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中药配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中药调剂中应重视的2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张国虎[1](2020)在《中药智能煎煮中心 ——“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文中认为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中药产业地位的逐渐提高,天然中草药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但传统煎药方式不仅药液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制剂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无法应对愈加集中式、规模化的中药代煎需求。本课题研究内容是由无锡市星洲医药公司委托苏州易葫芦科技设计开发的中药智能煎煮中心的一部分——调剂中心的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论文围绕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相关核心要素,结合QFD-TRIZ设计方法,寻找机器人造型设计创新的突破点,将得到的“夹抱式”移载机器人最佳原型方案应用到调剂中心的设计实践中。论文首先以星洲医药中药调剂中心的饮片移载需求为出发点,了解该系统基本组成模块、作业流程及空间构成,对星洲医药煎煮模式下的移载内容、移载对象及移载流线组织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现场实际环境总结出本项目对移载机器人造型提出的“刚性”数据要求;利用KJ法总结归纳出移载机器人相关造型设计核心要素,根据核心要素和移载机器人功能架构进行产品的质量功能展开,依据质量屋中得到的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找出现有移载机器人设计的矛盾冲突,利用TRIZ矛盾解决矩阵选择相应的冲突解决原理进行产品设计,提出移载机器人的原型设计方案;最后基于“最优的移载机器人原型方案”结合感性意象分析进行设计实践,完成调剂中心用“夹抱式”移载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实践与评估。

姜福顺[2](2019)在《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解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现状,针对中药饮片从仓储配送中心到门店销售的所有环节开展全面研究,分析连锁药店中药饮片不同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促进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规范管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增强药店管理意识、提升服务意识、树立安全意识;为同行业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做出努力。材料与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文件,了解当前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2、采用实地调查法进行取证,结合问卷调查、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调研数据;针对L连锁药店的各部门负责人采取访谈法,进行相关问题的咨询。3、本文通过实际调研的数据,根据定量分析方法,使用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运用Graphpad、Excel软件,将数据处理为便于理解的条形图、扇形图、散点图及相关表格,用大量数据反映出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门店品规数较少,专业培训不够规范;二是中药专业人员相对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三是库房药品管理不完善,物流配送环节薄弱;四是调剂过程随意性大,调剂人员操作不规范;五是中药代煎过程简单,设备清洗不及时;六是设施设备不完备,计算机利用率不高;七是药学服务不够规范,服务意识不高。结论:通过对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的调研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拟定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是增加中药饮片品规数,丰富培训内容;二是重视人才选拔,提高整体素质;三是加强验收储存管理,搭建一体化配送供应链;四是完善调剂工作流程,加强调剂人员管理;五是规范中药饮片代煎服务,重视煎煮设备清理;六是明确设施设备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率;七是完善药学服务规范,开展多样化药学服务。

祝之友[3](2018)在《中药临床药学之(7) 中药临床药学与处方点评》文中认为

王小平,许素瑜,郑小清[4](2018)在《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开具的6000张处方中药饮片调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统计6000张处方调剂过程中审方差错发生情况。结果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问题主要包括剂量错误、未标注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漏配或错配、用药与诊断不符、药名错误、重复用药,其中,剂量错误、重复用药及未标注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等问题发生率较高,分别为5.83‰、5.50‰、3.83‰。结论在中药饮片进行调剂时,审方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会对中药调剂质量产生显着影响,为确保患者在治疗中用药安全、有效,需对审方方法和策略进行规范合理改进,以降低调剂错误发生率。

朱晔[5](2017)在《青蒿素获奖后中药药事及政策的变化和学生就业影响变化调查分析 ——以药学院中药专业为例》文中认为目的:在青蒿素获诺贝尔奖这一中医药领域里程碑式事件后,通过对国家颁布的中医药政策的研究,对中医药企业人力岗位需求改变的资料收集以及招生、学生就业后受影响反馈结果统计,分析以及探讨青蒿素获奖事件与刺激中医药药事发展的相关关系,希望能更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现代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新人才。方法:1.收集2015年青蒿素获奖后所有国家中医药相关的重大政策法规,对这些政策法规的内容以及相关具体规划分析其对整个中医药药事领域的影响力和重大意义。2.通过调查获取江苏一带为主的多家医院、药厂、药店2016年和2017年的岗位设置、人才质量的相关因素资料收集,包括企业现有中医药人才数量、中医药岗位、中医药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等项目的结果数据,并进行两者的分析比较,了解和掌握其变化趋势,分析识别主要变化因素。3.通过调查收集我校中药专业2016级和2017级学生人数、报到率、农村人数比例、省内人数比例、20岁以上人数比例、贫困生人数比例、自考报名人数与招收人数比例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分析其变化趋势。4.通过调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中药专业2015届和2016届的毕业生就业半年后情况反馈,获取其对母校满意度、收入水平、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等数据,并进行两者的分析比较,比较其变化趋势。结果:1.中医药政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药事企业人才需求:共收集了236家医院、44家药厂和157家药店资料。2017年中医药相关就业岗位对中药专业学生学历、岗位人数、专业知识素质需求比2016都略有上升,但统计学分析发现两年间学历需求变化、岗位需求人数变化、专业知识素质需求变化三个项目无显着差异。3.中药专业学生招生情况:2015至2017年,学生报到人数逐年大规模上升,报到率逐年上升。20岁以上人数比例持续降低。贫困生比例稳定。统计学分析检验具有显着差异(χ2=14.553,P=0.024)。4.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实习情况:2015、2016届中药专业学生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5.5%、95.0%,工作专业相关度分别为92%、91%,半年内的离职率分别为15%、18%,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较好。毕业生就业的自身感受超过本省高职平均水平。2015、2016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分别为3086元、3148元,呈上升趋势,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医药类相关工作,该类职业试用期较长,起始薪资相对较低。主要不满意包括“收入低”(70%)和“发展空间不够”(54%)。2015、2016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满意度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本省高职平均水平。2015、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对母校满意度、月收入、核心知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无差异(χ2=0.029,P=1.00)。结论:1.青蒿素诺贝奖后国家出台了对中医药行业具有影响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国家中医药法》。2.2016年和2017年中医药药事企业人才需求需求相关指数有小幅增长。需纳入2018年1月的企业人才岗位需求调查报告做进一步统计。3.和2016年比较,2017年学生招生数量质量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中药专业社会影响力逐年加大。4.中药专业2015届和2016届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满意度一直保持高位稳定。

李成[6](2017)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研究 ——基于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各国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而且改变了传统国际分工格局,使得各国产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促进了职业变迁。职业分类是国家进行职业变迁分析的一种常用手法,其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模式转型具有显着的正面效应。国家可通过实行职业分类策略,实现人力资本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然而,如果在进行职业分类时,对宏观经济因素的作用把握不当,则会形成人力资源市场畸形,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选取现代服务业劳动力投入产出对职业变迁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目的在于考察我国1999版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发布十余年来,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2015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工作分析,提出“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中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全球化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主导了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活动”的观点,通过构建经济全球化影响模型来说明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方式,采用全新的实证比较分析方法,量化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职业变迁的影响,提出完善我国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的政策建议。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论是:(1)本文结合国际经济学、现代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相关理论,梳理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经济全球化、现代服务业和职业变迁基本理论及其文献,通过产业—职业结构变迁量化分析机制,运用产业关联理论、投入产出分析等科学方法,研究现代服务业职业与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对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征,根据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政策、业态和国际化等方面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2)本文梳理了国际劳工组织、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的职业分类实践,按分类规则、分类管理、分类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经比较研究后发现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作为一种隐性的影响因素,其形成、发展以及对职业变迁所发挥的作用都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环境背景密切相关。根据职业变迁量化分析机制,概括出经济全球化影响因素的数据化处理与量化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影响的内在机理,对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进行实证研究。从理论、数据、方法三个方面对现代服务类职业变迁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创新性地揭示了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中经济全球化因素的影响规律。不仅表明产业就业结构和职业就业结构变迁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度,还进一步地量化分析产业变动作用因素、职业本身变动的作用因素,作用的强度和方向,在各时间段内的结构性差异等量化分析问题。(3)本文搜集了2007-2012年我国服务业投入产出、就业人数等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职业现状进行分析,从内部和外部角度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机理,发现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表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职业变迁面临困境及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等特点,我国服务业各行业劳动力系数、服务业劳动力投入系数等对就业的带动效率并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可见,服务业的就业人口与产业相关投入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这也说明服务业的职业发展和变迁不能从简单的投入产出来判断,而是受到一系列更为复杂内部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现代服务业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中,职业变迁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4)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发展特征、发展基础,用产业—职业结构模型描述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方式,职业变迁数据,对国民经济各产业进行宏观研究、中观分析和微观验证,研究三次产业分布的演变,阐述服务业职业变迁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运用产业间投入产出关系分析方法分析经济全球化与职业变迁之间多元素、多层次的技术经济关联特征,分析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变化,认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关联特征、各类需求对不同部门的诱发程度及这些关系的变动特征,验证现代服务业典型职业变迁结果,说明经济全球化形成了新的产业生产分工模式,促进了产业结构变化,主导了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活动。(5)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现代服务业和职业变迁三个方面选取指标,运用产业关联模型对经济全球化在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过程的具体影响方式进行分析与预测。通过产业关联模型研究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整理出产业关联表,说明国民经济中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结构,是把各不相同且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组成部门优化整合成一个经济体系的关键所在。通过关联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影响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具体方式,是通过产业结构变化导致的产业就业结构变化,进而带来职业就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职业变迁现象。(6)本文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职业分类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方面存在的问题,从顶层框架设计、核心处理技术、工作队伍建设以及组织实施规范四个角度提出了职业分类动态更新的具体建议。(7)本文的分析、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不仅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提供了分析依据,还可为我国职业分类工作更好地实现动态更新提供重要参考。

杨赠卓玛[7](2017)在《藏药调剂的调配技能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藏药处方调剂和调配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藏药处方的调配技能。方法按照当前藏药调剂的调配基本原则、调配要求,探索在藏药调剂的调配中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分析其要点,提出建议。结果在藏药调剂的调配过程中的确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且主要是由于药师、医护人员等对调配过程、操作和基础理论掌握不够导致,需要加强指导和学习,从而提高自身水平。结论藏药调剂应用较为广泛,在临床调剂中容易出现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对于藏药调剂的调配必须要严格遵守其调配要求和调配原则,并要认真核对藏药调剂的指标等,提高藏药调剂的质量,以确保其效果和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彭博[8](2017)在《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的法律调整1912-1949》文中认为晚清民国以降,伴随着西方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在中国的迅猛传播,西医、西药甚至西洋外科手术对于国人而言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亦或又“不足为奇”了。但需要我们加以辨析的是,这种“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仅指普通民众对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存在的一种认知状态,却不代表普通民众在日常就医诊疗活动中适用西医次数的量化感受。现实状况是,晚清民国时期在民间社会,因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中国传统医疗习惯的影响,多数普通民众的治病就疗仍旧依靠中医在进行,中医无论在总体数量上还是在分布范围广度上都要远胜于西医。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围绕中医药所形成的一系列医疗社会关系,仍旧占据近代乃至整个民国时期医疗社会关系的主体。但是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中医虽然在总体数量上及分布广度上较之西医占据优势,但近代以来随着“太医院”的消逝,中医却逐渐丧失了话语权,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科学”为标签的西方医学逐渐掌握了话语权,在此背景之下,近代中国形成了中西医共存的历史境况。近代特别是民国始建以来,国家全面效仿西制建立近代卫生法律制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传统民间医疗因法律制度缺失而逐渐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扫除近代西方“先进”医学技术因法律制度缺失而无法在中国得以迅速适用的一系列障碍。国家以期通过法律之调整手段,一方面治理近代以来传统医药行业日益凸显的矛盾与问题,另一方面调整并规范因西方医学技术传入而出现的新型医疗社会关系。但是过往关于近代卫生法制的研究多集中于梳理卫生法制的近代化进程以及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境况,却忽视了对近代受西医话语权影响而建构的卫生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医药及医学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探究。另外,以民国时医事纠纷的研究为例,过去多数研究要么笼统地研究所有类型的医事纠纷,要么专门研究西医医事纠纷,却鲜有学者关注到民国时期中医药医事纠纷的解决。因此,本文试以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为切入点,以梳理民国时期受西医话语权影响而建立的中医药法律制度的具体样态,以探究这一法律制度是如何调整围绕中医药而形成的一系列医疗社会关系的,希望能以史为鉴,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同时,能对当今医事纠纷的解决以及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历史性的启发和建议。本文共分六部分:绪言部分就本文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相关史料、相关概念的厘清及创新点与不足点进行了说明。民国以来,以西方医学理论及西方医学技术为背景而构建的卫生法律制度传入中国,国家通过这一新型法律制度来调整民间医疗社会关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却忽视了近代法律移植所带来的效应与以传统中医药理论文化为背景而形成的医疗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以民国时期中医药医事纠纷为切入点,一窥近代卫生法律移植所带来的效应与中医药传统之间的矛盾所在。本文属于交叉学科研究,包含医学与法学两方面的内容,但目前无论是医史学界还是法学界,学者们更多地将视野聚焦于近代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国家卫生法制的建立之上,而较少关注近代中医药法律制度的建构及近代卫生法制下中医群体之状况。第一章,民国中医医事纠纷概况。这一章从民国中医群体之概况、民国中医医事纠纷产生的原因及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类型和解决方式三方面进行了论述。民国时期中医群体仍旧占据业医群体的主体地位,中医群体具有人数众多、整体治疗水平不高、成分复杂、职业化发展等特点。与此同时民国时期因中医群体延续传统个体经营、“一对一”的诊疗模式,使得中医医者与医者之间,医者与患者之间所固有的法律关系及行业民事规范也一并继承下来,成为中医医事纠纷解决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由于国家卫生行政的介入以及西医的冲击,民国时期中医医患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从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自身来看,中医医事纠纷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一是因中医学“形而上”及“辨证论治”的特点所致;二是受传统中医诊疗模式及疾病观念的影响,左右着医病双方对待医事纠纷的态度;三是因民国时期不恰当的中医药法律制度所致。从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的解决来看,途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民间调解方式,要么医患双方“私了”,要么寻求第三方居中调解;二是通过上控成讼的方式,或进行行政控告,或选择刑事诉讼,又或提起民事诉讼。第二章,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行政法调整。民国时期,国家通过建立卫生行政法律制度,以国家强制力手段对医疗行业主体之执业资格进行审核,对医疗行业主体之执业行为进行规范,对医疗行业主体之违法行为进行惩处,以期通过行政法之调节作用达到规范医疗秩序防讼于未然的目的。第二章首先梳理了民国时期作为中医药卫生行政主体中医医政组织的设立及其具体职能,此外还分别具体阐述了民国时期针对中医群体的最重要的三大法律制度:一是民国中医师执业法律制度,二是民国接生婆执业法律制度,三是民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制度。其次,在梳理中医医政组织的设立及职能以及中医药法律制度的同时,第二章还具体分析了中医政策及中医医政组织的设立与中医医事纠纷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国家“废止中医”的政策导向,以及附属于西医医政之下的不恰当的中医卫生行政法律制度,加剧了中医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愈发增加了中医医事纠纷发生的概率。最后,从行政处罚的角度,分析了国家行政介入到中医医事纠纷当中的途径,以及国家通过行政行政手段解决中医医事纠纷的路径。第三章,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刑事法律调整。从民国时期的中医医讼案件来看,涉及最多的罪名是“业务过失”罪和“堕胎”罪。第三章以民国刑法中“业务过失”罪和“堕胎”罪的具体规定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法律文本本身论述了“业务过失”罪及“堕胎”罪在立法上所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司法层面分析了“业务过失”罪及“堕胎”罪在具体认定过程即审理程序上存在的现实困境及技术障碍;最后,分析了“业务过失”罪及“堕胎”罪与中国传统医疗习惯间的矛盾所在。总之,“业务过失”罪概念界定的模糊致使医者常常容易陷入“诬告”之境况,加剧了医者的职业忧患。而“堕胎”非法与中国现实堕胎需求间的矛盾使得“堕胎”转向了更为隐秘的空间,将产妇推向了更为危险的境地,愈发加剧了医事纠纷产生的可能性。第四章,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民事法律调整。清末民国以来,我国在侵权行为制度上大力学习西方先进立法技术和法治理念,从《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民律草案》再到《民国民法》,我国近代侵权立法已相对成型,在司法实践中已出现以侵权法条文或侵权法理论作为法律依据的判决。民国时期医事侵权行为应属于一般侵权行为的范畴,第四章首先具体分析了中医药侵权行为的法律认定状况。其次分别阐述了中医药侵权纠纷的三种类型:一是医家业务侵权纠纷;二是病家名誉侵权纠纷;三是中药商标侵权纠纷。最后,通过对比分析了医事侵权纠纷民间私力救济途径及刑事诉讼途径与民事侵权诉讼途径之间的利弊所在,回答了为何近代中国民众在面对医药侵权纠纷之时不热衷于通过民事诉讼途这一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结论部分,对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的法律调整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从中医药行政立法来说,应建立健全独立于西医话语权的中医药法律制度,中医药立法应从我国中医药的实际国情出发,不能一味移植西制。只有恰当的中医药卫生行政组织根据符合中医药实际国情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依法行政,才能有效治理好中医药行业,以达到防“讼”于未然的目的。从中医医事纠纷诉讼程序上来看,应厘清医疗刑事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间的界限,否则容易造成滥讼之状况。与此同时中医医讼案件的鉴定应与西医医事纠纷相区别,完善医讼案件的鉴定程序。从中医药传统民间调解方式来看,应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当代医事纠纷调解机制的建立提供一些新思路。

龚雯[9](2017)在《“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双证书”课程模式是实施“双证书”制度的基础。本研究旨在从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的视角,建构应用于职业院校教育实践的新型“双证书”课程模式,以此作为实现“直接式双证书”的基础。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为手段,全面分析了“双证书”教育实施现状。综合运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理论,从职业教育为人的生存发展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研究了建构“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从提高课程模式的普适性出发,研究了课程模式的本体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根据结构功能理论,建构了由课程、教学实施、评价和价值关系四个子系统组成的课程模式框架,设计了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理想与现实对比,本研究认为新的“双证书”课程模式,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出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要覆盖国家职业标准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课程学习过程要在职业认同感培养、情境设计、学习方式设计等方面,符合职业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评价方式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一致。实现上述三个方面“对接”的措施是:在提升“双证书”课程模式本体性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其手段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建设。手段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是,提供“双证书”职业能力等效性评价的“中介物”,唤起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愿,提升“双证书”课程的社会认知度。工具性价值的实现途径是,提供规范化的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本研究提出了规范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路线和职业能力要求提取的方法;规范“双证书”课程开发步骤、开发流程、规范“双证书”课程开发主体职责的方法;在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中,采用“双证书”课程认证环节,作为课程得到利益相关者认可的手段;提出了以不同价值取向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实施方式要素的联系方法和交互式学习思想设计“双证书”课程教材,提升教材使用性的方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本研究认为实施“双证书”课程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学校外部和内部的保障条件。在外部环境方面,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联动机制,协调各利益相关方关系,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参与积极性。在内部环境中,要以保障专业教学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质量以及提升“双证书”课程模式实施条件和环境为工作重心。

韩茜[10](2016)在《现代综合医院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建筑内部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医疗活动的复杂性、医疗设备的快速更新,使得医疗建筑成为最复杂且变化快的建筑类型之一。建筑师不仅要注重在医疗建筑设计上对建筑空间营造、环境融合等方面的创造,而且要顾及建筑设计如何满足医疗工艺的合理性、医疗设备更新时对功能空间提出的新要求。自动化药房设备的引入现代综合医院药房,是医院建设发展的趋势,它给医院传统药房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带来新的约束要求的同时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本论文首先对论文要研究的“现代医院”、“综合医院”、“自动化药房系统设备”进行概念阐述;然后通过传统药房建筑空间设计来论述药房在医院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再次,以调研案例作为分析对象和理论支撑素材,具体论述了自动化门诊药房建筑空间设计的选址、流线、构成、受设备影响较大的调剂区、发药窗口形式以及细部设计,并做了影响我国的两种自动化门诊药房设备的精细化设计,补充论述了自动化住院药房、自动化中药房的建筑空间设计。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动化药房建筑设计中装修、电气、温度点控制与检测等相关专业设计;最后,以两个优秀的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设计实例做以补充说明。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设计研究在医疗建筑设计上还没有被人们足够重视起来,本论文归纳整理出一些医院在自动化药房设计或者自动化药房改建中的经验及医患对该建筑空间的期望,能够有助于医疗建筑设计中药房设计更加人性化、专业化。

二、中药调剂中应重视的2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调剂中应重视的2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智能煎煮中心 ——“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药自动化调剂的需求与前景
        1.1.2 中药自动化的相关国家政策
        1.1.3 中药房自动调剂中心系统建设难度概述
        1.1.4 调剂中心移载机器人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中药自动化调剂的发展现状
        1.2.2 中药调剂中心移载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思路框架
第二章 中药房调剂系统中处方移载的基础研究
    2.1 中药自动调剂系统基本情况
        2.1.1 定义组成
        2.1.2 空间构成
        2.1.3 基本模块
        2.1.4 作业流程分析
    2.2 移载需求的基础研究
        2.2.1 移载内容——中药方剂
        2.2.2 移载对象——饮片桶
        2.2.3 移载流线组织
    2.3 案例运用——“星洲医药”中药调剂中心制约条件调研
        2.3.1 现场环境调研
        2.3.2 移载机器人造型的“刚性”要求
    2.4 设计思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综合分析
    3.1 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分析
        3.1.1 移载需求分析
        3.1.2 移载机器人内环境分析
        3.1.3 移载机器人外环境分析
        3.1.4 基本结构
    3.2 功能框架设计
        3.2.1 功能架构
    3.3 KJ法归纳移载机器人造型的相关核心设计要素
    3.4 基于QFD-TRIZ的移载机器人创新设计
        3.4.1 QFD-TRIZ集成的设计方法
        3.4.2 QFD质量屋模型的创建
        3.4.3 利用TRIZ理论解决关键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剂中心“夹抱式”移载机器人方案设计与评估
    4.1 “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方案
        4.1.1 “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方案简述
        4.1.2 原型设计说明
    4.2 移载机器人设计方案评价
        4.2.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4.3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评定最优化的智能存取系统组合方案
        4.3.1 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4.3.2 统计法得到模糊评价隶属矩阵
        4.3.3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调剂中心“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应用实践
    5.1 产品设计描述
    5.2 移载机器人的感性意象评价词汇聚类
        5.2.1 意象词汇收集
        5.2.2 意象词汇库预处理
        5.2.3 意象词汇提炼聚集
    5.3 产品结构分析
    5.4 造型设计思考
    5.5 前期草图绘制
    5.6 数字模型建立与效果展示
    5.7 基于感性意象的SD评估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对移载机器人造型相关核心要素权重评价表
附录二 智能存取系统组合方案评价调研问卷

(2)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相关概念及法律法规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部分 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调查
    3.1 沈阳市L连锁药店基本情况
    3.2 调查方案设计
    3.3 调查结果统计
第四部分 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1 部分门店品规数较少,专业培训不够规范
    4.2 中药专业人员相对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4.3 库房药品管理不完善,物流配送环节薄弱
    4.4 调剂过程随意性大,调剂人员操作不规范
    4.5 中药代煎过程简单,设备清洗不及时
    4.6 设施设备不完备,计算机利用率不高
    4.7 药学服务不够规范,服务意识不高
第五部分 推进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增加中药饮片品规数,丰富培训内容
    5.2 重视人才选拔,提高整体素质
    5.3 加强验收储存管理,搭建一体化配送供应链
    5.4 完善调剂工作流程,加强调剂人员管理
    5.5 规范中药饮片代煎服务,重视煎煮设备清理
    5.6 明确设施设备管理,提高计算机利用率
    5.7 完善药学服务规范,开展多样化药学服务
第六部分 结论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个人简历
致谢

(4)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青蒿素获奖后中药药事及政策的变化和学生就业影响变化调查分析 ——以药学院中药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2015 年后国家中医药相关重大政策法律法规的统计
        2.3.2 中医药行业岗位结构等变化和对比
        2.3.3 学生招生情况变化统计
        2.3.4 学生就业实习就业后反馈的变化
        2.3.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2015年后中医药三大重大政策归纳结果
        3.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3.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立法实施
    3.2 药事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分析结果
        3.2.1 据调查数据表 3-1 至表 3-3 直接显示结果数据归纳
        3.2.2 中医药企业对学历要求变化的结果数据分析
        3.2.3 中医药企业对中药专业学生可从事岗位需求变化的结果数据分析
        3.2.4 中医药企业对专业知识素质要求变化的结果数据分析
    3.3 中药专业学生招生情况变化分析结果
        3.3.1 表 3-4 数据直接显示结果
        3.3.2 具体数据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3.4 中药专业学生就业实习就业后反馈的变化分析结果
        3.4.1 根据表 3-5 内数据结果直接显示
        3.4.2 将表 3-7 中中药专业校友满意度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显示
4 讨论
    4.1 中药专业及学生培养现状分析
        4.1.1 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号召,我校中药专业迎来招生以来第一个春天
        4.1.2 进行中药人才需求和综合素质调研的中药专业调研报告,建设优质实训实践基地
        4.1.3 始终将中药人才培养过程和产业岗位紧密对接,巩固学生对母校本专业满意的核心价值观
        4.1.4 坚持用现代教育手段指导学生继承学习传统中医药文化,促进本专业学生就业后相关度满意度保持和提高
    4.2 中药专业继续发展促进本专业学生培养的策略研究
        4.2.1 提高中药专业学生在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4.2.2 响应国家各项中医药发展政策号召,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好服务提高社会影响力,促进中药招生
        4.2.3 提高中药专业师生科研水平建设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MPH专业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研究 ——基于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前期研究综述
        1.2.1 职业分类大典编制
        1.2.2 国内外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
        1.2.3 职业描述信息采集
        1.2.4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1.2.5 供应链理论及服务渠道理论
        1.2.6 职业变迁动力论
        1.2.7 产业关联计划模型
        1.2.8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研究
        1.2.9 全球化指数研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路径
        1.5.1 研究设想及思路
        1.5.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
    2.1 经济全球化研究
        2.1.1 服务组织化程度与产业绩效
        2.1.2 战略性贸易政策
        2.1.3 外部经济理论
        2.1.4 国际贸易论
    2.2 职业变迁研究
        2.2.1 职业及其变迁
        2.2.2 职业变迁理论
        2.2.3 效能不匹配论
        2.2.4 职业依附论
    2.3 职业活动相关研究
        2.3.1 职业变迁动力
        2.3.2 职业变迁路径
        2.3.3 职业活动效能
        2.3.4 职业依存度
        2.3.5 职业发展力
        2.3.6 职业竞争力
        2.3.7 职业控制力
        2.3.8 职业发展的共性
    2.4 现代服务业的相关研究
        2.4.1 服务与服务业
        2.4.2 现代服务业
        2.4.3 服务产品的特征
        2.4.4 服务质量分析
        2.4.5 服务技术分析
        2.4.6 服务业态发展
第3章 经济全球化对职业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3.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1.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3.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条件
        3.1.3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3.1.4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贡献
    3.2 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变迁
        3.2.1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服务业职业的定义
        3.2.2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发展的趋势
        3.2.3 回顾全行业职业变迁(1999-2015)
        3.2.4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数量比较分析
        3.2.5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流向比较分析
        3.2.6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内涵比较分析
        3.2.7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工作任务比较分析
        3.2.8 高端服务业中的职业变迁
    3.3 服务业劳动力投入产出和就业人数变化
        3.3.1 服务业人数变迁指数
        3.3.2 劳动力投入系数分析
        3.3.3 服务业各部门生产率分析
        3.3.4 技术变动对服务业各行业生产的拉动效应
第4章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及发展指数分析
    4.1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主要问题
        4.1.1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路径
        4.1.2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速度的变化
        4.1.3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辨识准确度的提高
    4.2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问题的启示
        4.2.1 现代服务业的职业变迁在职业分类中的体现
        4.2.2 我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最新结果
        4.2.3 结构模型描述
    4.3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的构建
        4.3.1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研究基础
        4.3.2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建设
        4.3.3 服务业数据的来源及说明
        4.3.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4 全球化指数的构建
        4.4.1 全球化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4.4.2 全球化数据的来源及说明
        4.4.3 全球化综合指数的确定
第5章 全球化对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模型构建基础
        5.1.1 分析指标选取
        5.1.2 回归模型构建分析
    5.2 经济全球化时代职业变迁的趋势
        5.2.1 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宏观分析
        5.2.2 静态模型与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
        5.2.3 动态模型与最佳增长路径分析
    5.3 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影响因素分析
        5.3.1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特点
        5.3.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的量化方法
    5.4 全球化对服务业影响的校验
        5.4.1 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5.4.2 全球化对服务业影响的回归模型
    5.5 全球化对服务业就业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5.1 全球化对城镇金融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2 全球化对保险业系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3 全球化对IT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4 全球化对房地产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5 全球化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5.6 全球化对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论文研究结论
        6.1.1 职业信息因子在全球职业活动链上的位置
        6.1.2 经济全球化对服务行业职业发展的影响
        6.1.3 产业结构调整与职业结构调整在职业变迁中的作用
        6.1.4 服务业投入对就业人口的影响
    6.2 完善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的建议
        6.2.1 加强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顶层设计
        6.2.2 完善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核心技术
        6.2.3 发挥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统筹引领作用
        6.2.4 落实职业分类大典动态更新制度的应用实施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3.1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6.3.2 研究工具的局限性
        6.3.3 研究数据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藏药调剂的调配技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藏药调剂调配的审方
2 藏药调剂调配的原则
3 加强对藏药调剂调配的复核监督

(8)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的法律调整1912-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依据和基础
第一章 民国中医医事纠纷概况
    一、民国中医界之概况
        (一)民国中医群体
        (二)民国中医医疗社会关系的法律评析
        (三)民国中医医患关系之评价
    二、民国中医医事纠纷产生的原因
    三、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类型及其解决途径
        (一)未上控成讼的中医医事纠纷
        (二)上控成讼的中医医事纠纷
第二章 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行政法调整
    一、民国中医医政的建立
        (一)民国中医医政设立的历史背景
        (二)民国中医医政组织的设立及其职能
    二、民国中医行政法制的具体规定
        (一)民国中医师执业法律制度
        (二)民国接生婆执业法律制度
        (三)民国中药行政管理制度
    三、民国中医医事纠纷产生的行政因素
        (一)民国中医政策法规与中医医事纠纷
        (二)民国中医医政管理体制与中医医事纠纷
    四、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行政解决途径
        (一)民国国家行政力量对中医医事纠纷的介入途径
        (二)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行政解决步骤
第三章 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刑事法律调整
    一、“业务过失”罪的历史渊源与民国特色
        (一)《大清律例》“庸医杀人”律之认定及适用
        (二)《大清刑律草案》医者“怠忽业务而致人死伤罪”之认定及适用
        (三)民国“业务过失”罪在中医情形下的认定及适用
        (四)中医“业务过失”罪认定的民国特色
    二、中医“堕胎罪”的历史渊源与民国特色
        (一)民国以前医者“堕胎”犯罪之法律认定及适用
        (二)民国“堕胎罪”在中医情形下的认定及适用
        (三)中医“堕胎罪”认定的民国特色
    三、民国中医医事刑事案件的审理
        (一)民国中医刑事讼案的审理程序
        (二)民国中医讼案的鉴定
第四章 民国中医医事纠纷的民事法律调整
    一、民国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医疗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一)民国侵权行为法的历史渊源
        (二)医疗侵权行为的认定及适用
    二、民国中医药侵权纠纷的类型
        (一)医家业务侵权纠纷
        (二)病家侵犯医家名誉权纠纷
        (三)中药商标侵权纠纷
    三、民国中医药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一)民国中医药侵权纠纷的私力救济途径
        (二)民国中医侵权纠纷的民事诉讼审理途径
        (三)民国中医药侵权纠纷:刑事控诉与民事侵权的的选择
结论:民国中医医事纠纷法律调整的思考与教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政策背景
        1.1.2 社会经济发展背景
        1.1.3 实施“双证书”课程模式的技术基础
    1.2 研究问题缘起
        1.2.1 构建国家资格框架的需要
        1.2.2 教育实践中的困惑
        1.2.3 课题研究和实践的需要
    1.3 研究的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双证”对接
        1.4.2 “双证书”课程
        1.4.3 “双证书”课程模式
        1.4.4 “双证书”课程教材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相关研究
        1.5.3 文献研究评述
    1.6 研究假设、思路、内容和方法
        1.6.1 研究假设
        1.6.2 研究思路框架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4 研究方法
        1.6.5 拟创新之处
第2章 教育实践要求的“双证书”课程模式
    2.1 “双证书”课程模式建构的理论支撑
        2.1.1 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观
        2.1.2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程实施方式
        2.1.3 基于行为主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方式
        2.1.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体关系
    2.2 “双证书”课程模式建构理念
        2.2.1 以价值建设为课程模式建构宗旨
        2.2.2 以结构功能关系建构课程模式框架
        2.2.3 以“实践”为课程模式的灵魂
        2.2.4 以职业愿景培养为发展驱动力
    2.3 “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目标和功能
        2.3.1 “双证书”课程模式目标
        2.3.2 “双证书”课程模式功能
    2.4 “双证书”课程模式的构成要素
        2.4.1 “双证书”课程观
        2.4.2 “双证书”课程目标
        2.4.3 “双证书”课程开发方法
        2.4.4 “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
        2.4.5 “双证书”课程评价
    2.5 “双证书”课程模式结构透视
        2.5.1 “双证书”课程模式的子系统
        2.5.2 子系统要素的联系及作用
        2.5.3 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作用
    2.6 “双证书”课程模式特征
第3章 “双证书”课程模式现状及其反思
    3.1 职业院校现行的“双证书”课程模式
        3.1.1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种类
        3.1.2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的目标和功能
        3.1.3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要素的内涵
    3.2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的成效与不足
        3.2.1 “双证书”课程模式实施成效
        3.2.2 课程模式目标功能的不足
        3.2.3 课程模式要素内涵存在的缺憾
    3.3 现行“双证书”课程模式实施情况反思
        3.3.1 “双证书”课程模式存在问题产生根源的探究
        3.3.2 “双证书”课程模式改进优化的着力点
第4章 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经验借鉴
    4.1 课程开发领域的经验
        4.1.1 美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4.1.2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4.1.3 德国“双元制”课程开发
    4.2 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方式——工作本位学习
        4.2.1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工作本位学习实践
        4.2.2 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工作本位学习实践
    4.3 评述和启示
        4.3.1 国外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评述
        4.3.2 启示
第5章 建立“双证书”课程开发工作规范
    5.1 厘清“双证书”课程开发工作规范建设内容
        5.1.1 把握“对接”视域下“双证书”课程价值观内涵
        5.1.2 明确课程开发工作规范的建设要求
    5.2 规范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方法
        5.2.1 规定国家职业标准分析方法
        5.2.2 规范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化转化方法
        5.2.3 规定课程开发程序及步骤
    5.3 规范课程开发主体及其职责
        5.3.1 廓清课程开发主体
        5.3.2 明晰课程开发主体职责
    5.4 规范利益相关者评价课程本体质量的方式
        5.4.1 建立“双证书”课程认证规则
        5.4.2 构建课程本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4.3 规定课程本体质量评价程序
第6章 提升“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成效的举措
    6.1 优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与职业工作过程“对接”方法
        6.1.1 强化行为式教学目标与职业认同感的联系
        6.1.2 强化生成性教学目标与情境设计的联系
        6.1.3 强化表现性目标与自我建构学习方式的联系
        6.1.4 采用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学习成果评价形式
    6.2 优化“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设计的实例
        6.2.1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实例
        6.2.2 实训课程设计实例
    6.3 重视教材对“双证书”课程教学实施成效的助推作用
        6.3.1 完善教材的交互功能
        6.3.2 改善教材内容与教学情境的适配性
        6.3.3 改善教材内容传递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适配性
    6.4 "双证书"课程教材设计应用实例
        6.4.1 国家职业标准融入教材的设计实例
        6.4.2 “双证书”教材交互功能设计实例
第7章 实施“双证书”课程模式的保障
    7.1 建立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机制
        7.1.1 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联动机制
        7.1.2 建立用人单位诉求与课程建设联动机制
    7.2 建立保障两个“标准”要素对接的机制
        7.2.1 制定两个“标准”分析报告制度
        7.2.2 制定两个“标准”对接工作细则
    7.3 建立提升教学实施能力的机制
        7.3.1 建立教学资源合作建设机制
        7.3.2 建立提升教学实施水平的机制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现代综合医院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基础
        1.1.1 医疗技术与医学服务备受关注
        1.1.2 课题提出的原因
        1.1.3 中建股份科技研发课题《现代医院专科专属医治空间建筑设计研究》的子课题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发展水平
        1.3.1 国外的发展水平
        1.3.2 国内的发展水平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本文的研究对象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3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4 本文的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现代综合医院自动化药房系统
    2.1 论文相关概念限定
        2.1.1 综合医院
        2.1.2 现代医院
    2.2 自动化药房系统设备
        2.2.1 自动化药房系统概念阐述
        2.2.2 自动化药房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2.2.3 自动化药房设备的生产厂家、设备类型、参数要求
        2.2.4 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发展前景
        2.2.5 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设计在医院建筑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本章小结
3 药房建筑空间发展综述
    3.1 从传统药房建筑空间走向现代综合医院药房建筑空间
        3.1.1 药房的发展历史
        3.1.2 传统药房的建筑空间形式
        3.1.3 传统药房医务人员工作流程
        3.1.4 患者取药流程和药房建筑空间体验
        3.1.5 传统药房的设备条件
    3.2 当今传统药房建筑空间在医院药剂科工作开展的不足
    3.3 本章小结
4 自动化门诊药房建筑空间设计
    4.1 自动化门诊药房在医院中的地理位置
    4.2 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工作流程
    4.3 人员流线及药品流线
    4.4 自动化药房设计考虑因素
    4.5 自动化门诊药房建筑空间的要求
        4.5.1 整体规划
        4.5.2 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平面构成、规模及特点
        4.5.3 自动化门诊药房调剂室(区)的设计
        4.5.4 自动化门诊药房发药窗口形式
        4.5.5 自动化门诊药房药剂师辅助区的设计
        4.5.6 自动化门诊药房患者候药区的设计
    4.6 自动化门诊药房其他细部设计
        4.6.1 自动化门诊药房快速发药系统设备与吊顶的结合
        4.6.2 自动化门诊药房调剂区洗手池的设计
        4.6.3 自动化门诊药房调剂区地插的设计
        4.6.4 自动化门诊药房患者候药区宣传设计
    4.7 自动化门诊药房精细化设计
        4.7.1 德国ROWA自动化药房设备引入后的精细化设计
        4.7.2 德国韦乐海茨与国产类自动化药房设备引入后的精细化设计
    4.8 本章小结
5.自动化药房对住院药房和中药房的建筑空间影响
    5.1 传统住院药房在中心摆药环节的工作流程和存在问题
    5.2 自动化药房设备应用下的住院药房摆药工作流线
    5.3 自动化药房设备对住院药房建筑空间的要求
        5.3.1 整体规划
        5.3.2 对建筑面积、层高、柱距及空间环境的要求
    5.4 自动化设备在中药房中的应用
        5.4.1 小包装饮片自动化药房
        5.4.2 中药配方颗粒自动化药房
        5.4.3 自动化中药房对中药房建筑空间的要求
    5.5 本章小结
6 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相关专业设计
    6.1 装修设计
        6.1.1 自动化药房工作区的装修设计
        6.1.2 自动化药房患者等候区装修设计
    6.2 电气
        6.2.1 强电
        6.2.2 智能化弱电系统
    6.3 温度点控制监控
    6.4 本章小结
7 相关工程案例分析
    7.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7.1.1 医院基本情况
        7.1.2 自动化门诊西药房
        7.1.3 自动化军人门诊药房
        7.1.4 自动化门诊中药房
    7.2 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滨江院区
        7.2.1 医院基本情况
        7.2.2 中心自动化药房设计
        7.2.3 中心药房功能分区与流线
8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一 硕士期间主要实践项目
附录二
    调查问卷(一) 药剂科自动化门诊药房建筑空间使用调查问卷(药剂师)
    调查问卷(二) 药剂科自动化住院药房建筑空间使用调查问卷(药剂师)
    调查问卷(三) 药剂科自动化门诊药房建筑空间使用调查问卷(患者)

四、中药调剂中应重视的2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智能煎煮中心 ——“夹抱式”移载机器人造型设计[D]. 张国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2]沈阳市L连锁药店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姜福顺.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中药临床药学之(7) 中药临床药学与处方点评[A]. 祝之友.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中医临床药学分会年会暨中药临床药学培训班论文汇编, 2018
  • [4]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J]. 王小平,许素瑜,郑小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8(07)
  • [5]青蒿素获奖后中药药事及政策的变化和学生就业影响变化调查分析 ——以药学院中药专业为例[D]. 朱晔. 苏州大学, 2017(04)
  • [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现代服务业职业变迁的影响研究 ——基于职业分类的比较分析[D]. 李成. 河北大学, 2017(08)
  • [7]藏药调剂的调配技能分析[J]. 杨赠卓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8)
  • [8]民国时期中医医事纠纷的法律调整1912-1949[D]. 彭博. 西南政法大学, 2017(08)
  • [9]“对接”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双证书”课程模式研究[D]. 龚雯. 天津大学, 2017(04)
  • [10]现代综合医院自动化药房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 韩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中药配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