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

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

一、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静[1](2019)在《基于离轴积分腔光谱水中溶解气体原位测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Off-Axis Integrated Cavity Output Spectroscopy,OA-ICOS)开展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高灵敏度、原位在线测量水中溶解痕量气体技术研究。通过主动引入白噪声扰动激光器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腔模式噪声,实现了非充分离轴积分腔系统中信噪比的提高,为进一步发展高精密的原位测量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于OA-ICOS技术设计了一种具有高稳定性的内嵌式积分腔结构,并放置在温度可控的保温箱内,确保光学探测模块的温度稳定。研究了系统非耦合辐射输出信号对有效吸收信号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探测器和高反镜的参数,选择1550nm高通滤光片对多参量气体测量系统的光路进行了优化。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白噪声扰动注入到激光器驱动电流,研究了注入的RF噪声功率对腔模噪声的抑制效果及对吸收线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的RF噪声功率越高,腔模噪声越低,吸收光谱的线宽也随之增加,但吸收光谱的积分面积并没有受到影响,而对应的二次谐波信号(2f)随之减弱。信噪比分析结果表明,用于OA-ICOS系统和波长调制OA-ICOS系统(WM-OA-ICOS)的最佳噪声扰动条件均是注入功率为-20 dBm的RF白噪声。通过这种主动注入白噪声的方式,使OA-ICOS法测量CH4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 3倍,使WM-OA-ICOS系统的检测灵敏度提高了约4倍。浓度测量结果显示,在单程吸收损耗较大的情况下,浓度与积分面积之间呈曲线关系,修正了浓度反演公式。从实验上证明了白噪声用于改善OA-ICOS系统残余腔模式噪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使用光开关和自主研发的控制电路,建立了一套甲烷和二氧化碳同时测量的测试原理样机,对该样机的检测限、测量精准度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对两种吸收信号的相对积分面积和浓度之间的曲线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拟合,并标定出测试样机的积分时间为5s时,测量CH4浓度的检测限为7.7 ppbv,测量CO2的检测限为1.4 ppmv,预估计对应CH4和CO2水中溶解度的检测限分别为0.3 nmol/L和62 nmol/L。通过与美国Picarro公司的G2201-i型号气体分析仪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连接自主搭建的水气分离系统,对自来水中溶解气体成分进行了测量分析。对深海原位气体溶解度检测仪器的进一步研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许晨[2](2019)在《耕海探洋(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七章大洋上的"世界杯"(作家远航日记之四)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睛西太平洋某海域对于科考队来说,今天是紧张忙碌的一天,因为随后的台风将接踵而至,必须及时完成预定的科考任务。所以,在"发现"号连续下潜以及提升的间隙里——它每次最多可以携带两种调查设备,当使用"深海拉曼探针"系统探测了某些数据之后,需要上来换另外装备进行调查,这时电视抓斗就抓紧放下去,再抓一把可用的海底样品。

崔金泰[3](2019)在《2017年5月18日: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的那一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北部海域首次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我国由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海域可燃冰试开采并取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这一成功不仅表明我国可燃冰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展示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燃冰试采成功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

杨祎祺[4](2019)在《论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的构建是应对我国传统能源监管体制不足、回应可燃冰开发监管之重的必由之路。在当前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以可燃冰为代表的新型清洁能源开发监管是缓解我国当前能源危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优化能源生产格局和消费格局的关键突破口。但是由于可燃冰的独特性质,对其进行开发极有可能会带来各类安全、技术、环境风险,我国传统的能源监管体制难以承受可燃冰开发的监管之重,一旦可燃冰进入商业开采,就极有可能致使其监管面临多重挑战。因此为回应可燃冰开发监管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应当在现有能源监管法治框架下切实担负起政府监管的责任,尽快实现由政府一元主导的“命令-控制型监管”向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合作监管”转向。并在合作监管理念下,完善可燃冰开发监管的规范依据;建立可燃冰开发多元主体监管体系;引入激励型的可燃冰开发监管方式;健全促进良好监管的程序机制,最终建立可燃冰开发监管法律制度框架,实现可燃冰产业的有效监管。本文围绕可燃冰开发监管中的法律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论文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进行了介绍。论文第二部分论述了对可燃冰开发进行监管的必要性,从可燃冰开发保障能源安全、可燃冰开发助推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可燃冰开发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三个角度进行阐述。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我国可燃冰开发监管即将迎来的挑战展开论述,可燃冰开发监管制度以我国天然气监管制度为制度框架,在未来进入商业开采后可能面临监管法律依据不足、监管主体集中、监管范围不清、监管责任混乱、监管程序单一、监管方式不足等多重挑战。论文第四部分引入政府监管、自我监管与合作监管的概念,通过对比三重监管形式,论述合作监管理论应用于法律制度构建所具备的优势及其适用范围,从而论述合作监管理论在可燃冰开发监管当中所占据的法律地位。第五部分介绍目前国际上拥有较高可燃冰开发技术且一直在进行可燃冰商业开采探索的美国、日本、俄罗斯三国的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提供思路。第六部分从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内部制度构造以及外部条件对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进行了制度预设。第七部分详细论证了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构建的具体内容,分别从完善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规范依据、厘清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范围、明确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主体、健全可燃冰开发监管程序,划分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责任上展开论述。第八部分对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构建进行了总结。

丁蟠峰,杨富祥,程遥遥[5](2019)在《可燃冰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文中认为可燃冰是目前公认最佳的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分布范围广,开发利用潜力大。综合介绍了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及世界分布情况,阐述了可燃冰开采方法以及开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可燃冰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付亚荣,李明磊,王树义,李云峰,李莉[6](2018)在《中国陆域冻土层可燃冰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文中指出作为世界公认的最具潜力的清洁高效能源,可燃冰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对其的关注热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全球大于27%的陆域和90%海域存在可燃冰,其储量达2×1016m3,在陆域至少有38处永久冻土带发现了可燃冰。我国陆域冻土层可燃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部高原和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面积约215×104km2,占国土面积的22.4%,资源量约350×108吨油当量。综述了我国对陆域可燃冰调查研究现状、勘探开发现状;对陆域可燃冰识别技术、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开发技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陆域可燃冰商业化开采面临的温室效应、地质灾害、环境效应、法律法规等问题,对我国陆域可燃冰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付玉辉,洪源[7](2018)在《我国可燃冰商业化开采的现状和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对国内外可燃冰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可燃冰开发存在的不足,为推进我国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提供策略建议。

赵佳伊[8](2018)在《俄罗斯可燃冰相关资料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用俄罗斯可燃冰相关内容作为俄译汉笔译实践材料。本论文包括翻译实践总结、译文文本和原文文本三部分。其中,翻译实践总结为本文的重点,笔者尝试总结科技类俄文文本的翻译特点,并以尤金·奈达对等理论和彼得·纽马克交际翻译法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及词法角度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翻译总结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翻译项目概述。介绍项目信息、原文主要内容和翻译总结结构;第二部分:翻译过程描述。简述整个翻译过程,包括译前、译中、译后以及翻译实践时间安排等;第三部分:科技俄语的特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科技语体的特点;第四部分:翻译理论及翻译策略分析。分析、研究翻译理论,探索翻译方法;第五部分:结论。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潜在替代能源,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早研发可燃冰的国家之一,拥有相对丰富的研究经验。从技术角度,归纳可燃冰相关俄文资料,扩充相关资料库,可为我国可燃冰行业提供技术前沿信息,有利于我国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工作。从翻译角度,深入研究翻译理论,结合原文具体内容总结相应的翻译技巧,有利于提炼科技语体的翻译方法,为其他译者翻译相关文献提供一定的借鉴。

万祥春[9](2018)在《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文中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旧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上落后挨打,饱受列强的反复侵略,其中绝大多数侵略都来自于海洋。中国人民对这些海洋侵略深恶疼绝,对海洋安全的渴求十分强烈,无数仁人志士在反对海洋侵略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出了各种海洋安全观,但这些探索受到种种制约,最后都失败了。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海洋争端,要实现海洋安全,就必须用海洋安全观来指导海洋安全实践,并在海洋安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更好地促进海洋安全目标的实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海洋安全观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实践、发展和完善,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海洋安全,更有利于促进国家总体安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概念部分,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概念基础,由第一章构成。安全是指主观和客观上没有威胁、事物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安全观是指安全主体对自身所面临的客观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关于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海洋安全观,是海岛国家和沿海国家对自身所面临的海洋安全状况和环境的理性认识,是涉海人们关于海洋安全的信念、理想、追求、认识和评价的系统性认知。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以海洋共同安全观为核心,由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和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五个子体系构成。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由第二章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了西方列强的弱肉强食的海洋争霸安全思想,强调其他国家要获得海洋安全,就必须学习西方一切先进的海洋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主张中国的海洋安全观以反对西方海洋霸权为主要任务,倡导建立新的海洋安全观。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本研究的理论指南。第三部分是外延体系部分,由第三、四、五、六章和第七章构成。第三章论述了中国积极倡导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愿意同世界有关海洋国家一起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共同担负起维护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责任,并把中国塑造成负责任的海洋政治大国。第四章阐述了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是指,在海洋经济贸易活动中,中国把既坚决维护我国的海洋经济利益,又能促进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各地区海洋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观念。第五章阐释了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是指在海洋军事安全竞争合作力求双赢,在海洋军事竞争中努力谋求合作;在海洋军事合作中也不完全放弃竞争,通过有限度的海洋军事竞争促进本国海军的健康发展。第六章论述了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是指在海洋世纪,中华民族既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海洋文化,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吸收外国的先进海洋文化,推动海洋文化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和融合创新,努力促进世界各国各地海洋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第七章论述了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一处地方遭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全世界其他地方。所以,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就是全世界国家和人民要团结一致,认识到海洋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蓝色家园,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把海洋建设成为人类共同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各国共有一个海洋。本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思想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运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对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世界海洋安全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提倡“中国海洋安全方案”,同世界各国共享海洋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理论和指导意义。

付亚荣[10](2018)在《可燃冰研究现状及商业化开采瓶颈》文中提出可燃冰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的能源,吸引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资金投入。调研了国内外可燃冰分布情况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对可燃冰的勘探开发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海底、陆地冻土带可燃冰试采案例,介绍了中国可燃冰开发方案的研究、开采关键技术形成及成功试采的过程,对中国南海神狐可燃冰试采应用的8项创新技术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可燃冰的9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原理及适用储层,指出可燃冰商业化开采面临开采成本、温室效应、地质灾害、环境效应等问题。提出可燃冰的开采应谨慎对待,"资源需求"和"环境安全"之间需要统筹考虑,既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又要让可燃冰资源持续造福子孙。

二、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离轴积分腔光谱水中溶解气体原位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天然气水合物
        1.1.1 天然气水合物的特征
        1.1.2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全球分布
        1.1.3 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分布
    1.2 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探测技术
        1.2.1 生物传感技术
        1.2.2 半导体气敏传感器
        1.2.3 水下原位质谱仪
        1.2.4 光学传感技术
    1.3 国内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勘探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内容
第二章 积分腔输出光谱测量技术原理
    2.1 吸收光谱技术基本原理
        2.1.1 Beer-Lambert定律
        2.1.2 谱线线型
    2.2 高精细度光学谐振腔
        2.2.1 光学谐振腔模式
        2.2.2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2.2.3 光子在腔内的衰荡时间
    2.3 积分腔的光学输出分析
        2.3.1 共振腔的光学腔输出分析
        2.3.2 非共振腔的光学腔输出分析
        2.3.3 离轴积分腔的光学分析
    2.4 信号与噪声分析
        2.4.1 探测器噪声
        2.4.2 激光过量噪声
        2.4.3 干涉条纹
        2.4.4 残余腔模式噪声
        2.4.5 探测灵敏度
    2.5 小结
第三章 离轴积分腔光谱测量系统优化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3.2 积分腔设计和光路优化设计
    3.3 温控箱和气路设计
    3.4 非耦合辐射对吸收信号的影响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白噪声对积分腔输出光谱的影响研究
    4.1 白噪声对积分腔输出光谱(ICOS)的影响
        4.1.1 功率可调的RF白噪声源
        4.1.2 RF白噪声对共轴ICOS腔模噪声的抑制作用
        4.1.3 RF白噪声对离轴ICOS腔模嗓声的抑制作用
        4.1.4 甲烷浓度的测量实验
    4.2 白噪声对波长调制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WM-OA-ICOS)的影响
        4.2.1 信号分析
        4.2.2 噪声分析
        4.2.3 CH_4浓度的测量实验
    4.3 小结
第五章 多参量原位气体测量样机研制
    5.1 测试原理样机
    5.2 系统标定实验
        5.2.1 浓度测量标定实验
        5.2.2 系统检测限标定
        5.2.3 系统测量准确度对比
    5.3 测量水中析出气体浓度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

(2)耕海探洋(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七章大洋上的“世界杯”
第八章“科学”号诞生记
    新世纪的邀请
    世界一流科考船
    首航西太平洋
第九章风雨航程
第十章深海大洋
    《开讲啦》来了“海洋人”
    “海底沙漠的绿洲”
    惊涛骇浪
    海洋大科学中心
第十一章碧波上的凯旋
尾章站在太平洋西岸上

(4)论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对可燃冰开发进行监管的必要性
    2.1 可燃冰开发监管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2.2 可燃冰开发监管能够有效助推我国可持续发展
    2.3 可燃冰开发监管能够有效提升可燃冰产业的经济性
    2.4 可燃冰开发监管能够有效预防应对诸多风险
        2.4.1 安全风险
        2.4.2 技术风险
        2.4.3 环境风险
第3章 可燃冰开发监管可能面临的法律挑战
    3.1 监管法律依据不足,专门法及配套法律缺失
    3.2 监管主体集中,政府难以承担监管之重
    3.3 监管范围不清,监管主体职责边界不明
    3.4 监管责任分担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3.5 监管方式缺乏激励性,监督管理机制难以发挥实效
    3.6 监管程序单一,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缺乏参与渠道
第4章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理论证成
    4.1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内涵与外延
    4.2 可燃冰开发政府监管、自我监管与合作监管之间的关系
    4.3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方式的优势
第5章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国外实践经验及启示
    5.1 美国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实践
    5.2 日本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实践
    5.3 俄罗斯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实践
第6章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制度预设
    6.1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内部制度构造
        6.1.1 各主体的地位相对平等
        6.1.2 各主体具有参与监管积极性
        6.1.3 各主体之间相互信任
    6.2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外部条件
        6.2.1 法治环境
        6.2.2 市场机制
        6.2.3 行业自治
第7章 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的制度构造
    7.1 完善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规范依据
    7.2 厘清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范围
    7.3 明确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主体
    7.4 采用激励型的可燃冰开发监管方式
    7.5 健全可燃冰开发监管的程序
    7.6 划分各监管主体的监管责任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中国陆域冻土层可燃冰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国陆域冻土层可燃冰分布情况
2 中国陆域冻土层可燃冰勘探开发现状
    2.1 调查研究现状
    2.2 勘探开发技术现状
        2.2.1 陆域可燃冰识别技术
        2.2.1. 1 地球物理识别技术
        2.2.1. 2 地球化学异常识别技术
        2.2.1. 3 其他识别技术
        2.2.2 陆域可燃冰钻井技术
        2.2.3 陆域可燃冰测井技术
        2.2.4 陆域可燃冰开采技术
3 陆域冻土层可燃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3.1 对环境的影响
    3.2 应对环境影响风险的措施
4 我国陆域可燃冰勘探开发前景
    4.1 陆域可燃冰资源丰富
    4.2 可借鉴的海域可燃冰成功试采经验
    4.3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域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
5 结论

(7)我国可燃冰商业化开采的现状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可燃冰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
    1.1 可燃冰——未来新型能源
    1.2 可燃冰开发对于我国具有战略意义
2 我国可燃冰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国外可燃冰开发现状
    2.2 我国可燃冰开发现状
    2.3 我国可燃冰商业化开发存在的不足
3 我国可燃冰商业化开发策略建议

(8)俄罗斯可燃冰相关资料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Часть Ⅰ Обобщение практики по переводу
    Ⅰ.Изложение проекта
    Ⅱ.Описание процесса перевода
    Ⅲ.Особенности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текстов на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Ⅳ.Теории ?эквивалентности? и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го и 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го перевода? и переводческие тактики
    Ⅴ.Заключение
Литература
Часть Ⅱ Переводный текст
Часть Ⅲ Исходный текс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9)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四、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五、论文研究逻辑框架
第一章 安全与安全观概论
    第一节 安全相关概念与安全类型
        一、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安全化与安全困境
        三、永久和平——安全的理想状态
        四、安全类型
        五、实现安全的实力途径
    第二节 安全观及其类型
        一、安全观的含义
        二、安全观的类型
        三、海洋安全观、陆地安全观、天空安全观
        四、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含义和建构原则
        五、海洋共同安全观——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核心思想
        六、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的外延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安全观及其中国化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科技
    第二节 海洋政治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和平利用黑海海峡,争取国际和平环境
        二、反对美国干涉西太平洋的海洋外交政策
        三、经济优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外交政策
        四、和谐海洋思想
    第三节 海洋军事思想的连续演进
        一、机器大工业实力是海洋暴力的本质
        二、海军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
        三、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不懈追求
    第四节 海洋文化思想的不断深化
        一、对中国大陆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前景展望
        二、反对海洋殖民文化,倡导新民主义文化
        三、海洋文化交流中打赢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倡导海洋文化多样化,维护文化安全
    第五节 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提升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中蕴含的海洋生态思想
        二、绿化海岸线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思想
        三、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保护海洋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
        五、建设美好海洋家园
第三章 塑造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政治安全是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一、优良海洋政治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海洋政治确立了中国海洋安全的目标
        三、海洋政治影响海洋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海洋政治安全面临的错综复杂形势
        一、海洋世纪带来的安全冲击
        二、错综复杂的海洋划界争端
        三、激烈交锋的海洋政治安全观
    第三节 构建共同责任的海洋政治安全体系
        一、构建海峡两岸政治安全共同体
        二、近睦远交的海洋安全外交观
        三、倡导亚洲海洋新安全观
        四、构建海洋政治共同安全机制
        五、以海洋法公约为基础共同维护各方海洋权益
第四章 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经济是海洋安全的基础
        一、海洋经济是海权的推进器
        二、海洋经济是海洋政治议题的推动器
    第二节 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的现状
        一、中国经济对海外资源的依赖不断上升
        二、海洋航线成为中国经济的生命线
        三、大而不强的海洋经济
    第三节 积极实施互利共赢海洋经济策略
        一、建设互利互惠的蓝色粮仓
        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互利共赢的基础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海洋贸易体制
        四、发展互利合作的南北极海洋事业
        五、共同开发新能源科技解决海洋能源运输安全问题
        六、一带一路倡议是互利共赢海洋安全观的集中体现
第五章 奉行共同竞合的海洋军事安全观
    第一节 海军是海洋安全的战略保障
        一、海军是海外经济利益的坚强保障
        二、海洋军事外交是外交的有效形式
        三、海军是保护黄金海岸的移动钢铁长城
    第二节 中国海洋军事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陆缓海急的总体安全形势
        二、中国海军建设面临的不足
    第三节 建设共同竞合的强大海军
        一、世界海洋安全的共同维护者——中国海军的世界定位
        二、近海防御、远洋防卫的战略
        三、海军高新技术是维护共同海洋安全的第一战斗力
        四、海军人才是实现共同竞合安全观的第一资源
        五、战训合一的训练体制是共同竞合安全观的强大保障
第六章 倡导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文化是海洋安全观的软实力
        一、海洋文化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
        二、海洋文化是海洋军事安全的导航灯
        三、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二节 中国海洋文化面临的挑战
        一、陆主海从的传统文化特征
        二、海洋文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
        三、西方海洋文化冲击的威胁
    第三节 促进海洋文化共同繁荣的新举措
        一、用海洋传统文化增强海洋文化吸引力
        二、以海洋文化自强推动海洋文化共同繁荣
        三、积极实施共同繁荣的海洋文化开放战略
第七章 建设共同家园的海洋生态安全观
    第一节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宝藏
        一、海洋是人类未来的重要富源
        二、海洋是全球气候调节器
        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一、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水水质恶化
        二、部分珊瑚礁面临灭绝危机
        三、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侵蚀状况严重
    第三节 共同保护和建设美丽海洋家园
        一、坚持依法治海、规划用海
        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
        三、划定并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四、建设海洋生态命运共同体
        五、建立严格的海洋生态政治制度
结语: 海洋安全观为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附录: 海洋意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可燃冰研究现状及商业化开采瓶颈(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可燃冰的分布及勘探开发现状
    1.1 可燃冰分布
    1.2 勘探开发现状
2 中国可燃冰的分布及勘探开发现状
    2.1 分布情况
    2.2 勘探开发现状
        2.2.1 前期资料收集
        2.2.2勘探开发
        2.2.3 技术现状
3 可燃冰开采技术现状
    3.1 热激发法
    3.2 降压法
    3.3 化学抑制剂法
    3.4 CO2-CH4置换法
    3.5 双水平井热水注入法
    3.6 循环蒸汽激励法
    3.7 部分氧化法
    3.8 电加热辅助降压法
    3.9 CO2置换辅助降压法
    3.1 0 冷钻热采技术
4 中国南海神狐可燃冰试采关键技术
5 可燃冰开采的瓶颈
    5.1 勘探开发相关技术有待完善
    5.2 开采成本偏高
    5.3 可燃冰开采是否引发温室效应
    5.4 可燃冰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
    5.5 可燃冰的环境生物效应
6 结论

四、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离轴积分腔光谱水中溶解气体原位测量技术研究[D]. 王静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2)
  • [2]耕海探洋(下)[J]. 许晨. 时代文学, 2019(05)
  • [3]2017年5月18日: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的那一刻[J]. 崔金泰. 百科知识, 2019(28)
  • [4]论可燃冰开发合作监管法律制度构建[D]. 杨祎祺.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5]可燃冰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 丁蟠峰,杨富祥,程遥遥. 当代化工, 2019(04)
  • [6]中国陆域冻土层可燃冰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J]. 付亚荣,李明磊,王树义,李云峰,李莉.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8(05)
  • [7]我国可燃冰商业化开采的现状和问题研究[J]. 付玉辉,洪源.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018(04)
  • [8]俄罗斯可燃冰相关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赵佳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中国特色海洋安全观研究[D]. 万祥春.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7)
  • [10]可燃冰研究现状及商业化开采瓶颈[J]. 付亚荣. 石油钻采工艺, 2018(01)

标签:;  ;  ;  ;  ;  

我国海域首次发现“可燃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