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

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

一、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胡思凡[1](2021)在《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给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教学应注重各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科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又富有个性的成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学生培育成具有正确地理想观念信仰和对社会负责任的人,具备自主开拓发展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人,所以将思政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物理教学势在必得。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物理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思政元素在物理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探讨了思政元素引入物理课堂的目的与意义,并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提出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迫切性。其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科学研究手段,通过搜集和总结整理大量的数据,分析出影响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因素;再次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了中学物理教学融合思政元素的五大原则和四大策略,为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提供操作途径;根据最新版物理教材编写出思政元素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教学案例,利用一些案例来具体说明思政元素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中学物理教学融入思政元素,为传统的物理课堂融入了新的血液,使物理课堂不再枯燥乏味。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教师的整体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意义。

尹悦[2](2021)在《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清末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变革时期,是物理课程正式纳入我国国家课程体系的时期,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完整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的诞生时期,更是我国传统物理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转型时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研究选取20世纪以来11个时期的12套样本教科书,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面,对教科书中的电磁学部分进行梳理分析,科学地总结清末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中电磁学内容的变迁特点,理性分析其变迁原因,揭示各时期社会背景与意识形态对教科书的深刻影响,由此得出启示,以期为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未来编纂提供历史参照,并为一线教师进行电磁学教学工作时提供一些建议参考。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说明研究意义、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问题。第二章讨论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变迁历程。第三章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课程性质以及所属教科书的变迁历程。第四章从中观层面讨论电磁学部分内容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的变迁历程。第五章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从微观层面探讨电磁学部分的变迁历程。第六章总结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特点,分析其变迁原因并得出启示。通过研究发现,电磁学部分的变迁历程受到社会、科技、政治等外部因素以及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如下特点:教科书中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前移;课程性质逐渐演进为既注重物理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属教科书册数由一册到二册逐渐变为多册;电磁学部分所占教科书的篇幅比例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篇幅所占总体篇幅比重约占总体教科书的30%左右;章节安排从分立化趋向于知识点相互结合的集中化;栏目设置的类型逐渐丰富,功能逐渐多样化;插图分类逐渐均衡化,插图总量呈现波折式增长趋势;知识点的编排顺序由直线式转向螺旋上升式,知识点的数量整体呈现波折状态;实验的类型逐渐增多,数量在波动中增长;题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类型及功能逐步多样化;电磁感应现象内容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到少,从概括到具体的一个过程;语言表达在合乎各版本教科书所属时期的用语及用书习惯的同时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据此,得出如下启示:教科书编写要坚持教科书试验与教科书研究相结合;教科书编写要在创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外有益经验;教科书的内容选择既要体现当前时代特征,同时又要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教科书的内容呈现要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凸显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增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重视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张艳[3](2020)在《21世纪俄罗斯中学物理教科书发展概况评述》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21世纪俄罗斯中学物理教科书发展概况的评述,总结出当前俄罗斯中学物理教科书具有:依据标准和示范性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基本继承苏联教材的"高难度原则"、重视科学认知方法教育、关注物理学史内容、重视本国科学家对物理学贡献等特点。

张艳[4](2020)在《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育的形成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主要通过对俄罗斯大学和中学的物理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物理实验室的创建以及物理教科书编写情况的阐述,讨论了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郑元[5](2020)在《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研究者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大量研究,涉及教育理论、教学策略、测评工具等多个方面。而原始物理问题作为近年来新生的本土化教育理论,已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研究表明原始物理问题教学理论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本研究立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出发,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原始物理问题融入日常教学,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研究选择某校高二两个同类型的班级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划分的科学思维水平为依据,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将Rasch模型作为测量工具编制两套科学思维水平测试卷,分别对被试进行前测与后测。根据前测结果分析被试的科学思维水平现状,并对科学思维能力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反馈,掌握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以及物理学习现状。继而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实验班采取原始物理问题融入的教学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班沿用原来教学方式不作改变,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被试实施后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原始物理问题融入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模型构建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思维水平的学生方面具有优势。

梁德婧[6](2020)在《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以来,物理学不论在理论或实验方面都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推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时至今日,物理学仍旧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阶梯和导向,是各个新兴学科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石,因此对于物理学的教学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教学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阶段,相关各阶段的教育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各教育阶段的衔接问题却并未得到广泛重视,直至现在,关于教育衔接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充分。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这对后续的大学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中教育改革后的需求。教师如何在授课中正确把握学生的物理基础、如何更好地推进大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做好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推进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莫大的联系。因此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就要为大学物理的教学打下基础,为与大学物理更好衔接做好准备。为进行相关研究,笔者首先在通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国内外关于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尤其是与物理教育衔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具体衔接的措施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从教育衔接层面比较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与衔接现状,并以电磁学部分内容为例进行了具体探讨。然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部分理工科专业低年级学生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学习现状以及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障碍进行调查,并对两名大学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从而对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及其产生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学生等方面对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的思考和策略。

王海玉[7](2020)在《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加快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甘肃省部分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为研究主题,了解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提升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策略与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深入了解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甘肃省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合作交流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对生物学知识的分析能力、选择研究方法的能力等方面表现较优。同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对教学的研究能力、搜集资料能力、理论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实验创新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确定问题能力较弱;三是高职称、高学历和高教龄的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表现出一定优势;四是城区学校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优于乡镇学校教师;五是男教师教学研究能力优于女教师。通过研究,提出如下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要高度重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二要加强对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正向引导,三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四要制定激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制度。学校方面,一要积极传递教学研究的价值,二要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制度,三要完善教研管理和评价机制,四要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充分保障。教师方面,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二要确立专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三要拓展学习方式,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四要培养良好的教学研究习惯。

董双魁[8](2020)在《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之后的60多年时间里,计算机技术已快速与各行各业紧密的交织在了一起,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计算机技术和教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颗新星——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有着诸如形象生动、可以反复再现、课堂知识容量大等许多传统教学望尘莫及的优势,因此从传入我国的那时起就深受全国师生的青睐。在国家层面的推动下,乌鲁木齐市中学于2007年左右基本完成多媒体硬件的配备。丰富的物理实验理应能够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喜爱,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十分恐惧和厌倦。许多一线教师为改善这一现状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且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它在乌鲁木齐市中学的物理课堂中已经普遍存在,但这一应用的具体现状是怎样的、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知。为准确了解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使用现状,本课题以建构主义理论、“经验之塔”学说和多媒体学习理论为指导,采取了文献法、调查法、实际观察法等方法展开了研究。在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编写了师、生两种问卷,选取了乌鲁木齐市四所中学的部分师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此次调查。通过认真分析调查数据结果,并以实际观察和访谈为辅助,发现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乌鲁木齐市中学物理的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一些问题待解决:(1)部分物理老师对多媒体教学还不熟悉,具体表现为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到位,从而应用于物理教学的针对性不强;(2)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分组实验课、复习课中应用有待加强;(3)乌鲁木齐市中学对多媒体教学的关注还有所欠缺。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多媒体学习理论和乌鲁木齐市教学实际,提出了如下建议:(1)通过加强老师培训、鼓励老师自学、组织老师教研等方式,增强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3)加强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实验课、复习总结课中的使用力度;(4)建立健全硬件管理和教学资源开发制度;(5)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板书;(6)通过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以及在教学中增加实验次数的方法提高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

许金凤[9](2020)在《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越南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教育发展”作为第一国策。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事业的不断发展,越南教育界对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培养模式正处在不断变革之中。本研究基于对越南教师培养相关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回顾越南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主要划分为法属殖民地、国家独立至国家统一后和革新开放后至今三大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之下,具体梳理了法属殖民统治时期、国家独立后、北部解放时期、抗美战争时期、国家统一后、革新开放以来和进入21世纪不同时期越南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特点。进入现阶段,越南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发展,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鉴于越南传统师范院校封闭型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性问题,越南推行了一系列教师培养开放化政策。在新时期,越南面对新的形势,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路径,即:通过师范教育体系和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联合下的补充师范性“学士后”教师教育两条路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前培养。本文以河内国立教育大学对中小学多个学科师范生的培养为案例,结合越南2013年推出的“针对有意向成为高中教师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计划”,分别对其中小学教师两种职前培养路径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以及结业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探究。综观越南教师培养发展历程和当今教师培养实践现状可知,在教师培养模式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越南对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为实现“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教师教育目标,越南结合本国实际,不断更新其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目标和体系,其教师培养模式走向开放。越南的教师培养模式在适应本国教育发展需求中进行改革,在教师职前培养中推行“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性:以师范教育系统为主,以综合大学教育系统为辅;以本国教育发展需求为基,开放中坚守师范院校师范性特色;兼具师范性的综合化程度弱,走向开放化过程缓慢。越南教师培养模式在探索中求变革,其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优势和不足。

刘焦[10](2020)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连接学生生活经验和新知识的纽带,更是培育中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良好途径。而将教师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融入中学物理教学中,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灵活化,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自制教具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有效载体。首先,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针对自制教具的发展和国内外自制教具的现状进行一定程度地分析,突出自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梳理自制教具的定义、特征和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总结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的设计和制作教具的方法原则;其次,采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得到一线物理教师对自制教具的态度,制作和使用自制教具的情况,及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态度,进一步分析出现行物理实验的器材精确度不高、易损坏、开放程度不高等不足,而自制教具可恰如其分的弥补以上不足;再次,结合在研究生学习和中学定岗实习期间制作的教具,如“平行板电容器探究仪”、“重力分解实验”、“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仪”等实验教具进行深度分析,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方面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最后,设计了“探究平行板电容器影响因素”和“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的教学案例,在“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课中融入了自制教具,并在学生关注度、深度学习程度、教学效果方面评估,论述了自制教具的教学价值。本文的结论是教师和学生对待自制教具的态度积极,可逐步提高自制教具实用价值。教具是物理课堂中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使原本枯燥的物理课堂生动活泼。本文涉及了一些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的详细案例,以此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案例,带动更多的一线物理教师加入自制教具的团队。

二、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的界定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2.1.3 课程思政的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孔子的道德教育理论
        2.2.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2.2.3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法
        3.1.1 问卷对象
        3.1.2 调查目的
        3.1.3 调查结果分析
    3.2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3.2.1 访谈对象
        3.2.2 访谈目的
        3.2.3 访谈记录
        3.2.4 访谈结果分析
        3.2.5 访谈总结
第四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与原则
    4.1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原则
        4.1.1 目标化原则
        4.1.2 生活化原则
        4.1.3 疏导化原则
        4.1.4 因材施教原则
        4.1.5 知行统一原则
    4.2 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策略
        4.2.1 融入生活情景素材,强化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4.2.2 讲述物理学家探索历程,开展励志教育,弘扬科学精神
        4.2.3 夯实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4.2.4 研学课程思政内容,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第五章 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的教学案例
    5.1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声音是什么》
    5.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案例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教科书研究现状
        1.2.2 国外教科书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教科书
        1.3.2 电磁学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变迁历程
    2.1 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研究
        2.1.1 新中国成立前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
        2.1.2 新中国成立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变迁历程
    2.2 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2.2.1 新中国成立前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2.2.2 新中国成立后高中物理教科书的演进历程
    2.3 各时期课程标准(大纲)对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影响分析
        2.3.1 课时安排
        2.3.2 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第三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宏观变迁研究
    3.1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在位置的变迁研究
    3.2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课程性质的变迁研究
    3.3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所属教科书的变迁研究
第四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中观变迁研究
    4.1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内容呈现方式的变迁研究
        4.1.1 篇幅设置的变迁历程分析
        4.1.2 章节安排的变迁历程分析
        4.1.3 栏目设置的变迁历程分析
        4.1.4 插图设计的变迁历程分析
    4.2 各时期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内容组织的变迁研究
        4.2.1 正文的变迁历程分析
        4.2.2 实验的变迁历程分析
        4.2.3 题目的变迁历程分析
第五章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的微观变迁研究——以“电磁感应现象”为例
    5.1 样本教科书中“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变迁分析
    5.2 “电磁感应现象”中有关概念的话语变迁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特点
        6.1.1 宏观层面
        6.1.2 中观层面
        6.1.3 微观层面
    6.2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原因
        6.2.1 外部影响因素
        6.2.2 内部影响因素
    6.3 20 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变迁的启示
        6.3.1 从教科书编写角度
        6.3.2 从教科书使用角度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21世纪俄罗斯中学物理教科书发展概况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21世纪俄罗斯物理教科书(7—9年级)概况及其编写特点
二、21世纪俄罗斯物理教科书(10—11年级)概况及编写特点
三、21世纪俄罗斯中学物理教科书特点
    (一)依据标准和示范性教学大纲进行编写
    (二)基本继承了苏联教材的“高难度原则”
    (三)重视科学认知方法教育
    (四)关注物理学史内容,重视本国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4)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育的形成
二、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学大纲和教学法的发展
三、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实验室的发展
四、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科书的发展

(5)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缘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1.1.2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1.1.3 原始物理问题助推科学思维培养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现状
        1.2.2 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本研究的理论概述
    2.1 原始物理问题
        2.1.1 原始物理问题概念界定
        2.1.2 原始物理问题与习题的关系
        2.1.3 原始物理问题解决过程
    2.2 科学思维
        2.2.1 科学思维概念界定
        2.2.2 科学思维特征
        2.2.3 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
        2.2.4 科学思维能力
        2.2.5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科学思维
    2.3 教育理论基础
        2.3.1 杜威反省思维教育理论
        2.3.2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2.3.3 教育生态学理论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 本研究的设计思路
    3.2 被试的选择
    3.3 研究工具
        3.3.1 Rasch模型工具相关理论
        3.3.2 试卷编制
    3.4 前测结果分析
        3.4.1 前测测试卷的各项指标
        3.4.2 被试思维水平确定
        3.4.3 原始物理问题作答分析
    3.5 基于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访谈
        3.5.1 访谈目的
        3.5.2 访谈对象
        3.5.3 访谈问题
        3.5.4 访谈小结
    3.6 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水平调查总结
        3.6.1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现状
        3.6.2 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3.6.3 学生学习现状
第4章 基于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4.1 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
        4.1.1 编制原则
        4.1.2 编制方法
        4.1.3 原始物理问题类型
    4.2 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策略
        4.2.1 创设原始物理问题情境,实现理想化模型建构过程
        4.2.2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训练模型建构能力
    4.3 科学推理能力的培养策略
        4.3.1 运用原始物理问题优化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生成过程
        4.3.2 创设推导型原始物理问题,强化推理能力培养
        4.3.3 运用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4.4 科学论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4.4.1 显化论证要素,培养论证习惯
        4.4.2 选择有趣的原始物理问题,定期开展科学论证活动
    4.5 质疑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4.5.1 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习惯
        4.5.2 采用小组讨论活动教学方式,在沟通交流中训练质疑能力
        4.5.3 抓住实验中的原始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5章 后测测试分析
    5.1 后测试卷编制
        5.1.1 试卷编制细则
        5.1.2 科学思维能力水平测试评分细则
    5.2 后测结果分析
        5.2.1 后测测试卷的各项指标
        5.2.2 被试思维水平确定
        5.2.3 原始物理问题作答情况分析
        5.2.4 被试期末成绩分析
第6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附录B:科学思维前测试卷
附录C:初测被试能力值
附录D:访谈内容记录
附录E:科学思维后测试卷
附录F:后测被试能力值
附录G: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教育系统论
    2.2 学习阶段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中电磁学部分的分析与比较
    3.1 教育理念的分析与比较
    3.2 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3.3 电磁学部分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第四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现状调查分析
    4.1 学生问卷调查
    4.2 教师访谈调查
第五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电磁学部分教学衔接策略
    5.1 影响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的因素分析
    5.2 对电磁学部分有效教学及衔接的策略分析
    5.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衔接设计案例:电场 电场强度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推进教育现代化需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要求
        3.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提高素质
        4.中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教学研究能力
        5.基于生物学教学实践问题的思考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论文研究的目的
        2.论文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核心概念界定
        2.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框架的建构
        3.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理论基础
        1.舒尔曼强调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知识观
        2.费斯勒与格拉特霍恩的教师发展因素论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二、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分析
    (一)一般教学研究能力现状
        1.确定研究问题能力
        2.查阅资料能力
        3.制定研究计划能力
        4.实施方案能力
        5.撰写研究成果的能力
        6.取得研究成果的能力
    (二)生物学教学研究能力现状
        1.对生物学知识的分析能力
        2.对生物学教学的研究能力
        3.对生物学课程的研究能力
        4.对生物学学习者的研究能力
    (三)甘肃省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变量分析
        1.对教育论文的变量分析
        2.参与课题的变量分析
        3.职称与论文、课题的变量分析
    (四)甘肃省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分析
        1.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整体现状
        2.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呈现的问题
三、影响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
        1.对生物学教学研究的引导不足
        2.缺乏知识与信息的有效输出
        3.对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不够重视
        4.缺乏激励机制
    (二)学校方面
        1.缺乏教学研究的价值传递
        2.教研管理不够合理完善
        3.对教学研究的支持情况一般
        4.提供的外出培训机会很少
    (三)教师自身
        1.对教学研究的不正确认识
        2.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
        3.多途径获得理论信息的教师还不够多
        4.教研习惯的养成不足
四、对策与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
        1.加强对生物学教学研究的正向引导
        2.加强教师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3.提高对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视
        4.制定激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制度
    (二)学校方面
        1.积极传递教学研究的价值
        2.改善教研管理机制
        3.全力支持教学研究
        4.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培训机会
    (三)教师自身
        1.深入了解教学研究,建立专业发展目标
        2.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找到适合自己的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
        4.端正教学研究的态度,养成良好的教研习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调查问卷
致谢

(8)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境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法
        1.4.3 观察法
    1.5 研究的意义
2 概念的界定
    2.1 多媒体技术
    2.2 多媒体教学
    2.3 物理理论教学
    2.4 物理实验教学
    2.5 物理习题复习教学
3 相关理论
    3.1 “经验之塔”理论
    3.2 建构主义理论
    3.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相关理论——多媒体学习理论
        3.3.1 多媒体学习的认知理论
        3.3.2 多媒体教学信息的设计原则
4 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4.1 调查的目的、方法、对象与回收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的方法
        4.1.3 调查的对象
        4.1.4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学生眼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情况
        4.3.2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接受情况
        4.3.3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适应情况
        4.3.4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意见
    4.4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4.1 物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情况
        4.4.2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4.3 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
        4.4.4 学校情况
    4.5 调查发现的问题
        4.5.1 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还不熟悉
        4.5.2 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课、复习课中应用不充分
        4.5.3 学校对多媒体教学重视不够
5 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5.1 提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水准
        5.1.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5.1.2 鼓励教师自学,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5.1.3 组织教师教研,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5.2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5.3 加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课、复习课中的应用
        5.3.1 加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
        5.3.2 加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5.4 建立健全多媒体硬件管理和教学资源开发制度
        5.4.1 健全多媒体硬件管理制度
        5.4.2 建立健全电子教学资源开发制度
    5.5 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5.6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6.1 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情感
        5.6.2 在教学中多使用实验,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6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越南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
        (二)关于越南提升中小学教师水平的研究
        (三)关于越南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关于越南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师培养模式
        (二)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
第一章 从封闭走向开放:越南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法属殖民地阶段的教师培养及其主要特点
        (一)1858—1945年印度支那大学的教员培养
        (二)本阶段教师培养的主要特点
    二、国家独立至国家统一后阶段:封闭式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
        (一)国家独立后(1945—1954年)师范教育的初创
        (二)北部解放时期(1954—1965年)师范教育的巩固
        (三)抗美战争时期(1965—1975年)师范教育的成长
        (四)国家统一后(1975—1986年)师范教育的扩张
        (五)本阶段师范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革新开放后教师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培养模式开放
        (一)1986—2000年间师范教育的稳固
        (二)2001—2010年间教师培养的变革
        (三)2011年至今教师培养的重新规划
        (四)本阶段教师培养的主要特点
    四、越南师教师培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教师培养不断体系化发展
        (二)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开放化
第二章 现阶段越南教师培养开放化政策
    一、越南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培养模式变革的要求
    二、越南传统的封闭式师范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三、越南教师培养开放化发展战略计划与行动规划
        (一)相关战略计划
        (二)有关行动规划
        (三)有关法律条款
    四、越南走向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
第三章 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的两条路径
    一、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范教育路径
        (一)对师范院校及师范生源的要求
        (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
        (三)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学实践要求
        (四)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毕业途径与方式
    二、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大学教育路径
        (一)“学士后”教师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目标
        (二)“学士后”教师教育的内容
        (三)“学士后”教师教育中的实践要求和结业要求
第四章 开放式:越南教师培养模式的特性
    一、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的特性
        (一)以师范教育系统为主,以综合大学教育系统为辅
        (二)以服务本国教育发展需求为基,开放中坚守教师培养的师范性特色
        (三)教师培养模式开放化过程缓慢,其综合化程度较弱
    二、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一)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势
        (二)越南开放化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小学教育学士课程
    附录2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学士课程
    附录3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物理教育学士课程
    附录4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化学教育学士课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1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教具的发展
        1.2.2 国外自制教具的现状
        1.2.3 国内自制教具的研究综述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目的
        1.3.4 课题研究的意义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1 知识观
        2.1.2 学习观
        2.1.3 教学观
    2.2 自制教具的内涵
        2.2.1 自制教具的定义
        2.2.2 自制教具的特征
    2.3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制教具的原则
        2.3.1 科学性原则
        2.3.2 情境性原则
        2.3.3 协作性原则
        2.3.4 搭建性原则
3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3.1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学生)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问卷
        3.1.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1.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 自制教具在中学物理教学使用情况访谈调查(教师)
        3.2.1 访谈样本
        3.2.2 访谈提纲
        3.2.3 访谈结果
4 自制教具案例分析
    4.1 以自制教具进行探究实验
        4.1.1 平行板电容器探究仪
        4.1.2 借助PHYPHOX软件做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实验
    4.2 以自制教具进行演示实验
        4.2.1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仪
    4.3 以自制教具进行小制作实验
        4.3.1 希罗喷泉
        4.3.2 自制活塞抽水器
5 自制教具实践研究
    5.1 自制教具融入物理教学案例
        5.1.1 探究平行板电容器影响因素的教学设计
        5.1.2 借助PHYPHOX软件做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实验
    5.2 教学效果问卷分析
        5.2.1 学生问卷统计及分析
        5.2.2 学生问卷结论与分析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生对物理教具的态度和意见问卷调查
附录 B:学生对融入自制教具的物理课态度问卷调查
致谢

四、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思政元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策略研究[D]. 胡思凡. 延安大学, 2021(12)
  • [2]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电磁学部分的变迁研究[D]. 尹悦. 山东师范大学, 2021(12)
  • [3]21世纪俄罗斯中学物理教科书发展概况评述[J]. 张艳.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6)
  • [4]18~19世纪俄罗斯物理教育的形成与发展[J]. 张艳. 求学, 2020(32)
  • [5]运用原始物理问题培养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 郑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梁德婧. 苏州大学, 2020(02)
  • [7]高中生物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以甘肃省为例[D]. 王海玉.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乌鲁木齐市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分析[D]. 董双魁.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9]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许金凤.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D]. 刘焦.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俄罗斯的中学物理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