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国子监调研报告

孔庙国子监调研报告

问:国子监孔庙博物馆的景点感受50字
  1. 答:范文:
    刚进入到,就看到好多来祭孔和观看祭孔的人群,粗壮的树干足以看出它经历多少岁月,处处透露着一种治学的庄严感,这是国子监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开始的时候,学生们换上基隐册了古代的服饰、古代的学生长服,随着诵读诗搏宏书,处处彰显着蓬勃朝气。祭孔官们都穿着古服,还有漂亮的汉服,这是对圣人孔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对的尊重。
    在国子监学生们尝试了活字应刷,再体会国学魅力的同时,玩的不亦乐乎。而我作为一名教师,看着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成携岩长,尤为感动。
    这样的活动,这样的体验都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国学的传承。+总而言之,通过此次活动,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老师,都为我们的传统国学文化而惊叹,希望能多几次此类的活动。
  2. 答: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笑卖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耐脊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碰亩逗筑群。
  3. 答:能来到孔庙,来到国子监,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祭拜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是庄严而神圣的事,尊敬这里的每一棵古树慧空,每一寸土地,甚袜碧扮至这一砖一瓦,都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教育的兴衰与发展。国子监,告灶这个三朝最高学府,古时无数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如今正无声地向游人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时间抹去了它的荣华与兴盛,岁月却磨不掉它崇高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无数后人,前赴后继,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奉献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精力。
    请允许我,向这神圣之地,深深一拜
问:孔庙国子监观后感100至150字
  1. 答:怀着虔诚的心情参观了久负盛名的孔庙国子监。
    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古代帝王祭祀孔子的大成殿及乾隆十三经,都使我感受到它的名不虚传。
    而一个意外的发现,更是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让我对中国文化的庐山真面目有了更新鲜的认识。
    这个意外的发现就是古代算筹。
    展厅详细介绍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古代算筹最吸引我—孔子教授内容“六艺”中“数”的部分。
    孔子在我看来一直只是礼和书,也就是礼仪和四书五经的代名词,一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学究”,除此之外,我却知之不多。
    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文理双全!不仅如此,他的“六艺”中还包括了乐、射、御,即音乐、射箭和驾车。
    以前在我印象中严肃有余生动不足的孔子,一下子变得鲜活了许多,也高大了许多。
    给我的另一个启迪,是让我见识岩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夏侯阳算经》中就有对于用算筹计数的记载,“满六以上,五在上方;六不积算,五不单张。”一至五的数字用老升数目直观的竖条表示,六及以上的数字则在上方添加横条表示“五”……原来算筹是如此精密而严谨!原来早在 *** 数字传入中国以前,中华人民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完整数学体系,并且毫不逊色!我为之倍感欣慰、骄傲和自豪!
    即使是中国国力开始衰退的1800年,中国的生产力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还占据了三分之一,超过了整个欧洲。
    更何况在中国的鼎盛时期,可以想像这个数字该是多么惊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何其显赫—这侍枣老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华文化,归功于其核心孔子,就连这个貌似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古代算筹,都曾经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过妙不可言的角色呢!
问: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游记
  1. 答:#冬日鉴片官#
    2022的第一天,带孩子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游玩,孔庙又名“先师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为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该处坐北拦野朝南,古建筑面积约有7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北京孔庙进士题名碑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历经700多年的 历史 文化积淀,遗留下来的文物,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孔子儒学、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史料和实物。紧挨着一起的国子监是中国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太学)和唯册管理教育的行政机构,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超过27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简山喊列着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在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确实是冬日的好去处。
    提前预约,60岁以上老人18岁以下孩子免费,其他30元。
孔庙国子监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