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名公安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1030名公安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一、1030例公安干警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穆希琳[1](2021)在《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在我国各级工会组织实施的正式制度中,工会互助制度属于工会保障职能中兼具职工集体福利和困难职工帮扶双重主题的制度形式。该制度的生成是结构互构与个体需求的复合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内制度的表现样态呈现区别化,本文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厘清制度的发展脉络,对各阶段制度内容和运行实际效果的分析是归纳制度阶段特征的依据。而在工会互助制度变迁的逻辑体系中,原有的制度生成结构发生变化,作为工会组织“自我赋能”的中层力量崛起发挥着创新工会互助制度组织形态的作用。对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将原本呈现为割裂状态的工会互助制度典型阶段融汇为一脉相承的制度发展过程,并且将静态的制度呈现以动态演进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构建“结构—需求—制度”的分析框架,将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和变迁的动力要素划分为“宏观制度—单位组织”的多重制度逻辑结构,又将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使用“认同—行动”双重维度进行类型划分。通过分析强化了“中层组织”在制度变迁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中层组织呈现单位组织“退场”、上级工会组织“入场”。工会组织通过市场化机制的尝试达到“自我赋能”,这一外在突生的力量为工会互助制度变迁提供了全新的组织形态。本研究选择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YZ厂作为田野调查点开展实证研究。YZ厂建厂历史悠久,工会互助制度发展历程完善,并且当下YZ厂仍保留单位内外多种互助制度并行,在参与上级工会职工互助保障的主流互助制度之外,在单位内部按年度职工仍开展向厂内互助基金会捐款。本研究采用社会学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实地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将该厂1955年建厂初期至1995年间在工会会员之间实行的以“互助储金会”为代表的经济互助制度,结合“生活服务小组”、“思想互助小组”等为代表的劳力互助制度和思想互助制度,统称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将1995年后参与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组织的以职工医疗互助为主要内容的“职工互助保障”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低位时期,收入分配制度遵循平均主义基础上的按劳分配,职工收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成为客观现实。社会管理领域国家以单位体制将个体纳入单位组织中便于管理及整合,单位组织也成为国家向个体提供福利待遇的中间组织。本论文所研究的国有企业在单位体制时期是典型的能够为单位成员提供近乎全覆盖福利、单位成员对单位组织依附黏性较强的单位组织。从自上而下的结构角度而言,国家经济社会的宏观制度要求单位组织承担国家意志的传达者、国家资源的提供者角色,纳入代表着“国家”的单位组织中的个体依靠单位解决自身的困境成为该历史阶段下理所当然的选择。这是国家制度对单位组织内部成员互助行为的社会建构。从自下而上的结构角度而言,在企业与国家“同构”之下的国有企业工会,听从党委领导并为行政部门分忧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国家总体资源供给量不足的局限下,动员群众力量展开互助互济活动成为工会的理性选择。把单位成员的问题在单位组织的场域内解决,这是单位组织“向上负责”的反馈表现。在国家宏观制度与中层单位组织的互构结构之外,大量职工存在临时性经济借贷需求这样微观个体的实际需求也是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要素。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发展过程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变迁是对原有互助制度中呈现正反馈递增的设置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采取渐进式变迁的方式,符合职工对工会互助制度发展的预期惯性,也符合制度制定的主体工会组织的功能定位。由于工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功能侧重有所区别,工会互助制度也随之呈现了从“解群众之困”到“筑风险补充保障”的功能偏重转向。在单位体制之下,工会是生产性行政单位的企业同盟者或建设伙伴。因此工会组织为单位行政减轻负担的同时还要为职工群体缓解压力,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工人的生活福利工作,将出现临时经济困难的职工“揽”到工会职责份内,采取广泛依靠群众力量、解决群众自身问题的方式设立“互助储金会”,这是工会对稳定单位体制的有效的助益方式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群体边界相较单位体制时期工会互助制度范围扩大。职工互助保障将一事一时的工会“送温暖活动”转变为覆盖全年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将工会单向“施惠”转变为职工双向多元互助参与。笔者通过对YZ厂工会互助制度的研究认为互助制度的当代价值不仅在于为职工提供风险补充保障,更在于“重塑”单位内部职工间相互关爱的凝聚力。“在内”有单位组织对“单位人”的关怀,“单位人”以尽心完成职业目标作为对单位组织的回馈;“在外”利用大数法则的职工互助保障,是低投入的非营利性的风险补充补充保障。笔者认为工会互助制度的发展进路应在维护职工保障权益的原则上拓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互助保障体系,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的下岗职工、人数日渐增加的离退休职工、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职工等群体设置有工会特色的互助保障制度,这也将是工会迎合职工民意需求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持续“赋能”的表现。

潘秋杏[2](2020)在《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作为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是中职学生追求技能梦想的摇篮,但是却被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事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中职学生所承担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跟普通高中学生是不同的,在外界看来他们的起点较低,因为中考失利不得不选读中职校,加之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所处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校园欺凌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对学校的安全管理构成威胁并给学生家庭带去不和谐的因素。校园欺凌问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体系也带来诸多阻碍。因此必须对校园欺凌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坚决进行有效治理。本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研究思路,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将研究分成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部分、现状调查部分、影响因素分析部分和治理机制的构建部分。根据研究思路,文章首先叙述了研究选题的缘由、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笔者在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对校园欺凌的内涵、成因和防治对策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纵观各类文献资料,大都是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研究,而对中职校园欺凌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的文献多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一个或几个角度谈校园欺凌,或者从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教育学中的一个或几个视角研究校园欺凌。但鲜有基于协同性理论和整体性理论来研究校园欺凌的文章,关于构建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研究也是比较稀少,因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接着理论基础部分界定了校园欺凌和治理机制的概念,同时叙述了论文的理论基础,为论文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本研究认为,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间的由于力量相比差距悬殊,被欺凌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处于相对强势地位的欺凌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受欺凌者进行的有意识的攻击性行为,被欺凌者是非自愿地被迫接受某种行为,这种欺凌行为既包括精神、言语和肢体动作,行为的发生会产生心理和身体双重伤害。中职学生校园欺凌则是指发生在中职学校范围内及其合理的辐射区域的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协同性治理理论,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构建需要考虑各主体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的现状调查部分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调查为辅。根据研究实际所需进行问卷设计及访谈提纲设计、确定问卷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即以国内中职学校的在校师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联系人均为入学前在中职学校工作时认识的本校老师和其他中职学校的老师以及他们所在学校的学生,还有导师的已毕业工作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因此具有调查的可能性和可靠性。问卷的发放结合了互联网时代的便利,采用电子问卷收集数据,最终学生问卷收集到2413份数据,根据问卷填答情况,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为2392份,教师问卷收集到198份。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5名中职学校老师分别进行深入访谈,切实了解当前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和治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我国当前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显示中职校园欺凌问题依然不容乐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治理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性;第二,治理的过程缺乏整体性;第三,治理要素知能不足;第四,治理的理念滞后等问题。为深入了解当前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之上,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从不同层面探寻影响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存在的问题的因素。影响当前治理的因素存在于治理主体自身,主观方面主要是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客观方面主要有同伴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这部分分析亦是为了探究各责任主体应承担的治理责任,从而为后续的机制构建找寻方向。最后,结合前文的问题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问题解决。即以协同性治理理论和整体性治理等理论为指导,尝试构建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治理机制。最后得知,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有效治理,需要各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才能协同治理效应;完善参与治理的各个要素,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实现各部门目标、功能和信息的有效整合才能使校园欺凌的治理更加高效和科学。

姜煜[3](2018)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社会公共风险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 ——以支付宝支付平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支付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从初级的现金支付到现在的第三方支付,体现了中国金融市场传统与创新并行的趋势。2010年之后,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每年都在50%以上,每年的交易量都在逐年上涨,在全球多个国家享有盛誉。去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有58.2万亿元,较之于前年,增长率高达86.2%。现如今,第三方支付市场不仅已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范围内成熟型最高的行业,还被视为基础服务遍及于各行业。2017年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重点强调风险与监管。本文将从我国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出发,以金融监管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外部性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并运用PEST分析模型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宏观政治、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进行系统性分析,并结合央行颁布的各类政策与办法,分析我国政府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现状,并通过我国第三方平台在支付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公共风险问题,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支付宝公司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揭示政府监管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多角度来梳理我国政府对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的新要求。同时结合典范性国家的第三方支付业务平台监管的先进经验做出比对分析,比如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然后立足于我国国情,依据金融监管理论中监管目标、内容、形式等,给出一些兼具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的应对策略与建议,以促使我国把第三方支付业务监管法规健全与制度执行到位体系化道路走到底,以真真正正地为第三方业务提供切实保障,并推动这一业务的稳健发展。

孙敬杰,刘华磊,陈伏生,曹春霞[4](2017)在《海南省某市公安局774例干警体检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某市公安干警健康状况,分析潜在危险因素。方法:整群抽取2016年度774例公安干警体检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组间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公安干警体检项目一项以上异常人数为760人(98.19%)。异常率最高的项目为血脂检查582人(75.19%),其次为肝功能检查433人(55.94%),再次为体重指数385人(49.74%);15项检查中共10项检查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11项检查异常率在高中低三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4项检查异常率已婚组高于未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某市公安干警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疾病风险主要来自于不良生活方式,女性健康状况优于男性、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

陈华,马莉,陈苒,吴勇,成莎[5](2017)在《某地公安干警群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的追溯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某地公安干警群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6年度5466例公安干警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95人(78.58%),女性1171人(21.42%);以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甲状腺结节、脂肪肝、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心电图异常、高血压、高血糖、胆囊息肉10项检查项目为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466例体检者,结果正常者78人,占全部体检者的1.43%。②10项检查项目异常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高尿酸血症(48.17%)、血脂异常(44.46%)、甲状腺结节(43.60%)、脂肪肝(35.33%)、乳腺增生(18.39%)、前列腺增生(16.83%)、心电图异常(13.72%)、高血压(13.50%)、高血糖(11.69%)、胆囊息肉(10.45%)。③男性公安干警异常检出率居于前两位的疾病为高尿酸血症54.58%(2344/4295)和血脂异常49.38%(2121/4295);女性公安干警异常检出率居于前两位的疾病为乳腺增生85.82%(1005/1171)和甲状腺结节73.70%(863/1171)。④特警/巡警/刑警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5.17%,与其他警种体检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派出所公安干警高尿酸血症检出率(54.95%)、血脂异常检出率(50.97%)、脂肪肝检出率(45.01%)均显着高于其他警种,与其他警种体检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甲状腺结节、脂肪肝、前列腺增生、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着增加(P<0.05)。结论①现阶段公安干警群体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②现阶段公安干警群体疾病谱前三位为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甲状腺结节;③现阶段公安干警群体疾病谱呈现性别差异、警种差异、受教育程度差异;④甲状腺结节、脂肪肝、前列腺增生、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与年龄呈同趋相关。

臧琳[6](2017)在《公安干警薪酬体系改革研究 ——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狭义的薪酬指货币和可以转化为货币的报酬。公安干警薪酬是指公安干警作为政府的“员工”,在任职期间,以其知识和技能为国家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所有直接和间接性经济收入。目前,J市公安干警薪酬体系与其它行政机关公务员薪酬体系相似,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具体分解开来,公安干警的基本工资包括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津贴补贴包括警衔津贴、工作性津贴、生活性津贴、车补等。综上,仅警衔津贴是公安干警薪酬比其它普通公务员薪酬多出的一部分。薪酬是保证公安干警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可实际情况是,在经历了多次调整之后,公安干警薪酬收入维持在社会在岗职工收入平均水平,与电力、燃气、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收入相差甚远,也远远达不到“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标准,甚至其增长速度与居民人均支出相比已经成为负增长,这与公安干警巨大的奉献和牺牲不相符,公安干警对现行薪酬体系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公安干警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但最主要的集中在薪酬水平偏低、激励机制不足和津贴体系不完善这三个方面。纵观国内外警务制度和警察薪酬体系现状,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根据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实际情况,对警察薪酬体系做出明确的特殊规定,警察的薪酬水平普遍高于同级别其他政府部门的公务员,甚至处于社会各行业收入的上等水平,经济待遇以及社会地位都处于令人羡慕的水平,警察队伍威望很高、吸引力巨大。这些各有特色的警察薪酬体系与管理经验值得我们探索与借鉴,进行公安干警薪酬体系改革,将公安干警薪酬体系独立于普通公务员薪酬体系,结合公安干警自身的职业特色,建立起与公安干警工作量相适应、危险性相符合、队伍情况相配套、相对独立于普通公务员薪酬体系的公安干警薪酬体系。一是建立公安干警薪酬比较机制和职务、职级、警衔并行机制,突出警衔在薪酬调整中所起的作用,使公安干警薪酬体系独立于普通公务员薪酬体系,设计出符合公安职业特色和工作特点的薪酬体系;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将公安干警工作成果与薪酬挂钩,凭本事吃饭,靠实绩拿薪;三是完善公安干警津贴补贴体系,一方面,通过立法、发文,确保津贴补贴有据可依,另一方面,根据现实工作的需要,增加津贴补贴种类,使公安干警的辛勤付出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最终实现公安干警薪酬“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目标,激发广大公安干警的干事热情。

王晖,郑琳,王艳姣,刘烁[7](2017)在《泰安市公安干警尿微量白蛋白、血糖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了解泰安市公安干警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和血糖(GLU)水平情况,为预防疾病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选择泰安市公安局机关单位及辖区各派出所公安干警1 311人,按性别、年龄分组,采用酶法、胶体金法分别对人群进行GLU和MAU检测,数据结果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1.1%(145/1 311),高GLU症占8.8%(116/1 311),MAU异常率占23.6%(309/1 311)。GLU平均水平为(5.56±1.43)mmol/L,MAU平均水平为(17.98±12.16)μg/m L。IFG和高GLU症异常率均以5059岁组最高,<30岁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异常率以≥60岁组最高,<30岁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组和3039岁组、3039岁组和4049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安市公安干警GLU、MAU异常率偏高,这主要与工作性质、生活习惯、精神和情绪有关,应加强对GLU升高、MAU升高者进行相应的医疗检查、健康宣教和跟踪随访,结合公安干警职业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预防治疗措施。重视健康体检工作,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孟卧杰[8](2016)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及其出路》文中研究表明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一个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境遇,其中,社会生活的虚拟化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互联网+”时代,“更新国家治理的基本观念、丰富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创新国家治理的方式方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互联网在为人们的言论自由和参与政治提供便捷与保障的同时,也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冲击传统的公共治理体系。各国政府纷纷将规范网络行为、治理网络行动等为内容的“网络社会治理”作为国家和社会建设与治理的一部分。作为网络大国,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已经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阻碍网络治理成效的因素。其中,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已经成为凸出的问题。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单边主义突出表现为只从一点或一个方面出发思考问题、处理事务和应对冲突,也可以引申为在思考问题或采取行动方案的时候,只从自身好恶与需要去判断,或者只从自己的利益诉求和立场出发,而忽视其他主体的立场和利益诉求。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则主要体现为网络社会治理中各方主体具有非常强烈的自利性主张:作为网络行为施动方,主张最大限度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作为网络受动方,坚决扞卫自己的“隐私权”和“不受侵扰的合法权利”,甚至主张“网络被遗忘权”;作为互联网从业者,为减少经营成本或谋取利益而以“不代表本网立场”、“海量信息无从审查”为由拒绝承担责任;作为网络管理者的政府,认为网络社会秩序才是最根本,其他一切应当让位。当前,“单边主义”的思维与行动使网络社会治理面临着现实阻滞作用、个体化难题、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自利性和主体间共识的缺乏等困境。在现实的阻滞作用方面,主要表现为: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权利自由观的变异、沟通协商机制的破坏、纠纷解决机制的虚化或坍塌;在网络社会的个体化难题方面,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中网民的个体化程度日益提高、网络社会中成员的“隔空对话”、网络社会中成员的疏离;在网络社会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自利性方面,主要体现在:网络行为发起方的放任性(与越轨性)、网络行为受动方的自我保护性、网络经营者的逐利性和律他性、网络管理者(政府部门)的效率追求和管控思维;在网络社会主体间的共识缺乏方面,主要表现为:个体激情的泛滥、群体理性缺失。面对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破局之前提是保障权利平衡与兼顾,具体要求包括:一是全面认识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双重任务,在于既要保护与平衡公民的自由权利(网络公共空间治理中的首要任务),又要维护安全有序的网络秩序(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必要任务)。二是解放和创新指导思想,自觉摒弃“单边主义”思维方式,实现规范治理行为和规制失范行为双管齐下。三是清醒认识到法治在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利益冲突与维护网络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并将法治作为治理网络和网络公共空间的有效保障。基于网络空间的“多主体性”、“非中心性”、“不确定性”特点,实现网络社会各方主体之间的协同共治应当成为解决单边主义困境的明智选择。在协同共治理论的指引下,网络社会协同共治应当形成这样一幅图景:政府、互联网从业者(含互联网基础运营商、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网络媒体等单位)、网民等主体共同在基本的网络社会准则和规定下,通过互动达成网络共识,从而实现网络社会公共秩序的供给。当下,为实现网络社会协同共治,我国网络社会治理实践中亟需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结合、立法防控与技术防控结合、国内治理与国际合作结合。

吴喜强,叶百维,谢胜群,徐娟,刘永忠,叶郁葱,邬东红[9](2015)在《公安干警工作压力及性格特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公安干警工作压力及性格特征对公安干警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3年16月惠州市一县一区管辖内的公安分局、派出所的公安干警进行调查研究。公安干警压力源、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公安干警进行工作压力及幸福感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公安干警工作压力及性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550份问卷,可利用问卷为525份,可利用率为95.5%。不同性格特征(A型和B型)的公安干警工作压力评分结果显示,"工作任务本身"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P>0.05),"组织和管理协调、人际和社会、自我能力和工作职业发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1、8.56、6.67、5.21,均P<0.05)。不同性格特征(A型和B型)的公安干警主观幸福感评分结果比较,"总体情感指数、生活满意、主观幸福感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7、9.81、6.96,均P<0.05)。公安干警工作压力、不同性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工作压力和不同的性格特征均影响着公安干警的主观幸福感。应采用合适的管理办法减轻公安干警的工作压力,进而减缓其心理压力,提高主观幸福感。

张晴晴[10](2015)在《长春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城乡对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长春市成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现状及分布情况的分析,描述长春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的不同流行特征,并对城乡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为城乡制定有针对性的高血压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长春市累计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1879岁常住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行为习惯、饮食习惯和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全部统计分析均在复杂加权的基础上进行。城乡间比较患病率时,参考总体人群结构,采用“直接标化法”进行标化,不同人群构成比和患病率的比较采用经校正的Rao-Scott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长春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8.8%;其中共调查城镇居民282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5%,标化患病率为25.8%;共调查农村居民2842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0.4%,标化患病率为29.5%;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镇。(2)各年龄段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镇:χ2=110.044,P<0.001;农村:χ2=53.338,P<0.001),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城镇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2.5%和22.5%,农村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3.9%和27.0%,差异均有显着性(城镇:χ2=36.064,P<0.001;农村:χ2=13.028,P<0.001)。(3)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在城镇和农村居民中,年龄3544岁(城镇:OR=4.332,95%CI:2.4107.790;农村:OR=3.687,95%CI:1.7617.721)、4554岁(城镇:OR=9.918,95%CI:5.63617.453;农村:OR=6.761,95%CI:3.26214.014)、5564岁(城镇:OR=16.504,95%CI:9.30129.284;农村:OR=14.021,95%CI:6.82028.825)、6579岁(城镇:OR=31.002,95%CI:16.73757.425;农村:OR=26.168,95%CI:12.36755.370)、男性(城镇:OR=1.946,95%CI:1.6002.368;农村:OR=1.358,95%CI:1.1131.657)、有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城镇:OR=1.788,95%CI:1.4652.181;农村:OR=1.431,95%CI:1.1661.755)、超重(城镇:OR=1.809,95%CI:1.4142.313;农村:OR=1.759,95%CI:1.3901.225)、肥胖(城镇:OR=2.862,95%CI:2.0034.088;农村:OR=4.022,95%CI:2.7655.852)和腹型肥胖(城镇:OR=1.760,95%CI:1.3682.265;农村:OR=1.945,95%CI:1.5292.474)均可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非汉族居民(OR=0.585,95%CI:0.3480.983)、偶尔参加体育锻炼(OR=0.710,95%CI:0.5480.921)、有时食用奶类及奶制品(OR=0.556,95%CI:0.4100.754)对城镇居民具有保护作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OR=1.438,95%CI:1.0911.895)和很少食用水果(OR=1.701,95%CI:1.3442.151)也增加了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风险。结论2012年长春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于2002年全国水平,但低于同期全省水平,且农村高于城镇。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间分布均存在差异。城镇居民在不同民族、婚姻状况、职业类型间分布存在差异,而农村无差异。长春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的共同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长、男性、有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此外,非汉族居民、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以及有时食用奶类及奶制品是城镇居民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而农村居民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很少食用水果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长春市城乡居民在高血压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上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高血压的防制应结合城镇和农村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防制策略和措施。

二、1030例公安干警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30例公安干警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与问题提出
        1.1.1 选题缘起
        1.1.2 问题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工会
        1.2.2 工会会员与单位成员
        1.2.3 互助互济
        1.2.4 工会互助制度
    1.3 理论基础与解释框架
        1.3.1 理论基础:制度生成与变迁理论
        1.3.2 解释框架:“结构—需求—制度”分析框架
        1.3.3 论文篇章结构
    1.4 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现实意义
第2章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国内文献回顾
        2.1.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2.1.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2.1.3 互助价值传统与互助实践研究
        2.1.4 工会互助保障研究
    2.2 国外文献回顾
        2.2.1 工会角色与组织运行研究
        2.2.2 工会功能与改革研究
        2.2.3 互助思想与互助组织研究
    2.3 既有学术贡献与局限
        2.3.1 学术贡献
        2.3.2 研究局限
第3章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背景分析
    3.1 制度下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催生互助“刚性需求”
        3.1.1 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水平与收入分配制度的局限
        3.1.2 单位制初期国有企业“纵横交错”管理体系下的工会组织
        3.1.3 单位制初期的工会保障职能
    3.2 组织反馈:单位成员团结模式的有机形塑
        3.2.1 发挥工会“政治动员”组织者的作用
        3.2.2 互助行为优化单位成员社会互动结构
        3.2.3 集体主义思想成为单位体制时期价值取向
    3.3 个体需求:满足计划经济时期单位成员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3.3.1 脱离剥削性质的旧时民间借贷组织的需求
        3.3.2 大量单位成员存在应急借款的需求
        3.3.3 缓解单位成员家属“后顾之忧”的需求
第4章 计划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初样态”
    4.1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运行和功能
        4.1.1 建国初期工人阶级互助实践
        4.1.2 工会互助制度的运行过程
        4.1.3 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功能
    4.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内容和特点
        4.2.1 “互助储金会”——经济互助制度
        4.2.2 “生活服务小组”——劳力互助制度
        4.2.3 “思想互助小组”——思想互助制度
        4.2.4 由“输血”到“造血”的互助基金会
    4.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初样态”的行动回应
        4.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4.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4.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4.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工会互助制度的“新样态”
    5.1 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特点和功能
        5.1.1 从路径依赖视角解析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
        5.1.2 职工互助保障区别于商业保险的独特价值
        5.1.3 互助制度助力工会打造全方位保障“品牌”
    5.2 YZ厂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表现形式
        5.2.1 YZ厂参与职工互助保障的必要性
        5.2.2 双轨互助制度并行的YZ厂特色
        5.2.3 对制度目标和成效的认同激发参与动力
    5.3 单位成员对工会互助制度“新样态”的行动回应
        5.3.1 单位成员“支持型”行动
        5.3.2 单位成员“妥协型”行动
        5.3.3 单位成员“观望型”行动
        5.3.4 单位成员“排斥型”行动
第6章 工会互助制度的变迁逻辑分析
    6.1 宏观制度对中层赋能和个体需求的决定作用
        6.1.1 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用
        6.1.2 单位由行政性整合转向利益性整合
        6.1.3 “国家—单位保障”进阶“国家—社会保障”
    6.2 中层赋能的“强化”促生互助组织新形态
        6.2.1 向上贯彻:上级工会“在场”重塑互助边界
        6.2.2 向下回应:发挥工会组织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
        6.2.3 自我赋能:工会组织市场化“跨界”
    6.3 微观个体为宏观结构和中层赋能提供经验建构
        6.3.1 “搭便车”的群体惰性助推互助行为制度化
        6.3.2 “由借到挣”的行为逻辑嵌入互助基金会的运营理念
        6.3.3 “风险自担”的制度常态激发工会互助保障的转型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1.1 工会互助制度生成的复合因素
        7.1.2 工会互助制度变迁不可忽视的“中层力量”
        7.1.3 工会互助制度的现实意义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受访者基本信息表(以访谈时间先后排序)
    附录3:《互助储金会组织通则》
    附录4:《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章程》
    附录5: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C市办事处开展的职工互助保障类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1.中职学校的学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客观存在
        2.中职学生校园欺凌危害巨大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3.有关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研究较少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1.有助于丰富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的相关研究
        2.有助于反思并推动当前中职校园欺凌治理
        3.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校园欺凌
        2.治理机制
    (二)理论基础
        1.协同性治理理论
        2.整体性治理理论
二、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问题调查
    (一)研究对象
    (二)中职学生校园欺凌现状
        1.遭遇欺凌的情况
        2.实施欺凌的情况
        3.旁观欺凌的情况
        4.欺凌应对的情况
    (三)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存在的问题
        1.治理主体缺乏协同性
        2.治理过程缺乏整体性
        3.治理要素知能不足
        4.治理的理念滞后
三、校园欺凌治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体的不成熟是欺凌产生的根本因素
        1.不同性别学生的校园欺凌发生情况不同
        2.不同年级学生的校园欺凌发生情况不同
        3.面对欺凌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求助方式
    (二)同伴群体的漠视行为是加剧欺凌的间接因素
    (三)家庭关系的不和谐是催化欺凌的直接因素
        1.不良家庭关系让学生更容易卷入欺凌
        2.特殊家庭关系导致监管和家庭教育缺位
    (四)学校治理力度不足是欺凌产生的主观因素
        1.校方组织应对欺凌的措施力度不足
        2.学校管理不善成为校园欺凌的推手
    (五)社会不良环境是衍生欺凌的客观因素
        1.社交媒体的不良使用是欺凌的帮凶
        2.社会对中职的偏见加剧学生迷茫
四、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构建
    (一)构建指导治理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主体多元原则
        3.过程协同原则
    (二)构建多元主体的联动治理机制
        1.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2.校方重视,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
        3.学生自救,学会借助同伴的力量
        4.家校沟通,督促家长落实监护责任
        5.社会参与,防治校园欺凌人人有责
    (三)构建全方位的自组织治理机制
        1.人防——鼓动全员参与,内外部协同
        2.物防——升级监控设备,实施全方位管控
        3.技防——普及一键报警系统,完善信息上报体系
    (四)构建促进治理的法律保障机制
        1.完善立法,使治理欺凌更有理有据
        2.灵活普法,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3.加强执法,干预和教育惩戒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调查研究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中职学生校园欺凌问题调查研究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的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社会公共风险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 ——以支付宝支付平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辨析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互联网金融
        二、第三方支付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
        四、第三方支付服务
    第二节 金融监管理论
        一、金融监管理论基础
        二、外部性理论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节 公共治理理论
        一、公共治理理论概述
        二、公共治理理论对政府监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运用
第三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及政府监管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历程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原因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公共风险
    第二节 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现状
        一、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原则
        二、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机制
        三、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法律
        四、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措施
        五、现行监管政策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动态
第四章 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以支付宝支付业务为例的实证研究
        一、支付宝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二、支付宝支付平台的公共风险问题
    第二节 政府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监管体系格局混乱,配套法律制度不健全
        二、政府对沉淀资金监管措施不完善,备付金制度灵活性不够
        三、政府对用户隐私保护措施不明确,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较为初级
        四、政府对交易监管参与度低,对套现行为打击力度较弱
        五、政府对资金流向监管不完善,协同管理运用度较低
第五章 第三方支付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外第三方监管政策分析
        一、新加坡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模式
        二、美国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模式
        三、欧盟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模式
    第二节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六章 加强和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监管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信息管理支付体系,强化在线交易监管
        一、提高立法层次,明确法律地位
        二、完善现有非金融机构支付办法,提高支付安全
        三、加强多部门合作监管,深化协同管理
    第二节 完善资金池管理机制,防止社会系统性风险
        一、建立资金池定时上报机制,强化内部审计
        二、建立沉淀资金去向透明化机制,明确资金动态
        三、建立客户备付金与自有资金共同缴存机制,保障资金安全
        四、建立现场及非现场监管机制,规范业务开展
    第三节 夯实第三方支付安全底线,确保消费者基本权利
        一、制定退款保障政策,维护各方权益
        二、建立第三方差错交易平台,实行差错统一管理
        三、落实具体执行部门,防止投诉无门
    第四节 规范管理服务商,防范信用卡套现风险
        一、加强对特约商户的监管,防范套现行为
        二、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打击套现行为
        三、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套现监管
    第五节 建立行业规范,强化反洗钱监管机制
        一、完善相关账户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防范洗钱犯罪行为
        二、定期核查可疑交易,预防内部操作风险
        三、开展与反洗钱工作相关的系统改造,提高预警精确性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海南省某市公安局774例干警体检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体检项目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异常项目 (指标) 同时检出情况
    2.2 体检项目异常情况
    2.3 体检项目异常情况组间比较
3 讨论
    3.1某市公安干警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2疾病风险主要来自不良生活方式
    3.3异常检出率在性别和年龄组间存在差异

(5)某地公安干警群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的追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血脂异常
        1.2.2 高尿酸血症
        1.2.3 高血压
        1.2.4 高血糖
        1.2.5 甲状腺结节
        1.2.6 心电图异常
        1.2.7 其他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总体结果
    2.2 检查项目排名异常项目
    2.3 2014~2016年异常项目检出率的趋势特点
    2.4 不同性别公安干警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
    2.5 不同年龄段公安干警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
    2.6 不同文化程度公安干警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
    2.7 不同警种公安干警体检异常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3.1 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
    3.2 甲状腺结节
    3.3 乳腺增生
    3.4 前列腺增生
    3.5 高血压与高血糖

(6)公安干警薪酬体系改革研究 ——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公安干警薪酬体系现状
    1.1 公安干警薪酬体系的构成
        1.1.1 基本工资
        1.1.2 津贴补贴
    1.2 公安干警薪酬体系变迁
        1.2.1 基本工资的变迁
        1.2.2 津贴补贴的变迁
    1.3 公安局内、外部薪酬的对比分析
        1.3.1 不同级别公安干警薪酬的对比
        1.3.2 公安干警薪酬与其它单位薪酬及居民消费情况的对比
第二章 公安干警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薪酬水平偏低
    2.2 激励机制不足
    2.3 津贴体系不完善
第三章 境外公安干警薪酬设置基本经验
    3.1 薪酬总水平较高
    3.2 科学化的薪酬调整机制
    3.3 完善的警察专业津贴体系
第四章 完善公安干警薪酬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4.1 思路及原则
    4.2 改革措施
        4.2.1 薪酬结构的改革
        4.2.2 激励机制的设计
        4.2.3 津贴体系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及其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理论价值
        三、研究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范围、目标、思路及难点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的内容及拟突破的重点难点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研究术语的使用和界定
        一、单边主义
        二、社会治理
        三、网络社会治理
    第四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单边主义”的相关文献综述
        二、关于社会治理的文献综述
        三、关于网络治理或者网络社会治理的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单边主义现象及其思维表征
    第一节 认识和警惕单边主义现象
        一、社会生活中的“单边主义”情形
        二、科学研究中的单边主义表达
    第二节 单边主义现象及其思维倾向
        一、辩证性之缺失
        二、容易引起冲突
        三、阻碍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 网络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第一节 规范网络与治理社会
        一、网络失范行为对传统公共治理秩序的挑战
        二、规范网络失范行为与社会治理
        三、网络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同质性
        四、网络社会的异质性
    第二节 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对网络社会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社会治理的任务和目标
        二、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观念更新和理论转换
        三、社会治理的模式创新
    第三节 网络社会治理面临的革新与转型
        一、网络社会治理的任务
        二、网络社会治理面临的观念更新和理论转换
        三、网络社会治理的模式变革问题
第三章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各方主体及其单边主义思维解析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行为主体解析
        一、网络社会中的行为主体
        二、网络行为主体价值观的类型化分析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现象
        一、社会治理视域中的网络社会运行模式
        二、网络社会运行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行为倾向
    第三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各方主体的“单边主义”
        一、“人肉搜索”的兴起——一种权利观的声索
        二、“人肉搜索”引发的诉讼——另一种权利观的抗辩
        三、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动议——一种权力本位的反映
第四章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各方主体的行动逻辑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各主体的权利逻辑
        一、网络行为施动者的权利逻辑
        二、网络行为受动者的权利逻辑
        三、互联网从业者的权利逻辑
        四、管理者或者裁判者(网络行为应对者)的权力逻辑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网络事件或者舆论危机的形成逻辑
        一、权益冲突是其酝酿集聚的起源
        二、民众积怨促使网络危机事件快速发酵
        三、社会认同异化是其蔓延深入的催化剂和突发急变的助推器
        四、利益协调平衡是网络舆论终归平静的终极保障
    第三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各方主体的目标逻辑
        一、网民的利益表达或者权利救济的目标
        二、互联网从业者的成本节省和责任分担目标
        三、政府部门的秩序和责任追究目标
第五章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
    第一节 网络社会治理中“单边主义”的阻滞作用
        一、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
        二、权利自由观的变异
        三、沟通协商机制的破坏
        四、纠纷解决机制的虚化或坍塌
    第二节 网络社会的个体化难题
        一、网络社会中网民的个体化及其挑战
        二、网络社会中成员的“隔空对话”
        三、网络社会中成员的疏离
    第三节 网络社会各方主体利益诉求的自利性
        一、网络行为发起方的放任性与越轨性
        二、网络行为受动方的自我保护性
        三、网络经营者的逐利性
        四、网络管理者(政府部门)的自利性
    第四节 网络社会主体间共识的缺乏
        一、个体激情的泛滥
        二、群体理性的缺失
        三、网络共识的可能性问题
第六章 权利平衡与兼顾: 破局之前提
    第一节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双重任务
        一、保护与平衡公民的自由权利: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中的首要任务
        二、维护安全有序的网络秩序: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必要任务
    第二节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思维前提: 平衡与兼顾
        一、解放和创新指导思想: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方式的创新
        二、摒弃“单边主义”思维方式: 规范治理行为和规制失范行为双管齐下
    第三节 法治: 网络公共空间治理的有效保障
        一、法治是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利益冲突的保障
        二、法治是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保障
第七章 协同共治: 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之出路
    第一节 协同共治理论及其渊源
        一、协同共治理论及其要素
        二、以协同理论作为走出单边主义思维困境的指导思想
        三、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主体
        四、协同治理: 网络社会治理的一个选择
    第二节 网络社会协同治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网络社会协同治理的具体目标
        二、网络社会协同治理的原则
    第三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三个结合
        一、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相结合
        二、立法防控与技术防控相结合
        三、国内治理与国际合作相结合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本人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后记

(9)公安干警工作压力及性格特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性格特征的调查
        1.2.2 公安干警压力源的调查
        1.2.3 主观幸福感的调查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调查情况
    2.2 不同性格特征的公安干警工作压力及主观幸福感评分比较
    2.3 工作压力、不同性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10)长春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城乡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高血压概述
        1.1.1 高血压定义
        1.1.2 高血压危害
    1.2 高血压发病机制
        1.2.1 遗传和基因
        1.2.2 胰岛素抵抗
        1.2.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2.4 内皮功能障碍
        1.2.5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1.3 高血压流行现状
        1.3.1 全球高血压流行现状
        1.3.2 我国高血压流行现状
        1.3.3 城乡高血压流行现状差异
    1.4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1.4.1 高血压常见危险因素
        1.4.2 危险因素的城乡差异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估计
        2.2.1 样本量估计
        2.2.2 抽样方法
    2.3 调查内容
        2.3.1 问卷调查
        2.3.2 体格检查
    2.4 调查方法
        2.4.1 调查时间
        2.4.2 调查工具
        2.4.3 调查方式
    2.5 诊断标准及主要指标定义
        2.5.1 高血压诊断标准
        2.5.2 主要指标分组标准
    2.6 质量控制
        2.6.1 现场调查前质量控制
        2.6.2 现场调查中质量控制
        2.6.3 现场调查后质量控制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一般资料
    3.2 城乡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构成差异
        3.2.1 城乡居民年龄构成差异
        3.2.2 城乡居民性别构成差异
        3.2.3 城乡居民民族构成差异
        3.2.4 城乡居民文化程度构成差异
        3.2.5 城乡居民婚姻状况构成差异
        3.2.6 城乡居民职业类型构成差异
        3.2.7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构成差异
    3.3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3.3.1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差异
        3.3.2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中分布差异
        3.3.3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民族中分布差异
        3.3.4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文化程度中分布差异
        3.3.5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婚姻状况中分布差异
        3.3.6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职业类型中分布差异
        3.3.7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家庭收入中分布差异
    3.4 城乡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1 社会人口学特征
        3.4.2 行为习惯特征
        3.4.3 饮食习惯特征
        3.4.4 循环系统疾病家族史和肥胖相关因素
    3.5 城乡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差异
        4.1.1 高血压整体患病情况
        4.1.2 城乡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差异
        4.1.3 年龄分布差异
        4.1.4 性别分布差异
        4.1.5 民族分布差异
        4.1.6 文化程度分布差异
        4.1.7 婚姻状况分布差异
        4.1.8 职业类型分布差异
        4.1.9 家庭收入分布差异
    4.2 城乡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4.2.1 城乡共同影响因素
        4.2.2 城镇影响因素
        4.2.3 农村影响因素
    4.3 长春市城乡居民高血压的防制对策
        4.3.1 城乡共同防制措施
        4.3.2 城镇防制措施
        4.3.3 农村防制措施
    4.4 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1030例公安干警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企工会互助制度的生成与变迁研究 ——基于YZ厂的实证分析[D]. 穆希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2]中职学生校园欺凌治理机制的构建研究[D]. 潘秋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社会公共风险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 ——以支付宝支付平台为例[D]. 姜煜.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4]海南省某市公安局774例干警体检结果分析[J]. 孙敬杰,刘华磊,陈伏生,曹春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16)
  • [5]某地公安干警群体健康状况及疾病谱的追溯分析[J]. 陈华,马莉,陈苒,吴勇,成莎.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7(07)
  • [6]公安干警薪酬体系改革研究 ——以山西省J市公安局为例[D]. 臧琳. 山西大学, 2017(03)
  • [7]泰安市公安干警尿微量白蛋白、血糖检测结果分析[J]. 王晖,郑琳,王艳姣,刘烁. 中国疗养医学, 2017(02)
  • [8]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单边主义”困境及其出路[D]. 孟卧杰.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5)
  • [9]公安干警工作压力及性格特征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吴喜强,叶百维,谢胜群,徐娟,刘永忠,叶郁葱,邬东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5(16)
  • [10]长春市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城乡对比分析[D]. 张晴晴. 吉林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1030名公安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