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医道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德

当代中医道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德

一、当代中国医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蔡昱[1](2021)在《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伦理学的缺陷在复兴的当代美德伦理学上表现为片面性、"自我—他人不对称"、相对主义、缺乏具普遍性的美德依据和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即"美德"丢失了古代的能力蕴含而仅指品质,从而使美德难以现实化。从"畏死的恐惧"基础上所重塑的道德基础(即生命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出发,对上述问题给予揭示与超越。马克思以彻底的实践哲学和崭新的问题式,即"道德何以现实化",使道德走出了纯粹的思维性。从"畏死的恐惧"出发可以继承和发展此问题式,将研究拓展到与"道德现实化的内在条件"和"道德现实化的动力、阻力和能力"相关的领域。在此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超越畏死的恐惧的勇气"。

唐禄俊[2](2020)在《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文中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上至人们的精神世界,下至具体的药方器具。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对中医药人才教育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展开了研究。“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有以下几个要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探索,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典范,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第一章梳理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四字的内涵。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概括起来,“仁”的内涵是天道为仁、医为仁术、慈悯万物、医不嗜利,“和”是天人和合、人际和谐、身心和谐,调和疾病,“精”是医术之根,“诚”是医品之本。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意涵是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第一步。第二章讨论了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有密切关系的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中医的理想人格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塑造的。古代医家的从医动机是多样的、复合的,可归纳为:口实之需、追名逐利、举业而医、传承家学、疗养君亲、保身逸志、格物致知、修德济世。古代中医的行医境界有三个等级,分别是理想之境、中上之境、不足之境。综合来看,古代中医的理想人格可谓“大医”“良医”“上医”,典型人物可推孙思邈。第三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探讨。第一节以问卷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公众对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认知情况。3732份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最认可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表述是“仁和精诚”,其次为“阴阳中和”和“医道自然”;大众最认可的三个中医药文化符号是依次是太极图、针灸铜人像、杏林;大众最喜欢三个中医药品牌符号依次为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平均分是59.72分;虽然人们对中医药了解水平自我评分不高,但是对中医药的未来还是抱有很大希望,对中医药未来的信心评分的平均分是76.96分。第二节分析了践行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精神”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最新诠释,此精神不仅是国医大师群体的个性精神,更是中医药行业的精神。以《人民日报》“走近国医大师”系列为基础,使用人格心理学研究以词汇学为基础的思想与方法,提出国医大师精神为涵盖了大家与我、人与我、我的三层次结构,最终提炼“国医大师精神”为仁爱承新、和善谦诚、严研静廉。中医药技术可有高下之别,精神却可人人秉持、代代承传。因此,弘扬“国医大师精神”对于中医药人塑造中医的完美人格,促进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增加文化自信,改善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节是关于中医医院的医院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全国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重要实践地。为了解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在全国中医医院的践行现状,本文以网络调查的方式查询了 477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的门户网站,结果发现有54家医院将“仁、和、精、诚”四字直接作为院训或医院精神或医院价值观等,至少直接使用“仁、和、精、诚”一字的中医院比例达到了 82.22%。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点思考:完善门户网站,突出医院精神文化;全方位把握“仁、和、精、诚”四个维度,精准定位;结合地域名医及其文化,打造区域特色。第四节是关于医院文化建设个案调查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视域中,“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家庭不仅是全体家庭成员的情感所系,也是整个社会的最小细胞单位。现今中国,儒家“家”文化的实践地由传统家庭转向了组织文化,作用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以医院文化为例,儒家“家”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新时代医院文化,打造中国特色的医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一章是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讨论。此部分主要分析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践行的外部的政策和文化环境,提出了树立信仰,抑扬结合,众人拾柴,互利双赢、全媒体呈现的建议。总之,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融于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以人为承载,以时代为契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鹄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有志之士的加入。

何绵锦[3](2019)在《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同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还不能让人民满意,矛盾依然尖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多角度、全视野地解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现状,在厘清医患矛盾冲突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依照医患关系本身的问题逻辑,以及对这一客观逻辑之理论把握方式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论文就必然以如下的结构方式而展开其自身。首先,通过对医学伦理思想发展的概述,指出,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都面临新的发展困境,难以有效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不足以妥善协调医患关系,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一思想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指明,如若在研究医患关系的伦理性质和伦理基础时,除了批判地借鉴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思想之外,还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德性论和规范论的思想资源。其次,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解析,并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医患矛盾也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已远远加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详尽分析和论证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为归类提供事实基础。第三,首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分别从医方和患方角度讨论了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各种原因,说明了医患关系是怎样陷入恶化怪圈的;特别是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特殊性,以及对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职业医闹”和社会媒体的片面宣传两方面揭示了社会外部因素对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形象和公信度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首先是解决制度供给问题,这就需要将“公正”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在“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的意义上,提供能够满足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厘清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应得”权利和义务,特别是针对存在着的种种权利缺失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内容。其次是道德重建问题,也就是通过重振医德、构建患者的就医道德、重塑企业道德、强化媒体道德为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沈振亚[4](2018)在《医患关系伦理研究》文中指出医患关系,作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微观问题,既需要经济支撑、法律制约、技术保障,还需要医患关系之间的伦理约定和道德规范。和谐医患关系深刻蕴含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微观逻辑。一个坚持以人民健康为本位、以人民美好生活为旨归的“健康中国战略”,不仅需要顶层设计和先进技术,还要把“防病”“治病”技术化流程转化为和谐、融洽、美好的医患关系。课题研究的问题导向及其核心内容。医患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业缘关系、信托关系,既需要实证性的经验资料,也需要思辨性的理论诠释。课题研究坚持社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双重问题导向,从医生获得感的缺失、患者寻医感的异化,“医暴事件”等多方位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中的医疗职业、医疗环境、医疗体制的伦理失序、道德缺位的社会伦理问题的现象及其根源;以器官移植、辅助生殖、临终关怀等医学新技术对人类伦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实证资料深度解析影响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技术伦理问题及其技术难题;为理论诠释和实践化解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上述问题,笔者从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医师职业的伦理特色、患者角色的弱势身份,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原则构成本课题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体系的核心内容。课题研究的谋篇布局及其建构框架。文章主体由五个章节+绪论、结语组成。第一章以社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双重问题导向,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存在的伦理问题。从普遍受关注的医患关系的信任危机剖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从医生获得感的伦理缺失和患者寻医感的伦理异化来看中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伦理原因;从医患关系最激烈的“医暴事件”,分析医疗体制的伦理缺位。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技术伦理问题,分别从伦理学层面论证分析器官移植、辅助生殖、临终关怀等三项医学新技术带对人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在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中所存在的伦理困境。第二章解读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对医患关系概念进行多角度和实践跨度上的剖析;从伦理学角度分析医方和患方的差异化和共同追求,以得出医患之间利益一致性的结论。第三章以目前几种经典的医师职业观窥视中国目前医师的职业素养和追求;分别从医师职业的技术性与人文性、自为性与为他性、多样性与唯一性论述医师职业的伦理张力。从职业技能声望、职业情境权威两方面深刻分析了医师职业的伦理向度。第四章着力解析了患者角色伦理的弱势倾向。从生命、技术、心理、经济、社会等不同层次分析患者角色的弱势感,从解构患者心理依赖来探求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最后从影响患者角色的环境变量,分析医师帮助患者减轻角色弱势的途径。第五章提出和主张建构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三大伦理原则:即知情同意原则、患者生命至上原则、信任公正原则。重点探讨中国伦理传统的知情同意与西方“病人参与”的知情同意观念各自特点与表现;通过分析“知情同意”的家庭伦理困境,希望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知情同意原则——即知情同意的真正落实需要医生、病人、家属三方的协同,以建构共享发展的医患伦理共同体的理论境界。文章的创新有三:一是坚持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民生意义;二是坚持社会伦理和技术伦理的双重问题导向,客观分析和把握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真实状况;三是研究方法上坚持实证性的经验资料和思辨性的理论诠释的有机契合;旨在为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共同体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及其价值取向。

孙福川,任守双,任华玉[5](2015)在《医学人本论构建论纲——兼论我国当代医学伦理核心价值观与欧美生命伦理“四原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人本论是医学本质和目的的科学总结,是以人为本理论在医学领域的集中反映。医学人本论应以人的生命、健康这一逻辑起点展开,其基本架构由以人为本、以病人为本、以一线医务人员为本等主要内容及其目的与手段、主与次等价值关系原理组成。医学人本论的确立不仅为解读所有重大医学伦理问题提供最基本的理论依据,从而改变我国当代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严重贫困化的局面,而且为科学利用欧美生命伦理"四原则"等所有医学伦理资源,从而坚守和完善医学人道原则以及建设医学伦理核心价值观提供最有力的理论支撑。

赵俊[6](2013)在《居民医学伦理观念分化研究 ——基于苏南京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迁,恢复重建的社会学从诸多视角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这些研究关注的主要是制度或结构层面上的宏观变迁,而较少注意在上述背景下社会公众价值观和心态的微观变化。显然能够将这两种路径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中国的社会变迁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而本研究的主题——居民医学伦理观念分化正是这样一种努力。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辅助生殖”、“试验性医疗”、“器官移植”、“安乐死”等医学技术上的实质性进展,给全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医学伦理观念冲击。而在中国,这种冲击又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更短的时间里和国家正在经历的社会变迁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分析当代中国居民医学伦理观念的社会分化,不仅反映了社会公众对现代医学技术的伦理回应,更多的反映了当下中国急剧社会变迁对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本研究又可以看作是将“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探索。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影响居民医学伦理观念分化的各种社会因素,而很大程度上社会阶层分化是构成中国当代社会变迁过程的核心内容。因此,本研究提出从阶层分化的视角,就社会公众对医学在个体“生、老、病、死”四个方面介入和干预下的医学伦理观念进行实证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公众对代孕行为、试验性医疗、器官移植和安乐死医学伦理观念的总体性看法,内容主要聚焦于公众的整体接受程度和对相关伦理争议的态度与看法;2、不同社会阶层对代孕行为、试验性医疗、器官移植和安乐死医学伦理观念的差异性分析;3、以社会公众的个体人口学变量、社会阶层归属、健康不平等状况以及对医生群体的信任程度等为自变量,对社会公众在代孕行为、试验性医疗、器官移植和安乐死四个方面的医学伦理观念差异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形成社会公众医学伦理观念差异的因素。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进行问卷调查,在江苏省南京市共获得617分有效样本;通过半结构形式进行深度访谈,以配额方式共访谈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16位居民。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结合对访谈资料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面对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公众对医学在此过程中的介入方式和介入结果的伦理观念是不一样的。其中,对代孕和安乐死具有明显的态度倾向,对试验性医疗和器官移植出现近乎二元分化的医学伦理观念。2、公众医学伦理观念呈现出与当代价值观念变迁相平行的一些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在医学伦理观念的判断上存在明显的情境选择性,同时也更加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和更高的社会宽容度。3、公众医学伦理观念的社会分化倾向日趋明显,不同社会阶层医学伦理观念之间的差异性已经大于一致性,并且这种医学伦理观念上的分化在深层次上日益反映出不同社会阶层利益上的重大差异;但全社会在医学介入生命过程的伦理观念上仍然保持着一定共识,某种意义上这些伦理观念的共识构成了今天社会团结的基础。4、社会公众医学伦理观念阶层化趋向的背后,反映出今天中国社会日趋明显的身体阶层化,医疗消费成为人们进行身体阶层重构的重要手段。5、公众医学伦理观念的变迁集中体现了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变迁在群体性意识上的烙印,这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技术和资本逻辑日益上升为当代社会主导逻辑并对公众医学伦理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二是社会阶层分化日益深入造成了社会公众医学伦理观念的阶层化,三是社会主导逻辑变化和社会阶层分化使得当代中国社会逐步趋向个体主义价值观,构成了公众医学伦理观念变迁的直接动力。

周奕[7](2013)在《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患关系紧张以及由此而来的医患矛盾和冲突,已成为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难题和民生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极为复杂,但从一定意义上说,与目前人们对生命伦理中尊重自主原则的不当理解有关。人们常常误以为尊重自主原则是生命伦理学中至高无上的原则,没有获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和签字,就不予治疗或抢救,几乎成了临床医疗伦理决策的行规,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片面强调尊重自主原则的有效性。因此,重新审视被尊为无上权威的尊重自主原则,和被废弃已久的基于仁爱和有利原则的医疗父爱主义,尤为必要。我国医学领域中的道德问题频发,颇为盛行的西方规范伦理学主导下的现代医学伦理学,并没有为中国医疗实践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在借鉴西方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应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寻合理的资源和传统,为解决当代中国医疗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发掘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伦理中的父爱主义思想资源,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具有深厚的父爱主义传统,它的产生和内涵都受到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伦理的影响。本文对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思想的实质、道德基础、发展演进以及实践价值进行考察。认为儒家仁者爱人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父权至上的家庭伦理是传统医疗父爱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将医患关系类比于父子关系,父爱主义始终是医生从事医疗活动的基本观念,这是在中国悠久历史传统中所孕育出来的医疗观念。通过梳理医疗父爱主义历史发展过程,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的发展包括三个主要时期:一是古典医德时期到两汉。第一次提出以人为贵,确立了传统医家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的行医伦理原则,并有了关于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处于权威地位的论述。这是中国医疗父爱主义思想的形成期。二是魏晋至唐代发展时期。由于儒释道三教共同影响,除了儒家仁爱思想外,道家关注个体自由、佛教无伤及普同一等等伦理观念更是浸蕴到了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当中。患者地位有了提高,强调尊重患者、一视同仁的内容在此时的医学伦理规范中逐渐增多。三是宋元明清的理论完备时期。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综合和更加完备。一切为了病人最佳利益,医生有必要代替病人做主的父爱主义思想也随之成熟。在纵向梳理医疗父爱主义发展历史的同时,本文尝试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主要医家医着中的父爱主义思想进行挖掘,考察其思想特点、对古代医者医德医风进行阐述,试图从中整理出父爱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表现和主要特征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医者从病人的最佳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病人的利益;第二,不顾或拒绝病人的自主权,为病人做决定。古代医学强调“无伤也,是乃仁术”;“医者父母心”。这两句箴言体现了医疗父爱主义传统的实质。医学定名为仁术,要求医以活人为务,以仁爱为原则,一心赴救。“医者父母心”,则意味医生对待病人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同时赋予医生父母般的代替病人作决策的权利。在医疗实践中,只要医生认为对患者有益,就可以进行治疗。即使病家反对,医生也应劝服。父爱主义还意味着患者个人的权利可以靠医生的良知来保障。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以“医乃仁术”为道德原则,以“医患互信”为基本要求。“医乃仁术”的主要规范包括同情体贴病人,认真负责,言行端正,不辞劳苦,不图酬报,清廉正直等方面内容。价值观念则包括人的生命神圣价值、医者主体的自律观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等内容。中国的人际交往诉诸道德而不是法,人与人之间重视的是承诺,“医患互信”对医者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医者的任何医疗决策应该是对患者有利而不是其它目的,这才是符合道德的,也只有如此,患者才会真正尊重,信任医生,将自身健康托付给医生。本文尝试在重要问题上寻求突破:一是探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知情同意思想。针对普遍认为中国传统医患关系是“沉默历史”的观点,通过大量史料来论证古代医生告知义务,包括告知方式与告知对象,并分析在医疗决策中由谁来作出决定的问题。本文认为,医疗父爱主义思想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主要地位。医生能够在某些情况下不顾病人的意志采用医疗方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就是传统医患关系的唯一模式。在古代中国,还有着另外一种医患关系模式与医疗父爱主义同时存在。这就是基于家庭主义基础上的尊重病人传统。这种传统以中国父子人伦亲情伦理为思想基础,在医患关系中,表现为医生尊重病人家庭的意见,病人的家庭可以在医患决策中起到决定作用。这种模式对于忽视病人自主的医疗父爱主义思想,是一种补充和超越,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于当代医疗实践之中。二是分析医疗父爱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现代基于尊重自主原则的医疗自由主义遭遇许多困境,发掘基于有利原则的医疗父爱主义自然成为人们的可能选择。一方面,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下,医疗父爱主义究竟是否具有预想的意义和价值,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为什么具有这些意义和价值等等,都需要作出合理的回答;另一方面,医疗父爱主义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忽视现代社会所珍视的权利等,也必须给出现代性阐释。本文认为,只有通过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限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积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探讨如何规约医疗父爱主义,使之具有道德合理性。从先贤的论述中,可以解读出许多与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医患和谐观念和价值。从现代中国医患现实问题出发,考虑目前的医疗现状,在坚持病人利益的基础上,实行“合理医疗父爱主义”,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李恩昌,徐玉梅[8](201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文中研究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导社会思潮的精神导向。医学伦理学实际上包括医疗职业道德和生命伦理学两个部分,对于医疗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的主导引领作用十分明显。而对生命伦理学的引领作用,有些体现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些体现在思想方法方面,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具体可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借鉴吸收、改造创新和有机结合、充实提升两种方法。

夏睦群[9](2012)在《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从医学人才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中外医学教育的传统、现代国际医学教育标准,论述了来华留学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对我国接收来华留学医学生院校开展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来华留学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的实际,深入分析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留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功利性、将职业道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尚不完整、师资缺乏等导致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的原因。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以培养德高医粹人才为目标,针对来华留学医学生背景多样化、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思维活跃的实际,开展实效显着职业道德教育的尝试,提出了知、行、情结合,加强正面教育、自我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道德养成规律;提出了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三个基本理念:职业道德教育是来华留学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文化差异、寻找道德共识、吸纳中西方道德教育精华;提出了职业道德教育与国际接轨、职业道德教育与当代医学发展结合、课堂教学与课下教育结合、理论教育与载体建设结合的留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途径和课堂教学、情境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杨可[10](2011)在《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大劳动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不仅创造了中医药学,同时也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医德,数千年来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和中医药学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成为医界同仁规范自我、自善其身、鞭策奋进的精神动力。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中国传统医德曾对促进我国医学发展,保障人民身心健康、民族繁衍昌盛起了积极作用;迄今,对指导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协调医患关系,建设健康向上的医风、医貌无疑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亦对构建、完善现代医德规范有方法论的意义。本文通过挖掘、整理、研究和提炼中国大量古典文献中有关传统医德的优秀内容,并结合现代医疗实践与人文思想进行现代化转换和价值再认同,从而分析其为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德建设、医德教育带来的启示。

二、当代中国医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中国医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 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复兴
2 从畏死的恐惧看当代美德伦理学缺陷及对它的超越
    2.1 片面性——没有扎根于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
    2.2 没有普遍的美德依据和充分的哲学心理学基础
    2.3 缺乏践行性的道德实践能力
3 马克思彻底的实践哲学视域下的道德哲学问题式
4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问题式下医德培养的关键

(2)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涵
    1.1 医心“仁”
        1.1.1 天道为仁
        1.1.2 医为仁术
        1.1.3 慈悯万物
        1.1.4 医不嗜利
    1.2 医道“和”
        1.2.1 人天和合
        1.2.2 人际和谐
        1.2.3 形神合一
        1.2.4 调和疾病
    1.3 医术“精”
    1.4 医品“诚”
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古代践行
    2.1 习医动机
        2.1.1 口实之需
        2.1.2 追名逐利
        2.1.3 举余而医
        2.1.4 传承家学
        2.1.5 疗养君亲
        2.1.6 保身逸志
        2.1.7 格物致知
        2.1.8 修德济世
    2.2 行医境界
        2.2.1 理想之境
        2.2.2 中上之境
        2.2.3 不足之境
    2.3 “大医”理想人格
        2.3.1 特色辨析
        2.3.2 现代启示
3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当代践行
    3.1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社会认知
        3.1.1 对象与方法
        3.1.2 结果分析
        3.1.3 讨论
    3.2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典范
        3.2.1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出
        3.2.2 “国医大师精神”的提炼
        3.2.3“国医大师精神”评析
        3.2.4 “国医大师精神”的当代价值
    3.3 中医医院的医院价值文化建设调查
        3.3.1 对象与方法
        3.3.2 结果分析
        3.3.3 讨论
        3.3.4 问题与思考
    3.4 儒家“家”文化视角下的医院文化建设反思
        3.4.1 传统儒家“家”本观念
        3.4.2 新儒家“家”文化
        3.4.3 和谐医院文化建设
        3.4.4 医院“家”文化建设实例
4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策略
    4.1 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
        4.1.2 文化环境
    4.2 策略分析
        4.2.1 树立信仰
        4.2.2 抑扬结合
        4.2.3 众人拾柴
        4.2.4 互利双赢
        4.2.5 全媒体呈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概述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
    第二节 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第二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解读:概念、特征及冲突表现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念解析
        一、医患关系的“主体”在不断扩展
        二、医患关系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
        一、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
        二、当代中国医患矛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医患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医患之间权利的冲突
        二、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
        三、医患之间文化观念的冲突
第三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第一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伦理理论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实原因
        一、医方的不正当作为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二、患方维权意识的觉醒及行为的不成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的综合作用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助推器
        四、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制度伦理视角下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方案
    第一节 公正: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公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
        二、从权利和义务之关系的角度看医患关系
    第二节 公正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基础
        一、从医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二、从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三、从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第三节 德性重塑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一、医德的重振
        二、患者就医道德的构建
        三、医药企业企业道德的重构
        四、媒体道德的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医患关系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和谐医患关系建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微观逻辑
    第一节 医患关系伦理研究意义
    第二节 医患关系伦理研究述评
        一、医患关系伦理学界定
        二、对医患关系的理论阐释
        三、医患关系中的焦点问题——知情同意研究
        四、化解医患冲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三节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社会伦理问题
        一、伦理的失范:医患关系的信任危机
        二、环境的羔羊:医生获得感的伦理缺失
        三、被动与主动的博弈:患者寻医感的伦理异化
        四、制度的失范:“医闹”事件中医疗体制的伦理缺位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技术伦理问题
        一、器官移植:从技术理性到生命伦理
        二、辅助生殖技术:技术理性带来的伦理困惑
        三、临终关怀:生与死的伦理抉择
第二章 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念考察
        一、医患关系的多学科视角
        二、医患关系的历史演化
    第二节 医患关系的伦理属性辨析
        一、医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业缘信托关系
        二、医方和患方:差异化的伦理关系
        二、善待和惠泽生命:医患关系的伦理共识关怀。
第三章 医师职业的伦理特色
    第一节 几种经典的医师职业观
        一、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
        二、亚健康的执业环境
        三、堪忧的职业认同感
    第二节 医师职业的伦理张力
        一、科学性与人文性
        二、自为性与为他性
        三、多样性与唯一性
    第三节 医师职业的伦理向度
        一、医师的职业声望
        二、医师职业情境权威
第四章 患者角色的弱势伦理
    第一节 患者角色理论界定
        一、患者角色的概念解读
        二、患者角色的确认过程
        三、影响患者角色认同的因素
    第二节 患者角色的伦理特点
        一、患者角色的弱势感
        二、患者角色的心理依赖
    第三节 影响患者角色的环境变量
        一、医务人员的干预
        二、媒体及网络环境的干预
第五章 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原则
    第一节 知情同意原则
        一、知情同意解读与知情同意权
        二、知情同意的中国伦理传统
        三、“病人参与”的西方知情同意观念
        四、“知情同意权”与中国的家庭伦理
        五、知情同意的权变和实施限度
    第二节 患者生命至上原则
        一、医学诊疗中的患者生命至上原则
        二、医院监管中的患者生命至上原则
        三、临终关怀是生命至上原则的终极体现
    第三节 信任公正原则
        一、宏观医患关系上的公正信任原则
        二、微观医患关系中的公正信任原则
结语: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共同体
参考文献
致谢

(5)医学人本论构建论纲——兼论我国当代医学伦理核心价值观与欧美生命伦理“四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人本论在当代中国
    1.1传统医学人本思想的式微
    1.2西方医学人道主义的本土化
    1.3革命——医学人道主义的创新
    1.4医学人本论的迷失与重生
2医学人本论构建的意义
    2.1医学人本论构建的理论意义
    2.2医学人本论构建的应用价值
3医学人本论构建的现实可行性
    3.1以人为本理论提供社会理性
    3.2医学人道主义提供伦理资源
    3.3新医改进程提供实践路径
4医学人本论的基本内容架构
    4.1以人为本
    4.2以病人为本
    4.3以一线医务人员为本
    4.4医学人本论构建的内部逻辑
5医学人本论构建的主要对外关系
    5.1医学人本论与医学伦理学其他基本理论
    5.2医学人本论与我国当代医学伦理核心价值观
    5.3医学人本论与医学伦理原则

(6)居民医学伦理观念分化研究 ——基于苏南京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三、文献回顾
    四、研究视角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
    二、基本概念界定与测量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四、样本与访谈个案情况
第三章 出生与选择:关于代孕行为的医学伦理观念分析
    一、居民对待代孕行为的总体观念
    二、不同社会阶层观念的差异性
    三、代孕观念分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疾病与修复:关于试验性医疗的医学伦理观念分析
    一、居民对待试验性医疗的总体观念
    二、不同社会阶层观念的差异性
    三、试验性医疗观念分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衰竭与再造:关于器官移植的医学伦理观念分析
    一、居民对待器官移植的总体观念
    二、不同社会阶层观念的差异性
    三、器官移植观念分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临终与消亡:关于安乐死的医学伦理观念分析
    一、居民对待安乐死的总体观念
    二、不同社会阶层观念的差异性
    三、安乐死观念分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一、医学伦理观念的内部差异: 从出生选择到临终消亡
    二、医学伦理观念的阶层分化: 从行为方式到群体意识
    三、医学伦理观念的分化动力: 从社会变迁到个体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表一览
附录二 调查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
后记

(7)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医疗父爱主义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医疗父爱主义的定义及其类型
        一、父爱主义的定义
        二、医疗父爱主义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医疗父爱主义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契合
        一、仁者爱人:医疗父爱主义的价值本原
        二、父权至上:医疗父爱主义的思想渊源
第二章 医疗父爱主义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医生崇拜:医疗父爱主义的形成
        一、萌芽:古典医德的产生
        二、雏形:《黄帝内经》的阐述
        三、形成:两汉医德的概括
    第二节 大医精诚:医疗父爱主义的演进
        一、发展:魏晋南北朝的繁盛
        二、总汇:隋唐时期的集成
    第三节 医门法律:医疗父爱主义的完善
        一、论证:宋元时期的探讨
        二、完善:明清时期的总结
第三章 医乃仁术:医疗父爱主义的道德原则
    第一节 人的价值:父爱主义的价值源头
        一、医学目的:治病救人
        二、生命价值:人的神圣与尊严
    第二节 仁爱救人:父爱主义的首要目的
        一、活人为心:医乃慈仁之术
        二、主导意识:此病非吾不能治
    第三节 有利无伤:父爱主义的指导原则
        一、生命伦理:有利无伤的原则
        二、愈病为善:医疗效果的重视
        三、责任意识:医疗伤害的预防
第四章 医患互信:医疗父爱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 医患纠纷:医学中的道德难题
        一、医疗道德:基本内容与特征
        二、强弱不等:医患关系的概念和内容
        三、过度做主:父爱主义与医患纠纷
    第二节 道德冲突:患者知情与医疗保密
        一、患者知情:医疗讲真话的限度
        二、医疗保密:患者隐私的尊重
    第三节 坚守诚信:维护医患关系的精神纽带
        一、诚信博弈:诚信与父爱主义
        二、医患以诚:治病救人的前提
第五章 家庭主义:医疗父爱主义的补充与超越
    第一节 知情同意:生命伦理中的重要原则
        一、伦理蕴含:知情同意的概念与意义
        二、告知与自主:知情同意的条件
        三、历史回溯:知情同意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中国特点:传统医学中的知情同意
        一、并非沉默:中国传统医患关系史
        二、医者义务:中国传统医学的告知与同意
    第三节 家庭做主:从家长同意到家属同意
        一、家长做主:患者自主的缺位
        二、医孝合一:医学伦理的家庭本位
        三、如何评价:家属同意的伦理地位
第六章 医疗父爱主义的当代价值
    第一节 医疗父爱主义的限制
        一、病人权利的兴起
        二、合理父爱主义的提出
    第二节 医疗父爱主义的当代价值
        一、保护患者:从规避风险到以生命为本
        二、重塑医德:一切为了病人最佳利益
结语:走向美德伦理学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论文提纲范文)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关系概述
2“为人民健康服务”———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原则
3 借鉴吸收、改造创新
4 有机结合、充实提升
    4.1“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集体主义原则应在医学伦理学中有更好的体现
    4.2“团结互助”等道德规范应在器官捐献、干细胞捐献的规范中有所体现, 应在相关法规中作出大力提倡的条款

(9)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提出
    (一) 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人文性质的根本要求
        1. 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
        2. 医学教育急切呼唤人文精神
    (二) 职业道德教育是中外传统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1. 中国传统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2. 外国传统医学职业道德教育
    (三) 职业道德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明确要求
        1.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
        2. WHO西太平洋地区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的目标
        3.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四) 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1. 生物医学模式的历史成就
        2.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
        3.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二、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
    (一) 目前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 国外医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2. 我国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二) 我国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缺失原因分析
        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2. 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建构尚不完整
        3.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薄弱
        4. 留学生存在功利性学习动机
        5. 留学生对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职业使命缺乏清楚认识
        6. 留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通性
三、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一) 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探讨
        1. 理念一
        2. 理念二
        3. 理念三
    (二) 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探索
        1. 留学医学生的特点分析
        2. 建立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3. 改进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
        4. 努力提高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四、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一) 课堂教学
    (二) 情境教育
    (三) 校园文化
    (四) 社会实践
    (五) 各界专家评价
    (六) 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路径与研究构架
第一章 中国传统医德的嬗递及内涵
    第一节 医德的定义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传统医德演进的历史轨迹
    第三节 中国传统医德的内涵
第二章 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诠释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德伦理性特点
    第二节 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医德精粹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第三节 中国传统医德的价值取向与当代医德价值观构建的调适
第三章 中国传统医德的现实启示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德对现代医德管理的伦理化启迪
    第二节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中国传统医德菁华的继承与弘扬
    第三节 中国传统医德在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当代中国医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学伦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美德伦理学的缺陷和医德培养的关键[J]. 蔡昱. 医学与哲学, 2021(13)
  • [2]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践行研究[D]. 唐禄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D]. 何绵锦.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4]医患关系伦理研究[D]. 沈振亚. 苏州大学, 2018(01)
  • [5]医学人本论构建论纲——兼论我国当代医学伦理核心价值观与欧美生命伦理“四原则”[J]. 孙福川,任守双,任华玉. 医学与哲学(A), 2015(09)
  • [6]居民医学伦理观念分化研究 ——基于苏南京的实证分析[D]. 赵俊. 南京大学, 2013(05)
  • [7]中国传统医疗父爱主义思想研究[D]. 周奕. 湖南师范大学, 2013(10)
  •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J]. 李恩昌,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03)
  • [9]来华留学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D]. 夏睦群.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10]中国传统医德的现代价值研究[D]. 杨可. 遵义医学院, 2011(06)

标签:;  ;  ;  ;  ;  

当代中医道德建设与相对主义医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