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绒系列产品开发

三彩绒系列产品开发

一、三彩绒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路云[1](2021)在《基于三彩工艺的室内陈设产品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市场上三彩陈设产品多从仿古三彩产品演变而来,通过调研发现,现有产品在设计题材与表现手法方面仍存在改进空间。本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系列设计,从立体和平面陈设产品两方面进行深入展开。立体设计案例“自然题材”的三彩花瓶设计,将自然元素抽象提取成几何线条,将不同釉色通过点彩与平涂的施釉手法展现,同时预计烧制过程中流釉的流动方向和轨迹,顺势设计河流状态;平面陈设产品案例现代釉画,将仿古三彩产品中的马和骆驼造型进行平面上的重构,将具象的“三彩马”、“三彩骆驼”抽象成平面元素,以不同色块区分各部位之间的关系,色块的最终效果在预计颜色的基调上进行搭配。在工艺方面,将三彩工艺特有的流釉效果和主题设计相相结合。三彩工艺独特的流釉效果是三彩产品的主要特色之一,而三彩工艺产品的颜色由釉色色剂决定。本文通过实验尝试新的色剂获得新的釉色效果:氧化铬(Cr2O3)的含量为2%时可以使釉色呈现橘红色,当红丹(Pb3O4)含量小于89%时会使颜色加深呈现。含量为1%的重铬酸钾(K2Cr2O7)可以使釉色呈现为柠檬黄色。在“自然题材”花瓶图案设计中采用了含有氧化铬的橘红釉色和重铬酸钾的柠檬黄釉色来描绘熔岩效果。本研究通过对三彩陈设产品特定题材的理性设计,对三彩流釉工艺随性的控制,既保留了原有三彩工艺品的传统元素,又丰富了产品色彩的多样性,对未来三彩工艺品创新提供了新思路,釉色配比结果为设计师提供了更为科学精准的色彩选择。

郭亚丽[2](2020)在《登封窑文化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调研方法,进行了实地调研、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梳理了登封窑的历史发展、文化艺术特色、文化价值等。登封窑瓷器精美,珍珠地传统陶瓷技艺不仅对中国古陶瓷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登封窑文化也是中原儒释道文化的浓缩,极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的研究,可以为与市场有着紧密联系的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对登封窑文化保护基地建设、项目运行、本真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等情况采取驻地调研获取了一手资料,经研究分析发现,登封窑文化本真性保护井然有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但生产性保护由于与本真保护平台和团体混同,使创新性面临诸多困境。对于登封窑文化保护未来的可持续性,本文结合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本真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进行“分置并举”的建议,即将登封窑的文化保护设立成保护与创新两个平台。保护平台,遵循活态保护、复原保护的本真保护原则,使登封窑文化能够原汁原味的被传承。创新平台,从设计学层面、美学范畴重新设计能够融入当代生活的富有登封窑文化内涵的产品,使保护单位获得经济收入,实现文化保护的良性运行。本文最后,创新设计了一套登封窑文化产品,以验证以上设想。

杨敬飞[3](2019)在《洛阳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意提升策略》文中指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对于宣传洛阳旅游文化和扩大地域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着眼于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市场营销趋势,分析洛阳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现状,进而从地域文化关照、市场需求定位、整体形象策划、政府支持推广四个方面总结洛阳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意提升策略。

陈沫含[4](2018)在《当代“和文化”理念下的绞胎陶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绞胎陶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特殊陶瓷品种,其产生于唐,兴于宋,元以后衰落,又复兴于当代。因其胎体纹理“通透灵动,表里一致”且拥有“万胎万样,和而不同”的丰富内涵而成为我国陶瓷家族中不容小觑的一朵奇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绞胎器具有不同的时代文化气息和审美特征,其所反映出的是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意义。同时,多元文化交流融合背景下产生的绞胎瓷亦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其如君子般包容、和谐、诚信的特质是当代“君子瓷”的典型代表。在当代倡导“和文化”理念的世界语境下,向往世界和平、和谐发展、文化包容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绞胎陶瓷“自然天成,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正是传播“和谐文化”的物化载体。其所体现的鲜明的文化特色和深层内涵,是现代陶瓷发展的有意义借鉴,也是现代陶瓷大师们创作的灵感之源。本文作为一项陶瓷艺术门类的历史与理论研究,笔者在收集我国绞胎陶瓷出土文物与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内外各博物馆以及艺术家收藏和公开展出的绞胎器实物和标本着手,并前往焦作当阳峪金谷轩绞胎有限公司、焦作福盛坊绞胎有限公司、焦作孟子家坊绞胎有限公司以及景德镇全球瓷博会等地考察,对中国传统绞胎器、外国绞胎器、当代绞胎器进行系统研究,探寻绞胎器与“和文化”的紧密联系。通过分析绞胎器的历史发展来审视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以及审美特征,并通过探索现代绞胎器的材质、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创新以及现代绞胎作品所体现的“和文化”来审视绞胎器的发展方向。

乔凤芹[5](2018)在《“旅游+”时代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研究》文中提出洛阳作为中国重要的文物遗存城市,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中心,旅游资源丰富。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努力,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正向着区域多元化,且具有洛阳地域特色等方面发展。虽然现有的能够反映洛阳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种类丰富,生产销售规模已成体系,但是产品缺乏创新,有些因为易碎、携带不便等原因限制了其发展,致使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发展速度依然迟缓。另外,洛阳旅游纪念品在创意、品质、包装设计、营销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提高;与其他城市纪念品种类相互雷同,缺乏洛阳传统文化特色等现象,一直是限制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以洛阳地域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创新性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理念,提取洛阳地域传统文化形态,使其应用于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就显得极为迫切。本文通过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基础的分析,基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下,立足洛阳地域文化、自然资源、经济结构等方面,通过实地调研及大量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当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和来洛游客的购买行为特征,指出洛阳旅游纪念品目前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对洛阳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得出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的战略选择。此外,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出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应遵循的原则,即迎合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群体的层次性、纪念性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原则、系列化与多样性原则、“旅游+文化+创意+美学”的开发设计原则、“旅游+新媒体”的营销原则;并分别从政府等非营利组织、相关企业、产品创新、营销等方面,提出“旅游+”时代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策略,使其能够推动洛阳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创新,进而塑造具有洛阳文化特色和影响力的旅游纪念品,为加快洛阳旅游纪念品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王睿[6](2017)在《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各地域在不同的发展水平、资源、环境、风俗习惯等条件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体系。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包装文化内涵愈发高涨的需求,也能有效地避免商品的包装设计陷于雷同、识别度低下的尴尬状况。中国唐代长沙窑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丰富,随着唐长沙窑古窑遗址的发掘以及勿里洞沉船的惊人发现,各界对长沙窑的关注与日俱增。论文以长沙窑作为地域文化的范例,展开了对包装设计的应用研究工作。首先对研究的背景、现状、目的、内容、思路以及方法等进行了论述。然后在系统认知地域文化及其结构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社会关系、精神文化、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个方面对长沙窑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接着在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解析了长沙窑的地域文化符号,讨论了其转化为设计符号的范式,并对长沙窑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模仿创意法”、“填空创意法”和“解构创意法”来作为长沙窑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设计方法。最后,论文通过对长沙窑地域文化现状以及现存问题的分析,探索将长沙窑地域文化资源合理运用于包装中的设计实践方法,设计出既体现长沙窑地域文化符号特征又具有视觉美的包装,真正让地域文化步入到当代包装设计中。

蒋炎[7](2017)在《传承与重构 ——威基伍德陶瓷产品设计的历史研究》文中认为在18世纪工业革命中崛起的威基伍德陶瓷,是英国传统陶瓷手工业迈向现代陶瓷工业的光辉典范,同时也是世界近代陶瓷产业中公认的标杆企业。在2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威基伍德积累了大量而珍贵的陶瓷产品,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威基伍德多姿多彩的历史面貌,叙说着企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以威基伍德在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经典设计为研究对象,探寻不同时代背景下设计语言和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产品设计与材料研发、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社会消费、生活方式、艺术审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通过这一层面的梳理和评析,我们可知陶瓷产品设计历史面貌形成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产品设计的传承与重构这一中心论题展开探讨,以期寻找到解释威基伍德设计历史现象的深层次原因。经典设计的建构,对一个陶瓷企业的发展、品牌的建树,有着重要的意义。18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中期是威基伍德经典产品大量涌现的时期,也是其发展的巅峰时期。在企业发展历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众多经典设计,在日后共同构成了威基伍德产品的设计体系,成为其创新设计可供参考的原型,并形成某种规范。辉煌时期的威基伍德极具世界眼光,善于从不同国度、民族、不同艺术领域吸取营养,产生多元、包容、共生的最佳重构效果。现代的威基伍德更多地专注于自身的设计传承。“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走互相融合的道路”这一英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在威基伍德的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威基伍德在塑造经典品牌产品时,选择了一条中庸之路,在传承与重构之间游走。威基伍德当代的设计面貌经由250多年的历史发展和积累而形成,大部分产品设计的图式都可以到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追根溯源。

方晓正[8](2017)在《地域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中的设计研究 ——以河南古都文化符号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长久以来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综合体,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代表,地域文化符号不但代表着该地区的人文精神和民俗风情特点,更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全部符号的总称。而洛阳三彩釉画作为洛阳三彩艺术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最大程度的展现了这一工艺美术的魅力所在。本文从洛阳三彩釉画的设计研究入手,以地域文化符号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研等方法对河南地域文化符号中的古都文化符号进行梳理与总结,对地域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中的设计进行研究。论文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课题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课题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地域文化符号和河南古都文化符号研究,阐述设计中符号学,论述文化与符号的关系,以及论述地域文化符号和河南古都文化符号的特点、分类和研究意义;第三部分对洛阳三彩釉画的发展历程、制作流程和表现题材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洛阳三彩釉画的艺术特征,及对其发展现状的原因进行思考。第四部分提出在洛阳三彩釉画这个工艺美术品类中引入河南地域文化符号的必要性,提出河南地域文化符号对洛阳三彩釉画文化内涵的提升和表现题材的扩展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洛阳三彩釉画作为河南文化名片对促进优秀河南地域文化传播和扩大河南文化影响力的作用。第五部分提出古都文化符号的选取原则和设计方法,对河南四个古都地区的八个标志性建筑进行设计实践,运用到洛阳三彩釉画的设计创作之中。论文得出地域文化符号对洛阳三彩釉画文化内涵的提升和表现题材的扩展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以及洛阳三彩釉画作为河南文化名片对促进优秀河南地域文化传播和扩大河南文化影响力深远的作用。

杨志[9](2016)在《炉钧研究 ——技艺的再生与认识》文中研究表明炉钧——中国钧瓷重要产地河南神垕古镇最为重要的传统烧造工艺与釉色配制工艺。它续写了钧瓷烧造的发展历史,它是中国钧瓷艺术再生的活化石。它以独有的烧造工艺——“炭烧高温还原气氛”及“一窑一器”的古老方式呈现出宋钧独特的釉色美学,使得宋钧釉色之美的奥秘在一代又一代的民间艺人手中不断焕发出青春。炉钧是一种传统的烧造技艺,也是一种独有的釉色美学呈现。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国人对陶瓷审美和精神需求的价值体现。它的釉色窑变之美与烧制技艺之美,既是陶瓷土与火艺术的最高融合,同时彰显出炉钧艺术与自我创新精神的魅力所在。今天研究炉钧的意义不仅是在溯源炉钧的来历、发展历程,也是重新挖掘其技艺的再生在历史发展上所具有的重要转折意义与传承价值,以及它所呈现出来的中国民间陶瓷艺人的精神风貌与传承模式。作为钧瓷艺术门类中重要的发展体系,其研究也急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与发展、研究模式,并在以炉钧艺术的发展基础之上建构系统的炉钧技艺与理论研究,归纳、梳理、开创出中国炉钧艺术发展的新局面。炉钧的研究,是本篇论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对传统钧瓷艺术再生与发展的案例研究。其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同样对于当下炉钧艺术的拓展和应有的地位确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宣雅琳[10](2014)在《安徽界首彩陶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安徽界首彩陶技艺卓越,彩陶的制作工序分为拉坯成型、旋坯成型、注浆成型,其中主要传统拉坯成型的制作流程主要分为:拉坯法与修坯法、施化妆土法与刻画法、烧制法;在工艺技法上包含了:剔花工艺、线刻工艺、模印工艺、彩绘工艺与贴塑、雕塑工艺。界首彩陶在造型上对古朴厚重、饱满实用,器形上形式多样;在装饰上有着显着的“红底白花”的地域特色,题材上又丰富多样、与时俱进,不仅传统的花鸟鱼虫图案,还有具有地域性的戏曲人物“刀马人”的大胆传神刻画,而且作品的创作紧跟时代发展,不断的创新。界首彩陶有很大的利用空间,但是由于地域的原因、家族的传承、烧制队伍不够庞大,使界首陶的表现力只是限制在传统的模式中不能自拔。正是它的这些独特的地域设计特色,也限制了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应该根据它自身的特色,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从消费者的心理和审美出发,找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创新道路。文中提出了三个建议:战略发展模式创新,促进界首彩陶地域性特色的保护与发展;人才技术的培养,推动界首彩陶地域性特色的传承与提升;良好的商业模式运转,开放界首彩陶地域性特色的市场与文化。

二、三彩绒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彩绒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彩工艺的室内陈设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三彩工艺与三彩工艺产品
    2.1 三彩工艺
        2.1.1 三彩工艺的发展
        2.1.2 仿古工艺与新工艺
    2.2 三彩工艺产品
        2.2.1 三彩工艺产品的调研
        2.2.2 三彩工艺产品的调研总结
    2.3 本章小结
3 三彩工艺陈设产品设计分析
    3.1 作为陈设的三彩工艺品
    3.2 三彩陈设产品市场调研及分析
    3.3 三彩陈设产品设计主题和造型的选择
    3.4 三彩陈设产品釉色的搭配
    3.5 本章小结
4 三彩工艺的新产品设计
    4.1 三彩立体陈设产品
        4.1.1 “自然”主题系列三彩花瓶设计
        4.1.2 “时船”三彩花瓶设计
        4.1.3 设计案例比较及评价
    4.2 三彩平面陈设产品
        4.2.1 基于仿古造型的三彩釉画设计
        4.2.2 设计案例评价
    4.3 本章小结
5 三彩工艺新产品的制作
    5.1 三彩立体产品的制作
        5.1.1 三彩立体产品的制作工艺
        5.1.2 自然主题系列三彩陈设产品的制作
    5.2 三彩釉画的制作
        5.2.1 三彩釉画的制作工艺
        5.2.2 基于仿古造型系列釉画的室内空间效果及评价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三彩陈设产品的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2)登封窑文化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
2 登封窑的历史与发展
    2.1 登封窑的产生与发展
    2.2 宋代登封窑的兴盛
    2.3 登封窑的恢复与发展
        2.3.1 恢复
        2.3.2 创新
    2.4 小结
3 登封窑文化艺术特色
    3.1 登封窑器物之美
        3.1.1 登封窑工艺之美
        3.1.2 登封窑装饰之美
    3.2 登封窑的影响和价值
        3.2.1 登封窑对周边窑系的影响
        3.2.2 对登封窑的评价
    3.3 小结
4 登封窑文化保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登封窑文化保护内容与范围
        4.1.1 登封窑保护基地建设与保护环境
        4.1.2 登封窑文化保护内容
    4.2 登封窑文化保护现状
        4.2.1 文化保护项目运行的支撑度
        4.2.2 文化本真性保护现状
        4.2.3 文化生产性保护现状
    4.3 登封窑文化保护现状分析
        4.3.1 产业链条薄弱之困境
        4.3.2 生产性保护之困境
    4.4 小结
5 登封窑文化保护建议
    5.1 登封窑博物馆建设
    5.2 登封窑文化创新产品开发规划设想
        5.2.1 设想
        5.2.2 规划
    5.3 小结
6 登封窑文化创新产品设计实践
    6.1 产品设计定位
        6.1.1 文化传播功能定位
        6.1.2 产品消费者市场定位
    6.2 登封窑文化元素的概括与整理
        6.2.1 登封窑文化元素的概括分析
        6.2.2 登封窑文化元素的可拓展性设想
    6.3 产品设计
        6.3.1 产品设计构思
        6.3.2 产品设计效果
    6.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洛阳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意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域文化关照
二、市场需求定位
三、整体形象策划
四、政府支持推广

(4)当代“和文化”理念下的绞胎陶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和文化”及绞胎艺术概述
    2.1 “和文化”的内涵及美学阐释
        2.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2.1.2 “和文化”的美学解读
        2.1.3 当代“和文化”的延伸与拓展
    2.2 绞胎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
        2.2.1 唐—绞胎陶瓷艺术的形成期
        2.2.2 宋—绞胎艺术的繁荣期
        2.2.3 金、元—绞胎陶瓷艺术的延续期
        2.2.4 明、清—绞胎陶瓷艺术的低谷期
        2.2.5 当代—绞胎陶瓷艺术的新生期
    2.3 绞胎陶瓷艺术与“和文化”
        2.3.1 多元文化融合促进绞胎的形成与发展
        2.3.2 绞胎器的艺术形态是“和文化”传播的典型代表
第三章 中国传统绞胎陶瓷的艺术价值
    3.1 中国传统绞胎陶瓷的审美内蕴
        3.1.1 传统绞胎器的工艺之巧
        3.1.2 传统绞胎器的造型之奇
        3.1.3 传统绞胎器的装饰之妙
    3.2 中国传统绞胎的文化精神
        3.2.1 时代审美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3.2.2 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与融合
        3.2.3 儒、释、道文化的糅合并进
        3.2.4 其他艺术类别的影响作用
第四章 “和文化”理念下当代绞胎陶瓷艺术
    4.1 绞胎陶瓷艺术的传承
        4.1.1 绞胎陶瓷艺术在当代继承的先决条件
        4.1.2 绞胎陶瓷艺术在当代继承的有利条件
    4.2 “和文化”影响下当代绞胎陶瓷艺术的创新
        4.2.1 材质的创新
        4.2.2 成型工艺的创新
        4.2.3 装饰工艺的创新
        4.2.4 产品种类的拓展
    4.3 当代绞胎陶瓷作品中的“和文化”体现
        4.3.1 国内绞胎陶瓷作品的“和文化”体现
        4.3.2 国外绞胎陶瓷作品的“和文化”体现
第五章 当代绞胎陶艺对“和文化”的传播影响
    5.1 当代绞胎陶艺的审美内涵
        5.1.1 “天人合一、道器并重”的和谐统一
        5.1.2 “心物交融、知行合一”的审美意境
    5.2 当代绞胎陶艺对“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5.2.1 绞胎陶艺对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5.2.2 绞胎陶艺体现多元文化融合
        5.2.3 绞胎陶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借鉴
        5.2.4 绞胎陶艺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制造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旅游+”时代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洛阳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畸形发展
        四、洛阳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的紧迫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旅游纪念品概念与分类的辨析
        二、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
        三、旅游纪念品市场、纪念品营销的研究
        四、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的研究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相关基础理论
        一、“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二、需求层次论
        三、SWOT分析
    第六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洛阳市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分析
    第一节 洛阳文化资源
    第二节 洛阳市旅游资源分析
第三章 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
        一、对洛阳旅游纪念品种类的梳理
        二、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二节 洛阳旅游纪念品市场需求的调查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二、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第三节 洛阳旅游纪念品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纪念品的品质问题
        二、旅游纪念品与洛阳地域文化资源问题
        三、旅游纪念品的营销、宣传问题
第四章 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的SWOT分析
    第一节 优势(strength)
        一、旅游资源优势
        二、文化资源优势
        三、客源优势
        四、区位、交通优势
    第二节 劣势(weakness)
        一、洛阳轻工业基础较弱,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处于初级阶段
        二、洛阳旅游纪念品营销方式较传统且宣传不足
        三、洛阳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品牌化有待提高,市场占有率低
        四、旅游纪念品市场有很大的季节局限性
        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第三节 机遇(opportunity)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强劲
        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成为旅游产业体系升级扩容的新动力
        三、洛阳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四、洛阳“智慧旅游”手段提升游客体验
    第四节 挑战(threat)
        一、国内其他“古都文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二、以花卉为主题的旅游节事市场竞争大
        三、国内其他城市“同质化”旅游纪念品竞争
    第五节 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的战略选择
第五章 “旅游+”时代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策略
    第一节 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迎合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群体的层次性
        二、纪念性与实用功能相结合原则
        三、系列化与多样性原则
        四、“旅游+文化+创意+美学”的开发设计原则
        五、“旅游+新媒体”的营销原则
    第二节 “旅游+”时代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策略
        一、在政府等非营利组织方面
        二、在相关企业方面
        三、在产品创新方面
        四、在营销方面
        五、积极吸收国内外已取得的成功经验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I 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长沙窑的地域文化
    2.1 地域文化阐述
    2.2 地域文化结构
    2.3 长沙窑的起源及发展
    2.4 长沙窑的地域文化资源
        2.4.1 窑炉与陶瓷器
        2.4.2 贸易关系
        2.4.3 宗教
        2.4.4 陶瓷艺术
        2.4.5 湘方言
        2.4.6 铜官风俗
第三章 长沙窑地域文化符号解析
    3.1 符号及其相关理论
    3.2 地域文化符号分类
        3.2.1 图像符号
        3.2.2 指示符号
        3.2.3 象征符号
    3.3 长沙窑的地域文化符号提取
    3.4 长沙窑的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可用的设计符号
第四章 长沙窑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策略
    4.1 包装设计流程
    4.2 地域文化下的通用包装设计要素
        4.2.1 文字要素
        4.2.2 色彩要素
        4.2.3 图形要素
        4.2.4 编排要素
        4.2.5 文化要素
    4.3 地域文化符号应用于包装的设计原则
        4.3.1 文化传承原则
        4.3.2 地域化原则
        4.3.3 系列化原则
        4.3.4 创意可持续原则
    4.4 长沙窑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4.1 模仿创意法
        4.4.2 填空创意法
        4.4.3 解构创意法
第五章 长沙窑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包装设计实践
    5.1 长沙窑调研与分析
        5.1.1 长沙窑地域文化相关案例
        5.1.2 长沙窑地域文化传人
        5.1.3 长沙窑地域文化现状和问题分析
    5.2 长沙窑地域特色包装设计实践
        5.2.1 长沙窑“窑仔”陶瓷茶具包装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7)传承与重构 ——威基伍德陶瓷产品设计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陶瓷产业(1700-1760)
    第一节 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陶瓷手工业
        1. 产品类型
        2. 斯托克陶业
    第二节 威基伍德家族陶业的源起
        1. 四代相传的家族窑业
        2. 亚伦·威基伍德家族的制陶业
    第三节 威基伍德一世早年的学徒生涯(1744-1759)
        1. 跟随兄长
        2. 威尔顿窑的学徒
第二章 威基伍德崛起时期的产品设计(1760-1795)
    第一节 工业革命与英国陶瓷手工业的变革
        1. 工业革命的风暴
        2. 英国陶瓷手工业向产业化生产的转型
    第二节 威基伍德一世独立建窑与早期产品
        1. 独立建窑
        2. 早期产品
    第三节 工艺改良与新产品开发
        1. 改良奶色陶器
        2. 从奶色陶器到女王陶器
    第四节 材料创新与新古典主义的视野
        1. 回归古典主义
        2. 伊特鲁里亚样式的艺术陶瓷
        3. 威基伍德对新古典主义的阐释
    第五节 早期陶瓷产业化生产中的设计与设计师
        1. 产业化生产中的分工
        2. 早期的陶瓷产品设计师
第三章 威基伍德发展、困顿与持续时期的产品设计(1796-1895)
    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的陶瓷生产(1796-1841)
        1. 纹章陶定制
        2. 釉下青花转印装饰陶器
        3. 骨瓷餐具的首次投产
        4. 蔗色陶
    第二节 19世纪中期的危机与困顿(1842-1870)
        1. 英国社会的设计改革
        2. 繁荣的明顿陶瓷
        3. 埃米尔·莱索尔笔下的田园生活小景
        4. 日本风格与唯美主义
    第三节 19世纪下半叶的扭转与发展(1870-1900)
        1. 首任艺术总监托马斯·艾伦
        2. 扩大产品品类
        3. 维多利亚时代的餐具
第四章 威基伍德新瓷都的缔造和繁荣时期的再次到来(1895-1985)
    第一节 世纪初的困顿与艰苦开拓(1895-1929)
        1. 20世纪初的困顿、市场开拓与委托设计
        2. 手绘陶瓷设计与生产的兴起
    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初见端倪(1930-1949)
        1. 新的领导团队
        2. 建筑师凯斯·默里的现代主义陶瓷造型设计
        3. 巴拉斯顿花园工厂的建设与战争时期的设计
        4. 艾瑞克·勒维利厄斯的插画艺术与陶瓷装饰设计
    第三节 现代主义的设计巅峰(1950-1968)
        1. 新的装饰风格
        2. 现代主义陶瓷造型设计
        3. 实用的优雅:女性陶瓷设计师苏珊·库柏
    第四节 家族企业的终结(1968-1986)
        1. 爱德华多·鲍洛齐:波普趣味与几何解构
        2. 格莱尼丝·巴顿:现代陶瓷雕塑
        3. 文迪·拉姆肖:新首饰
        4. 225造型
第五章 威基伍德帝国的危机与挑战(1986—2015)
    第一节 危机与挑战
        1. 企业并购与频繁易主
        2. 全球化市场与斯多克陶业的衰落
    第二节 设计再继续
        1. 20世纪末的经典:肯辛顿茶具
        2. 公司内部设计:遗产与怀旧
        3. 公司外聘设计:古典与时尚
        4. 后工业社会的陶瓷设计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附录-1 威基伍德家族族谱
附录-2 威基伍德公司主管
附录-3 威基伍德聘用设计师、设计总监
作者简介

(8)地域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中的设计研究 ——以河南古都文化符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课题研究综述
        1.2.1 地域文化符号研究综述
        1.2.2 洛阳三彩釉画研究综述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思路框架
    1.5 课题创新点
2. 地域文化符号与河南古都文化符号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文化的解读
        2.1.2 设计学中的符号学
        2.1.3 文化与符号的关系
    2.2 何谓地域文化符号
        2.2.1 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
        2.2.2 地域文化符号的特性
        2.2.3 地域文化符号的分类
    2.3 河南地区古都文化符号概述
        2.3.1 古都的概念
        2.3.2 河南地区古都文化符号的特点
        2.3.3 挖掘河南地区古都文化符号的意义
    2.4 本章小结
3. 洛阳三彩釉画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
    3.1 洛阳三彩釉画的发展历程
        3.1.1 洛阳三彩的历史传承
        3.1.2 从唐三彩到洛阳三彩
        3.1.3 从立体三彩到平面三彩
    3.2 洛阳三彩釉画的制作流程及艺术特征
        3.2.1 三彩釉画的制作流程
        3.2.2 三彩釉画的色彩表现特征
        3.2.3 三彩釉画釉色晕染的魅力
    3.3 洛阳三彩釉画的表现题材
        3.3.1 人物题材
        3.3.2 动物题材
        3.3.3 花卉题材
        3.3.4 景观题材
        3.3.5 综合题材
        3.3.6 其他题材
    3.4 本章小结
4. 洛阳三彩釉画设计中引入地域文化符号的必要性
    4.1 河南地域文化符号与洛阳三彩釉画设计调研分析
        4.1.1 问卷分析
        4.1.2 调研问卷结果总结
    4.2 洛阳三彩釉画的现状与反思
        4.2.1 洛阳三彩釉画作为公共环境装饰
        4.2.2 洛阳三彩釉画作为室内装饰
        4.2.3 洛阳三彩釉画作为新的“画种”出现
        4.2.4 由现状引发的思考
    4.3 河南地域文化符号对洛阳三彩釉画的影响
        4.3.1 提升洛阳三彩釉画的文化内涵
        4.3.2 拓展洛阳三彩釉画表现题材
    4.4 洛阳三彩釉画对河南地域文化的作用
        4.4.1 促进优秀河南地域文化的传播
        4.4.2 扩大河南文化的影响力
    4.5 本章小结
5. 河南地区古都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中的设计实践研究
    5.1 河南地区古都文化符号的选取原则
        5.1.1 古都地标文化符号选取的原则
        5.1.2 古都地区标志性历史建筑
        5.1.3 古都地区标志性近代建筑
    5.2 河南地区古都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设计中设计方法
        5.2.1 形的提取与运用
        5.2.2 造型形态的再设计
        5.2.3 文化内涵下三彩釉画的价值提升
    5.3 古都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中的设计实践
        5.3.1 针对古都标志性建筑的问卷调研
        5.3.2 设计思路
        5.3.3 设计实践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研问卷
附录(二)调研问卷
附录(三)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致谢

(9)炉钧研究 ——技艺的再生与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现状
    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5 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第一章 炉钧的历史发展与概念演变
    1.1 炉钧的由来
    1.2 关于炉钧的“炉”“卢”探讨与思考
    1.3 卢家与炉钧
    1.4 晋佩章与炉钧
    1.5 仿钧、南北“炉钧”与钧瓷再生
    1.6 当下炉钧概念的现状与思考
第二章 炭烧炉钧技艺
    2.1 炭烧炉钧的烧成燃料——兰炭
    2.2 炭烧炉钧的烧成炉膛介质——匣钵
    2.3 炭烧炉钧的泥料配方分析
    2.4 炭烧炉钧的釉料配方分析
    2.5 炭烧炉钧的窑炉建造
    2.6 炭烧炉钧的烧制
        2.6.1 准备釉烧坯体
        2.6.2 装窑、添加燃料
        2.6.3 炭烧炉钧的烧成
    2.7 炭烧炉钧的釉色成因、缺陷及对策
        2.7.1 炉钧青绿釉的效果及成因
        2.7.2 炉钧烧制钧红釉的效果及成因
        2.7.3 炉钧烧制的缺陷及对策
第三章、炉钧的造型与设计
    3.1 炉钧器形设计与线的运用
    3.2 炉钧器物的青铜造型与设计
    3.3 异形炉钧的造型与设计
    3.4 炉钧雕塑类造型的设计
    3.5 炉钧生活类器物设计
第四章、炉钧的釉色美学与色彩分析
    4.1 炉钧釉色的色彩分析
    4.2炉钧釉色的形态
    4.3炉钧釉色的美学
        4.3.1炉钧釉色的自然之美
        4.3.2炉钧釉色的奇幻之美
        4.3.3炉钧釉色的微观之美
        4.3.4炉钧釉色的意境之美
    4.4 炉钧釉色的装饰特征
    4.5 炉钧釉色美学体系的拓展与炉钧的色彩建构
第五章 炉钧艺术的传承模式与发展趋势
    5.1 传统陶瓷教育模式与学院派教育模式的比较
    5.2 炉钧艺术的传承机制与模式分析
    5.3 非遗视角下炉钧技艺与传承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10)安徽界首彩陶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方法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安徽界首彩陶的文化生态
        1.3.1 安徽界首的自然环境概况
        1.3.2 安徽界首的经济背景分析
        1.3.3 安徽界首彩陶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程
第二章 安徽界首彩陶的工艺性特征分析
    2.1 安徽界首彩陶的原材料种类与设备概述
        2.1.1 安徽界首彩陶的原材料种类
        2.1.2 安徽界首彩陶的设备
    2.2 安徽界首彩陶的技术特征分析
        2.2.1 安徽界首彩陶的土窑结构与功能
        2.2.2 安徽界首彩陶窑炉的特征
    2.3 安徽界首彩陶的制作工序
        2.3.1 拉坯成型
        2.3.2 旋坯成型
        2.3.3 注浆成型
    2.4 安徽界首彩陶的工艺技法
        2.4.1 线刻工艺
        2.4.2 剔花工艺
        2.4.3 模印工艺
        2.4.4 彩绘工艺
        2.4.5 贴塑、雕塑工艺
第三章 安徽界首彩陶的艺术特征分析
    3.1 安徽界首彩陶的造型特征分析
        3.1.1 对称饱满的器型
        3.1.2 形式多样的器形
    3.2 安徽界首彩陶的装饰特征分析
        3.2.1 色彩古雅的装饰釉
        3.2.2 丰富多样的表现题材
    3.3 安徽界首彩陶艺人及作品分析
        3.3.1 卢山义与他的刀马人
        3.3.2 韩美林、阎玉敏及作品
        3.3.3 传承人与作品
第四章 安徽界首彩陶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的思考
    4.1 安徽界首彩陶的历史地位略谈
    4.2 安徽界首彩陶在当代语境下的文化价值
        4.2.1 继承安徽界首传统地域文化的脉络
        4.2.2 提升安徽界首地域文化地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三彩绒系列产品的开发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彩工艺的室内陈设产品设计[D]. 张路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登封窑文化保护与创新设计研究[D]. 郭亚丽.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3]洛阳地域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意提升策略[J]. 杨敬飞. 美术文献, 2019(08)
  • [4]当代“和文化”理念下的绞胎陶艺研究[D]. 陈沫含. 湖南工业大学, 2018(02)
  • [5]“旅游+”时代下洛阳旅游纪念品开发创新研究[D]. 乔凤芹. 河南科技大学, 2018(11)
  • [6]地域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长沙窑为例[D]. 王睿. 湖南工业大学, 2017(01)
  • [7]传承与重构 ——威基伍德陶瓷产品设计的历史研究[D]. 蒋炎. 南京艺术学院, 2017(06)
  • [8]地域文化符号在洛阳三彩釉画中的设计研究 ——以河南古都文化符号为例[D]. 方晓正. 中原工学院, 2017(07)
  • [9]炉钧研究 ——技艺的再生与认识[D]. 杨志. 西安美术学院, 2016(08)
  • [10]安徽界首彩陶设计的地域性特色研究[D]. 宣雅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4(03)

标签:;  ;  ;  ;  

三彩绒系列产品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