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一、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小萍[1](2016)在《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颅脑损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创伤之一,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的第2位,且其致死、致残率高居首位,具有高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虽然颅脑创伤的医疗服务系统的极速发展已降低了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但颅脑损伤后出现的精神障碍依然十分普遍,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发生受个人因素、损伤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无客观的指标进行辅助评估,临床很难做到及时的发现、干预及救治。本研究即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临床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其血清学改变寻找较客观的指标进行辅助临床护理工作的观察和早期发现,为阐明其发病机制、筛选高危患者以及建立有效的临床观察、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目的:1.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基本情况、损伤严重程度、部位、性质与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性。2.监测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症状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a与皮质醇的改变规律。3.分析讨论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症状的发生与血清中IL-1β、IL-6、TNF-a与皮质醇改变趋势的相关性。4.探索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针对性护理识别与观察指标。方法:1.选取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急救部创伤外科住院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260例,运用自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评估表对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损伤情况(损伤性质、损伤部位、损伤程度、GCS和ISS评分等)和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出现的时间、表现的类型、持续的时间、处理的方式等)进行评估和资料的收集。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2.对2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接诊的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1天、第30天收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a与皮质醇水平。精神障碍的诊断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关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科医师、临床心理科医师结合临床评定,根据是否出现精神症状分为精神障碍组(mental disorders,MD组)及非精神障碍组(no mental disorders,NMD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a与皮质醇水平及变化趋势。3.针对前期研究结果构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结果:1.急性颅脑伤患者260例中出现早期精神症状者有181例,早期精神症状发生率为69.6%。2.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颅脑伤的损伤性质、程度、部位与伤后早期精神症状的发生相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和颅脑损伤部位是影响患者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3.精神障碍组较非精神障碍组患者伤后血清IL-1β、IL-6、TNF-a水平、皮质醇均有升高(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1天血清IL-1β、IL-6、TNF-a含量均无差异,但于伤后第3天、第7天、第15天、第21天、第30天精神障碍组血清IL-1β、IL-6、TNF-a高于非精神障碍组(P<0.05);精神障碍组均在伤后第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于伤后30天仍然高于非精神障碍组;精神障碍组皮质醇含量从伤后24小时升高,于第3天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高于非精神障碍组(P<0.05)。4.完成设计了颅脑损伤早期精神障碍识别观察评估技术指标。结论:1.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其年龄、文化程度、颅脑损伤程度和部位是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提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中,应针对性评估高危患者及时观察出患者精神症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和救治措施。2.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存在炎性反应及免疫细胞再次激活,导致患者血清IL-1β、IL-6、TNF-a、皮质醇均有所升高,这些变化可能与损伤程度相关,也可作为病情变化的指标。动态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TNF-a、皮质醇水平对于临床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早期精神障碍其症状发生、发展及观察提供指导,对治疗、护理干预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血清IL-1β、IL-6、TNF-a和皮质醇在伤后不同时间点具有差异,因此对于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除了动态的观察和评估,还应特别关注患者伤后的第3天至第7天的临床症状,这个时间段有可能为出现精神症状病情变化有意义的识别与观察点。

王艳珠[2](2004)在《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神症状为颅脑外伤常见的症状,占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30%-40%,已引起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重视。精神症状的出现说明颅脑损伤的伤较重,提示发生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增高甚至可发生脑疝,对于早期诊断和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临床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精神可分为:定向力差,精神兴奋,运动兴奋。对根据病人的运动兴奋程度可分为轻度躁动和重度躁动,然而躁动症状的及时准确发现,则有赖于护士的精心细致的观察。因此,颅脑损伤病人躁动的观察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周春平,陈香枝[3](2021)在《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分析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方法联合骨瓣减压方法手术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02~2020-02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方法联合骨瓣减压手术的70例颅脑损伤病人,平均为观察(35例)与对照(35例)两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干预方法,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而言更高;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后抑郁与焦虑、强迫评分更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在开展颅内血肿清除联合骨瓣减压手术之后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帮助促进综合治疗效率与满意度提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发生,促进病人治疗质量的提升。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当中。

赵娜娜[4](2020)在《针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组学的影响及营养状况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针刺对于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对营养状况的疗效观察,从机制层面初步阐述针刺疗法、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治疗寻找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PVS患者76例,利用SPSS20.0软件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西医康复治疗、肠内营养混悬液(enteral nutritional suspension,TPF)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针刺治疗。(1)营养状况评估:于治疗前后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于治疗前后及随访的第30、90天对所有受试者行营养风险筛查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2002,NRS2002)评定。(2)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检测:在治疗前后收集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提取并纯化粪便样本中的核酸,进行基于16S r RNA基因可变区PCR扩增和测序,最后进行菌种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受试者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对所有受试者粪便样本进行代谢产物检测,分析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乙酸、丙酸、丁酸、戊酸)的含量。成果:(1)中医证候特征:根据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辩证,最终确定了六类证候类型,包括气虚血瘀型(61.84%)、血虚风动型(39.47%)、痰热闭窍型(30.26%)、心脾两虚型(25.00%)、痰湿阻窍型(17.11%)、肾精亏虚型(11.84%)。从虚实来看,64.47%的患者以虚证为主,35.53%的患者以实证为主。88.16%的患者为单一证型和2证型组合,以2证型组合最多为59.21%。体征证候以神呆不识、睁眼若视、手足肿胀、肢窍失用、便溺不知为主。从舌象上看,PVS患者舌质淡白比例较高,占63.16%;苔薄、白,分别占64.47%和52.63%。从脉象上看以脉细、虚、滑为多,分别占88.16%、53.59%、26.32%;脉数、弱、弦,分别占23.68%、18.42%、9.21%。(2)营养状况:治疗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血清营养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RS200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NRS2002评分均大于3分,应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后试验组NRS2002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着降低(P<0.05),而对照组NRS2002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RS2002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随访第30天时,两组NRS2002评分与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90天时,两组NRS2002评分与本组本组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第30天比较均显着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肠道菌群结构:治疗前两组Alpha多样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Simpson指数显着降低(P<0.05)。且试验组粪便菌群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impson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氏菌属(Prevotella)以及柔嫩梭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细菌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而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odaceae)、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对照组Bacteroides、Prevotella、Faecalibacterium、Clostridium的相对丰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Enterobacteriaceae、Pseudomonodaceae、Ralstonia的相对丰度均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治疗前两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乙酸、丁酸、戊酸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增高(P<0.05),丙酸含量显着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乙酸、丁酸、戊酸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增高,丙酸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配伍组针刺治疗PVS患者相对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更好,能够较为显着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其机制可能为针刺可能通过调节脾胃功能,进而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影响SCFAs水平,从而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夏明军[5](2020)在《1675例颅脑损伤法医精神病鉴定案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案例的特点。方法:分析253例退档原因,并将所完成的1422例案例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为重型(A组)、中型(B组)、轻型(C组)三组,进行诊断对照分析。结果:退档原因主要为将大脑镰等高密度影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所有案例中,神经症样综合征最多,其次为人格改变,智能缺损少,精神病性症状罕见,三组间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假阳性,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损伤鉴定结果存在差异。

周倩倩[6](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谭英[7](2020)在《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及“肠-肺”轴学说,观察康复排痰加蓖麻油通便治疗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有效性以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同时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颅脑损伤并发症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入住我院康复医学科颅脑损伤术后合并便秘无肺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排痰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应用蓖麻油药物通便治疗,治疗14天后或住院期间内出现肺炎时,即停止观察,完善血液、生化及胸部影像学(CT或X线)等检查,比较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GCS评分、抗生素首次暴露时间及主要临床资料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P>0.05);2.研究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为18.33%,两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实验前各项炎性及抗炎指标指标:WBC、NEU、PCT、CRP、IL-6、IL-8、IL-10值计数等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研究组WBC、CRP、IL-6、IL-8、IL-10值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U、PCT值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WBC、NEU、PCT、CRP、IL-6、IL-8、IL-10值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两组组间比较:WBC、NEU、PCT、CRP、IL-6、IL-8、IL-10值计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研究组在降低各项炎性、升高抗炎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更显着;4.经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COPD、GCS评分≤8分、二次手术、深静脉置管、气管切开状态、NRS-2002评分≥3是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症肺炎的独立相关因素。而血清白蛋白<35g/L、留置尿管2个因素的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他们OR值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为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生肺炎的促进因素。结论研究组对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肺炎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常规的康复排痰结合通便治疗对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肺炎有一定的疗效,也验证了中医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及“肠-肺”轴学说的价值。同时颅脑损伤术后并发症肺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的结果。

尹娉[8](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目的是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照顾者顾负担和心理弹性的状况,分析影响照顾者负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照顾者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在制定相应的对策及护理措施方面做出一定的指导,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减轻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提高照顾者心理弹性,能够使照顾者更好的照顾患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今后科研人员开展相关性研究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非实验性的相关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从威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233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为调查对象,通过一般人口学调查问卷、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量化评估。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中文版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分别应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指标来描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照顾负担和心理弹性的现状,应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在—般人口学资料中的差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以P<0.05时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总分为(39.87±18.93)(满分88分),处于轻、中度水平,照顾者负担在年龄、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患者进食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方面上有显着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本研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3.67±19.91)(满分100分),心理弹性在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患者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因素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结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377,P<0.01)。(4)本研究中照顾负担总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照顾者性别(女)、与患者关系(子女)、照顾者文化程度(专科)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心理弹性得分的25.8%的变异量。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属于轻、中度水平,心理弹性水平较好。(2)在一般资料上照顾者年龄、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患者进食方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因素对照顾负担有影响;照顾者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患者住院天数、自觉健康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因素对心理弹性有影响。(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之间呈负相关,即照顾者负担越重心理弹性越低。照顾负担总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照顾者性别(女)、与患者关系(子女)、照顾者文化程度(专科)5个因素为心理弹性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照顾者的心理状态,满足及需求,减轻其负担,可以通过改善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状况影响其心理弹性水平,从而提高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宋柳荫[9](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以下简称家属或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分析其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明确影响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的因素: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入开展延续性护理及提升患者家属居家护理照顾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8月份从山东省某三甲医院ICU及神经外科出院的,可以随访到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家属照顾者居家护理知识知晓状况及需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总分为(47.36±4.40)(满分80分),条目均分(2.96±0.27),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生活护理知识(3.04±0.19)、疾病相关知识(3.03±0.38)、康复护理知识(2.78±0.51)、心理护理知识(2.68±0.74);居家护理需求总分为(108.39±18.49)(满分200分),条目均分(2.71±0.46),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分别为生活护理(1.68±0.48)、健康教育(3.09±0.74)、医疗康复护理(3.10±0.75)、心理护理(2.91±0.80)。(2)不同组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否参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上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工作状况、每天照顾时间、有无付费人员协助照顾及有无照顾其他患者经历的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需求上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家属不同组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参加疾病相关知识培训可以共同解释因变量家属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26.7%的变异量;照顾时间可以解释家属居家护理需求21.6%的变异量。结论:(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对居家护理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对心理护理认知程度低;家属对居家护理需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对医疗康复护理需求度高。(2)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参加过疾病相关培训对家属护理知识知晓状况有影响;工作状况、每天照顾时间、有无付费人员协助照顾及有无照顾其他患者经历对患者家属在居家护理需求上有影响。(3)年龄越低、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通过各种途径参加过疾病相关知识培训的家属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居家护理认知程度越高;每天照顾时间长于12小时的家属居家护理需求越高。

陈梦凌,邓莉莉,叶飞宜[10](2020)在《高压氧综合护理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高压氧综合护理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医院收治的50例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高压氧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病人颅内压、GCS评分、Barthel指数、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护理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后GC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2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生活能力,降低颅内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二、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急性颅脑损伤所致早期精神障碍影响因素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急性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皮质醇改变的相关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构建
    4.1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构建
    4.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评估表的设计
    4.3 评估表的填写要求
    4.4 观察指标的修订和质量控制
    4.5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临床护理观察指标构建的展望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创伤性颅脑损伤与精神障碍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观察和护理
    2.1 提高对颅脑外伤躁动的识别能力。
    2.2 注意观察躁动的程度。
    2.3 症状的对症护理根据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3 生命体征监测

(3)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观察病人各项基础指标变化如心率、体温、颅内压以及血压、意识等。
        1.2.2 心理及健康教育等到病人的意识恢复之后,要让病人静心修养,缓解不良的负面情绪。
        1.2.3 气道护理方法若病人的颅脑损伤程度比较严重的话,很容易出现护理障碍,还有可能会伤及到支气管黏膜。
        1.2.4 皮肤护理措施因为颅内血肿清除方法联合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后病人的意识恢复速度比较慢,病人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
        1.2.5 营养护理干预在手术后3天之内,会通过鼻饲的方式来进行营养支持,让输注量以及速度得到良好控制。
        1.2.6 五官护理对策分析颅内血肿清除术之后病人会出现其他头面部外伤情况,在术后开展护理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保护好病人其他面部出现的损伤情况。
    1.3 评判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2.2 满意度评分结果
    2.3 不良反应发生统计结果
    2.4 干预后抑郁和焦虑、强迫评分
3 讨论

(4)针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组学的影响及营养状况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研究概况
        1.1.1 中医学对脑的生理病理观点
        1.1.2 中医病名命名
        1.1.3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病因病机
    1.2 中医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辨证分型
        1.2.1 中医证型辨证要点
        1.2.2 中医证型分布
        1.2.3 中医治疗
    1.3 现代医学对持续植物状态研究概况
        1.3.1 流行病学
        1.3.2 发病机制
        1.3.3 临床治疗
    1.4 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进展
        1.4.1 针灸为主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1.4.2 针刺穴位的研究进展
    1.5 肠道菌群的现代医学研究
        1.5.1 肠道菌群对机体的影响
        1.5.2 “肠-脑”轴
        1.5.3 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可能机制
    1.6 中医对肠道菌群的认识
        1.6.1 中医理论认为:肠道菌群当归属于中医脾胃功能
        1.6.2 从中焦脾胃入手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复杂性、难治性疾病的突破口
        1.6.3 针灸具体良好的调节胃肠道效应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
        2.2.1 PVS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2.5 退出(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随机分组方法
        2.3.2 样本量估计
        2.3.3 治疗方案
        2.3.4 主要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
        2.3.5 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估方法
        2.3.6 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
        2.3.7 技术路线
        2.3.8 统计学方法
        2.3.9 盲法实施
    2.4 研究结果
        2.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4.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4.3 试验完成情况
        2.4.4 营养状况
        2.4.5 肠道菌群结构
        2.4.6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2.4.7 安全性评估
第三章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研究结果分析
        3.2.1 中医症型分析
        3.2.2 营养状况分析
        3.2.3 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3.3 针刺治疗机制分析
        3.3.1 PVS中医溯源
        3.3.2 理论分析
        3.3.3 选穴依据
    3.4 小结
        3.4.1 创新之处
        3.4.2 不足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1675例颅脑损伤法医精神病鉴定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
2 结果
3 讨论

(6)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研究现状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小组
        3.1.2 函询专家小组
    3.2 研究方法
        3.2.1 证据查找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3.2.3 编制函询问卷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2.5 统计方法
        3.2.6 质量控制
    3.3 研究结果
        3.3.1 专家基本情况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3.3.3 函询结果
    3.4 讨论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病例的纳入标准
        1.2.2 病例的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试验中止标准
    1.7 资料收集
        1.7.1 一般资料收集
        1.7.2 标本收集与检测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定
    2.5 发生术后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2.6 质量控制措施
    2.7 统计方法
    2.8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实验的完成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3.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的分布情况比较
        3.2.2 两组患者抗生素首次暴露时间的情况比较
    3.3 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3.3.1 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情况比较
        3.3.2 血WBC数值比较
        3.3.3 血中性粒细胞(NEU)数值比较
        3.3.4 血C反应蛋白(CRP)数值比较
        3.3.5 血降钙素原(PCT)数值比较
        3.3.6 血白细胞介素-6(IL-6)数值比较
        3.3.7 血白细胞介素-8(IL-8)数值比较
        3.3.8 血白细胞介素-10(IL-10)数值比较
    3.4 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比较
        3.4.1 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单因素分析比较
        3.4.2 颅脑损伤术后卧床患者并发肺炎的多因素分析比较
    3.5 安全性观测及不良事件分析
4 讨论
    4.1 本研究结果分析
        4.1.1 本研究一般资料分析
        4.1.2 本研究临床效果分析
    4.2 引起颅脑损伤术后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4.2.1 年龄因素
        4.2.2 吸烟因素
        4.2.3 COPD因素
        4.2.4 GCS评分因素
        4.2.5 二次手术因素
        4.2.6 侵入性操作因素
        4.2.7 气管切开状态因素
        4.2.8 营养情况因素
    4.3 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肺炎的机理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性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现状
    3.2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的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3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
    3.5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回归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4.2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4 研究对象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相关性分析
    4.5 研究对象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问题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状况
    3.2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需求现状分析
    3.3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需求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
    3.4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多元线性回归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现状分析
    4.2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4.3 研究对象居家护理知识知晓度及需求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及局限性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颅脑损伤患者家庭远程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高压氧综合护理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试验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临床影响因素及护理观察指标研究[D]. 周小萍. 第三军医大学, 2016(05)
  • [2]颅脑损伤病人精神症状的观察护理[J]. 王艳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S1)
  • [3]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 周春平,陈香枝.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21(02)
  • [4]针刺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肠道组学的影响及营养状况观察[D]. 赵娜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1675例颅脑损伤法医精神病鉴定案例分析[J]. 夏明军. 中国农村卫生, 2020(20)
  • [6]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7]排痰加蓖麻油预防颅脑损伤术后卧床并发症肺炎的效果分析[D]. 谭英.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8]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照顾者照顾负担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D]. 尹娉. 延边大学, 2020(05)
  • [9]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居家护理认知及需求现状调查[D]. 宋柳荫. 延边大学, 2020(05)
  • [10]高压氧综合护理在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陈梦凌,邓莉莉,叶飞宜. 全科护理, 2020(12)

标签:;  ;  ;  ;  

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