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一、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雷凌湘[1](2021)在《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需要培养的重要思维能力,有了批判性思维才会有更好的创新。我国坚持创新发展,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中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可见一斑,其中要求学生应“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将探讨让初二学生亲历物理实验过程是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提升。批判性思维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展一般认为由批判性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技能组成,是发现问题或产生质疑后的进行合理探究、假设、推理、检验最终解决问题,推翻或验证质疑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技能包含解释、分析、推理、评价、说明、自我调节六大核心要素,一般认为可通过实验培养。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遵循主体性、因材施教、开放性等原则,提出了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教学策略,即,探究式教学策略、对话式教学策略、反省式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且关注批判性思维技能中解释、分析、推理、评价、说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更多的交流对话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内评价与组间评价,课上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学生课余以及课下通过完成实验任务单作为补充。教学实施前后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2000》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进行检验,通过SPSS19.0分析可知学生通过亲历物理实验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并且在分析维度得分较高。因此未来的中学物理课堂中应该有意识的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可以开发系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的实验课程,不断地践行做中学的理念,坚持实验教学。

高月科[2](202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中概念的提出,定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且要经受实验的检验。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取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具有材料易取,成本较低,简单明了,极易动手制作的特点。在应用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种亲切感,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低成本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论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目前低成本物理实验应用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给出了设计原则与应用策略。具体内容如下:利用文献研究法,阐述了目前低成本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历史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界定了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概念,并阐述相关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整理调查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低成本物理实验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途径;针对应用理论缺失的问题,给出了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六条设计原则与七条应用策略,并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根据给出的原则和策略,设计了两节具体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进行教学的案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通过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方面可以使更多教师和学生注意到低成本物理实验,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

付楠[3](2021)在《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能力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而现阶段我国初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水平处于何种层次、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如何培养等都还是尚未解决的问题。同时,初中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最为关键的几年,因此本文基于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第一、二章。第一章指出了研究背景,阐明了研究意义,确定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接着在第二章里综合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界定出归纳推理的内涵、归纳推理的分类以及归纳推理能力等相关概念,同时将知网中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了解到近几年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逻辑学、学科教育和归纳推理能力的量化分析等方面。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由第三、四、五章构成。第三章中首先在成都某公立中学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围绕学生“对于归纳推理的重视程度”、“已有能力”和“习惯态度”三个维度展开,去了解他们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现状。选取其中两个班级开展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前测,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原因有两个方面:(1)对归纳推理方法的掌握不具备完整性;(2)对于归纳推理的学习不具备系统性。第四章从概念、规律、习题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布鲁姆的认知学习领域目标的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面展开教学设计。梳理了相应的教材内容、给出了教学案例并开展教育实践。最后通过第五章的后测验证上文提出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后测结果表明:(1)有目的地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2)实验班学生在学习了归纳方法之后,更愿意主动的去学习新知识,上课时的整体氛围也更加活跃;(3)实验班的学生在答题时归纳推理逻辑更清晰,答题内容更准确;(4)实验班学生之间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差异有所减小,而对照班的个体差异变大。最后一个部分是第六章,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归纳方法显性化的角度入手去培养学生的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由于笔者的实践经验较少,研究范围和对象的数量有限,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将在今后更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该模式的利弊,不断完善本研究。

赵琳琳[4](2020)在《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内初班”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物理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不仅可以使学生认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具备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新疆学生学好物理,不仅可以全面提升个人能力,还可以促进新疆未来社会稳定和文化经济发展。但“内初班”学生普遍国语水平不高,有关学习物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内初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思维能力,是值得深入探究的。结合物理学科自身特点,归纳推理能力作为物理思维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初中物理中涉及的概念和规律很多是通过归纳推理法得到的。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充分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科学思维能力整体提升,令学生受益终身。本文将在分析研究“内初班”归纳推理方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初中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内容为主,提出有利于培养“内初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选择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实验班的教学按本研究提出的策略,增加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对照班与以往的授课方法相同。实验研究最后对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分析,表明本文中所提到的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内初班”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是可行且有效的。但本课题提出的教学策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陈湘静[5](2020)在《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塑造学生精神世界、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前承小学、后启高中,是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时期,要使文言文教学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学策略的运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沟通课文内外,在教学内容丰富的前提下,比较教学策略的使用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文言文阅读素养,提高文言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发现,研究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人虽多,但是针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的研究相对零散,未能构成体系,因此笔者从初中学段文言文整体来进行比较教学策略探究,希望能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理论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初中文言文教学引入比较教学策略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从而为文言文的比较教学提供思路。本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部分包含三个章节。第一章从主要论述了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的基础,包括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其中理论基础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建构主义四大要素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斯皮罗的随机通达教学理论;现实基础也包含三个部分,与统编本初中教材息息相关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1+X”教学理念,从教材结构与教学理念中落实比较教学。第二章主要是对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含三部分的内容,现状调查、调查数据分析以及相关结论。现状调查包含调查目的与调查过程,选取了长沙市梅溪湖附属中学七、八两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发纸质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大致分为四个维度,进行四维度因素分析,同时分析影响文言成绩的相关因素,最后得出学生对于比较教学的接受度和难点,教师在比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施教困惑点。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对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进行全方位的探究,包含五个部分:“1+X”比较教学模式、比较的原则、比较的类型、比较的程序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1+X”比较教学策略简案设计,通过简案的设计来展现比较教学策略的探究成果。

林丹娜[6](2020)在《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在物理学中,许多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都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出的。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性认识中归纳出一般性认识的推理过程和思维形式。归纳推理作为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式。同时,高中时期又是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进行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界定了归纳推理的内涵和分类。然后,选取上海市某中学高一年级140名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测量试卷从归纳推理的认识、行为、习惯以及能力值等几个方面了解目前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现状。调查表明:(1)高一学生大多具有初级阶段的归纳推理能力,但不重视归纳推理的训练;(2)部分学生从归纳推理到结论得出的过程不清晰;(3)部分学生缺乏丰富的表象,难以找出生活中具有共性的例子;(4)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推理出实验结论。针对目前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相应的教学策略:(1)利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挖掘归纳推理素材;(2)基于已有认知水平,及时显化归纳推理过程;(3)创设归纳推理情境,反复训练归纳推理能力。结合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借鉴“一方多知”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培养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四个循序渐进的教学阶段,即“感知阶段——明示阶段——运用阶段——深化阶段”,并由此设计出了12个包括“共变法”、“求同法”、“求异法”在内的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具体教学案例。最后,在保证实验班和对照班同质的情况下开展了为期8周,共12次的教学实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结果表明:(1)实验班的归纳推理能力水平有所提高,学生能主动搜集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归纳推理素材;(2)实验班学生的归纳推理过程更加清晰,能够通过现象间的共性归纳推理出一般性结论;(3)实验班学生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思考,习惯初步养成。

陈珂[7](202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关键,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了国内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重点与不足,深入研究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2)了解创新及思维的概念,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创新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其结构及特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进物理创新思维的概念,介绍其品质,并提出几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3)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现状;(4)基于对创新思维理论的研究,提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两个实验课型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途径,并通过教学片断加以说明;(5)根据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设计了《电阻定律》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确定了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际性的教学原则;在演示实验中的教学策略有自制实验教具、增加学生参与度、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实验中的教学策略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猜想、训练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操作实验、促进学生改进实验。

晏焕霞[8](2020)在《“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课异构”是中小学基于课例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教研活动。“同”即相同的课题,相同的课程内容,甚至是相同的教师;“异”是基于不同的教学思想、理念、对教学的理解,以及对多种因素的考虑而进行的设计。“同课异构”指的是相同教师或者不同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依据学生的不同理解、教材编写者的解读以及研究人员的建议等,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研磨以及教学的过程。“同课异构”在教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同课”进行“异构”,寻找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的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同时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同课异构”本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但是当前这样的教研活动已经异化为教学的展示甚至比赛活动,其存在意义与本真价值被忽视。面对当前课堂教学改进的现实状况,有必要认清“同课异构”的本质,厘清“同课异构”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对“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进行探索与研究。而“同课异构”以什么方式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具体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有哪些?“同课异构”如何有效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这些问题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回答。因此,本研究对“同课异构”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搜集与梳理,分析归纳了“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与一般的实施过程。在调研前期利用调查问卷了解了“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基本情况,进而运用参与式观察进入Y小学深入调查与研究,在此过程中深入课堂进行观察,并选取典型的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从而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同时在调研过程中收集了不同学科的教学课例和实物资料,作为调查研究的补充材料。本研究通过文献的梳理,以及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总结出个案学校“同课异构”的四种组织形式与三种运行方式,并且通过参与个案学校不同的活动,归纳总结出“同课异构”的实施过程,主要有计划与准备、课堂实施与观察、教学研讨与评价三个大的环节。在参与研究对象Y小学不同学科以及不同形式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与分析,提炼出了“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同课异构”的认同与理解,“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积极作用以及差异性比较等方面。同时也深入剖析了“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教师教学观念与课程意识、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意识、教师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教师的“同课异构”观念以及“同课异构”的组织策略。最后针对“同课异构”促进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李雪莹[9](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出现了将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简化成题海战术的偏颇,使问题解决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制定有关物理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问题及问题解决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找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某中学高一年级165名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在调查研究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高一力学问题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物理问题教学策略。笔者在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这三大类力学问题的基础上又对问题进行了细分,将运动学问题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运动图像问题以及追及相遇问题;将静力学问题分为受力分析问题和共点力平衡问题;将动力学问题分为叠放体问题、关联速度类问题以及曲线运动问题。然后针对这八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1.通过多种方式呈现问题;2.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3.多种方法解题,明确最优解法;4.多角度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其中在“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这一策略之下,又根据问题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具体策略: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运用“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简化问题;(3)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运动图像问题:(1)通过“问题链”整体把握问题;(2)赋予图像生活化的意义;(3)借助多媒体分析整理图像;(4)运用类比法分析图像。追及相遇问题:(1)通过“问题链”突破思维盲点;(2)借助坐标系分析物体的位移关系;(3)通过图像分析相遇问题。受力分析问题:(1)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借助物理模型,直观感受物体的受力情况;(3)巧用假设法,攻克接触力的分析难点;(4)通过类比法,感受运动情况对受力分析的影响。共点力平衡问题:(1)通过“问题链”建立解题思路;(2)运用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叠放体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相对滑动的条件;(3)借助示意图,寻找物体间的位移关系;(4)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关联速度类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加深对速度分解的认识;(3)从能量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速度关系。曲线运动类问题:(1)借助“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实验探究,突破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3)运用比较法,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最后针对所提出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马星科[10](2020)在《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英国着名物理学家威廉·吉尔伯特更是认为:“科学本身是建模的过程,而学习科学则是学习建模的过程。”物理建模建立、学习和识别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核心,物理建模能力更是重中之重。高考物理试题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是对应的物理模型变化并不大,每种题型都对应着一个或若干个模型,包括方法模型和物理模型。从模型的视角出发,看似繁冗的知识点将变得简洁明了。为了践行新课改培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返璞归真,将学生的物理学习的本质回归到了物理学科自带的方法上,使学生的建模能力、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显着提高,迫切需要找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能力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本文的主要工作便是探究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实践的效果,最终总结得到培养策略。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试卷和成绩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必要性论证,国内外课堂上实践物理建模过程的研究现状,物理建模和课堂教学中实践物理建模的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物理建模和课堂物理建模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心理学依据,物理模型分类及基本思维方法依据。第三部分是物理建模和实践物理建模过程的教学现状的调差研究,结论是大部分物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物理建模的意识;教师因困难太大,回避课堂上实践物理建模过程;学生因知识面狭窄,以至很难独立顺利进行物理建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无法实现感性的抽象转化。第四部分是不同类型的课堂上提出优化教学方案,通过案例对包括对规律课,习题课和方法课等课型中实践物理建模过程的探究和模型细化与泛化。第五部分通过试卷测量和抽象调查等方法对实践物理建模过程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评估。结果显示,经过半年时间的培养,教学实验班的学生物理建模水平和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年级平均水平。第六部分总结提高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2.批判性思维研究现状
        3.批判性思维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教育统计法
二、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一)实验教学理论
        1.杜威“做中学”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批判性思维理论
        1.批判性思维内涵
        2.批判性思维技能
        3.物理实验教学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
三、亲历物理实验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一)教学实践整体设计
        1.实践对象
        2.实践历时
        3.教学内容
        4.教学设计原则
        5.教学实施策略
        6.教学评价策略
    (二)实践案例
        1.案例一: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案例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案例三:自制温度计
四、批判性思维技能检测与数据分析
    (一)测量工具
    (二)测试对象
    (三)数据分析
        1.前测分析
        2.后测分析
五、结果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反思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
附录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附录3:《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任务单
附录4:《吞宝魔盒原理探究》教学设计
附录5:《吞宝魔盒原理探究》任务单
附录6:学生实验任务单展示
致谢

(2)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学习动机理论
        2.2.3 “教学做合一”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低成本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改善途径
    3.1 问卷调查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1.4 调查总结
    3.2 访谈法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目的
        3.2.3 访谈记录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2.5 访谈总结
    3.3 改善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的途径
        3.3.1 加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3.3.2 加强师生对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认识
        3.3.3 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3.3.4 强化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激励评价机制
第四章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设计原则与应用策略
    4.1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设计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简单性原则
        4.1.3 直观性原则
        4.1.4 安全性原则
        4.1.5 参与性原则
        4.1.6 创新性原则
    4.2 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应用策略
        4.2.1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实现教学生活化
        4.2.2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4.2.3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4.2.4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发散求异
        4.2.5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4.2.6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开展探究式教学
        4.2.7 利用低成本物理实验拓展实验时空
第五章 基于低成本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
    5.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5.2 浮力教学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初中低成本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2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对教师的意义
        1.2.2 对学生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归纳推理
        2.1.2 归纳推理的分类
        2.1.3 归纳推理能力
    2.2 文献综述
        2.2.1 涉及归纳推理能力研究的内容分析
        2.2.2 逻辑学领域关于归纳推理的研究
        2.2.3 学科教学领域关于归纳推理的研究
        2.2.4 物理学科中对于归纳推理能力的量化分析研究
3 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现状调查及水平测量
    3.1 调查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问卷调查
        3.3.1 问卷设计
        3.3.2 问卷结果分析
    3.4 能力测量
        3.4.1 前测试卷设计
        3.4.2 前测结果分析
    3.5 综合分析
4 基于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4.1 通过概念教学使学生了解归纳方法
        4.1.1 操作程序
        4.1.2 教材梳理
        4.1.3 教学案例
    4.2 通过规律教学使学生理解归纳方法
        4.2.1 操作程序
        4.2.2 教材梳理
        4.2.3 教学案例
    4.3 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应用归纳方法
        4.3.1 操作程序
        4.3.2 教学案例
5 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后测
    5.1 后测试卷设计
    5.2 后测数据分析
        5.2.1 实验班与对照班归纳推理能力后测结果比较
        5.2.2 实验班前后测量对比分析
        5.2.3 对照班前后测量对比分析
    5.3 后测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等价排除法相关概念
附录2: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归纳推理能力测量前测试题
附录4:归纳推理能力测量前测试题评分细则
附录5:归纳推理能力测量后测试题
附录6:归纳推理能力测量后测试题评分细则
致谢

(4)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内初班”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二、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三、归纳推理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内容
    (二)问卷调查结果
    (三)“内初班”学生归纳推理学习现状分析
    (四)“内初班”物理教师归纳推理教学现状分析
    (五)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建议
四、基于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物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原则
    (二)主要教学形式
五、培养“内初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实践
    (一)归纳推理方法的分类
    (二)在概念理解中起步
    (三)在规律建构中提高
    (四)在实验操作中升华
    (五)在习题训练中完善
    (六)归纳推理中的错误分析
六、实验研究的测试及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被试对象选择
    (二)问卷的编制
    (三)实验数据分析
七、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教学启示
    (三)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内初班”物理归纳推理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内初班”物理教师归纳推理的认知调査问卷
附录三 :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前测试卷及评分参考
附录四 :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后测试卷及评分参考
附录五 :(表一)实验班前测学生每题分数
附录六 :(表二)对照班前测学生每题分数
附录七 :(表三)实验班后测学生每题分数
附录八 :(表四)对照班后测学生每题分数
致谢

(5)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的基础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四大要素学习理论
        二、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
        三、斯皮罗的随机通达教学理论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的现实依据
        一、“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在比较中整合文言知识
        二、“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在比较中培养文言能力
        三、“1+X”教学理念:在比较中提升文言阅读素养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过程
    第二节 调查数据分析
        一、四维数据相关因素分析
        二、文言成绩相关因素分析
    第三节 结论
        一、学生方面
        二、教师方面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
    第一节 “1+X”比较教学模式
        一、“1+X”比较教学模式概述
        二、“1+X”比较教学较单篇教学的优势
        三、“1+X”比较教学模式下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区别
    第二节 比较的原则
        一、范围确切原则
        二、目标有效原则
        三、过程最优原则
        四、迁移运用原则
    第三节 比较的类型
        一、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
        二、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
    第四节 比较的程序
        一、明确目标,精选比较文本
        二、剖析文章,选定比较方法
        三、创设情境,启发比较思维
        四、内外联读,使用比较策略
        五、反思教学,检查比较效果
    第五节 “1+X”比较教学简案设计——以《诫子书》为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过程
        四、比较环节梳理
        五、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丰富归纳推理的内涵和教育价值
        1.2.2 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1.2.3 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推理
        2.1.1 科学推理
        2.1.2 物理推理
    2.2 归纳推理
        2.2.1 归纳推理的内涵
        2.2.2 归纳推理的分类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现状及水平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内容
    3.2 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现状调查
        3.2.1 调查问卷设计
        3.2.2 调查结果分析
    3.3 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水平调查
        3.3.1 测量试卷设计
        3.3.2 测试结果分析
第4章 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探讨
    4.1 教学策略
        4.1.1 利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挖掘归纳推理素材
        4.1.2 基于已有认知水平,及时显化归纳推理过程
        4.1.3 创设归纳推理情境,反复训练归纳推理能力
    4.2 教学阶段
        4.2.1 感知阶段
        4.2.2 明示阶段
        4.2.3 运用阶段
        4.2.4 深化阶段
第5章 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研究方案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对象
        5.1.3 研究设计
    5.2 实验研究案例
        5.2.1 “共变法”归纳推理能力的教学案例
        5.2.2 “求同法”归纳推理能力的教学案例
        5.2.3 “求异法”归纳推理能力的教学案例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实验班前后测对比
        5.3.2 对照班前后测对比
        5.3.3 实验班、对照班后测对比
    5.4 实验结论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水平测量试卷(前测)
附录C 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水平测量试卷(后测)
附录D 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水平测量评分细则(前测)
附录F 高一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水平测量评分细则(后测)
致谢

(7)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1.1.2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1.1.3 创新是实验教学的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创新
        2.1.2 思维
        2.1.3 创新思维
        2.1.4 物理创新思维
    2.2 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2.2.1 脑科学理论
        2.2.2 发现学习理论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
    3.2 学生问卷调查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实施
        3.2.3 问卷的分析
    3.3 教师访谈
    3.4 调查小结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4.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
    4.2 演示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4.2.1 设计自制实验教具
        4.2.2 实验前创设问题情境
        4.2.3 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度
        4.2.4 实验后多向思考与总结
    4.3 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4.3.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4.3.2 鼓励学生提出猜想
        4.3.3 训练学生设计实验
        4.3.4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
        4.3.5 促进学生改进实验
第5章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案例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总结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同课异构
    (二)课堂教学改进
三、理论基础
    (一)主体性教学理论
    (二)课堂教学改进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四、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同课异构”的兴起与发展
    (二)“同课异构”的内涵探讨
    (三)“同课异构”的类型与功能分析
    (四)“同课异构”的实施流程与现实问题
    (五)已有研究的反思与启示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六、“同课异构”在个案学校的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
    (一)“同课异构”的组织形式
    (二)“同课异构”的实施过程
七、“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成效分析
    (一)教师对“同课异构”的认同与理解
    (二)“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积极作用与体现
    (三)“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差异性分析
八、“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与理解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课程意识
    (三)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意识
    (四)教师教学过程的复杂性
    (五)教师的“同课异构”观念
    (六)“同课异构”的组织策略
九、“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问题与建议
    (一)“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中存在的问题
    (二)“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情况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问题的概念
        2.1.2 “问题解决”的内涵及其特征
        2.1.3 问题解决教学及一般模式
        2.1.4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调查对象及方式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1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3.4.2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学问题教学策略
        4.1.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教学策略
        4.1.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图像问题教学策略
        4.1.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追及相遇问题教学策略
    4.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静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2.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受力分析问题教学策略
        4.2.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共点力平衡问题教学策略
    4.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动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3.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叠放体问题教学策略
        4.3.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关联速度类问题教学策略
        4.3.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曲线运动类问题教学策略
第5章 力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设计
        5.2.1 样本选择
        5.2.2 自变量
        5.2.3 因变量
        5.2.4 无关变量控制及控制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附录 C 教学案例
致谢

(10)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2章 高中物理建模的理论基础
    2.1 物理建模的认知心理学依据
    2.2 中学阶段常见的物理模型及分类
    2.3 物理建模中需要的思维方法
第3章 高中物理建模能力现状调查
    3.1 教师访谈
    3.2 问卷调查
第4章 提高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4.1 概念课中细化物理建模的过程
    4.2 规律课中以建模的方式呈现规律的形成
    4.3 习题课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
    4.4 专题课突出模型和方法的细化和泛化
    4.5 注重物理模型建立的历史进程
第5章 实验研究课堂中实践物理建模过程的效果
    5.1 实验目的
    5.2 实现内容和方法
    5.3 实验结果和数据统计
    5.4 实验数据统计
    5.5 实验结论
第6章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6.1 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物理建模意识
    6.2 注重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
    6.3 课堂上进行有效的物理建模实践
    6.4 注重模型的细化和泛化
    6.5 不能忽视物理模型建立的历史进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亲历物理实验过程对初中生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影响研究[D]. 雷凌湘.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物理教学中低成本实验的应用策略研究[D]. 高月科. 延安大学, 2021(11)
  • [3]初中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D]. 付楠.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在“内初班”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赵琳琳.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5]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D]. 陈湘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高一学生物理归纳推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 林丹娜.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D]. 陈珂. 扬州大学, 2020(05)
  • [8]“同课异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改进的个案研究[D]. 晏焕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 李雪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天水市第一中学为例[D]. 马星科.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学物理教学中求异思维的训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