST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E_2、P_4、FSH、LH、PGE_2、PGF_(2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1.1.2 试验药品
        1.1.3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采血与灌药时间
        1.2.2 生殖激素指标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E_2、FSH、LH影响
        2.2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对P_4、PGF_(2α)、PGE_2 影响
        3 讨论
        3.1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的治则与激素变化
        3.1.1 健宫散理论与治则
        3.1.2 健宫散治疗前后E_2 的变化
        3.1.3 健宫散治疗前后FSH的变化
        3.1.4 健宫散治疗前后LH的变化
        3.1.5 健宫散治疗前后P_4 的变化
        3.1.6 健宫散治疗前后PGF_(2α)和 PGE_2 的变化
        4 小结
    试验四 健宫散治疗奶牛产后子宫炎过程中子宫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1.1.2 试验药品
        1.1.3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B超检查时间
        1.2.2 B超检查操作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炎前后对子宫颈的影响
        2.2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炎前后对子宫角的影响
        2.3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炎前后对子宫颈的典型声像图
        2.4 中药治疗奶牛子宫炎前后对子宫角的典型声像图
        3 讨论
        3.1 便携式B超监测子宫复旧与子宫炎
        3.2 中药成分对子宫炎形态学的影响
        4 小结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奶牛围产期三种疾病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三种疾病的防治
    2.1 胎衣不下
        2.1.1 症状与病因
        2.1.2防治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2 子宫内膜炎
        2.2.1 症状与病因
        2.2.2 治疗经过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乳房炎
        2.3.1 症状与病因
        2.3.2 防治方法
        2.3.3 防治结果
        2.3.4 讨论
3 结论
    3.1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疗效显着
    3.2 应该进行综合防治
        3.2.1 科学饲养
        3.2.2 合理管理
        3.2.3 提高繁殖技术水平
        3.2.4 注意奶牛生殖卫生保健
    3.3 推广应用意义深远

(10)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研究进展
    1 流行现状
        1.1 国外流行情况
        1.2 国内流行现状
    2 病原学
        2.1 gB囊膜蛋白基因
        2.2 gC囊膜蛋白基因
        2.3 gD囊膜蛋白基因
        2.4 gE囊膜蛋白基因
    3 流行病学
        3.1 疾病传播
        3.2 感染表现
        3.3 感染机制
    4 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4.2 血清学诊断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5 防治
        5.1 疫苗免疫
        5.2 综合防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牛场和试验动物选择
        1.2 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与分析
    2 综合防控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奶牛养殖现状
        2.2 奶牛饲养管理和繁殖状况
        2.3 疫病综合防控情况
        2.4 投入品管理
        2.5 粪尿处理
        2.6 标准化及减排项目建设
        2.7 人员管理
        2.8 生鲜乳质量管理
        2.9 风险防控
    3 问题分析
        3.1 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生产能力必须加强
        3.2 综合防控能力不足,造成疫病控制不力
        3.3 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造成技术支撑不够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造成利益联结机制低下
        3.5 土地承载力限制,造成规模与环境脱节
        3.6 绿色发展要求提高,种养结合模式探索不够
    4 IBR的危害性及金山区防控IBR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时间及采样地点
        1.2 采血器械
        1.3 牛尾静脉采血方法
        1.4 血清分离与保存
        1.5 ELISA检测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Ⅰ型牛疱疹病毒GE基因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毒和细胞
        1.2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病毒扩增
        1.6 病毒DNA的提取
        1.7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1.8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9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1.10 临床样品检测
    2 结果
        2.1 BHV-1病毒扩增
        2.2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
        2.3 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
        2.4 特异性试验
        2.5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上海市金山区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综合防控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临床诊断
        1.2 综合检测
    2 防控物资储备
        2.1 生物制品
        2.2 消毒物资
        2.3 防疫物资
    3 防控技术队伍
        3.1 防控机构
        3.2 专家委员
        3.3 技术保障
        3.4 人员素质
    4 IBR综合防控
        4.1 总体规划
        4.2 严格检疫
        4.3 规范隔离
        4.4 全面封锁
        4.5 彻底消毒
        4.6 隔离治疗
        4.7 结合免疫
        4.8 积极扑杀
        4.9 综合保险
        4.10 风险防控
        4.11 应急管理
        4.12 粪污处理
    5 防控成效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

四、几种奶牛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产科疾病[J]. 唐宇.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1(14)
  • [2]真胃左方变位奶牛手术前后临床指标、粪便微生物及代谢变化的研究[D]. 雍康.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1)
  • [3]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山羊肠道防御机能的影响[D]. 刘艳玲. 扬州大学, 2020(04)
  • [4]中原农区母牛繁殖疾病调查及子宫菌群分析[D]. 欧阳少芬.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3)
  • [5]炎症反应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奶牛乳房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D]. 刘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
  • [6]宁夏地区牛子宫内膜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组方泡腾栓的研制[D]. 安泓霏.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7]试论奶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J]. 王昆. 农业与技术, 2019(17)
  • [8]奶牛子宫炎早期预警及中药治疗对部分激素、子宫形态学的影响研究[D]. 乔彦杰.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奶牛围产期三种疾病防治研究[J]. 潘萍,贺燕,葛敏. 山东畜牧兽医, 2019(02)
  • [10]上海市金山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D]. 张晓锋.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奶牛几种常见产科疾病的诊断与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