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的差异

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的差异

一、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超[1](2021)在《氮磷钾肥配施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杨雅娜[2](2021)在《不同产量水平粳稻光能利用及碳氮积累差异研究》文中提出

代亚宁[3](2021)在《叶面施镁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

郁峰力[4](2021)在《分蘖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侯均昊[5](2021)在《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苏北黄河故道带以沙土土质类型为主,保水、保肥性差,水稻生育后期养分供应不足,导致产量和稻米品质降低。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时间长、养分利用率高等优点,施用控释氮肥能否减弱沙土土壤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亟待需要深入研究。试验于2018-2019年在扬州大学校外基地江苏省泗阳县李口镇进行,前茬为小麦;以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505和苏秀867为试验材料,采用控释天数分别为80天、100天和120天3种树脂包衣尿素,在施氮量270kg hm-2条件下,设置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全部基施(BC)与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基施+穗肥施用尿素(BC+PU)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CK)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叶片光合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苏北黄河故道带地区水稻优质生产的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同肥料运筹方式下,80天控释肥处理产量>100天控释肥处理>120天控释肥处理。相同释放天数控释肥处理下,BC+PU处理产量高于BC处理。所有处理中80BC+PU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显着高于CK,这主要归因于其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了总颖花量和结实率。此外80BC+PU处理的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能较好的协调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进而实现高产。120BC和120BC+PU各生育阶段的茎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显着低于CK,最终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群体颖花量显着低于CK,产量明显下降。100BC和100BC+PU前中期茎蘖数发生量小于CK,有效穗数、穗粒数和颖花量与CK相当,虽然后期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因群体颖花量不高,产量无法提高。2.抽穗后,控释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FV/FM、Y(Ⅱ)均高于CK。除80BC处理外,其余控释肥处理,抽穗后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高于CK。80BC+PU和100BC+PU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抽穗后21d后显着高于 CK,抽穗后 28d-35d,120BC、120BC+PU、80BC+PU 和 100BC+PU 处理的Y(Ⅱ)值显着高于CK。同时,BC+PU运筹方式比BC进一步增强了水稻的光合特性。其中80BC+PU处理的SPAD值显着高于80BC处理,达2.16%~9.06%。说明控释期较长的肥料类型如120天控释肥以及控释期较短的80天、100天控释肥配合BC+PU施肥方式,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Y(Ⅱ),延缓水稻植株衰老。3.配施一次保花肥的80BC+PU处理,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总积累量显着高于CK,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阶段积累量分别较CK分别高5.62%~8.3%和7.15%~18.53%。氮肥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控释肥控释天数的增加而减小,80天控释肥的应用效果要优于100天和120天控释肥。两种施肥方式相比,采用一基一追(BC+PU)两次施肥法的80天和100天控释肥处理,氮肥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比相应的全基施处理(BC)有小幅提升,其中80BC+PU的处理氮肥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较CK均显着提升,分别达 9.19%~12.90%、12.96%~14.46%和 5.36%~6.21%。4.在加工品质方面所有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外观品质和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方面,80BC和80BC+PU与CK相比没有显着差异。80BC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较CK有所提高;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上升,回复值降低,蒸煮食味品质较好。100天控释肥和120天控释肥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下降,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下降,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与BC处理相比,BC+PU处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所提升,蒸煮食味品质降低。

王文玉[6](2021)在《垄作双深模式与穴苗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寒地水稻生产中搅浆平地导致土壤紧实致密、破坏土壤结构、常规耕作泥温低、插秧基本苗不合理等问题,本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耕作模式2水平(A1常规耕作,A2垄作双深);穴苗数4水平(B1每穴3苗,B2每穴6苗、B3每穴9苗,B4每穴12苗),研究旱平垄作双侧双深(垄作双深)耕作栽培新模式下穴苗数对土壤理化性状、干物质积累、光合作用、抗倒伏性能、氮素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垄作双深新模式的高产优质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垄作双深降低不同层次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增加了不同层次的土壤温度。0-5cm、5-10cm土壤容重分别下降为3.23%和3.55%;分蘖盛期、拔节期、灌浆期垄作双深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常规耕作。土壤温度增幅趋势为:5cm>10cm>15cm>20cm。垄作双深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常规耕作,增幅为0.38-25.57%。2.垄作双深模式下水稻最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增长速率、消亡速率分别提高25.49%、15.46%、42.07%、50.47%。分蘖成穗率、增长速率均为B1>B2>B3>B4,分蘖成穗率B1较其它穴苗数分别提高10.10%、43.43%、135.98%,增长速率B1分别提高5.03%、29.35%、39.06%。各处理主茎穗长与分蘖穗长差异极显着,常规耕作和垄作双深主茎穗长较分蘖增幅分别达到15.13-43.70%和14.2-34.66%,常规耕作主茎与分蘖穗长变化大于垄作双深,并随着穴苗数的增多主茎与分蘖穗长差异增大。3.垄作双深模式下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指数和灌浆期高效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为21.58%、9.30%、7.37%、7.43%、7.75%、6.80%、4.29%。穴苗数B2齐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指数、总叶面积指数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它,表现为B2>B1>B3>B4。4.垄作双深模式下拔节期、齐穗期、灌浆期叶片SPAD值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常规耕作,分别增加分别为5.58%、2.62%、1.73%;垄作双深提高了齐穗期、灌浆期的光合指标,并在分蘖期、齐穗期、灌浆期提高了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B1和B2齐穗期、灌浆期光合指标均高于B3和B4,齐穗期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表现为B2>B1>B3>B4,并随着生育进程酶活性逐渐降低。5.不同耕作模式水稻抗折力差异显着,与常规耕作相比,垄作双深抗折力减小,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降低。各节间茎粗、茎壁厚、充实度表现为常规耕作大于垄作双深。穴苗数因素各节间抗折力、茎粗、茎壁厚、充实度均表现为B1>B2>B3>B4,倒伏指数表现为B4>B3>B2>B1的趋势。6.垄作双深叶片、茎鞘、穗氮素积累量均显着高于常规耕作,分别增加为4.83%、5.75%、2.76%。穴苗数因素叶片氮素积累B2极显着高于B1、B3、B4,较其它处理分别提高8.03%、13.29%、17.40%;茎鞘氮素积累B2显着高于B1,极显着高于B3、B4,较其它处理分别提高9.25%、18.23%、13.89%;穗氮素积累表现为B2极显着高于B3、B4,较其它处理分别提高6.23%、6.38%;叶片、茎鞘氮素积累量耕作模式和穴苗数互作均以垄作双深每穴6苗最高,分别为44.99和34.30kg/hm2。7.垄作双深模式下理论产量增加为2.06%,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穗数和结实率。穴苗数下理论产量呈现B2>B1>B3>B4,B2达到8975.49kg/hm2,较其它穴苗数分别增加3.10%、6.11%、9.64%,较高的穗数是增产的主要原因。8.垄作双深模式提高了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值,加工品质差异达极显着水平。随着穴苗数增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降低均表现为B1>B2>B3>B4;直链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食味值为先升高再降低,以B2食味值最高为82.46分,分别较B1、B3、B4提高1.47、0.20、0.15分。

张妍[7](2020)在《分蘖期冷水胁迫下施用外源物质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遭遇低温易使水稻发生延迟性冷害,导致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产质量降低。γ-氨基丁酸(GABA)、水杨酸(SA)和脯氨酸(Pro)对逆境条件下作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探讨分蘖期冷水胁迫下施用GABA(G)、SA(S)和Pro(P)及其复配(GS、GP、SP、GSP)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质量影响,本试验以GABA、SA和Pro不同浓度为主区,水稻品种(耐冷品种东农428和冷敏感品种松粳10)为副区,分蘖期15℃冷水灌溉10 d,以喷施等量清水正常灌溉(CK)和冷水胁迫(Cold)作为对照,筛选3种外源物质最适施用浓度。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3种外源物质最适施用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形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明确三种外源物质单施及复配应用效果,揭示3种外源物质提高寒地粳稻抗冷性调控机制,为寒地粳稻分蘖期耐冷化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外源物质GABA、SA和Pro寒地粳稻分蘖数、株高、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增加;3种外源物质不同浓度处理中施用2 mmol·L-1 GABA、2 mmol·L-1 SA和30 mmol·L-1 Pro东农428和松粳10增产幅度最高,为最适施用浓度,其中施用2 mmol·L-1 SA寒地粳稻有效穗数形成最多,产量增幅最大。(2)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寒地粳稻株高、分蘖数增加,成穗率提高,复配施用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复配处理中施用GS东农428株高、最高分蘖数、最终分蘖数、成穗率最大,该处理下东农428最终分蘖数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施用SP松粳10株高、最高分蘖数最大,该处理下松粳10株高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施用GSP松粳10最终分蘖数、成穗率最大,该处理下松粳10最终分蘖数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3)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寒地粳稻分蘖期根系活力显着增强,根系总长度与总表面积显着增加。施用SP寒地粳稻分蘖期根系活力增幅最大。施用GABA、Pro及其与SA复配对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分蘖期根系总长度与总表面积改善效果较好。复配施用分蘖期根系总长度与总表面积大于单独施用。(4)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寒地粳稻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光合势、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复配施用效果优于单独施用。东农428在SP处理下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最大,GS处理下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最大,全生育期光合势、叶绿素含量最高。松粳10在SP处理下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全生育期光合势、分蘖期至抽穗期叶绿素含量最大;在GSP处理下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最高,乳熟期至成熟期叶绿素含量最大。复配处理下寒地粳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复配处理下东农428有效叶面积率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SP、GS、GP处理下东农428高效叶面积率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SP、GSP处理下松粳10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与正常灌溉差异不显着。(5)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寒地粳稻各生育时期总干物重显着增加,群体生长率显着提高,复配施用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复配处理中施用GS东农428各时期总干物重和群体生长率最大。施用SP松粳10各时期总干物重最大,施用GSP松粳10群体生长率最大,成熟期总干物重与SP处理差异不显着。(6)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寒地粳稻强、弱势籽粒灌浆参数最大生长速率GRmax、平均生长速率GRmean增加,到达最大籽粒速率时间Tmax、完成总生长量90%活跃灌浆期D减小。东农428强、弱籽粒灌浆参数GRmax、GRmean呈现G<S<P<GSP<GP<SP<GS,Tmax、D呈现GS<SP<GP<GSP<P<S<G;松粳10强、弱籽粒灌浆参数GRmax、GRmean呈现S<G<P<GS<GP<SP<GSP,籽粒灌浆参数Tmax、D呈现GSP<SP<GP<GS<P<G<S。(7)与冷水胁迫相比,施用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寒地粳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产量显着增加,稻米品质提高,复配施用效果优于单独施用。复配中GS处理下东农428产量最高,达到正常灌溉水平的91.82%;GSP处理下东农428稻米品质总体改善效果最佳,GS处理略次之,但GS处理下东农428产量显着大于GSP处理;GSP处理下松粳10产量最大,达到正常灌溉水平的91.60%,该处理下稻米品质总体改善效果最佳。综合产量与品质,施用GS与GSP分别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东农428和松粳10的调节效果最佳。

赵影[8](2020)在《精确叶龄施肥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文中提出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要素之一,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氮肥的使用量过大,造成诸多问题。合理施用氮肥尤为重要,优化氮肥的运筹模式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试验研究水稻在总施氮量为225kg hm-2及轻简施肥(基肥、蘖肥和穗肥)基础上,选用主茎叶片不同的东北典型超级粳稻品种,吉粳88(主茎叶片数14叶)、沈农265(主茎叶片数15叶)、沈农1401(主茎叶片数16叶)和北粳1501(主茎叶片数16叶)为试材,按不同叶龄组合进行蘖、穗精确施氮试验。于20182019年研究了不同的氮肥模式对水稻的形态指标、群体特性、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1)不同蘖、穗施氮处理对品种间叶龄生长动态、主茎叶数和株高影响不显着,但是显着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率。与常规施肥相比,蘖肥后移显着提高了各水稻品种的成穗率,即吉粳88提高11%,沈农265提高10%,沈农1401(北粳1501)提高7%12%,说明蘖肥施用时期适当后移,具有促蘖和保蘖的效果。(2)不同的氮肥处理在光合性状表现出不同差异。蘖肥后移在孕穗期以后有较高且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蘖肥后移在孕穗期至灌浆期时叶绿素含量提高7%17%;齐穗期以后水稻叶片逐步衰老,但是蘖肥后移能够减缓叶片的衰老速度;蘖肥后移显着提高水稻孕穗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和Rubisco酶活性,分别提高10.7%和11.4%左右。说明蘖肥后移延缓植株的叶片衰老,增加水稻中后期光合特性,从而提高作物产量。(3)不同的氮肥运筹模式下,蘖肥后移在孕穗期至成熟期时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处理。蘖肥后移对各个器官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也具有一定影响,在分蘖期至孕穗期时,蘖肥后移的处理茎鞘积累量显着提升15.0%左右,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高出23.0%左右,在孕穗期以后,各处理之间没有显着区别;穗部积累量中,孕穗期至灌浆期区别不显着,在灌浆期至成熟期时,蘖肥后移处理显着提高29%左右。水稻的群体生长率,在分蘖期至孕穗期阶段,蘖肥后移处理高出18.6%左右。(4)不同的叶龄组合模式对氮代谢相关酶和氮素利用率具有显着性的影响。在孕穗期和灌浆期时,氮肥后移处理的NR和GS酶活性分别高出30.3%和22.3%左右;蘖肥后移能够使植株氮素总积累量高出9.0%17.2%,氮素吸收利用率提高26.1%左右、也显着提高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提高了32.2%左右,偏生产力也比常规处理高14.4%29.8%;蘖肥后移对分蘖期氮素积累量没有显着差异,在分蘖期至孕穗期,明显高于常规处理9%17.2%。(5)蘖肥后移显着提高水稻的产量,吉粳88提高16.4%21.8%,沈农265提高16.5%左右,沈农1401(北粳1501)提高26.5%左右。产量构成因素中,蘖肥后移的有主和要二表次现枝为梗蘖粒肥数后与移产显量效对穗水数稻较穗常部规性处状理具高有出一着呈增正定19影.加相了关枝性5%响左,右在,梗。数和枝梗粒数一三次个枝品梗种方的面每没穗有,相关分析粒显数着高性出影结9响.果表明2,%在1二7?y.3次,二%枝。次枝梗数梗氮方肥面模,式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合理的优化蘖肥施用时期能够有利于水稻分蘖数和成穗率的提升,增加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提高水稻中后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从而增加水稻的产量。

李晓[9](2020)在《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低温冷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已成为限制黑龙江省水稻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稻属于喜温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极为敏感,若孕穗期遭遇较强低温影响,会造成生理活性降低、颖花不育、结实率降低、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水杨酸(SA)、脯氨酸(Pro)和γ氨基丁酸(GABA)在水稻抗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试验以耐冷品种东农428和冷敏感品种松粳10为材料,孕穗始期冷水灌溉10 d进行低温胁迫处理,同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Pro和GABA,旨在筛选出SA、Pro和GABA最适施用浓度,根据筛选结果对SA、Pro和GABA进行单剂及其复配剂(SP、SG、PG和SPG)试验,研究3种外源物质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揭示3种外源物质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形成规律,明确3种外源物质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进而确定最佳的复配组合。本试验旨在丰富水稻耐冷研究的生理基础,为水稻化控保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SA、Pro和GABA可促进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且东农428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松粳10,说明东农428抑制膜脂过氧化作用更强。当SA、Pro和GABA浓度分别为0.50 mmol·L-1、40 mmol·L-1和4 mmol·L-1时两品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最高,SA处理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高于Pro和GABA处理,并且Pro处理和GABA处理作用效果相似。(2)不同浓度SA、Pro和GABA可影响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颖花发育。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浓度分别为0.50 mmol·L-1、40 mmol·L-1和4 mmol·L-1时东农428和松粳10花粉粒育性和颖花分化数最高。此外,SA主要促进水稻二次颖花分化、Pro和GABA主要促进水稻一次颖花分化。(3)不同浓度SA、Pro和GABA可促进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籽粒干物质积累。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浓度分别为0.50 mmol·L-1、40 mmol·L-1和4 mmol·L-1时东农428和松粳10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多。(4)不同浓度SA、Pro和GABA可显着增加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对松粳10产量的调控作用大于东农428。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浓度分别为0.50 mmol·L-1、40 mmol·L-1和4 mmol·L-1时东农428和松粳10产量最高,3种外源物质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促进作用为SA>GABA>Pro。(5)最适浓度SA(0.50 mmol·L-1)、Pro(40 mmol·L-1)和GABA(4 mmol·L-1)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节间长度和叶面积指数影响显着。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单剂出了可增加东农428和松粳10节间长度,复配处理对节间长度影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东农428孕穗期-乳熟期叶面积指数显着增加,松粳10孕穗期-蜡熟期叶面积指数显着增加;SP、SG、PG和SPG处理东农428和松粳10叶面积指数增幅高于单剂处理。(6)最适浓度SA、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可显着提高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东农428和松粳10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增加;SP、SG、PG和SPG处理两品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调控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并且在冷水胁迫结束后仍能够维持较高水平的叶绿素含量。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两品种根系活力显着增加;SP、SG、PG和SPG对两品种根系活力的调控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东农428和松粳10在SPG处理下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和根系活力。(7)最适浓度SA、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存在影响。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单剂及任意两者复配处理东农428和松粳10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输出量均显着增加,复配效果优于单剂,其中含有SA处理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输出量更高;SPG处理两品种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输出量最高但仍与显着低于正常对照。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两品种茎鞘、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和茎叶干物质贡献率显着下降;SP、SG、PG和SPG处理两品种茎鞘、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和茎叶干物质贡献率降幅大于单剂且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8)最适浓度SA、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颖花发育影响显着。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东农428和松粳10花粉粒育性显着增加且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SP、SG、PG和SPG处理两品种花粉粒育性增幅高于单剂处理,东农428花粉粒育性高于松粳10。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两品种颖花分化数增加、颖花退化数和退化率下降,且对二次颖花效果>一次颖花;SP、SG和PG处理两品种颖花分化数增幅大于单剂,颖花退化数和退化率有所降低;SPG处理松粳10颖花分化数最多、颖花退化数和退化率最低,东农428颖花分化数、退化数和退化率与任意两者复配处理差异不显着。(9)最适浓度SA、Pro和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着,对松粳10产量的调控作用大于东农428。冷水胁迫处理下,SA、Pro和GABA单剂处理东农428和松粳10产量均显着增加,对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为SA>GABA>Pro;SP、SG和PG处理对水稻产量的调控效应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含有SA的处理产量更高;SPG处理两品种产量最高但仍显着低于正常对照,复配处理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为SPG>SP>SG>PG。

邵在胜[10](2020)在《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近地层不断增高的臭氧浓度已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严重影响,但产量损失和抗倒性变化的原因、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利用人工智能气候室,2016和2017年连续两个水稻生长季,以Y两优900、Y两优1998、甬优538、甬优15、南粳9108、武运粳27、淮稻5号和扬稻6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室内对照(10 nLL-1)-和臭氧浓度增高(100 nL L-1)处理,系统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产量形成、物质生产与分配、叶片形态与生理、元素吸收与利用以及茎秆抗倒性的影响,阐明臭氧胁迫下水稻产量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机制,旨在为地表臭氧浓度升高情形下水稻耐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臭氧胁迫下YL900、YL1998和Y15抽穗期提前0.5~4.0天,而其他5个品种则延长1.5~6.5天。臭氧胁迫使不同测定时期株高和分蘖数均下降,降幅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最大降幅分别为7.0%和12.4%。臭氧与品种或年度互作对株高均有显着影响,而对分蘖数基本无显着影响。2.臭氧胁迫使所有供试品种穗数、每穗颖花数、饱粒率和饱粒重平均分别下降10.0%**、15.3%**、13.0%**和5.7%**,而使空粒率和秕率粒分别增加70.7%*和79.5%+。臭氧与年度、品种(穗数除外)或籽粒着生部位(饱粒率和秕粒率除外)间互作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均达显着水平,响应值多表现为2016年>2017年、稻穗下部>中部>上部。3.臭氧胁迫使所有供试品种籽粒产量平均下降36.0%**(变幅28.8%~48.8%),其中2016和2017年分别下降40.6%**和31.5%**,稻穗上、中和下部产量分别下降22.9%**、35.3%**和54.7%**,臭氧与年度、品种或部位对产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着水平。4.臭氧胁迫使所有品种分蘖期、抽穗期、穗后20天和成熟期地上部干重平均分别下降14.2%+、22.6%**、22.0%**和29.2%**,其中叶片干重的降幅均明显小于茎秆或稻穗部位;从物质分配看,臭氧胁迫使分蘖期、抽穗期、穗后20天和成熟期叶片占地上部干重的比例平均分别增加7.6%+、18.2%**、34.4**和35.0%**,而使各期茎秆或稻穗所占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臭氧×年度对以上参数多有显着影响,臭氧×品种对各期物质分配以及末期物质生产均有显着影响。5.臭氧胁迫下水稻上部叶片出现明显的伤害症状,并使所有品种上三叶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下降,降幅均随生育进程的推移或叶位的下移呈逐渐增加趋势;臭氧胁迫对抽穗期、穗后20天和成熟期上三叶叶片面积、干重、长度以及单位面积干重均无显着影响(2017年)。臭氧与年度、品种或叶位(上三叶SPAD值)对穗后20天上部叶片叶色值和形态性状多有显着互作效应。6.臭氧胁迫使所有品种拔节期、抽穗期和穗后20天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下降24.1%**、24.8%*和30.1%**,气孔导度分别下降23.9%、38.0%**和38.5%**,而对各期叶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基本无显着影响。臭氧与年度、品种互作对水稻抽穗期和穗后20天剑叶光合参数多有显着影响。7.臭氧胁迫使所有品种分蘖期、抽穗期和穗后20天叶片丙二醛含量平均分别增加23.4%**、21.5%**和36.1%**,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亦均呈增加趋势,而使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12.9%**、5.2%+和16.5%*;臭氧胁迫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的影响随生育期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臭氧与年度或品种对各期叶片丙二醛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一定的互作效应。8.臭氧胁迫使两年所有品种成熟期田间原位单株和单茎抗折力平均分别下降39.0%**和31.4%**,使单茎基部倒3、倒4和倒5节间抗折力平均分别下降22.5%**、24.0%*和32.6%**;对节间性状而言,臭氧胁迫使成熟期单茎基部倒3、倒4和倒5节间横截面积平均分别下降16.0%*、22.7%*和23.3%+,节间单位长度干重和茎壁厚亦均呈下降趋势,穗后20天节间性状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与成熟期相似。臭氧×年度互作对茎秆抗折力和节间性状多无显着影响,而臭氧×品种间均存在显着互作效应。臭氧胁迫下水稻茎秆抗折力的减弱与基部节间性状均下降特别是节间变细和充实不良密切相关。9.臭氧胁迫使所有品种成熟期稻草中N、P、K、Ca、Mg、Mn、Fe、Cu和Zn元素浓度平均分别增加 28.7%、11.6%、8.3%、2.6%、27.4%、20.7%、8.8%、27.6%和 9.9%,而使对应元素吸收量分别下降 3.3%、15.9%、18.5%、21.8%、4.4%、6.9%、17.6%、2.5%和16.9%,叶片中多数元素的浓度和吸收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小于茎秆部位;除Ca和Cu外,臭氧胁迫下叶片中其他元素吸收量占稻草中的比例增幅为9.6%~34.9%,而使茎秆中各元素占比下降8.1%~16.0%。臭氧×品种间互作对成熟期稻草及其组分中各元素浓度、吸收以及分配多有显着影响。10.从产量构成因素看,臭氧胁迫下水稻产量的下降幅度主要与每穗颖花数的减少(特别是稻穗中、下部)有关,其次是穗数和结实能力的下降;从物质生产与分配看,臭氧胁迫下地上部生物产量显着下降的同时,使其中更多的干物质分配至叶片部位,而非叶器官(茎和穗)同化物的分配比下降,进而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同时增加潜在倒伏风险;从叶片性状看,水稻叶片在防御臭氧伤害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物质能量,而且臭氧对叶片光合反应和同化物转运系统造成明显伤害,使叶片光合能力下调的同时还产生光合反馈抑制,随臭氧暴露时间的延长进而加剧膜脂过氧化,并使叶片失绿黄化,以致提前衰老,进而导致最终生物和籽粒产量显着下降。臭氧胁迫下水稻结实中期上部叶片叶色值(SPAD值和叶绿素)、形态性状(面积、长度和干重)、净光合速率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与不同品种产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耐性品种选育的参考依据。综上所述,100 nLL-1臭氧浓度使水稻生长严重受抑,表现在叶片黄化、光合能力下降、膜脂过氧化以及茎秆机械强度减弱,最终生物和籽粒产量大幅下降。水稻生长和生理参数对臭氧胁迫的响应多受年度(温光)、品种以及籽粒着生部位的影响(穗部性状),总体上籼型品种(特别是YD6)响应大于粳型,2016年大于2017年。臭氧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减产幅度主要与颖花形成(特别是弱势花)和结实期上部叶片性状的变化密切相关。未来近地层臭氧浓度不断升高条件下,选用优质的耐性水稻品种(粳型),同时配合适宜的栽培措施以减少臭氧胁迫对生育中期颖花形成的伤害和维持生长后期上部叶片的活力,以最小化臭氧污染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

二、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5)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进展
        1.1.1 控释肥概念及类型
        1.1.2 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1.3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1.4 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1.5 缓控释肥对水稻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1.1.6 缓控释肥对稻田环境的影响
    1.2 本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3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优质食味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2.4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5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的影响
        2.2.6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剑叶SPAD值的影响
        3.2.2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剑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3.2.3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剑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剑叶光合能力的影响
        3.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4.2.2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阶段气素积累量和吸收速率的影响
        4.2.3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4.2.4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茎鞘叶氮素转运的差异
        4.2.5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转运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5.2.2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5.2.3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5.2.4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5.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食味值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6.1.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6.1.3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6.1.4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垄作双深模式与穴苗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物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1.2.2 稻田插秧基本苗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地点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土壤物理性状测定
        2.3.2 根系干重及伤流量测定
        2.3.3 株高及分蘖的调查
        2.3.4 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测定
        2.3.5 生理指标的测定
        2.3.6 抗折力相关指标的测定
        2.3.7 植株氮含量的测定
        2.3.8 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测定
        2.3.9 稻米品质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2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2.1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和容重的比较
        3.2.2 0-20cm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比较
        3.2.3 土壤酶活性的比较
    3.3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3.3.1 株高的比较
        3.3.2 分蘖动态的比较
        3.3.3 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特性的比较
        3.3.4 叶面积指数(LAI)的比较
        3.3.5 根系伤流量的比较
    3.4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生理特性的影响
        3.4.1 功能叶片SPAD值的比较
        3.4.2 光合性能的比较
        3.4.3 冠层透光率的变化
        3.4.4 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比较
    3.5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3.5.1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节间配置、株高和重心高的影响
        3.5.2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各节间抗折力、弯曲力矩、倒伏指数的影响
        3.5.3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各节间粗、茎壁厚度和单位节间干重的影响
    3.6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7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垦粳8 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3.7.1 加工品质的比较
        3.7.2 外观品质的比较
        3.7.3 营养品质的比较
        3.7.4 食味品质的比较
        3.7.5 稻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3.7.6 穴苗数和水稻产量、食味值的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4.2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4.3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水稻抗倒性影响的探讨
    4.4 耕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4.5 穴苗数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5.1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2 耕作模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5.3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5.4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抗倒伏性能的影响
    5.5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成熟期氮素积累的影响
    5.6 耕作模式和穴苗数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分蘖期冷水胁迫下施用外源物质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分蘖期低温胁迫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1.2.2 GABA、SA、Pro对逆境胁迫下作物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设计与方法
        2.2.1 分蘖期冷水胁迫下GABA、SA、Pro最适施用浓度的筛选
        2.2.2 GABA、SA、Pro最适施用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的影响
    2.3 相关计算公式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分蘖期冷水胁迫下GABA、SA、Pro最适施用浓度筛选
        3.1.1 不同浓度GABA、SA、Pro对寒地粳稻分蘖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GABA、SA、Pro对寒地粳稻株高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GABA、SA、Pro对寒地粳稻叶面积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GABA、SA、Pro对寒地粳稻光合势的影响
        3.1.5 不同浓度GABA、SA、Pro对寒地粳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6 不同浓度GABA、SA、Pro对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的影响
        3.2.1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株高的影响
        3.2.2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分蘖的影响
        3.2.3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分蘖期根系活力的影响
        3.2.4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分蘖期根系形态影响
        3.2.5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叶面积影响
        3.2.6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光合势影响
        3.2.7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叶绿素影响
        3.2.8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群体生长率影响
        3.2.9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总干物重的影响
        3.2.10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籽粒灌浆影响
        3.2.11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2.12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寒地粳稻稻米品质影响
4 讨论
    4.1 分蘖期冷水胁迫下GABA、SA、Pro最适浓度的筛选
    4.2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4.4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4.5 GABA、SA、Pro最适浓度单剂及其复配对分蘖期冷水胁迫下寒地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精确叶龄施肥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水稻氮素利用率现状
    1.2 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措施
    1.3 氮素对水稻群体特性影响
    1.4 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品种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叶龄进程
        2.3.2 茎蘖动态
        2.3.3 株高
        2.3.4 叶面积指数
        2.3.5 SPAD
        2.3.6 净光合速率(Pn)
        2.3.7 叶绿素含量
        2.3.8 光合酶的测定
        2.3.9 氮代谢酶活性
        2.3.10 干物质
        2.3.11 氮含量测定
        2.3.12 考种
        2.3.13 产量
    2.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叶龄进程的影响
    3.2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茎蘖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
    3.3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3.4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的影响
    3.5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在齐穗期后SPAD值的影响
    3.6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7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叶绿素的影响
    3.8 不同氮肥模式对不同水稻Rubisco酶活性的影响
    3.9 不同氮肥模式对不同水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9.1 硝酸还原酶
        3.9.2 谷氨酰胺合成酶
    3.10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的影响
        3.10.1 不同水稻品种主要生育期群体干物质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3.10.2 不同水稻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干物质积累量
        3.10.3 不同氮肥模式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群体生长率
    3.11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12 不同氮肥模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和穗部性状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氮肥模式叶龄组合对水稻群体特性的影响
        4.1.2 不同氮肥模式叶龄组合对水稻氮代谢酶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1.3 不同氮肥模式叶龄组合对水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9)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温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1.2.2 低温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低温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1.2.4 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与作物耐冷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孕穗期冷水胁迫下SA、Pro和 GABA最适施用浓度筛选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取样与测定方法
    2.2 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最适浓度SA、Pro和 GABA单剂及复配组合筛选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计
        2.2.3 取样与测定方法
    2.3 有关计算公式
        2.3.1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计算公式
        2.3.2 颖花形成相关计算公式
        2.3.3 籽粒灌浆计算公式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SA、Pro和 GABA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1.1 生理特性
        3.1.2 产量形成
    3.2 SA、Pro和 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3.2.1 生长发育
        3.2.2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3.2.3 产量形成
4 讨论
    4.1 不同浓度SA、Pro和 GABA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4.1.1 不同浓度SA、Pro和 GABA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4.1.2 不同浓度SA、Pro和 GABA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4.2 SA、Pro和 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4.2.1 SA、Pro和 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2.2 SA、Pro和 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4.2.3 SA、Pro和 GABA单剂及复配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近地层大气臭氧来源与变化趋势
    2 臭氧胁迫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方法
        2.1 密闭式气候室
        2.2 开顶式气室
        2.3 开放式气体浓度增加系统
    3 臭氧胁迫对水稻影响的研究进展
        3.1 生长和产量形成
        3.1.1 生长发育
        3.1.2 产量
        3.1.3 产量构成因子
        3.2 物质生产与分配
        3.2.1 物质生产
        3.2.2 物质分配
        3.3 叶片性状
        3.3.1 叶片伤害症状
        3.3.2 叶绿素含量
        3.3.3 叶片形态性状
        3.4 叶片光合及抗氧化生理
        3.4.1 光合作用
        3.4.2 抗氧化生理
        3.5 茎秆抗倒能力
        3.6 营养元素吸收与分配
    4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4.1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和臭氧熏蒸平台
        2.2 试验平台
        2.3 供试品种及培育
        2.4 测定内容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平台控制
        3.2 生育期
        3.3 株高、分蘖动态
        3.4 产量因子
        3.4.1 穗数、最高分蘖数、分蘖成穗率
        3.4.2 每穗颖花数、单株颖花数
        3.4.3 饱粒率、空粒率、秕粒率
        3.4.4 饱粒重
        3.5 产量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和臭氧熏蒸平台
        2.2 试验平台及控制
        2.3 供试品种及培育
        2.4 测定内容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物质生产
        3.1.1 分蘖期
        3.1.2 抽穗期
        3.1.3 穗后20天
        3.1.4 成熟期
        3.2 物质分配
        3.2.1 分蘖期
        3.2.2 抽穗期
        3.2.3 穗后20天
        3.2.4 成熟期
        3.3 相关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章 臭氧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叶片性状的比较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和臭氧熏蒸平台
        2.2 试验平台及控制
        2.3 供试品种及培育
        2.4 测定内容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叶片伤害症状
        3.2 叶片SPAD值
        3.2.1 分蘖期
        3.2.2 拔节期
        3.2.3 抽穗期
        3.2.4 穗后20天
        3.3 叶片叶绿素含量
        3.3.1 叶绿素a+b
        3.3.2 叶绿素a
        3.3.3 叶绿素b
        3.3.4 叶绿素a/b
        3.4 叶片形态性状
        3.4.1 叶片面积
        3.4.2 叶片长度
        3.4.3 叶片干重
        3.4.4 叶片单位面积干重
        3.5 相关分析
        3.5.1 叶片伤害指数和SPAD值
        3.5.2 叶片叶绿素含量
        3.5.3 叶片形态性状
    4 讨论
    5 结论
第五章 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叶片光合抗氧化生理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和臭氧熏蒸平台
        2.2 试验平台及控制
        2.3 供试品种及培育
        2.4 测定内容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叶片光合参数
        3.1.1 净光合速率
        3.1.2 气孔导度
        3.1.3 胞间CO_2浓度
        3.1.4 蒸腾速率
        3.2 抗坏血酸
        3.3 类胡萝卜素
        3.4 丙二醛
        3.5 总酚
        3.6 抗氧化酶
        3.6.1 SOD酶
        3.6.2 POD酶
        3.6.3 CAT酶
        3.7 相关分析
        3.7.1 光合参数
        3.7.2 抗氧化参数
    4 讨论
    5 结论
第六章 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茎秆抗倒性状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和臭氧熏蒸平台
        2.2 试验平台及控制
        2.3 供试品种及培育
        2.4 测定内容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田间抗折力
        3.1.1 单株抗折力
        3.1.2 单茎抗折力
        3.2 节间抗折力
        3.2.1 穗后20天
        3.2.2 成熟期
        3.3 节间横截面积
        3.3.1 穗后20天
        3.3.2 成熟期
        3.4 节间长直径和短直径
        3.4.1 穗后20天
        3.4.2 成熟期
        3.5 节间茎壁厚
        3.6 节间单位长度干重
        3.6.1 穗后20天
        3.6.2 成熟期
        3.7 节间长度和干重
        3.7.1 穗后20天
        3.7.2 成熟期
        3.8 相关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七章 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和臭氧熏蒸平台
        2.2 试验平台及控制
        2.3 供试品种及培育
        2.4 测定内容和方法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元素浓度
        3.1.1 叶片
        3.1.2 茎秆
        3.1.3 稻草
        3.2 元素吸收量
        3.2.1 叶片
        3.2.2 茎秆
        3.2.3 稻草
        3.3 元素分配
        3.3.1 N、P、K
        3.3.2 Ca、Mg、Mn
        3.3.3 Fe、Cu、Zn
        3.4 相关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八章 结语
    1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2 物质生产与分配
    3 叶片性状
    4 茎秆抗倒性
    5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致谢

四、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氮磷钾肥配施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 孙立超.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不同产量水平粳稻光能利用及碳氮积累差异研究[D]. 杨雅娜.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3]叶面施镁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代亚宁.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4]分蘖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根系生长及氮代谢的影响[D]. 郁峰力.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5]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侯均昊. 扬州大学, 2021
  • [6]垄作双深模式与穴苗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D]. 王文玉.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7]分蘖期冷水胁迫下施用外源物质对寒地粳稻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D]. 张妍.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8]精确叶龄施肥对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 赵影.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9]水杨酸、脯氨酸和γ-氨基丁酸对孕穗期冷水胁迫下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研究[D]. 李晓.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10]臭氧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邵在胜. 扬州大学, 2020

标签:;  ;  ;  ;  ;  

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片衰老过程的差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