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参饮片及其混制品的鉴别

拳参饮片及其混制品的鉴别

一、拳参及其混淆品草血竭的饮片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于凤蕊,林林,穆向荣,林永强[1](2020)在《拳参与其易混淆品的鉴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建立拳参与其易混淆品(珠芽蓼和草血竭)的鉴别方法,为拳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拳参项下方法,拳参与混淆品从性状、薄层上较难区分。文章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可以区别拳参与混淆品;当检测波长为327nm时,拳参、珠芽蓼和草血竭的HPLC色谱行为存在较明显差异,混淆品中均有两个特征色谱峰,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技术确认两个色谱峰分别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A)和4,5-O-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C),可以作为区别拳参与混淆品的两个特征性成分。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简单易行,能客观准确地区分拳参与易混淆品(珠芽蓼和草血竭),为规范拳参药材市场提供技术支持。

孟虎彪[2](2020)在《药材“性状—显微—生态—遗传”特征知识库构建与知识发现研究》文中指出“道地药材”是中药质量评价的原创综合性指标,具有优形、优质、优效特征。经历了 30余年,道地药材现代研究已产生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包括文本数据、图像数据等类型,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内容分散、结构不一等特点,且各特征数据类型之间,彼此孤立或联系较少。由于道地药材的形成受到种质、生态、加工方式、人文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搜集、整理、存储、管理、挖掘、利用道地药材各种类型特征数据,使其标准化、数字化,将有助于推动道地药材的现代研究和应用。本论文利用知识库构建技术具有知识抽取、清洗、融合、分类、表达和推理等优点,结合道地药材特征数据特点,基于1999年以来CNKI知网期刊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34种道地药材的文献,在搜集、筛选、整理具有道地药材特征文献的基础上,整合文献中道地药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数据,并将上述特征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基于传统经验和文献数据构建涵盖多种类型数据的药材“性状-显微-生态-遗传”特征知识库,实现道地药材特征知识、图片等数据的集成、展示、存储、删改、上传和下载等功能。该知识库将面向中医药科研人员、药材种植加工及流通企业、药材质量监管机构以及临床医生等,提供道地药材信息共享与发布。在基于知识库以及道地药材特征数据集成的基础上,以传统中药材品质评价“辨状论质”中“辨色论质”为主题进行知识发现示范研究。具体包含以下五个部分:1.录入数据项与数据元设计首先,以产地为核心对CNKI知网期刊数据库文献中药材特征数据进行整理,并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区域规划以及《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库》相关信息,设计了道地药材特征录入数据项,用于进行不同来源数据的清洗以及知识的融合。录入数据项包含文本、数字、字母等格式类型,可分为通用数据项和特征数据项。其中:(1)通用数据项39项,包含药材的ID、现代品种名称编号、现代品种名称、样品名称编号、样品名称、采样时间、采样人、产地名称及编号、GPS信息、采购时间/提供时间、药材市场/提供单位名称、药材批次、参考文献类型、参考文献中英文题名及期刊来源的相关信息;(2)性状特征数据项113项,包含药材基原以及不同入药部位(根及根茎、花、茎木、皮、叶、果实、种子)的形状、大小、质地、色泽、气味、表面特征、断面特征、其他特征,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鉴别要点及图片,经验药工姓名、单位、职称及工作年限等相应信息;(3)显微特征数据项69项,包含药材的3种显微类型特征(横纵切面显微特征、表面显微特征、粉末显微特征)、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鉴别要点描述、显微图片(药材、表面显微、横纵切面显微、粉末显微、鉴别要点对比)及相关信息(编号及拍摄角度)等数据;(4)生态特征数据项118项,包括药材产区的生态系统类型、植被类型、居群面积、栽培面积、土壤特征(容量、pH、重金属元素、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气候特征(温度、降水)、根际微生态(根际细菌优势种、真菌总数、根际真菌优势种)等数据;(5)遗传特征数据项25项,包括药材使用的分子标记类型(RAPD、SSR、ISSR、SNP、AFLP、DNA特征片段、其他)、分子标记数量、引物名称及序列信息、PCR反应体系和程序、PCR结果说明及图片等数据。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据项编写录入特征加工手册和录入特征加工表,为道地药材特征数据录入提供依据。2.知识库构建在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库的系统架构设计,其包含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把道地药材、入药部位、特征数据等实体及实体间的关系抽象为E-R(Entity Relationship)模型。逻辑结构设计则是把E-R(Entity Relationship)模型转换成二维数据表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行知识的存储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开发,形成道地药材知识集成、共享和发布的平台。3.数据元的录入与分析收集、筛选、整理1999年以来公开发表文献中有关34种道地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数据,并按照录入特征加工手册要求将特征数据录入至相应的录入特征加工表中。录入药材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药材、果实类药材、茎木类药材、花类药材、皮类药材,共涉及30个属的55个物种,数据元7261条,录入文献808篇,记录产地900个,涉及期刊291种,第一作者研究单位696个。按照品种及其性状、显微、生态、遗传特征对文献和录入数据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传统道地产区和文献出现高频产区,对道地药材研究现状和现代产区变迁情况进行梳理。结果如下:(1)对录入文献发表时间进行分析,1999-2019年期间,性状特征研究年平均论文数量22.55篇,但2015年后发文量极少;显微特征研究年平均论文数量6.35篇,其中以2010-2015年间发文量较高;生态特征研究年平均论文数量6.40篇,其中以2014-2016年间发文量较高;遗传特征研究起步较晚,年平均论文数量5.10篇,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根及根茎类、果实类、茎木类、皮类、花类、种子类、叶类药材性状特征数据,基本包含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表面/断面等特征,与传统药材质量评价的“形、色、质、气、味”一致。药材显微特征研究主要以横/纵切面显微为主,粉末显微次之;药材类型不同,研究重点亦有所侧重。遗传特征数据表明,目前药材使用的分子标记以SSR、RAPD最为常用,且在已录入的32种道地药材中SNP使用较少,说明SNP分子标记仍有很大的发展和应用空间。(3)通过对录入文献中药材产区按照出现频率高低进行整理,并将高频产区与道地药材传统道地产区进行对比,发现现代产区变迁呈现以下特点:随着药材栽培面积的扩大,部分药材产区的分布已相当广泛;高频产地与其传统道地产地存在变化,部分药材的产区不断以道地产区为核心向周围辐射发展;药材产区的分布也可能受到品种的影响。因此,产区的变迁可能与古今生态环境变化、人员交流、对中药资源的需求等多种因素有关。(4)以丹参为例,比较高频产区(河南省卢氏县、栾川县、灵宝市,山东省莒县、平邑县)与传统产区(四川省中江县)的生态特征,结果表明,中江县土壤pH偏碱性、年均温度较其他产地高、年降雨量也较其他产地丰沛、质地主要是砂质土,推测高温高湿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根的生长和道地丹参的形成。4.知识发现以“辨色论质”为主题,利用道地药材特征知识库进行知识发现示范研究。首先通过整理2015版《中国药典》中收录药材使用色泽指标情况,发现含有色泽指标的药材277种,并根据颜色大致分为9大类。结合知识库中药材特征相关颜色数据,发现药材颜色量化数值与药材相关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药材颜色指数可作为评价药材质量的指标之一;并对34种药材的颜色、颜色所在部位和Lab值进行整理,总结出34种药材可作为评价药材质量的色泽候选指标。在此基础上,选择北芪为对象,分析其“金井玉栏”特征与颜色值的关系。对不同产地蒙古黄芪韧皮部和木质部的颜色值进行测量,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样品间木质部b、韧皮部L、木质部与韧皮部L差值呈现显着性变化,说明利用颜色数值可以有效的对“金井玉栏”特征进行表征,且L值可能是导致“金井玉栏”对比鲜明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L或a、b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推测两部位“颜色”相关成分及变化规律相同;且L与b变化趋势相反,推测L颜色成分与b颜色成分受到拮抗调控的影响。黄芪横断面颜色数值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山西产地黄芪“金井玉栏”特征较其他产地鲜明,说明颜色值可作为快速评价北芪特征的指标。聚类结果中内蒙古武川(WC)单独聚为一类,其它四个产地聚为一类,推测水分是导致内蒙古武川所产黄芪横断面颜色与其它产区差异较大的原因。

王丽[3](2018)在《南京市医院药房中药饮片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三章对中药的保护与发展、中药质量的监测管理、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要求各地分局不定期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飞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上网通报。中药饮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中医治病的结果,中药饮片在加工、运输、贮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饮片自身特性等原因,易发生含水量超标引起的虫蛀、霉变等变质现象。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海洋性生物及个别植物类中药明确提出需要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中药房对入库饮片仍沿用传统经验验收方法,对饮片质量的定性分析几乎呈空白状态。本文将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究医院中药房饮片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含水量、重金属含量检测进行饮片质量实证分析,进而为中药饮片品质的保证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目的]促进医院中药房和政府机构深化对中药质量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保障中药品质,保证用药安全;针对易变质中药饮片进行含水量及重金属含量检测,检验饮片质量是否合格;从市场选购水分检测仪,通过比较分析,选择快速、灵敏的检测仪器运用于日常验收工作中。[研究方法]在回顾性分析统计2012年-2016年某三级医院中药房发生的饮片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医院等级划分,对南京市各医院药房中药饮片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以饮片在医院药房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作为关键部分,请具备中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对所在医院中药饮片管理、养护现状、饮片质量等问题做出评价;针对容易发生虫蛀和霉变的63种中药饮片以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饮片含水量作标准,以烘干法为对照,使用快速水分检测仪(YHT01、MD7822、奥豪斯MB25),分别对63种饮片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含水量;随机选择不同药用部位的58种中药饮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检测中药饮片中的铜、镉、铅、汞、砷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68份,有效问卷实为152份,有效率达90.47%。通过分析发现南京地区各医院药房对中药饮片的验收、养护、装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易虫蛀(霉变)中药品种分析、问题饮片处理措施、发药讲解方面对中药饮片质量保证具备了较强的正向作用。各医院的硬件设施,中药学人才配备,管理水平均较为先进,因此调查的结果较好,这与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现状的理论分析结果一致。(2)经统计学分析,烘干法和三款水分检测仪器法对中药饮片含水量检测结果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YHT01适用于根及根茎类、菌类、果实类等片型较大且厚薄均匀的饮片,其价格便宜、携带轻便、经检测可以用于日常水分验收;MD7822适用于果实、种子类饮片,其价格便宜、携带轻便、经检测可以用于日常水分验收;奥豪斯MB25适用于多种类型饮片,但饮片需切成薄片或打成粗粉后才能检测,检测耗时短,但不方便携带,经检测可以用于日常水分验收。在实际工作中YHT01和MD7822可以互补使用以扩大检测范围,各医院药房可根据需要配备相应仪器以便快速检测中药饮片水分含量。(3)根据重金属标准含量规定,采用可靠、准确的检测方法对58种随机抽取的中药饮片进行重金属含量检测,所测定饮片重金属铜、镉、铅、汞、砷含量均在规定的标准值以下,但是部分品种如黄连、香附、虎杖等根及根茎类饮片中铜的含量接近于限定值,提示了不同的用药部位可能富集不同种类的重金属。[研究结论]医院药房对中药饮片的采购、验收、养护等环节,可111以通过传统经验方法和现代化检测仪器的结合实现对中药饮片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保证饮片质量,从而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段宝忠[4](2017)在《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文中认为傣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自然、历史条件以及历代傣医药本草文献记载不详等影响,傣药材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傣药的品种不清和使用混乱。为了澄清傣药资源的品种情况,建立傣药材鉴定体系,为推进傣药材的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民族植物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傣药材开展了系统整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库构建和DNA条形码技术,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以及二者结合在傣药材鉴定和市场监管中的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前人近40年的研究成果,引用专着35本,期刊文献143篇,采用专业数据库查询验证,共收集到傣医学药物信息8590条。去除无拉丁名或拉丁名无法确认的药材信息97条,获得傣药材有效信息8493条。将上述物种拉丁名进行同异名处理后,以接受名(Accept name)作为唯一字段,对目前傣医学记载使用的1654种药物从从植/动/矿物名、傣文名、科、药材名、部位、拉丁名、功能主治、文献来源、标准收载等进行修订,编制了傣族药物资源编目信息集。2.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傣药材资源种类、传统利用特点、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1傣医学使用的药物种类丰富,目前已记载的使用的药物共有1654种,其中植物药1491种,分属于191科,836属,包括地衣类2科2属4种,真菌类7科9属9种,苔藓类1科1属1种,藻类2科2属2种,蕨类植物19科26属42种,裸子植物7科7属13种,被子植物153科789属1420种;动物药141种,分属于90科123属;矿物药22种。在傣医使用1491种傣药植物中,为我国特有分布的药用植物有159种,分属于70科133属;被列入濒危珍稀名录保护的有152种,分属62科133属;动物药中,列入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种数有68种,占动物类傣药总数的48.22%。2.2从使用特点来看,傣族植物药的药用部位以根及根茎类入药频次最高,其次为全草类和叶类。主治疾病方面,植物药中主治疾病最多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其次分别是针对各种体征、损伤、循环系统、皮肤、呼吸以及泌尿系统等疾病;动物药则以皮肤、体征和循环系统疾病为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和传染病;矿物药主要为皮肤和循环系统疾病。从使用方法来看,植物药以汤剂用法最多,其次是各种贴剂(外敷或外搽);动物药多以粉剂形式使用,其次是贴剂;矿物药则多为外用,以贴剂(涂抹敷患处)方式为主。2.3傣药材质量标准整理结果表明,目前共有785个傣药材被各级标准收载,占傣药材总数的47.46%,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品种有327个。以豆科和大戟科为例,从药材名称、品种和基原、部位、功效、质量标准等方面的分析表明,目前傣药材的“品种-名称-基原”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其药用部位和功效表述上仍有待规范;傣药材的质量标准极不完善,阻碍了傣药的产业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强傣药的本草考证、资源与使用现状调查,并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技术开展系统研究,推动傣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工作。3.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傣药材的基原植物总DNA,通过PCR扩增其ITS2序列或psb A-trn H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 Aligner 5.1.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获得傣药材ITS2序列或psb A-trn H序列,建立了300种常见傣药材的DNA标准序列;在此基础上,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和数据库技术,结合分析Gen Bank序列,采用BLAST分析防错、系统树分析防错等方法核验序列的可靠性,建立了傣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该库由样品数据库、序列数据库组成,包含1000余种傣药材和大量混伪品及密切相关物种。4.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哈宾蒿”、“芽杆庄”、“芽灵捂”、“贺帕举雷”4种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在傣药材鉴别中的应用。结果表明DNA条形码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可有效用于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其操作易于流程化,标准化,为傣药的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4.1基于大青属(Clerodendrum)12种植物共48份样品和Gen Bank下载序列,构建大青属ITS2和psb A-trn H条形码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对27份购自市场的“哈宾蒿”药材及饮片进行鉴定,结果表明,ITS2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大于种内最大变异,而psb A-trn H序列种间最小变异则小于种内最大变异。因此,ITS2序列作为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哈宾蒿”药材及其混伪品。市场药材调查研究表明,市售哈宾蒿基原物种来源复杂,27份药材中仅有一份为C.japonicum(Thunb.)Sweet,应用DNA条形码技术能对流通市场进行有效监管。4.2基于重楼属(Paris)及其易混品9种植物共30份实验样本,构建“芽杆庄”及其易混品的高分辨熔解曲线鉴别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0份购自市场的“芽杆庄”药材进行鉴定,全部药材能够归属到相应的物种类群,进一步的DNA测序比对结果与高分辨熔解曲线分型一致,表明高分辨熔解曲线用于药材市场流通监管是可行的。4.3基于耳草属Hedyotis 16个物种共70条ITS2序列构建“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近缘物种DNA条形码数据库,结果表明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以及比对法和最小距离法均能够明显区分耳草属16个物种。应用该数据库对市场收集的15份“芽灵捂”药材进行鉴定,比对结果显示7份药材与白花蛇舌草相似度最高,聚为一支,3份药材与纤花耳草具有高度相似性,聚为一支,余者为其他物种。而后根据DNA条形码研究结果,选择已知基原的“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其混伪品,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对其进行鉴别,结果显示高分辨熔解曲线能有效鉴别“芽灵捂”(H.diffusa Willd.)及其混伪品。4.4基于ITS2序列,对42份收集于市场的贺帕举雷(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rucz.)Schischk.)药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份药材与防风相似度最高,15份与竹叶防风相似度最高,5份与杏叶防风相似度最高,8份与华山前胡相似度最高,1份与葛缕子相似度最高,1份与白花前胡相似度最高。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NJ树以及比对法(BLASTl)和最小距离法(Nearest distance)均能够明显区分上述六个物种。利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对4种已知基原的“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显示高分辨熔解曲线能有效鉴别“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本研究表明市售贺帕举雷(S.divaricata(Trucz.)Schischk.)药材基原物种来源复杂,应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和高分辨熔解曲线法能够对药材流通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综上所述,本研究系统地对傣药材资源品种进行了整理,首次澄清了傣药材的资源品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傣药材DNA条形码数据库,并建立了300种常用傣药材DNA标准序列。同时将DNA条形码以及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技术成功的用于几种常见傣药材及其混伪品的鉴定,为其他民族药材的分子鉴定研究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对傣药材的鉴定、临床用药安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濒危物种保护均有重要意义。

梁飞[5](2013)在《道地药材考 ——以20种中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旨在探讨道地药材的相关问题,包括道地药材的本质、道地药材的特点、道地药材形成与影响因素等内容。全文分为各论与总论两大部分。各论部分参考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一书,按照近现代道地药材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的区划分类传统,分别选取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十大类别中的2种常要道地药材(具体为:附子、丹参、巴戟天、桂枝、三七、茯苓、天冬、朱砂、地黄、山药、白术、乌药、细辛、防风、黄芪、阿胶、当归、枸杞子、吴茱萸、苍术;植物药共18种;矿物药、动物药各1种),考察其古代(至清代)的药用历史。总论部分在个例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道地药材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内容为:1“道地”一词的文献考察:“道”、“地”连用,合为一词,约始于东汉。其意义则在二字原义的基础上有所衍伸。至南宋,类似道地药材含义的道地一词用法开始见诸文献。明代,与道地药材相近的道地一词用法大量出现,“道地”成为当时的本草着作、医学着作乃至社会生活中表达优质含义时较为常用的词汇;同时,“道地药材”的专有称谓也正式出现。“道地药材”中的“道地”二字,以其本义为基础,融合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含义,指明特定产地的药材质量较其他地区所出同类药材更为优良。2道地药材的观念渊源:道地药材强调了药材的产地。事实上,中医学重视药材产地的这种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物产这一认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这种观念形成以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期如促进了贡品制度的建立,后期如促进了道地药材这一特殊医学现象的产生。3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既是我国古人对药物认识与应用的历史,也是本草学发展的历史。先秦时期,我国古人对于药物已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含了药物产地的观念与相应的文献记载。至秦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着本草学的建立;这一时期,在药物总结的基础上,药物理论、药物炮制、药物组方都得到了发展;《神农本草经》中还明确提出了产地的重要意义。魏晋时期,服食之风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古人在药物应用方面的探索,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古人在追求服食药物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产地也非常重视。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的出现,标志着本草学历史上又一次药物总结的完成;而《齐民要术》的问世,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药物栽培的巨大进步,对于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至唐代,药物的产地划分已初显规模,其代表就是《千金翼方》的“药出州土”篇,以当时的政治区划单位“道”为据,划分药物的产地,成为后世道地药材之肇端。此外,唐代的政典、志书对于药材的产地分布也多有记载。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达,各类手工业亦颇为兴盛;商业繁荣,儒学复兴。这一时期,中医学,包括本草学在内,同样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医疗制度方面,如太平惠民局的建立,太医局本草学科的设立;本草整理方面,如《开宝本草》、《嘉佑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等书籍的问世。此外,药物的栽培也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最早的药物专谱——《彰明附子记》。金元时期,以张元素为代表的医家,在药物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巨大贡献,提出了药物升降浮沉、药物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深化了人们对于药物的认识。至明代,在前代基础上,正式出现了道地药材的名称。道地一词频频出现在医学书籍中,方书中还大量标注药物的产地信息以示强调,本草书籍中还就道地药材的认识加以阐发。清代,是道地药材发展的繁荣阶段。除了医学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与强调外,以道地药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药材贸易也欣欣向荣,更出现了专卖固定地区特产药材的药材帮会组织。4道地药材的确立时间:在阐明道地药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这一事物的最终确立是在明代。这表现在药物的生产、药物的加工、药物的流通与药物的使用四个方面。药物生产方面,表现为药物产区的形成。明代药物的栽培较前代更有发展,每一地区都有大量的种类丰富的药物产出。而其中质量优良者,更是形成了专门的药材生产区域。药物加工方面,则体现为饮片的出现,炮制工艺的提升,以及药物包装的精致。饮片是目前中药材的主要规格,而其正式出现即在明代;饮片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药材的煎煮、保存,也便于药材的流通。明代的炮制工艺较前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得益于明代药业规模的扩大,使得集中生产成为可能,各类精致繁复的炮制工艺得以实现并获得发展。药物的包装在明代也有了很大进步,不仅精美,而且具有完整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商品特色。药物的流通方面,主要体现为明代高度发达的药业经济,包括遍布全国的药店药肆与全国性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药物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医学书籍中对于道地药材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方书中每每加注药物产地信息以示区别;而本草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也非常丰富。5道地药材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受到自身物种品质、所处自然环境、中医学术、农业耕种、科技制造、经济贸易与政治人文七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各类因素的具体影响互不相同又彼此交错,形成了互为因果、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为:道地药材自身的物种品质,是决定道地药材优于普通药材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是道地药材物种形成的基础,赋予道地药材特殊的秉性,并为其生长繁衍提供支持;自然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道地药材物种的变化,如果这一物种无法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最终只能被历史淘汰。中医学术是道地药材之所以成为药材的关键,对于发现药物的功效、扩展药物的种类、指导药物的应用、检验药物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耕种使得药物从野生发展为栽培,不仅能够扩大药物的来源,同时还可以扩展药物的应用方式,而对于道地药材来讲,农业耕种技术的发展,还是道地药材产区形成的重要原因。科技制造既能促进医药知识的传播,也能推动工具技术的革新,从而间接地促进道地药材的研究与生产加工。经济贸易对于道地药材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首先,经济利益的刺激使得道地药材的生产获得发展;第二,商业竞争的激烈促进药材经营者在药物炮制工艺、药物包装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第三,药材经营者以道地药材为招牌吸引民众,又进一步扩大了道地药材的影响力;第四,药材生产的普及性、经济利益引发的作伪行为,又促进了道地药材优劣真伪的鉴别。政治人文对于道地药材的影响包括: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从事药物研究的人员素质;统治阶级对于珍贵药材的搜刮,往往导致药材的濒危;社会发展导致的人口增长,必然增加药物的需求,从而刺激药物的生产与贸易;社会整体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产与药物的流通。此外,药物的出产还表现出一定的向心性,即靠近政治中心的地区,往往有多种优质药物出产。6道地药材的属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具有四种属性,体现了道地药材四个方面的特质,包括:物质属性(道地药材的本质属性)、医学属性(道地药材的评价标准)、文化属性(道地药材的社会意义,又可细分为药物文化、药王文化、药市文化)与商业属性(道地药材的品牌特征)。

孔增科[6](2012)在《中药饮片流通市场常见伪品、掺伪品及混淆品的研究》文中认为中药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疗效和中药饮片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机构的社会信誉。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将近年来在中药饮片流通市场中常见的伪品、掺伪品及混淆品列简表予以归纳,以引起涉药单位和中药饮片鉴定、应用技术人员的注意,达到杜绝伪品、掺伪品,合理应用混淆品的目的。

程乔德美,姚默,申万祥,刘向辉,李文婧,王思文,巩江,倪士峰[7](2012)在《藏药草血竭的药学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草血竭的鉴定、药理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为草血竭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8](2011)在《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文中指出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特别对注射用原料药和注射用制剂药。《中国药典》2005年版尚未收载该品种。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测,以考察该方法的可行性。1药品与试剂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黄石世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00301、20100601、20100801);细菌内毒素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50601-210169);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湛

刘振启,刘杰[9](2010)在《拳参与易混品的鉴别》文中指出拳参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图经本草》,别名山虾子、回头参、草河车、虾参、倒根草、紫参。药材来源拳参为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华北、西北、山东、江苏及湖北等地。春初发芽时或秋季茎叶

付杰超,马跃平,王维宁,董茜,刘晓秋[10](2009)在《拳参及易混品的光谱鉴别》文中指出拳参为蓼科蓼属植物拳参Polygonum bistorta L.的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血之效。目前市场上拳参药材以及饮片的易混品较多。由文献记载和所购饮片鉴别情况来看,常见的混淆品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西南地区的草血竭、西北地区的珠牙蓼以及东北地区的耳叶蓼,而且这儿种药材通常在当地都作为拳参使用。尽管药典规定了拳参的性状、饮片的炮制方法,但是从所收集的饮片

二、拳参及其混淆品草血竭的饮片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拳参及其混淆品草血竭的饮片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拳参与其易混淆品的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别研究
    2.2 薄层色谱研究
        2.2.1 药典方法
        2.2.2 探索研究方法
    2.3 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2.3.1 HPLC色谱条件
        2.3.2 LCMS-IT-TOF条件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6 特征成分的发现
    2.7 特征成分质谱确认
    2.8 方法学考察
        2.8.1 仪器精密度试验
        2.8.2 专属性试验
        2.8.3 保留时间的稳定性
        2.8.4 耐用性试验
3 讨论

(2)药材“性状—显微—生态—遗传”特征知识库构建与知识发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2. 知识库研究进展
    3. 中医药知识库研究进展
    4. 本论文的思路设计
第二章 录入数据项与数据元设计
    2.1 通用数据项
        2.1.1 品种
        2.1.2 样品及产地
        2.1.3 参考文献
    2.2 性状特征数据项
        2.2.1 文字数据项
        2.2.2 图片数据项
        2.2.3 鉴别数据项
    2.3 显微特征数据项
        2.3.1 显微特征文字数据项
        2.3.2 显微特征图片数据项
        2.3.3 显微特征仪器数据项
    2.4 生态特征数据项
        2.4.1 文字数据项
        2.4.2 生态特征图片数据项
    2.5 遗传特征数据项
        2.5.1 遗传特征实验方法数据项
        2.5.2 遗传特征PCR数据项
    2.6 金银花特征数据的提取与录入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药材特征的知识库构建与架构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知识需求
        3.1.2 功能需求
    3.2 系统架构设计
        3.2.1 概念结构设计
        3.2.2 逻辑结构设计
    3.3 系统开发
        3.3.1 系统开发工具
        3.3.2 系统功能
        3.3.3 数据管理和共享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库数据元录入与分析
    4.1 数据元的收集与筛选
    4.2 数据元的整理与录入
    4.3 数据元录入结果分析
        4.3.1 品种及其特征
        4.3.2 录入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4.3.3 性状数据分析
        4.3.4 显微特征数据分析
        4.3.5 遗传特征数据分析
    4.4 录入文献道地药材产区分析
    4.5 产区生态特征比较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中药“辨色论质”的知识库知识发现研究
    5.1 基于特征数据库的药材传统质量评价信息整理
        5.1.1 《中国药典》中药材色泽指标情况
        5.1.2 基于特征数据库挖掘34种药材色泽特征信息
    5.2 不同产地黄芪颜色数量分类研究
        5.2.1 材料和方法
        5.2.2 仪器
        5.2.3 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南京市医院药房中药饮片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
    1.1 中药在市场流通中的现状分析
        1.1.1 中药饮片来源问题
        1.1.2 中药饮片炮制问题
        1.1.3 中药饮片贮藏保管问题
        1.1.4 中药饮片包装问题
        1.1.5 运输问题
    1.2 中药饮片在医院药房流通中的现状分析
        1.2.1 采购方面
        1.2.2 验收方面
        1.2.3 保管方面
        1.2.4 人员方面
    1.3 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3.1 法律法规修订不及时
        1.3.2 法律法规制度的缺失
        1.3.3 保障意识的薄弱
        1.3.4 经济利益的考量
        1.3.5 社会大环境需求的影响
第二章 南京市医院药房中药饮片问题调查分析
    2.1 调查表的设计
    2.2 调查的实施
    2.3 调查表的收集、录入
    2.4 调查数据统计
    2.5 调查结果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三款水分检测仪检测效果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中药饮片重金属含量调查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
    4.3 试药检测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南京市医院药房中药饮片管理研究
    5.1 中药饮片在医院流通中细节的完善
        5.1.1 借用管理工具,优化工作细节
        5.1.2 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
        5.1.3 采购、领货环节
        5.1.4 验收环节关键控制点
        5.1.5 贮藏与养护环节
        5.1.6 人员因素
        5.1.7 发药讲解
    5.2 法律法规的完善
        5.2.1 部分标准修订不及时
        5.2.2 城乡集贸市场的界定
        5.2.3 批准文号的管理
        5.2.4 有效期的规定
    5.3 提高检查的力度
    5.4 提高饮片质量
        5.4.1 统一药品标准
        5.4.2 划分中药饮片等级
    5.5 转变百姓观念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调查表
    附录B 中药饮片贮藏要求检索表
    附录C 中药饮片含水量检索表
作者简介
致谢

(4)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傣药品种整理研究现状
        1.2.2 傣药材的鉴定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傣族药物资源信息数据集研究
    1 引言
    2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文献资料的筛选
        2.3 编目数据的录入
        2.4 传统利用信息的规范化处理
        2.4.1 动植物、矿物名录的验证与修订
        2.4.2 传统利用信息的整合
        2.4.3 药材傣文名的修订
    3 数据样本描述
    4 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
第二章 中国傣药资源品种整理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采集方法
        1.2 底层数据库来源
        1.2.1 药材资源科、属及名称底层数据库
        1.2.2 濒危物种底层数据库
        1.2.3 中国特有种底层数据库
        1.2.4 药材质量标准底层数据库
        1.2.5 主治疾病底层数据库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傣药学本草着作现状
        2.2 傣药资源的种类
        2.2.1 傣药植物资源
        2.2.2 傣药动物资源
        2.2.3 傣药矿物资源
        2.3 傣药资源传统利用特点
        2.3.1 傣医植物药的药用部位
        2.3.2 傣药的主治疾病
        2.3.3 傣药的使用方法
        2.4 傣药材的质量标准
        2.4.1 傣医植物药质量标准
        2.4.2 傣医动物药质量标准
        2.4.3 傣医矿物药质量标准
        2.5 傣医学药用植物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实例
        2.5.1 豆科傣药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
        2.5.2 大戟科傣药品种整理与标准分析研究
    3 结论
        3.1 傣药材的品种整理与傣医药的传承发展
        3.2 傣药材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
        3.3 傣药材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傣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和标准系列
    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数据库构成
        2.2 物种鉴定系统
        2.3 傣药DNA条形码标准序列
        2.3.1 菩提树
        2.3.2 玫瑰茄
        2.3.3 佛肚树
        2.3.4 马缨丹
        2.3.5 木豆
        2.3.6 腊肠树
        2.3.7 白花蛇舌草
        2.3.8 大叶千斤拔
        2.3.9 美登木
        2.3.10 三对节
        2.3.11 桢桐
        2.3.12 南山藤
        2.3.13 糖胶树
        2.3.14 古山龙
        2.3.15 波罗蜜
        2.3.16 云南斑籽
        2.3.17 木棉
        2.3.18 长春花
        2.3.19 灯油藤
        2.3.20 臭牡丹
        2.3.21 地涌金莲
        2.3.22 叶下珠
        2.3.23 黄花夹竹桃
        2.3.24 垂序商陆
        2.3.25 地胆头
        2.3.26 马莲鞍
        2.3.27 铁刀木
    3 小结
第四章 傣药材DNA分子鉴定应用研究实例
    1 总论
        1.1 仪器,材料与方法
        1.1.1 仪器与试剂
        1.1.2 DNA提取
        1.1.3 PCR扩增
        1.1.4 数据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样本材料
        2.1.2 药材样本
        2.1.3 仪器,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及分析
        2.2.1 扩增及测序效率
        2.2.2 DNA条形码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2.2.3 种间/种内遗传距离分析
        2.2.4 DNA条形码序列分析
        2.2.5 不同序列Barcoding gap检验
        2.2.6 ITS2的物种识别能力和NJ树
        2.3.讨论
        2.3.1 根类药材DNA提取方法改进
        2.3.2 DNA片段筛选
        2.3.3 DNA条形码在民族药物学应用的意义
        2.4 结论
    3 Bar-HRM技术鉴定“芽杆庄”及其混伪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高分辨熔解曲线模型的建立
        3.2.2 HRM-PCR测序结果分析
        3.2.3“芽杆庄”商品药材的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
        3.3 结论
    4 傣药“芽灵捂”及其混伪品DNA分子鉴定研究
        4.1 材料
        4.1.1 材料来源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参考数据库建立
        4.2.2 市场药材DNA条形码鉴定
        4.2.3 传统熔解曲线分析
        4.2.4 HRM分析
        4.3 结论
    5 基于Bar-HRM技术鉴定“贺帕举雷”及其混伪品
        5.1 材料
        5.1.1 材料来源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NJ树聚类分析
        5.2.2 ITS2序列变异分析
        5.2.3 传统熔解曲线分析
        5.2.4 HRM分析
        5.3 讨论
    6 小结
结语与创新
第五章 文献综述
    1 傣药资源概况
        1.1 傣药资源的分布特点及生态环境
        1.2 傣药资源特色
    2 傣药材品种整理研究状况
        2.1 傣药材本草整理现状
        2.2 傣药种类整理情况
        2.3 傣药材的基原鉴定与考证研究现状
        2.4 傣药材标准研究现状
        2.5 傣药材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3 傣药材鉴定研究现状
        3.1 傣药材传统鉴定研究现状
        3.2 傣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
致谢

(5)道地药材考 ——以20种中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发展历程
        探索期:50-60年代
        发展期:80-90年代
        兴盛期:21世纪至今
    2 研究概况
        2.1 现代科学研究
        2.2 传统文献研究
        2.3 政策法规研究
    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思路
        2.1 归纳
        2.2 联系
        2.3 发展
        2.4 属性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步骤
第一部分
    1 道地药材的名称含义
        1.1 “道”与“地”的本义
        1.2 “道地”最初的含义
        1.3 “道地”与药材的合用
        1.4 “道地药材”的正式出现
    2 道地药材的观念渊源
        2.1 五方的观念
        2.2 地产的认识
        2.3 贡品的出现
    3 道地药材的历史概览
        3.1 风雅颂经——先秦·本草的最初认识
        3.2 理法药方——秦汉·本草的理论建立
        3.3 服食之风——魏晋·本草的功效探索
        3.4 要术惠民——南北朝·本草的人工栽培
        3.5 道分天下——隋唐·本草的产地划分
        3.6 责备求全——两宋·本草的全面发展
        3.7 立异为变——金元·本草的学术创新
        3.8 名正物兴——明代·道地称谓的出现
        3.9 习以成俗——清代·道地药材的繁荣
    4 道地药材的确立时间
        4.1 名称的出现
        4.2 应用的普及
        4.3 产区的形成
        4.4 交易的发展
    5 道地药材的影响因素
        5.1 物种品质
        5.2 自然环境
        5.3 中医学术
        5.4 农业耕种
        5.5 科技制造
        5.6 经济贸易
        5.7 政治人文
    6 道地药材的属性
        6.1 物质属性——本质属性
        6.2 医学属性——评价标准
        6.3 文化属性——社会意义
        6.4 商业属性——品牌特征
第二部分
    1 附子
    2 丹参
    3 巴戟天
    4 桂枝
    5 三七
    6 茯芩
    7 天门冬
    8 朱砂
    9 地黄
    10 山药
    11 白术
    12 乌药
    13 细辛
    14 防风
    15 黄芪
    16 阿胶
    17 当归
    18 枸杞子
    19 吴茱萸
    20 苍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藏药草血竭的药学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材的鉴定
    1.1 植物形态
    1.2 药材鉴别
    1.3 显微鉴别
    1.4 理化鉴别
2 药理研究
    2.1 镇痛抗炎的作用
    2.2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2.3 抗肿瘤作用
    2.4 抗流感病毒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3.2 治疗痛经
    3.3 治疗痢疾
    3.4 治疗肠胃炎
    3.5 治疗仔猪白痢
4 小结与展望

(8)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与结果
    2.1 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
    2.2 样品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2.3 样品的干扰实验
    2.4 样品中细菌内毒素的常规检查
3 讨论

(9)拳参与易混品的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与混乱品的鉴别要点
与混淆品重楼的鉴别要点

四、拳参及其混淆品草血竭的饮片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拳参与其易混淆品的鉴别研究[J]. 于凤蕊,林林,穆向荣,林永强. 时珍国医国药, 2020(10)
  • [2]药材“性状—显微—生态—遗传”特征知识库构建与知识发现研究[D]. 孟虎彪.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南京市医院药房中药饮片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D]. 王丽. 东南大学, 2018(12)
  • [4]傣药资源品种整理与分子鉴定[D]. 段宝忠.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7(11)
  • [5]道地药材考 ——以20种中药为例[D]. 梁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6]中药饮片流通市场常见伪品、掺伪品及混淆品的研究[A]. 孔增科. 第三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年会暨首届中药葛根国际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7]藏药草血竭的药学研究概况[J]. 程乔德美,姚默,申万祥,刘向辉,李文婧,王思文,巩江,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5)
  • [8]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J]. 方海燕,方学勤,刘元胜. 时珍国医国药, 2011(12)
  • [9]拳参与易混品的鉴别[J]. 刘振启,刘杰. 首都医药, 2010(11)
  • [10]拳参及易混品的光谱鉴别[A]. 付杰超,马跃平,王维宁,董茜,刘晓秋.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标签:;  ;  

拳参饮片及其混制品的鉴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