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

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

一、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马秋月[1](2021)在《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较纸质资源,数字资源节省空间、检索便捷等优点日益凸显,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内容也日益丰富。然而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一些数字资源利用率较低,但是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却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能够促使高校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调查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本文首先通过网络调查法调查我国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并进行总结;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调查了我国的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利用情况,通过访谈了解我国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数字资源布局的相关建议,由此分析总结了我国的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从中分析出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再次,举例四所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在提升学生数字资源综合利用率方面采取的有效举措以供我们借鉴;最后,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提高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韦雅楠[2](2020)在《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与全媒体奏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序曲,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数据经济,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如何把握新媒体发展契机,提升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效果,促进信息交互生态系统平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模型,进而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研究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企业与用户基于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的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交互模式和引导策略,研究结论能够指引企业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用户信息交互,提高客户关系维护效果,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机理、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理论问题。核心章节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三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是全文的核心理论框架;第四章基于信息人因子理论,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第五章和第六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第七章从信息生态实践应用视角,总结归纳了三大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并针对典型企业新媒体信息交互平台案例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逻辑上,第三章为理论核心框架,第四章至第六章在理论研究上承前启后、逐步深入。第七章是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的实践层面理论归纳及演绎,为第八章提供支撑。第八章基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研究成果,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对策,是本文实践研究的最终落脚点。第三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模型,进而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研究模型。首先,展开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动机分析,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动机模型;其次,从系统观视角出发,探究企业与用户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交互的生态系统结构,具体包括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生态因子、生态链和生态位。接着,剖析了信息交互主体、客体、环境和技术等四大生态要素,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生态要素模型;最后,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框架模型,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研究模型,为后续研究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基于信息人因子理论,在SICAS模型改进基础上,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展开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点度中心性指标分析信息交互中的转发与被转发行为、采用中间中心度指标分析关注与被关注行为、采用接近中心度指标分析评论与被评论行为、采用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分析信息互动行为的凝聚性、采用语义关键词词频分析信息互动词频、采用五大特征属性指标呈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能够对信息交互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更及时、交互效果更好、用户满意度更高。本章为第五章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理论积淀。第五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及沉浸理论,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基础上,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模型,在详实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个体认知、新媒体信息质量、新媒体服务质量、沉浸体验、新媒体平台质量对信息交互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满意度对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新媒体信息质量、用户个体认知、沉浸体验、新媒体服务质量和新媒体平台质量。本章有力支撑了第六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章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从信息技术、信息、信息环境、信息人四因子维度,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来说,基于信息人因子,构建信息交互内容安全性、用户参与性2个一级指标。基于信息因子,构建信息交互有用性、信息交互内容时效性2个一级指标。基于信息环境因子,构建信息交互服务性1个一级指标。基于信息技术因子,构建新媒体平台稳定性1个一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性、信息交互有用性、信息交互内容时效性是评价信息交互效果的主要指标。本章第八章对策研究提供指引。第七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从实践层面归纳总结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并选择典型企业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过程中,基于信息人视角,分析用户生成内容的交互模式,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分析“智能+”信息技术交互模式,基于信息环境,视角分析“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模式。结合典型企业信息交互模式案例,探究不同信息生态位交互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抖音短视频用户生成内容交互模式、百度“智能+”交互模式、海尔“线上+线下”交互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本章为第八章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引。第八章基于本文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对策。首先,基于信息人视角,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综合水平提升策略,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综合素养建设策略。其次,基于信息技术视角,提出企业新媒体应用水平和系统质量优化策略,企业综合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提升策略。最后,基于信息环境视角,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服务水平建设策略,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升级对策。本文在理论层面,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系统研究了企业与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理论体系。深化了信息生态理论在新媒体信息交互领域的应用,探索了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的特征和规律,明晰了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体系,为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同用户进行生态和谐的信息交互提供理论指引;在实践层面,突破理论迷雾,归纳了企业和用户进行新媒体信息交互的模式,为企业和用户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生态和谐的信息交互提供了实践指引,同时从策略层面给出了基于生态因子的行动方针。在未来的研究中,本文将囊括更多的样本数据,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同时,将进一步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及本文理论研究成果,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演化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以推动本文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的深入应用。

张格阁[3](2020)在《基于ACSI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诞生,图书馆工作观念由“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图书馆用户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不断地拓展,所包含的范围已经扩大至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从事各种不同活动和工作的人,不仅包括现实用户,还有各类潜在用户也是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对应的用户教育活动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对象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讲座是现今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当前提升高校师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主要实践部分。但目前对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教育讲座的研究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特别是对讲座的用户满意度的测评没有一套严格成熟的体系。本文以用户教育讲座为研究对象,对用户教育的发展源流、实践活动、概念等,以及用户教育讲座的特点、方式、主题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然后借助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分析对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影响的重要因素,初步探索提升用户满意度的高效可行的方法,为提高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做出尝试性研究。本文借助ACSI,结合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的六大特点,尝试构建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指数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切实有效的探索性假设。该模型总计包含用户期望、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用户满意、用户抱怨、用户忠诚这六个潜变量。我们在问卷中,总计构建了 21个可测量变量,来表征这六大潜变量。随后对笔者设计的问卷进行了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结果对调查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接着进入正式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以山东大学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为实证研究对象,并使用SPSS对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与校验。最后笔者借助AMOS软件对问卷调查得到的山东大学用户对讲座评价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确保变量之间解释的有效性。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模型与问卷数据进行匹配度的检验。数据分析可得,本文借助ACSI模型构建的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指数模型是适用的。用户对山大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的期望值最高,评价值达到3.963,期望较高;对感知质量的满意度平均值达到3.754,相对期望值较低,但对讲座质量的满意度也较高;对感知价值的满意度为3.660,评价相对较低。用户满意度评价值为3.665,可能是与期望和理想中的讲座相比,还有提升的空间。用户忠诚的评价值为3.706,比满意度评价值还高,说明用户还是愿意继续听讲座的;用户负面宣传可能性为3.498,向图书馆学校有关部门投诉的可能性为2.313,图书馆相关人员要妥善处理用户的抱怨,以更好地提高用户教育讲座的满意度。模型的检验验证了之前的大部分假设,用户期望、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都会对满意度产生正向的影响,用户期望对感知质量、感知质量对感知价值都会产生正向影响,但用户期望对感知价值没有产生显着影响,可能是由于感知价值考虑的是讲座的实际价值。用户满意度会对用户忠诚产生正向影响、对用户抱怨产生负向影响,但可能由于山大图书馆对用户抱怨没有进行良好的处理,导致用户抱怨对用户忠诚产生了负向的影响。随后笔者借助研究结果对山东大学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的提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尹志勇[4](2020)在《基于众筹模式的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商业众筹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众筹模式逐渐被许多行业认可和应用。近年来,国外图书馆行业纷纷引入众筹模式,吸收社会资源和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服务建设的主要机构和领头者,也在对其业务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出现了许多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利用众筹模式进行馆舍建设、图书购买、物品募集、志愿者招募等工作。而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进行文化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方式。但是我国有不少的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缺乏资金、设备、物品以及创意等资源,这些资源的短缺影响到阅读推广工作的质量和完成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在探索和运用众筹模式进行阅读推广。文章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为切入点,采用文献分析法、网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总结归纳法等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对我国地级市及以上的公共图书馆的网站以及相关新闻资讯进行调研,接着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大众对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认知和满意度,再对典型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进而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运用众筹模式进行阅读推广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王伟[5](2020)在《《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文中指出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Harry Potter风靡全世界,被翻译成80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量超过5亿册,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本研究依据译介学理论、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操纵”和“重写”理论、接受理论和副文本理论对Harry Potter在中国的译介展开全面、系统的描述性个案研究,探讨了该作品是如何被译介到中国以及在进入中国后该作品在中国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群体中的传播、接受现状,分析了《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的定位和目标读者群体的接受错位问题,并从副文本与文本转换过程分析了《哈利·波特》中译本中的翻译问题。通过对《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历时性描述分析,本研究发现Harry Potter这部通俗文学作品能够进入中国主要是与当时的社会接受环境紧密相关。通俗文学,又称之为大众文学,一直处在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长期以来,通俗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与中国传统的“文以载道”文学观念相悖,通俗文学往往被视为严肃文学、纯文学的对立面。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开始大规模地译介外国通俗文学作品,通俗文学开始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向中心运动,长期被压抑和禁锢的文学娱乐消遣功能终于得到释放。随着中国1992年成为《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的成员国,中国对外版权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开始不断从国外引进通俗文学作品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国内不少出版社开始摆脱行政化束缚,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从国外获取最新商业出版资讯,Harry Potter就这样走进了人文社的编辑眼中。2000年8月底,人民文学出版社鏖战数月后赢得了《哈利·波特》中文版权。Harry Potter被引进到中国之后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售成绩,成为一部非常畅销的流行读物。Harry Potter进入中文世界后,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对该作品的接受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接受特征。中国奇幻文学读者群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对《哈利·波特》这部作品的接受经历了“文本—影像—文本”和“影像—文本”两种文学接受过程。在Harry Potter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大陆的普通读者对于奇幻文学还是比较陌生,即使有奇幻文学作品的存在,在当时也是被当成童话被译介到中国。在新世纪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中国大陆并不存在奇幻文学所能接受的土壤或环境,因此也就没有奇幻文学读者群体的存在。而随着The Lord of the Rings和Harry Potter等系列作品陆续被国内出版社引进译介,再加上国内义务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一系列的教育制度改革,新时期的中国读者在文化程度、知识深度、阅读广度上有很大幅度提高,国内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奇幻读者群体,他们热爱阅读和接受各种西方奇幻文学作品。同时,新世纪大众传媒尤其是由奇幻文学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热映,使众多读者在欣赏奇幻大片的同时,感受到了奇幻文学作品的魅力,部分读者是看完纸质作品之后去电影院欣赏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像),然后再对该奇幻文学作品的纸质书籍(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也有不少读者是观看完奇幻文学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影像)后购买纸质书籍(文本)阅读。“文本—影像—文本”和“影像—文本”构成了中国普通读者对外国奇幻文学作品的两种文学接受过程。而与普通读者对《哈利·波特》的接受不同的是,中国的专业研究者对《哈利·波特》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我国主流核心学术刊物上刊载有关“哈利·波特”研究的文章数量相对有限。尽管通俗文学开始从文学系统的边缘开始向中心运动,但是严肃的学院派研究者却并不十分关注《哈利·波特》这种通俗文学作品。究其缘由,一方面,纯文学或者说精英文学才是中国专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这更符合当下时代的主旋律,而外国通俗文学作品“走进来”的译介研究则很难引起他们的关注。与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状况相比,《哈利·波特》中译本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在英语世界,Harry Potter系列一开始定位是儿童文学,面向儿童读者群体,但因为该作品深受青少年读者和成人读者的喜爱,英语世界的出版社很快就灵活地改变该作品目标读者群体定位,扩大其读者群体范围。而在中文世界,赞助人(人文社)从一开始就一直把该作品定位为儿童文学,并自始至终操纵着《哈利·波特》中译本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从副文本视角对《哈利·波特》中译本进行分析,无论是从书籍的开本设计、封面装帧、插图、书签还是内页版式设计,人文社都是按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定位进行设计和出版发行的,儿童才是其目标读者群体。因此,人文社对《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定位和中国读者对该作品的接受之间产生错位,部分中国读者对人文社的儿童文学定位和译文质量不满,三种新型读者群体出现:批评型读者、作为译者的读者和精英型读者。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新型读者群体在网络空间中对人文社《哈利·波特》中译本的翻译质量展开网络文学翻译批评,或者另起炉灶自己开始翻译并在网络空间中分享译文。随着《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同名电影的完结,精英型读者群体开始涌现,他们从各个视角、细节、主题对这部作品展开全新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和敏锐的批评意识。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中国读者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重化,在文学文本选择和文本意义建构上由“失语者”变成了“建构者”。新型读者群体展开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对人文社和译者形成了“良性监督”,加强了读者和出版社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构成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接受史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Harry Potter被译介到中文语境后,“显性”赞助人(人文社)的意识形态、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自始至终都对译者的翻译工作进行着操纵,同时“隐性”赞助人(儿童读者群体)也迫使译者适当调整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儿童读者阅读。因此,人文社在对Harry Potter进行文本转换的过程中因为误译、漏译产生了一系列的偏差和变形。因为原文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原作者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接受语境,作家J.K.罗琳精心创作的大量文化特色词汇、人物形象、“文字游戏”和习语在经过译者的翻译转换之后,原着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在中译本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变形,大量“文字游戏”蕴含的预期效果没有被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样地,原着中大量巧妙构思、精心创作的习语并没有被译者进行异化处理,这使得习语中独有的文化意象和语言特色在中译本中丢失,影响和阻碍了中国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和好奇心。本研究推动《哈利·波特》进入更多学术界研究者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了《哈利·波特》在中国的学术研究,让更多严肃学院派研究者认识到通俗文学翻译的影响和特殊研究价值,也为该作品走向经典做出了一定努力;同时基于该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新型读者群体的网络文学翻译批评以及中译本在文本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偏差,本研究亦可为外国通俗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中国通俗文学作品外译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

席凤先[6](2020)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在同一情景下进行交流时的交际能力。我国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放在五大课程目标的文化意识这一维度下,提出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小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的跨文化交际场景也逐渐增多。因此,本研究将从教学实景出发,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首先,本研究问题起源于笔者对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观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分别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研究、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英语学习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了解现有研究的进程、反思现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以及本研究的起点与创新之处。厘清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其次,考察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讨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小学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表征进行观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进行文本分析,讨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认知特征受到语言知识、社会文化知识、通识知识以及相关的思维能力影响;在学生在英语教学中面临着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情感冲突;学生的交际行为受到不同交际情景的影响。最后,探索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和教材的分析,探索在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包括认知的拓展、跨文化情感体验和交际行为引导三大方面。笔者希望本研究能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杨柳[7](2019)在《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老年人数量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年龄超过六十周岁的人口数量已达2.40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3%。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老年人对健康更加关注,对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加可靠的健康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发布中心,有为人们提供信息的职能。研究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有助于了解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让公共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和帮助,更好的为老年群体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从而提高老年读者的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主要从五部分展开: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研究,首先对本研究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整理,同时再分别对国内外老年人健康信息需求和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进行整理,并作相关述评。第三章描述了相关研究过程,主要使用焦点小组访谈的方法研究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健康信息服务需求,在此前提下,先根据访谈目的建立初始访谈提纲,在太原市图书馆使用一对一访谈法收集部分数据,并在此过程中,逐步修改和精细访谈提纲。随后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在太原市图书馆进行两场焦点小组访谈收集研究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以获得真实有效的研究结果。第四章主要是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和总结。第五章对研究结论进行简要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结合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实际调研结论,发现老年读者的健康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疾病诊疗(重点是慢性病的相关信息)、养生保健、心理健康、中西医矛盾、最新医学资讯与国家政策;此外,老年读者在使用公共图书馆时,更倾向于纸质资源的使用,包括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等,对于电子资源使用率较低,老年人也表示他们愿意在图书馆员的帮助下使用电子资源,此外老年群体对讲座的接受度也很高;最后,老年人读者提出希望公共图书馆可以增加健康类信息资源的馆藏、增加健康类科普内容的讲座、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科普活动以及希望公共图书馆可以扩展健康信息服务模式等建议。本文通过研究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可以了解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需求以及老年群体对图书馆的使用习惯,对社会和公共图书馆服务老年群体提供科学依据,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单丽瑶[8](2019)在《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以《当呼吸化作空气》中译本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翻译活动的执行者,长期以来,译者一度被视作“隐形人”。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将译入语文化作为研究重点,翻译主体的地位得到重视,译者主体性也逐渐成为译学研究重点。乔治·斯坦纳在阐释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翻译过程的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这一阐释翻译观的核心是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美国医生兼肺癌患者保罗·卡拉尼什的作品《当呼吸化作空气》,借助阐释学翻译四步骤理论,分析翻译过程中笔者经历的四个阶段。一开始是信赖阶段,笔者认同原作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到侵入理解阶段,笔者打破语言障碍,从词汇与长句两方面进行侵入阐释,将原文意义传达至译入语读者面前。第三个阶段是吸收阶段,笔者通过吸收原文的意义和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使得译入语读者获得与原作读者一致的阅读体验。最后是补偿阶段,笔者采用多种补偿方式保证原作与译文之间的平衡。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始终保持积极的姿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以求获得既忠实,又具有可读性的译文。

李朝伟[9](2019)在《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志愿文化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对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社会福利保障起着积极作用,有重要研究价值。我国志愿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基因;同时在发展逻辑和运行机制上,相对于西方志愿文化也有明显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文化发展的“指南针”,因此志愿文化在我国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智力和人力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承担起在志愿文化视域下引导和促进社会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良好志愿文化氛围的历史重任,以文化人。当前志愿文化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载体、政策、制度、氛围、物质、精神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导向能力、组织动员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方针,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党中央的最新精神,满足社会对志愿文化的需要,充分回应新时代的新问题。在对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论文针对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运用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调研分析手段,对有关志愿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作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总结出在志愿文化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有思想政治教育在志愿文化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有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志愿文化的理论建设有待加强,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有待完善。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既有社会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催生出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影响,社会需求和矛盾变化造成志愿文化供给不足等外在因素,也有个人对志愿文化缺乏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文化发展脱节的内在因素。针对志愿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调研得出的问题及成因,认为对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是首要核心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对志愿文化有价值导向功能、文化发展功能、文化育人功能这三大功能。价值导向功能,主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教育内容,将树立文化自信为教育目标,在志愿文化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发展功能,在传承现有志愿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在内容和路径上实现创新,使志愿文化更容易在新时代引起群众的共鸣,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育人功能,通过志愿文化有效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培育个人奋斗精神、增强个人综合素质,最终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努力。在明确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出进一步要求。一是明确推动志愿文化发展、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职责,主体的明确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政府是“护航人”发挥引领和保障职能、学校是“主阵地”发挥培育和促进职能、社区是“主场景”发挥凝聚和传播职能、志愿团体是“管理员”发挥组织和实施职能、个人是“践行者”发挥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接下来提出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遵循的实践原则,主要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以上原则的要求下,提出了七点在志愿文化视域下具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上、志愿服务典型榜样的树立上、媒体文化产品功能的发挥上、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上、同海外志愿服务组织的交流上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建议,同时也对一些应当注意和避免的问题予以警示。制度文化是志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机制,主要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文化互动发展机制、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和保障机制,来保障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志愿文化中功能的发挥。志愿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长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凝聚各方精神、汇聚各方力量,不断丰富完善志愿文化的精神、物质、制度各方面的文化内涵,努力把志愿文化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利用志愿文化的影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爱党爱国、品德高尚、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素质全面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许[10](2019)在《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现状及研究控制对策,通过查阅文献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在杭州市公共场所中开展烟草暴露调查,了解了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现状,群众对公共场所控烟内容认知和态度等情况,再通过调查的数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将群众对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的知信行分析结合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现状,提出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控制建议,为卫生机构制定控烟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控烟研究现状、控烟专家观点、公共场所和烟草暴露的相关概念、对烟草暴露检测的方法、知信行模式、保护动机理论等知识,为调查公共场所烟草暴露及提出公共场所控烟对策做好知识储备。(2)观察记录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理论设计观察流程,对杭州师范大学、杭州新城医院、7天连锁酒店等96个杭州市公共场所的480个观察点进行环境烟草暴露观察,了解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以及控烟对策实施情况。(3)浓度监测法:使用手持激光空气PM2.5监测设备,对观察点有烟草暴露的区域进行中央空气颗粒浓度监测,将观察结果具体化。(4)问卷调查法:对杭州市主城区(江干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及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的6类公共场所(医院、候车厅、餐厅、宾馆、商场、学校)中800名公共场所人员进行随机拦截调查,从调查对象角度收集现场烟草暴露数据以及群众对烟草危害认知和公共场所控烟态度等相关信息。(5)统计分析法:采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数据,Excel2008软件做数据整理,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分析基本调查情况,Cronbach’s a系数以及因子分析对问卷内容做信效度分析,用?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结果。结果:(1)通过观察法对研究中设置的480个观察点进行观察,发现有106(22.08%)个观察点存在烟草暴露情况,在控烟宣传实施方面,杭州市80%以上的公共场所都有粘贴“禁止吸烟”标志在场所内提醒禁止吸烟。(2)在烟草暴露区域内的平均PM2.5浓度是53ug/m3,对6类公共场所的调查得出烟草暴露水平由低到高的次序是医院、学校、宾馆、商场、候车厅、餐厅。(3)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公共场所804名人员展开调查。男性的烟草暴露率为28.50%(177人),女性的烟草暴露率为71.58%(131人),女性对烟草暴露比男性显着的敏感(?2=111.01,P<0.01),医院内人群烟草暴露率为7.79%(2人),餐厅内人群烟草暴露率为31.49%(97人),非完全禁烟场所的烟草暴露水平是完全禁烟场所的4倍。(4)研究调查对象对烟草危害认知上发现对应的自变量年龄、月收入水平、支持全面禁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方程为Y=-0.821X1+0.688X2+0.389X3+0.713。(5)研究调查对象对《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内容认知上公共场所中不同身份的调查对象(工作人员、流动人员)、月平均收入、场所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问卷中态度内容信度检验应用Cronbach’s a系数检验,该问卷内容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21,信度良好,不介意别人在周围吸烟男性占86.49%,女性占22.76%,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76%的调查对象支持杭州市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7)做logistic回归分析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的影响因素,发现粘贴“禁止吸烟”标志对烟草暴露的影响程度为57.1%,现场有控烟监督员对烟草暴露的影响程度为92.5%,场所类型对烟草暴露的影响程度为62.5%。(8)研究公共场所吸烟行为影响因素时,发现舒缓情绪、满足烟瘾饥渴、交朋友的需要这三个因素与是否在公共场所吸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于保护动机理论中的内外部奖励以及反应代价。结论:(1)对不同类型场所烟草暴露的研究中发现观察法与问卷调查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医院内烟草暴露水平低,餐厅内烟草暴露水平高。(2)杭州市公共场所暴露情况与以往相比并无明显降低。(3)调查对象对于杭州市公共场所控烟态度较好,支持率较高,对烟草危害认知水平一般,对公共场所控烟内容认知较差。(4)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的影响因素有场所类型,禁烟标志与场所内是否有控烟监督员。(5)舒缓情绪、满足烟瘾饥渴及交友需要是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6)降低公共场所烟草暴露可从公共场所内控烟制度管理、健康教育管理以及吸烟行为管理等多维度组合管理方案加以实施。

二、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数字资源概念
        二、数字图书馆概念
        三、高校及高校学生概念
    第二节 数字图书馆资源分类及特征
        一、数字资源的分类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及特点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现状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内容现状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
        三、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现状
        四、我国高校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需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高校学生数字资源意识淡薄
        一、高校学生对图书馆数字资源重视度不够
        二、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第二节 高校学生的数字资源需求挖掘不够充分
        一、高校学生所需的文献资源不能被满足
        二、高校学生所需相关软件工具不能被提供
    第三节 高校学生信息反馈渠道较少
        一、高校学生获取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渠道较少
        二、高校学生意见反馈渠道较少
    第四节 高校学生无法便捷使用检索系统
        一、高校学生检索能力不足
        二、高校学生无法便捷使用检索系统
    第五节 高校学生获取数字资源渠道不够通畅
        一、高校学生校外访问系统不稳定
        二、高校学生无法获取完整文献资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拓展服务
        一、满足高校学生需要的多种检索方式
        二、促使高校学生了解数字资源的一小时讲座
        三、高校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工具与软件
    第二节 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
        一、满足高校学生需要的学科服务
        二、辅助高校学生学习的慕课课程
        三、方便高校学生链接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的方式
    第三节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教育服务
        一、满足高校学生需求的多种数据库导航方式
        二、满足高校学生学习需要的多媒体资源
        三、提高高校学生检索能力的教学与培训
        四、满足高校学生需要的多种校外访问方式
    第四节 加州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咨询服务
        一、方便高校学生访问的快速链接
        二、满足学生需要的多种校外访问方式
        三、满足学生需要的参考咨询服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的策略
    第一节 学生要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一、高校学生要重视图书馆数字资源
        二、高校学生要提高学习主动性
    第二节 完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一、建设数据库等基础数字资源
        二、提供网络课程资源
        三、提供并及时更新工具软件资源
        四、完善其他数字资源
    第三节 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
        一、高校图书馆要拓宽数字资源宣传渠道
        二、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新生群体的数字资源宣传
    第四节 开设检索课程或培训
        一、高校图书馆要增强检索培训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二、高校培养单位要增加检索相关课程
    第五节 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
        一、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宣传能力
    第六节 利用教学活动促进数字资源利用
        一、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数字资源
        二、高校图书馆引进教学系统保存相关数字资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2)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交互知识图谱
        1.2.2 国外信息交互研究进展
        1.2.3 国内信息交互研究进展
        1.2.4 国内外信息交互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新媒体的相关概念
        2.1.1 新媒体的内涵
        2.1.2 新媒体的分类
        2.1.3 新媒体的特征
    2.2 信息交互的相关概念
        2.2.1 信息交互及信息交互行为的概念
        2.2.2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
        2.2.3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
    2.3 信息生态的相关理论
        2.3.1 信息生态的内涵
        2.3.2 信息生态系统
        2.3.3 信息生态因子
        2.3.4 信息生态链
        2.3.5 信息生态位
    2.4 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
        2.4.1 企业与用户交互采用的新媒体类型
        2.4.2 企业与用户新媒体交互具备的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
    3.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动机
        3.1.1 用户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动机
        3.1.2 企业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动机
        3.1.3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动机模型
    3.2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生态系统
        3.2.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因子
        3.2.2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链
        3.2.3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位
    3.3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信息生态要素
        3.3.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要素模型
        3.3.2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主体要素
        3.3.3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客体要素
        3.3.4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环境要素
        3.3.5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技术要素
    3.4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
    4.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问题的提出
    4.2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模型
        4.2.1 社会网络分析
        4.2.2 信息交互特征模型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4.3.1 研究样本选择
        4.3.2 数据采集及处理
    4.4 数据分析结果
    4.5 讨论分析
        4.5.1 转发与被转发行为分析
        4.5.2 关注与被关注行为
        4.5.3 评论与被评论行为分析
        4.5.4 信息互动行为的凝聚性分析
        4.5.5 信息互动中交互词频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
    5.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的提出
    5.2 信息交互影响因素模型
        5.2.1 沉浸理论
        5.2.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5.2.3 模型构建
    5.3 研究假设
    5.4 研究设计
    5.5 数据采集及处理
        5.5.1 样本选择
        5.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5.5.3 验证性因子与模型检验
        5.5.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5.6 讨论分析
        5.6.1 新媒体平台质量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5.6.2 新媒体信息质量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5.6.3 新媒体服务质量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5.6.4 沉浸体验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5.6.5 个体认知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5.6.6 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满意度对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
    6.1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问题的提出
    6.2 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6.3 评价指标设计
        6.3.1 信息人维度
        6.3.2 信息维度
        6.3.3 信息技术维度
        6.3.4 信息环境维度
    6.4 信息交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6.4.2 构造判断矩阵
        6.4.3 指标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6.5 基于FCE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方法
        6.5.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6.5.2 基于FCE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过程
    6.6 实证分析
        6.6.1 样本数据的选择
        6.6.2 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6.6.3 评价结果讨论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
    7.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问题的提出
    7.2 用户生成内容信息交互模式及案例
        7.2.1 用户生成内容信息交互模式
        7.2.2 抖音短视频UGC信息交互案例分析
    7.3 “智能+”信息交互模式及案例
        7.3.1 “智能+”信息交互模式
        7.3.2 百度“智能+”信息交互案例分析
    7.4 “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模式及案例
        7.4.1 “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模式
        7.4.2 海尔“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案例分析
    7.5 三种模式的案例对比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引导对策
    8.1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策略问题的提出
    8.2 基于信息人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策略
        8.2.1 提高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综合水平
        8.2.2 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综合素养
    8.3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对用户服务策略
        8.3.1 提高企业新媒体应用水平和系统质量
        8.3.2 提高企业综合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8.4 基于信息环境的企业新媒体消费升级引导策略
        8.4.1 引导新媒体宏观环境下的信息消费升级
        8.4.2 引导新媒体微观环境下的信息消费升级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ACSI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预期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教育概述
    2.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
    2.3 顾客满意指数模型的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
    3.1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原则
    3.2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指数模型的构建
    3.3 模型变量关系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实证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
    4.1 预调研
    4.2 正式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
    4.3 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4.5 验证性因子分析
    4.6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发展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调査问卷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众筹模式的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众筹模式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概述
    2.1 众筹概述
        2.1.1 众筹的起源及发展
        2.1.2 众筹模式的运作及分类
        2.1.3 众筹的优势与劣势
    2.2 图书馆众筹
        2.2.1 图书馆众筹的涵义和特点
        2.2.2 图书馆众筹的流程及分类
    2.3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
        2.3.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涵义
        2.3.2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
        2.3.3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特点
        2.3.4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意义
    2.4 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
        2.4.1 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涵义
        2.4.2 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目的
        2.4.3 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3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现状
    3.1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概况
        3.1.1 众筹模式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
        3.1.2 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分类
        3.1.3 众筹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实施模式
    3.2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进行阅读推广现状调查
        3.2.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3.2.2 调查实施与数据采集
        3.2.3 调查结果分析
    3.3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
        3.3.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3.3.2 对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满意度分析
    3.4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特点
        3.4.1 阅读推广项目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
        3.4.2 众筹项目的对象主要是书籍
        3.4.3 众筹项目更加关注爱心公益事业
        3.4.4 多方共同参与阅读推广工作
        3.4.5 大众和馆员对其的满意度较高
4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案例分析
    4.1 活动型阅读推广——以杭州图书馆举办的“工具图书馆”为例
        4.1.1 活动型阅读推广的开展概况
        4.1.2 活动型阅读推广的方式
        4.1.3 活动型阅读推广的成效
        4.1.4 活动型阅读推广的经验
    4.2 倡议型阅读推广——以佛山市图书馆众筹尼奥斯自助图书馆为例
        4.2.1 倡议型阅读推广的开展概况
        4.2.2 倡议型阅读推广的方式
        4.2.3 倡议型阅读推广的成效
        4.2.4 倡议型阅读推广的经验
    4.3 联盟型阅读推广——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开展的系列项目为例
        4.3.1 联盟型阅读推广的开展概况
        4.3.2 联盟型阅读推广的方式
        4.3.3 联盟型阅读推广的成效
        4.3.4 联盟型阅读推广的经验
    4.4 特点与启示
        4.4.1 特点
        4.4.2 启示
5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5.1 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公共图书馆分布区域不平衡
    5.2 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大众认知度较低
        5.2.1 读者的认知度较低
        5.2.2 馆员的认知度较低
    5.3 项目开展的方式和众筹对象较单一
        5.3.1 项目开展的方式单一
        5.3.2 活动众筹对象单一
    5.4 众筹项目的可持续性较低
        5.4.1 倡议型和活动型阅读推广的可持续性低
        5.4.2 建立固定站点结束活动的持续开展
    5.5 管理经验不足
        5.5.1 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不明晰
        5.5.2 对联盟式阅读推广项目的管理不足
        5.5.3 缺乏完整成熟的反馈和回馈制度
6 我国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
    6.1 因地适宜地选择项目
        6.1.1 选择合适的项目类型
        6.1.2 选择适宜的众筹对象
        6.1.3 选择适当的项目参与者
    6.2 提高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大众认知度
        6.2.1 创新宣传方式
        6.2.2 加大宣传广度和力度
    6.3 丰富项目的开展方式和众筹对象
        6.3.1 丰富项目的开展方式
        6.3.2 拓展项目的众筹对象
    6.4 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6.4.1 不断创新项目的开展方式和完善项目的流程
        6.4.2 寻找稳定的参与者进行合作
    6.5 丰富和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6.5.1 明确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6.5.2 加强对联盟型阅读推广项目的管理
        6.5.3 建立完善的反馈制度和回馈体系
7 研究结果与展望
    7.1 研究结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读者对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问卷调查
    附录2 馆员对公共图书馆运用众筹模式开展阅读推广的认知度和满意度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5)《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Harry Potter及其作者J.K.罗琳简介
    二、研究缘起、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Harry Potter在中国的翻译史
    一、Harry Potter在中国的出版概况
    二、《哈利·波特》中译史
    三、小结
第三章 《哈利·波特》在普通读者和专业研究者中的接受
    一、接受土壤的形成和奇幻文学读者群体的勃兴
    二、《哈利·波特》中译本评介史
    三、小结
第四章 赞助人对译本的操纵和目标读者接受错位——新型读者群体出现
    一、赞助人对《哈利·波特》中译本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操纵
    二、Harry Potter和《哈利·波特》中译本的读者群定位
    三、新型读者群体出现
    四、小结
第五章 从副文本视角与文本转换过程看《哈利·波特》中译本的偏差
    一、副文本视角下的《哈利·波特》:儿童文学定位导向引发部分读者不满
    二、误译、漏译导致《哈利·波特》中人物形象的扭曲和变形
    三、“文字游戏”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偏差:预期效果缺失,影响读者理解
    四、《哈利·波特》中的习语翻译:适度异化才可保留异域文化意象
    五、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6)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学习的目标要求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1.2 我国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1.1.3 小学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1.3 文献综述
        1.3.1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
        1.3.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1.3.3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交际能力
        1.4.2 跨文化
        1.4.3 跨文化交际能力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依据
    2.1 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的依据
        2.1.1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知识
        2.1.2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2.1.3 交际能力和交际原则
    2.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3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的调查
    3.1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表征
        3.1.1 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观察
        3.1.2 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框架的构建
        3.1.3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实表征分析
    3.2 小学英语教学现实中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2.1 教学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法
        3.2.2 小学英语教材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资源支持
4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
    4.1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
        4.1.1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认知的要素
        4.1.2 小学阶段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认知特征
    4.2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态度
        4.2.1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情感态度的内涵
        4.2.2 小学阶段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情感特征
        4.2.3 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跨文化交际情感冲突
    4.3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行为
        4.3.1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行为的内涵
        4.3.2 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行为特征
5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
    5.1 小学英语教学中认知拓展
        5.1.1 深度挖掘教材,合理运用其他教学资源
        5.1.2 师生交流互动,精确语言使用
        5.1.3 关注生活细节,注重文化对比
        5.1.4 进行思维训练,正确对待刻板印象
    5.2 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体验
        5.2.1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情感态度冲突的处理
        5.2.2 真实交流中的情感体验
        5.2.3 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表达
    5.3 小学英语教学中行为引导
        5.3.1 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言语行为的引导
        5.3.2 从行为方式的认识到真实交际中的行为体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课堂实录
附录三 Nvivo编码图
致谢

(7)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论文结构
    1.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老年读者
        2.1.2 健康信息
        2.1.3 健康素养
        2.1.4 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内外老年读者健康信息需求相关研究
        2.2.2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相关研究
        2.2.3 简要述评
第三章 研究过程
    3.1 一对一访谈法
    3.2 焦点小组访谈法
        3.2.1 研究方法
        3.2.2 研究对象
        3.2.3 研究工具
        3.2.4 访谈问题
    3.3 访谈资料分析
        3.3.1 开放式编码
        3.3.2 主轴式编码
        3.3.3 选择式编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4.1 健康信息需求情况分析
        4.1.1 疾病诊疗信息需求
        4.1.2 养生保健信息需求
        4.1.3 心理健康信息需求
        4.1.4 中西医的矛盾
        4.1.5 最新医学资讯信息需求
        4.1.6 国家政策信息需求
        4.1.7 健康信息评估
    4.2 图书馆使用情况分析
        4.2.1 馆内纸质资源阅览
        4.2.2 馆内纸质资源借阅
        4.2.3 馆内其它类型资源的使用
        4.2.4 馆外电子资源的使用
    4.3 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4.3.1 丰富馆藏资源
        4.3.2 开展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活动
        4.3.3 开发健康信息服务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总结
    5.2 对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建议
        5.2.1 加强老年人健康信息意识
        5.2.2 加大媒体相关推广作用
        5.2.3 加强政府相关政策支持
    5.3 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建议
        5.3.1 了解老年读者健康信息需求
        5.3.2 宣传和推广公共图书馆
        5.3.3 加强馆员的素质教育
        5.3.4 拓展健康信息服务方式
        5.3.5 展开与其它信息机构的合作
        5.3.6 政府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与投入
    5.4 论文存在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以《当呼吸化作空气》中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ranslation Task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elected Book
    1.2 Categorization of the Selected Text
    1.3 Translation Process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2.1.1 Studie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broad
        2.1.2 Studie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China
    2.2 George Steiner's Fourfold Translation Motion Theory
Chapter Three Case Study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3.1 Translator's Trust
        3.1.1 Trust of the Value of the Source Text
        3.1.2 Trust in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3.2 Translator's Aggression
        3.2.1 Aggression on Lexical Items
        3.2.2 Aggression on Long Sentences
    3.3 Translator's Incorporation
        3.3.1 Incorporation of the Original Meaning
        3.3.2 Incorporation of the Language Style
    3.4 Translator's Compensation
        3.4.1 Compensation on Cultural Connotation
        3.4.2 Compensation on Specialized Terms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
Appendix
    Source Text
    Target Text
    Medical Terminology

(9)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一) 本研究的重点
        (二)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志愿文化的概念、历史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一、志愿文化的概念认知
        (一) 志愿文化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 志愿文化的概念解析
    二、中外志愿文化的发展历史分析
        (一) 西方国家志愿文化的生成背景
        (二) 我国志愿文化形成发展的背景
        (三) 我国志愿文化与国外志愿文化的区别
    三、志愿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
        (一) 从文化性来说,志愿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本质天然联系
        (二) 从实践性来说,志愿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实践相结合
        (三) 从价值性来说,志愿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 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志愿文化兴起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 志愿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内容和载体
        (二) 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完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遵循
        (三) 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场域
        (四) 志愿服务群体结构多元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条件
    二、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志愿文化的发展环境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导向能力
        (二) 志愿文化的组织环境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动员能力
        (三) 志愿文化的人力环境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第三章 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调研及分析
    一、关于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一) 访谈调查
        (二) 问卷调查
    二、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志愿文化的功能定位有待明确
        (二) 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志愿文化的理论建设有待加强
        (三) 思想政治教育关于志愿文化的实践路径有待完善
    三、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志愿文化需求增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功能定位
        (二) 志愿文化自觉不足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论建设
        (三) 志愿文化发展乏力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实践路径
第四章 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
    一、引领规范我国志愿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一)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教育内容
        (二)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教育任务
        (三) 以增强文化自信为教育目标
    二、传承创新我国志愿文化的文化发展功能
        (一) 传承我国志愿文化的独特文化资源
        (二) 创新我国志愿文化的内容和路径
    三、塑造提升志愿服务群体的文化育人功能
        (一) 提高个人品德修养
        (二) 培养个人奋斗精神
        (三) 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第五章 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
    一、明确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职责
        (一) 政府是“护航人”,发挥引领和保障职能
        (二) 学校是“主阵地”,发挥培育和促进职能
        (三) 社区是“主场景”,发挥凝聚和传播职能
        (四) 志愿组织是“管理员”,发挥组织和实施职能
        (五) 志愿者是“践行者”,发挥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二、遵循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原则
        (一) 方向性原则
        (二) 系统性原则
        (三) 主体性原则
        (四) 创新性原则
        (五) 实践性原则
    三、提升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一) 因势利导灵活多样选取思政方法
        (二) 把握契机利用各项活动塑造品牌
        (三) 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网络思政技能
        (四) 树立典型善用激励手段营造氛围
        (五) 加强引导发挥文化产品积极作用
        (六) 利用文化设施开展志愿文化活动
        (七) 提升海外交流人员思想政治素养
    四、完善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机制
        (一) 建立有利于志愿文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志愿文化的互动发展机制
        (三) 建立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
        (四) 建立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要获奖
附录

(10)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概述
    1.5 相关概念界定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2.2 专家咨询法
    2.3 观察记录法
    2.4 空气PM2.5 浓度监测
    2.5 问卷调查法
    2.6 统计分析法
    2.7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公共场所控烟观察
    3.2 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知信行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的情况
    4.2 公共场所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知
    4.3 公共场所人群对控烟管理内容的认知
    4.4 群众对公共场所控烟的态度
    4.5 公共场所中吸烟行为情况
    4.6 杭州市公共场所控烟对策实施的情况
5.建议
    5.1 基于提高对烟草危害认知的建议
    5.2 基于提高对控烟管理内容认知的建议
    5.3 基于转化群众控烟态度的建议
    5.4 基于疏导公共场所吸烟行为的建议
    5.5 基于加强控烟对策实施的建议
6 研究总结
    6.1 研究的创新点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调研方法总结
    6.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四、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校学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 马秋月.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2]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研究[D]. 韦雅楠. 吉林大学, 2020(01)
  • [3]基于ACSI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教育讲座满意度研究[D]. 张格阁. 山东大学, 2020(02)
  • [4]基于众筹模式的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D]. 尹志勇.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5]《哈利·波特》在中国的译介研究[D]. 王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7)
  • [6]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 席凤先.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7]老年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需求的研究[D]. 杨柳. 山西大学, 2019(01)
  • [8]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以《当呼吸化作空气》中译本为例[D]. 单丽瑶. 兰州大学, 2019(08)
  • [9]志愿文化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李朝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10]杭州市公共场所烟草暴露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许.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Word和Excel在图书馆信息宣传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