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个疑案:玄高禅论之伪与伏陀八陀之辨

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个疑案:玄高禅论之伪与伏陀八陀之辨

一、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论文文献综述)

张保珍[1](2020)在《半跏思惟像研究 ——从印度到中国》文中指出半跏思惟像是佛教美术中少有的以形式命名的造像,流行于印度贵霜后期的犍陀罗地区,十六国北朝时成为汉地佛教造像的重要类型,并远播朝鲜半岛及日本。本文以印度与中国的半跏思惟像为中心,从图像学角度对其姿体形态、服饰装具、场景标识等造型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对造像的身份尊格、图像含义、信仰形态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揭示半跏思惟像的发生和演变历程,系统阐释半跏思惟像的本质含义。印度半跏思惟像由半跏坐姿和思惟手势结合而成,前者象征王者身份,后者表现人物悲悯、忧虑等心理状态,二者早在印度无佛像时代已经出现,到贵霜时趋于定型。根据表现形式,印度半跏思惟像分为“佛传图”、“说法图”及“尊像”三个系列。佛传图中的半跏思惟像主要表现悉达多太子身处世俗爱欲与修行觉悟之间的艰难抉择,并隐喻太子“思惟成佛”的觉悟途径。“说法图”与“三尊像”中的半跏思惟菩萨,多与交脚菩萨对称布局,二者可能是化导众生的观音和上证菩提的弥勒。“说法图”另有半跏思惟附属图像,对应天人菩萨的闻法姿态。单尊半跏思惟像形式各异,身份限于释迦与观音,抑或两者并存。中国半跏思惟像较早见于吴晋时期的南方墓葬及稍后的克孜尔石窟。十六国、北魏时期,半跏思惟像广布于中原北方地区的石窟寺及受其影响的造像碑、造像塔中,形式特征虽不相类同,但多与犍陀罗的“树下静观图”或“说法图”有关。北魏晚期,半跏思惟像在龙门石窟完成“树下思惟”图式的汉化定型,影响延续至隋代中期的莫高窟壁画。东魏、北齐时,单尊半跏思惟像在曲阳、邺城、青州形成地域风格中心,“太子思惟像”的表现程式及其象征含义得以固化。隋唐以后,佛教趋向多元化发展,半跏思惟像隐含的身份尊格与信仰观念逐渐淡化,并由此走向衰落。

师晓慧[2](2017)在《道场寺慧观研究》文中认为慧观是东晋、刘宋时期着名的高僧,在373年—378年间出生,20岁时出家受业,后入庐山随慧远学习数年,404年前往长安从鸠摩罗什受学。410年跟随佛陀跋陀罗南下庐山,412年到达江陵,在高悝寺讲法,并随卑摩罗叉学习《十诵律》。415年到达京师建康,入道场寺。高僧与世俗王权的结合成为东晋南朝时期普遍性的特点,慧观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与宋武帝、文帝,临川王刘义庆,名士王僧达、谢灵运等一直往来密切,其传法活动始终得到皇室和世家大族的支持。慧观虽然依靠世俗政权,但仍然想让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因而直接参与了踞食之争。庐山慧远、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都是当时最着名的高僧,慧观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也逐步构建起自身的佛学理论体系。慧观是中土最早的涅盘师之一,他与道生基于对涅盘佛性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顿渐悟之争,成为中国佛教长久争论的话题;他提倡的禅戒结合深刻的影响了南朝禅学的发展;他最早提出判教理论,对隋唐时期中土佛教发展影响深远。慧观作为东晋末刘宋初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穷其一生致力于推动佛教的发展,在他众多的传法活动中,有两方面是十分突出的:一是参与并组织佛经的翻译,正是由于慧观的努力,他住锡的道场寺成为刘宋时期最重要的译经场所;二是在江左传播《十诵律》,《十诵律》在江左盛极一时,与慧观的推广普及之功是密不可分的。

高海燕[3](2014)在《释玄高之游历、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释玄高是公元五世纪初活跃于中国北方的一位禅僧,他历经后秦、西秦、北凉、北魏四个政权,几乎走遍当时各个佛教兴盛之地。他聪颖过人,禅法高深,直至成为北魏太子拓跋晃的门师,却因卷入朝中政治斗争,于太武灭佛前罹难。以往学人对玄高的研究多在论及相关史实、佛教胜地时略提其人其事。笔者不揣鄙陋,通过对《高僧传·释玄高传》及相关史料的仔细爬梳,以期探究这位禅师游历、弘法、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等前人未曾涉及的相关问题。

郑诚,江晓原[4](2007)在《何承天问佛国历术故事的源流及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武德末年,道士李仲卿着《十异九迷论》,刘进喜着《显正论》,贬诋佛教。法琳于贞观间造论破斥,着成《辩正论》,其卷三《十代奉佛上篇》"略陈十代君王三公宰辅通儒博识敬信佛者","晋东海何承天"赫然在列,注云"博览内外师表严公"。南朝天文学家何承天(370~447)本以反佛着称,怎么会成了"敬信佛者"?"严公"又是何许人也?

郑诚[5](2007)在《何承天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南朝天算家何承天(370-447)的天文历法活动,反映中土天学传统的演进以及该传统对域外天学的整合。佛教文献多处记载了何承天与僧人讨论佛国历术,并折服于所谓“天竺夏至无影为天下之中”的故事,然而前人并未注意故事版本差异的重要性。对勘史籍可以辨明出场沙门的身份,更为合理地解释何承天域外知识的来源;另外,对文本寓意及功能的分析能够揭示引用、改编者的意图,与广阔的历史背景相联系。该故事以及“天竺中心论”的出现、流行、隐没,从一个侧面了反映六朝-唐宋佛教本土化复杂过程。大唐开元年间建造的“周公测景台”则有可能是这一佛教故事奇妙的实物见证。元嘉年间的改历工作是何承天的主要天文历法活动。重新审视其中较为显着改革的项目,其中的两项不无可能具有域外天文学渊源。《元嘉历》回归年长度值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希帕恰斯的相应数据完全一致,令人怀疑存在联系。实际上,深入分析便可发现二人的认识进路完全不同。这个案例不仅可以展示5世纪之前的中土历法传统,亦说明内在理路对于中外交流史研究之重要,外在的相似或表面的契合并不可靠。元嘉改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数学模型的调整,改历过程中进行的

于光[6](2003)在《2001-2002年全国部分非宗教类报刊佛教论文目录》文中研究指明

宣方[7](2001)在《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文中认为

徐文明[8](2000)在《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玄高是否曾经从学佛陀跋陀罗(觉贤)一案的破解,对于佛陀跋陀罗离 开长安与到达建康的时间、鸠摩罗什的卒年、法显回国后的经历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二、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论文提纲范文)

(1)半跏思惟像研究 ——从印度到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半跏思惟像的印度起源
    第一节 佛传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纳亲图”中的悉达多太子
        二、“树下静观图”中的悉达多太子
        三、“决意出家图”中的悉达多太子
        四、“降魔成道图”中的魔王
        五、“涅盘图”中的世俗人物、佛弟子与天神
    第二节 “说法图”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
        二、半跏思惟像的图像含义
    第三节 尊像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三尊像”中的半跏思惟胁侍
        二、单尊半跏思惟像
    第四节 非标准式半跏思惟像
        一、“与驭者、爱马作别图”中的太子思惟像
        二、“占梦图”和“占相图”中的摩耶夫人思惟像
        三、天神思惟像
        四、婆罗门仙人思惟像
    第五节 半跏思惟像起源问题的再探讨
第二章 半跏思惟像初传中国
    第一节 南方吴晋时期的半跏思惟像
        一、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
        二、半跏思惟像的形式溯源
        三、半跏思惟像的图像志分析
        四、半跏思惟像的传入路径
    第二节 克孜尔石窟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
        二、半跏思惟像的图像含义
        三、非标准式半跏思惟像
    第三节 北方十六国时期的半跏思惟像
        一、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
        二、半跏思惟像的图像含义
第三章 汉地半跏思惟像的本土化呈现
    第一节 石窟造像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云冈石窟中的半跏思惟胁侍和“白马吻足”
        二、敦煌莫高窟中半跏思惟像的时代类型
        三、麦积山石窟中交脚与半跏思惟对称构图
        四、龙门石窟中的“树下思惟”图式
        五、其他石窟中的半跏思惟像
    第二节 造像碑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半跏思惟像的形制特征
        二、半跏思惟像的图像含义与信仰形态
        三、对南朝造像碑相关图像的探讨
    第三节 造像塔中的半跏思惟像
        一、半跏思惟像的生成与演变
        二、半跏思惟像的组合形式与图像含义
    第四节 单体半跏思惟像
        一、太平真君三年半跏思惟像的意义
        二、太和时期金铜观音像与“树下思惟”
        三、河南“三尊像”中的半跏思惟菩萨
        四、曲阳造像中的“太子思惟”
        五、邺城造像中的“白马吻足”
        六、青州造像中的南朝因素
        七、其他单体造像的相关问题
    第五节 北朝墓葬美术中的半跏人物形象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道场寺慧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目标
第一章 慧观的生卒年及入道场寺前行实
    第一节 生卒年考察
    第二节 入长安及南归时间
    第三节 在荆州的活动
    小结
第二章 慧观与刘宋政权的关系
    第一节 慧观与刘宋皇帝
    第二节 慧观与名士
    第三节 踞食之争
    小结
第三章 慧观的佛学思想
    第一节 涅盘学
    第二节 禅学
    第三节 判教
    小结
第四章 慧观的传法活动
    第一节 译经
    第二节 推动戒律在江左的传播
    第三节 慧观在佛教界的地位
    小结
结语
附录:慧观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3)释玄高之游历、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玄高之游历与弘法
二、玄高之禅法与神异
三、玄高与北魏初期政治

(4)何承天问佛国历术故事的源流及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故事内容及分类
二、法师之原型
三、故事之功能及流变
四、“没影台”——故事可能存在的影响
五、结论

(5)何承天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何承天与佛国历术故事
    2.1 故事内容及分类
    2.2 法师的原型
    2.3 何承天与佛教
    2.4 故事功能及流变
    2.5 “没影台”
    2.6 小结
3 何承天的天学思想
    3.1 元嘉改历(一):相同与不同
    3.2 元嘉改历(二):未完成的改革
    3.3 折衷型寰宇观与佛教地理学
    3.4 天体左旋说
    3.5 小结
4 何承天岁差考
    4.1 黄道岁差问题
    4.2 《尧典》问题
    4.3 岁差值的验算
    4.4 作为历法常数的岁差值
    4.5 域外影响之可能
    4.6 小结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 致谢

四、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论文参考文献)

  • [1]半跏思惟像研究 ——从印度到中国[D]. 张保珍.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1)
  • [2]道场寺慧观研究[D]. 师晓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
  • [3]释玄高之游历、修禅及与北魏初期政治的关系[J]. 高海燕. 河西学院学报, 2014(06)
  • [4]何承天问佛国历术故事的源流及影响[J]. 郑诚,江晓原. 中国文化, 2007(02)
  • [5]何承天天学研究[D]. 郑诚.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6]2001-2002年全国部分非宗教类报刊佛教论文目录[J]. 于光. 佛学研究, 2003(00)
  • [7]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桩疑案──玄高从浮驮跋陀学禅说辨伪[J]. 宣方. 中国文化, 2001(Z1)
  • [8]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J]. 徐文明. 中国哲学史, 2000(03)

标签:;  ;  ;  ;  

南北朝禅学史上的一个疑案:玄高禅论之伪与伏陀八陀之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