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个着名的香草品种

介绍几个着名的香草品种

一、介绍几个名优香草品种(论文文献综述)

蒋晓朦[1](2021)在《现代景观农业的发展研究 ——基于研学为目的香草园的规划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

宋佳慧[2](2021)在《牛奶成分对咖啡感官品质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制分析》文中提出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在中国的销售额近年来飞速增长,但以往关于咖啡的研究以黑咖啡的品种和加工过程的影响为主,与中国消费者偏好牛奶咖啡的消费现状脱轨。牛奶的成分在牛奶咖啡中经常被改变,因此了解牛奶成分对咖啡风味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制对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驱动中国消费者牛奶咖啡喜好度的感官属性分析为基础,研究牛奶中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对不同烘焙度咖啡主要感官属性强度的影响规律,并从相关风味化合物释放特性改变的角度,探讨了牛奶组分影响咖啡感官特征的化学机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驱动消费者牛奶咖啡喜好的关键感官属性分析:724名牛奶咖啡消费者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表明,消费者饮用牛奶咖啡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其感官特征,从不同维度来看,香气、味道和口感的重要性依次递减。进一步,以5种市售牛奶咖啡为样品,对194名消费者开展现场品评为基础的九点喜好度测试、全面选择测试(CATA),测试结果的惩罚-提升分析发现:提高消费者喜好的关键香气属性依次为奶香味、咖啡味和焦糖味,而烟味和焦糊味的存在则会降低消费者的喜好。此外,牛奶咖啡的顺滑感和甜度也会显着提高消费者的喜好评价,而苦味则会抑制消费者喜好。进一步,采用外部偏好图分析也获得了类似的结果。牛奶成分对咖啡感官属性的影响规律:(1)感官属性强度变化:采用定量描述性分析对添加不同梯度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的浅焙、中焙和深焙咖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脂乳固体与乳脂肪均会显着降低大部分黑咖啡的原有特征属性(如烟味、苦味等),同时显着增强甜味、焦糖味、奶香味和醇厚感。但对于咖啡的生豆味和焦香味,非脂乳固体起增强作用,而乳脂肪则反之。这些影响在不同烘焙度咖啡中的趋势一致,但具体影响程度不同,最终导致非脂乳固体放大了不同烘焙度样品的感官差异,而乳脂肪则会减弱样品间的感官差异,但这两者均会使咖啡风味向消费者更喜好的方向改进。(2)单口饮用的动态变化:动态主导感受(TDS)评价结果表明,非脂乳固体增强了牛奶咖啡饮用过程中的风味变化的层次感(焦香味、奶香味和甜味),乳脂肪的添加则使黑咖啡的一些负面属性(如糊味、烟草味)消失,使奶香味占据主导地位。(3)连续饮用的动态变化:多口TDS结果显示,与单口TDS相比,连续饮用过程中咖啡的整体感受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但非脂乳固体会使不利于消费者喜好的苦味逐渐增强,乳脂肪会使促进消费者喜好的奶香味逐渐减弱,使焦香味逐渐增强。也就是说,虽然二者都促进了咖啡风味的改善,但连续饮用可能会使这一作用削弱。牛奶成分对咖啡中关键风味物质释放与感官表现的影响机制:(1)对游离呈味物质的影响及机制:对咖啡中的游离咖啡因、绿原酸和有机酸和游离氢离子含量的检测表明,非脂乳固体能与呈现酸味和苦味的绿原酸少量结合,降低与酸味相关的游离氢离子含量,而乳脂肪对咖啡液中游离呈味物质的含量并未产生影响。这些现象与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的添加抑制咖啡感官评价中苦味和酸味的趋势不完全相符,由此推测牛奶咖啡味觉感知的变化可能是牛奶成分本身与味觉受体间发生作用而影响咖啡滋味的感受。(2)对挥发性风味物质释放的影响及机制:对牛奶咖啡的挥发性成分的释放率进行了比较的结果表明,一方面,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会的影响咖啡的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其中由于非脂乳固体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结合与推斥作用、乳糖和盐的盐析作用,使得其降低了6种化合物的释放,促进了12种化合物的释放;而乳脂肪则是由于其保留疏水性成分的作用,使得62种挥发性物质被抑制释放。另一方面,牛奶中的非脂乳固体或乳脂肪的添加均能引入牛奶的挥发性成分,使咖啡中癸酸、2-庚酮、2-壬酮、2-十一酮等成分的含量增加。(3)气味活性成分与感官表现的关系:通过GC-O鉴定出48种受到非脂乳固体或乳脂肪影响顶空浓度发生显着变化的气味活性成分,通过PLSR建立气味活性成分与咖啡香气的良好关系,浅、中、深咖啡中,模型的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613、951和0.945。根据PLSR分析,确定21种成分与咖啡的烟味、糊味和酸味正相关,其中分别有4种和21种受到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的影响释放量显着减少。确定28种物质与咖啡的焦香味正相关,其中7种受到非脂乳固体的影响释放量增加,25种受到乳脂肪的影响释放量显着减少。共鉴定出3种与奶香味正相关化合物,它们均源于牛奶本身,随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的增加而增加。

陈诺[3](2021)在《新疆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文中提出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智慧结晶,不仅能为本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保障和经验来源,对我国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由于现代文明的全面渗透以及民族社区自身重视不足等多种因素,我国经过千百年传承已久的传统知识已流失严重,传统知识搜集抢救工作亟待完成。维吾尔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拥有大量丰富的关于生物资源利用的传统知识,涉及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医药卫生和文化习俗等民族发展的各个方面。搜集调查和编目维吾尔族传统知识,对于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和加快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大有裨益。本研究旨在:基于生态学、民族生态学研究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数据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调查与编目,建立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文献化数据库;通过分析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特征,阐明传统知识、民族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并以维吾尔传统医药为案例研究,探究维吾尔传统知识发展传承现状、存在问题和受威胁因素,为生物保护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促进实现传统知识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和获取与惠益分享。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共调查编目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词条850个,其中: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相关知识词条数目457个(54%),传统医药知识231个(27%),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知识59个(7%),传统文化相关知识词条36个(4%),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67个(8%)。2、在编目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知识特征分析,分析了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形成、利用、发展及传承的过程与当地自然地理与资源特征、民族文化特征、经济利用特征和社会特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以调查案例实证了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统知识的形成特点和脉络走向。3、针对和田、吐鲁番、伊宁的维吾尔传统医药案例研究发现,不同民族社区对维吾尔传统医药知识的应用与认知有所不同,维吾尔传统医药的使用和认知目前仍局限于本民族内部;多民族共同生活和文化交融与城市化进程对传统医药而言是柄双刃剑,在对传统医药传承产生冲击的同时也能帮助传统医药突破桎梏。提出维吾尔医药的未来发展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本民族应增强文化自信,不断加强自身刻苦钻研,积极促进传统医药的科研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推广,紧跟国家战略步伐,让更多人领略到维吾尔传统医药魅力和文化内涵。4、结合调研实际及结果,提出维吾尔传统知识的传承策略,包括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度的健全,用法律手段保障传统知识不受侵害;采取工程措施,用技术手段保护和保存传统知识;加强研发推广,以传统知识助力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增强宣传力度,加强文化自信,注重社区参与传统知识的保护与惠益分享。

叶飞[4](2020)在《湖北工夫红茶品质风味特征性成分及关键工艺创新研究》文中指出湖北工夫红茶生产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品质优异,但是受加工条件、加工技术等因素影响,风味品质难以稳定,新产品的研发也相对滞后,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有待优化,新产品研发也亟需推动。为了提高湖北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本研究基于感官审评、色差测定、液相色谱(HPLC)和微固相萃取联合气质(HS-SPME-GC-MS)和代谢组学等技术,开展了湖北工夫红茶风味品质评价技术研究,系统优化了加工工艺参数,同时研发了夏暑工夫红茶等系列新产品,为助推湖北省工夫红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现将主要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湖北工夫红茶色泽、滋味和香气品质及特征性分析分别采用感官审评、色差法、化学计量法和HS-SPME-GC-MS等手段方法,开展湖北工夫红茶色泽、滋味和香气品质特征性分析。色泽品质结果表明:工夫红茶的色泽品质较高,其中干茶色泽得分与干茶亮度(L)和色彩饱和度(E)的正相关关系最大;茶汤色泽得分与茶汤红度(a)、茶汤色相角(a/b)的正相关关系最大,后续建立了茶汤色泽品质得分的拟合回归方程,实现了工夫红茶茶汤色泽品质的快速准确评价。滋味品质结果表明:湖北不同区域的红茶感官滋味品质上有较大差别,宜昌地区的工夫红茶甜醇尚浓厚,恩施的部分工夫红茶甜醇尚鲜,咸宁地区的工夫红茶醇稍涩。理化结果发现,湖北咸宁地区红茶的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较高(47.86%和16.89%),襄阳地区的氨基酸、茶褐素和黄酮含量较高(2.14%、8.65%和2.52%),宜昌红茶的茶红素含量最高(6.06%),咸宁地区红茶的儿茶素总量和可溶性糖较高(1.96%和5.31%),湖北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和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呈正相关。香气品质结果表明:湖北工夫红茶整体上呈现甜香和糖香特征,其中宜昌、恩施地区的红茶表现为甜香和糖香浓郁持久,部分样品有蜜糖香、花果香,襄阳地区红茶具有高火香,黄冈地区红茶带焦糖香。样品中共检出93个香气成分,分析得到湖北工夫红茶甜香和糖香的呈香特征成分有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1-辛烯-3-醇、β-大马烯酮、β-紫罗酮、Trans-香叶基丙酮、苯乙醛、癸醛、己醛、Trans-橙花叔醇、2-乙基呋喃和柠檬烯等。2.湖北工夫红茶提质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机理研究系统优化湖北传统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及参数,最终集成创新提出了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工艺,定型了1套连续化生产线,与传统单机作业相比,该生产线日产工夫红茶500 kg以上,所制产品品质提高1个等级,生产效率是传统工艺的4~5倍,人力成本降低80%。2017年该技术已经在湖北省主要工夫红茶产区示范应用,指导装配工夫红茶连续化生产线6条,企业反响良好。理化品质和代谢组学结果显示:热风干燥处理的工夫红茶样品的感官得分较高,茶汤的色相值(a、b)以及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均显着高于滚炒干燥,其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酚氨比,均极显着高于滚炒干燥处理,但滚炒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热风干燥处理;热风干燥处理工夫红茶的甜香型香气成分如苯乙醛、癸醛、芳樟醇等含量相对较多;热风干燥处理的茶汤对DPPH的抗氧化能力优于滚炒干燥处理。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比较测定了不同干燥处理的工夫红茶中所有代谢产物,筛选鉴定出茶叶中19种差异性代谢产物,其中没食子酸、莽草酸、D-半乳糖、2,10二甲基十一烷和2,6,10-三甲基十二烷4种成分是热风干燥处理工夫红茶区别滚炒干燥处理的代表性特征代谢产物。3.湖北工夫红茶关键加工工艺创新、新产品研发和品质化学研究针对湖北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需求,同时立足湖北茶产区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本研究创新研发了夏暑工夫红茶、乌龙工夫红茶和针形名优红茶系列新产品,优化提出了配套工艺,并开展了品质化学研究,为湖北省工夫红茶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提供了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理论依据。夏暑工夫红茶新产品研发及工艺优化:采用金水1号、丰水、黄花和鄂梨2号砂梨品种的多酚氧化酶(PPO)改善红茶品质,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所制样品的感官得分、色泽品质、理化成分和香气组分,结果发现:不同来源的PPO的动力学曲线差异较大,丰水和金水1号砂梨的PPO活力较强,分别在3 min和5min左右时达到了最大反应速率,可以与茶叶初期PPO活性较低形成互补,促进工夫红茶发酵。金水1号砂梨多酚氧化酶处理的夏暑工夫红茶,感官得分相对较高,与对照相比,理化成分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P<0.01),香气组分中的苯乙醛、Trans-Trans-2,4-庚二烯醛、藏红花醛、橙花醇、顺氧芳樟醇、β-紫罗酮、Trans-香叶基丙酮、α-古巴烯等组分也有所增加,综上试验结果,金水1号砂梨的多酚氧化酶可以作为一种改善夏暑工夫红茶品质的有效方法。湖北乌龙工夫红茶工艺产品创新及品质机理研究:以一芽三四叶乌龙茶品种的鲜叶原料,融合晒青、做青和发酵工艺,研制出“浓郁的花香”的红茶产品,较传统红茶,产品品质提高2个等级;以传统湖北工夫红茶对照,测定分析得到了乌龙工夫红茶中84种香气成分,差异性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吲哚、顺-茉莉酮、己酸顺式-3-己烯酯、茉莉内酯、茉莉酮酸甲酯、苯甲醛、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等,其中吲哚、茉莉内酯、茉莉酮酸甲酯是乌龙工夫红茶独有的标志性香气成分。2015年该技术已经在湖北恩施馨源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示范应用,日产乌龙工夫红茶500 kg以上,所制产品有“乌龙红”等,市场反映较好。针形名优红茶新产品研发及工艺优化:为提高茶叶外形品质,采用精揉机设备,单因素试验比较了茶坯含水率、温度、时间和投叶量不同处理的影响,发现不同参数对感官品质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时间>茶坯含水率>温度>投叶量,后续正交优化得到了针形名优红茶的精揉工艺参数:茶坯含水率32%,锅温110℃,炒制时间30 min,投叶量3.0 kg,所制产品品质提高1个等级,生产效率提高4~16倍。2015年该技术成果已经在湖北金果茶业有限公司其示范应用,日产针形红茶200 kg以上,所制产品有“宜红金针”和“金果红针”等。

焦晗粤[5](2020)在《兰州水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兰州水烟是甘肃省名产之一,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其品种优异,在国内颇具盛名,省内其他地区生产的水烟也以“兰州水烟”的名义销售牟利。兰州水烟生产加工技艺的更迭,记录了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在甘肃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兰州水烟最晚在清康熙年间开始种植,乾隆年间便已在部分地区盛行起来,此后兰州水烟在文献中频繁出现,诗词佳作中也被屡屡提及。本文以域外作物引种以及农业历史地理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水烟在兰州地区的本土化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分析水烟传入兰州的时间、方式及路线等,同时对兰州水烟种植技术与加工技术发展变迁进行全面历史考察,正是因为兰州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得水烟品质不断提升,水烟产品向加工技术精细化、品种多样化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推断兰州水烟之所以扬名天下,是因为三大特色:兰州水烟配方的科学性,兰州水烟吸食方法的先进性,兰州水烟的医疗保健性。水烟曾经的辉煌不仅因为自身质量的优异,其对近代甘肃带来的经济贡献非同小可,除改变当时各阶层生活方式外,水烟业的发展还增加了政府的财政税收,促进当地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甚至加速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兰州水烟的文化价值在省内诸多特产中也是无可比拟的,明清时期中医就曾对烟草的功效开展颇多研究,对其医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不仅如此,水烟曾一度与身份地位挂钩,掀起一股收藏的狂热风潮。因水烟的吸食方式较温和,其在女性中也大受欢迎。水烟的落寞与战争不无关系,抗日战争导致水烟的运销线路全面截断,无数烟坊倒闭,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随后卷烟便传入进来,水烟市场被侵占,逐渐走向衰败。如今水烟的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甘肃省特色旅游的活字招牌,吸食水烟的人在减少,但水烟当时的文化价值保留了下来,文章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兰州水烟,结合当下,健康、合理的发展水烟这种嗜好性产品,引起旅游部门的注意,将其特色宣传出去,为甘肃的特色旅游事业添砖加瓦。

陈文苑[6](2019)在《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文中指出文化资本化是一个实践命题。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质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将民族传统工艺作为文化资本进行利用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关涉到传统工艺的未来走向,与文化的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发展等息息相关,甚至与文化产业、文化战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具体实践行为包括哪些内容?实践的逻辑又是什么?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何种规律?……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以剑川白族木雕作为典型案例,在详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借助于口述史、历史文献、内部资料等材料,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文化资本——场域——实践”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在对剑川木雕发展历史、工艺流程、艺术风格进行概述的前提下,阐释了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概念、类型及其特征。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过程中的资本积累、市场运作以及资本博弈,并总结出了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规律。通过研究,文章认为:第一,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行为具体包括资本积累、资本市场运作以及资本博弈这三种类型,而我们通常理解的资本市场运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积累指资本的增长、完善和集聚,是在保留原先文化资本结构与内容基础上的增加,当代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积累路径可分为教育培训、传播交流、市场调节以及权力引导四种;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指按照市场需求,对文化资本进行开发,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方式包括产业化、旅游开发、节庆经济化、品牌化与会展商业化;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博弈是行动者之间围绕着文化资本而产生的一种互动行为,博弈的目的是为了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本。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博弈围绕着物质性文化资本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两方面展开,行动者所采取的博弈策略可以分成三种:维护、发展与争取。资本积累、市场运作与资本博弈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织的联系。资本积累是市场运作的前提与基础,市场运作为资本积累提供了方向指引,而文化资本博弈则时常贯穿于资本积累以及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于理性基础上的博弈会推动资本的积累,也会促进文化资本的市场运作。第二,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有着属于自己的实践逻辑。实践被场域所控制,场域生产着实践,实践活动必须依附于所处的场域并以习性为作为内驱力。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在实践过程中建构起了特定的场域(初级场域),并衍生出了三种亚级场域:资本积累场域、市场运作场域以及资本博弈场域。文化资本在此三种场域下的具体实践行为和所采取的策略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都必须遵守初级场域的规律,该场域形塑而成的核心习性是文化市场化习性,场域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双线规律。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实践的逻辑图式可以概括为:在场域情境下,以延长传统工艺文化资本的生命周期为根本目的,按照双线规律的要求,通过形塑而出的核心习性生产实践。第三,双线规律是民族传统工艺资本化实践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律。双线规律指的是传统工艺文化自主性发展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规律,这两种规律之间并不存在孰轻孰重之别。双线规律由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场域的特征所决定,它要求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必须以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为前提,在保持传统工艺文化基因的条件下,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合理、有序的进行实践。在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忽视双线规律的要求,传统工艺文化的均质化、内卷化等问题的出现,其症结恰在于并未充分尊重双线规律。

何涛,李青峰,潘美山,易春,张力[7](2017)在《8个香草品种育苗前激素处理的正交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柳叶马鞭草等8种香草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不同激素处理的正交试验,研究激素类别、激素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等对香草幼苗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香草的性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用清水浸种的是蓝花鼠尾草(10℃,浸种3 h),需要用芸苔素内脂浸种的有九层塔(1/45 000 g/m L,20℃,浸种3 h)、林下鼠尾草(1/30 000 g/m L,30℃,浸种2 h)和猫薄荷(1/45 000 g/m L,20℃,浸种3 h),需要用萘乙酸浸种的有甜罗勒(1/5 000 g/m L,30℃,浸种4 h),需要用农用链霉素浸种的有柳叶马鞭草(1.5/10 000 g/m L,40℃,浸种2 h)、澳洲薰衣草(0.5/10 000 g/m L,20℃,浸种4 h)和欧芹(1.5/10 000 g/m L,40℃,浸种2 h)。

王亚辉[8](2017)在《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休闲农业是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产业新业态,国家和地方政府都进行积极扶持,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重视休闲放松和体验生活,逐渐走向乡村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河南省鄢陵县是国内知名的花木生产和销售大县,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试图通过对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找出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全面促进鄢陵县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方法,以生态经济理论、旅游经济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分七部分研究了鄢陵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休闲农业的研究成果并阐释了休闲农业发展的相关经济学理论。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况,然后分析了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当前的机遇、具体类型、所取得的成效,最后分析了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第四部分: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得到有益于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七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展望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两点:第一,本文是首次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基于鄢陵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事实对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进行研究。第二,本文首次同时在多个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进行全面研究,找出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陈闪闪[9](2015)在《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规划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基于我国国民健康问题、养生养老问题、对乡野情怀的渴望以及养生产业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设计形成具有养生农业特色的休闲养生景观具有很大意义。论文在充分了解研究背景下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了学习、梳理、归纳总结,遵循生态农业的前提下,通过亲自对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和实践充分融合,进而得出一套现代休闲养生农业园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论文首先研究了休闲养生农业园的背景和意义,学习与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应用,以养生农业为切入点,充分挖掘结合景观规划和五感理论的应用的设计方法。论文在现代休闲养生农业园的规划中融入了休闲养生、养生农业和休闲农业理念的理论,具体的设计融合了休闲养生、农业、生态、体验、五感系统等相关内容,通过满足使用者的感官来起到养生的功效。基于对以上的理论分析与学习,将规划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用理论指导实践。论文对河南省荥阳市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规划范围周边景点分布以及国内外四个经典案例做了详细的分析,将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的景观结构定为“一轴、一心、八园”,按照功能的需要分为生态娱乐区、观光采摘区、休闲养生社区、香草养生区、珍稀苗木区、加工体验区、设施蔬菜区和养生农业生产区八个分区,具体设计上体现人性化设计,在细节上从道路、广场、地形、服务设施、植物设计等方面着手,总体设计考虑使用者的五官感受和环境对人体的养生作用。希望通过对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规划设计的研究,能对以后的休闲养生农业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钟植一[10](2013)在《复合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方法探寻 ——以大理海稍度假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休闲农业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是一种高度复合的产业系统。它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为生态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消费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近年来,休闲农业园以其自然环境和生态农业为依托,开展多样化的体验性活动,得到众多都市人的青睐,很好地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休闲农业园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地域文化缺失、田园景观淡化、与市民生活脱节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休闲农业园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休闲农业园的综合功能的体现。笔者查阅了大量休闲农业园的理论研究,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学、经济学、农业学等单个学科内而缺乏良好的系统化的整合机制与方法。本文对欧洲、美国、日本、台湾等地的休闲农业园前期策划、规划设计、经营管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复合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方法,即围绕景观、产业、游憩三个核心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研究,旨在激发休闲农业园生态、经济、社会功能,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化、生态教育的培养、以及安全健康的食品的生产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本文通过实际调研和资料收集,总结发现国内休闲农业园的普遍存在问题,提出景观、产业、游憩三个核心规划策略,在总体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有机的空间结构、高效复合化的土地利用模式、高效生态的交通系统将功能融合起来。并将规划策略应用到大理海稍度假区的实践研究中,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期望寻求实现休闲农业园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规划方法。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由相关背景引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提出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最后梳理出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理论研究。主要为休闲农业园的概述,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的论述,国内外休闲农业园的发展经验,找到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立足点。第三章,调研分析。主要调研分析国内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情况,休闲农业园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产业资源、产业布局、活动项目设置等情况,希望找出阻碍国内休闲农业园发展的症结,以此对症下药,寻求可行的规划策略和方法。第四章,策略研究。提出了复合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的特性、规划原则,针对上章分析总结的问题,在原则的指导下,围绕景观、产业、游憩系统的展开规划方法,并对每条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五章,项目实践。在前面现状调研及理论和策略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大理海稍度假区的项目中。第六章,总结。结语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再次梳理文章研究的脉络,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二、介绍几个名优香草品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几个名优香草品种(论文提纲范文)

(2)牛奶成分对咖啡感官品质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牛奶咖啡概述
        1.1.1 牛奶咖啡的组成
        1.1.2 不同咖啡中牛奶的差异
        1.1.3 咖啡及牛奶咖啡在中国的消费和发展
    1.2 驱动消费者喜好的感官因素研究方法
        1.2.1 定性方法
        1.2.2 定量方法
    1.3 描述样品特征的感官评价方法
        1.3.1 描述性分析方法
        1.3.2 饮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1.4 牛奶对咖啡风味的影响的研究概况
        1.4.1 咖啡风味及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1.4.2 牛奶对咖啡风味的影响研究进展
        1.4.3 牛奶中的基本成分对风味物质呈味能力的影响研究
    1.5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驱动消费者对牛奶咖啡喜好的关键感官属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1 牛奶咖啡样品的选择与制备
        2.3.2 问卷法研究牛奶咖啡的消费情况和消费动机
        2.3.3 消费者测试方法及流程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问卷调查法确定牛奶咖啡的消费动机
        2.4.2 基于惩罚-提升分析确定驱动消费者喜好的关键感官属性
        2.4.3 基于外部偏好图确定驱动不同类型消费者喜好的关键感官属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牛奶成分对咖啡感官属性的影响规律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不同烘焙度咖啡豆的制备
        3.2.2 咖啡液的制备
        3.2.3 不同蛋白质和乳脂肪含量牛奶咖啡制备
        3.2.4 描述性分析
        3.2.5 动态主导感官评价(TDS)
        3.2.6 多口-动态主导感官评价(多口-TDS)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牛奶对咖啡静态感官的影响
        3.4.2 牛奶对咖啡动态感官属性的影响——单口TDS评价
        3.4.3 牛奶对咖啡连续饮用过程中动态感受的影响——多口TDS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牛奶成分对咖啡中关键风味物质释放与感官表现的影响机制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咖啡样品的制备
        4.2.2 游离呈味物质的分离
        4.2.3 有机酸含量的检测
        4.2.4 咖啡因和绿原酸的检测
        4.2.5 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
        4.2.6 GC-MS方法
        4.2.7 GC-O评价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非脂乳固体和乳脂肪对滋味物质的影响
        4.4.2 非脂乳固体对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及原因
        4.4.3 乳脂肪对挥发性化合物释放的影响及原因
        4.4.4 关键气味活性成分及与样品风味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网络问卷
附录2:消费者品尝问卷
附录3:网络问卷中样本的社会人口学分布
附录4:TDS采集软件简介
附录5: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新疆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性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传统知识国内外研究态势及热点
        二、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研究热点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整理与编目
        二、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特征分析
        三、维吾尔传统医药案例研究
        四、维吾尔传统知识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传承策略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实地调查
        三、数据处理
    第三节 研究区域
    第四节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编目
    第一节 编目概况
    第二节 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一、维吾尔族传统农作物遗传资源
        二、维吾尔族传统家养动物和水生生物遗传资源
        三、维吾尔族传统利用动植物资源
    第三节 传统医药相关知识
        一、维吾尔族传统药用生物资源
        二、维吾尔族传统医药理论和传统方剂
    第四节 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
        一、维吾尔族传统农业生产技术
        二、维吾尔族传统工艺
        三、维吾尔族传统食品加工技术
        四、维吾尔族传统规划设计与建筑工艺
    第五节 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
        一、维吾尔族生态伦理与习惯法
        二、维吾尔族传统节庆与传统饮食文化
    第六节 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第七节 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特征分析
        一、自然地理与资源特征
        二、民族文化特征
        三、实践利用特征
        四、社会经济特征
第四章 维吾尔传统医药案例研究
    第一节 维吾尔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特征分析
        一、药用植物资源的组成特点
        二、采集与药用部位特点分析
        三、功效特点分析
    第二节 维吾尔族社区居民对维医药认知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社区居民对维吾尔医药使用及评价状况
        三、社区居民对维吾尔医药认知程度
        四、社区居民对维吾尔医药的保护意愿
    第三节 维吾尔传统医药发展与传承趋势
        一、发展与利用现状
        二、传承与保护现状
        三、发展趋势
第五章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传承的问题、影响因素及传承策略
    第一节 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日趋减少
        二、传统药用生物资源开发不当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遭到忽视
        四、传统工艺逐渐消失
    第二节 影响因素
        一、传统知识产权制度尚未健全
        二、传统知识的搜集整理颇有难度
        三、传统知识受到现代文明和外来文化冲击
        四、传统知识传承观念日渐淡薄
    第三节 传承策略
        一、建立惠益分享制度,用法律手段保障传统知识不受侵害
        二、采取工程措施,用技术手段保留保存传统知识
        三、加强研发推广,以传统知识应用助力经济建设
        四、增强宣传力度,注重社区参与保护传统知识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词条示例
    附录2 居民(村民)维吾尔医药认知程度调查问卷(汉语版)
    附录3 维吾尔医医院(诊所)医生半结构式访谈表
    附录4 和田药材市场药材销售商半结构式访谈表
    附录5 维吾尔传统药用植物资源表(新疆野生)
    附录6 维吾尔传统药用植物资源表(新疆多年栽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湖北工夫红茶品质风味特征性成分及关键工艺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工夫红茶概述
        1.1 国内工夫红茶产业与现状
        1.2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进展
        1.3 工夫红茶品质化学研究进展
    2 湖北工夫红茶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4 湖北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进展
    5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湖北工夫红茶品质风味特征性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北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特征
        2.2 工夫红茶茶汤色泽品质特征及预测模型
        2.3 湖北工夫红茶的理化品质特征
        2.4 湖北工夫红茶香气组成及成分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湖北工夫红茶传统加工技术优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萎凋试验设计
        1.2.2 揉捻试验设计
        1.2.3 发酵试验设计
        1.2.4 干燥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萎凋工艺结果
        2.1.1 不同萎凋方式对内含成分的影响
        2.1.2 不同萎凋方式对香气组分的影响
        2.1.3 不同萎凋方式对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2.1.4 不同萎凋程度对红茶理化成分的影响
        2.1.5 不同萎凋程度对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2.1.6 萎凋试验小结
        2.2 揉捻工艺结果
        2.2.1 比较不同揉捻机型号对揉捻效果的影响
        2.2.2 比较不同转速对揉捻效果的影响
        2.2.3 比较不同投叶量对揉捻效果的影响
        2.2.4 比较不同揉捻时间转速对揉捻效果的影响
        2.2.5 揉捻试验小结
        2.3 发酵试验结果
        2.3.1 比较不同发酵方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2.3.2 比较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2.3.3 发酵试验小结
        2.4 干燥试验结果
        2.5 湖北工夫红茶工艺参数定型及应用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燥工艺对工夫红茶品质及代谢组分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样品处理
        1.1.2 试剂和药品
        1.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1.2 检测方法
        1.2.1 感官审评方法
        1.2.2 色泽检测方法
        1.2.3 理化检测方法
        1.2.4 香气检测方法
        1.2.5 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
        1.2.6 代谢组检测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燥工艺对湖北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2.1.1 不同干燥工艺所制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结果
        2.1.2 不同干燥工艺所制工夫红茶的色泽品质结果
        2.1.3 不同干燥工艺所制工夫红茶的理化品质结果
        2.1.4 不同干燥工艺所制工夫红茶香气成分的结果
        2.1.5 不同干燥工艺所制工夫红茶产品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2.2 干燥工艺对湖北工夫红茶代谢组分的影响
        2.2.1 精密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考察结果
        2.2.2 干燥工艺对湖北工夫红茶代谢组分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湖北夏暑工夫红茶新产品及提质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比较砂梨和茶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2.2 不同砂梨PPO处理对夏暑红茶感官得分的影响
        2.3 不同砂梨PPO处理对夏暑红茶色泽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砂梨PPO处理对夏暑红茶理化成分的影响
        2.5 不同砂梨PPO处理对夏暑红茶香气组分的影响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湖北乌龙工夫红茶工艺产品创新及品质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原料等级对乌龙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2.2 不同晒青程度对乌龙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做青处理对乌龙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2.4 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2.5 湖北乌龙工夫红茶工艺参数定型及应用
        2.6 乌龙工夫红茶特征性香气品质研究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湖北针形工夫红茶做形工艺研究及新产品研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投叶量处理对针形红茶精揉做形的影响
        2.2 不同茶坯含水率处理对针形红茶精揉做形的影响
        2.3 不同炒制时间处理对针形红茶精揉做形的影响
        2.4 不同锅温处理对针形红茶精揉做形的影响
        2.5 针形名优红茶做形正交试验工艺参数优化
        2.6 针形名优红茶不同做形工艺比较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
    1 主要研究成果
        1.1 湖北工夫红茶风味特征物质主成分研究
        1.2 湖北工夫红茶关键提质工艺研究
        1.3 干燥工艺对湖北工夫红茶品质和代谢组分的影响
        1.4 湖北工夫红茶系列新产品研发及工艺优化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兰州水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依据
        1.2.1 现实依据
        1.2.2 理论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3.3 研究综述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兰州水烟的引入
    2.1 兰州水烟之名的由来
    2.2 水烟传入兰州的时间、方式、路线
    2.3 水烟在兰州的种植情况
        2.3.1 品种
        2.3.2 种植区域
        2.3.3 产量
第三章 水烟在兰州的风土适应与技术发展
    3.1 水烟对兰州自然环境的适应
        3.1.1 土壤条件
        3.1.2 灌溉条件
    3.2 兰州水烟的种植技术
    3.3 兰州水烟的加工技术
    3.4 兰州水烟的品级与品牌
    3.5 兰州水烟的独特性
        3.5.1 兰州水烟配方的科学性
        3.5.2 兰州水烟吸食工具及吸用方法的先进性
        3.5.3 兰州水烟的功效
第四章 兰州水烟的社会接纳
    4.1 兰州水烟的运销路线
    4.2 兰州水烟的销售组织
    4.3 兰州水烟的消费群体
    4.4 兰州水烟的营销方式——广告
第五章 兰州水烟的经济贡献
    5.1 兰州水烟的价格
    5.2 兰州水烟税
    5.3 兰州水烟的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5.3.1 对税收的影响
        5.3.2 对贸易的影响
        5.3.3 水烟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影响
第六章 兰州水烟的文化濡化
    6.1 水烟的医药文化
    6.2 水烟的礼仪文化
    6.3 水烟的器具文化
    6.4 水烟的女性文化
    6.5 水烟相关诗歌、对联
第七章 兰州水烟的衰落
    7.1 最后的水烟坊
    7.2 衰落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文化资本研究综述
        (二)民族文化资本化研究综述
        (三)剑川木雕研究综述
        (四)以上内容研究述评
    三、本文主旨、内容及重难点
        (一)研究主旨
        (二)主要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四、理论观照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观照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六、相关说明
        (一)概念界定
        (二)田野点的选择
        (三)田野经历
第一章 剑川木雕概述
    一、剑川历史文化概要
        (一)剑川历史概述
        (二)剑川民间文化与雕刻艺术
    二、剑川的木雕文化
        (一)木雕与民间文学
        (二)木雕行业崇拜
        (三)木雕与剑川白族的文化认同
        (四)木作的行规禁忌及制作技法
    三、剑川木雕的历史及现状
        (一)剑川木雕发展历史
        (二)剑川木雕发展现状
    四、剑川木雕的材料、工具及工艺流程
        (一)剑川木雕的材料
        (二)剑川木雕的工具
        (三)剑川木雕工艺流程
    五、剑川木雕的艺术风格与地域特征
        (一)剑川木雕的艺术风格
        (二)剑川木雕的地域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及其特征
    一、剑川木雕文化资本
    二、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类型
    三、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特征
        (一)双重属性
        (二)高成本性
        (三)惯力性
        (四)传承性
        (五)商业开发性
        (六)易转换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积累:剑川木雕资本化实践的基础环节
    一、物质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一)产品种类渐趋多样
        (二)工具设备连续更新
    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的积累
        (一)木雕技艺不断突破
        (二)文化荣誉与日俱增
    三、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积累的路径
        (一)教育培训
        (二)传播交流
        (三)市场调节
        (四)权力引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运作:剑川木雕资本化实践的主要环节
    一、剑川木雕的产业化
        (一)生产的分工细化与技术进步
        (二)产品种类与素材的多样化
        (三)产值与规模的持续提高
        (四)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五)产品销售方式的多元化
    二、剑川木雕文化资本的旅游开发
        (一)木雕文化资本的旅游产品化
        (二)木雕文化资本与体验式旅游
        (三)木雕文化资本与博物馆旅游
        (四)木雕文化资本与人造旅游景观
    三、剑川木雕的节庆经济化
        (一)借助传统节日促进木雕产品销售
        (二)打造新兴节日推动木雕产品营销
    四、剑川木雕的品牌化、会展商业化
        (一)剑川木雕的品牌化
        (二)剑川木雕的会展商业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资本博弈:剑川木雕资本化实践的关键环节
    一、物质性文化资本的博弈
        (一)产品形式逐新趋异
        (二)技法风格争巧斗艳
        (三)材料工具囤积占有
    二、非物质性文化资本的博弈
        (一)区域文化荣誉的归属
        (二)学校文化荣誉的竞争
        (三)个人文化荣誉的博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的实践逻辑
    一、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场域的建构
    二、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具体实践的逻辑
        (一)资本积累实践以资本增量逻辑为内核
        (二)市场运作实践以资本开发逻辑为内核
        (三)资本博弈实践以资本占有逻辑为内核
    三、剑川木雕文化资本化实践的根本目的
    四、双线规律:资本化实践的基本规律
    本章小结
结论
    一、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的实践行为
    二、双线规律与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
    三、资本化与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附录1:文中插图
附录2:田野调查日志(节选)
后记

(7)8个香草品种育苗前激素处理的正交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考察指标及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素对香草幼苗性状的极差分析
    2.2 不同激素处理正交试验的差异性分析
        2.2.1 各品种香草的幼苗性状
        2.2.2 激素类别对香草幼苗性状的影响
        2.2.3 浸种温度对香草幼苗性状的影响
        2.2.4 浸种时间对香草幼苗性状的影响
        2.2.5激素浓度对香草幼苗性状的影响
    2.3 各品种香草育苗前激素处理的最佳参数
3 结论

(8)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点
2 休闲农业相关理论概述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相关经济学理论阐释
        2.2.1 生态经济理论
        2.2.2 旅游经济理论
        2.2.3 农业现代化理论
        2.2.4 区域经济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概况
    3.2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3.2.1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势
        3.2.2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
    3.3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类型
        3.3.1 温泉养生型
        3.3.2 花卉观赏型
        3.3.3 农家庄园型
        3.3.4 观光游乐型
        3.3.5 体验参与型
    3.4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4.1 经济效益
        3.4.2 社会效益
        3.4.3 生态效益
    3.5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3.5.1 名优花木科技园区
        3.5.2 姚家花园
        3.5.3 花都温泉度假小镇
        3.5.4 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
4 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观光景区同质性高
    4.2 旅游专业人才短缺
    4.3 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
    4.4 农民主体地位被忽略
    4.5 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强
    4.6 景区间交通通达性差
    4.7 在建工程影响观光效果
    4.8 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足
5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5.1.1 美国
        5.1.2 英国
        5.1.3 日本
        5.1.4 法国
        5.1.5 德国
    5.2 国内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5.2.1 北京
        5.2.2 南京
        5.2.3 成都
    5.3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5.3.1 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力度
        5.3.2 重视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
        5.3.3 发挥相关协会组织的作用
        5.3.4 增强品牌意识和宣传意识
        5.3.5 拓展休闲农业的融资渠道
        5.3.6 深挖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
6 加快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
    6.1 合理规划引导,准确企业定位
    6.2 注重人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6.3 保障农民权益,增强积极意识
    6.4 扩大营销宣传,注重品牌建设
    6.5 结合县域实际,加快景区建设
    6.6 挖掘文化内涵,平衡旅游要素
    6.7 加强政策扶持,畅通融资渠道
    6.8 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亚健康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开始注重养生
        1.1.2 我国农业现状
        1.1.3 人们工作压力繁重,对旅游有新的要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5.1 休闲养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5.2 休闲农业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5.3 养生农业的研究概况
        1.5.4 五感设计的研究概况
2.相关概念及理论应用
    2.1 相关概念
        2.1.1 养生
        2.1.2 休闲养生
        2.1.3 生态农业
        2.1.4 休闲农业
        2.1.5 养生农业
        2.1.6 休闲养生农业
        2.1.7 五感设计
    2.2 相关理论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及应用
        2.2.2 景观美学理论及应用
        2.2.3 养生农业理论及应用
        2.2.4 五感设计理论及应用
3.项目概况分析
    3.1 项目背景
    3.2 项目概况
        3.2.1 规划范围
        3.2.2 项目建设条件
    3.3 项目周边景点分布
    3.4 相关案例分析
        3.4.1 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康复花园
        3.4.2 玛丽和艾施耐德康复花园
        3.4.3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3.4.4 河北省涿州市润生生态养生园
    3.5 项目定位分析
4.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4.1 项目目标和理念
    4.2 项目规划原则
        4.2.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4.2.2 以人为本
        4.2.3 可持续发展
        4.2.4 空间多样性
        4.2.5 养生氛围营造
    4.3 项目总体规划布局
        4.3.1 项目构思
        4.3.2 项目规划功能分区
    4.4 项目道路系统分析
    4.5 活动空间设计分析
    4.6 项目专项规划
        4.6.1 道路规划
        4.6.2 广场设计
        4.6.3 地形设计
        4.6.4 服务设施设计
        4.6.5 植物规划
5.项目投资估算
    5.1 估算依据
    5.2 估算原则
    5.3 投资计划安排
6.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与展望
        6.2.1 创新点
        6.2.2 展望
英文摘要
参考文献
附录

(10)复合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方法探寻 ——以大理海稍度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农业转型和城乡统筹的需求
        1.1.2 旅游市场需求的转变
        1.1.3 食品安全问题矛盾突出
        1.1.4 国内休闲农业园发展的矛盾突出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5.3 技术路线
2 休闲农业园概述
    2.1 休闲农业的概念
        2.1.1 休闲农业的概念解读
        2.1.2 休闲农业园的概念解读
        2.1.3 休闲农业与相关农业的概念辨析
    2.2 休闲农业园发展概述
        2.2.1 国外休闲农业园发展概述
        2.2.2 国内休闲农业园发展概述
        2.2.3 国内外经验总结
    2.3 休闲农业园理论概述
        2.3.1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2.3.2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2.4 国内外休闲农业园的异同
        2.4.1 相同点
        2.4.2 不同点
    2.5 相关理论基础
        2.5.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5.2 生态农业理论
        2.5.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5.4 生态旅游理论
3 国内休闲农业园现状研究
    3.1 案例选择依据
    3.2 休闲农业园现状解析
        3.2.1 生产及农村资源分析
        3.2.2 田园景观分析
        3.2.3 文化资源及景观评价
        3.2.4 产业特色分析
        3.2.5 休闲活动分析
        3.2.6 影响及效果分析
    3.3 主要存在问题分析
        3.3.1 同质性强,缺乏特色
        3.3.2 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田园风貌遭到破坏
        3.3.3 经营模式简单,与市民生活脱节
        3.3.4 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结构单一
4 复合视角下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方法
    4.1 休闲农业园的特性
        4.1.1 生态性
        4.1.2 生产性
        4.1.3 科普性
        4.1.4 参与性
        4.1.5 经济性
        4.1.6 多样性
    4.2 休闲农业园设计原则
        4.2.1 生态、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原则
        4.2.2 以农业为核心的规划设计原则
        4.2.3 内部资源自循环原则
        4.2.4 设计结合生活原则
    4.3 复合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策略
        4.3.1 品牌策略:突出产品特色,优化主题形象
        4.3.2 景观策略:延续乡土文化,维护田园生态
        4.3.3 产业策略:发展生态农业,延伸产业链条
        4.3.4 游憩策略:满足市场需求,融入市民生活
    4.4 复合视角下的规划方法探寻
        4.4.1 尊重自然和地域的规划设计
        4.4.2 完善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
        4.4.3 建立高效复合化的土地利用模式
5 以大理海稍度假区为例的实践研究
    5.1 规划背景
        5.1.1 区域发展背景
        5.1.2 基地现状分析
    5.2 规划定位
    5.3 规划策略
        5.3.1 品牌策略
        5.3.2 景观策略
        5.3.3 产业策略
        5.3.4 游憩策略
    5.4 规划布局
        5.4.1 有机合理的空间结构
        5.4.2 高效复合化的土地利用模式
        5.4.3 高效生态的交通体系
    5.5 总结与反思
        5.5.1 项目总结
        5.5.2 项目反思
6 结语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之处
    6.3 论文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介绍几个名优香草品种(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景观农业的发展研究 ——基于研学为目的香草园的规划与实践[D]. 蒋晓朦.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2]牛奶成分对咖啡感官品质的影响规律及相关机制分析[D]. 宋佳慧. 江南大学, 2021(01)
  • [3]新疆维吾尔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D]. 陈诺.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4]湖北工夫红茶品质风味特征性成分及关键工艺创新研究[D]. 叶飞. 湖南农业大学, 2020(01)
  • [5]兰州水烟研究[D]. 焦晗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当代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本化及其实践逻辑 ——基于剑川白族木雕的田野调查[D]. 陈文苑.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7]8个香草品种育苗前激素处理的正交试验[J]. 何涛,李青峰,潘美山,易春,张力. 湖南农业科学, 2017(11)
  • [8]鄢陵县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 王亚辉. 河南工业大学, 2017(03)
  • [9]河南省荥阳市骄阳休闲养生农业园规划设计[D]. 陈闪闪. 河南农业大学, 2015(06)
  • [10]复合视角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方法探寻 ——以大理海稍度假区为例[D]. 钟植一. 重庆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介绍几个着名的香草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