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

一、《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阳[1](2021)在《贝氏体钢轨钢相变和微观组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铁路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载重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轨的服役条件变得越来越恶劣,现有钢轨的损伤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研发更高性能的钢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钢铁材料的相变与微观组织对钢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钢的相变与微观组织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Mn-Si-Cr系贝氏体钢为研究对象,对控冷钢轨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详细表征,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冷处理和微合金化的优化方法,对其相变过程和强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对不同回火温度下的贝氏体钢轨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钢轨的回火温度选取了260℃、300℃、320℃和360℃,探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钢轨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0℃下回火时组织中板条的平均宽度更小,得到的组织更均匀,细化程度较好。对钢的深冷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对块状残余奥氏体在这一过程的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经过深冷处理后钢中的块状残余奥氏体发生了分解,钢的性能得到了提高。在深冷处理后块状残余奥氏体形成的组织中,铁素体与奥氏体之间存在N-W位向关系和K-S位向关系,且以N-W位向关系为主。在ACT(A:Austempering,C:Cryogenic treatment,T:Tempering)样品中观察到了既不满足K-S位向关系也不满足N-W位向关系的组织。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对Nb微合金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钢中加入Nb元素可以有效地细化组织,提高钢的强韧匹配性能。析出物的成分包含Nb、Ti和C,分布在基体中可以起到细化晶粒和弥散强化的作用。另一方面,Nb微合金化钢中存在尺寸细小的膜状残余奥氏体,对钢的韧性有利。

林森[2](2021)在《基于EFF 3D打印技术的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研究》文中指出3D打印技术是一种可以应用到岩土工程领域的先进岩石物理模拟技术,但是面临着打印材料与天然岩石相似性较差的难题。自由挤出成型技术(EFF)是一种以黏土材料为打印原料,通过挤压堆积分层打印,经高温烧结成型的3D打印技术。本文通过对EFF 3D打印试样开展系统的成型质量试验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测定了3D打印试样收缩率、均一性、密度、水理性、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等参数,分析了EFF 3D打印试样与天然岩石的相似性,研究了成型参数对试样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EFF 3D打印技术的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烧制温度800~1200℃条件下,EFF 3D打印试样的尺寸收缩率的变化范围为6%~21%,随着烧制温度的升高收缩率显着增大。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和T检验,试样的尺寸和质量符合正态性分布且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超声波声学信息也表明试样内部填充效果好不存在缺陷,试样的外部、内部符合均一性要求,可用于重复性的物理力学试验研究。在不同成型参数条件下,试样物理力学参数可变范围较大,密度1.61~2.63 g/cm3、饱和吸水率0.09%~22.82%、软化系数0.55~0.93、单轴抗压强度16.46~50.49 MPa、抗拉强度0.82~17.18 MPa。(2)EFF 3D打印材料以Si O2、Al2O3为主要化学成分,与沉积岩在组成材料的矿物成分和含量占比具有较高的相似性;3D打印试样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且经高温脱水成型,与沉积岩的成型过程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以脆性指标σcσt/2、变形指标E/σc、强度指标σc/ρ、σt/ρ、强度软化指标η1/ws、η2/ws为评价依据,分析了EFF 3D打印试样和天然岩石在应力应变特征、破坏模式、强度、变形和脆性等各个方面相似关系,验证了EFF 3D打印试样均与天然岩石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特别是对砂岩和泥岩具有较为全面的模拟效果。(3)以喷嘴直径、打印层厚、烧制温度三个成型参数为控制变量,分析了EFF3D打印成型参数对试样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烧制温度是影响试样物理力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烧制温度越高,成型试样密度越大、吸水率越小、强度越高。减小打印层厚和增大喷嘴直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试样密度、减小试样吸水率、提高试样强度。(4)通过对不同成型参数的试样物理力学试验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成型参数与物理力学参数之间定量的经验方程,计算了EFF 3D打印试样可模拟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范围,提出了基于EFF 3D打印技术的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1)参考本文所提出的EFF 3D打印试样物理力学参数表,根据所需模拟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范围,通过插值法确定3D打印试样所需的烧制温度;2)根据多元线性回归的经验公式调整喷嘴直径和打印层厚,试凑计算3D打印试样的密度、水理参数、强度参数;3)选取能够满足相似要求的成型参数对目标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3D打印类岩石材料模拟。

张建文[3](2020)在《含氮硼酸酯的离子液体水溶液摩擦学性能实验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凸显以及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应用于润滑领域的水基润滑剂愈发体现出其优良的特性。然而,水基润滑成膜性能较差,极压性能低等使得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广受桎梏,因此需要在水体中添入表面活性剂来改善其润滑性能。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方向的新型材料,不断显现出其强大的性能,另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不同种类的水基润滑剂有着良好的协同作用。本文选取并制备了两种水基添加剂:含氮硼酸酯(BN)和双羟乙基月桂酸(BOEAL),配置了不同浓度的润滑剂试样,并对其进行了系列的摩擦学性能试验。(1)设计并合成双羟乙基月桂酸离子液体(BOEAL),并对试样进行红外线光谱分析(FTIR),参照多种即有的红外参数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分析,证实所得产物为纯双羟乙基月桂酸离子液体(BOEAL)。(2)利用MRA-10四球摩擦实验仪对于BOEAL溶剂、BOEAL-BN溶剂在不同浓度、不同转速、不同载荷下进行摩擦磨损实验。实验结果:BOEAL离子液体添加到去离子水中可以使其减摩能力降低到0.08左右,加入含氮硼酸酯与其复配之后使得水溶液的减摩能力进一步下降到0.07,同时两种润滑剂的协同效果使得摩擦副的跑合过程显着缩短,摩擦系数的稳定性得以提高。(3)利用NGY-6膜厚仪、接触角测量仪、旋转流变仪分别研究了水基润滑液的成膜特性、润湿性、粘温特性等,实验结果:1)相对于纯水来说两种润滑剂在滑动速度700mm/s以下均可以形成稳定的润滑膜;2)离子液体溶液在钢摩擦副上接触角显着小于纯水;3)黏度测试均表现为良好的牛顿流体力学性能。(4)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中的介观模拟分析了BOEAL、BOEAL-BN润滑液中,水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分散、团聚现象,进一步分析了其与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实验、仿真手段表明BOEAL离子液体可作为极压添加剂用于水基润滑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N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BOEAL胶束的形成,两种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可起到较好的润滑效果。图57幅,表11个,参考文献80篇。

余跃龙[4](2020)在《贝氏体钢激光重熔/熔覆改性层显微组织发展及磨损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轨道交通用贝氏体钢,通过采用激光表面改性技术开展激光重熔/熔覆技术在其表面制备了一种高硬度耐磨涂层。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表征组织结构的演变过程,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分析了不同扫描速度下熔池流场及温度场的状态,采用能谱仪及X射线衍射分析改性层中元素的分布及相的组成,采用透射电镜对表面改性层晶体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利用纳米压痕仪,显微硬度计及干滑动摩擦磨损等测试方法,结合白光干涉仪研究了改性层的硬度梯度及耐磨性变化。在激光重熔实验中,通过对贝氏体钢进行激光重熔处理并对改性层测试分析,激光改性层表面粗糙度及改性层深度随着扫描速度的降低而逐步粗糙及加深,最大深度为152μm。单道激光重熔实验中的改性层具有明显的分区,这与各个部位的温度梯度及冷却速率密切相关。表层区域硬度突变源于细小的马氏体组织,表层往下,不同深度的马氏体亚结构组织发生了显着的变化,有大量位错及孪晶的形成。同搭接率多道重熔实验中,激光改性层磨损量较基体最大减少1/2,并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在同速度不同搭接率的实验中,通过矩阵压痕得出的重熔层硬度分布说明后道激光对前道的热影响作用。与此同时,合理的增大或减小扫描间距,以获取硬度分布显现为软硬交替的改性层表面,对改善材料表面耐磨性和提升激光表面改性效率至关重要。在激光熔覆实验中,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熔覆层中部组织结构逐渐变得细小,致密,枝晶所占熔覆层面积逐渐由77%下降到69.4%。通过模拟熔池横截面的温度场及流场的分布发现,扫描速度越大时,低的能量密度输入导致生成的熔池较小,从而使得熔池中由Marangoni应力产生的对流环曲率更小,沿扫描方向的剪切力变大,一次树枝晶生长受阻,产生更多的形核点,晶体生长逐渐紊乱无序。除此以外,扫描速度的变化影响着熔池的冷却速率。枝晶与枝晶间元素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愈发明显。然而,激光扫描速度的变化几乎不影响熔覆层中的物相改变,其中M23C6碳化物与γ-Fe组成的共晶体是熔覆层硬度提高的关键。通过计算摩擦系数,体积损失量、及磨损表面表征发现,涂层耐磨性的提升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提高,这得益于激光熔覆涂层的晶粒细小、均匀,熔覆层中M23C6碳化物与γ-Fe组成的共晶体面积增大。

耿旭[5](2020)在《丙二醇EO/PO嵌段聚醚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和极端气候的频繁出现,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工业上的节能减排成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有的油基润滑液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于是水基润滑液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丙二醇EO/PO嵌段聚醚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EO与PO配比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L35和L45两种润滑添加剂。并针对L35润滑液在抗磨、极压等性能上的不足,向其中加入三乙醇胺油酸皂TOS,形成复配溶液,进行相关性能作用的机理分析。(1)通过四球试验机对几种润滑液的减摩、抗磨以及极压性能进行了试验。嵌段聚醚L35溶液在高浓度时的减摩性能非常优异,浓度为15%时的摩擦系数小到0.019,明显的改善了纯水的减摩性能。相比之下,L45抗磨性能较好,平均磨斑直径小于L35溶液。向嵌段聚醚L35中加入TOS后,抗磨性能十分突出,15%浓度时磨斑直径减小了35%。复配后的溶液因其中含有N元素,15%浓度溶液的极压值提高至纯L35溶液的10倍。(2)使用三维光学形貌仪采集了摩擦磨损试验后钢球磨痕中心截面曲线数据,并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分析,发现在5%浓度下L35润滑后钢球曲线拟合的R平方值高达0.99,高于同浓度下的L45溶液。向L35溶液中加入TOS后,低浓度溶液润滑下的钢球表面拥有较少的犁沟和划痕,表面更加光洁。(3)通过接触角测量仪测试溶液的润湿性能,发现L45溶液的接触角明显小于L35溶液,润湿性能较好。而向L35溶液中加入TOS后,也可以降低嵌段聚醚L35溶液的表面张力,提高其润湿性能,浓度为1%时润湿性能提高了19.2%。(4)利用旋转流变仪对几种润滑液的流变学性能进行研究,其中发现L35、L45以及L35+TOS三种溶液常温下牛顿流体特性明显。在嵌段聚醚EO/PO的比例相同时,其黏度值差别不大。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L45分子链长要高于L35,分子的缠绕程度更加剧烈,会导致黏度比L35略高一点。而L35+TOS的混合溶液中的黏温系数有所减小,溶液的黏温性能得到改善。所以,L35、L45以及L35+TOS三种润滑添加剂加入到纯水中都有着较好的润滑效果,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工况及要求进行选用,有望成为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新型水基润滑液。图85幅,表10个,参考文献72篇。

曹千卉[6](2020)在《Ag/Fe3O4磁性液体的制备及其折射率可调谐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磁性液体是一种颗粒复合体系的软凝聚态物质。磁性液体的磁性主要由磁性固相颗粒提供,当液体中的磁性颗粒受到外加磁场的作用时,会顺着磁场方向形成链状或柱状结构,其光学性质从无磁场时的各向同性转变为各向异性,产生法拉第效应、二向色性、磁致双折射、偏振等现象。在磁性液体的诸多光学性质中,折射率可调谐性是其光学应用的基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从可调性好、制备成本低的角度,本论文提出一种掺杂贵金属颗粒的磁性液体设计,为此进行了以下工作: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并结合Ag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水基Fe3O4和Ag/Fe3O4两种磁性液体,并探究两种磁性液体在不同浓度及不同磁场下的折射率可调谐性。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水基Fe3O4磁性液体。通过控制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温度、反应p H值和搅拌速度分别进行实验并观察生成的颗粒的形貌。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对Fe3O4颗粒形貌的影响不大,反应物浓度比、反应温度和反应p H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实验得出这几个变量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Fe2+/Fe3+浓度比1:1.6,反应温度60℃,反应p H值9,搅拌速度300 rad/min。重点考察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油酸和聚乙二醇这三种表面活性剂对Fe3O4颗粒形貌和磁性液体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种表面活性剂,采用聚乙二醇制备的颗粒分散性较好,磁液粘度较低,且在一定搅拌速度下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然后,在确定的Fe3O4磁性液体优化制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Ag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Ag/Fe3O4磁性液体,同时探究了Ag NO3溶液浓度和还原剂对Ag/Fe3O4纳米颗粒磁化强度的影响。利用VSM对分组实验的样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0.15 mol/L硝酸银溶液和采用甲醛溶液作为还原剂制备的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略有降低,证明有更多的Ag颗粒被还原。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对优化制备工艺后的Ag/Fe3O4磁性液体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一部分Fe3O4纳米颗粒附着在Ag颗粒表面,一部分Fe3O4颗粒游离在基载液中。Ag/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57.85 emu/g,比纯Fe3O4纳米颗粒减少了约10 emu/g。最后,设计实验探究了Ag/Fe3O4磁性液体的折射率可调谐性。本研究通过采用基于长周期光栅的光纤传感装置,通过输出光谱损耗峰的变化得出磁性液体的折射率。实验结果表明:水基Fe3O4和Ag/Fe3O4两种磁性液体的折射率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Ag/Fe3O4磁性液体的折射率要比Fe3O4磁性液体的折射率要低,这是因为溶液中的Ag颗粒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影响入射光在溶液中发生折射的能力,从而降低磁性液体的折射率。随着外加磁场强度的增加,两种磁性液体的折射率均变大,这主要是因为当受到外加磁场的作用时,溶液中的颗粒会产生定向排列,影响入射光在溶液中的传播速度和折射能力,导致溶液折射率的增加。

胡杰[7](2020)在《Ti3C2Tx@Ni/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Ti3C2Tx是MXene家族中合成最早、研究最多的二维纳米层状材料。它主要是由Ti3Al C2经HF酸选择性刻蚀掉中间的Al原子层后得到的二维层状材料。Ti3C2Tx拥有比表面积大、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润滑材料、电子器件、储能原件、增强相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GR)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因此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但CNT或GR增强相在Al基体中存在着分散性差易团聚、与基体润湿性差易形成弱界面结合、C原子与Al形成脆性Al4C3等问题。而纳米层状Ti3C2Tx表面丰富的官能团(-F,-OH,-O)使其与金属和高分子材料拥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形成强结合界面。如果进一步采用Ni修饰Ti3C2Tx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增强相与Al基体的润湿性,形成强结合界面,而且能有效阻隔Ti3C2Tx中C原子与A1的界面反应;此外可进一步调控复合材料的其它功能,有望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Ti3C2Tx@Ni/Al复合材料。本文首先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制备相关粉体,通过HF腐蚀Ti3Al C2前驱体获得了Ti3C2Tx粉体,然后采用化学镀技术在Ti3C2Tx粉体表面镀镍,获得了类似“核-壳”结构的Ti3C2Tx@Ni复合粉体。其次在650°C条件下进行无压烧结制备Ti3C2Tx@Ni/Al块体,然后经460°C热挤压成功制备出致密的Ti3C2Tx@Ni/Al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物相分析及微观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随着Ti3C2Tx@Ni含量的增加而提升。3 wt.%Ti3C2Tx@Ni/Al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从纯Al的0.27 GPa和98 MPa提高到0.36 GPa和163.47MPa,提升幅度分别达到了33.3%和66.3%。但随着Ti3C2Tx@Ni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延展性呈下降趋势。1 wt.%Ti3C2Tx@Ni/Al复合材料延展性最好,延伸率达到了32.02%。拉伸断口形貌显示,Ti3C2Tx@Ni/Al复合材料为塑性断裂。1 wt.%Ti3C2Tx@Ni/Al复合材料断口中韧窝最多最深。另外,3 wt.%Ti3C2Tx@Ni/Al复合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在2-13.4 GHz和16.4-18 GHz范围内的电磁屏蔽性能均大于20 dB,能够阻挡90%的电磁波,能满足电磁屏蔽材料的商用要求(>20dB)。

RIZWAN MUHAMMAD[8](2019)在《聚醚类添加剂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因应能源与环保等要求,润滑领域的绿色水基润滑剂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水基润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它具有承载能力低和易腐蚀等缺点。因此,需要选择性能优异的添加剂以改善其润滑性能。聚醚类添加剂是水溶性聚合物基础添加剂,在大多数时候,在不同的润滑状态下均能够通过形成稳定的具有吸附和承载能力的薄层膜以改善润滑性能。本文选择两种无规则共聚醚:丙二醇无规共聚醚(propylene glycol polyether,PG_PPE)以及十二醇无规共聚醚(propylene glycol copolymer ether,PG_CPE)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润滑剂,制备了不同浓度的PG_PPE和PG_CPE润滑剂,并对这两种水进行了一系列摩擦学性能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10%,15%和20%时,PG_PPE具有比PG_CPE更好的摩擦系数性能。采用MRS四球测试仪分别对添加PG_PPE和PG_CPE的水溶液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PG_CPE水溶液,PG_PPE水溶液具有更为良好的抗摩擦性和抗磨损性能,并且比较稳定。然后,使用纳米级膜厚测量仪(NGY-6)研究了PG_PPE和PG_CPE水溶液在10N和30N下的成膜性能。结果显示,PG_PPE和PG_CPE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纯水的成膜能力,随着一定质量分数内溶液的增加,膜厚逐渐增加。可见PG_PPE和PG_CPE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水基润滑剂添加剂。

王斌[9](2019)在《羟基硅酸镁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抗磨添加剂是润滑油添加剂中最重要的添加剂之一,如何使之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小摩擦和磨损是摩擦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同时,为了改善传统抗磨添加剂由于含有硫酸盐灰分、磷、硫等物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绿色抗磨添加剂来代替和部分代替传统抗磨添加剂,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轻基硅酸镁(magnesium silicate hydroxide,MSH)作为天然蛇纹石矿物质的主要成分,具有由Si-O四面体和Mg-O/OH八面体构成的独特层状结构,作为润滑油抗磨添加剂,其可在摩擦剪切力、瞬间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释放不饱和Si-O-Si、O-Si-O、OH-Mg-OH(O)、OH-和O-H-O等基团,从而与摩擦基体表面发生物理和/或化学反应生成摩擦膜,减小摩擦和磨损。然而,目前MSH通常通过机械球磨蛇纹石矿物质来获得,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天然蛇纹石矿物质含有Al2O3、FeO、GaO和MnO等杂质,导致研究人员无法制备得到纯净的MSH;二是天然矿物质具有地域差异性,通过蛇纹石获得的MSH性能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最后,矿物质经过机械球磨通常只可达到微米级别大小,从而限制了 MSH在纳米添加剂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首先选用MgO和Si02为反应前驱物,NaOH碱性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设置温度、压力、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经过一系列后续处理工艺,制备得到具有不同微观形貌结构的MSH纳米材料,在此基础上探究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除此之外,鉴于碳纳米材料在摩擦学领域的广泛研究和应用,本研究将碳基物质与MSH纳米材料相结合,选用MgO、Si02和石墨作为前驱物,同样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得到MSH/C复合纳米材料,借此尝试进一步提高MSH纳米材料的减摩抗磨性能。另外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因MSH/C复合纳米材料中碳元素以包覆于MSH外表面的多层碳-碳六元环形式存在,其在石墨烯的制备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 射线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X 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 射线荧光光谱仪(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XRF)、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手段表征合成 MSH纳米材料以及MSH/C复合纳米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等性能。制备得到MSH纳米材料和MSH/C复合纳米材料后,通过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高温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采用试验的方法探究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具体研究因素包括MSH与MSH/C的微观形貌结构、添加量、试验工况(包括载荷、速度和温度)等。采用SEM、EDS、白光干涉三维形貌仪、共聚焦拉曼(Raman)光谱仪等手段对摩擦磨损表面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通过双色光干涉试验原位监测摩擦润滑过程,并结合摩擦磨损试验结果探究MSH和MSH/C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机理。水热合成MSH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为,MgO和Si02在NaOH水溶液以及高温高压环境中可生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离子与团聚体,从而在因浓度差造成的扩散对流或外界搅拌对流的作用下,物质不断地向初始MSH晶核运输,随着反应体系时间的增长,大量晶体将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中自发生核、结晶和生长,最终制备得到MSH纳米材料。在此过程中,石墨的加入可使得其碳原子克服层间范德华力作用,而与MSH的活性氧和羟基基团结合,并以C-OH、C=O(或C-O)和C-H等方式与水镁八面体连接,最终制备得到由少层石墨烯包覆层和MSH内核构成的MSH/C复合纳米材料。此外,水热温度和时间是影响MSH和MSH/C微观形貌结构的主要因素。MSH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甚至在最大接触应力2.71GPa条件下实现极低磨损,它们的抗磨机制因接触应力的不同而不同。在相对温和应力条件下,MSH团聚体可进入摩擦区域,有效地提高润滑油膜厚度,从而大幅度降低磨损;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大,MSH开始在摩擦剪切力和高闪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在摩擦表面形成富含Mg、Si和O元素的抗磨膜,提供二次抗磨保障。对于MSH/C复合纳米材料,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以进一步提高MSH的抗磨性能,即使在最大接触应力3.91GPa条件下也可实现极低磨损。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接触应力如何变化,MSH/C均可在初始加载阶段在摩擦表面形成具有优异抗磨性能的、由纳米晶石墨和非晶态碳(amorphouscarbon,a-C)构成的摩擦膜。图86幅,表26个,参考文献243篇。

鲁智德[10](2019)在《150mm以下晶圆氧化硅化学机械抛光参数分析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芯片制程趋向于细微化和集成化,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成为了集成电路制造不可或缺的工艺之一。它是目前集成电路制造中实现全局平坦化的主要工艺。然而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对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研究发展来看,对CMP的研究存在着一些实际应用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对CMP工艺的基础研究也还不够全面。2 inch(50mm)与4 inch(100mm)晶圆氧化硅CMP工艺作为目前国内用于实验与测试的主要抛光工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对CMP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指导,给出最优化的参数设计。首先,本文以氧化硅为主要抛光材质,对2 inch与4 inch晶圆CMP过程中各主要参数进行系统分析,掌握在实际抛光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对抛光速率(MRR-material reduce rate)及其片内不均匀度(Nu-non-uniformity)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抛光过程中材料去除速率(MRR)和片内不均匀度(Nu)这两个评价CMP工艺主要指标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这两个指标的主要参数,以期改善工艺,优化参数。其次,对抛光头上接触应力分布与抛光头下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别在抛光头由吸附垫和气膜两种结构组成的情况下,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了接触压力分布与材料去除速率(MRR)和片内不均匀度(Nu)之间的关系。在使用气膜结构抛光头进行实验时,发现存在着一个片内不均匀度(Nu)极低的区域,随着压力增大,这一区域面积逐渐增大,然而对于整体的Nu值并没有明显的影响。通过静态测量与动态分析得出抛光头的压力分布对抛光速率及其片内不均匀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抛光液流量与落点、抛光垫材质等耗材的参数分析是抛光参数分析的重要部分,找到了它们对于2 inch与4 inch晶圆CMP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和实验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化学机械抛光是动态的工艺过程。本文对抛光头与抛光盘转速以及抛光头与修整器的摆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验证了抛光头与抛光盘转速对材料去除速率和片内不均匀度的影响,找到了2inch与4 inch晶圆CMP中抛光头与修整器摆动的最佳范围。最后,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抛光速率及片内不均匀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抛光实验结果影响顺序进行了分析。并且分别找到了 2 inch与4 inch晶圆氧化硅CMP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通过重复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实验分析结果对后续实验以及实际生产都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图52幅,表16个,参考文献72篇。

二、《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贝氏体钢轨钢相变和微观组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贝氏体钢轨简介
        1.2.1 贝氏体钢与贝氏体相变
        1.2.2 贝氏体钢轨钢的研究现状
        1.2.3 贝氏体钢轨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2.4 贝氏体钢中的组织
    1.3 深冷处理概述
        1.3.1 深冷处理简介
        1.3.2 低温处理的主要机理
    1.4 Nb微合金化钢简介
        1.4.1 Nb微合金化钢技术研究现状
        1.4.2 Nb在钢铁材料中的作用
        1.4.3 Nb微合金化钢的强韧化机理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微观结构表征
        2.2.1 显微组织观察
        2.2.2 X射线衍射分析
    2.3 常规力学性能测试
        2.3.1 拉伸实验
        2.3.2 冲击实验
        2.3.3 硬度检测
3 控冷钢轨的组织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3.3 微观组织表征
        3.3.1 260℃回火的组织形貌
        3.3.2 300℃回火的组织形貌
        3.3.3 320℃回火的组织形貌
        3.3.4 360℃回火的组织形貌
    3.4 强韧机制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深冷处理后钢的微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及工艺
    4.3 力学性能与微观组织
    4.4 块状残余奥氏体相变研究
        4.4.1 深冷处理后块状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4.4.2 深冷处理后回火过程中块状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4.5 本章小结
5 含Nb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工艺
    5.3 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
    5.4 组织中亚结构的表征
        5.4.1 Nb的析出物的研究
        5.4.2 膜状残余奥氏体中的层错与ε马氏体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EFF 3D打印技术的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现状
        1.2.2 3D打印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
        1.2.3 EFF 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意义
2 EFF 3D打印试样的成型与物理力学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备与材料
        2.1.1 3D打印设备
        2.1.2 3D打印材料
    2.2 试验目的
        2.2.1 试样收缩率研究
        2.2.2 试样均一性研究
        2.2.3 试样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2.3 试验设计
        2.3.1 3D打印技术成型控制参数
        2.3.2 均匀试验设计
    2.4 EFF 3D打印试样成型过程
        2.4.1 打印过程
        2.4.2 烧制过程
    2.5 EFF 3D打印试样收缩率试验
    2.6 EFF 3D打印试样均一性试验
    2.7 EFF 3D打印试样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2.7.1 试样密度试验
        2.7.2 试样水理性质试验
        2.7.3 试样单轴压缩试验
        2.7.4 试样巴西劈裂试验
    2.8 本章小结
3 EFF 3D打印试样与岩石相似性研究
    3.1 材料相似性
        3.1.1 沉积岩物质组成材料
        3.1.2 试样物质组成材料
        3.1.3 相似性分析
    3.2 成型过程相似性
        3.2.1 沉积岩成型过程
        3.2.2 试样成型过程
        3.2.3 相似性分析
    3.3 物理力学性质相似性
        3.3.1 试样与岩石的脆性相似性
        3.3.2 试样与岩石的变形相似性
        3.3.3 试样与岩石的强度相似性
        3.3.4 试样与岩石的强度软化相似性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EFF 3D打印技术的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研究
    4.1 EFF 3D打印试样物理力学参数拟合分析
        4.1.1 密度拟合
        4.1.2 饱和吸水性与软化系数拟合
        4.1.3 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拟合
        4.1.4 抗拉强度拟合
    4.2 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
        4.2.1 类岩石材料模拟回归方程
        4.2.2 EFF 3D打印试样物理力学参数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含氮硼酸酯的离子液体水溶液摩擦学性能实验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基润滑理论概述
        1.2.1 膜厚与润滑状态关系
        1.2.2 水基润滑研究现状
    1.3 水基润滑添加剂
        1.3.1 高分子水基添加剂
        1.3.2 纳米粒子水基润滑添加剂
        1.3.3 含氮杂环水基润滑添加剂
        1.3.4 离子液体水基润滑添加剂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添加剂的设计、制备、配置
    2.1 引言
    2.2 离子液体的设计、制备、表征
        2.2.1 离子液体性质及分类
        2.2.2 离子液体合成方法
        2.2.3 离子液体设计
        2.2.4 合成产物表征
    2.3 含氮硼酸酯(BN)的选择
    2.4 小结
3 离子液体水溶液减摩抗磨性能实验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减摩抗磨性能试验设计
        3.2.2 表面形貌分析实验
        3.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实验
    3.3 离子液体水溶液减摩抗磨实验结果分析
        3.3.1 浓度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减摩性能的影响
        3.3.2 载荷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减摩性能的影响
        3.3.3 转速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减摩性能的影响
    3.4 磨损表面形貌及XPS分析
        3.4.1 浓度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抗磨能力的影响
        3.4.2 载荷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抗磨能力的影响
        3.4.3 转速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抗磨能力的影响
        3.4.4 摩擦副表面XPS分析
    3.5 离子液体水溶液极压性能分析
    3.6 小结
4 离子液体水溶液成膜性能试验及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成膜性能试验设计
        4.2.1 仪器参数与润滑剂
        4.2.2 润滑方式的选择
    4.3 离子液体水溶液成膜性能实验结果分析
        4.3.1 浓度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成膜性能的影响
        4.3.2 载荷对BN-B_(OEA)L、B_(OEA)L水溶液成膜性能的影响
    4.4 润滑膜对减摩抗磨性能影响分析
    4.5 小结
5 B_(OEA)L离子液体及其复配水溶液流变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流变性能实验设计
        5.2.1 设备选择与参数设计
        5.2.2 润滑剂牛顿与非牛顿特性
    5.3 离子液体水溶液流变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剪应变率与剪切力的关系
        5.3.2 浓度对剪切速率与黏度之间关系的影响
        5.3.3 温度对剪切速率与黏度之间关系的影响
        5.3.4 含氮硼酸酯BN对于B_(OEA)L黏度影响
    5.4 小结
6 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B_(OEA)L离子液体水溶液的介观结构
    6.1 引言
    6.2 基本原理
    6.3 模型与Flory-Huggins参数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单一润滑剂DPD模拟与成膜、流变性能关系
        6.4.2 复配润滑剂DPD模拟与成膜、流变性能关系
    6.5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贝氏体钢激光重熔/熔覆改性层显微组织发展及磨损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贝氏体钢的应用及发展
    1.3 激光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3.1 激光重熔的特点及应用
        1.3.2 激光熔覆的特点及应用
    1.4 国内外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及问题
        1.4.1 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1.4.2 激光表面改性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激光重熔/熔覆实验母材
        2.1.2 熔覆粉末
    2.2 激光表面改性设备
    2.3 改性层显微组织与物相分析
        2.3.1 金相组织观察
        2.3.2 SEM形貌及EDS能谱分析
        2.3.3 XRD对相的成份分析
        2.3.4 TEM样品制备与分析
    2.4 力学性能实验
        2.4.1 硬度分布实验
        2.4.2 磨损实验
    2.5 数值模拟
        2.5.1 简化模型
        2.5.2 控制方程
        2.5.3 网格划分
3 工艺参数对重熔层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激光重熔层宏观形貌分析
        3.1.1 不同扫描速度下改性层形貌
        3.1.2 不同搭接率下改性层形貌
    3.2 激光重熔层显微组织演变
        3.2.1 OM、SEM分析
        3.2.2 TEM分析
    3.3 激光重熔层性能演变
        3.3.1 纳米压痕硬度梯度
        3.3.2 纳米压痕硬度云图
        3.3.3 耐磨性能与磨损表面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激光熔覆层显微组织演变
        4.1.1 SEM分析
        4.1.2 温度场与流场模拟分析
        4.1.3 XRD物相分析
        4.1.4 EDS元素分布分析
        4.1.5 TEM分析
    4.2 激光熔覆层性能演变
        4.2.1 显微硬度梯度
        4.2.2 耐磨性与磨损表面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丙二醇EO/PO嵌段聚醚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基润滑液研究现状
        1.2.1 水基润滑理论
        1.2.2 润滑添加剂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添加剂的选择
        1.3.1 选择添加剂
        1.3.2 配置溶液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2 嵌段聚醚水溶液的润湿特性及流变性能研究
    2.1 本章引言
    2.2 润湿性能试验设备及方案
    2.3 润湿特性分析
    2.4 流变理论及试验方案设计
        2.4.1 水溶液的流变理论
        2.4.2 流变试验方案
    2.5 流变性能分析
        2.5.1 剪切应力与速率的变化关系
        2.5.2 浓度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2.5.3 温度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2.5.4 25℃时L35、L45水溶液流变性能对比
    2.6 本章小结
3 嵌段聚醚水溶液的减摩抗磨性能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试验设备及方案
        3.2.1 试验设备
        3.2.2 试验准备及方案
    3.3 嵌段聚醚溶液减摩抗磨性能影响分析
        3.3.1 嵌段聚醚溶液浓度影响分析
        3.3.2 嵌段聚醚溶液载荷影响分析
        3.3.3 嵌段聚醚溶液转速影响分析
    3.4 极压性能分析
    3.5 磨损后微观形貌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三乙醇胺油酸皂在嵌段聚醚中的润湿及流变行为
    4.1 本章引言
    4.2 润湿性能分析
    4.3 流变性能研究
        4.3.1 复配溶液的流体特性分析
        4.3.2 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4.3.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4 复配前后溶液的流变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5 复配溶液的减摩抗磨性能分析
    5.1 本章引言
    5.2 减摩抗磨性能研究
        5.2.1 浓度影响分析
        5.2.2 载荷影响分析
        5.2.3 转速影响分析
    5.3 复配溶液润滑后钢球微观形貌分析
    5.4 极压性能对比
    5.5 稳定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Ag/Fe3O4磁性液体的制备及其折射率可调谐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磁性液体简介
        1.2.1 磁性液体的结构
        1.2.2 磁性液体的制备
        1.2.3 磁性液体的性质
        1.2.4 磁性液体的应用
    1.3 磁性液体折射率可调谐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
    2.3 表征手段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2 X射线衍射仪
        2.3.3 热重分析仪
        2.3.4 振动样品磁强计
        2.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2.3.6 流变仪
3 Fe_3O_4磁性液体制备工艺的优化与表征
    3.1 Fe_3O_4磁性液体的制备
    3.2 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3.2.1 反应物浓度比对Fe_3O_4磁性颗粒形貌的影响
        3.2.2 反应温度对Fe_3O_4磁性颗粒形貌的影响
        3.2.3 搅拌速度对Fe_3O_4磁性颗粒形貌的影响
        3.2.4 反应pH值对Fe_3O_4磁性颗粒形貌的影响
        3.2.5 表面活性剂对Fe_3O_4磁性液体性质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Ag/Fe_3O_4磁性液体制备工艺的优化与表征
    4.1 Ag/Fe_3O_4磁性液体的制备
    4.2 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
        4.2.1 Ag NO_3 溶液浓度对Ag/Fe_3O_4 颗粒磁性的影响
        4.2.2 还原剂对Ag/Fe_3O_4颗粒磁性的影响
    4.3 Ag/Fe_3O_4磁性液体的表征
    4.4 本章小结
5 Ag/Fe_3O_4磁性液体折射率可调谐性的研究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原理
    5.3 影响因素分析
        5.3.1 浓度对Ag/Fe_3O_4磁性液体折射率的影响
        5.3.2 外加磁场对Ag/Fe_3O_4磁性液体折射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Ti3C2Tx@Ni/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MXene二维材料
        1.1.1 MAX相功能陶瓷
        1.1.2 从MAX到MXene
        1.1.3 MXene材料的制备
        1.1.4 MXene材料的应用
    1.2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1 铝基复合材料的基本概述
        1.2.2 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3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电磁屏蔽材料
        1.3.1 背景
        1.3.2 电磁辐射的来源
        1.3.3 电磁屏蔽效能
        1.3.4 电磁屏蔽的概念与原理
    1.4 研究的意义、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2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试验仪器设备
        2.1.3 材料的测试分析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压制成型工艺
        2.2.2 烧结工艺
        2.2.3 Ti_3AlC_2的制备
        2.2.4 Ti_3C_2T_x粉体的制备
        2.2.5 Ti_3C_2T_x@Ni粉体的制备
        2.2.6 Ti_3C_2T_x@Ni/Al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与组织结构分析
3 Ti_3C_2T_x@Ni复合粉体的表征
    3.1 引言
    3.2 Ti_3AlC_2粉体表征
    3.3 Ti_3C_2T_x粉体的表征
    3.4 Ti_3C_2T_x@Ni复合粉体的表征
    3.5 本章小结
4 Ti_3C_2T_x@Ni/Al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Ti_3C_2T_x@Ni/Al复合材料的表征
    4.3 Ti_3C_2T_x@Ni/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4.3.1 Ti_3C_2T_x@Ni含量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影响
        4.3.2 Ti_3C_2T_x@Ni含量对复合材料延伸率的影响
        4.3.3 Ti_3C_2T_x@Ni/Al、Ti_3C_2T_x/Al、Ni/Al抗拉强度比较
        4.3.4 Ti_3C_2T_x@Ni含量对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
        4.3.5 Ti_3C_2T_x@Ni的断口形貌
    4.4 Ti_3C_2T_x@Ni含量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聚醚类添加剂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水基润滑添加剂研究现状
    1.4 水基润滑液最新发展趋势
    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2 水基润滑理论及实验介绍
    2.1 水基润滑理论
    2.2 摩擦/磨损测试试验设备介绍
        2.2.1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
        2.2.2 旋转流变仪
    2.3 水基润滑液的制备与实验途径
    2.4 本章小结
3 聚醚类水溶液的减摩抗磨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部分
        3.2.1 添加剂的选择
        3.2.2 试验设备与方案
    3.3 浓度对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
    3.4 载荷对水溶液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
    3.5 转速对水溶液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水溶液的流变性能比较
    4.1 引言
    4.2 旋转流变理论
    4.3 实验条件
    4.4 聚醚溶液的剪切力与剪切速率关系
        4.4.1 PG_CPE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4.4.2 PG_PPE的剪切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4.5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6 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4.6.1 PG_CPE浓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
        4.6.2 PG_PPE浓度变化对黏度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聚醚水溶液的成膜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设备
        5.2.2 原理介绍
    5.3 浓度对聚醚水溶液膜厚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羟基硅酸镁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
    1.2 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2.1 传统的极压抗磨添加剂
        1.2.2 纳米材料极压抗磨添加剂
        1.2.3 碳纳米材料极压抗磨添加剂
        1.2.4 极压抗磨机理研究手段
    1.3 羟基硅酸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
        1.3.1 蛇纹石矿物质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
        1.3.2 纳米羟基硅酸镁的合成
    1.4 本论文的工作价值及主要研究内容
2 水热合成MSH纳米材料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MSH制备工艺
        2.1.3 试验设备和仪器
    2.2 MSH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2.2.1 水热合成MSH的表征
        2.2.2 水热参数对合成MSH性能的影响
        2.2.3 水热合成MSH的机理探讨
    2.3 本章小结
3 水热合成MSH/C复合纳米材料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原材料
        3.1.2 MSH/C制备工艺
        3.1.3 试验设备和仪器
    3.2 MSH/C复合纳米材料制备工艺的研究
        3.2.1 水热合成MSH/C的表征
        3.2.2 水热参数对合成MSH/C性能的影响
        3.2.3 水热合成MSH/C的机理探讨
    3.3 本章小结
4 MSH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4.1 试验材料与方案
        4.1.1 试验原材料
        4.1.2 试验设备
        4.1.3 试验方案
    4.2 MSH对润滑油理化性能的影响
    4.3 MSH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4.3.1 MSH微观形貌结构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2 MSH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4.4 MSH纳米材料抗磨机理探讨
        4.4.1 抗磨机理
        4.4.2 双色光干涉试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MSH/C复合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5.1 试验材料与方案
        5.1.1 试验原材料
        5.1.2 试验设备
        5.1.3 试验方案
    5.2 MSH/C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5.2.1 MSH/C微观形貌结构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2.2 MSH/C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150mm以下晶圆氧化硅化学机械抛光参数分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半导体产业及其发展趋势
        1.1.2 半导体的材料特性
        1.1.3 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发展
    1.2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
    1.3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
        1.3.1 化学机械抛光与集成电路制造
        1.3.2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原理
        1.3.3 主要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2 实验平台与实验
    2.1 抛光实验条件
        2.1.1 引言
        2.1.2 机台及相关耗材
        2.1.3 测量平台
        2.1.4 实验环境
    2.2 抛光实验台总体说明
        2.2.1 机台结构
        2.2.2 机台控制
        2.2.3 实验台主要部件介绍
    2.3 实验简要说明
    2.4 本章小结
3 抛光下压力
    3.1 引言
    3.2 材料去除速率和片内不均匀度
    3.3 抛光下压力研究
        3.3.1 抛光下压力理论分析
        3.3.2 实验设计与结论
    3.4 抛光接触压力分布问题
        3.4.1 引言
        3.4.2 抛光接触压力分析
        3.4.3 实验
        3.4.4 分析及结论
    3.5 抛光头与修整器的压力标定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抛光参数实验与分析
    4.1 抛光液
        4.1.1 引言
        4.1.2 抛光液化学作用
        4.1.3 抛光液的机械作用
        4.1.4 抛光液流量实验及结论
        4.1.5 抛光液落点实验及结论
    4.2 抛光垫
        4.2.1 引言
        4.2.2 抛光垫的作用
        4.2.3 抛光垫实验与结论
    4.3 抛光头与抛光盘的转速研究
        4.3.1 转速参数分析
        4.3.2 抛光转速实验与分析
    4.4 抛光头和修整器的摆动
        4.4.1 摆动参数分析
        4.4.2 摆动范围实验与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参数优化实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正交试验设计简介
    5.3 正交设计实验与分析
        5.3.1 2 inch晶圆SiO_2层抛光正交实验与分析
        5.3.2 4 inch晶圆SiO_2层抛光正交实验与分析
    5.4 重复性实验
    5.5 总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贝氏体钢轨钢相变和微观组织的研究[D]. 刘新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EFF 3D打印技术的类岩石材料模拟方法研究[D]. 林森.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含氮硼酸酯的离子液体水溶液摩擦学性能实验及机理研究[D]. 张建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贝氏体钢激光重熔/熔覆改性层显微组织发展及磨损性能分析[D]. 余跃龙.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丙二醇EO/PO嵌段聚醚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 耿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Ag/Fe3O4磁性液体的制备及其折射率可调谐性的研究[D]. 曹千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Ti3C2Tx@Ni/Al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胡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8]聚醚类添加剂水基润滑液的摩擦学性能对比研究[D]. RIZWAN MUHAMMAD.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3)
  • [9]羟基硅酸镁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 王斌.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10]150mm以下晶圆氧化硅化学机械抛光参数分析与应用研究[D]. 鲁智德.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4年分类索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