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企业“参加WTO入学考试”

2004年:中国企业“参加WTO入学考试”

一、2004:中国企业“入世赶考”(论文文献综述)

邵继慧[1](2019)在《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完成“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特别需要敢于拼搏、敢于创新、敢于挑战、敢于担当、敢于胜利的“弄潮儿”精神。正因如此,本论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为题,力求从出场逻辑、精神内涵、特色价值、践行路径等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展开研究探讨,以求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所裨益。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有着深邃深刻的出场逻辑,具体表现为博大精深的理论逻辑、悠远深厚的历史逻辑、问题指向的实践逻辑和特色鲜明的个人风格等四个方面。这其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相关阐述构成了理论逻辑最基本的东西。面对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艰巨任务,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精神,在多个场合、结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创新实践,反复强调了敢于斗争、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在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过程中,列宁更是用自己的切身实践诠释了无产阶级政党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面对所肩负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奋力开拓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坚定自信。这其中,毛泽东的实事求是、邓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泽民的与时俱进和胡锦涛的求真务实,都为中国共产党勇于创新、敢于胜利的理论与实践写下浓墨重彩的恢弘篇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弄潮儿”精神的深厚理论来源。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使中华民族聚合起强大丰厚的勤于创新、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伟大奋斗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弄潮儿”精神形成的深邃历史渊源。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所铸就的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拼搏中,务实、超越、创新、攻坚的时代精神,敢为人先、只争朝夕、敢闯敢试和直面难题的创新做法,都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形成提供着坚实的实践基础。此外,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是习近平同志在地方从政期间的专有代名词。正因为有着这种精神气质,无论走到哪、担任什么职务,习近平同志总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气象,有力地推动当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正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出场逻辑如此庄严隆重,所以,这一精神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内含系统严密的敢于挑战的革命精神、敢于创新的超越精神、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其中,敢于挑战是前提,敢于创新是基础,敢于拼搏是核心,敢于担当是本质,敢于胜利是目标,由此建构一个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科学内涵。当然,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完全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产生的“弄潮儿”精神当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因此,坚定的人民性、突出的实践性、科学的继承性和鲜明的创新性,就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思想特色。“弄潮儿”精神是锻造中国共产党优秀品格的精神之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力量之源,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纽带,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的思想号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迫切要求我们大胆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干在实处,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始终走在前列,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敢于勇立潮头,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去践行“弄潮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时代青年应有的贡献。

晏洁[2](2015)在《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文中指出发现乡土,改造乡土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知识界对于中国社会未来道路走向的一个基本共识,而新文学也以书写乡土、表现乡土的方式参与到国家改造与社会进步中。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同时也是用叙述建构文学中的乡土世界。本文通过启蒙、革命与自由主义这三个不同的创作视角去观照乡土文学中乡景、乡绅、乡民与乡俗等四个不同的主题,借由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的对话,尽可能地去还原乡土,重构乡土文学叙事。本文共三个部分,绪论、论文主体四章与结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概念的梳理与研究的创新之处。论文主体部分第一章论述乡景叙事,乡土风景以诉诸读者视觉神经的直观意象,通过不同的切入视角,乡村风景呈现出多元且迥异的艺术画面,在这些风景描写的背后,则是表达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乡土中国的不同看法。第二章论述乡绅叙事。乡绅作为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所特有的社会与文化群体,在现代乡土文学中呈现出各有差异的形象,通过考察乡绅形象的现实存在与文学叙事之间的交错、背离或重合,多角度去理解乡土文学叙事中的乡绅形象呈现的真正动因。第三章论述乡民叙事。作为乡土社会中的主体部份,乡民必然成为乡土文学中的绝对主角,但是由于文化与地位所限,他们只能处于被书写的状态,其形象与诉求都是通过知识人为媒介来表达的,作为一个抽象的整体概念,作家的观照角度决定了他们只是选取某个想要言说的部分,每个角度都被视为或者刻意塑造为对象的全部。第四章论述乡俗叙事。乡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土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作家们对于乡俗的选择性书写和表现呈现出乡俗叙事的复杂性,也表露出各类型作家对于乡土文化精神的根本态度。结论部分是对于多重视角下乡土文学叙事的整体论述,从乡景、乡绅、乡民与乡俗等四个主题、三个不同角度论述,拼贴出一个完整的乡土叙事研究,同时进行的这四个主题的历史文本与文学文本的对话,我们也尽可能地还原出一个现代乡土社会。

许彦华[3](2013)在《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干扰了市场秩序,也给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以食品企业的诚信问题令人堪忧。本文打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以静态分析和概念研究为主的局限,尝试将生命科学中的“基因”概念引入企业诚信文化研究中,运用文献、类比及实证等分析方法,将企业视为生命体,探索和揭示其诚信文化基因的生成渊源、衍变过程和变异选择,在深入分析当代中国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进化与病变的现状及根源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企业诚信文化基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及失信的危害,最后提出培育与重塑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策略与方案,以期发展和完善目前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诚信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在社会领域具有基因色彩的遗传因子。文化基因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具有多维传承性、变异性和无形性等基本属性的文化表征与传承单位。位于企业惯习深层结构之中的诚信文化基因是决定企业生命体生成的根本内在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命体的基本性状及寿命,其同样具有多维传承性和变异性。我国现代许多企业重视诚信建设,使企业的诚信文化基因保持着健康状态,如海尔集团和联想集团等,但也有一些企业违背诚信,使得诚信文化基因出现了严重的病态,如地沟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就说明我国当代企业的诚信文化基因出现了弱化、矮化和癌化等病症。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进化包括基因传承复制和进化变异两种形式。价值观的认同决定着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复制与传承,而传承中企业培训、连锁、加盟等内部变异或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企业伦理价值观的进化。从长寿企业北京同仁堂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以及长寿原因的考证中,可知企业诚信文化基因复制传承和正向变异的内容和路径。企业诚信文化基因退化即指基因病变,这主要包括基因结构缺陷化、基因绌养化以及基因病态化三种表现。究其病变根源,主要有三:其一,文化冲击与冲突致使社会道德危机;其二,企业单纯利益最大化观念致使价值观扭曲;其三,制度缺失致使规范不力。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病变不仅仅危害企业自身生存,还危及他人安全,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良好秩序,并有损国家形象和声誉。为此,我们急需培育和重塑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这需要从资源攫取、制度建构和路径选择三方面着手,具体包括:第一,传承中华儒家思想之精华,汲取晋商的商业诚信文化精髓和徽商的诚信文化营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借鉴西方文化和契约制度及法治机制;第二,健全企业外部诚信相关立法和企业内部诚信激励机制,这包括建立政府诚信制度,用公权来示范企业诚信建设,建立社会各相关机构诚信制度,用环境氛围来约束企业诚信建设,以及建立企业失信惩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企业诚信管理监控机制和公开民主决策机制;第三,要完善企业诚信思想建设,通过建立高层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共信圈”,在企业员工中营造自律自制的诚信文化氛围,以及完善诚信文化沟通的工作渠道,来积极塑造企业内部的诚信价值观。这样,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优势,营造诚信文化基因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制度环境和道德氛围,以从根本上修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因子,使其健康、繁荣地传承下去。

谢帅[4](2012)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儒商精神价值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在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获得长足进步。但是,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开始涌现,出现了诸如诚信缺失、盲目拜金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能否解决转型期间出现的社会问题,构建一个讲诚信、讲道德的和谐市场经济环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儒商精神是儒家经济伦理思想与商业活动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商业灵魂,起着规范商人经营行为,维系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恰能起到很好的补益作用。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课题背景、选题意义和当前研究现状。第一章“儒商的演变与发展”,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儒商”一词的定义,着重从文化精神上把握儒商的概念,强调儒商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文化背景与商品经济法则。第二节介绍儒商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产生儒商内外因素。第三节介绍儒商的发展与演变,梳理儒商从先秦至现代的发展脉络。第二章“儒商精神的内容”,分三节。第一节介绍儒商的经济伦理思想,包括国强民富的目的观、存仁向善的人道观以及以义取利的价值观。第二节介绍儒商的经济管理精神,包括德法并重的规则观、以人为本的组织观以及互利共赢的竞争观。第三节介绍儒商的职业精神,包括勤勉敬业的工作观、节俭自律的生活观以及百折不挠的奋斗观。第三章“儒商精神价值的当代价值”,分三节,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儒商精神进行分析,探寻其中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因素。“结语”部分,是对儒商精神在当代社会普世价值的总结与评价。

尤放[5](2012)在《国机:“中国GE”的梦想》文中认为首进世界500强为国机1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厚礼。回望在国机十年多的风雨历程,面对记者的访谈,任洪斌时而激昂,时而淡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作为一家竞争性央企,国机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转型;在追逐"中国GE"的梦想征途中,国机又如何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和动力元素

刘阳[6](2011)在《我国出口类农机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二十年,我国农机产品出口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我国农机出口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通过与世界上某些老牌农机出口大国比较,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农机出口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在不断的出口贸易过程中,我国农机产品暴露出很多问题。除了产品自身的先天缺陷,就农机出口的外部环境来说,因部分市场面临贸易壁垒、出口产品不符合国外进口标准等因素存在,贸易纠纷时有发生。所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我国农机农机出口的发展。鉴于此,政府、企业须采取相关措施,将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并逐渐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影响农机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种,而产品本身所体现的技术含量、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操作舒适性显得至关重要。产品设计也因此成为一种提升农机竞争力的重要调节手段。文章以具有到表性的农用拖拉机为研究对象,从农机的人性化安全设计、高端智能化、绿色设计等方面入手,借鉴整合相关理论,探讨确保农机性能、提升竞争力的设计方法。对于企业来说,在充分利用成本优势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高技术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已成为必然趋势。

钟凡[7](2010)在《基于SCP方法的中国寿险产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1982年中国恢复寿险业务以来,中国寿险业高速发展,保持着年均30%的增长速度,但随着寿险市场的对内和对外开放,寿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多,寿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绩效不断下降,如何优化市场结构,提高中国寿险市场的绩效,增强寿险公司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寿险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寿险业的健康发展。另外,中国寿险市场上少数几家大公司仍然处于领导和支配地位;寿险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还没有明确的市场退出政策等问题在寿险市场开放和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下显得日益突出,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中国寿险业的快速发展存在着隐患。因此,迫切需要从产业组织角度研究中国寿险产业结构、行为、绩效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寿险市场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以保证寿险竞争的有效性,促进寿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的研究选题具有时代紧迫性及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中国寿险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辩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法、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寿险产业的发展历程及进行国际比较,剖析我国寿险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在传统SCP分析范式的基础上,综合中国寿险业的特点,构建了适合于中国寿险业使用的修正后的双向互动的SCP范式。并采用博弈方法研究了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采用线性回归、DEA方法研究了我国寿险业的公共绩效、厂商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寿险业在行政垄断打破后,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逐步下降,但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仍然属于垄断程度最高的市场结构,这种高垄断的市场结构阻碍了中国寿险业的发展,造成了中国寿险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2.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促进了中国寿险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来看,S、C、P之间的这种有益的互动关系的根源在于市场结构的变化,它引起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变化再反作用于市场结构,进一步促进市场结构的优化。因此,S、C、P互动关系中,市场结构的优化是促进中国寿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3.从宏观市场绩效来看,市场结构是影响中国寿险业公共绩效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度与寿险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显着负相关;从微观市场绩效来看,中国寿险业符合效率结构假说的观点,经营效率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利能力,并且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4.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优化寿险业的市场结构可以促进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因此,寿险业的产业政策应该着眼于进一步改进寿险业的市场结构,并由此带动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优化,从而促进中国寿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本文提出有利于我国寿险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建议,包括增加市场主体、鼓励保险市场并购、鼓励多种组织形式寿险企业、进一步对外开放、鼓励差异化创新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加强市场监管等方面。从理论上讲,这将有助于弥补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不足,完善和发展寿险业产业组织理论;在实践方面,这将有助于制定出完善我国寿险业有效竞争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寿险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吴恩锋[8](2008)在《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基于由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003-2006年共62307条文章标题构成的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采用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结合实例对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期揭示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本论文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引言,介绍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节为隐喻定义探讨,探析四部汉语词典及六部英语辞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并介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和以Lakoff& 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第三节为我国隐喻研究概况,分析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对隐喻认知观和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隐喻研究呈现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第四节为概念隐喻理论,回顾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详细介绍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第二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探讨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下/行政级别高是上;行政级别低是下/发展是上;衰退是下/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上;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下/优先或受重视的是上;置后或不重视的是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下/力量强是上;力量弱是下/高端客户群体是上;低端客户群体是下/程度强是上;程度弱是下/评价好或名次高是上;评价差或名次低是下”等十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认知基础进行分析。第二节重点探讨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高;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低/行政级别在上是高;行政级别在下是低/质量好、价格贵是高;质量差、价格便宜是低/程度强是高;程度弱是低/力量强是高;(力量弱是低)/评价好是高;(评价差是低)/(复杂的或明智的是高);简单的或弱智的是低/地位重要是高;(地位不重要是低)”等八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认知分析。第三节为本章小结。第三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是金”隐喻和“财富是水”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二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三节为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分别对以“身”、“手”、“头”、“下肢运动”、“其他身体部位”、“生育”等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四节为本章小结。第四章为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由十一节构成。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数据,我们总结出十个结构隐喻类型,按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戏曲隐喻、博弈隐喻、饮食隐喻、教育隐喻、体育隐喻、医药隐喻、婚恋隐喻等。我们分十节对这十个结构隐喻类型分别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十一节为本章小结。第五章为结论,由两节构成。第一节总结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第二节探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熊丁[9](2006)在《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五”期间,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湖北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将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也因中国入世而发生重大改变。加入WTO以后,我省市场逐步放开,在2006年12月11日“过渡期”结束后将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到那时,外国商品、资本、技术以及跨国公司将纷纷进入湖北市场,这既给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我省民营经济还比较薄弱、竞争力不强,入世后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等三大贸易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入世的挑战,我省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转变职能,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并适当地保护我省幼稚产业,以便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朱河囡[10](2006)在《中国出版业转型及其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文化产业研究的热潮,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文化经济的出现,其意义比18世纪工业经济的出现更加深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逐步形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出版作为一种文化正形成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的分野。在计划经济时代,出版事业的分布格局带有鲜明的行政地域特色,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尤其是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出版业的地域分布格局在转型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结合文化地理学以及媒介地理学,旨在对中国出版业转型及其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意义,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同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综述。 第二章1980年至今中国出版业转型的历史进程。根据出版业转型的逻辑进程,即从出版业发行体制的改革——出版社内部机制的改革——出版体制的改革——明确提出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出版产业的形成),开始更深层次的出版体制改革,将出版业转型的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第三章出版业转型的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上)——基于出版业内部基本要素的分析。从出版业内部基本要素角度包括出版生产角度和出版消费角度对出版业自1980年至今,出版业转型的城市——区域格局演变进行研究。 第四章出版业转型的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下)——基于出版业外部相关环境的分析。从城市产业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环境角度对影响出版业转型的城市—区域格局演变的外部相关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高校与出版业的互动关联,以及由于城市环境的差异导致的除了出版业内部基本要素之外的出版业体制外要素(出版社分支机构及民营书业)的分布格局。 第五章城市内部的出版业空间布局研究。在介绍出版业与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历史形成的出版产业特色街和通过行政力量推动的出版产业园区进行研究,并对出版产品与城市特性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出版业转型与城市空间关系研究。在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探讨了技术进步与出版业的布局,出版业的区域分工与联合,以及出版全球化与版权贸易。 第七章总结。归纳了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以及若干推论,并指出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二、2004:中国企业“入世赶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中国企业“入世赶考”(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出场逻辑
    第一节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相关思想的深刻启迪
    第二节 历史逻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优秀革命文化的精神滋养
    第三节 实践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四节 个人品质: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的行事风格
第三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敢于挑战的革命精神
    第二节 敢于创新的超越精神
    第三节 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第四节 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
    第五节 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
第四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特点与价值
    第一节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特点
    第二节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价值
第五章 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的践行路径
    第一节 大胆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节 切实干在实处,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
    第三节 始终走在前列,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
    第四节 敢于勇立潮头,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乡景叙事:辩证统一的历史真相
    第一节、破败与落后:启蒙主义视角下的凋敝乡景
        1、乡景之发现:启蒙主义作家的视觉体验
        2、崩溃之预言:启蒙乡土想像的风景书写
        3、历史之重构:传统乡土社会之现实分析
    第二节、压迫与反抗:阶级革命视角下的黑暗乡景
        1、阶级之对立:贫富悬殊乡景的叙事背景
        2、斗争之见证:革命乡土叙事的乡景寓意
        3、革命之镜像:乡村社会现实的理性辨析
    第三节、自在与和谐:自由主义视角下的田园乡景
        1、心灵之抒发:自由主义乡景的创作理念
        2、个性之体验:传统桃源想像的现代重构
        3、没落之趋势:民国乡土社会的现实危机
第二章 乡绅叙事:错综复杂的文化符号
    第一节、伪善与卫道: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绅叙事
        1、传统之符号:思想启蒙话语的批判逻辑
        2、礼教之代表:启蒙乡土文学的模式书写
        3、先行之智者:清末民初乡绅的现代足迹
    第二节、凶狠与残暴:阶级革命视角下的乡绅叙事
        1、革命之对象:乡绅文化身份的人为剥离
        2、阶级之敌人:革命文学想象的地主形象
        3、维持之力量:传统乡土社会的重要群体
    第三节、重德与守义: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乡绅叙事
        1、传统之守望:自由主义作家的人文关怀
        2、失落之传统:自由主义作家的故园追忆
        3、劣化之乡绅:民国时期乡村的文化生态
第三章 乡民叙事:随意肢解的国民形象
    第一节、愚昧与麻木: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民叙事
        1、愚顽之国民:思想启蒙话语的批判主体
        2、奴隶之人格:传统乡土社会的国民特性
        3、启蒙之困惑:精英难以挣脱的文化血脉
    第二节、激进与觉悟:阶级革命视角下的乡民叙事
        1、农民之形态:革命文学叙事的理论基础
        2、身份之转变:革命赋予乡民的思想提升
        3、利益之驱动:乡民参与革命的真正动机
    第三节、淳朴与无为: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乡民叙事
        1、桃源之遗民:书写质朴乡民的创作缘由
        2、自然之人生:乡民艺术形象的诗意写真
        3、和谐之背后:守成投机习性的主观遮蔽
第四章 乡俗叙事:无法割裂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扼杀与罪恶:启蒙主义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1、礼教与乡俗:启蒙文学叙事的理论渊源
        2、乡俗之写意:启蒙文学叙事的苍凉心境
        3、文化之根性:中国乡俗文化的尴尬处境
    第二节、置换与利用:阶级革命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1、压迫之工具:现代革命话语的批判逻辑
        2、旧俗之终结:革命意识形态的文学阐释
        3、民风之改造:革命乡俗叙事的精英实质
    第三节、传承与象征:自由主义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1、传统之本质:自由主义作家的乡俗理念
        2、情感之记忆:文化保守视角的乡俗叙事
        3、理性之阻碍:民间文化心理的历史思辨
结论
部分参考文献
后记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3)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理论分析
    2.1 基因基本理论
        2.1.1 基因的概念
        2.1.2 基因的特性
        2.1.3 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2.2 文化基因
        2.2.1 文化基因的内涵
        2.2.2 文化基因的特征
        2.2.3 文化基因的作用
    2.3 企业文化基因
        2.3.1 企业文化的内涵
        2.3.2 企业文化基因的涵义
        2.3.3 企业文化基因的特征
        2.3.4 企业文化基因的结构
        2.3.5 企业文化基因的功能
    2.4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
        2.4.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内涵
        2.4.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特征
        2.4.3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现状
    3.1 诚信文化基因的历史演变
        3.1.1 古代诚信文化基因
        3.1.2 现代诚信文化演变
    3.2 诚信文化基因良性发展的现代企业
        3.2.1 海尔集团诚信文化基因的传承
        3.2.2 联想集团诚信文化基因的复制
    3.3 诚信文化基因问题企业分析
        3.3.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弱化
        3.3.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矮化
        3.3.3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癌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进化
    4.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传承(复制)
        4.1.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传承(复制)决定因素
        4.1.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传承(复制)路径
    4.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进化变异
        4.2.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进化变异的动因
        4.2.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进化变异的内容及路径
    4.3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进化案例分析 北京同仁堂考证
        4.3.1 以诚信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4.3.2 诚信者以“仁”为本
        4.3.3 诚信者以“义”至上
        4.3.4 诚信者以“质”为根
        4.3.5 诚信者以“和”凝聚力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退化
    5.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病变的态势
        5.1.1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缺陷化
        5.1.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绌养化
        5.1.3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病态化
    5.2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病变的根源
        5.2.1 思想与文化的冲击致使社会道德危机
        5.2.2 企业单纯利益最大化观念致使价值观扭曲
        5.2.3 制度缺失致使规范不力
    5.3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病变的危害
        5.3.1 危害人身健康与安全
        5.3.2 危害社会经济发展
        5.3.3 危害国家良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经验借鉴
    6.1 传承我国优良诚信文化基因
        6.1.1 传承儒家思想文化之精髓
        6.1.2 汲取晋商的商业诚信文化精华
        6.1.3 汲取徽商的商业道德及诚信文化营养
    6.2 借鉴西方文化理念
        6.2.1 鉴西方契约规则理念
        6.2.2 鉴西方伦理保障机制
    6.3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之精髓
        6.3.1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法律体系模式
        6.3.2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及管理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的培育
    7.1 传承诚信价值观——指导企业诚信文化基因有机复制
        7.1.1 向企业传承(复制)政策导向
        7.1.2 向企业家传承诚信价值观
        7.1.3 培育员工诚信价值观
    7.2 健全诚信制度——保障企业诚信文化基因有序传承
        7.2.1 企业外部诚信制度
        7.2.2 企业内部诚信制度
        7.2.3 诚信激励机制
    7.3 完善诚信思想建设——促进企业诚信文化基因良性进化
        7.3.1 企业道德建设
        7.3.2 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7.3.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7.4 培育企业诚信影响因子——推动企业诚信文化基因健康发展
        7.4.1 政府诚信
        7.4.2 个人诚信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儒商精神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课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三) 研究概况
    (四) 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一 儒商的演变与发展
    (一) 儒商的定义
    (二) 儒商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 儒商的发展历史
二 儒商精神的内容
    (一) 儒商精神伦理精神
    (二) 儒商经济管理精神
    (三) 儒商职业精神
三 儒商精神当代价值
    (一) 儒商精神有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 儒商精神的弘扬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 儒商精神有助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出口类农机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农机的定义及其范围的界定
        1.4.1 农机的定义
        1.4.2 农机范围的界定
第2章 我国农机行业对外贸易分析
    2.1 我国农机产品出口现状
        2.1.1 我国农机出口市场份额研究
        2.1.2 农机对外贸易形势总结
    2.2 我国农机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
        2.2.1 出口主体本身缺陷明显
        2.2.2 落后的产业技术限制出口贸易的发展
        2.2.3 研发和技术创新投入不够
        2.2.4 时常引发贸易纠纷
    2.3 我国农机外贸的比较优势
第3章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3.1 国际贸易壁垒概述
        3.1.1 国际贸易堡垒的基本含义
        3.1.2 国际贸易堡垒新措施的表现形式
        3.1.3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3.2 主要贸易伙伴农机贸易壁垒形势
        3.2.1 美国对华农机贸易壁垒
        3.2.2 欧盟对华农机贸易壁垒
        3.2.3 日本对华农机贸易壁垒
        3.2.4 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华农机贸易壁垒
    3.3 我国频繁遭遇贸易壁垒的因素分析
    3.4 贸易壁垒对我国农机出口的影响
    3.5 农机出口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调整
        3.5.1 政府方面的策略调整
        3.5.2 农机企业应对贸易壁垒的策略调整
第4章 积极建立农机行业标准化体系
    4.1 国内外农机标准现状
        4.1.1 我国农机采标形势
        4.1.2 当前国际标准的特点
        4.1.3 国内外农机标准对比分析
        4.1.4 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近期展望
    4.2 应对国际标准化对策分析
        4.2.1 强化观念,完善标准化制度建设
        4.2.2 统一标准术语
        4.2.3 规范行业标识
        4.2.4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4.2.5 建立企业标准文件信息中心
第5章 贸易壁垒新形势下的我国农机的设计策略(以农用拖拉机为例
    5.1 工业设计在我国农机生产领域的应用
        5.1.1 工业设计对于农机生产的必要性
        5.1.2 工业设计在我国农机领域应用现状
        5.1.3 以工业设计促进农机生产的思路探寻
    5.2 绿色设计在农机生产领域的应用分析
        5.2.1 绿色设计对于农机的必要性
        5.2.2 绿色设计的基本特征
        5.2.3 农机绿色设计的内容
        5.2.4 我国农机绿色设计的前景展望
    5.3 人机工程学在农机设计中的应用
        5.3.1 人机工程学在农机驾驶座椅设计上的应用
        5.3.2 人机工程学理论在农机显示仪表上的应用
        5.3.3 人机工程学理论在操纵装置上的应用
        5.3.4 人机工程学理论在驾驶视界设计上的应用
        5.3.5 人机工程学理论在控制噪声、振动以及热环境方面的应用
        5.3.6 综合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
    5.4 农机的安全设计
        5.4.1 农机产品安全设计的主要特征
        5.4.2 农机安全设计原则
    5.5 我国农机的高端化智能设计与品牌建设
        5.5.1 农机领域的高端智能化设计
        5.5.2 农机产品的品牌建设
第6章 论文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农机出口的指导
    6.1 研究成果对农机出口的指导(以东盟地区为例)
    6.2 基于论文研究成果指导下我国未来农机出口的展望
        6.2.1 面对贸易壁垒形势下的高度健全的预警、应对机制的建立
        6.2.2 高度健全的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
        6.2.3 农机外观及内在性能的高度建设
        6.2.4 高端智能化农机品牌的建设
        6.2.5 健康科学的农机调研-决策-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流程的建立
结论
附录Ⅰ 农业机械分类及代码(农业部第1062 号公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7)基于SCP方法的中国寿险产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论文研究目的与思路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可能的创新点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综述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与SCP范式的提出
    2.2 SCP分析范式的理论体系
        2.2.1 哈佛学派
        2.2.2 芝加哥学派
        2.2.3 新奥地利学派
        2.2.4 新产业组织理论
        2.2.5 对产业组织理论各流派的述评
    2.3 SCP分析范式在寿险业的应用与本文使用的分析框架
        2.3.1 SCP范式在寿险业的应用
        2.3.2 本文使用的修正后的SCP分析范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寿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SCP范式下中国寿险业的演进
        3.1.1 SCP单向因果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
        3.1.2 SCP双向互动关系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
    3.2 中国寿险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与SCP范式
        3.2.1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概述
        3.2.2 中国寿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SCP范式之间的互动
    3.3 国际寿险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国际寿险市场概况
        3.3.2 日本的"寡头垄断"型寿险产业现状分析
        3.3.3 美国的"完全竞争"型寿险产业现状分析
        3.3.4 香港的"垄断竞争"型寿险产业现状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结构(S)分析
    4.1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4.1.1 市场集中度的衡量方法与基本类型
        4.1.2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集中度特征分析
        4.1.3 中国寿险业市场集中度形成的原因
    4.2 中国寿险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4.2.1 寿险业的市场进入机制分析
        4.2.2 中国寿险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4.2.3 中国寿险业的退出壁垒分析
        4.2.4 进入、退出壁垒对中国寿险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4.3 中国寿险业的产权结构分析
        4.3.1 产权结构与中国寿险企业的组织形式
        4.3.2 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寿险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4.3.3 产权结构与寿险组织形态的变迁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C)分析
    5.1 中国寿险公司的价格行为
        5.1.1 寿险市场价格行为的博弈分析
        5.1.2 中国寿险市场价格行为分析
    5.2 中国寿险公司的非价格行为
        5.2.1 寿险市场非价格行为的博弈分析
        5.2.2 寿险产品创新与产品差异化行为分析
        5.2.3 寿险营销差异化行为分析
        5.2.4 客户服务差异化行为分析
        5.2.5 广告与品牌宣传差异化行为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P)分析
    6.1 中国寿险业的宏观市场绩效:公共绩效
        6.1.1 寿险业公共绩效的评价指标
        6.1.2 寿险业公共绩效的影响因素
        6.1.3 中国寿险业公共绩效的实证分析
    6.2 中国寿险业的微观市场绩效:厂商绩效
        6.2.1 寿险企业效率内涵
        6.2.2 效率的测量方法
        6.2.3 DEA模型与中国寿险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6.3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存在的问题
        6.3.1 各地区公共绩效差距太大
        6.3.2 盈利能力较低
        6.3.3 经营效率不高
        6.3.4 退保率迅速提高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寿险SCP之间的关系
    7.1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
    7.2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
        7.2.1 截面数据分析
        7.2.2 面板数据分析
        7.2.3 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的关系
    7.3 中国寿险业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的关系
    7.4 中国寿险业SCP之间的关系对寿险业发展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寿险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8.1 SCP范式与中国寿险产业政策的调整
        8.1.1 寿险产业政策及其与SCP的关系
        8.1.2 中国寿险产业政策对SCP的影响
        8.1.3 目前中国寿险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8.2 优化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
        8.2.1 进一步增加市场主体
        8.2.2 鼓励保险市场的国内外并购
        8.2.3 鼓励多种组织形式的寿险企业发展
        8.2.4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8.3 改变市场行为的政策建议
        8.3.1 鼓励差异化的创新行为,进一步丰富市场竞争手段
        8.3.2 在市场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
        8.3.3 进一步加强市场行为监管
    8.4 提高市场绩效的政策建议
        8.4.1 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道路
        8.4.2 进一步强化市场行为对市场绩效传导机制
        8.4.3 大力发展保障程度高、创费创佣能力强的产品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节 隐喻定义探讨
        一、四部汉语词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二、六部英语词典对metaphor及simile的定义
        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
        四、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
    第三节 我国隐喻研究概况
        一、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
        二、隐喻认知观与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对比
        三、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
    第四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
        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三、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第二章 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
        一、“上/下”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二、“上”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下”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四、“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
        一、“高/低”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二、“高”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低”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四、“高/低”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隐喻为例
        一、“财富是金”隐喻的语义分析
        二、“财富是水”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财富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
        一、“房屋”隐喻的语义分析
        二、“仓”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房屋”隐喻和“仓”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
        一、以“身”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二、以“手”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三、以“下肢运动”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四、以“头”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五、以“其他身体部位”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六、以“生育”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七、人体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战争隐喻
        一、战争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战争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战争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交通隐喻
        一、交通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交通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交通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天气隐喻
        一、天气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天气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天气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四节 经济报道中的戏曲隐喻
        一、戏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戏曲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戏曲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五节 经济报道中的博弈隐喻
        一、博弈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博弈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博弈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六节 经济报道中的饮食隐喻
        一、饮食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饮食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七节 经济报道中的教育隐喻
        一、教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教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教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八节 经济报道中的体育隐喻
        一、体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体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体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九节 经济报道中的医药隐喻
        一、医药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医药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医药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十节 经济报道中的婚恋隐喻
        一、婚恋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婚恋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婚恋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
        一、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具体认知规律
        二、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宏观认知规律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9)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1.2 湖北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1.3 入世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变化
        1.1.4 “十一五”规划制定并开始实施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互动关系的方法论分析
        2.1.1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湖北民营经济与入世大环境的关系
        2.1.2 从权变理论角度分析政府、企业组织与入世大环境的关系
    2.2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利弊分析
        2.2.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2.2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
    2.3 WTO 与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WTO 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2.3.1 中国加入WTO 与经济全球化
        2.3.2 加入WTO 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民营经济竞争力不强
        3.1.1 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偏小
        3.1.2 企业主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缺少应有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3.1.3 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
        3.1.4 产品结构不合理
    3.2 市场准入限制多,政策待遇不平等
        3.2.1 行业准入限制多
        3.2.2 政策待遇不公平
        3.2.3 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不够
    3.3 体制不顺,服务体系远未建立
        3.3.1 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3.2 帮扶措施不到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3.4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3.5 观念和认识滞后
第四章 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
    4.1 入世给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4.1.1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开创良好市场环境
        4.1.2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4.1.3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开创良好政策环境
        4.1.4 入世为湖北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更多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机遇
        4.1.5 入世有利于促进湖北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4.2 湖北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入世的挑战
        4.2.1 从货物贸易领域来看
        4.2.2 从服务贸易领域来看
        4.2.3 从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贸易领域来看
第五章 湖北省民营经济应对入世的对策
    5.1 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市场经济环境
        5.1.1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5.1.2 完善政府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1.3 拓宽融资渠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5.1.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5.2 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建设
        5.2.1 理顺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
        5.2.2 鼓励和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
        5.2.3 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
    5.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3.1 提高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5.3.2 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5.3.3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建设
        5.3.4 做好知识产权投诉、调处工作
        5.3.5 加强知识产权立法、执法工作
    5.4 在 WTO 规则范围内保护省内幼稚产业
        5.4.1 在幼稚产业领域适当引入竞争
        5.4.2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研发工作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10)中国出版业转型及其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 问题的提出
    2 论文的框架及研究方法
        2.1 论文框架
        2.2 研究方法
    3 相关理论综述
        3.1 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3.2 出版业转型研究综述
第二章 1980年至今中国出版业转型的历史进程
    1 第一阶段(1980-1987):以发行领域改革为突破的起步探索
        1.1 背景分析:文化政策的变动
        1.2 出版社自主经营空间扩大
        1.3 出版发行网络逐步形成
    2 第二阶段(1988-1992):出版社机制改革与发行领域改革并重
        2.1 背景分析:文化市场的提出
        2.2 出版社内部机制改革
        2.3 发行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
    3 第三阶段(1993-2001):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体制改革
        3.1 背景分析:文化产业的提出
        3.2 出版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3.3 出版体制改革整体推进
    4 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分野
        4.1 背景分析: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分野
        4.2 出版产业的形成
第三章 出版业转型的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上)——基于出版业内部基本要素的分析
    1 出版业生产角度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演变
        1.1 要素之一:关于出版社数量的分析
        1.2 要素之二:关于年出书种数的分析
        1.3 要素之三:关于图书总印数的分析
        1.4 要素之四:关于图书定价总金额的分析
    2 出版业销售角度的区域空间格局演变
        2.1 要素之一:关于图书发行网点的分析
        2.2 要素之二:关于图书销售册数的分析
        2.3 要素之三:关于图书购进册数的分析
        2.4 要素之四:关于图书出版利润的分析
第四章 出版业转型的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下)——基于出版业外部相关环境的分析
    1 城市产业环境
        1.1 城市整体产业环境
        1.2 城市自身出版业环境
    2 城市社会文化环境
        2.1 城市文化发展
        2.2 城市人口状况
    3 城市政策环境
        3.1 国家政策的影响
        3.2 城市自身优惠政策
    4 高校与出版业的互动
        4.1 高校与出版消费
        4.2 高校与出版生产
    5 出版社分支机构及民营书业
        5.1 关于出版社分支机构
        5.2 关于民营书业
第五章 城市内部的出版业空间布局研究
    1 出版业与城市发展
    2 城市内部出版业布局
        2.1 历史发展形成的出版业集聚区
        2.2 新兴出版产业园的建立
        2.3 从大书城的选址看城市内部出版业布局
    3 出版产品与城市特性
第六章 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出版业的城市—区域空间转变
    1 城市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2 技术进步与出版业布局
        2.1 出版社网站建设城市间的差异
        2.2 网上书店城市间差异
    3 出版业区域分工与联合
    4 出版全球化与版权贸易
        4.1 出版全球化
        4.2 版权贸易
第七章 总结
    1 基本结论
    2 若干推论
    3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四、2004:中国企业“入世赶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总书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研究[D]. 邵继慧.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2]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D]. 晏洁. 暨南大学, 2015(02)
  • [3]企业诚信文化基因研究[D]. 许彦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05)
  • [4]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儒商精神价值研究[D]. 谢帅. 扬州大学, 2012(07)
  • [5]国机:“中国GE”的梦想[J]. 尤放. 国企, 2012(03)
  • [6]我国出口类农机设计策略研究[D]. 刘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08)
  • [7]基于SCP方法的中国寿险产业研究[D]. 钟凡. 中南大学, 2010(11)
  • [8]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 吴恩锋. 浙江大学, 2008(09)
  • [9]入世对湖北民营经济的影响[D]. 熊丁. 武汉科技大学, 2006(12)
  • [10]中国出版业转型及其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D]. 朱河囡.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2004年:中国企业“参加WTO入学考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