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包头博物馆的唐卡

浅谈包头博物馆的唐卡

一、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漫谈(论文文献综述)

张蕊[1](2021)在《蒙古唐卡现状调查与预防性保护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蒙古唐卡是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唐卡艺术表现形式。针对部分地区博物馆和召庙收藏的唐卡保存现状以及蒙萨派唐卡、马鬃绕线唐卡、唐卡装裱技艺等非遗传承项目和蒙古唐卡学术研究开展调研,存在唐卡保存现状不理想、非遗项目传承困难、学术研究理论性、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数字化档案与现代化管理,专业化、普及化的技艺传承模式和合作研究提升学术水平三个层面提出蒙古唐卡预防性保护对策建议,以期为蒙古唐卡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

申琳,张雅馨[2](2019)在《从馆藏唐卡看藏传佛教中的女性形象》文中提出藏传佛教中女佛形象非常丰富,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女佛形象唐卡,其保存完好,以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技法,向世人展示了藏传佛教中女性的独特魅力,也为研究我国藏传佛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特日格乐[3](2019)在《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研究》文中指出唐卡(Thang-ga),藏文意思为“平坦、展开、广阔”等,《藏汉大词典》中解释为:“卷轴画,画有图像的布或纸,可用轴卷成一束者。”唐卡是藏传佛教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宗教作品。它的风格以精致、细腻、富有美感为特色,体现出高超的艺术思想和精湛的工艺。内蒙古地区唐卡,蒙古语称之为“布斯吉如格”或“布尔罕呼如格”,元朝时期随着藏传佛教进入到蒙古高原,并在清代达到鼎盛。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高原,佛教文化也随之盛行,内蒙古地区唐卡在受到藏传佛教艺术影响的同时与本地区文化艺术相结合,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带有地方性审美特点的唐卡艺术。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和走访内蒙古大召、席力图召、五当召、美岱召、蒙博博物馆、包头市博物馆、布斯吉如格画院、蒙古族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收藏者、呼和浩特“格日勒皮雕”、青海唐卡画师等,总结和探讨了唐卡艺术在内蒙古地区的传入、盛行与交融,并重点分析了流传在内蒙古地区的彩绘唐卡、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皮雕(画)唐卡的制作工艺(包括材料的选取、绘制、装裱工艺等),在展示其独特的民族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按照材料及工艺的特点提出了内蒙古地区唐卡的两大种类,即宗教唐卡与艺术唐卡。通过具体的阐述与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唐卡已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征,它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播工具,也是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民族传统工艺资源、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拓展民族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贡献。

方小济[4](2018)在《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研究》文中认为唐卡艺术源远流长,据传说可追溯至吐蕃松赞干布时期(公元617年-650年)。作为藏传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与修行冥想的法器,唐卡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艺术特色。唐卡艺术历经吐蕃王朝时期(7-9世纪)的萌芽、分裂割据时期(10-13世纪)的初兴、萨迦政权时期(13-14世纪)的融合、帕竹政权统治时期(15-16世纪)的发展、至甘丹颇章时期(17-19世纪)达到鼎盛,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艺术流派,呈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乾隆十一年(1746年)紫禁城养心殿西暖阁修建仙楼佛堂,作为乾隆皇帝修习密法的私人佛堂,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装修完毕,开始挂供唐卡。这些唐卡均是在唐卡艺术发展至鼎盛时期的佳作,高度体现了清代宫廷唐卡的艺术特点。自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今,养心殿佛堂唐卡悬挂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材料老化,受环境因素影响等,这些唐卡出现各种病害:尘垢、污渍、折痕、镶边开裂与缺损、虫蛀、颜料脱落、织物与颜料颜色褪变等,亟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与修复。本论文的研究重点即是对养心殿西暖阁佛堂唐卡展开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研究,对这批唐卡的病害与成因进行研究与梳理;对其绘制材料与工艺进行研究,厘清其工艺技法;在科学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修复方案,根据修复方案进行保护修复实践。以《智行佛母》唐卡的保护修复为案例,完整阐述唐卡的保护修复过程。在前期的保护修复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唐卡的保护修复方法与经验,为其他的唐卡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六章及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研究的对象与内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一章,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对养心殿唐卡追本溯源,理清了这些唐卡的来源问题;第二章,研究与总结养心殿唐卡的绘制材料与工艺技法,揭示养心殿唐卡的艺术美;第三章,科学的研究养心殿唐卡病害与病害机理。第四章与第五章主要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对养心殿《智行佛母》唐卡开展保护修复案例研究,对《智行佛母》进行科学分析检测研究并开展保护修复实践。第六章,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养心殿唐卡的保护修复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梳理与总结,并创立以下几种方法体系与标准:(1)创立唐卡的科学分析检测方法体系:包括无损分析检测方法与微损分析检测方法;(2)创立唐卡保护修复方法体系:包括清洁方法体系与加固方法体系;(3)建立唐卡保护修复档案范例标准与唐卡保护修复方案范例标准;通过建立这些方法体系与标准为故宫博物院藏唐卡的保护修复提供合适的修复方法,培养唐卡保护修复与研究的专业人才,为全国唐卡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修护示范,积极推动整个唐卡保护与修复行业的发展与藏文化的研究。

方小济[5](2012)在《唐卡的科学化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唐卡是独具西藏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国内对唐卡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但对唐卡的科学化保护与修复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外对唐卡的研究要早于国内,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有着作见诸于世,对唐卡的科学化保护与修复也比国内早。本文拟初步总结国内外唐卡的保护与修复研究状况,借鉴国外经验,以利于开展唐卡的科学化保护与修复研究工作。

李力[6](2006)在《《内蒙古文物考古》总第5期-35期目录索引》文中认为

牛春颖[7](2007)在《论藏族工艺品的文物价值》文中认为在我国,一提到藏族,人们首先被他们五彩缤纷的服饰、装饰品和法器等物质文化色所吸引,特别是造型各异、制作精美的藏族工艺品更是令很多人份折服。我们可以用数量多、分布广、时空跨度大、历史悠久这样几个词来形容它,其中工艺品的生产制作最有特色。藏族的工艺品是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制作工艺、特别的民族风情的产物。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艺术精品和高超技艺,像宗教生活中所用的法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首饰、藏刀,节日娱乐活动中所欣赏的面具、酥油花等,都是藏族工艺品中的佼佼者。它们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社会变革的遗存、科学技术的结晶、文化艺术的记录,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本文就是从探讨藏族工艺品文物价值这一环节入手,通过分析历史上留存的藏族工艺品和现今流行的藏族工艺品的类别及其现状,试图从不同角度努力探询藏族工艺品的文物价值,以期进一步扩大藏族文化的影响范围,提高藏族艺术研究的深度并拓展藏族工艺品的知名度与流通范围。根据这个整体的逻辑思路,本论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是第一章绪论部分,绪论部分分为四小节,分别是:本选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范围及局限、研究方法、与本选题相关的文献探讨;第二章的题目是“工艺品及文物概念的理论辨析”,要研讨下面五个小节的内容,它们分别是:工艺品的概念、藏族工艺品的适用范围及分类、文物的概念及民族文物、文物价值的理论透视、工艺品与文物之异同;第三章的题目是“藏族工艺品的分类研究”,在这一章中,我将藏族工艺品分成四类,它们分别是:生产生活用品类、装饰用品类、宗教用品类和其它类。在研讨每一个具体的类别时,我尽量找出每一个类别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藏族工艺品作为实例,来说明该类别的现状及相关情况。第四章的题目是“藏族工艺品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及理论探讨”,在这一章中,我从四个方面研究探讨了藏族工艺品的文物价值,其具体内容是:“藏族工艺品的社会历史价值”、“藏族工艺品的科学文化价值”、“藏族工艺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藏族工艺品综合价值面面观”。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在这一章中,我对上面的分析探讨从“厚重历史感和鲜明时代感的汇合”、“折射藏民族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棱镜”、“藏族文化发展史中凝固的音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藏族工艺品文物价值的展现,产生出多重影响和不同层面的价值,对今后藏族工艺品的研制、开发、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于藏族工艺品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初步涉及。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和“附录:藏族工艺品图例”。

李彩霞[8](2004)在《馆藏唐卡观音菩萨类赏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包头博物馆收藏的观音菩萨类唐卡数量较多,保存完好,为研究我国藏传佛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赵小平[9](2002)在《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漫谈》文中研究说明 包头博物馆珍藏着明、清代唐卡130余幅,其中陈列展出的有80幅。这批唐卡在文革中惨遭破坏,后经文物工作者抢救保护才得以重见天日。无论其文物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十分重要。

二、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漫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漫谈(论文提纲范文)

(1)蒙古唐卡现状调查与预防性保护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蒙古部分地区蒙古唐卡保存现状
    1. 现代化博物馆为唐卡提供保护
    2. 召庙内唐卡亟待保护
二、蒙古唐卡技艺传承现状
三、蒙古唐卡学术研究现状
四、存在的问题
五、对策建议

(3)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实地调查
        1.2.3 分析研究
    1.3 研究现状
2 内蒙古地区唐卡的产生
    2.1 藏传佛教传入
        2.1.1 藏传佛教首次传入蒙古高原
        2.1.2 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高原
        2.1.3 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和蒙古国发展概况
    2.2 藏传佛教艺术的传入
        2.2.1 建筑与壁画艺术
        2.2.2 唐卡及造像艺术
    2.3 文化艺术的交融
        2.3.1 蒙、藏、汉绘画艺术的交融
        2.3.2 宗教文化的交融
        2.3.3 民间文化艺术的交融
3 内蒙古地区唐卡概况
    3.1 内蒙古地区唐卡的种类
        3.1.1 彩绘唐卡
        3.1.2 马鬃绕线堆绣唐卡
        3.1.3 皮雕唐卡
        3.1.4 艺术唐卡
    3.2 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发展现状
    3.3 内蒙古地区唐卡的主要材料
        3.3.1 基础类材料
        3.3.2 颜料类材料
        3.3.3 媒介类材料
        3.3.4 工具类材料
4 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制作及装裱工艺
    4.1 彩绘唐卡的制作
        4.1.1 绷框与画布制作
        4.1.2 起稿与勾线
        4.1.3 染色与描金
    4.2 马鬃绕线堆绣唐卡的制作
        4.2.1 马鬃绕线的制作
        4.2.2 马鬃绕线堆绣制作
    4.3 皮雕(画)唐卡的制作
        4.3.1 皮雕(画)唐卡的制作
        4.3.2 皮雕(画)唐卡制作关键技术
    4.4 唐卡的装裱工艺
        4.4.1 传统唐卡装裱工艺
        4.4.2 现代唐卡装裱工艺
5 内蒙古地区唐卡的艺术特征分析
    5.1 题材的宗教性与民俗性
        5.1.1 题材的宗教性
        5.1.2 题材的民俗性
    5.2 制作过程的仪式性
        5.2.1 绘制过程的仪式性
        5.2.2 开光与装裱的仪式性
    5.3 造形与内容的写实性
    5.4 色彩效果与审美特性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五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养心殿唐卡溯源
    第一节 养心殿西暖阁唐卡档案调查与现状
    第二节 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唐卡来源考
    小结
第二章 养心殿唐卡的绘制材料与工艺研究
    第一节 养心殿唐卡的绘制材料研究
        一、画心材料研究
        二、装帧材料研究
    第二节 绘制工艺研究
        一、绘画唐卡的绘制工艺
        二、工艺唐卡的制作技艺
    小结
第三章 养心殿唐卡病害及病害机理研究
    第一节 养心殿唐卡病害调查
    第二节 养心殿唐卡病害机理研究
        一、病害的种类
        二、病害机理研究
    小结
第四章 养心殿唐卡《智行佛母》科学分析检测研究
    第一节 《智行佛母》唐卡背景简析
    第二节 病害调查研究
        一、虫蛀
        二、尘垢
        三、颜料龟裂
        四、装帧断裂与缝线开裂
        五、颜料脱落
        六、织物与颜料颜色褪变
        七、皱褶
    第三节 科学分析检测
        一、软X射线与多光谱检测分析研究
        二、画心的科学分析检测
        三、装帧织物的科学研究
        四、污染物与虫害的分析研究
        五、丝线染料科学分析
        六、结论
第五章 养心殿唐卡《智行佛母》的修护研究
    第一节 保护修复方法、材料与工具的筛选与试验
        一、除尘试验
        二、褪色试验
        三、回潮试验
        四、清洗试验
        五、加固试验
    第二节 制定修复方案
        一、《智行佛母》唐卡清洁保护修复方案
        二、《智行佛母》唐卡的加固方案
    第三节 《智行佛母》唐卡的保护修复
        一、《智行佛母》唐卡的清洁
        二、《智行佛母》唐卡的加固
        三、《智行佛母》唐卡的缝合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方法体系
    第一节 科学分析检测方法体系
        一、无损检测分析方法
        二、微损检测分析方法
    第二节 保护修复方法体系
        一、清洁方法体系
        二、加固方法体系
        三、构建预防性保护体系
    第三节 保护修复档案及方案范例标准
        一、保护修复档案范例标准
        二、保护修复方案范例标准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论藏族工艺品的文物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本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选题的研究范围及局限
    三、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四、与本选题有关的文献探讨
第二章 工艺品及文物概念的理论辨析
    一、工艺品的概念
    二、藏族工艺品的适用范围及分类
    三、文物的概念及民族文物
    四、文物价值的理论透视
    五、工艺品与文物之异同
第三章 藏族工艺品的分类研究
    一、生产生活用品类
    二、装饰用品类
    三、宗教用品类
    四、其它类
第四章 藏族工艺品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及理论探讨
    一、藏族工艺品的社会历史价值
    二、藏族工艺品的科学文化价值
    三、藏族工艺品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四、藏族工艺品综合价值面面观
第五章 结语
    一、厚重历史感和鲜明时代感的汇合
    二、折射藏族丰富民族文化的多棱镜
    三、藏族文化发展史中凝固的音符
参考文献
鸣谢
附录:藏族工艺品图例

四、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漫谈(论文参考文献)

  • [1]蒙古唐卡现状调查与预防性保护对策建议[J]. 张蕊. 西部蒙古论坛, 2021(01)
  • [2]从馆藏唐卡看藏传佛教中的女性形象[J]. 申琳,张雅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7)
  • [3]内蒙古地区唐卡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征研究[D]. 特日格乐.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4]养心殿唐卡保护修复研究[D]. 方小济.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8(01)
  • [5]唐卡的科学化保护与修复研究综述[A]. 方小济.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6]《内蒙古文物考古》总第5期-35期目录索引[J]. 李力.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02)
  • [7]论藏族工艺品的文物价值[D]. 牛春颖. 中央民族大学, 2007(02)
  • [8]馆藏唐卡观音菩萨类赏析[J]. 李彩霞. 东南文化, 2004(05)
  • [9]包头博物馆馆藏唐卡漫谈[J]. 赵小平.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2(02)

标签:;  ;  ;  ;  ;  

浅谈包头博物馆的唐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