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道达尔公司诺曼底炼油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

法国道达尔公司诺曼底炼油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

一、法国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逾[1](2019)在《NP大型油气管道企业站场管理的区域化转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经济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油气管道行业发展不断加速。交通情况的改善,通讯技术的更新,设备可靠性的增强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油气管道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当国家石油天然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时候,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生存环境,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抓住国内油气管道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将企业版图做大,实力做强,是国内各个管道企业亟需应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变迁的研究,分析得出未来管道站场管理的发展趋势是区域化、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研究了点线式和区域化两种站场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分析了NP公司所处外部宏观环境的影响,得出了NP公司实施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改革势在必行的结论。随后,对NP公司站场管理的区域化转型试点情况和可能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对下一步的站场管理全面区域化转型的策略进行了初步设计。

张树琨[2](2018)在《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措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中重度以上大气污染天气频发,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媒体和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石油化工行业作为传统工业的代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挥发性有机总量大、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因此引发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石化行业在工业生产中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及其管控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具体情况如下:首先对某典型石化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进行研究,其生产过程产生的挥发型有机物主要源于工艺废气、设备泄漏、储运装卸等10个环节,通过有组织和无组织两种方式外排。对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设备泄漏环节的排放量在总量中占比高达32%,远高于其他环节,应作为重点管控对象。同时从检测和治理两方面对挥发性有机物的管控措施进行研究,对该石化企业重点点位及厂界的非甲烷总烃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发现企业主要生产装置周边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其主要来源为设备和管线的泄漏。考虑到资源回收利用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等方面的要求,对于设备泄漏环节的管控应以源头控制措施为主,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LDAR)是目前针对该环节最高效,也是最成熟的治理技术。通过案例分析对LDAR技术应用效果进行验证,该企业1套年产20万吨的乙烯生产装置在应用LDAR技术后,每年可以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10吨左右,不仅大幅减轻了挥发性有机物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够有效减少因物料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检测方法的优化,还可以解决检测工作量大、人力和物力成本高的问题。最后,对LDAR技术与自动化、无人化和智能化领域技术的结合进行展望和探讨。通过上述研究,初步形成一套以无组织排放部分作为主要管控对象,以LDAR技术作为主要手段的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解决方案,可以为其他石化企业的挥发性有机物管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秦春华[3](2016)在《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分析》文中认为本研究利用国内8个公牛站的692头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的129207条采精记录为试验材料,利用Bovine50K芯片的41888个SNIPs,应用GAPIT软件,首次对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的5个精液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选取2个候选基因,进行SNPs筛查及与种公牛精液性状的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GAPIT软件在线分析模块,基于41188个SNPs,对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的5个精液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9个影响精液性状的SNPs达到经验阈值显着性水平,这些SNPs位于20个已知基因内部或附近。并且,综合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ETNK1, PDE3A, PDGFRB, CSF1R, WT1,RUNX2, SOD1 和 DSCAML1等8个新发现的基因可作为影响公牛精液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可作为深入研究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的遗传机制及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2、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结果,利用混池DNA直接测序技术,本研究选取CSF1R基因和ETNK1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进行了SNPs筛查。结果,在试验群体中,CSF1R基因共筛查出8个SNPs,与NCBI结果一致;ETNK1基因筛查出2个SNPs,其中1个为新发现SNIP。3、利用SNaPshot分型技术对所发现的10个SNPs进行了分型,采用SAS软件(9.3)的MIXED程序进行了SNPs与5个公牛精液性状(育种值)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CSF1R和ETNK1的10个SNPs至少与2个公牛精液性状相关联,且均与单次采精总精子数、单次采精总活精子数极显着关联(P<0.01)。同时CSF1R基因单倍型分析的结果与单标记分析的结果一致。4、经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替代效应分析后,CSF1R基因的rs210296215、rs43518642、rs 137825682及ETNK1基因的rs208064031与单次采精总精子数(NSPE)和单次采精总活精子数(NMSPE)显着关联(P<0.05)或极显着关联(P<0.01),其优势等位基因分别为C、G、A和G,这4个SNPs位点可作为NSPE和NMSPE的分子标记,经过进一步研究可用于种公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育种方案中。

公丽艳[4](2014)在《不同品种苹果加工脆片适宜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以苹果脆片为产品系统地研究了苹果的加工特性,建立苹果加工品质评价核心指标体系、产品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苹果品种资源进行加工适宜性分类,为苹果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与理论支持。为我国苹果加工业(包括加工用苹果选育、苹果加工原料品种选择、加工用苹果生产、加工用苹果资源利用等)提供科学、高效、实用的加工特性评价方法(包括核心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建立苹果品质评价体系对苹果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测定并分析了180个品种苹果的感官品质指标、理化营养指标及加工品质特性,共计25项指标,研究了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对苹果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苹果原料各个品质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在充分了解苹果原料品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工艺方法将180个品种苹果原料加工为苹果脆片。测定并分析了180个品种苹果脆片产品的感官品质指标、理化营养指标及加工品质特性共18项指标,研究了不同品种及不同的原料成熟期对苹果脆片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脆片各个品质特性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和描述性统计结果,确定苹果脆片核心评价指标。将数据进行去单位化,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以去除不同单位的影响,用多个指标衡量脆片品质优劣。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核心评价指标构建了脆片品质评分模型,并选取16个品种苹果脆片进行感官品尝,验证脆片品质评分模型与实际的感官评价结果是否一致。对苹果原料各项指标和脆片核心指标及脆片综合值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综合值及多项脆片产品品质指标和原料在α=0.01水平上显着相关,即从数理统计角度得到原料品质特性对产品品质有贡献作用,因而可建立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关联模型具有预测产品品质,定向筛选原料品种的意义。将苹果原料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去单位化、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再结合脆片综合值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依据层次分析法得到的180种脆片的品质综合值、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最优分割法,将180种苹果分为非常适宜加工脆片、较适宜加工脆片、适宜加工脆片、基本适宜加工脆片和不适宜加工脆片五类。对应苹果脆片产品品质划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最终形成苹果脆片品质评分标准和苹果原料加工脆片的适宜性评价标准。分析了苹果原料加工适宜性和原料的成熟期的关系,结果表明每个成熟期原料均有各自特点与优势,为脆片加工实现全年优质原料供应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180个品种苹果的品质及对应脆片品质的测定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本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分析了苹果的感官品质、理化与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平均值、四分位数及数据变差,结果表明:密度、果型指数、含水量和可食比的变异系数小于10%,这4个品质指标差异较小,未体现苹果品种间的差异性。其余21项品质指标变异系数大于10%,即各个品质指标数据间差异显着。比较中位数和均值发现,各个指标问数据变差较小表明数据分布合理,离群点较少,选定的试验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苹果各项指标间共有323个相关系数,其中在a=0.05水平上存在显着相关性的为28个,在a=0.01水平存在显着相关性的为74个。说明这些指标之间关系密切,为后续筛选指标提供了依据。苹果品质和成熟期有一定的关系,单果重、体积、果皮硬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固酸比都具有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2)分析脆片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平均值、四分位数及数据变差发现,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异系数<10%,离散程度较小,未体现原料的品种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169个相关系数中在a=0.05水平上存在相关关系的有18个,在a=0.01水平上存在显着相关性的有52个。苹果脆片品质和原料的成熟期有一定的关系,脆度,含水率,粗脂肪,粗纤维,可滴定酸,糖酸比,固酸比,复水率的变化都随着成熟期变化有明显变化趋势。(3)确定了8个脆片品质评价核心评价指标:糖酸比,脆片颜色b值,脆度,硬度,膨化度,粗纤维,复水比,产出率;建立了脆片品质综合值评分模型:Y综合值=0.207429x糖酸比+0.207429×b值+0.146674×产出率+0.119759×硬度+0.092765×脆度+0.078401×膨化度+0.078401×复水比+0.069143×粗纤维;选取16个品种苹果脆片进行感官评价评分,与对应的苹果脆片综合值进行拟合,相关系数为0.93。(4)原料品质指标与对应的苹果脆片的8个核心指标显着相关,且原料品质与脆片综合值存在相关关系,选定150个品种建立了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Y=0.2+1.177单果重+0.748固酸比+1.142果实硬度+1.538蛋白质+0.621类胡萝卜素。剩余30品种进行模型验证,由关联模型计算值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值进行拟合,相关系数为0.927。(5)适宜加工苹果脆片的原料划分为五个等级非常适宜加工、较适宜加工、适宜加工、基本适宜加工和不适宜加工五个等级。确定苹果原料加工脆片的适宜性评价标准:单果重≥125.73,果实硬度取值范围242.02-265.59,固酸比≥33.28,蛋白质≥0.4,类胡萝卜素≥1.84。(6)测定并分析了180个品种苹果中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含量,随着苹果生长期的增长,果糖占糖类含量比例逐渐下降,葡萄糖和蔗糖所占比例缓慢上升。

陈娟[5](2009)在《发酵型蜂蜜桑椹酒的酿造技术及品质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桑椹为桑(Morus alba Linn.)的成熟果穗,是国家卫生部1988年首批公布的医食同源植物品种之一,我国桑椹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桑椹属于热性浆果,极不耐贮,易腐烂、变质。桑椹富含糖、酸、维生素、矿物元素,还含有花色苷、酚酸和黄酮等多种活性物质。本文将天然蜂蜜与桑椹结合,酿制营养全面的复合型果酒,不仅符合了酒类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还将打造出绿色的保健果酒品牌,迎合当今消费及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几乎没有蜂蜜桑椹酒的酿造技术和品质特征方面的系统性研究。本论文以蜂蜜和桑椹为主要原料,应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技术,结合生物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采用理化指标分析结合感官评定技术,对桑椹和桑园土壤中优良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蜂蜜桑椹酒酿造酵母菌株的构建,蜂蜜桑椹酒的发酵工艺及澄清条件,蜂蜜桑椹酒的基本化学成分和香气成分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蜂蜜桑椹酒的专用菌株、发酵工艺及品质特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主要研究结果为:1、从成熟桑椹和桑园土壤的富集培养液,以及蜂蜜桑椹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12株酵母菌。经逐级筛选,优选出两株酵母菌,命名为HM和SM。HM分别在酒精浓度16%,SO2浓度250 mg/L,pH2.01时,1d内产气;SM在酒精浓度14%时,1.5d内产气,在SO2浓度200 mg/L时,1d内产气,在pH1.50时,2d内产气。HM和SM发酵蜂蜜桑椹汁,酒精度分别为9.7%,7.0%(V/V),总酯产量分别为1890.5,2143.8(mg/L),感官综合得分分别为84.9,83.1(分),发酵酒具有素雅的桑果香和怡人的酒香,典型性突出。鉴定结果表明,酵母菌HM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ve),酵母菌SM为有孢圆酵母属的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2、对原生质体融合的各种技术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如下:(1)确定以Y1(n)(单倍体Y1(a12)和HM(n)(单倍体HM(a4))为原生质体融合的两个亲本菌株。确定含2.0mg/mLCuSO4的完全培养基为选择性培养基,在此培养基上,Y1(n)能生长而HM(n)不能生长。(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将Y1(n)在YEPD中培养4h(28℃和180r/min)后,用含0.1%β-巯基乙醇的预处理剂处理10min(30℃和180r/min),再用含1.0%蜗牛酶的酶解液处理1.0h(30℃和120r/min),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94.2%,再生率达到27.1%;将HM(n)在YEPD中培养5h(28℃和180r/min)后,用含0.1%β-巯基乙醇的预处理剂处理10min(30℃和180r/min),再用含1.5%蜗牛酶的酶解液处理1.5h(30℃和120r/min),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95.4%,再生率达到22.2%。在原生质体形成时用0.7mol/LKCl来配制酶解溶液,而在原生质体再生时,用17%蔗糖来配制稀释液和高渗再生培养基。(3)Y1(n)原生质体灭活条件:60℃恒温水浴处理20min,灭活率达到100%。(4)两亲本菌株按1:1比例混合(浓度均为1×107个/mL),于30℃和180r/min条件下培养15 min,加入促融剂溶液,振荡10 min,再静止10 min,融合率达到4.85×10-6。(5)筛选及鉴定:通过TTC显色法和杜氏管发酵法初步筛选出10株发酵能力较强的融合子;通过酿造酒复筛试验,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出F6和F10两株融合子,以F6最佳。细胞的形态、大小、DNA含量和抗药性分析结果表明,融合子F6和F10为两亲本菌株真正的融合子。(6)遗传稳定性检验:融合子F6和F10经连续传代20次后,其主要性能仍然很稳定,没有发生回复突变现象,说明两融合子具有遗传稳定性。(7)通过基本生理特性和发酵性能比较,揭示了融合子和亲本之间的相互关系。3、融合子F6的发酵工艺条件包括:桑椹最佳果胶酶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35℃,酶用量为每kg桑椹浆添加0.4mL诺维信酸性果胶酶BEC,酶解时间100min,自流汁得率为14.826%。初始糖度以24%(还原糖220 g/L左右)为宦。采用浊汁发酵,在后期通过下胶对原酒进行澄清处理。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初始pH值、SO2添加量和装液量五个因素影响主发酵过程的具体情况;建立了主发酵质量预测模型为Y=88.64936-6.19732X1+1.49109X2+2.88565X3-4.08817X12-2.49718X32+1.62500X1X2+1.37500X2X3(X1-发酵温度,X2-接种量,X3-初始pH值),优化的主发酵条件为温度23℃,接种量10%(V/V)和pH值3.5。后发酵温度选择10~15℃。澄清试验结果表明,以壳聚糖0.6g/L+PVPP1.0g/L复合的澄清效果最好,透光率达到60.6%,色度值为12.8,澄清处理后的酒样在酒度、糖含量和酸含量上没有变化,酚类物质和蛋白质被澄清剂絮凝去除而减少,提高了蜂蜜桑椹酒的稳定性。4、分别以大十桑棋、红果2号桑椹和红果1号桑椹和农用桑椹为原料,发酵得到四种蜂蜜桑椹酒,分析了它们含有的各种成分。四种酒样在总糖、总酸、pH值、酒度、挥发酸和单宁等成分上差异不大,但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各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但均表现出高钾低钠的突出特点,镁元素含量很高,硒元素含量5.0~8.5μg/L。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以红果1号桑椹蜂蜜发酵酒最高,而农用桑椹蜂蜜发酵酒最低;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在四种酒样间差异不明显;从氨基酸种类含量来看,四种酒样在氨基酸组分上的差异显着(p<0.05)。蜂蜜桑椹酒的总二氧化硫、游离二氧化硫及有害微生物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发酵酒卫生标准。对蜂蜜桑椹酒中多酚类物质的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农用桑椹蜂蜜发酵酒的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而红果1号桑椹蜂蜜发酵酒最低,大十桑椹和红果2号桑椹蜂蜜发酵酒居中。进一步对酒样中7种酚酸和5种黄酮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Agilent Analytical C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酚酸测定方法为:流动相为甲醇-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20μL:黄酮醇测定方法为:流动相为甲醇-乙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进样量20μL。测定结果表明,蜂蜜桑椹酒中原儿茶酸、槲皮素和桑色素的含量很高,这可能是其区别于其它果酒的重要特征;各种酚酸和黄酮醇类物质在不同酒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以酚酸中的咖啡酸和黄酮醇中的芦丁含量差异最大,这两种物质可能是区别不同酒种的重要依据。5、从大十桑椹、红果2号桑椹、红果1号桑椹和农用桑椹四种果汁中共检出6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包括亚油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油酸、亚油酸乙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乙酯、油酸甲酯、3-甲基-丁醇、苯乙醇、2,3-丁二醇、己醛、壬醛和3-羟基-2-丁酮等。以四种桑椹为原料,发酵得到四种蜂蜜桑椹酒,从四种原酒中共检出9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包括3-甲基-1-丁醇、2-甲基-1-丙醇、苯乙醇、2,3-丁二醇、4-羟基苯乙醇、乙酸乙酯、丁二酸单乙酯、乳酸乙酯、油酸甲酯、乙酸、葵酸、辛酸、3-羟基-2-丁酮等;从四种陈酿酒中共检出76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包括3-甲基-1-丁醇、2-甲基-1-丙醇、苯乙醇、2,3-丁二醇、1,2,3-丁三醇、4-羟基苯乙醇、3-甲基-丁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3-羟基-2-丁酮等。桑椹从果汁经历发酵和陈酿作用,香气成分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很大,总体变化趋势为:低级脂肪酸酯上升,高级脂肪酸酯下降;低级脂肪醇上升,高级脂肪醇变化小,芳香醇上升;低级脂肪酸先升后降,高级脂肪酸大幅下降;酮类上升,醛类下降,酚类先升后降。本文首次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得到适合蜂蜜桑椹酒酿造用的新菌株,该菌株发酵性能优良,且遗传稳定性好;首次对不同品种蜂蜜桑椹酒中各种基本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含有的多酚类物质的情况,初步建立了蜂蜜桑椹酒的酚类物质识别因子;首次采用有机溶剂提取、GC-MS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的桑椹原料、蜂蜜桑椹发酵原酒和陈酿六个月的酒中香气成分的组成和比例关系,分析了从原料到陈酿酒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

杨薇[6](2007)在《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水环境的有效管理是当前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和新的挑战。本文从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以及实际应用等多角度,对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基础理论、实现途径、仿真检验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实现城市水环境的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在国内外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和内涵、理论基础、研究范畴及特征,并界定了其组成部分。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定义为维持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不再恶化并逐渐得到改善所消耗的水资源量,或生态环境系统发挥期望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的水量;指出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是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学理论、水文循环原理和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的研究;界定城市河流环境需水量由水生生物栖息需水量、河流输沙需水量、水盐平衡需水量、污染物稀释净化需水量、补充蒸发水量和补给地下水量组成,降雨引起的径流量可以作为河流生态环境水的补给水量计算,并对上述几个子模型进行组合,列出组合公式。将该计算模型应用于大庆市黎明河的研究结果表明,黎明河的理论生态环境需水量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各河段平均环境需水量分别为4.50 m3/s、3.80 m3/s和4.59 m3/s。在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体系。剖析了环境需水优化配置改善水环境的概念内涵、机理、主要研究任务、优化配置原则,并对其适用条件以及进行实际调度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优化配置的目标辨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模糊多目标规划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数学模型应用于大庆市黎明河的结果表明,为实现水资源的节约、综合效益损失和水环境容量三个目标达到协调,河流的生态环境水优化配置水量为3.07 m3/s,比单纯的理论生态环境水量减少33.1%。为巩固环境需水配置改善河流水环境的效果,还应该重视周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将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相结合共同改善河流水环境,建立了灰色非线性规划的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该模型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中污染物质的去除率以及水库湖泊向河流中的补充水量作为模型的决策变量,总的运行成本最小化为决策目标,保证河流水质达标。采用了遗传算法对该灰色非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求解。将所建灰色非线性规划模型应用于大庆市黎明河流域的规划中,获得了较满意的污水处理厂和湖泊水库释放水量的规划结果。为在更广义的范围内实现河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并检验其工程效果,对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动态仿真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的水环境抽象出与之近似的物理组件模型和概念组件模型,并研究了其基本属性和方法。其中物理组件模型包括构成和影响水环境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实体组件模型;概念组件模型包括与水量有关的降雨径流模型对象、人工调节河流的水动力学仿真对象、与水质相关的水质模型对象和水质仿真对象以及水污染控制的水质控制策略对象和水质级别对象等。基于有向无环图将建立的各物理组件模型构建为流域水环境网络模型图,研究了相应的运行和仿真算法,建立了流域河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仿真运行机制。进行了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三个主要子模块:水量仿真模块、水质仿真模块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措施仿真和评估模块。并对系统数据库进行了初步设计。

张开益[7](2007)在《基于博弈论的化工产业绿色集群发展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的同时,人类也付出了健康和环境的代价,据有关方面统计,全世界70%的污染是由化学工业造成的。进入21世纪,化工产业的观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新观念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把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节能、环保和节约资源是今后石油与化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而倡导绿色化工发展战略、探索一条化工产业绿色集群的循环经济之路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应用博弈理论对化工产业绿色集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整理并归纳了国内外绿色化工及博弈论领域相关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化工产业绿色集群领域的研究现状;之后,通过博弈理论的分析和对绿色化工、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的考察,得出了走绿色集群之路是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将集群内上、下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化工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博弈模型,证明了其在不同条件下纳什均衡的存在,并进一步探讨了博弈双方在纳什均衡条件下不同的策略问题;通过分析纳什均衡的条件以及博弈双方对应策略,总结了如何更好地构建化工产业绿色集群的两点结论。最后,以上海市金山区为案例,分析了该地区在创建化工产业绿色集群方面的基本规划和具体措施。

翁沙羚[8](2004)在《文晖大桥健康监测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社会进步和土木工程技术以及交通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跨度桥梁得到了修建,人们对这些大型重要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与正常使用功能日渐关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和智能控制技术相继运用到这些大型桥梁中,并得到了迅速发展,这项课题日益成为国内外桥梁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根据大跨度PC斜拉桥的特点,在总结和研究当前国内外桥梁健康监测以及评估技术的基础上,依据工程实际建立了文晖大桥健康监测评估系统。 在结构损伤识别模块中,本文提出了基于静态位移测量数据结合有限元计算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与动力损伤指纹法相比,静态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数值模拟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吸收和采用已有成果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桥梁评估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结合变权综合原理为基础,通过打分方式对PC斜拉桥的状态进行评估的架构与模式。 针对索力监测中由于减震器的设置影响索力测量准确性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依据理论预测索力对实际计算索长进行整体辨识的方法,从而得到相对可靠的索力测量修正值。 针对目前混凝土应力长期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对文晖大桥主梁节段进行了徐变效应的数值模拟分析,并提出了近似的徐变应变分离方法。 根据已建立的层次评估体系,设计并建立了文晖大桥监测数据库,并根据人们对数据库的操作要求,初步设计开发了评估系统的操作界面。

郭建民,王晓宁,郝维,傅国林[9](2001)在《法国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介绍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使用和管理上的先进经验。在线分析仪做为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已经渗透到TOTAL公司炼厂各生产装置中的每一个重要部位 ,它所具有的实时、连续、高精度地测量和控制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质量参数的优越性能 ,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稳定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和推进技术进步 ,在线分析仪在诺曼底炼厂的大量使用已成为该企业先进控制的典型标志。

郭建民[10](2001)在《石化企业在线分析仪表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在目前的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 ,在线分析仪表越来越显示其在优化生产操作、稳定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和推进技术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并已成为现代化炼油企业的典型标志。通过对国内外石化企业在线分析仪表的考察调研结果 ,并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情况 ,提出如何管理好石化企业在线分析仪表的初步想法

二、法国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国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NP大型油气管道企业站场管理的区域化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相关概念界定
    1.2 相关理论概述
        1.2.1 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1.2.2 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1.2.3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
        1.2.4 站场管理区域化相关理论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访谈座谈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国内外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
        1.4.2 分析NP公司选择区域化站场管理模式的依据
        1.4.3 评价NP公司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试点效果
        1.4.4 设计NP公司站场管理的全面区域化转型策略
第2章 国内外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进展研究
    2.1 国外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研究
        2.1.1 北美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
        2.1.2 欧洲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
        2.1.3 俄罗斯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
    2.2 国内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研究
        2.2.1 国内油气管道行业基本情况
        2.2.2 典型管道企业站场管理模式
    2.3 管道企业站场管理发展趋势
第3章 NP公司站场管理的区域化转型评价
    3.1 NP公司概况
        3.1.1 企业发展概况
        3.1.2 运营能力概况
        3.1.3 组织架构概况
        3.1.4 站场运营管理概况
        3.1.5 人力资源概况
    3.2 基于PEST的 NP公司输油气站场管理模式选择
        3.2.1 点线式站场管理模式分析
        3.2.2 区域化站场管理模式分析
        3.2.3 NP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3.2.4 NP公司站场管理模式选择
    3.3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试点情况
        3.3.1 前期准备方面
        3.3.2 站场硬件设施改造方面
        3.3.3 劳动组织优化方面
        3.3.4 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方面
        3.3.5 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配套方面
        3.3.6 绩效考核和培训配套方面
    3.4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试点的成效
    3.5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总体评价
    3.6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6.1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面临的困难
        3.6.2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第4章 NP公司站场管理的全面区域化转型策略
    4.1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战略定位
        4.1.1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地位界定
        4.1.2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阶段性安排
    4.2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目标和原则
        4.2.1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目标
        4.2.2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原则
    4.3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整体思路和实施步骤
        4.3.1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整体思路
        4.3.2 站场管理区域化转型的实施步骤
    4.4 区域化转型的战略重点
        4.4.1 站场资源整合
        4.4.2 劳动组织优化
        4.4.3 应急保障力量整合
        4.4.4 薪酬绩效制度配套
        4.4.5 人员转型培训
        4.4.6 富余人员安置
    4.5 区域化转型的保障措施
        4.5.1 组织保障
        4.5.2 资金保障
        4.5.3 制度保障
        4.5.4 文化保障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现状
        1.2.1 国外管控现状
        1.2.2 国内管控现状
    1.3 石化行业的发展现状
        1.3.1 国外石化行业概述
        1.3.2 国内石化行业概述
        1.3.3 石化行业的发展特点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石化行业生产概况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环节调研
        2.2.1 石化企业生产概况
        2.2.2 主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环节
    2.3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研究
        2.3.1 重点环节排放特征
        2.3.2 重点环节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
        2.3.3 各环节排放量分析
        2.3.4 数据来源和排放清单不确定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与治理研究
    3.1 引言
    3.2 石化行业污染控制标准
    3.3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检测研究
        3.3.1 检测技术研究
        3.3.2 某典型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及分析
    3.4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研究
        3.4.1 末端治理技术概况
        3.4.2 污染源头治理方法概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化行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4.1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概念
        4.1.1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定义
        4.1.2 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流程
    4.2 泄漏检测技术
        4.2.1 研究现状
        4.2.2 Smart LDAR技术
    4.3 修复治理技术
    4.4 实施流程
        4.4.1 项目建立
        4.4.2 实施要点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LDAR技术应用实践
    5.1 引言
    5.2 LDAR技术应用概况
        5.2.1 乙烯装置概况
        5.2.2 乙烯装置挥发性有机物组成
        5.2.3 乙烯装置密封点计数
        5.2.4 乙烯装置密封点检测
        5.2.5 乙烯装置泄漏量计算
    5.3 数据分析
        5.3.1 检测结果分析
        5.3.2 泄漏原因分析
    5.4 新技术展望
        5.4.1 LDAR标识电子化应用展望
        5.4.2 LDAR检测无人化应用展望
        5.4.3 LDAR检测自动化应用展望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生产现状
    1.2 牛冷冻精液生产工艺
    1.3 种公牛精液品质评价指标
    1.4 种公牛精液生产性状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1.4.1 种公牛精液生产性状遗传参数
        1.4.2 影响公牛精液品质因素
        1.4.3 公牛精子发生的基因表达调控
        1.4.5 公牛精液性状功能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1.5 畜禽经济性状定位研究进展
        1.5.1 QTL定位
        1.5.2 奶牛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情况
    1.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进展
        1.6.1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试验设计及统计分析方法
        1.6.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多重检验调整(Multiple Testing Adjusting)
        1.6.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群体分层问题
        1.6.4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SNP数据的质量控制
        1.6.5 牛54K全基因组SNP芯片
        1.6.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奶牛的研究进展
    1.7 SNP标记的研究进展
        1.7.1 SNIP的概念及特点
        1.7.2 SNP的主要检测技术及应用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9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9.1 技术路线
        1.9.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数据来源
        2.1.2 采精记录的数据整理
    2.2 精液性状统计分析方法
        2.2.1 影响精液性状的因素分析模型
        2.2.2 精液性状的育种值估计模型
        2.2.3 精液性状的GWAS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精液性状的基本统计量
        2.3.2 各因素对精液性状的影响
        2.3.3 精液性状育种值及逆回归育种值
        2.3.4 SNP的质量控制
        2.3.5 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GWAS分析结果
        2.3.6 群体分层结果
    2.4 讨论
        2.4.1 我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生产情况的讨论
        2.4.2 影响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的因素的讨论
        2.4.3 中国荷斯坦牛公牛精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的候选基因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群体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3.1.3 主要仪器
        3.1.4 基因组DNA质量控制
        3.1.5 使用的主要软件
        3.1.6 试验方法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冻精基因组的提取
        3.2.2 混池基因组DNA的PCR结果
        3.2.3 基于混池DNA测序的SNP筛查
        3.2.4 SNP的SNaPshot分型
        3.2.5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及哈迪-温伯格检验
        3.2.6 SNP连锁不平衡分析
        3.2.7 公牛精液性状的育种值估计及与SNPs位点的关联性分析
    3.3 讨论
        3.3.1 关于SNP筛选及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
        3.3.2 CSF1R基因对公牛精液生产性状的影响
        3.3.3 ETNK1基因对公牛精液生产性状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设想
    4.1 结论
    4.2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不同品种苹果加工脆片适宜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苹果资源现状
    1.2 我国苹果加工现状
        1.2.1 浓缩苹果汁
        1.2.2 苹果发酵产品
        1.2.3 苹果渣
        1.2.4 苹果脆片
    1.3 苹果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1.3.1 果个大小和果形指数
        1.3.2 果皮颜色
        1.3.3 硬度
        1.3.4 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
        1.3.5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固酸比,糖酸比
        1.3.6 粗纤维、蛋白质
    1.4 苹果品质特性及加工适宜性评价方法
    1.5 本课题立题依据与意义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苹果原料品质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主要试验方法
        2.2.5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苹果原料品质特性分析
        2.3.2 苹果原料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2.3.3 不同成熟期苹果原料品质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苹果脆片品质特性分析与评价
    3.1 引言
        3.1.1 苹果脆片加工技术简介
        3.1.2 膨化苹果脆片加工工艺及流程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苹果脆片品质指标的选定
        3.2.2 试验方法的确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苹果脆片感官品质特性分析
        3.3.2 苹果脆片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3.3.3 不同成熟期苹果脆片品质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苹果脆片综合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数据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脆片核心评价指标的确定
        4.4.2 脆片核心评价指标的数据标准化
        4.4.3 层次分析法
        4.4.4 苹果脆片感官分析
        4.4.5 脆片综合值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的建立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验证模型品种
        5.2.2 确定建模品种
    5.3 数据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苹果原料与苹果脆片品质关系
        5.4.2 苹果原料品质指标的数据标准化
        5.4.3 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的建立
        5.4.4 苹果脆片品质与原料品质关联模型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品种苹果原料的脆片加工适宜性评价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数据分析方法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苹果原料的脆片加工适宜性评价
        6.4.2 不同品种苹果的脆片品质评价标准
        6.4.3 不同品种苹果原料的脆片加工适宜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苹果果实糖类及风味品质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7.2.3 试验方法
    7.3 数据分析方法
    7.4 结果与讨论
        7.4.1 苹果中糖类单体物质
        7.4.2 苹果中糖类单体的取值分布
        7.4.3 不同成熟期苹果原料的糖类单体物质分析
        7.4.4 苹果的糖类单体与加工脆片品质关系的探讨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试验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论文图表统计

(5)发酵型蜂蜜桑椹酒的酿造技术及品质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桑椹及蜂蜜的研究进展
        1.1.1 桑椹的研究进展
        1.1.2 蜂蜜的研究进展
    1.2 发酵型果酒的研究进展
        1.2.1 发酵型果酒的历史与发展
        1.2.2 发酵型果酒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1.2.3 发酵型果酒的酿造原理
        1.2.4 影响发酵型果酒质量的主要因素
        1.2.5 发酵型果酒的研究热点领域
    1.3 蜂蜜桑椹酒的研究进展
        1.3.1 桑椹酒研究现状
        1.3.2 蜂蜜桑椹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优良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
        2.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4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酵母菌的分离
        2.3.2 酵母菌的筛选
        2.3.3 酵母菌的鉴定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蜂蜜桑椹酒酿造酵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
        3.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4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倍体的制备
        3.3.2 抗药性标记的确定
        3.3.3 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3.3.4 Y_1(n)原生质体热灭活时间的确定
        3.3.5 两亲本菌株原生质体的形态及融合状态
        3.3.6 融合子的筛选
        3.3.7 融合子的鉴定分析
        3.3.8 融合子的遗传稳定性检验
        3.3.9 融合子和亲本的性能测定
    3.4 讨论与小结
        3.4.1 讨论
        3.4.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蜂蜜桑椹酒的发酵工艺及澄清条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试剂
        4.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4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果胶酶对桑椹浆取汁的影响
        4.3.2 发酵初始糖度的确定
        4.3.3 发酵方式的确定
        4.3.4 主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
        4.3.5 后发酵温度的选择
        4.3.6 澄清试验结果
        4.3.7 蜂蜜桑椹酒发酵工艺流程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蜂蜜桑椹酒的基本化学成分分析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5.2.4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桑椹果实酿酒特性分析
        5.3.2 蜂蜜桑椹酒的基本化学成分分析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桑椹果实及蜂蜜桑椹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试剂
        6.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6.2.4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桑椹的香气成分分析
        6.3.2 蜂蜜桑椹发酵原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6.3.3 蜂蜜桑椹酒陈酿六个月后的香气成分分析
        6.3.4 蜂蜜桑椹酒发酵前后香气成分的变化
    6.4 讨论与小结
        6.4.1 讨论
        6.4.2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主要研究结果、创新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果
    7.2 论文创新
    7.3 展望
致谢
附录
攻博期间的主要业绩

(6)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河流环境需水量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环境需水量研究现状
        1.2.2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
        1.2.3 河流环境需水量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河流环境需水调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环境需水调度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环境需水调度研究现状
        1.3.3 环境需水调度存在的问题
    1.4 国内外水环境仿真的研究现状
        1.4.1 水环境仿真的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水环境仿真的研究现状
        1.4.3 水环境仿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的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的来源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的研究
    2.1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的界定
        2.1.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必要性
        2.1.2 几个类似概念的对比与分析
        2.1.3 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界定
    2.2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理论基础
        2.2.1 城市生态环境学理论
        2.2.2 城市水文循环原理
        2.2.3 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理论
    2.3 城市河流环境需水的理论分析
        2.3.1 城市河流环境功能分析
        2.3.2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2.3.3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特征
        2.3.4 城市河流环境需水的组成部分
    2.4 河流环境需水量模型的建立
        2.4.1 水生生物植物生长需水量
        2.4.2 河流输沙需水量
        2.4.3 水盐平衡需水量
        2.4.4 污染物稀释净化需水量
        2.4.5 蒸发补充水量
        2.4.6 补充地下水量
        2.4.7 降雨引起的径流量
        2.4.8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体系的研究
    3.1 河流环境需水量优化配置的概念和内涵
    3.2 以改善水环境为目的的河流环境需水配置理论分析
        3.2.1 水文学机理
        3.2.2 污染物稀释机理
        3.2.3 水体的自然净化机理
    3.3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配置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3.4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原则
        3.4.1 系统性原则
        3.4.2 适用性原则
        3.4.3 协调性原则
        3.4.4 综合效益原则
    3.5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适用性解析
        3.5.1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配置的适用性
        3.5.2 环境需水配置的控制污染物的选择
        3.5.3 环境需水配置和调度还需要考虑的问题
    3.6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
        3.6.1 模糊多目标规划方法
        3.6.2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内容及目标辨识
        3.6.3 河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的建立
        3.6.4 河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
    3.7 城市河流环境需水配置和调度的实施原则和保障措施
        3.7.1 突发性应急配置和调度的实施和处理原则
        3.7.2 保障措施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结合水污染控制的优化配置模式的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优化配置的内容及目标辨识
    4.3 灰色非线性规划理论
        4.3.1 灰色系统理论
        4.3.2 灰色非线性规划理论
    4.4 基于灰色理论的水环境质量改善优化配置模型的建立
    4.5 灰色非线性规划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
        4.5.1 灰参数及灰函数的处理
        4.5.2 白化后的非线性规划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仿真技术的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面向对象仿真技术
        5.2.1 面向对象仿真的概念
        5.2.2 面向对象仿真的特点
    5.3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配置动态模拟模型的建立
    5.4 河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5.4.1 组件类集合
        5.4.2 水环境仿真对象的实现方法
        5.4.3 物理实体对象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5.4.4 概念实体对象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5.5 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仿真系统设计
        5.5.1 系统总体设计
        5.5.2 仿真系统网络模型的建立
        5.5.3 流域水环境系统仿真系统的运行机制
        5.5.4 数据库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庆市黎明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研究
    6.1 流域概况
    6.2 黎明河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建立
        6.2.1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
        6.2.2 多参数水质检测系统
        6.2.3 水质在线监测通信系统
    6.3 黎明河理论生态环境需水量
        6.3.1 黎明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界定
        6.3.2 黎明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
    6.4 黎明河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研究
        6.4.1 黎明河生态环境水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6.4.2 基于模糊多目标规划的黎明河环境需水量优化配置
        6.4.3 基于优化配置结果的工程调度
    6.5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黎明河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的研究
        6.5.1 黎明河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
        6.5.2 黎明河生态环境水优化配置的结果与分析
    6.6 黎明河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仿真技术的研究
        6.6.1 黎明河的环境需水配置系统网络图
        6.6.2 现状供需分析及水质状况
        6.6.3 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环境需水配置分析
        6.6.4 污水厂改进的河流水质仿真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博弈论的化工产业绿色集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博弈论综述
        2.1.1 博弈论的发展和研究内容
        2.1.2 矩阵博弈
        2.1.3 最优策略
        2.1.4 策略的优超关系
    2.2 绿色化工研究综述
        2.2.1 绿色化工内涵
        2.2.2 国外绿色化工发展现状
        2.2.3 国内绿色化工发展现状
        2.2.4 绿色化工是解决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两难选择的基本战略
    2.3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2.3.1 产业集群概述
        2.3.2 产业集群理论发展现状
    2.4 绿色集群之路: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4.1 化工产业特性为集群生长创造了物质技术条件
        2.4.2 产业组织变革为集群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
        2.4.3 区域竞争为集群演化提供了动力
第三章 化工产业集群的博弈分析
    3.1 化工产业集群博弈模型概述
        3.1.1 化工产业集群博弈模型的假设
        3.1.2 化工产业集群区域内博弈方的策略
        3.1.3 化工产业集群区域内博弈方的变量设置
    3.2 化工产业集群博弈收益矩阵
    3.3 化工产业集群博弈模型分析
    3.4 化工产业集群博弈模型的纳什均衡小结
        3.4.1 纯策略纳什均衡小结
        3.4.2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金山区的案例分析
    4.1 金山绿色化工发展的产业基础优势
        4.1.1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1.2 上海化学工业区
        4.1.3 金山第二工业区
        4.1.4 金山工业区
    4.2 金山绿色化工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划
        4.2.1 金山绿色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
        4.2.2 金山建设绿色化工的基本原则
        4.2.3 金山在生产实践中落实“绿色化工”的具体策略
    4.3 金山实施化工产业绿色集群的具体措施
        4.3.1 金山以绿色招商构建化工产业绿色集群
        4.3.2 金山实施化工产业绿色集群的规划措施
        4.3.3 金山制定各项政策促进化工产业绿色集群
        4.3.4 金山完善各项机制来构建化工产业的绿色集群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未来的研究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情况

(8)文晖大桥健康监测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斜拉桥的发展与特点
    1.2 桥梁健康监测评估概述
    1.3 桥梁健康监测的新概念与意义
    1.4 桥梁健康监测评估系统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背景和论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 桥梁监测与评估的现状与发展
    2.1 桥梁检测与监测技术
    2.2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理论
    2.3 桥梁状态综合评估技术
    2.4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有限元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
    3.1 有限元理论简介
    3.2 文晖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与探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层次分析法和变权综合原理在桥梁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4.1 层次分析法
    4.2 变权综合原理
    4.3 文晖大桥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索力监测的修正方法
    5.1 频率法测索力的基本原理
    5.2 测量索力的修正方法
    5.3 实测验证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凝土应力长期监测研究
    6.1 混凝土的长期应力测量
    6.2 主梁节段徐变效应数值模拟
    6.3 徐变应变分离的近似方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晖大桥健康监测评估系统的开发
    7.1 文晖大桥工程背景
    7.2 系统框架设计
    7.3 监测项目与传感器布置
    7.4 年度测评
    7.5 监测数据库与软件系统的设计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3 展望
附录一: 平面梁单元静力损伤识别源程序
附录二: 平面梁单元结构过程分析程序
附录三: 层次分析专家意见调查表
附录四: 系统代码说明
附录五: 系统界面说明
致谢

四、法国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NP大型油气管道企业站场管理的区域化转型研究[D]. 张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2]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措施研究[D]. 张树琨. 燕山大学, 2018(05)
  • [3]中国荷斯坦牛种公牛精液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分析[D]. 秦春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4]不同品种苹果加工脆片适宜性评价研究[D]. 公丽艳. 沈阳农业大学, 2014(01)
  • [5]发酵型蜂蜜桑椹酒的酿造技术及品质特征研究[D]. 陈娟. 西南大学, 2009(01)
  • [6]城市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优化配置理论及应用研究[D]. 杨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12)
  • [7]基于博弈论的化工产业绿色集群发展研究[D]. 张开益. 上海海事大学, 2007(06)
  • [8]文晖大桥健康监测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翁沙羚. 浙江大学, 2004(03)
  • [9]法国TOTAL公司诺曼底炼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J]. 郭建民,王晓宁,郝维,傅国林.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01(06)
  • [10]石化企业在线分析仪表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J]. 郭建民.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01(05)

标签:;  

法国道达尔公司诺曼底炼油厂在线分析仪管理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