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周期监控电路

一个简单的周期监控电路

一、一种简易的循环监控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卿[1](2021)在《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井下控制处理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工业原料,在当今的工业和社会发展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障和提高石油的勘测开采能力,对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与日俱增的石油需求总量和开采强度,结构多孔、渗出率高的整装砂岩石油储藏越发难以寻求,因此,研发勘测能力更强、精准度更优、效率更高的高性能测井仪器以应对结构更复杂、测井难度更大的潜在油气储层勘测,成为各大油气勘测开采公司的关注重点。超声成像测井技术是在信息技术、电视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产生的新兴测井技术,是当今石油测井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超声成像测井技术基于超声换能器技术和声波传输反射物理原理,可以通过提取超声回波关键信息以成像图的形式直观反映井壁裂缝和孔洞的储藏发育情况,具有成像分辨率高、测井信息反映直观、可靠性高等优点。本文主要对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井下控制处理电路的硬件电路设计和主控制器软件程序设计进行论述。首先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课题意义,总结国内外超声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并从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总体结构和运用的超声成像测井原理对仪器系统进行介绍。之后针对井下控制处理电路的设计指标和功能定位进行需求分析,并据此提出井下控制处理电路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和仪器工作流程规划。根据总体结构设计的硬件电路模块划分,本文重点论述各硬件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和实现情况,解释各电路模块功能实现、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软件程序设计根据硬件功能模块设计和仪器功能需求定位,重点论述主控制器PIC单片机的用户测试程序交互通信、上位机指令解析处理、程控放大模块自动增益控制等软件程序的设计实现情况,此外还将介绍PIC在线下载程序升级功能原理和FPGA关于信号调理采集模拟通道时变增益模块的控制程序设计和实现情况。最后,本文将从实验室单板调试和井下测试仪器系统联调测试两个方面,对井下控制处理电路的功能、性能进行分析,论证各项功能的实现情况,并简要介绍调试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室单板调试结果和实际测试环境下的系统联调测试结果表明,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井下控制处理电路能够满足现阶段各项设计要求。

杨晨冰[2](2020)在《基于变速趋近律的Buck型变换器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当下,我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使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转换后的电能。针对这类电源的变换器,传统的控制方法主要是基于其小信号模型进行线性控制,例如PID控制,只能适用于对输出电压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因此存在着局限性。DC-DC变换器,又称直流-直流电源变换器,是一类包含开关特性的变结构系统,实际上更适用于非线性方法进行控制。而滑模控制理论是一种非线性控制理论,它的继电控制特性十分适用于电力电子系统,对电路系统中出现的参数摄动和外界干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可满足不同电路拓扑、不同工作场合实现大范围工作电压输出的要求。因此,本文以DC-DC变换器的Buck型拓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滑模控制算法对其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包括:针对终端滑模控制算法作用下的Buck型变换器系统输出电压可以有限时间收敛,但收敛时间上界无法保证,收敛速度未必优于普通滑模控制等问题。本文采用全局终端滑模控制方法,保证Buck型变换器系统输出的电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为了取得更好的控制性能,设计基于变速趋近律的控制器,使系统状态无论在远离滑动模态还是接近滑动模态时,都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鲁棒性,考虑到输入电压波动、输出负载突变以及电路内元器件参数摄动等扰动对系统的影响,本文基于低通滤波变换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扰动观测器(Unknown Syste m Dynamics Estimator,USDE),用于估计变换器内的未建模动态和未知外部扰动。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变速趋近律的滑模控制器,实现输出电压误差能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至平衡点附近领域,并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最后,基于DSP28335芯片开发板搭建Buck型变换器实验系统平台,在CCS5.0软件编译器上对本文的控制算法进行软件编写,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本文控制方法作用下的变换器动态响应速度快,抗负载变化能力强。

傅春盛[3](2019)在《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压配变台区电能质量问题一直是电力系统尚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力负荷呈快速增长态势,对供电系统的要求随之增高。随着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电网公司也对台区电能治理日益重视,低压配变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低压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和线路末端无功功率欠补造成的末端电压偏低、线损增大和变压器运行效率降低的现象,提出采用类TSC式的复合开关控制的无功补偿电容组与STATCOM相结合的方式,在各支路末端进行有功调节与无功补偿,并深入阐述了三相有功功率相间转移技术,提出了一种有功平衡调节与无功补偿相结合的优化算法,以及有级电容组补偿与无级的STATCOM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台区出口端控制器和支路端治理装置的硬件电路,包括以ARM的Cortex-M系列架构MCU为核心,RTOS嵌入式实时系统为软件架构的控制器平台,以TI公司TMS320F28335 DSP为核心,IGBT为功率器件的支路端综合治理装置,采用PLC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并阐述了装置软件架构与运行算法。最后,本文还对研制的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进行了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运行结果表明其符合设计要求,治理效果明显。

田大玮[4](2018)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防酒驾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多,汽车行车安全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酒后驾车是造成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降低酒后驾车带来的损失以及人身安全事故,预防酒后驾车的智能监控系统成为各界研究的重点。对此,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针对车载防酒驾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在研究大量国内外防酒驾系统文献的基础上,从主动安全、智能监控的角度,针对我国道路酒驾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车载酒后驾车智能预防系统。并对物联网汽车预防酒驾系统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分析了车载酒精浓度的检测机理及办法,同时,提出了预防酒后驾驶的技术手段;其次,采用GSM通信技术、变速器自锁技术,设计出预防酒后驾车的智能监控系统流程图,另外结合预防酒后驾车的智能监控系统流程图,设计了酒精传感器电路、LED报警电路、液晶屏显示电路等;再次,对预防酒驾系统进行了硬件方面的设计,同时采用Kei14编程软件完成系统整体程序的编写,体现了系统酒精呼气判断、浓度采集、系统报警显示以及自锁、通信等功能,有效避免了驾驶员的酒后驾车行为发生;最后,将设计完成的硬件电路与编写的软件程序相结合,进行了实验与调试工作。当驾驶室内酒精浓度超过45ppm时,LED红色指示灯亮,自动变速器锁止,同时通信给绑定号码,并经过多次实验测试,验证了该系统预防酒后驾车功能的可行性。经过实验表明,所设计基于物联网车载预防酒后驾车的智能监控系统对酒后驾车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不仅实现了对驾驶员呼气酒精浓度的快速、准确检测,同时还借助于互联网实现了酒驾信息的告知,从而避免酒驾行为的发生,这为交通安全提供了主动性防护保障,对预防酒后驾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罗勇强[5](2013)在《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文中提出断路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其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保持断路器良好的运行状态,能够避免或减小电网事故造成的损失。目前我国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主要采用预知性维修和计划性检修两种方式对断路器进行维护。为了实现断路器的预知性维修,对断路器进行状态监测成为必要手段,文中设计了套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该装置硬件部分以ARM微处理器LPC2478为核心,负责整个装置的控制,软件部分以μC/OS-Ⅱ为操作系统,用C语言编写基本的功能程序,并在上位机上利用VB制作监控界面,对现场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该装置主要由接口控制板、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和上位机组成,监测的主要参数有断路器开/合过程中的电流电压信号、SF6气体压力信号、断路器的当前开/合状态和开/合时间等。现场采集控制单元主要分为三种工作模式,模式一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电流电压信号,模式二负责采集和计算开/合状态和开/合时间,模式三负责控制断路器的断开、闭合。经过现场采集控制单元处理的数据通过串口传送给上位机,在上位机上进行波形和数据的实时显示放大和存储等,最终通过对采集信号的波形和数据变化的分析得到断路器现在和将来段时间内的运行状态,并反馈给断路器维护人员。本文首先研究了SF6气体压力的采集原理、断路器行程—时间特性的测量和分合闸线圈电流、电压的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现场采集控制单元的设计和实现,再次实现了利用VB在上位机上的显示、查询和存储功能,最后演示并分析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整个系统的调试结果。相比于其它的断路器监测装置,本文设计的系统更加稳定、可靠,并且易于扩展新功能。

曹军[6](2012)在《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电容式称重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许多年来,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普遍存在超载现象,在有些地方,无论货车还是客车都有程度不一的超载行为。这会给正常的运输市场、安全驾驶及汽车的生产销售带来很大的危害。现在,我国治理汽车超载主要是在道路上设立检查站,对过往车辆进行抽查称重,因此称重设备的好坏就成为其中的关键。目前,称重设备主要有汽车轮重称重仪、汽车轴重仪和电子地磅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称重仪器普遍存在价格高、体积大、安装麻烦、效率低和动态称重不准确等缺陷。本课题将要设计一种简单的汽车载重测量设备,能够实现静态和动态两种测量方式,以有效控制目前的汽车超载现象。本课题采用电容传感器、单片机和无线传输芯片设计出一种汽车称重装置。该装置通过电容传感器采集数据,经模数转换后传给单片机,驾驶员可以通过显示模块直接观察,也可以利用无线收发芯片nRF401进行无线数据传输,交通稽查人员通过手持装置就能够获得汽车的实时载荷信息,可以方便快捷的判断出车辆是否超载,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能更有效治理超载行为。本课题从载荷信息采集处理、数据转换、单片机控制、无线通信、与PC机串口通信和信息显示等几方面入手,介绍了称重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

郭永欣,王夕英[7](2012)在《一种简易可靠的电缆充气机压力检测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的电缆充气机压力检测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利用压力传感器26PCDFA6G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后通过12位的模/数转换芯片TLC2543以实现A/D转换,且使检测精度有很好的保证,其输出数据读入AT89S52单片机作为程序执行依据,为使本系统实用性更强,设计了压力值LED显示与报警电路。

杨进[8](2008)在《基于SOPC技术的车载信号处理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单片集成度由原来的几千门发展到数十万门至百万门,芯片的I/O口也由原来的数十个发展到上千个,这样,作为SOC技术和FPGA平台的结合,将一个系统集成到单片FPGA上的SOPC实现日趋发展成熟,变得现实可行。本文以某车载系统信号处理平台为背景,采用Altera公司的高端FPGA Stratix II系列EP2S60F1020为中心处理器,完成了基于SOPC技术的车载信号处理系统设计。论文分析了以DSP芯片为中心处理器的原车载信号处理方案,提出结合新的技术和芯片发展水平,采用SOPC技术进行车载信号处理系统设计。首先根据系统要求并结合SOPC系统的设计特点,进行软硬件划分,确定系统实现方案。接着从中心处理器芯片的选型,外围电路设计,高性能电源模块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硬件平台的设计过程。对于SOPC系统而言,硬件系统设计包含了内部的IP模块设计,文中重点对基于Nios II的硬件系统设计和64bits/66MHz的PCI IP模块设计和传输实现进行了论述。在软硬件调试过程中,讨论了在SOPC系统中对自定义FIFO器件,SDRAM器件,中断和DMA控制器的应用,重点论述了中断触发的存储器间DMA传输,64bits/66MHz PCI IP Core的测试过程。调试过程中应用嵌入式逻辑分析仪SignalTapII进行实时观测,最后探讨并总结了SOPC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车载平台是一个集成多传感器系统,需要对红外和雷达信号分别进行处理。采用多个SOPC信号处理硬件平台,可以完成车载多传感器信号处理。对于中波红外信号处理,针对信号处理平台A,文中介绍了一种改进的红外图像中值滤波算法,并在设计的平台中探讨了算法的SOPC实现。对于毫米波雷达回波信号处理,针对信号处理平台C,论文介绍了一种雷达频域脉冲压缩方法,对方法中重点应用的4096点FFT的SOPC实现进行了较详细阐述。论文最后对课题工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秦明辉[9](2008)在《基于AR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汽车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易出现很多非稳定因素(诸如侧滑、跑偏、失去转向操纵能力等),进而导致了相当多的交通事故。这些非稳定因素是由于制动时车轮抱死而产生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Braking System)可以避免制动时的这些不利因素,缩短刹车距离,保证汽车安全制动。现代汽车整车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品。研制以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为代表的高技术含量汽车电子产品,对加速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自主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逻辑门限控制算法,选择车轮加速度和滑移率门限来调节制动压力,使车轮的滑移率保持在最佳滑移率附近。以ARM单片机LPC2292为核心,完成了轮速信号调理电路、电磁阀和回液泵电机驱动电路及系统故障诊断等电路的设计,阐述了ABS各功能模块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完成了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本文所设计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昌河CH711A轿车上进行了道路实验,结果表明:汽车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可行,软件所采用的控制策略正确、有效,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改善了汽车制动系统性能,完全能够满足汽车安全制动的需要。

张峻涛[10](2007)在《干扰信号产生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干扰是电子对抗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设计利用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和延时叠加来产生干扰信号,本设计由两片FPGA实现,一片完成DDS和延时叠加的功能,另一片完成测试和控制的功能。本论文对干扰信号产生电路的原理、软件设计实现、硬件设计实现进行研究,并给出了该设计的部分测试结果。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系统设计的思想,FPGA的基本结构和设计流程,电源设计,说明了各芯片的特点和作用,JTAG接口等;接着介绍了干扰信号产生电路的DDS设计的原理,实现和仿真测试结果及MATLAB的仿真结果;然后给出了干扰信号产生电路的延时叠加模块实现及其主要模块的仿真测试结果及MATLAB的仿真结果;然后对本设计的测试模块的实现及所使用的部分硬件进行了介绍,所有模块的实现都是采用Verilog HDL;最后介绍了板极调试所用到的几个工具:数字示波器,COMAPI串口收发程序软件和QuartusⅡ自带的工具SignalTapⅡ,以及给出了部分测试过程和结果。

二、一种简易的循环监控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简易的循环监控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井下控制处理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技术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进程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井下控制处理电路总体设计
    2.1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概述
        2.1.1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器结构
        2.1.2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器工作原理
    2.2 井下控制处理电路需求分析
    2.3 井下控制处理电路总体结构设计
    2.4 井下控制处理电路工作流程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下控制处理电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主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设计与实现
        3.1.1 主控制器芯片选型
        3.1.2 主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3.2 机械同步信号整形电路设计与实现
    3.3 EDIB通信通道电路设计与实现
    3.4 信号调理采集通道电路设计与实现
        3.4.1 多路选通电路设计
        3.4.2 程控放大模块电路设计
        3.4.3 时变增益模块电路设计
        3.4.4 带通滤波电路设计
        3.4.5 差分放大驱动电路设计
        3.4.6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3.5 辅助信息监测电路设计
    3.6 电源电路设计与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井下控制处理电路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PIC通信程序设计与实现
    4.2 PIC指令解析程序设计与实现
    4.3 程控放大模块控制程序设计与实现
        4.3.1 档位指令控制程序
        4.3.2 自动增益控制程序
    4.4 辅助信息监测程序设计与实现
        4.4.1 板上内温监测程序
        4.4.2 仪器外温监测程序
        4.4.3 发射高压监测程序
    4.5 FPGA时变增益模块控制程序设计
    4.6 PIC在线下载引导程序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井下控制处理电路单板软硬件测试与分析
        5.1.1 单板软硬件测试准备与环境
        5.1.2 PMP总线传输测试
        5.1.3 信号调理采集通道性能测试与分析
        5.1.4 发射采集流程测试
        5.1.5 辅助信息监测模块测试
    5.2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系统联调测试与分析
        5.2.1 系统联调测试准备与环境
        5.2.2 地面系统挂接通信测试与分析
        5.2.3 机械同步信号整形性能测试与分析
        5.2.4 仪器系统水槽成像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基于变速趋近律的Buck型变换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研究现状
        1.2.1 DC-DC变换器的线性控制方法
        1.2.2 DC-DC变换器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1.2.3 DC-DC变换器滑模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Buck型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2.1 前言
    2.2 Buck型变换器的电路原理
    2.3 Buck型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2.3.1 Buck型变换器的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
        2.3.2 Buck型变换器的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
    2.4 Buck型变换器的数学模型
        2.4.1 Buck型变换器的状态空间模型
        2.4.2 Buck型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
        2.4.3 其他建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变速趋近律的Buck型变换器终端滑模控制
    3.1 前言
    3.2 有限时间终端滑模控制
        3.2.1 有限时间终端滑模控制
        3.2.2 有限时间全局终端滑模控制
    3.3 基于趋近律的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
        3.3.1 常用的趋近律介绍
        3.3.2 变速趋近律特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
    3.4 系统稳定性分析
    3.5 仿真及结果分析
        3.5.1 系统参数设置
        3.5.2 仿真实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变速趋近律的Buck型变换器抗扰动控制
    4.1 前言
    4.2 常用的扰动观测器介绍
        4.2.1 扩张状态观测器
        4.2.2 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
        4.2.3 非线性扰动观测器
    4.3 基于变速趋近律的Buck型变换器抗扰动控制器设计
        4.3.1 未知系统动态估计原理
        4.3.2 Buck型变换器的USDE观测器设计
        4.3.3 基于变速趋近律的抗扰动控制器设计
    4.4 观测器误差收敛及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4.5 仿真及结果分析
        4.5.1 系统参数设置
        4.5.2 仿真实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SP的Buck型变换器硬件设计和实验验证
    5.1 Buck型变换器实验平台及其原理图介绍
    5.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2.1 主回路电路设计
        5.2.2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5.2.3 功率开关管驱动电路设计
        5.2.4 控制回路设计
    5.3 系统软件设计
        5.3.1 TMS320F28335的软件设计
        5.3.2 控制算法程序实现
    5.4 Buck型变换器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4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的问题与研究现状
    1.3 解决方法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低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系统结构
    2.2 低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工作原理
        2.2.1 无功补偿的工作原理
        2.2.2 相间电容转移有功电流的工作原理
        2.2.3 复合开关的工作原理
        2.2.4 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通信网络结构
第三章 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出口端控制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1 出口端控制器MCU主板电路设计
        3.1.2 出口端控制器电网参数采样电路
        3.1.3 4G通信模块电路
        3.1.4 RS485通信电路
        3.1.5 载波通信电路
    3.2 支路端低压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硬件设计
        3.2.1 复合开关硬件电路的设计
        3.2.2 STATCOM主电路硬件设计
        3.2.3 STATCOM主芯片板硬件电路设计
        3.2.4 STATCOM电流电压采样电路
        3.2.5 STATCOM IGBT驱动电路
        3.2.6 STATCOM IGBT缓冲电路
第四章 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软件设计
    4.1 出口端控制器软件设计
        4.1.1 出口端控制器系统架构设计
        4.1.2 出口端控制器数据采集计量模块的软件设计
        4.1.3 出口端控制器的4G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1.4 出口端控制器的支路端装置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4.2 支路端电能质量治理装置软件设计
        4.2.1 复合开关程序设计流程
        4.2.2 支路端电能质量治理装置STATCOM模块程序设计
        4.2.3 支路端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控制方式与流程
第五章 试验运行与实际运行分析
    5.1 实验室试验运行
        5.1.1 试验流程
        5.1.2 试验实例
    5.2 现场环境运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防酒驾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物联网汽车防酒驾系统理论研究
    2.1 物联网技术
    2.2 汽车酒精浓度检测原理
    2.3 汽车酒精检测控制方法
    2.4 汽车防酒驾技术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汽车防酒驾系统设计
    3.1 防酒驾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防酒驾系统硬件设计
    3.3 防酒驾系统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汽车防酒驾系统功能实现
    4.1 系统试验环境的模拟
    4.2 防酒驾系统硬件测试
    4.3 防酒驾系统软件测试
    4.4 防洒驾系统功能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智能断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应用价值
    1.4 课题的主要目的及优势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5.1 主要工作
        1.5.2 论文内容安排
2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基本原理
    2.1 断路器概述
    2.2 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概述
    2.3 断路器性能参数
    2.4 断路器一般的监测参数及原理
    2.5 智能断路器在线监测系统的基本目标和监测参数
    2.6 本课题中主要监测参数的检测原理
        2.6.1 SF6气体监测
        2.6.2 分合闸线圈电流/电压的监测
        2.6.3 断路器开关位置的检测
    2.7 本课题中对采集参数的处理算法
    2.8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
    2.9 本章小结
3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硬件设计
    3.1 一般控制器核心芯片的比较及选择
    3.2 现场采集控制单元的构成
    3.3 硬件核心芯片的参数
    3.4 现场数据采集单元的设计
        3.4.1 MiniARM最小系统的设计
        3.4.2 电源模块设计
        3.4.3 复位系统与ISP电路设计
        3.4.4 调试端口设计
        3.4.5 控制模块设计
        3.4.6 SD/MMC卡接口电路设计
        3.4.7 UART通信接口设计
        3.4.8 状态检测电路设计
        3.4.9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10 USB接口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介绍及选择
    4.2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与ARM的配合使用
        4.2.1 μC/OS-Ⅱ的内核结构
        4.2.2 基础驱动库
    4.3 软件开发环境与调试工具简介
        4.3.1 ADS1.2集成开发环境的构成
        4.3.2 H-JTAG仿真器
    4.4 系统软件实现
        4.4.1 软件总体设计
        4.4.2 主程序设计
        4.4.3 按键任务
        4.4.4 断路器控制任务
        4.4.5 信息采集与数据处理
        4.4.6 SD卡存储
        4.4.7 USB存储及通信
    4.8 本章小结
5 上位机系统的设计
    5.1 上位机监测系统的界面设计
    5.2 上位机系统的软件实现
        5.2.1 VB语言
        5.2.2 上位机的串口通信
        5.2.3 通信协议
        5.2.4 实时显示
        5.2.5 数据存储及查询
        5.2.6 图形放大
    5.3 本章小结
6 调试与结果分析
    6.1 系统调试及开发环境测试
        6.1.1 系统调试
        6.1.2 开发环境测试及程序烧写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电容式称重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超载运输的危害性
        1.1.2 国内汽车称重设备现状
        1.1.3 国外汽车称重设备现状
    1.2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2.1 课题研究意义
        1.2.2 课题研究内容
2 电容式称重系统设计方案
    2.1 汽车载荷数据采集设计方案
        2.1.1 电容传感器设计方案
        2.1.2 汽车载荷计算原理
        2.1.3 车载部分单片机工作流程
    2.2 数据通信设计方案
    2.3 电容式称重装置设计要求
        2.3.1 基本功能
        2.3.2 系统特点
        2.3.3 主要技术参数
    2.4 数据处理方法
3 基于W77E58的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构成
        3.1.1 车载装置硬件结构设计
        3.1.2 手持装置硬件结构设计
    3.2 载荷数据测量电路
        3.2.1 电容传感器的选择和应用
        3.2.2 模拟信号采集电路
        3.2.3 消除杂散电容影响原理
        3.2.4 模拟信号转换电路
    3.3 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3.3.1 无线通信方式种类和比较
        3.3.2 芯片nRF401选择及应用
        3.3.3 无线收发模块电路
    3.4 LCD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3.5 基于W77E58的控制模块设计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程序工作流程
        4.1.1 主机程序流程
        4.1.2 从机程序流程
    4.2 系统通信协议
    4.3 系统程序设计
        4.3.1 主机与从机间通信程序设计
        4.3.2 主机和计算机间通信程序设计
        4.3.3 系统复位方式
5 本课题的测试方案
    5.1 系统建模与分析
        5.1.1 系统的简化模型
        5.1.2 实验数据与仿真
    5.2 系统测试
        5.2.1 硬件测试
        5.2.2 软件测试
        5.2.3 系统联机测试
6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7)一种简易可靠的电缆充气机压力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硬件设计
    1.1 压力检测
    1.2 数模转换电路
    1.3 精密基准稳压器电路
    1.4 显示与按键电路
    1.5 报警电路
    1.6 监控电路
    1.7 电源电路
    1.8 放大电路
2 系统软件设计
结语

(8)基于SOPC技术的车载信号处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意义
    1.2 SOPC 技术概述
    1.3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第二章 车载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平台功能描述
        2.1.2 平台软硬件组成规划
    2.2 车载信号处理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2.2.1 中心处理器FPGA 选型及介绍
        2.2.2 处理器外围电路设计
        2.2.3 电源模块设计
        2.2.4 CPCI 接口设计
    2.3 基于Nios II 的SOPC 硬件系统设计
        2.3.1 Nios II 概述
        2.3.2 SOPC Builder 中自定义FIFO 控制接口设计
        2.3.3 SOPC Builder 中的SDRAM 控制器设计
        2.3.4 SOPC Builder 中的DMA 控制器设计
        2.3.5 SOPC Builder 中的串口设计
        2.3.6 基于Nios II 的SOPC 硬件系统设计
第三章 车载信号处理系统软硬件调试及FPGA 优化
    3.1 硬件平台上电初始调试
    3.2 软件调试
        3.2.1 基于SignalTapII 的实时在线软件调试
        3.2.2 FPGA 片上存储器资源分配策略
        3.2.3 Nios II 异常处理和中断服务程序
        3.2.4 64bits/66M PCI 核设计实现
        3.2.5 SOPC 软件系统整体调试及结论分析
    3.3 综合优化
第四章 SOPC 技术在设计的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4.1 SOPC 技术在信号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概述
    4.2 一种改进的红外图像中值滤波算法及SOPC 设计与实现
        4.2.1 算法思想和算法步骤
        4.2.2 算法在SOPC 系统中硬件实现设计
        4.2.3 结论
    4.3 脉压算法中FFT 运算在SOPC 系统中的实时处理设计
        4.3.1 宽带雷达脉冲压缩方法及实现概述
        4.3.2 4096 点基4FFT 在SOPC 系统中的实现设计
        4.3.3 结论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硬件板卡实物图

(9)基于AR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ABS的发展现状
        1.1.1 国外ABS的发展概况
        1.1.2 国内ABS的发展概况
    1.2 ABS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防抱死制动系统简介
    2.1 ABS的基本理论
    2.2 ABS的分类
        2.2.1 按ABS的布置形式分类
        2.2.2 按ABS的结构及原理分类
    2.3 ABS的基本组成
    2.4 ABS的工作过程
    2.5 ABS的控制技术
第三章 防抱死制动系统硬件设计
    3.1 LPC2292及其最小系统
        3.1.1 LPC2292简介
        3.1.2 最小系统
    3.2 轮速信号调理电路
        3.2.1 轮速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3.2.2 轮速信号调理电路
    3.3 电磁阀和回液泵电机驱动电路
        3.3.1 电磁阀驱动电路
        3.3.2 回液泵电机驱动电路
    3.4 制动踏板电路
    3.5 CAN通信电路
    3.6 报警灯驱动电路
    3.7 诊断电路
        3.7.1 轮速传感器诊断电路
        3.7.2 电磁阀和回液泵电机诊断电路
        3.7.3 诊断码存储与输出电路
    3.8 硬件抗干扰设计
第四章 防抱死制动系统软件设计
    4.1 控制方案的选取
        4.1.1 控制过程
        4.1.2 参考车速的算法
    4.2 主程序设计
    4.3 系统自检程序设计
    4.4 车轮加速度计算程序设计
        4.4.1 LPC2292定时器功能介绍
        4.4.2 车轮加速度计算原理
        4.4.3 车轮加速度计算程序流程
    4.5 防抱死控制过程程序设计
第五章 实车实验
    5.1 ABS实车实验方法
        5.1.1 直线行驶制动性能
        5.1.2 转向操纵性及方向稳定性评价试验
    5.2 基于ARM的ABS实车实验
        5.2.1 实验装置
        5.2.2 ABS的安装
        5.2.3 基于逻辑门限的道路实验
        5.2.4 实验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10)干扰信号产生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框架
    2.2 FPGA的基本结构
    2.3 FPGA的设计流程
    2.4 芯片的介绍
        2.4.1 EP20K400EBC652-1
        2.4.2 IDT72V36100
        2.4.3 M27C4001
        2.4.4 DA9762
    2.5 电源设计
    2.6 JTAG的介绍
3. 调频信号产生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1 DDS原理
        3.1.1 DDS的概念
        3.1.2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的工作原理
    3.2 调频信号产生模块的设计
        3.2.1 步长累加器模块
        3.2.2 相位累加器模块
        3.2.3 ROM模块
        3.2.4 DDS模块
    3.3 单周期模块和多周期模块的区别
    3.4 外部接口写配置寄存器模块
4. 延时叠加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超长数据延时叠加模块框图
    4.2 超长数据延时叠加模块的设计
    4.3 延时叠加模块
5. 测试
    5.1 测试模块框图
    5.2 AD数据产生模块的实现
    5.3 频率控制字产生模块的实现
    5.4 64位延时叠加DA数据处理模块
    5.5 看门狗电路
6. 板级调试
    6.1 调试的顺序
    6.2 COMAPI串口收发程序软件
    6.3 SIGNALLAP Ⅱ
    6.4 板极调试的部分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一种简易的循环监控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井下控制处理电路设计与实现[D]. 张天卿.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变速趋近律的Buck型变换器控制研究[D]. 杨晨冰.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3]低压台区电能质量治理装置的研究[D]. 傅春盛. 广西大学, 2019(01)
  • [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汽车防酒驾系统设计与实现[D]. 田大玮.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5]智能断路器性能参数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D]. 罗勇强. 西安工业大学, 2013(07)
  • [6]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方式的电容式称重系统设计[D]. 曹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7]一种简易可靠的电缆充气机压力检测系统[J]. 郭永欣,王夕英.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6)
  • [8]基于SOPC技术的车载信号处理系统设计[D]. 杨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8(05)
  • [9]基于ARM的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设计[D]. 秦明辉. 合肥工业大学, 2008(11)
  • [10]干扰信号产生电路设计与实现[D]. 张峻涛.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标签:;  ;  ;  

一个简单的周期监控电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