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的原因

增值税转型的原因

一、增值税要转型的前因后果(论文文献综述)

郭达明[1](2020)在《“营改增”对中小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研究 ——以L建筑企业为例》文中认为我国的“营改增”政策是2012年开始实施的,经过几轮试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大部分行业展现出了向好势头。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由于施工时间较长,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增值税链条尚不完善等原因,对税改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税负不降反升,个别企业甚至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其中以中小型建筑企业问题最为突出。中小型建筑企业进入门槛较低,从业人数众多,公司资质参差不齐,随着市场日趋成熟,行业监管更加严格,企业产能过剩、市场过度竞争等问题逐渐凸显,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金融属性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进一步挤压了中小型建筑企业的税前利润。由于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战略规划不清晰、缺乏税收筹划和成本控制等原因,中小型建筑企业税负远高于其他行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日益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转型之路的愿望十分迫切。本文共六个章节,在梳理现有的行业内研究成果和关于税制改革、战略管理的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后,分别分析了营业税和增值税政策背景下,建筑业面临的税收环境,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不同的税收环境展开利弊分析。继而以L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近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印证“营改增”政策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的经营困境。接着,运用SWOT分析法构建L建筑企业战略转型实施模型,通过战略评估、差距分析、标杆分析等手段,在战略转型的路径、实施和控制方面提出应对税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营改增”政策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发现了我国中小建筑企业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展现出由粗放的低成本战略到差异化、多元化战略的转型趋势。本文力求选择具有普遍代表性的案例,采用可操作性强的分析方法和战略模型,对中小建筑企业的战略转型之路进行探索,希望对大多数有战略转型意向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提供参考,对建筑行业的改革发展起到借鉴启示作用。

吴曼[2](2019)在《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各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企业的财务管理变革迫在眉睫。同时,为了顺应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促进管理会计工作有效展开的号召,开始着手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大型企业集团愈发增多。企业集团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前,除了借鉴国内外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先进经验,还应该结合集团实际情况,选择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服务模式。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模式由最初的基本模式转型为众包模式。通过研究,本文发现阳光保险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是行业竞争加剧、集团管控的内在要求导致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带来了集团的管控能力提高、节约成本、搭建与财务共享中心相匹配的运营管理体系以及成为集团财务人才的培养基地等好处,但也存在着员工发展受阻、员工流失率高、工作量分配不均衡、部分财务人员仅发挥财务会计职能等问题。2016年10月17日,阳光财务众包平台正式被阳光保险集团推出,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为众包模式。本文主要研究服务模式转型的路径、效果以及转型后的风险情况。于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的路径,本文主要分析了众包的工作原理、可众包的财务共享业务内容、众包的核心工作环节、如何搭建众包技术平台、以及众包的运营模式这五个方面。服务模式转型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解决了部分人员管理问题、均衡分配业务量、降低成本和可以使财务人员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这四个方面。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与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密切相关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帅俊杰[3](2017)在《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如今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资源的衰竭期和枯竭期,面临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有的虽然处在成长期、成熟期,但仍然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社会民生上面临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日趋强烈。攀枝花市是处于成熟期的以钢铁钒钛工业为特色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在较早较长时期的转型发展中,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典型。本文旨在以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攀枝花市政府促进城市转型的前因后果和主要做法举措,全面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结合当前城市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优化攀枝花城市转型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提供意见建议。同时,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为案例,以比较小的切点来逐一分析案例的背景、现状、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其转型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理清有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概念,分析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有关材料,分析说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及转型的必要性。第三部分,详细说明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的主要做法、初步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分析攀枝花市目前的环境条件,提出在新形势下政府进一步转型的必要性。第五部分为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第六部分,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对攀枝花市政府进一步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及对策建议。第七部分,对案例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展望。

孟拾年[4](2013)在《草根混央企》文中研究指明序篇一辞职考研那是一个雨夜,BP机猛响,宋扬飞奔到屋外IC卡电话机回了电话,当他得知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数的那一刻,宋扬对着空气狂吼,就像达到高潮时瞬间无意识的歇斯底里。之后,便是从云端跌落的落寞。宋扬或许并没注意到,他已经涕泗横流,分不清那是雨还是泪,是被自己感动,抑或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宋扬,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毕业,那个年

徐凤霞[5](2007)在《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设施农业是相对于露地农业生产而言的,它是在不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建立结构设施,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认真研究解决好设施农业发展的战略问题,对于保证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人们能在冬天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买到心爱鲜花等等,说明这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确实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建立在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和对临南镇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既有自己的优势与机遇,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与挑战。我国的设施农产品市场潜力很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区位优势明显、种质资源丰富;近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设施农业产业化体系和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出现了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新型设施农业模式;农业高科技园区布局比较合理并带动了周边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正在向绿色无公害方向发展;产品交易市场的功能不断提升、经营机制不断创新;政府对农资市场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农资市场的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等等。但是在设施农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比较严峻: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且行政干预过多;总体上规模较大而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科研资金严重不足且科研体系落后,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农技推广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融资难、产品销售体系机制落后且大型批发市场布局不尽合理,农业信息化进程缓慢等等。总之,我国的设施农业总体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资源和价格优势、区位优势、种质资源优势、国内市场优势等等;但也有很多瓶颈制约着我国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最突出的是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其次是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问题。应该说,我国的设施农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有威胁更有发展机遇。在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尽快制定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区域布局规划;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在“公司+农户”模式中,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资本支持体系,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化投资新机制;对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总体规划和经营机制创新;整合现有的农业科研体系并加大科研投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有责任加大对设施农业的科研投入,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农业科研资金高效运作机制,制定专项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科研;建立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进行准确定位和分类,按照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农业技术推广要选择低成本、效益高的技术;规范和发展农资市场,建立农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对进口农产品检测检验技术水平,加强风险防范,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加快设施农业信息化建设。

闫淑青[6](2004)在《牵一发如何动全身》文中研究表明$F编者按:$E $T1月8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就增值税即将转型的前因后果进行了阐述。今天本报采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系主任朱青教授,就增值税对我国财政收入、投资、税负以及就业等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二、增值税要转型的前因后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值税要转型的前因后果(论文提纲范文)

(1)“营改增”对中小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研究 ——以L建筑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营改增”的文献综述
        二、国内外关于“企业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研究理论基础
    第一节 “营改增”相关理论内容
        一、营业税的概念和特征
        二、营业税的税目、税率、征税范围和计量方法
        三、增值税的概念和特征
        四、增值税的税目、税率、征税范围和计量方法
    第二节 “营改增”的政策演变
    第三节 企业战略转型的相关理论溯源
        一、战略转型的内涵
        二、战略转型理论
        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四、中小建筑企业战略转型路径
        五、战略转型存在的风险
    第四节 本章述评
第二章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营业税税制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一、营业税税制下的内部管理
        二、营业税税制下的业务承接
        三、营业税税制下的税务监管
        四、营业税税制下的纳税成本
    第二节 增值税税制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一、增值税税制下的内部管理
        二、增值税税制下的业务承接
        三、增值税税制下的税务监管
        四、增值税税制下的纳税成本
    第三节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利好与挑战
        一、“营改增”带给企业的利好
        二、“营改增”带给企业的挑战
    第四节 本章述评
第三章 “营改增”对L企业影响比较分析
    第一节 L企业概况
        一、企业简介
        二、组织结构图
        三、承接业务的模式
        四、业务分布和涉及的税种
    第二节 “营改增”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一、“营改增”企业税负分析
        二、“营改增”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三、“营改增”对运营管理的影响
    第三节 本章述评
第四章 基于SWOT分析构建L企业战略转型思路
    第一节 L企业战略转型的背景及现状分析
        一、PEST分析法
        二、企业发展周期
    第二节 L企业的SWOT分析
        一、内部优势和劣势
        二、外部机遇和挑战
        三、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四、克服劣势,规避威胁
    第三节 “营改增”对L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战略转型路径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战略转型实施的影响
        三、“营改增”对战略转型控制的影响
    第四节 L企业战略转型的总体思路
        一、核心业务的区域转移
        二、战略业务的兼并投资
        三、种子业务的联合开发
    第五节 本章述评
第五章 “营改增”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强化思想动员,重塑企业文化
        一、做好员工教育培训
        二、将企业战略与国家产业战略、员工个人战略深度融合
    第二节 做好数据测算,强化应对能力
        一、做好资金需求测算
        二、做好项目收尾测算
    第三节 改变经营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一、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二、有选择的业务往来
    第四节 加大技术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加大工程技术投入
        二、加大固定资产投入
    第五节 调整考核指标,保障战略实施
        一、业务层面的保障措施
        二、管理层面的保障措施
    第六节 本章述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概述及理论研究
    2.1 财务共享服务相关概述
        2.1.1 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
        2.1.2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2.2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相关概述
        2.2.1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的定义与分类
        2.2.2 财务共享中心不同服务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3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
        2.3.1 财务共享理论
        2.3.2 规模经济理论
        2.3.3 扁平化管理理论
3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原有服务模式分析
    3.1 阳光保险集团概况
    3.2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基本模式的建设背景
        3.2.1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背景
        3.2.2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选择基本模式的原因分析
    3.3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基本模式的运营分析
        3.3.1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基本模式的业务范围
        3.3.2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基本模式下的组织架构分析
        3.3.3 阳光保险建设财务共享中心基本模式的实施效果
    3.4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基本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3.4.1 员工发展受阻,员工流失率高
        3.4.2 工作量分配不均衡
        3.4.3 部分财务人员仅发挥财务会计职能
4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路径、效果、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4.1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为众包模式的路径分析
        4.1.1 掌握财务共享服务众包的工作原理
        4.1.2 确定可众包的财务共享业务内容
        4.1.3 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众包的核心工作环节
        4.1.4 搭建众包技术平台
        4.1.5 构建众包的运营模式
    4.2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为众包模式的效果分析
        4.2.1 转型后解决了部分人员管理问题
        4.2.2 转型后均衡分配工作量
        4.2.3 转型后财务人员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
        4.2.4 转型后再一次降低成本
    4.3 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为众包模式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
        4.3.1 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
        4.3.2 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5.2.1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支持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
        5.2.2 复合型人才是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后的核心动力
        5.2.3 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仍需不断完善
    5.3 研究不足
附录: 论文图表汇总
参考文献
致谢

(3)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框架与思路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相关概念厘定
        1.4.1 资源型城市
        1.4.2 城市转型
        1.4.3 资源型城市转型
    1.5 研究依据与理论基础
        1.5.1 资源禀赋理论
        1.5.2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3 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1.5.4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
        1.5.5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现状及转型的必要性
    2.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现状
        2.1.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概况及特征
        2.1.2 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
        2.1.3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出路及机遇
    2.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2.2.1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2.2.2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在要求
        2.2.3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外在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案例描述
    3.1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现状
    3.2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型性
    3.3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做法
        3.3.1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发展多元化
        3.3.2 延伸产业链,发展钒钛延展加工
        3.3.3 完善服务配套,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
        3.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环境
        3.3.5 加大招商引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3.3.6 加强科技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3.3.7 抓好民生就业,维护转型期和谐稳定
    3.4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初步成效
        3.4.1 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
        3.4.2 产业链向钒钛高新优势产业延伸
        3.4.3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3.4.4 城市建设快速崛起
        3.4.5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3.5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3.5.1 体制机制改革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中枢
        3.5.2 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
        3.5.3 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础
        3.5.4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善作善成的过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形势下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进一步转型的必要性
    4.1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进一步转型的内在要求
        4.1.1 攀枝花区位特殊
        4.1.2 钢铁、煤炭产能过剩倒逼产业转型
        4.1.3 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瓶颈效应凸显
        4.1.4 产业体系还不够优,还需进一步改造升级
        4.1.5 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需要通过转型增强发展能力
    4.2 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进一步转型的外在要求
        4.2.1 国家政策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4.2.2 新科技革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
        4.2.3 与周边及同类城市竞争发展的迫切需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模式
        5.1.1 市场主导模式
        5.1.2 政府主导模式
        5.1.3 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模式
    5.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探索
        5.2.1 资源转换模式
        5.2.2 科技主导模式
        5.2.3 延伸产业链模式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经验的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进一步转型的对策建议
    6.1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6.2 延伸钒钛产业链条,发挥产业发展优势
    6.3 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6.4 加强交通物流体系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6.5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阳光康养花城
    6.6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深化科技研发创新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产业优势与机遇分析
        2.1.1 我国劳动力资源及价格优势
        2.1.2 种质资源优势
        2.1.3 国内市场优势
        2.1.4 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优势
        2.1.5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总体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2.1.6 市场的全球化给我国设施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对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劣势与威胁分析
        2.2.1 设施农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
        2.2.2 设施农业的数量大而质量普遍较低
        2.2.3 设施农业科研问题严重
        2.2.4 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不完善
        2.2.5 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后
    2.3 分析结论
3 临南镇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
    3.1 临南镇设施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3.2 临南镇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基本做法
        3.2.1 强化政府职能、注重宣传发动、政策鼓励和技术保证相结合
        3.2.2 以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为基础,努力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
        3.2.3 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作用
        3.2.4 促进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3.3 对临南镇部分农户设施蔬菜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
    3.4 临南镇设施蔬菜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的初期,政府的干预过多,强迫命令严重
        3.4.2 多数产品没有达到绿色标准
        3.4.3 临南镇蔬菜大市场的服务水平还有待于提升
        3.4.4 农资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规范
        3.4.5 示范园区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4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建议及对策
    4.1 尽快对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进行总体规划
    4.2 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4.2.1 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联接机制
        4.2.2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多元化资本支持体系
        4.2.3 进一步完善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总体规划和经营机制创新
        4.2.4 规范农资市场,创新农资市场发展的新机制
    4.3 进一步改革农业科研体系,加大科研投入
        4.3.1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采取更多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4.3.2 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建立农业科研资金高效运作机制
        4.3.3 制定专项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科研
    4.4 建立和完善设施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4.4.1 建立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4.4.2 提高对进口农产品检测检验技术水平
        4.4.3 成立专业化的县、乡镇、村三级协调机构
        4.4.4 加强风险防范,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4.4.5 加快设施农业信息化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增值税要转型的前因后果(论文参考文献)

  • [1]“营改增”对中小建筑企业战略转型的影响研究 ——以L建筑企业为例[D]. 郭达明.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阳光保险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模式转型研究[D]. 吴曼. 云南大学, 2019(03)
  • [3]攀枝花市政府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案例研究[D]. 帅俊杰.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4]草根混央企[J]. 孟拾年.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3(06)
  • [5]我国设施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徐凤霞. 山东农业大学, 2007(03)
  • [6]牵一发如何动全身[N]. 闫淑青. 中国财经报, 2004

标签:;  ;  ;  ;  ;  

增值税转型的原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