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

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

一、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燕[1](2020)在《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势在必行,其是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医药卫生体制转型发展、打造独具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必然要求,对推动医药卫生事业朝着健康方向前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协同理论、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利益冲突管理理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等为指导,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丽水市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公立医院分级诊疗思想理念方面,是对当代医院分级诊疗思想理论的创新与拓展,深入揭示医院分级诊疗的本质特征、核心理念,为医院分级诊疗思想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指南,将有助于推动医院分级诊疗体系的顺利落地、成长,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新时代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理论研究。在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实践应用方面,是对我国医院分级诊疗业务工作具体实践的创新与优化。深入研究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工作实践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资源内容建设、服务方式创新和信息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将有助于丰富我国医院分级诊疗服务方式创新和信息技术保障措施,将有助于丰富我国医院分级诊疗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医院分级诊疗信息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社会进步中实现长足发展。本文最后为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推动基层医疗的发展进程,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基层公立医院、明确定位各级医院,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医疗联合体,推动医院间互相协作、完善配套医保政策,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袁锦贵[2](2019)在《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 ——以文化、教育、医疗为中心》文中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公共服务研究的重要主题。国内外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横向区域之间的均等化和城乡均等化,在纵向均等化方面主要关注点在于各层级政府之间财权、事权的合理划分,现有成果对于各层级行政区的公共服务资源纵向配置差距研究相对不足。事实上,行政区层级是国家权力空间配置结构的直接体现,很多看似横向区域之间的非均等化问题背后是纵向层级关系上的资源配置失衡在发挥作用,比如普通地级城市与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背后的隐秘逻辑就与各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深刻相关,而资源配置能力又与城市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位置密切关联。不仅如此,各行政区层级之间的纵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非均等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横向的区域之间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比如很多省份渐次展开的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战略将省级公共服务资源优先配置和集聚在省会城市就对省内其他城市形成较强的挤压效应和虹吸效应,从而严重干扰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如此,有关行政区层级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性研究急需展开,以便为下一步的行政区划调适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基于以上认识并借鉴中心地理论、新区域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和团队前期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三个研究假设,然后主要采用文献梳理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计量分析(含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标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等)、POI热点分析和空间可视化等方法,从公共服务资源的纵向层级空间配置差异角度切入公共服务均等化主题,紧紧围绕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和行政区层级对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研究。具体而言,论文主要分为八章。其中,1-2章为基础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等内容;3-7章为主体部分,大致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历史演变方面分时期梳理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第3章);二是,从不同尺度探析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空间格局,在研究尺度上,分别是省级尺度(第4章)、地级尺度(第5章)和县级尺度(第6章);三是,以两个维度从不同尺度模型检验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第7章);第8章为研究总结,主要包括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及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内容。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假设认为,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行政区层级越高,城市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越优”和“作为区域公共服务的中心地,行政中心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优”的双重逻辑,行政区层级和是否行政中心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具有显着影响1。实证研究发现,这一假设整体上成立,但具体在不同尺度、不同领域上,这种影响效应具有一定差异。首先,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层级配置特征确实明显。至少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大多数指标具有因果影响效应,就影响机制而言,主要是直接因果效应叠加中介影响效应两种路径在发挥作用;二是,在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上,行政区层级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目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文物机构均呈现“行政区层级越高,空间覆盖率越高”的典型特征;三是,行政中心在获取上一级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确实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四是,不同建制等级地级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呈现非常明显的“城市行政等级越高,资源配置越优”特点。其次,从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来看,呈现十分明显的“观测空间尺度越大,行政区层级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越大”规律: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尺度上,城市行政等级对大部分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具有显着因果效应,但在地级市(设区市)和县级市尺度上,行政区层级只对其小学资源配置和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产生显着因果效应。但无论尺度大小,均呈现“行政区层级对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质量的影响要显着高于资源配置数量的影响”规律。再次,从是否行政中心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来看,在地级城市尺度上,“是否省会城市”对地级市公共教育(中学生师比指标除外)、公共医疗资源的数量配置均具有显着的正向因果影响效应,对地级市上等级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均具有显着的正向因果影响效应;在县级城市尺度上,“是否地级行政中心”对大多数公共服务资源数量配置具有显着影响但并无因果效应并只对上等级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具有显着正向因果影响效应;在乡镇尺度上,“是否县级行政中心”只对“人均床位数”、“人均医生数”和“上等级公共文化资源得分”具有因果影响效应而且拟合优度很低。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显性的行政区层级而言,隐性的行政等级对于我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不明显或者影响非常微弱,单纯的行政管理层级提升并不一定能够提升县级及以下区划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相对于地级市代管县级市等其他类型的县级市而言,省直辖县级市、省直管县级市、省直管县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不一定具有明显优势。2.假设认为,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公共服务重心逐渐下沉和财政支出责任逐渐上移以及各行政区层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的逐渐完善,行政区层级对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渐趋弱化。但实证研究却发现,无论是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尺度上还是在地级市(设区市)和县级市的比较尺度上,行政区层级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数量配置的因果影响效应均呈现逐年强化趋势。3.假设认为,县域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差距更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假设基本成立。因为,从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的区域分异来看,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地级城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层级差距相对更小、地级市与县级市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数量的层级配置也更为均衡。此外,本文还发现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的三个规律:一是,从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来看,公共教育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体系较早清晰,其次是公共医疗,最后成型的是公共文化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体系。相应地,实证研究发现,行政区层级对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更为显着,对于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对较弱。而且,从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数量配置的影响来看,行政区层级对学校资源数量配置和医疗资源数量配置的影响更为显着。更进一步观测,在学校资源配置领域,行政区层级对小学资源配置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对中学和高校资源配置的影响、对学校地理密度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对学校生师比的影响。二是,相较于普通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而言,普通地级城市内部的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差距最小。一方面,在地级尺度下,地级城市之间呈现“行政等级越高,内部资源配置差距越大”的格局;另一方面,县级尺度下,不同等级地级市内部上等级公共服务资源拥有量的层级差距同样呈现“普通地级城市内部的层级差距最小”规律。三是,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大多数指标具有空间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大部分指标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效应明显,而且考虑空间因素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行政区层级对其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影响越显着。

张永森[3](2018)在《中国县级财政体制及其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县是我国国家政权和经济建设的基石。财政是庶政之母,财政制度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研究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994年我国实施了以“分税制”为主要特征的财税体制改革,在分税框架下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各省也根据该模式调整了省以下各级财政体制,确立了县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架构。20多年过去,这一体制总体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其自身积累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在运行层面表现为县级财政收入缺乏保障、县级财政自给率偏低、县级财政债务严重、县级财政区域差距大,等等;在体制层面表现为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清,财权与事权、支出责任不匹配,官员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等等。县级财政运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体制层面的问题所决定的,要解决县级财政运行问题,其治本之策还在改革县级财政体制。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成为突出问题,与经济高速增长相配套的县级财政体制的不适应之处也日渐显现,亟待改革。从制度上来看,县级财政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家结构,二是财政分权。我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采用了财政分权体制。建立在财政分权制上的县级财政体制内含官员晋升激励机制、财政激励机制以及个人利益激励机制,这些激励机制促进了政府间的竞争,并通过竞争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形成了县级政府的各种财政行为。但与此同时,建立在分权制基础上的县级财政并没有像理论所预想的一样带来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理想供给,反而在实践中导致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过大等问题。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建立一种既能够实现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又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县级财政体制成为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拓展Fujita&Krugman(1999)的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部门两地区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是造成地区间工业发展差异(在工业仍然是中国大多数县域主导产业的情况下,工业的发展就等同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好,当地工业部门就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入实现规模扩张,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下降则会导致工业部门萎缩,劳动力流出,经济增长恶化。第二,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经济增长、政府规模增长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可以吸引内外部更多劳动力进入工业生产部门,推动工业部门规模扩张,而劳动力的流入也意味着政府的公共支出规模要随之扩大,进而推动政府规模增长,但这种规模增长是符合“瓦格纳定理”的政府规模增长。因此,在未来的制度设计中,中央政府可以把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作为县级财政的重要职能,把公共服务质量竞争作为县级财政主体——县级政府竞争的重要形式,这样既可以实现增长,也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论文也对县级财政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方法,计算了2007-2015年中国东、中、西、东北分地区的县级财政效率。研究得出:中国县级政府整体的规模效率较高,而代表政府决策和管理能力的纯技术效率较低;中国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县级政府的财政效率要普遍高于中国中部、西部地区;县级政府的纯技术进步率较低,规模效率基本稳定,整体向着稳定方向发展。论文还梳理了我国县级财政体制的历史演进,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县级财政体制的经验教训,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县级财政体制的改革设想和建议。本文认为县级财政体制改革要充分考虑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等现实背景,首先要保持分税制的总体稳定,确保中央有足够收入来实现县与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其次,县级财政在职能上要逐渐减少经济发展职能,更多转向公共服务职能。再次,要赋予县级财政与公共服务相匹配的收入权。最后,财政要继续给县级政府提供正向激励效应。论文从两个层面讨论了一些具体建议。从发展角度看,要进一步深化县级财政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合理划分事权、财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政府收入体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等;从风险的角度,要进一步完善县级财政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重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县级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债务适度规模管理、建立县级政府债务预警系统,等等。

刘雪仪[4](2017)在《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现状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调查》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较快、慢性病流行形势严峻,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纵向整合三级医疗服务网,如何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协调的整合型服务,已成为我国农村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慢性病服务被认为是最适合、最主要的服务整合项目,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被认为是改进质量、节省费用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构建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理论与分析框架。通过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种常见慢性病为研究病种,评估调查地区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为进一步完善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在ICCC框架和SPO模型的指导下构建理论与分析框架。利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共有效完成3930名患者和253名医务人员问卷调查。依据理论与分析框架从宏观政策与制度、结构要素、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评价调查地区的整合现状,对于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结果:(1)农村慢性病纵向整合的理论分析:在ICCC框架和SPO模型的指导下,构建理论与分析框架。(2)结构要素方面:三个调查地区在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强调县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初步达到组织、功能和服务整合,缺乏规范整合。(3)服务提供过程方面:医务人员总体上对慢性服务整合的熟悉度为43.5%。对慢性病双向转诊频率、转诊慢性病患者信息交流、业务交流频率、业务交流帮助患者治疗程度、卫生信息平台利用等认知评价均集中在一般和较好水平。而"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建立转诊的联系协调机制"(34.4%)和"乡镇卫生院完善常见慢性病诊疗设备、药物等"(16.6%)是推进患者双向转诊最重要的条件。(4)服务提供结果方面: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5.6%(高淳64.8%,靖江74.6%和淮阴84%),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地区;88.2%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好(高淳92.9%,靖江92.6%和淮阴79%),影响因素为地区和防治知识知晓。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61.3%(高淳57.1%,靖江64.7%和淮阴62.6%),影响因素为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90.6%糖尿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好(高淳94.3%,靖江95.3%和淮阴82.9%),影响因素为地区和防治知识知晓。患者对乡村两级医生合作满意度为48.9%、县乡两级医生合作满意度为28.9%和治疗效果满意度为59.8%。政策建议:(1)进一步完善理论与分析框架,构建农村慢性病防治体系。(2)充分发挥县级医院技术指导,组建县乡村跨机构慢性病服务团队(3)加强三级医生间业务培训与交流,提升基层医生慢病管理能力。(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医生参与积极性和提供整合服务的质量。

叶水福,周兴爱[5](2015)在《遂昌县"县院管乡院"模式的探索与反思》文中指出介绍浙江省遂昌县挂靠县中医院成立县社区卫生总院,负责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财、物统筹管理的改革做法,着重分析其利弊,认为在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区域纵向医疗联合体的改革,应注意"强基层、利百姓"的定位需明确,权益和责任需一致,在患者就诊以及人员、设施设备、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需加强功能整合和资源共享。

周朱皓[6](2014)在《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旅游业迅速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良好,特别是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医生、文化工作者及较为富裕的老年人,成为了老年旅游市场的重点人群,他们有充足的可支配时间、资金加上子女的支持、政府和企业对老年旅游的重视,老年人出游的欲望较之还在辛苦打拼事业的年轻人更加的迫切。从某种意义上说,旅游已经成为老年人常态化的一种休闲生活方式。而另一方面,我们清晰的发现,我国的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着价格机制不统一、保障服务不到位、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不明确等不利因素,缺少对老年人特点的研究,没有开发真正适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的老年旅游产品,老年人需求与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滞后性矛盾突出。市场上急需满足老年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本文选取遂昌作为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老年旅游产品的特征,研究了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老年旅游产品开发存在极佳发展空间。其次,根据基础条件,对遂昌的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认为遂昌有条件并且必须进行老年旅游产品的开发。最后,根据遂昌县现有条件和老年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规划了老年旅游产品的设计四要素,并提出了开发的策略和建议。

王碧艳,林艳芝,李玫姬,郭宇莎,韦兆钧[7](2013)在《中东部地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做法及对广西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是适应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县域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1]。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明确提出"要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至此公立医院改革的主战场转向县级医院,我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成为被关注的焦点。2012年国务院《关于县

李家伟[8](2013)在《中医服务及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背景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乃至社会的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导致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快速增长。因此,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发展费用低,可及性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需要破除“以药养医”的医院补偿机制,改变公立医院的趋利行为。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所具有的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等优势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中医服务有着简单、便捷、疗效确切的独特优势,具有“简、便、验、廉”的显着特点。中医院是传承中医药文化,提供中医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中医院“西化”现象严重,主要是因为政府对中医院的补偿方式不合理,国家财政给予的补助相对较少,中医药价格相对低廉反倒变成了阻碍中医医疗机构发展的软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年)》中明确指出:“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3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因此,本文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政策为依据,研究促进中医服务发展的策略;从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来探索建立合理的医院补偿机制。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政府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建议,从而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背景,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医药发展困境以及医院补偿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以政府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为主线,采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医院补偿政策干预模拟实验平台,以及采用成本核算方法构建医院获得经济补偿的数据基础,提出有针对性且可行性强的医院补偿政策建议,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研究思路本文为了研究中医服务以及医院补偿机制,按照逻辑递进关系,依次阐述了研究所应用的理论基础;阐明了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学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医药服务面临的现状,诊断中医发展的困境,提出促进中医发展的策略;从我国医院经济运营现况分析入手,回顾我国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历程,揭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医疗服务价格补偿和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线,从微观和宏观两个途径来研究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修正,微观层面采用标准成本核算来夯实政府财政投入和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数据基础,宏观层面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仿真干预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四、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定量地开展研究。在规范分析中,建立系统动力学数理模型,展开对不同主体在博弈中的关系分析,模拟不同干预政策的效果,提出医院补偿政策的建议。采用案例分析我国医疗服务业的统计数据,揭示医院补偿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实证分析样本中医院的相关数据,核算实际成本说明医院补偿机制中存在的价格低于成本的问题,核算标准成本为医疗服务按成本制定价格和政府财政负担政策性亏损提供依据。(一)文献归纳荟萃分析在所查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多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对各类文献资料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归纳出可以借鉴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明确本研究的理论创新点和研究工作可能重点突破的方向。(二)系统分析方法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为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本研究把医院补偿体系看作一个系统,从更宏观的角度,更全面、更客观地确定医院补偿不合理机制。(三)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主要特点是能方便地处理非线性和时变现象,能作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仿真分析与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医院补偿机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模拟结果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进行医院补偿政策的干预实验,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出政策建议。(四)完全成本核算本文采用成本核算方法来测算医疗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通过比较分析项目实际成本和收费标准之间的差距,揭示医院亏损的原因和补偿机制的不合理;通过比较分析标准成本,为医院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以及合理定价提供依据,最终为医院获得合理的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五)利益相关者分析研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医疗卫生领域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卫生、物价、财政、医保、药品、医疗机构、患者等群体中,确定出医院补偿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分析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倾向,从协调主体利益关系的角度设计补偿机制,可以有助于解决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本质问题。(六)成本效益分析(CBA)成本-效益分析是将治疗取得的最终疗效转化为可测量的货币,这样就可以对投入与产出进行直接的比较,从而更本质地揭示了不同方案的经济价值。本研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来研究病种相同,病情相近,取得最终治疗效果的情况下,采用中医治疗方式与采用西医治疗方式,患者所花费的治疗费用,从经济学上用货币展示中医药服务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从而证明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重要性。(七)SWOT分析法SWOT分析方法注重将组织的任务和目标同组织的战略方案和后期行动相连接,标志了组织战略方案发展的开端。SWOT分析成为企业最常用的一种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中医药的发展受到内在自身条件,以及外部宏观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用SWOT分析方法有利于系统的理清中医药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扬长避短,从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五、研究结果(一)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1.中医医院“西化”问题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医服务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中医院采用经济效益高的西医服务,导致中医院西医化倾向严重,中医服务的地位正在逐步弱化。2.中医药特色服务提供有萎缩的趋势在医疗服务方面,中医医院忽视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中医特色诊疗项目削减的现象。从基层医疗机构来看,多数中医药特色并不突出,许多中医药传统项目面临失传的危机。3.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相对下降趋势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由于缺乏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和受经济利益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医疗机构不愿意提供中医药服务,而老百姓对中医药的信任也逐渐降低,中医药服务利用逐渐减少。(二)中医药发展策略1.构建完善的促进中医药发展政策体系国家政策都体现出对中医药的明确定位,在财力保障、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而且具有相应的配套文件和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有效的保证和促进了我国中医药服务的发展。2.中医药应该借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医药服务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能够提高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适宜在社区发展;中医药的服务理念与社区卫生机构相吻合。(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1.医疗服务价格与成本的偏离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不反映人力成本,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我国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中存在各种问题有价格偏高与偏低并存;价格总体水平上涨与价格扭曲并存;调价滞后与调价不到位并存。2.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我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逐年增加,可是政府支出部分占全部卫生费用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政府财政投入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3.收费覆盖率低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收费覆盖率均低于100%,反映出中医院的各项目的收费标准低于实际成本,导致中医服务的政策性亏损。(四)医院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干预政策试验1.医院收入增长趋势仿真继续“以药养医”补偿机制的运行,公立医院的政府补助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将会越来越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难以体现。2.医药分开的干预政策试验(1)医药分开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在实行医药分开之后,假如没有其他途径补偿,虽然医院总收入和总支出能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医院将会出现巨大亏空,并且亏损额每年递增,医院生存和发展将会面临重大的影响。(2)医药分开后药费占比仿真试验医药分开后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药费和出院病人人均药费占比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下降的幅度是非常明显的,说明药品使用的频率和数量将逐渐恢复理性和合理。3.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的政策试验随着政府补助增长率的增大,当财政补助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增加到25%左右,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长期趋势上医院基本能够做到收支平衡。当政府投入增长率在35%的情况下,大约符合OECD国家财政投入医疗的平均水平,除了在前几年医院会处于轻微程度的亏损以外,公立医院在宏观层面上能够基本维持平稳增长的需求。4.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试验小幅度上调医院技术服务价格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医院收支在刚开始的几年出现亏损,但是以后逐渐由亏损转盈余。采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策略,必须有一定先增加财政投入,来弥补医药分开开始阶段的医院收支亏损。5.组合补偿措施的政策试验政府投入增长率为20.0%;门诊治疗费增长率为13.0%;住院治疗标准增长率为13.0%;住院手术费增长率为13.0%。政府不用短时间内投入大笔的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费都不是大幅增长,但综合政策效果能够保证公立医院维持其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从而逐渐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六、政策建议本文经过阐述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学,分析中医药服务和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研究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与修正,微观方面采用成本核算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宏观方面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仿真干预政策的有效性,从而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简、便、验、廉”作用;(二)建立医院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成本意识;(三)建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制度;(四)建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估制度;(五)增加政府投入比例,提高政府对医院行为的控制力;(六)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和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的补偿机制;(七)实施医药分离,切断以药养医的筹资机制;(八)改革医院定价体系,调整卫生服务价格;(九)完善医疗保险体系,强化第三方购买机制;(十)建立健全社区医院功能和层级医院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王碧艳[9](2013)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从我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服务组织协同入手,运用系统理论、分工协作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和协同管理理论等探索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的逻辑起点及驱动动力机制等。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和运作特征;分析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对服务能力的影响;探索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管理的形成机制、实现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最终构建出我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的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1)典型调查本研究采用典型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及与相关部门协商最终选取海南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北省、湖北省、陕西省等作为项目调研地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一是系统层面,主要包括调查地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二是组织层面,共调查县级医疗机构28家,乡镇卫生院22家。三是个体层面,共对调研地区的25名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37名县级医疗机构的院长或副院长、22名乡镇卫生院的院长进行了深度访谈;抽取了960名县级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抽取了279名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2)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采用非结构、非定量的文献法查阅有关专业学术期刊,并在网上检索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协同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进展情况,分析国内外医疗服务体系协同管理的特点,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提供研究基础和方向。二是二次分析(Secondary analysis)。即对其他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收集的协同管理研究资料进行再整理和分析。三是参与式快速评估方法。运用参与式快速评估方法,在国内典型模式实施地区与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及相关知情部门开展焦点组访谈。调查、了解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组织协同管理的主要做法、保障机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障碍以及可推广的经验等。四是资料整理的方法。资料整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在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对实地调研搜集的信息进行完整性、准确性检验,并将资料输入电脑以便分析。(3)资料分析方法运用统计与运筹学分析方法,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对收集和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资料性质,对部分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学描述。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对我国实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协同管理的医疗机构与没有实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协同管理的医疗机构的总效率、规模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从实地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只有部分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管理。本次调研中,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管理开展较好的县是浙江省的余姚市和遂昌县、海南省的保亭县和陵水县。其中浙江省的余姚市开展了资源集中供给协作方式,浙江省的遂昌县开展了县乡一体化协作方式,湖北宜城和浙江余姚开展了医疗集团协作方式,陕西榆林开展了县乡托管协作方式,海南全省则开展了县乡村医疗服务管理一体化的协作方式。(2)实证分析显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具备一定的结构特征:一是在协同模式下,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行为者;二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协同组织之间共享资源;三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协同组织之间共担责任;四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协同组织之间实现共赢。(3)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法)对组织协同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管理开展较好的县,被调查的10家县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在2009年之后均有较明显的增长。这说明,实施县乡一体化管理以后,这些医院的人员、固定资产等现有资源,均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利用,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期,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管理开展一般的县,参加评价的12家县级医疗机构的综合效率均值、纯技术效率均值和规模效率均值在2008年至2010年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说明,这些医院基本保持着原来的产出水平。(4)通过DEA法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管理开展较好的县,被调查的8家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都要高于或优于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管理开展一般的县,组别之间的效率值差异较大。创新之处(1)研究的角度和研究内容有一定新意。综合运用系统理论、分工协作理论、机制设计理论、协同管理理论等,探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机制问题,这在以往有关我国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中较为少见,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2)研究的方法有一定新意。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法)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按组别进行了效率分析,所得结果较之主观判断来说更具有说服力,更接近客观性和科学性的标准。

王国敬[10](201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文中研究说明

二、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概念界定及其基本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公立医院
        2.1.2 分级诊疗体系
    2.2 分级诊疗的缘起、内涵和特点
        2.2.1 分级诊疗的缘起
        2.2.2 分级诊疗的内涵
        2.2.3 分级诊疗的特点
    2.3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目标
        2.3.1 总体目标:推进基层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健康丽水
        2.3.2 阶段性目标
    2.4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
        2.4.1 协同理论
        2.4.2 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
        2.4.3 利益冲突管理理论
        2.4.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第3章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丽水市为例
    3.1 丽水市及其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概况
    3.2 丽水市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3.2.1 进一步深化丽水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3.2.2 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城市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对口帮扶,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水平
        3.2.3 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助推双向转诊制度的实现
        3.2.4 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3.3 丽水市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3.3.1 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成就
        3.3.2 医联体建设成绩显着,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3.3.3 全科医生数量不断增加,家庭医生签约率不断提高
        3.3.4 逐步建立起医疗信息化,智慧医疗得到长足发展
    3.4 丽水市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3.4.1 公立医院改革措施难以落地
        3.4.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3.4.3 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水平较低
        3.4.4 基层医院、全科医生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5 丽水市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3.5.1 缺乏针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
        3.5.2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未能向基层公立医院倾斜
        3.5.3 医联体内部协作不畅,缺乏信息共享
        3.5.4 配套医保政策缺乏,法律法规不健全
第4章 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完善对策
    4.1 加快基层医疗发展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4.1.1 加快建设基层公立医院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4.1.2 完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
        4.1.3 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服务
    4.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建设基层公立医院
        4.2.1 按各级医院的需求配置医疗资源
        4.2.2 增加基层公立医院的资源投入
        4.2.3 建立医疗资源共享体系,使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
    4.3 明确定位各级医院,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
        4.3.1 基层医院承担初诊、康复等医疗任务,做好分级诊疗的“守门人”
        4.3.2 二级医院做好转诊工作,与一级、三级医院形成良性互动
        4.3.3 三级医院提供紧急诊疗任务,并开展医学研究,统筹兼顾
    4.4 建设医疗联合体,推动医院间互相协作
        4.4.1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医疗联合体
        4.4.2 加大医联体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
        4.4.3 构建医联体信息一体化平台,提高信息共享
    4.5 完善配套医保政策,发挥医保杠杆作用
        4.5.1 扩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
        4.5.2 大医院就诊患者实行按病状分级报销制度
        4.5.3 完善配套医保方面的法律法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 ——以文化、教育、医疗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公共服务
        2.1.2 行政区层级
    2.2 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综述
        2.2.1 相关理论综述
        2.2.2 文献调研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体系的制度变迁
    3.1 晚清时期
    3.2 民国时期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省级尺度的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
    4.1 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省际空间格局——以公共文化为例的探析
        4.1.1 公共文化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省际空间分异
        4.1.2 公共文化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的省际空间自相关性
    4.2 行政中心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中具有优势吗?——以公共教育、公共医疗为例的探析
        4.2.1 基于国家级资源配置之省际空间格局的探析
        4.2.2 基于省级资源配置之省域空间格局的探析
        4.2.3 基于副省级城市中省会城市与计划单列市的对比探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地级尺度的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
    5.1 新中国以来地级区划和城市建制的层级调适
    5.2 地级区划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的层级空间格局
        5.2.1 公共服务资源在地级区划之间的层级配置格局
        5.2.2 公共服务资源在地级区划内部的层级配置格局
    5.3 地级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差距的空间效应
        5.3.1 不同行政等级地市级之间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的空间效应
        5.3.2 地级市内部设区市与县级市之间公共服务资源层级配置的空间效应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县级尺度的我国公共服务资源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
    6.1 地级市内部县级区划上等级公共服务资源的层级配置格局
        6.1.1 基于有代管县(市)的地级市探析
        6.1.2 基于县级区划数量的地级市探析
    6.2 不同隐性等级县级区划之间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格局
        6.2.1 省直辖(管)县市与地级市代管县市等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差异
        6.2.2 公共服务资源在不同市辖区之间的空间配置格局
        6.2.3 公共服务资源在自治州内不同县市的空间配置格局
    6.3 县级区划内部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空间格局
        6.3.1 基于是否县级行政中心的探析
        6.3.2 基于是否重点镇的探析
        6.3.3 基于是否强镇扩权试点镇的探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行政区层级对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影响机制的模型检验
    7.1 理论假设
    7.2 模型建构、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7.2.1 模型建构
        7.2.2 变量选取
        7.2.3 数据来源
    7.3 分析过程与实证结果
        7.3.1 基于行政区层级差异的检验
        7.3.2 基于是否行政中心的检验
        7.3.3 行政区层级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影响的空间效应——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及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及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浙江省县级政府驻地与其他乡镇街道的公共服务资源对比
附录2:浙江省重点镇与非重点镇的公共服务资源对比
附录3:行政区层级对地级及以上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空间配置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附录4:行政区层级对地级市(设区市)和县级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质量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附录5:隐性行政层级对省(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地级市(地区)代管县级市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质量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附录6:“是否省会城市”对地级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质量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附录7:“是否自治州政府驻地”对自治州内县级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质量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附录8:“是否县级政府驻地”对乡镇级区划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影响效应的回归结果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中国县级财政体制及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县级财政运行研究
        二、关于县级财政体制研究
        三、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县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国家结构与县级财政
        一、现代国家结构下的县级政府
        二、中国县级政府的特点及行为目标
    第二节 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竞争与县级财政行为
        一、政府竞争理论
        二、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三、财政分权与公共服务提供
        四、财政分权体制下县级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
    第三节 公共服务质量、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一、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及影响因素
        二、模型基本设定
        三、数值模拟
        四、结论
    第四节 几点启示
第三章 新中国县级财政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统收统支下的县级财政
    第二节 1978-1993:分灶吃饭下的县级财政
    第三节 1994年以来:分税制下的县级财政
    第四节 分税制下县级财政体制改革新探索
        一、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二、县级财力保障机制改革
        三、省直管县体制探索
        四、十八大以来的新改革
第四章 典型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与县级财政
    第一节 美国的地方财政体制与县级财政
        一、美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美国的地方财政体制
        三、美国县级政府财政运行:以旧金山为例
    第二节 英国的地方财政体制与县级财政
        一、英国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英国的地方财政体制
    第三节 日本的地方财政体制与县级财政
        一、日本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地方财政制度
    第四节 印度的地方财政体制与县级财政
        一、印度政府的组织结构
        二、地方政府财政体制
    第五节 启示与借鉴
        一、保证预算过程透明
        二、确保地方财源稳固
        三、促进转移支付制度完善
第五章 我国县级财政绩效分析
    第一节 县级财政绩效及其研究现状概述
        一、财政绩效含义
        二、我国学者对财政绩效问题的初步研究
    第二节 基于DEA模型的县级财政绩效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三、结果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我国县级财政运行和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县级财政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财政收入缺乏保障
        二、县级财政自给率偏低
        三、县级政府债务问题严重
    第二节 县级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与市场职责边界划分不清
        二、财权与事权、责任不匹配
        三、官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
第七章 推进县级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建议
    第一节 深化县级财政体制改革
        一、县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
        二、深化县级财政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三、完善县级财政体制改革配套措施
    第二节 防范和化解县级财政风险
        一、防范和化解重大债务风险
        二、建立健全县级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三、建立地方财政监督机制
        四、强化债务适度规模管理
        五、建立县级政府债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4)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现状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内容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数据收集方法
        3. 数据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
    三、研究技术路线
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理论分析
        1. 慢性病创新保健框架
        2.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3. 本研究的理论与分析框架
    二、调查地区基本情况
    三、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四、宏观政策与制度分析
    五、"结构"评价
    六、"过程"评价
        1. 三级医疗机构间提供纵向整合服务情况
        2. 医务人员对慢病整合服务提供的总体熟悉情况
        3. 近半年内医务人员转诊慢病患者情况
        4. 医务人员对转诊慢病患者的信息交流情况
        5. 医务人员对慢性病双向转诊条件的认知情况
        6. 医务人员与协作医疗机构医生业务交流频率情况
        7. 医务人员业务交流对患者治疗帮助的程度评价
        8. 医务人员对卫生信息平台使用情况评价
    七、"结果"评价
        1. 高血压患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2.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
        3. 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4. 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
        5. 患者满意度情况
        6. 医务人员对慢病纵向整合的问题和障碍评价
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二、建议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2.1 现实意义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我国老年旅游产品开发概况
    2.1 国内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分析
        2.1.1 生理特征分析
        2.1.2 心理特征分析
    2.2 老年人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2.2.1 目的地选择
        2.2.2 出游时间
        2.2.3 出游方式
        2.2.4 消费方式
        2.2.5 消费偏好
    2.3 老年人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分析
        2.3.1 具有较强的旅游支付能力
        2.3.2 外出旅游愿望强烈
        2.3.3 具有充裕的时间和健康的身体
    2.4 我国老年旅游产品开发分析
        2.4.1 我国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2.4.2 我国老年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
    3.1 遂昌旅游资源概况
    3.2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
        3.2.1 提高老年人对遂昌老年旅游产品的满意度
        3.2.2 丰富旅游产品
        3.2.3 扩大当地群众的就业机会
        3.2.4 丰富遂昌旅游收入来源
    3.3 遂昌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开发优势分析
        3.3.1 政府重视旅游发展,群众参与度高
        3.3.2 丰富的旅游产品
        3.3.3 多种形式的住宿条件
        3.3.4 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3.3.5 优质的旅游服务品牌
    3.4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存在问题
        3.4.1 旅游企业参与度不高
        3.4.2 不利的交通条件
        3.4.3 知名度不高,客源不稳定
        3.4.4 配套设施不足
        3.4.5 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没有形成统一服务标准
        3.4.6 旅游产品单一,开发仍处初级阶段
4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4.1 构建多元化老年旅游产品类型
        4.1.1 饮食类旅游产品
        4.1.2 住宿类旅游产品
        4.1.3 交通类旅游产品
        4.1.4 特色旅游产品
    4.2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的市场拓展策略
        4.2.1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价格策略
        4.2.2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渠道策略
        4.2.3 遂昌老年旅游产品促销策略
    4.3 遂昌老年旅游发展的保障系统建设
        4.3.1 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
        4.3.2 加强旅游企业管理协调
        4.3.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东部地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做法及对广西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2 中东部地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做法
    2.1 浙江省余姚市
        2.1.1 基本情况
        2.1.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2 浙江省遂昌县
        2.2.1 基本情况
        2.2.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3 湖北省宜城市
        2.3.1 基本情况
        2.3.2 主要做法及成效
3 中东部地区县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主要经验
    3.1 政府各部门对改革的强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前提
    3.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关键
    3.3 建立完善的县乡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平台是保障
4 对广西的启示

(8)中医服务及医院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及框架
材料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与收集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软件
    四、质量控制
    五、技术路线
    六、相关概念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一、中医概念的界定
        二、中医药学理论
        三、中医理论对我国新医改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基本医疗服务理论
        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出
        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定义
        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
        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产品属性
    第三节 公立医院公益性理论
        一、公益性的内涵
        二、公益性的概念
        三、医疗领域的公益性
        四、公立医院的概念
        五、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六、医院公益性的职能
        七、医院公益性的体现
        八、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责任
    第四节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理论
        一、医院补偿机制的理论
        二、补偿机制主要类型
    第五节 公共财政理论
        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二、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西方公共财政理论
        四、我国公共财政理论
        五、市场失灵与公共产品
    第六节 公共财政与医院补偿的理论
        一、理论依据
        二、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三、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理论分析
    第七节 本章小结
        一、基础理论的内容
        二、基础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 研究方法学与应用概况
    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
        一、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二、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概念
        三、系统动力学的观点
        四、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五、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六、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成
        七、系统动力学模型基本研究步骤
        八、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
        九、小结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分析方法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
        三、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进展
        五、小结
    第三节 医院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界定
        二、成本核算
        三、医疗机构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四、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方法
        五、成本核算研究进展
        六、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
        七、小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中医药服务发展现况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成就
        一、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地位
        二、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概况
        三、中药产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医医院西化问题严重
        二、中医药特色服务提供有萎缩的趋势
        三、中医药服务专业人才缺乏,面临传承危机
        四、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相对下降趋势
    第三节 中医药发展研究现状综述
        一、中医药发展现况的研究
        二、中医药认知调查研究
        三、中医药在农村发展的情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意义
    第一节 实证研究——样本医院中医服务项目的经济学评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样本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主要研究结果
        七、讨论
    第二节 中医药服务发展的意义
        一、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二、中医药服务发展的必要性
        三、中医药服务发展的可行性
第五章 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医药发展政策的研究
        一、政策的来源
        二、政策的特点
        三、中医药发展的定位
        四、中医药的财力支持
        五、中医药的人力资源
        六、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七、结论
        八、建议
    第二节 中医药发展策略的SWOT分析
        一、中医药发展的优势
        二、中医药发展的劣势
        三、中医药发展的机会
        四、中医药发展的威胁
        五、中医药医疗机构发展建议
第七章 我国医院补偿机制现况研究
    第一节 我国医院经济运营现况分析
        一、我国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分析
        二、我国公立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状况
    第二节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历程
        一、财政补偿机制的改革
        二、药品加成政策的改革
        三、医疗服务收费补偿改革历程
    第三节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
        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存在弊端
        二、医疗服务价格与成本的偏离
        三、政府财政投入的不足
    第四节 我国中医院经济运行与补偿现况研究
        一、中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二、中医院补偿机制的特点
        三、小结
    第五节 本章小结
        一、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亟待研究的问题
        二、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七章 样本中医院经济运行现况研究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简介
    三、样本中医院经济运行情况
    四、政府财政投入情况分析
    五、主要研究结果
    六、结果讨论
第八章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的例证研究——基于实际成本测算
    一、研究背景
    二、资料来源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
    五、小结
    六、讨论
第九章 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研究——基于标准成本测算
    第一节 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测算的例证研究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二节 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理论研究——基于标准成本
        一、医疗项目标准成本核算的意义
        二、基于标准成本制定医疗项目价格的意义
        三、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机制的建议
        四、医疗服务价格补偿的建议
第十章 医院补偿机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第一节 医院补偿机制的概念模型构建
        一、系统动力学建模基础分析
        二、医院补偿机制的概念模型
        三、医院补偿机制主回路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与方程的建立
        一、SD模型系统高层图
        二、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
        三、医院补偿系统模型的主要变量及参数
        四、系统检验和测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医院补偿机制的系统模拟与政策试验
    一、医院补偿模型的拟合
    二、医药收入增长趋势仿真
    三、医院补偿机制干预政策的仿真与分析
    四、主要研究发现
第十二章 总结、讨论和建议
    第一节 总结
        一、我国中医药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中医药发展策略
        三、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
        四、医院补偿系统动力学模型干预试验
    第二节 讨论
        一、以药养医的问题
        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问题
        三、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第三节 建议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的作用
        二、建议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成本意识
        三、建立成本核算信息化制度
        四、建立预算绩效评估制度
        五、改进医院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六、小结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
        八、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典型调查
        1.3.2 资料收集和整理方法
        1.3.3 资料分析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评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协同
        2.1.2 组织协同
        2.1.3 医疗服务体系
        2.1.4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2.1.5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2.2.2 分工协作理论
        2.2.3 机制设计理论
        2.2.4 协同管理理论
第三章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状况与协同合作实践分析
    3.1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状况分析
    3.2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性的衡量标准
    3.3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的结构特征
    3.4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多元组织协同的实践进展
    3.5 多元组织协同模式下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分析
        3.5.1 改革实施后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及收入的变化
        3.5.2 改革实施后县级医疗机构与乡镇卫生院人员互动变化
        3.5.3 改革试点后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的效果
        3.5.4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
    3.6 分析与小结
第四章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评价
    4.1 对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的评价
        4.1.1 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4.1.2 对当地推进双向转诊的评价
        4.1.3 对双向转诊具体程序的知晓程度的评价
        4.1.4 对到县级医疗机构参加培训的机会的评价
        4.1.5 对在县医院参加培训对其业务技术帮助程度的评价
        4.1.6 县医院医生到乡镇定期坐诊和手术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帮助的评价
        4.1.7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管理对患者流向变动影响的评价
        4.2.1 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分析
        4.2.2 若县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分析
        4.2.3 若县医院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开展手术,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分析
        4.2.4 患者对县乡医疗机构之间转诊手续便捷性的评价
        4.2.5 患者选择在乡镇卫生院就诊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访谈资料分析
        4.3.1 卫生行政部门对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管理的看法和评价
        4.3.2 医疗机构高层管理者对改革的看法和评价
第五章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机制模型构建
    5.1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机制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5.2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多元组织协同机制模型构建的具体构想
        5.2.1 正确认识协同管理目标与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5.2.2 审视当前县域医疗服务系统运行状况
        5.2.3 比较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现实发展水平与理想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5.2.4 运用协同管理解决或缩短差距
        5.2.5 协同管理的实现过程
    5.3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模型构建及分析
        5.3.1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模型构建
        5.3.2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模型分析
    5.4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组织协同模式的未来发展设想
        5.4.1 理事会式组织协同管理模式
        5.4.2 院办院管一体化组织协同管理模式
第六章 政策思考与策略建议
    6.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组织制度管理
    6.2 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增强分工协同动力
    6.3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夯实分工协同基础
    6.4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经济杠杆促进分流
    6.5 创新医务人员激励机制,营造共惠发展格局
    6.6 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两级医疗机构协作的开展
    6.7 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引导,逐步改变居民就医行为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的创新之处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四、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公立医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陈红燕. 湘潭大学, 2020(02)
  • [2]我国公共服务资源的行政区层级配置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研究 ——以文化、教育、医疗为中心[D]. 袁锦贵.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中国县级财政体制及其改革研究[D]. 张永森.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4]农村慢性病服务纵向整合现状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证调查[D]. 刘雪仪.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1)
  • [5]遂昌县"县院管乡院"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 叶水福,周兴爱.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09)
  • [6]遂昌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 周朱皓. 西北师范大学, 2014(06)
  • [7]中东部地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资源纵向整合的做法及对广西的启示[J]. 王碧艳,林艳芝,李玫姬,郭宇莎,韦兆钧.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2)
  • [8]中医服务及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李家伟. 复旦大学, 2013(03)
  • [9]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多元组织协同机制研究[D]. 王碧艳. 华中科技大学, 2013(12)
  • [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A]. 王国敬. 2012年浙江省社区医师大会暨社区卫生服务高级论坛论文集, 2012

标签:;  ;  ;  ;  ;  

遂昌县乡镇卫生院建设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